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那家的好用?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其废气排放量比较低。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现有超过400万辆液化石油气汽车,100多万辆天然气汽车。目前中国市场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车多是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公告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2019年3月26日,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自3月26日起实施。
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
折叠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Blade Electric Vehicles,BEV)是一种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
优点:
相对简单成熟,只要有电力供应的地方都能够充电。
缺点:
蓄电池单位重量储存的能量太少,还因电动车的电池较贵,又没形成经济规模,故购买价格较贵;至于使用成本,有些试用结果比汽车贵,有些结果仅为汽车的1/7~1/3,这主要取决于电池的寿命及当地的油、电价格。
折叠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是指驱动系统由两个或多个能同时运转的单个驱动系联合组成的车辆,车辆的行驶功率依据实际的车辆行驶状态由单个驱动系单独或多个驱动系共同提供。因各个组成部件、布置方式和控制策略的不同,混合动力汽车有多种形式。
优点:
1、采用混合动力后可按平均需用的功率来确定内燃机的最大功率,发动机相对较小(downsize),此时处于油耗低、污染少的最优工况下工作。由于内燃机可持续工作,电池又可以不断得到充电,故其行程和普通汽车一样。
2、因为有了电池, 可以十分方便地回收下坡时的动能。
3、在繁华市区,可关停内燃机,由电池单独驱动,实现“零”排放。
4、有了内燃机可以十分方便地解决耗能大的空调、取暖、除霜等纯电动汽车遇到的难题。
5、可以利用现有的加油站加油,不必再投资。
6、可让电池保持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不发生过充、过放,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7、整车由于多个动力源,可同时工作,整车的动力性优良。
缺点:
系统结构相对复杂;长距离高速行驶省油效果不明显。
折叠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FCEV)是利用氢气和空气中的氧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在燃料电池中经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电能作为主要动力源驱动的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实质上是纯电动汽车的一种,主要区别在于动力电池的工作原理不同。一般来说,燃料电池是通过电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化学反应所需的还原剂一般采用氢气,氧化剂则采用氧气,因此最早开发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多是直接采用氢燃料,氢气的储存可采用液化氢、压缩氢气或金属氢化物储氢等形式。
优点:
1、零排放或近似零排放。
2、减少了机油泄露带来的水污染。
3、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4、燃油电池的转化效率高(60%左右),整车燃油经济性良好。
5、运行平稳、无噪声。
缺点:
燃料电池成本高昂,同时使用成本(氢)也昂贵。
折叠氢发动机汽车
氢发动机汽车是以氢发动机为动力源的汽车。一般发动机使用的燃料是柴油或汽油,氢发动机使用的燃料是气体氢。氢发动机汽车是一种真正实现零排放的交通工具,排放出的是纯净水,其具有无污染、零排放、储量丰富等优势。
优点:
排放物是纯水,行驶时不产生任何污染物。
缺点:
氢燃料成本过高,而且氢燃料的存储和运输按照技术条件来说非常困难,因为氢分子非常小,极易透过储藏装置的外壳逃逸。另外最致命的问题,氢气的提取需要通过电解水或者利用天然气,如此一来同样需要消耗大量能源,除非使用核电来提取,否则无法从根本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折叠超级电容汽车
优点:
充电时间短、功率密度大、容量大、使用寿命长、免维护、经济环保等,
缺点:
能量密度低,很难满足整车需求,故一般作为辅助蓄能器;功率输出随着行驶里程加长而衰减等。
折叠其他新能源汽车
其他新能源汽车包括使用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的汽车。目前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指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常规混合动力汽车被划分为节能汽车。
近年来,在政策和市场双重作用下,国内充电基础设施高歌猛进,已形成较好的产业基础。截至2021年3月底,全国共计有850890台公共充电桩,总充电桩(公共+私人)保有量共有178.8万台。在努力实现“碳中和”的背景下,未来我国将会刻不容缓地发展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地稳步增长将会促进充电桩需求地扩大,预计到2060年,我国充电桩新增投资额将达到18.15亿元。
交流充电桩占比最高,体现充电桩应用场景情况
电动汽车充电桩是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提供电力保障的充电设备。
电动汽车充电桩按照安装方式分为落地式充电桩、挂壁式充电桩按照安装地点,可分为公用充电桩和随车配建充电桩公共充电桩又可分为公用桩和专用桩,公用桩面向社会车辆,专用桩面向专用车辆按照充电接口的多少可分为一桩一充和一桩多充按照充电桩充电方式,分为直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桩和交直流一体充电桩。
根据EVCIPA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按充电方式划分,截止2021年3月底,我国交流充电桩数量达到49.5万台。占比为58.17%直流充电桩数量为35.5万台,占比41.72%交直流一体充电桩481台,占比0.12%。
而按安装地点划分,截止2021年3月底,我国随车配建充电桩达到93.7万台,占比为52.41%公共充电桩为85.1万台,占比达到47.59%。
由此来看,目前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桩主要为交流充电桩和随车配建充电桩。交流充电桩,俗称就是“慢充”,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外、与交流电网连接,为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即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上的充电机)提供交流电源的供电装置。
两者结合反映了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的多车主也选择更为方便及自由的私人场所进行充电,并且会选择对电池损耗小的慢充桩对车辆进行充电。
中游充电运营成本高,市场集中度高
电动汽车充电桩产业链涉及到上游充电桩及充电站建设及运营所需设备的生产商,包括充电桩和充电站的壳体、底座、线缆等主要材料供应企业和充电设备生产商
中游为充电运营商,负责充电桩和充电站的搭建和运营
下游为整体解决方案商,提供充电桩位置服务及预约支付功能或者提供充电桩运营管理平台和解决方案,能够统筹上下游及客户需求,合理布局提供整体的运营方案。
在电动汽车充电桩产业链中,中游充电运营商是行业潜在入局者较难进入的一个环节,原因在于中游的成本大,需要一定的资金实力。据相关数据统计,充电机、充电模块为充电核心设备,占充电设施总成本的45%-55%。
其中,充电模块、充电机占充电系统成本近51.76%。打造一个充电站的投资成本为250万元,配电设施成本在160万元左右。
同时,目前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桩市场集中度高。截止2020年底,全国规模化运营商(充电站保有量大于等于100座)仅有25家。截止2021年3月底,无论是在公用充电桩数量、专用充电桩数量、直流桩数量、交流桩数量还是在充电总功率和充电电量方面,前五大运营商均占据了超过79%以上的市场份额。
整体来看,特来电、国家电网和星星充电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公共充电桩数量占比均超过20%,其中特来电公共充电桩数量最多,达到217054台,占比为25.5%。国家电网和星星充电公共充电桩数量分别为196484台和176367台,占比分别为23.1%和20.7%。
下游应用需求扩张,政策红利释放推进
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下游需求的不断扩大以及国家政策的指引。
——新能源汽车销量攀升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消费者对电动车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并且,新能源汽车产业由之前完全靠政策推动,转向了由政策和市场双驱动。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为136.6万辆和136.7万辆,分别同比增长9.98%和13.35%。
2021年1-3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为53.3万辆和51.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倍和2.8倍。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为45.5万辆和43.3万辆,分别同比增长3.6倍和3.1倍。
在保有量方面,截止2020年底,全国共有新能源汽车保有量492万辆,同比增长29.13%。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及保有量地进一步增长,对于电动汽车充电桩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扩张。
——国家政策指导推动
国内充电桩的快速发展更离不开相关政策的大力促进。无论是针对广大消费者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针对机关单位的相关工作展开,近几年的政策都涵盖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电力接入、充电设施运营等方面,对调动全社会相关资源促进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第一次明确了充电桩行业的政策方向。随后,国家相关部门纷纷出台政策推动充电桩在居民区、办公区及公共区域充电桩的建设,在冲击技术水平以及公共交通、公务用车方面做了不少限定,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发展。
同时,国家在“十三五”时期中明确规划了充电桩的建设目标:到2020年,中国计划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1.2万座以上,分散式充电桩480万个以上,重点建设选址包括居民小区、单位内部停车场、专用停车场、公共停车场和高速公路服务区,以满足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动力补给。
发改委根据骨干高速公路网络与各区域新能源交通的发展情况,提出“桩站先行”、“四纵四横”的城际快充网络建设计划。
在政策和市场双重作用下,国内充电基础设施高歌猛进,已形成较好的产业基础。截至2021年3月底,全国共计有850890台公共充电桩,总充电桩(公共+私人)保有量共有178.8万台。政策的扶持及相关的财政补贴政策极大的促进了政府和企业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各地响应加快布局,未来发展智能化
——部分城市提高补贴力度,广东建设规模第一
地方相应国家号召,各地推出的各项与电动汽车充电配套设施相关的政策与规划,将充电配套设施的发展从中央向地方推进。截至2021年3月底,全国共有30个省份出台了充电配套设施相关政策的规划。
同时,随着充电桩纳入新基建,各市也在设施补贴的基础上加大了对公用充电桩运营的补贴力度,上海对公用充电桩运营补贴由2016年的最高200元/kwh·年提高到2020年最高800元/kwh·年
北京对2020年5月31日以前投运且未获得建设补助的单位内部公用充电设施给予最高500元/kw的建设补贴,运营部分给予0.1元/kwh补贴,年补贴上限为1500kwh
成都2020年对公用充电桩运营根据充电量进行分级补贴,1000万kwh以内补贴为0.1元/kwh,1000-2000万kwh以补贴为0.15元/kwh,2000万kwh以上补贴为0.2元/kwh。
截止2021年3月底,广东省拥有最多公共充电桩,共计9039台,遥遥领先于其它省份。入围前十大公共充电桩保有量的省份还包括江苏省、浙江省、北京市、上海市、山东省、河北省、天津市、四川省和湖北省。
其中,江苏省、浙江省、北京市和上海市位于第二梯队,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超过5000台。山东省位于第三梯队,充电桩保有量为4510台。河北省、天津市四川省和湖北省位于第四梯队。
——“碳中和”背景下,国家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未来充电桩需求大
在“十四五”开年之际,国家提出发展碳中和,新能源汽车的推进将有效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助力实现碳中和经济。因此,未来国家必将刻不容缓地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伴随着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地增长,充电桩需求将会进一步扩大。
假设未来我国车桩比在2030年达到1:1,则2060年充电桩总量将超过5亿个。综合考虑充电桩的新建需求和更换需求,预计新增累计投资将达到18.15万亿元。
——未来将往“四化”方向发展
另外,随着电动汽车的逐步推广和产业化以及电动汽车技术的日益发展,电动汽车对充电桩的技术要求体现了一致的趋势,要求充电桩尽可能向以下目标靠近:
(1)充电快速化
相比发展前景良好的镍氢和锂离子动力蓄电池而言,传统铅酸类蓄电池以其技术成熟、成本低、电池容量大、跟随负荷输出特性好和无记忆效应等优点,但同样存在着比能量低、一次充电续驶里程短的问题。
因此,在目前动力电池不能直接提供更多续驶里程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实现电池充电快速化,从某种意义上也就解决了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短这个致命弱点。
(2)充电通用化
在多种类型蓄电池、多种电压等级共存的市场背景下,用于公共场所的充电装置必须具有适应多种类型蓄电池系统和适应各种电压等级的能力,即充电系统需要具有充电广泛性,具备多种类型蓄电池的充电控制算法,可与各类电动汽车上的不同蓄电池系统实现充电特性匹配,能够针对不同的电池进行充电。
因此,在电动汽车商业化的早期,就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措施,规范公共场所用充电装置与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充电规范和接口协议等。
(3)充电智能化
制约电动汽车发展及普及的最关键问题之一,是储能电池的性能和应用水平。优化电池智能化充电方法的目标是要实现无损电池的充电,监控电池的放电状态,避免过放电现象,从而达到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和节能的目的。
充电智能化的应用技术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优化的、智能充电技术和充电机、充电站电池电量的计算、指导和智能化管理电池故障的自动诊断和维护技术等。
(4)电能转换高效化
电动汽车的能耗指标与其运行能源费紧密相关。降低电动汽车的运行能耗,提高其经济性,是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充电站,从电能转换效率和建造成本上考虑,应优先选择具有电能转换效率高,建造成本低等诸多优点的充电装置。
(5)充电集成化
本着子系统小型化和多功能化的要求,以及电池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的提高,充电系统将和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集成为一个整体,集成传输晶体管、电流检测和反向放电保护等功能,无需外部组件即可实现体积更小、集成化更高的充电解决方案,从而为电动汽车其余部件节约出布置空间,大大降低系统成本,并可优化充电效果,延长电池寿命。
——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答案: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分布如下
充电站:常熟虞山尚湖景区一期充电站
电桩数快充:2个,慢充:4个
详细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环湖南路
2.充电站:常熟沃维服饰充电站
电桩数快充:10个,慢充:0个
详细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常熟市辛庄镇轻纺园爱州玛内
3.充电站:常熟世茂创富商业广场充电站
电桩数快充:1个,慢充:2个
支付方式特来电APP
详细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青城山路青城山路
4.充电站:常熟梨花邨充电站
电桩数快充:1个,慢充:2个
支付方式特来电APP
详细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虞山镇新红村龙墩桥
5.充电站:常熟康博充电站
电桩数快充:1个,慢充:12个
支付方式特来电APP
详细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古里镇606村道幸福路9号
6.充电站:苏州宝众行充电站
电桩数快充:5个,慢充:10个
支付方式特来电APP
详细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常熟经济开发区汽渡路28号
7.充电站:常熟国际饭店充电站
电桩数快充:2个,慢充:6个
支付方式特来电APP
详细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黄河路288号
8.充电站:常熟乾图伟世文化传播充电站
电桩数快充:0个,慢充:2个
支付方式特来电APP
详细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常熟太极禅苑西南89米
9.充电站:常熟市常熟开关厂充电站
电桩数快充:1个,慢充:2个
充电费00:00~24:00
详细地址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联丰路66号
2019年9月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增速平稳
中国电动电动汽车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2019年9月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增速平稳。具体来看,据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46.6万台,其中交流充电桩27.1万台、直流充电桩19.5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549台。
2019年9月较2019年8月公共类充电桩增加1万台。从2018年10月到2019年9月,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桩约1.5万台,2019年9月同比增长63.7%。
2018-2019年9月中国公共类充电设施保有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9年9月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区域较为集中,江苏、北京、广东、上海、山东、浙江、安徽、河北、湖北、天津TOP10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占比达74.7%。
与此同时,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充电电量集中度也较高。全国充电电量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陕西、四川、福建、湖北、浙江、北京、山东、上海、湖南、河南、山西、安徽、重庆等省份,电量流向主要以公交车为主,乘用车同样有较大占比,环卫物流车、出租车等其他类型车辆占比较小。2019年9月全国充电总电量约4.95亿kWh,较上月增加0.5千万kWh。
2019年9月中国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运营商角度来看,集中度也较高。截止到2019年9月,全国充电运营企业所运营充电桩数量超过1万台的共有8家,分别为:特来电运营13.8万台、星星充电运营9.9万台、国家电网运营8.8万台、云快充运营2.6万台、依威能源运营2.4万台、上汽安悦运营1.8万台、中国普天运营1.4万台、深圳车电网运营1.2万台。这8家运营商占总量的89.7%,其余的运营商占总量的10.3%。
2019年9月中国充电运营企业所运营充电桩数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9年前9月中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超111万台
虽然充电桩数量在不断增加,但依然有很多用户面临着充电难题。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通过联盟内成员整车企业采样约96.26万辆车的车桩相随信息,其中未随车配建充电设施31.34万台,整体未配建率32.56%。而集团用户自行建桩、居住地物业不配合、居住地没有固定停车位这三个因素是未随车配建充电设施的主要原因,占比达70.4%,其余原因占比为29.6%。
累计来看,2019年前9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30.7万台,同比增加38.2%,公共类充电基础设施与随车配建充电设施稳定增长。截止2019年9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11.5万台,同比增加67.0%。
中国充电桩行业逐步走向盈利
截止三季度公司特来电(特锐德子公司)充电桩保有量达到13.8万台,受制于资本开支能力今年增长仅为1.68万台,市场份额从去年年底的36.6%下滑至29.6%,但是公司今年上半年电量仍然增长了101%,充电份额依旧达到了41.4%,较高的充电利用率背后体现了公司运用智能调度、云平台大数据等技术达到了较高精细化运营能力。此外公司充电设备业务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全年销售额有望超10亿。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上升,充电桩行业逐步走向盈利。更多公司加入这一巨大的市场。ABB公司10月28日宣布,将收购上海联桩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67%的股权。后者是中国领先的电动汽车充电解决方案供应商。
10月29日,北巴传媒公告披露子公司隆瑞三优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拟启动新能源驻地充电网络项目的投建工作,计划在2019-2021年在北京市投资建设10万个交流充电桩,为快速增长的纯电动乘用车用户提供驻地充电服务。项目计划总投资6亿元,其中使用自有资金1.8亿元,剩余资金4.2亿元采用融资租赁方式融资取得。
中国充电桩行业投资建议分析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上升以及目前较高的车桩比都将进一步拉动充电桩建设的需求,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充电设施将不断完善,设备商与运营商有望持续受益。
万马股份:较早确立城市集中式快速充电站建设思路的公司,全年业绩预增80%至100%。
特锐德:依托旗下特来电在全国通过自建+共建模式快速拓展市场,目前充电桩数量位居行业第一。
中恒电气:公司是特斯拉充电设备伊顿电气的代工企业,双方已有多年合作历史。
——更多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