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航空与动力专业前景
主要就业方向有国家重点工程企业、金融行业、重要科研机构、党政机关等。
前景还是很可观的,以清华大学该专业为例,机械、航空与动力大类专业是以机械工程、仪器与光学、能源与动力工程、车辆工程、工业工程、力学与航空航天学科等学科为基础的工程技术类本科专业,是全球工业化、信息化及智能化的基础,在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本大类专业学科位居全球第11(2018)、第14(2019)、第14(2020)、第11(2021),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在2017年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本大类所有学科的评估结果均为A+。
其中的机械工程专业与工业工程专业通过了ABET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本大类专业依托机械工程学院的机械工程系、精密仪器系、能源与动力工程系、车辆与运载学院、工业工程系,以及航天航空学院的工程力学系和航空宇航工程系进行招生、培养和管理,主要面向全球领先的工业领域和科技前沿,注重学科交叉融合、科研创新、学生的领导力与国际化视野,致力于为建设创新性工业强国培养优秀领军人才。
机械工程科学发展总趋势在机械工程科学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瞩目的创新及进展,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机械工程科学总体上还处于落后状态。主要体现在:中国机械工程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中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和发展的贡献不显著;中国学者提出的机械领域的新概念、新理论不多;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机械工程理论、方法和技术不多;国际机械领域学术界有较大影响的中国学者很少。总体上中国机械工程学术领域在国际上的地位滞后于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制造界的地位。未来机械工程学科的发展将主要受到两方面的制约和推动,一个是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另一个是学科的演变进步。鉴于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是全球化、信息化、绿色化、知识化和极端化(以下简称“五化”)。
国产发动机从引进吸收,再到逆向研发,创新突破,历经数年,凝聚了多少工程师的汗水?曾几何时中国还只是彻底的工业制造业大国,并非强国,但是随着工业 科技 大踏步迈进,中国已经开始由大转向大而强,核心 科技 正在被一步步突破, 汽车 发动机并非工业皇冠上的明珠,飞机发动机我们都已经在迎头赶超,突破只是时间问题,目前国产发动机热效率极高,与合资车同类产品相比优势明显,无论那些无脑喷子如何喷,都阻挡不了中国 汽车 业迅猛的崛起,这是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有目共睹的,如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及东亚的日本对中国各方面的崛起忧心忡忡,这一切说明了什么?还用去争辩吗?
不是国产车的发动机走到前沿了,而是合资车逼得我们不得不进步,是合资车激励着我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
这些年来,大家都对国产车有一个误解,仿佛国产车就是廉价的代名词,诚然这跟国产以前的品控离不开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引进了大众,丰田,通用,等一流 汽车 厂家,并且促成国内的一汽,长安,华晨,奇瑞等厂家与他们进行了合资。国家这么做的想法是,让国产车能够跟着丰田,本田这些一流 汽车 厂家好好学习一下技术,可是没想到的是,很多国产车不思进取,例如华晨:在傍上了宝马这个优等生之后,不仅不好好学习,连作业都抄不好!不仅产品技术落后,品控也是奇差。导致现在已经濒临破产的边缘了。也是这些不思进取的厂家伤害了国人,导致了国人的误解。
但是也有那么一部分国产车在合资后,孜孜不倦,兢兢业业,通过自己逆向研发,不断壮大了自己实力,成功的从跟跑合资车变成了领跑合资车。它们就是比亚迪,长安,奇瑞,哈弗,吉利等。
为何国产车最近做的发动机热效率越来越高?我们就以长安为例:这些年来,长安坚持将每年销售收入的5%投入于研发领域,“十一五”至今已经累计投入1000亿人民币。在巨额研发投入下,长安有着“六国九地”全球研发体系。例如长安在英国耗资1,75亿投资有一个研发中心(研发 汽车 动力总成)。而在硬件设施方面,长安打造了自己的蓝鲸NE平台,拥有着一套拥有全球先进水平的一流水准的智能化标准生产线,以及生产装配设备及工艺水准。
而蓝鲸NE1.5T是由长安 汽车 本部与长安 汽车 英国研发中心共同研创而成,其技术团队包含200余名来自诸如阿斯顿马丁、捷豹、路虎、宝马等世界一流 汽车 企业的精英专家。
为什么同样车重的长安UNI一T在使用了40%热效率的发动机,却比瑞虎8只有37.1%热效率的发动机还费油? 原因1.热效率虚标了!因为长安这个1.5t蓝鲸发动机,既没有阿特金森循环,也没有米勒循环,只是一个普通的奥拓循环发动机,真实的热效率可能在36%左右。
原因2.测试的时候,每个人开车的脚感不一样,有的人喜欢大油门,所以可能导致油耗较高,还有带的人体重不一样这也是一方面。
原因3.每个人的测试方法不一样,得到的数据都不一样,大家都没有系统化的进行测试过,凭的都是大家的感觉,这样子导致的相对误差就比较大,数据的准确性还有待商榷!
乘用车发动机已经非常成熟了,也就说燃油的发动机早已经到了天花板,看看二十年前的发动机参数跟现在的发动机的参数便一目了然。如果厂家愿意花时间潜心研究,十年左右基本上就能触及到乘用车发动机顶级技术。
国内有那么一批文人雅士,本来属于文艺小清新,非要扮大尾巴狼把发动机技术胡咧咧说得多么高深莫测,什么日本发动机啦,丰田的热效率啦等等,全是一堆挂羊卖狗肉,国内厂家花点时间把现成的技术整合一下,工艺进行细化,便能把发动机推上一个技术台阶,只是成本问题。中国航天航空发动机都在玩,乘用车发动机真不是什么难事,一旦摸出了眉目,基本上就是小菜一碟,目前国产制造不仅超越所有日系车发动机,甚至碾压那些口水哈喇的车媒体人吹嘘的丰田发动机热效率。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国产品牌不仅技术先进性价比超高,甚至在耐用性可靠性安全性方面已经大大超越了所有国内合资车,合资车偷工减料已经到了令人发指地步。现在合资车除了吹牛就只能靠降价,生意场上一旦靠降价促销,基本上就到头了。
不是一下子就走到世界前沿了,这里面多少工程师,技术员付出的汗水没人看得到
要讲 汽车 用燃油发动机人们追求的目标,在全世界上各大厂家也都是发挥极致了,无外乎是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现在的技术都很成熟,高端制造的发动机它们之间差距不大。
我们国家车用发动机从无到有,从有道精步步为艰,我们国家从建国到现在才七十多年,关于造车的问题,世界上哪个国家不是对我们技术封锁,中国人聪明,勤劳,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西方 社会 很了解中国。
从我们国家开放市场,为了发展小 汽车 工业,人家封锁技术,没办法我们只能搞合资企业,国内这么好的市场,让这些合资车企把钱挣足了,这么多年中国人得到啥了?不但没得到技术,还帮着合资企业干掉了自己的企业,华晨就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
还好,国内有些良知的民营企业,集体企业顶着巨大的压力,艰难,锲而不舍的发展本民族的 汽车 工业,不可否认,最初的国产车故障多,外观设计也没有进口车,合资车时髦,它们不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我们接触小 汽车 才几年?人家又是多少年!
人家孩子读大学,我家孩子打工,难道要把打工的孩子掐死吗?自己生的孩子不爱吗?网上专门有些人满嘴跑火车,喷国产车,你可以不买,但是你没有权利伤害它!
国产车用的发动机有几家企业做的很好,有些性能指标达到甚至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不要拿老眼光看事情,技术发展很快,用一年一个样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就拿小 汽车 发动机来说吧,当今 社会 主流是小排量,大功率,低污染,这是方向。
特有的技术我们的专家,工程师,技术员也掌握了,多点电喷,缸内直喷,稀薄燃烧,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涡轮增压等等,我不是专家,有些技术也叫不上名字,但是国产车进步是有目共睹的。
日本三菱最早在中国生产发动机,哈尔滨东安发动机厂生产三菱的G系列发动机,沈阳星光机器厂,绵阳星光机器厂都生产三菱的G系列和丰田的Y系列发动机,最初给予这些国产车很大的便利,当时这些发动机也是很先进的,不管是什么品牌的国产车,打开引擎盖,看到的大多数是三菱4G63,4G19的发动机,随着时间发展,这些发动机慢慢的不先进了,性能指标达不到要求了,于是有些国产品牌厂家在这个发动机的基础上继续开发,或者是开发其他品牌的发动机,例如奇瑞开发的自己知识产权的发动机(最早它的蓝本是宝马迷你配套的1.6自吸发动机),长城,吉利,长安等等,这些企业通过这些年不懈的努力,他们的发动机技术非常成熟,正成为国产车的坚强的心脏。
那么多跪舔的某合资品牌,这些年只给中国市场提供两种发动机,这两个神奇的发动机是
EA211和EA888,配备几十个车型,没有一个人提意见,还号称非常懂车,狂喷国产车,人家要是给你钱,你看在钱的面子上喷也就喷了,啥也捞不着,何苦呢?站直了,别趴下!
一台车的好与不好看的是综合素质,就算只看发动机,除了热效率,还有很多指标要看。油耗方面还要看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匹配,发动机的重量,车身重量,车身外形,车身高强度钢或者铝合金的使用比例,等等等等。所以你懂得了吗?
发动机技术是非常复杂的,即使在再精确的设计,一旦实际当中运行差距还是很大的,热效率是发动机的关键指标,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和燃油性能。至于这些发布的热效率指数是理论值还是实际值,这个问题还有待考验。当然即使是理论值作为 汽车 的一个卖点,也是合情合理的,起码可以证明这台发动机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做到的。
发动机热效率到底是什么热效率是一个物理术语,表示燃烧燃料时产生的热能可以用作发动机输出的热量。比热比是使流体温度升高一度所需的热量,并且单原子物质的比热比高于由多个原子组成的物质的比热。
在汽油发动机中,空气的比热比比汽油高。提高比热比意味着如何减少空气燃料混合物中所含的汽油量以及如何燃烧它。因为燃料中空气太少-燃料混合物将难以点燃,并且发动机可能无法启动。燃烧空气和汽油的最佳比例为汽油:空气= 1:14.7(按重量计)。发动机喷油系统、空气量以及热度、进气排气、压缩比的控制都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热效率。
热效率越高,发动机所消耗的能量就越小,最终达到节油的效果。如果说长安uni-t使用了40%热效率的发动机油耗却比瑞虎8热效率37.1%的发动机还耗油,像这种情况也不能说长安的热效率有水份,因为车型不一样,发动机所工作的环境也不一样,是很难得出正确结论的。
1990年左右发动机的热效率约为30%。但是,2017年面世的丰田“ A25A-FXS动能发动机”的热效率为41%,马自达的“ SKYACTIV-X”在2019年的热效率更高。发动机想提高热效率设计是一方面,配件技术也至关重要,比如说BOSH的喷油系统是最厉害的,它的产品也是全球共享的,所以说国产车热效率的提高也是随着市场成熟做到的。就像我国的BYD制造的刀片高性能电池,谁使用了都可以开发出高性能、高续航电动 汽车 ,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
我国的燃油发动机确实是落后其他国家,但是电动 汽车 我们绝对是先进的,在全国乃至世界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国产 汽车 发动机并不是今年才超越,近十年就和合资车不相上下,只是很多国人差距明显不肯承认,而在大量事实面前,在很多支持国产人的理性驱动下,才慢慢不得不承认国产发动机的优势。
说发动机的差距,航空及船用高端发动机暂时还有差距,这也是与全球最强比较,但这些差距正在缩小,大量技术正在突破。
其实这些方面我们只是比世界最尖端少数国家有差距,相信我们的 科技 工作者的汗水不会白流,期待国产强大——不是国产领先早日实现。
可能全世界的人都认为日本车是最牛逼的,中国车略逊一筹。殊不知,中国造车还是小日本的鼻祖呢。在我大中国开始造车的时候,丰田还在玩纺织机呢。张作霖时期第一辆 汽车 诞生在奉天(沈阳)。后来东北丢了,全部技术和设备都落到了小日本手中。从此丰田开始了它的造车之路(在东北建厂生产的 汽车 全部用来侵略中国) 历史 之耻,可悲!不过小日本的做事认真,风格严谨的态度是值得肯定和欣赏的。
沉睡之狮总有苏醒的一天,我大华夏五千年文明,终会有重回巅峰的一天。
业内人士告诉你:因为内卷,公关费用越来越高了
你相信吗?
匹配性能,持久性能没有可比性。
张卓敏教授任教于著名的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是ASME会士。张教授分别于1982年、1985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能源工程系取得学士和硕士学位;于1992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取得机械工程系博士学位。张卓敏教授主要从事微纳米传热学基础,辐射测温法,热物理特性,光散射,纳米光子学,广泛套用于与能量转换,热力测量学,光电子学, 半导体制造等方面的研究。
基本介绍中文名 :张卓敏 国籍 :中国 职业 :大学教授 毕业院校 :乔治亚理工学院 主要成就 :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个人简介,研究领域,科研成果,社会 *** , 个人简介 Zhuomin Zhang(张卓敏),乔治亚理工大学教授,美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科技大学工程热物理学理学士及理科硕士,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博士。 演讲中的张卓敏教授 在取得博士学位以后,张卓敏在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作为客座科学家工作三年以后,1995年在佛罗里达大学开始了学术生涯。在2002年秋天,张教授以副教授的身份将实验室搬至乔治亚理工学院。 研究领域 曾在佛罗里达大学、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工作。主要从事微纳米传热学基础,辐射测温法,热物理特性,光散射,纳米光子学,广泛套用于与能量转换,热力测量学,光电子学, 半导体制造等方面的研究。 科研成果 发表100余篇专业论文,出版六部著作,获得两项美国专利。应邀进行110次演讲和研讨,及多达120次的报告。荣获1999年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2000年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传热司最佳论文奖,2005年美国航空工业协会热物理学最佳论文奖。 社会 *** 《定量光谱和辐射传输》杂志的副主编, 张卓敏教授受聘上海电力学院“海外名师” 《国际热物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成员, 《能源与动力工程前沿》编辑委员会成员, 2012年12月20日,张卓敏教授受聘上海电力学院能机学院“海外名师”。 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 SFellow)10月公布2015年会士增选名单上公布的,张卓敏新晋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2我个人也是学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学生,对于你因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离你们家近就报考他们,我不是很赞同,因为我们报考学校还是为了以后能有一个好的就业前景,所以我劝你靠西安交大的能源与动力工程,很好、全国第一。我就准备好这个学校的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
考试科目:①101统考政治
②201统考英语
③301数学一
④405工程热物理基础(流体力学或传热学或工程热力学)
这个学校难考,不过有压力才有动力,考研都不是好考得,要靠就要有非常人的毅力!一起努力吧,相信自己一定能考上。
对于导师问题,我觉得也没必要,自己学得好,导师肯定要你,学的一塌糊涂,导师避而远之。所以好好加油吧!!!
2020年上半年世界前沿科技发展态势——先进制造篇
全球制造业发展滞缓,各国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影响巨大,全球制造业发展滞缓。世界主要国家均采取分阶段解封措施扩大复工复产范围。欧盟签署总额5400亿欧元的紧急救助计划,并酝酿采取措施吸引制造业回归,降低供应链外部依赖。美国启动“大众企业贷款计划”,以支持受疫情影响的中小企业。英国通过降息、拨款、拟定创业就业计划等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失业潮。法国拨款1360亿欧元实施经济救助,包括援助航空产业150亿欧元和 汽车 产业80亿欧元。
机器人技术持续创新,应用落地速度加快。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研发出能在血液中逆流移动的微型机器人,可通过体外磁场控制运动方向,或将为微型机器人针对性和局部性治疗铺平道路。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开发出可程序化控制的磁性机器人,首次实现了液滴的切割、移动、释放和旋转等复杂行为,在化学分析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波士顿动力机器狗Spot在挪威石油公司Aker BP实现应用,使用其立体摄像头系统、避障系统和机载传感器进行故障检查。韩国SK电讯和日本欧姆龙集团合作开发出5G防疫AI机器人,其搭载了AI、5G、机器人自动控制等尖端技术,可执行建筑物内喷洒消毒喷雾,使用紫外线灯灭菌,协助出入访客体温检查等任务。
3D打印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技术与应用齐发展。 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开发出“分光束”双光子3D打印技术,可实现从100纳米到100微米大跨度尺寸的3D打印,较之前提高数十倍至上百倍。中美科学家利用3D打印技术构造出三维锥形不对称结构蒸发体系,使海水淡化速率达每小时每平方米1.72 千克,显著提高了水蒸发速率和能量利用效率。美国海军空战中心飞机分部(NAWCAD)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医用防护面罩,以供给美国海军“仁慈”级医疗船,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护工作。英国国防部利用增材制造技术开发个性化形状的爆炸物,为爆炸效果创造新可能性,同时减少材料消耗,降低成本。
5G技术加速与工业融合,促进智能制造新发展。 英国投资900万英镑启动名为“5G-Encode”的5G技术与制造业融合项目,将 探索 工业环境中专用5G网络的新业务模型,研究5G在改善复合材料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应用。韩国现代重工集团与电信运营商KT公司合作开发基于5G网络的先进智能船厂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自主机器人技术,以提高效率和安全性。台湾微软与台达电子、远传电信三方共同打造台湾地区第一个5G智慧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建立智慧物流调度系统,稳定执行物流搬运工作,大幅缩减物料搬运次数及人力成本,并依据监测资讯即时下达指令,有效提高产能。
作者简介
张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一室,研究助理
研究方向:跟踪全球先进制造领域研发端、产业端和政策端的进展及趋势
联系方式:elisagy@126.com
作者丨张宇
编辑丨翟丽影
研究所简介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隶属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我国经济、 科技 社会 发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跟踪和分析世界 科技 、经济发展态势,为中央和有关部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全球技术地图”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官方微信账号,致力于向公众传递前沿技术资讯和 科技 创新洞见。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小南庄20号楼A座
电话: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
国际经济与贸易(简称“国贸”) 是研究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实务、跨国投资以及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门学科。国贸是属于经济学门类中经济与贸易专业类的一个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具有较强国际贸易实际能力,主要从事进出口业务、外贸企业管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跨国经营等对外经济和对外贸易活动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随着近年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一些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进一步接轨,迫切需要一大批这样的专门人才。因此该专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国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包括对外贸易及相关领域的行政管理、教学和科研部门,还有外贸企业、外资企业、跨国公司、拥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和其他涉外经贸部门等。另外,国贸专业毕业生还能在国内外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从事经营管理工作;在驻外商务机构以及海外驻华商务机构的国际贸易与金融的从事相关经营管理工作;在工商企业从事国际贸易、金融投资、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国际物流等工作。
新闻学专业
新闻学专业培养的是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学高级专门人才。
新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既具有理论的成分又具有实务需求,且涉猎知识广泛,因此在就业方面受到的专业局限很小。一般来说新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对口的方向有三个:新闻业(包括专业媒体及一些单位的新闻宣传部门)、公关业和广告业,就业领域很宽。特别是近几年刚刚兴起的新媒体运营,专业人才少,市场需求量大,对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是很好的就业机会。该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可进入高校教书,或者科研咨询机构进行理论研究。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属于工科中的能源动力类。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热能工程”“热能工程与动力机械”“热力发动机”“制冷及低温工程”“流体机械与流体工程”“水利水电动力工程”“工程热物理”“能源工程”和“冷冻与冷藏”等9个专业合并成1个专业,即“热能与动力工程”。
能源动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它的能源消费量大致成正比。能源动力工程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所以相关专业的就业率也长期居于高位。
能源与动力工程是多门科学技术的综合,在能源、电力、汽车、船舶、航空航天工程、农业工程、环境工程等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很多环节的具体工作,如动力设备的系统设计、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等。可以说能动专业是国家未来20年就业面最宽的专业之一。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简称数据科学或大数据,旨在培养具有大数据思维、运用大数据思维及分析应用技术的高层次大数据人才。掌握计算机理论和大数据处理技术,从大数据应用的三个主要层面(即数据管理、系统开发、海量数据分析与挖掘)系统地培养学生掌握大数据应用中的各种典型问题的解决办法,实际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将领域知识与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技术融合、创新的能力,能够从事大数据研究和开发应用的高层次人才。
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庞大,有望成世界第一数据资源大国。但数据开放度低、技术薄弱、人才缺失、行业应用不深入等都是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能够在计算机和互联网领域以及大数据相关产业从事数据科学研究、大数据相关工程应用开发、技术管理与咨询等工作。同时可以考取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统计学等专业的研究生或出国深造。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智能科学与技术是面向前沿高新技术的基础性本科专业,覆盖面很广。专业涉及机器人技术,以新一代网络计算为基础的智能系统,微机电系统(MEMS),与国民经济、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智能技术与系统,新一代的人-机系统技术等。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光明。该专业主要面向的就业领域包括电子信息、自动控制、计算机、智能科学与技术等相关领域,毕业生主要从事产品开发、系统测试、技术支持与咨询、产品销售等工作,以及各类学校及科研院所从事相应的教学、科研等工作。也可继续研读研究生。
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教育是新时期中国教育发展最快的一个部分,也是当前中国教育最大的短板之一。现在各方面对学前教育度关注很高,尤其是年轻的父母们,这已经成为他们最大的“烦心事”之一。学前教育指的是3—6岁儿童的教育,就是我们常说的幼儿园阶段的教育。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幼儿教育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在托幼机构进行保育、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能力。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执行以及人民对子女享受优质学前教育的迫切需求的期待,学前教育目前的就业前景是非常好的。学前教育专业逐渐扩大本科层次招生数量,仍然供不应求。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主要进入幼儿园成为一线教师,数年之后可以成为幼儿园的管理者,或者到幼儿教育系统从事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除幼儿教育领域外,各种与儿童有关的教育机构、婴幼儿用品开发公司、各类幼儿师资培训机构等也都很受欢迎。此外,想要继续深造的毕业生,可以报考学前教育、教育学、小学教育等硕士研究生。
有些学校发展过快,需要更多的专业来支撑学校的发展,于是就新增了众多专业点;而有的学校发展并不好,或者专业已经被淘汰,被撤销也就是在情理之中。最让人意外的是新增的31种新专业,并且工学类占据14个,工科类高校可谓是最大赢家。
6.智能地球探测
2022年,智能地球探测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开设该专业。
智能地球探测学科群以控制科学与工程为一级主干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数学为支撑学科。学科群在资源勘查、生态保护、人居环境治理领域,体现以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驱动的多学科交叉创新特色。一方面打造国内资源能源勘查利用、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推动区域内高端地质装备、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相关产业的升级。另一方面,打造资源环境领域和智能制造领域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摇篮,培养具有交叉学科知识背景,能把握未来变革性技术发展方向的高端人才。
7.可持续能源
2022年,可持续能源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上海交通大学开设该专业。本专业旨在开展未来低碳与可持续能源技术方向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新专业将围绕新型能源技术、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与智能化的高度融合,聚焦未来能源技术全产业链跨学科研究。该领域将聚焦未来能源技术全产业链跨学科研究,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与新型能源技术的有效嫁接,实现能源系统的智能化与数字化管理,促进大规模移动能源系统时空域协同调控与创新业态模式。着眼于新型能源技术、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与智能化的高度融合,开展先进能源转换与存储,多模态能源互联,绿色能源与新农业,零碳 社会 与治理四个方向的创新科研工作。
8.智慧能源工程
2022年,智慧能源工程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上海交通大学开设该专业。
“智慧能源工程”本科专业隶属工学门类下的电气类,将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创新学院产教融合平台,聚焦国家能源产业发展和技术需求,采用产教融合、学科交叉的培养模式,以能源类和信息类课程为主线,在电气工程、动力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等领域进行多学科交叉,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化基础,将信息化技术与电气工程、能源系统融会贯通。
9.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
2022年,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山东大学开设该专业。
“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专业面向国家“交通强国”、“制造强国”重大战略需求,以软件工程、机械工程、交通土木工程等多学科交叉、知识融合为基础,以智能化建造、智慧化服务为核心,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智能、强实践”的基本思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自主创新、具备跨界发展能力的应用研究型领军人才。此次新专业的成功获批是山东大学积极谋篇布局,全面推进“新工科”建设,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前沿领域的人才培养, 探索 交叉融合的本科专业建设思路的生动实践。
10.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
2022年,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设该专业。
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发展需求,培养具有空天动力、能源、控制、信息学等交叉学科背景的创新型 科技 人才。本专业基本学制四年,适应绿色动力推进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时代发展,按照新工科发展要求,制定了由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宇航学院、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多单位联合共建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培养学生具备力学、机械、能源、电学、信息学交叉融合的知识结构,具备解决复杂电推进系统工程问题、 探索 科学前沿的能力。
2017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华北电力大学是全国能源电力领域的最高学府,有“电力黄埔”之称。那么在华北电力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如何呢?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2017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类)
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电气工程理论基础,掌握电力系统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熟悉电力工业的科学技术与发展,获得电气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相关的生产制造、工程设计、系统运行、系统分析、技术开发、教育科研、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特色鲜明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符合学业授予要求,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设置:高等数学、计算机语言及应用、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理论、电路、电机学、电磁场、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发电厂电气部分、高电压技术、继电保护等。
在本专业中包含: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继电保护与自动远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高电压及信息技术4个专业方向。学生具有本专业领域内一个专业方向的基本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综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职业目标是电气工程师。
就业去向:电网公司、电力设计院、电力规划院、电力建设部门、超(特)高压公司、电力科研开发部门、发电厂以及与电力生产密切相关的设备制造企业、公司等。
华北电力大学简介华北电力大学(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简称华北电力或华电,创建于1958年,原名北京电力学院,1969年由北京迁至河北,先后更名为河北电力学院、华北电力学院。1995年与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合并组建华北电力大学。2005年10月,华北电力大学校部由设在保定变更为设在首都北京,分设保定校区,两地实行一体化管理。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特色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教育部与国家电网公司等七家特大型电力企业集团组成的校理事会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唯一的以电力为学科特色的大学,始终关注国际电力学科研究领域的前沿和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推动电力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学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华北电力大学是全国能源电力领域的最高学府,有“电力黄埔”之称。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唯一的以电力为学科特色的大学,学校始终关注国际电力学科研究领域的前沿和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推动电力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学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四个基地被列入教育局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实施的“111计划”,也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也是13所“京校外迁”高校之一。
学校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合格+拓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特色,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实施高校,学校有52门国家和省部级精品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团队,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11个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学校坚持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发展道路,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为立校之本,2013年有各类在校生38376人,其中研究生7260人,本专科生20004人,成人在校生11996人,外国留学生100余人。此外,以学校为主创办的科技学院(独立学院)有在校生7000余人。建校多年来,学校培养了10万余名毕业生,他们中许多人已经成为相应领域的优秀拔尖人才,成为该国电力行业的骨干力量,为国家电力工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华北电力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211”工程中全国唯一的以电力为特色学科的高等院校,学校始终关注国际电力学科研究领域的前沿和该国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推动电力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学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以国家级重点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为主的能源、电力相关学科在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领域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形成了理论研究与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产业发展相结合的.鲜明特色,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累计创产值近20亿元。学校大力加强学科研究平台建设,建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扩建和改建了一批专业基础和基础实验室,具备了承接大型、高水平研究项目的能力。学校十分重视学科建设,根据合理布局,强化特色、突出重点、建设平台的原则,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在优先发展电力学科、动力学科、管理工程学科的同时,积极扶植人文学科,全力推进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拓展水电、核电、风电等新型洁净能源学科领域,积极响应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规划,成立了国内首家“可再生能源学院”,整合各新能源学科力量,逐步形成并深化了“以优势学科为基础,以新兴能源学科为重点,以文理学科为支撑”的“大电力”学科特色办学体系。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建设多科性、研究型大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历史原因,该校形成了两地办学的格局。学校根据两地相距较近、交通便捷、信息畅通的实际情况,坚持并不断探索、完善独具特色的异地办学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走出了一条适合该校实际 、独具特色的两地实质性一体化办学的发展道路,实施了学科专业和院系布局调整,成立了10个跨地域的学院,合理配置资源,明确学科建设基地,减少了专业和研究方向的重复,实现了学校资源的优化重组,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为进一步理顺办学体制,整合集成资源,促进学科融合,加强统筹管理,经教育部同意,学校校部于2005年9月变更为设在北京。校部变更后,学校继续保持两地办学格局,深化两地实质性一体化办学模式,更好地发挥北京在人才吸引、国际合作、信息交流、校际往来等方面的优势,促进多方面合作,扩大社会影响,推进学校快速发展。2007年12月12日核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这是在2007年7月15日成立中国首家可再生能源学院后,学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又一重大举措。学校共有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环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数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可再生能源学院、核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学院。
巍巍学府,电力之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承载新能源电力时代的光荣与梦想,积极承担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一流社会服务的历史重任,昂首向建设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奋进!
华北电力大学优势专业推荐: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推荐指数: 4.9(581人推荐)
2、 热能与动力工程 推荐指数: 4.5(226人推荐)
3、 自动化 推荐指数: 4.3(169人推荐)
4、 核工程与核技术 推荐指数: 4.3(160人推荐)
5、 测控技术与仪器 推荐指数: 4.2(114人推荐)
6、 电力工程与管理 推荐指数: 4.6(59人推荐)
7、 风能与动力工程 推荐指数: 4.4(52人推荐)
8、 通信工程 推荐指数: 4.4(47人推荐)
9、 能源工程及自动化 推荐指数: 4.4(34人推荐)
10、 经济学类 推荐指数: 3.4(33人推荐)
11、 工程管理 推荐指数: 4.8(31人推荐)
12、 电子信息工程 推荐指数: 3.9(29人推荐)
13、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推荐指数: 4.5(25人推荐)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本专业研究范围广,应用前景好,毕业生的专业素养相对较高,因此就业形势非常好.我国现在非常需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小到一个家庭,大到整个社会,都离不开这些专业人才的工作.通常情况下,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国有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研究所、工矿企业等也可以是一些外资、私营企业,待遇当然是相当可观的.由于国外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研究要领先于我们,因此如果想要有进一步的发展,确立自己在国内该方向的领先地位,出国深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方向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
在电力设备制造行业从事高电压设备的设计、开发、生产和管理等工作,可在电力系统从事高压设备的运行维护方面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就业于电业局,供电局,发电厂,也可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技术方向)
电气技术方向主要培养电气测量与控制技术方面的高级电气工程技术人才,从事电参量和磁参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研究工作,以及电气技术自动化控制领域的装置与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工作.学位获得后,可在电气工程技术领域的企业、公司中承担理论研究、技术开发、运行管理等技术工作,也可以在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从事研究与教学工作.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方向)
可在电力、电子、通讯、机械、交通、建筑等行业从事应用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运行及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