光伏发电每天能发多少度电?
6.4度电
【计算方式】
光伏发电是一种高效光电转换,就是在有太阳光的情况下才能发电。一天按8小时日照时间,1KW*8就是8度电。经过电瓶、逆变电路后,效率只有80%。就是说一天能发电6.4度电。
【光伏发电】
一.概况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主要部件由电子元器件构成。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
二.原理
光伏发电的主要原理是半导体的光电效应。光电效应就是光照使不均匀半导体或半导体与金属结合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的现象。它首先是由光子(光波)转化为电子、光能量转化为电能量的过程其次,是形成电压过程。
三.结构组成
电池方阵
蓄电池组
控制器
逆变器
跟踪系统
收益各电站不同,成本回收年数=电站总投资/每年电站的总收益。全国大部分地方可以6-7年可以收回投资。一些自用比例高的、居民电价高的业主,还有一些有地方补贴的省份,不到5年就可以收回成本。
举例一:
假设业主每月用电量是650度,没装光伏电站前,业主每月的电费:230*0.5283+(400-230)*0.5783+(650-400)*0.8283≈427元。
假如一个业主安装了一个8kW电站,平均每个月可以发电750度,业主光伏电站自发自用用电为300度,还有450度电以当地燃煤标杆电价(脱硫煤电价)卖给电网公司。
光伏电站的卖电收益=余电上网电量X当地燃煤标杆电价=450x0.391≈176元
业主还需要向电网买电电量:650-300=350度,需要向电网公司支付的电费为230x0.5283+(350-230)x0.5783≈191元。
同时,国家补贴=750x0.08=60元
同没有安装光伏时对比,每月节省电费427-191=236元,卖电收入176元,国家补贴收入60元,每月合计收入=节省电费+卖电收入+国家补贴=236+176+60=472元
每年合计收益 472x12=5664元
综上,成本回收年数=电站总投资/每年电站的总收益=32000/5664≈6年,电站的年投资回报率在17.7%左右。
全额上网模式收益:
户用电站总收益=户用光伏电站全电量X(0.08元/kWh+当地燃煤标杆电价)
(2)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收益(由三部分组成):
①余电上网的卖电收益=余电上网电量X当地燃煤标杆电价
②自用电量节省的电费=不装光伏电站的电费-装光伏电站的电费
③户用光伏电站全电量的国家补贴=光伏电站全电量X0.08元/kWh
户用电站总收益=①+②+③
其中,用户用光伏电站全电量=自用电量+余电上网电量
1)组件面积——辐射量计算方法。
光伏发电站上网电量Ep计算如下:
Ep=HA×S×K1×K2式中:
HA——为倾斜面太阳能总辐照量(kW·h/m2)
S——为组件面积总和(m2)
K1 ——组件转换效率
K2 ——为系统综合效率。
综合效率系数K2是考虑了各种因素影响后的修正系数,其中包括:
1) 厂用电、线损等能量折减
交直流配电房和输电线路损失约占总发电量的3%,相应折减修正系数取为97%。
2) 逆变器折减
逆变器效率为95%~98%。
光伏电池的效率会随着其工作时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当它们的温度升高时,光伏组件发电效率会呈降低趋势。一般而言,工作温度损耗平均值为在2.5%左右。
除上述各因素外,影响光伏电站发电量的还包括不可利用的太阳辐射损失和最大功率点跟踪精度影响折减、以及电网吸纳等其他不确定因素,相应的折减修正系数取为95%。
这种计算方法是第一种方法的变化公式,适用于倾角安装的项目,只要得到倾斜面辐照度(或根据水平辐照度进行换算:倾斜面辐照度=水平面辐照度/cosα),就可以计算出较准确的数据。
光伏发电量计算公式是L=Q×S×η1×η。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主要部件由电子元器件构成。
光伏发电量的原理
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光伏发电的主要原理是半导体的光电效应。光子照射到金属上时,它的能量可以被金属中某个电子全部吸收,电子吸收的能量足够大,能克服金属内部引力做功。
离开金属表面逃逸出来,成为光电子。硅原子有4个外层电子,如果在纯硅中掺入有5个外层电子的原子如磷原子,就成为N型半导体。若在纯硅中掺入有3个外层电子的原子如硼原子,形成P型半导体。当P型和N型结合在一起时,接触面就会形成电势差,成为太阳能电池。
影响其发电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
1)光伏温度因子:光伏电池的效率会随着其工作时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当它们的温度升高时,晶体硅光伏电池效率呈现降低的趋势。本项目所在地区多年极端最高气温为52.9°C,极端最高气温40.2°C,极端最低气温-12.1°C。全年平均气温15.9°C,计算得到当地的温度折减为2.5%。
2)组件匹配损失:组件串联因为电流不一致产生的效率降低,根据电池板出厂的标称偏差值,对于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的系统,约有3%的损失。为保证电池发电效率,将定期、及时对组件进行清洗,但组件上的灰尘或积雪造成的污染仍会对发电量造成影响,此项造成的年系统效率折减取3.2%。当辐照度过低时,会产生不可利用的低、弱太阳辐射损失。
3)直流线路损失:光伏组件产生电量输送至汇流箱、直流配电柜、逆变器时,存在直流电路的线损,按3%记取
4)电气设备造成的效率损失:逆变器转换过程中也存在电量损失,此项折减取2.5%。箱式变压器的升压过程中,也会存在能量损失。
5)光伏电站内线损等能量损失:电能由逆变器输出至箱变,再送至开关站,交流线路会存在线损。
6)系统的可利用率:虽然光伏组件的故障率极低,但定期检修及电网故障仍会造成损,按2%记取。
考虑以上各种因素,通过计算分析光伏电站系统发电总效率:
η=97.5%×96.8%×94.5%×97.2%×97%×97.5%×97.3%×=79.7%
2、考虑太阳辐射强度,6小时有效日照,6*0.7=4.2kw/h。一天发电4.2度电所谓有效日照小时数指的就是辐射强度 。
3、太阳能日发电量=日光照时间*光伏阵列总功率*发电效率
4、光伏发电的主要原理是半导体的光电效应。光子照射到金属上时,它的能量可以被金属中某个电子全部吸收,电子吸收的能量足够大,能克服金属内部引力做功,离开金属表面逃逸出来,成为光电子。
扩展资料:
1、千瓦时就是平时所说的“度”,是电功的单位,符号:kW·h,计算公式为功率乘以时间。假设一台耗电设备的功率为2500瓦,即其一小时的耗电量为2.5千瓦时,也就是一小时2.5度电。
功的单位有焦耳和千瓦时,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1焦=1瓦×秒;
1千瓦时=1千瓦×1小时=1000瓦×1小时=1000瓦×3600秒=3600000焦;
即:1千瓦时=3.6×10^6焦;
1kW.h=1kW×h=1000W×h=1000W×3600s=3600000J;
对于日常来说,1千瓦时即1度。
2、效率衰减
晶硅光伏组件安装后,暴晒50—100天,效率衰减约2—3%,此后衰减幅度大幅减缓并稳定有每年衰减0.5—0.8%,20年衰减约20%。单晶组件衰减要约少于多晶组件。非晶光做组件的衰减约低于晶硅。
因此,提升转化率、降低每瓦成本仍将是光伏未来发展的两大主题。无论是哪种方式,大规模应用如果能够将转化率提升到30%,成本在每千瓦五千元以下(和水电相平),那么人类将在核聚变发电研究成功之前得到最为广泛、最清洁、最廉价的几乎无限的可靠新能源
更多关于光伏发电的效率是多少,进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8cd2a51615837386.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光伏发电是一种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伏效应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技术。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组成,主要部件由电子元件组成。
光伏发电效率比较高,能够达到80%以上;光伏发电的发电过程中是比较简单的,不需要经过机械转动,也不需要消耗燃料,是一种没有无噪声,也不会污染的产品,而且还有着再生能源的发电技术
一千千瓦
一、光伏发电系统工作原理:
高性能的太阳能电池组件通过支架被集中安装在屋顶上,经过串联并联后组成太阳能电池方阵,太阳能电池方阵吸收太阳光,产生直流电,经过光伏逆变器后转化为可供家里使用的交流电,余电上传电网。
二、系统构成:
主要有:光伏组件、逆变器、支架、直流线缆、交流线缆、补贴电表、双向电表电池板的发电量约240-250瓦,1兆瓦就约等于4100片太阳能电池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