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煤炭价格行情走势:煤炭多少钱一吨

纯情的黑猫
曾经的香水
2023-01-01 01:39:52

煤炭价格行情走势:煤炭多少钱一吨

最佳答案
眯眯眼的铃铛
强健的路人
2025-07-18 09:35:45

煤炭价格小幅下跌,煤炭450元/吨——550元/吨。

截止2019年11月29日,秦皇岛港5500大卡、5000大卡和4500大卡煤炭综合交易价格分别为每吨557元、499元和448元,比11月1日分别回落8元、6元和5元。

扩展资料

原煤生产稳步增长,煤炭进口增速放缓

11月份,原煤产量3.3亿吨,同比增长4.5%,增速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114万吨,环比增加66万吨。1—11月份,原煤产量34.1亿吨,同比增长4.5%。

11月份,煤炭进口2078万吨,同比增长8.5%,增速比上月回落2.9个百分点。1—11月份,煤炭进口2.99亿吨,同比增长10.2%。

11月份,原油生产1570万吨,同比增长0.9%,增速比上月加快0.9个百分点;日均产量52.3万吨,环比增加0.3万吨。1—11月份,原油生产17495万吨,同比增长1.0%。

11月份,原油进口4574万吨,比上月增加23万吨,同比增长6.7%,增速比上月回落10.4个百分点。1—11月份,原油进口46188万吨,同比增长10.5%。

11月份,国际原油价格有所回升。11月29日,布伦特原油现货离岸价格为64.5美元/桶,比10月31日提高5.2美元。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2019年11月份能源生产情况

最新回答
害羞的裙子
淡定的荷花
2025-07-18 09:35:45

纵观煤矿行业,发展智能化是大势所趋。在全国工业制造业智能化的浪潮下,煤炭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行业,其智能化建设直接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智能化的进程。从实施细则陆续出台,可以看出国家和煤炭、科技行业均对煤矿智能化重视程度很高,推进力度很大。

煤矿市场空间巨大,供给产能难以覆盖需求增长。从智能化煤机制造企业的调研情况来看,当前供给端产能跟不上需求的增长,可以预见的是煤机智能化生产制造将迎来一轮爆发性增长期。

将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智能装备等与现代煤炭开发深度融合,形成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自主学习、动态预测、协同控制的智慧煤矿管理系统。实现煤矿开拓、采掘、运输、通风、洗选、安全、管理等过程的智能化运转。

智慧煤矿管理系统我以我擅长的可视化管理角度给大家看个案例,通过主观视角去充分理解只会煤矿管理的优势和前景。

选煤厂 3D 可视化

搭建选煤厂区建筑及生产设备、管线等设施的三维场景,将生产数据采集、安全监测监控与生产时空有机结合,构建了集智能巡检、设备安全监测、预警功能、企业管理于一体的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全方位推动选煤厂精细化管理工作,实现减人增效的目的。

整体场景采用航拍建模方式获取,利用飞机或无人机搭载多台传感器,对选煤厂进行拍摄采集,快速高效获取真实反映厂区情况的数据信息。通过纠正、平差、多视影像匹配等一系列的内业处理操作,最终获得三维模型。航拍建模的成果数据具有地理坐标系信息,可以准确地和 GIS 匹配。

和 GIS 的集成方案中可提供根据经纬度和海拔数据构建漫游线路,让用户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按照指定线路对厂区进行巡检漫游,Hightopo在制定线路的时候可以参考重点区域或智能化水平较高的区域进行制定,给用户呈现选煤厂重点发展区域以及智能化发展成效。

主厂房设备监控系统通过 3D 效果,1:1 制作 3D 可视化仿真互动模型,并将重介洗煤工艺流程整合融入,将原煤进行洗选加工和综合处理的全过程信息监控。

系统可实时显示重介旋流器、精煤皮带、振动筛、原煤皮带等重要设备的动态数据,当点选不同楼层设备时,自动弹出设备多重信息,创建多参数实时在线监测。

数据信息包括运行设备的振动频率、温度、故障信号、趋势信号等数据,管理人员可通过此功能,进行调用查看设备运行状态、故障属性及导致故障发生的相关联信息历史数据。

通过 2D 和 3D 无缝融合,搭配数据面板以及动画驱动制作了蓄水工艺可视化。场景支持常规的旋转、平移和视角缩放。蓄水工艺包括蓄水、加药搅拌(添加絮凝剂)、放水、泵体放水等操作的演示,营造具有真实沉浸感的体验。

压滤车间负责压滤处理煤泥、回收分离介质水,压滤机负责处理浓缩机底流。传统的压滤生产主要依靠人工操作,需人工查看并判断压榨程度,工作效率低下,产品水分无法得到保证,存在液压系统破损或压滤喷料伤人的安全隐患。

搭建的压滤车间可视化管理系统,通过引擎将压滤车间的压滤机以及楼层分布进行 1:1 还原,可随时查看设备基本信息、运行信息、故障信息等。点击左侧面板压滤机以及楼层展开,即可查看车间楼层分布情况以及压滤机工作状态。

实时监测系统内压滤机状态信息,包括松开、压紧、进料等各进程状态,打破压滤机与压滤机之间、压滤机与智能压滤检测系统相关辅助设备之间的信息孤岛。实现智能压滤检测系统内所有设备及相关信息的统一集中监管,降低岗位巡检工的劳动强度,方便生产监管。

三维仿真的选矿场景,其中包含:选矿漫游(选矿工艺流程)、全场漫游(场景绕场查看)、浓密机和球磨机的启停动画演示、选矿设备的单独查看。当然也支持定制哦~

选矿工艺动画过程,从矿石破碎到筛分再到磨矿、分级等一系列作业的漫游动画,支持拉近视角近距离监控选矿的每一步作业。

搭建 3D 轻量化大型智慧矿山解决方案,根据矿山现场的 CAD 图、鸟瞰图、设备三视图等资料还原外观建模,围绕以数字化开采、高速掘进、智能通风排水供配电、筛煤工艺等内容为主体的三维立体可视化管理系统。

场景初始化后,界面通过自由视角、固定路线对矿山全场景空间进行巡检式漫游,在路径中展示设备及系统信息,漫游线路的制定着重凸显核心区域或智能化发展区域,为用户呈现矿山整体面貌、重点发展区域及智能化发展成效。

实现交互式的 Web 三维场景,可进行缩放、平移、旋转,场景内各设备可以响应交互事件。

针对控制中心页面的建设,运用丰富的可视化图表和动画效果,集成供水、通风、运输、掘锚机运作及井内三维漫游画面,形象的对井下多元应用场景进行详尽的数据解释;可融合智能感知设备数据,实现对矿井的生产环境、工作视角、设备分布、工艺流程、产量走势、巷道划分、设备运行实时状态的真实复现,达到矿井上下透明化管理的目的。

三维立体的巷道监管效果,有利于改善矿山环境及工程实施设计,能将巷道工程变迁情况客观无误的记录和展现。可视化巷道的搭建由点-线-面-单个巷道-多个巷道过渡延伸。点击按键可随意切换工作区视角和井内视角,方便运维人员从不同角度观察到每条巷道的名称、视点位置、设备分布及对应的数据。巷道内部漫游设有前进、倒退等功能,易于实时了解视点位置。此外,增添聚光灯的设计会让巷道整体更加真实,仿佛身临其境。

相较于传统静态模拟图式的通风机房在线监控系统,3D 可视化通风系统能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现在人眼前,使其内容具有可读性与可控性。两侧 2D 面板数据提供重要运行参数的实时变化和历史趋势查询,提供自定义趋势查看、数据分析、曲线对比等功能,点击场景中的设备可显示设备属性信息。对于超限时状态设备进行及时报警,在短时间内为运维人员提供所需信息要素,提升运维监测效率。

压风自救装备系统在正常生产运作时,可为井下开拓掘进工作的风动工具提供压缩空气动力,满足井下岩石巷道掘进及煤巷支护之需;当发生灾变事故时,工作人员可进入自救装置,打开压气阀进行避灾自救。

将矿井压风系统与 3D 可视化进行有机结合,可对井下用风情况准确掌握。系统将根据设定的井下各指标阈值,自动调整空气压缩机的启动关停、倒机、负荷调控,确保井下恒压供风。健全矿井紧急避险系统的日常维护水平,加强抗灾救灾能力。

为完善瓦斯抽采流程的标准化,可通过可视化系统实现对瓦斯抽采泵、放空管闸阀、管道总闸阀、高低负压闸阀等设备的远程遥控监测。根据井下监测到的抽采泵站工作状态、瓦斯浓度、气体流量、工序能耗等信息通过抽采管路实时上传到监控设备中,提供瓦斯的精准研判,为下一步科学优化抽采设计提供准确分析。

当发现异常测点时,系统将启动自检诊断功能,对危险管段进行迅速定位诊断。在提高瓦斯抽放参数测量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的同时,还能起到矿井上下全覆盖监测的作用,为矿井“提浓提效、高效抽采、安全生产”奠定基础保障。

通过引擎强大的渲染功能,真实还原采煤机井下运动工况的行进效果,利用可视化图表将采煤机运行的关键数据进行直观呈现。设有记忆割煤、滚筒换向、自动往返及故障诊断的联动控制功能,针对采煤机故障诊断提供切实的数据依据,加速扼杀故障的萌芽。通过地面调度室即可远程遥控操作,由此达成井下少人化作业,加大煤炭资源的开采效率,为采煤机的高效安全生产奠定基础。

针对环境态势、掘采进度、设备运作、工况状态等信息进行高精度实时监测,赋予数据空间属性,使复杂因素可视化。形成一套可被洞察的参考数据,为开采作业监管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撑。

随着国家环境保护力度的持续加大及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型,正倒逼煤炭产业必须走绿色智能的清洁化生产之路,图扑智慧矿山可视化解决方案恰到好处的助力实现低碳循环发展:将各生产线的控制集中于此,各生产环节信息共享、横向协作,辅助运维人员构建自主感知、智能分析、科学决策、集约高效的数字化矿山。

单身的鱼
单薄的小蘑菇
2025-07-18 09:35:45
原煤产量释放依旧较稳,6月份产量略低于3亿吨。7月16日,统计局发布2018年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数据,6月份全国原煤产量2.98亿吨,同比增加1.7%(按照绝对值口径同比-3.35%),环比增加约103万吨,6月份产量释放依旧缓慢,1-6月份累计产量16.97亿吨,同比增长3.9%。从日均原煤产量来看,4、5、6月份分别为978、958、993万吨/天,6月份环比增加约35万吨/天。

6月份煤炭进出口:进口量同比增加明显,出口持续大幅下滑。为了缓解国内供应压力,相比4、5月份进口煤政策略有放松,6月份进口煤及褐煤2547万吨,环比增加314万吨,同比上升17.9%,1-6月份累计进口1.46亿吨,同比增加9.7%;2018年以来,国内供应持续偏紧使得出口煤量大幅下滑,几乎降到可以忽略的水平,6月份出口煤及褐煤35.3万吨,同比大幅下降52%,1-6月份累计出口236.5万吨,同比大幅下降55.3%。

1-6月份火电产量增速达到8.0%,电煤需求依然旺盛。受工业用电需求增加、高温天气(6月份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8℃)以及电能替代等影响,6月份全社会发电量继续呈现较快增长,同比增加6.7%,但增速较上月回落3.1个pct,1-6月累计同比增速8.3%,较1-5月回落0.2个pct。从结构上来看,6月火电、水电产量增速皆有回落,6月水电产量同比增长3.7%,较上月回落3.2pct,1-6月累计同比增速2.9%,整体处于低位对火电替代效应偏弱。6月份火电产量同比增加6.3%,较上月回落4.0个pct,1-6月累计同比增速8.0%,较1-5月回落0.1个pct,电煤需求继续保持良好势头。

6月进口煤和水电产量环比增加,煤炭库存环比上升。6月份煤炭产量较为平稳但进口煤环比有所增加。受雨水天气偏多影响,6月份水电环比有所增发,6月份水电产量1065亿千瓦时,环比增加约15%,受此影响,6大电厂6月份日均耗煤69.6万吨,环比5月份下降2.53万吨或3.5%。港口及电厂库存6月份环比有所上升,截至6月底秦皇岛港煤炭库存704万吨,环比增加182万吨,沿海6大电厂库存1481.2万吨,环比增加215万吨。

1-6月份焦炭及水泥产量增速依旧为负,对煤炭需求的拉动作用偏弱。受制于环保限产等因素,煤炭下游需求中焦炭以及水泥生产仍然较为低迷,对煤炭需求的拉动作用持续偏弱。6月份,焦炭产量同比下降4.7%,生铁同比增加3.8%,粗钢同比增加7.5%;1-6月焦炭累计产量2.12亿吨,同比下降3.2%,生铁累计产量3.73亿吨,同比增加0.5%,而粗钢累计产量4.5亿吨,同比增加6.0%,粗钢与生铁产量的背离,可能与电炉占比提升、废钢利用量增加等有关系。水泥6月份产量2.0亿吨,同比持平,1-6月份累计产量9.97亿吨,累计同比下降0.6%。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回落,其中制造业继续回升,地产略有下滑。1-6月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6%,较1-5月下降0.1个pct。其中,受政府财政支出收紧影响,1-6月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累计增加7.3%,较1-5月下降2.1个pct,成为拖累固定资产投资首要因素。工业企业盈利较好,制造业投资增速继续回升,1-6月份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加6.8%,较1-5月加快1.6个pct.1-6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长9.7%,较1-5月微降0.5pct,房地产投资增速继续高位偏稳。

商品房销售增速继续上升,带动土地购置、新开工等增速继续回升。1-6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增加3.3%,增速较1-5月上升0.4个pct。销售端向好带动地产企业的土地购置、新开工等继续回升,1-6月份房地产企业土地购置面积累计同比增长7.2%,较1-5月份上升5.1个pct,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增加11.8%,较1-5月上升1.0个pct。土地购置面积以及新开工面积增速加快,皆表明地产投资有望维持在一定较高水平。

投资策略:旺季煤价有望季节性小幅反弹,优先推荐低估值龙头。6月份原煤产量数据表明行业新增产能释放仍较为缓慢,叠加全社会库存水平相对偏低,煤炭供给面依然坚实,近期港口、电厂库存偏高,随着夏季高温需求旺季到来、下游电厂日耗继续攀升,未来1个月动力煤市场价有望小幅上涨。宏观需求层面,1-6月份基建投资数据如预期继续回落,制造业投资继续回升,房地产投资维持在约10%较高增速,6月房地产销售数据继续向好带动土地购置以及新开工面积继续回升,地产数据表现不俗利于保持经济的韧性。去杠杆、信用风险暴露都较大程度影响市场风险偏好,预计全年板块整体仍以低估值为主,在旺季来临有望呈现季节性波动,低估值龙头具备穿越周期的价值。继续推荐业绩比较好、低估值动力煤:陕西煤业、兖州煤业、中国神华等;焦煤股:雷鸣科化、潞安环能、阳泉煤业、山西焦化等。

风险提示:流动性偏紧;政策调控力度过大;经济增速不及预期。

义气的蛋挞
忧虑的高跟鞋
2025-07-18 09:35:45

我国是一个缺油、少气、富煤的国家,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煤炭储量的13.3%,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出口量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于第二位。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结构中处于绝对的主要位置,其下游涉及火电、钢铁、建材、化工等许多产业,因此,煤价此次的大幅上涨牵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一度成为市场焦点。

煤价持续上涨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煤炭供不应求,供需缺口大。自新冠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以来,我国在疫情管控上的表现较好,在疫情得以控制的背景下,我国工厂逐渐复工,经济快速恢复发展。相比之下,部分国家的疫情还没得到很好的控制,一些国外工厂纷纷停工使得大量订单涌入中国,从而导致我国能源消耗和用电需求的提升。

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今年一月到八月,全国原煤产量共计26亿吨,同比增长4.4%。与此同时,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一月到八月,全国总用电量达547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由此可见,尽管原煤产量持续增长,但幅度却远低于用电量增速,我国出口及制造业的繁荣加上超预期的用电增长导致了煤炭需求的大增。然而,国家加快了淘汰煤炭行业落后产能的速度,使得煤炭供应端受限,造成了煤炭供不应求的现状。“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退出煤矿5500处,淘汰落后煤炭产能10亿吨/年以上。尽管近期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通知,允许停产的煤矿复产,但是煤炭企业初期的增产效果不佳。落后产能被大量淘汰,而新增产能却未及时跟上,使得供需缺口不断增大。

从后续的情况来看,煤炭价格将保持稳定。中国作为煤炭进口大国,当本国煤炭产能跟不上需求时,则需依靠国外进口。然而受国际关系和疫情影响,进口煤炭受到限制。一方面,全球海运费持续上涨,导致进口煤到岸价格不断走高。另一方面,澳大利亚和蒙古国是我国煤炭进口前五大国,澳煤进口受限、蒙煤通关车数处于低位,进一步导致进口煤炭数量下降。从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来看,2021年一月到八月我国累计进口煤炭19768.8吨,累计同比下降10.3%。在本国产能不够的基础上,进口煤炭也受到限制,使得煤炭供不应求,从而导致煤价上涨。

内向的网络
清爽的楼房
2025-07-18 09:35:45

自人类进入工业化以来,煤炭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是最重要的能源之一。本文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全球煤炭供需情况以及主要煤炭产地及消费地。

1、全球煤炭供给情况

——产量增势未能延续

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常规能源,也是最廉价的能源。21世纪以来,随着各国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重视,各国加速能源结构调整,众多发达国家已逐步采用清洁能源替代煤炭能源消费,因此煤炭供给增势不再呈现单边上涨趋势。

近年来,全球煤炭产量呈现震荡走势,2017-2019年,全球煤炭产量保持连续增长,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球煤炭产量增势未能延续,总产量为77.42亿吨,同比下降4.8%。

——煤炭供给中国一枝独秀

从地区构成来看,目前,亚太地区为全国主要煤炭生产地,煤炭产量占全球的比重超过七成。2020年,亚太地区煤炭产量为58.79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75.9%北美地区煤炭产量为5.31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6.9%独联体地区煤炭产量为5.25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6.8%欧洲煤炭产量为4.79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6.2%。

具体到国家来看,2020年,全球煤炭产量前十国家合计生产煤炭71.52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92.38%。其中,中国煤炭产量远超其他国家,中国煤炭产量为39.02亿吨,第二名到第十名煤炭产量之和仍不及中国煤炭产量。

2、全球煤炭消费情况

——2020年煤炭消费创十年新低

2014年以来,全球煤炭消费量进入下降通道,整体呈现震荡下行趋势。2020年,全球煤炭消费量持续下滑,总消费量为157.64艾焦,同比下降3.9%,创近十年煤炭消费总量新低。

——煤炭消费中国引领全球

从地区构成来看,目前,亚太地区为全球主要煤炭消费地,煤炭消费量占全球的比重超过八成。2020年,亚太地区煤炭消费为120.97艾焦,占全球总消费量的80.1%北美地区煤炭消费量为9.91艾焦,占全球总消费量的6.6%欧洲煤炭消费量为9.40艾焦,占全球总产量的6.2%。

具体到国家来看,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国家对煤炭的需求仍处于较高水平,2020年,全球煤炭消费量前十国家合计消费煤炭130.56艾焦,占全球总消费量的86.22%,前四名中仅美国不在亚洲。中国煤炭消费量远超其他国家,中国煤炭消费量为82.27艾焦,第二名到第十名煤炭消费量之和仍不及中国煤炭消费量。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平常的刺猬
老迟到的大白
2025-07-18 09:35:45

王爷说 财经 讯:继印度大量进口俄罗斯煤炭之后,又有一国也大量进口!

就在上周,据 数据情报公司 Kpler 的首席干散货分析师——博伊尔 (Matthew Boyle)就表示,3 月,印度 购买了 104 万吨俄罗斯煤炭,而且这是自 2020 年 1 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详情可参考我们之前的文章《抢购廉价石油后,印度又开始进口俄罗斯煤炭!1个月进口104万吨?》】

而现在又有一个国家开始进口,它就是中国!

周三(20 日),据《今 日俄罗斯》(RT)援引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报道称, 3 月,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炼焦煤飙升至 140 万吨,而去年同期为 59 万吨,同比去年增长了137% ;而2 月份为 110 万吨,环比增长46%。

总体而言,中国对俄罗斯炼钢煤的购买量增加了一倍多,当然, 仍然是以折扣价采购。

此外,数据还显示,2021 年,中国已经是俄罗斯最大的煤炭买家,去年通过铁路和海运从俄罗斯远东地区进口了超过 5000 万吨煤炭,价值 74 亿美元。

与此同时,数据还显示,俄罗斯煤炭约占中国进口总额的 15%,是仅次于印度尼西亚的第二大供应国。

至于中国扩大进口俄罗斯煤炭的原因 , 据彭博社分析评论称,尽管俄罗斯煤炭价格在过去一年小幅上涨,但仍远低于中国其他的煤炭进口国——印度尼西亚和蒙古等。

实际上,针对印度、中国扩大进口俄罗斯能源,就在上周,《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就撰文分析评论称,尽管受到制 裁,俄罗斯的能源销售自特别行动开始以来却是在增长,欧、美计划或落空!

因为俄罗斯有足够的买家(主要是中、印两国)来支持其能源部门,并从原料贸易中获得高收入。【详情可见《能源禁运不可行?欧、美计划落空!背后有足够买家,特别是这2国?》】

对此,你怎么看?你认为,接下来,俄罗斯煤炭出口情况会如何?

谦让的小鸽子
粗犷的冥王星
2025-07-18 09:35:45

2022年煤炭后期走势分析:

2022年全国煤炭市场总体预期稳定向好,表现为供给体系质量提升、供给弹性增强,煤炭中长期合同覆盖范围扩大,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持续加强,煤炭运输保障能力持续提升,预计煤炭市场供需将保持基本平衡态势。

但《报告》也指出,当前国际能源供需形势错综复杂,受安全环保约束、疫情反复、极端天气、水电和新能源出力情况等不确定因素影响,或有可能出现区域性、时段性、品种性的煤炭供需偏紧或宽松情况。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带动国内煤炭消费继续增长。

煤炭行业安全稳定供应

全力做好煤炭安全稳定供应。加大煤炭资源勘探与评价工作力度,增加煤炭资源储备,为资源枯竭矿区产能转移和矿井接续提供基础。科学确定大型煤炭基地开发节奏、规模和定位,建设一批安全高效智能化煤矿。

强化能源安全保障责任,科学评估煤矿关闭退出影响,研究完善煤炭企业退出和转型发展扶持政策。推进煤炭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完善应急调峰产能、可调节库存和重点企业煤炭储备机制,探索建立煤矿弹性产能和弹性生产机制。

激动的彩虹
狂野的书包
2025-07-18 09:35:45

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煤炭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食粮,它是十八世纪以来人类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虽然煤炭的价值大不如从前,但毕竟目前和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煤炭还是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必不可缺的能量来源之一,煤炭的供应也关系到我国的工业乃至整个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的稳定,煤炭的供应安全问题也是我国能源安全中最重要的一环。

近年来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呈先增后降态势,2020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69.8%,原煤产量为38.4亿吨,焦炭产量为4.71亿吨。我国煤炭消费量总体较为波动,2019年煤炭消费量为28.10亿吨标准煤。

近年来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呈先增后降态势,2020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69.8%

2017-2020年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呈先增后降态势。2020年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69.8%,同比有所下降。

我国原煤产量较为波动,2020年原煤产量为38.4亿吨

2017-2020年期间我国原煤产量较为波动,2010-2015年期间呈先增后降态势,2016-2020年呈波动增长态势。2020年我国原煤产量为38.4亿吨,同比小幅波动。

我国焦炭产量总体保持在4亿吨以上,2020年焦炭产量为4.71亿吨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焦炭生产国,2011-2020年期间我国焦炭产量总体保持在4亿吨以上。2020年我国焦炭产量为4.71亿吨,较2019年产量基本持平。

2020年我国煤炭进口为3.04亿吨,同比增长1.5%

2010-2015年期间我国煤炭进口量呈先增后降态势,2025年进口量跌至近十年最低值, 2015-2020年期间我国煤炭进口量呈波动上涨态势。2020年我国煤炭进口为3.04亿吨,较2019年的3亿吨同比增长1.5%。

我国煤炭消费量总体较为波动,2019年煤炭消费量为28.10亿吨标准煤

2014-2019年期间我国煤炭消费量总体较为波动,2019年我国煤炭消费量为28.10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