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失或达887亿!澳大利亚考虑减产煤炭,澳媒还对华打起悲情牌
自1984年以来,澳大利亚就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煤炭出口国,至今仍占据这一宝座,煤炭出口对其经济非常重要。 不过,最近煤炭对华出口停滞,使该国急忙发出煤炭收入暴跌的警告!值得一提的是,似乎为了改善出口现状,澳媒甚至打起了"感情牌"。
不过,从澳大利亚最新发布的能源资源展望报告来看,澳煤的困局并没有解决。 据英媒12月21日报道,当天澳大利亚官方表示,如果澳煤的出口问题无法被解决,该国煤炭生产商可能不得不减产,并预计2020-21年度煤炭出口收入将会暴跌。
具体来说,澳洲产业部在报告中指出,在截至2021年6月的一年,澳炼焦煤出口额将暴跌35%,至220亿澳元,对应的出口量下跌5%;澳动力煤出口额将暴跌29%,至150亿澳元,出口量下跌约7% 。经过计算,如果两大煤炭出口按预测的情况下滑,那么澳大利亚将损失179.6亿澳元(约合887亿元人民币)的收入。
虽然澳洲以"受害者"自居、称煤炭出口收入将会下跌,但这一切的责任完全在自己。 此前,我国已经多次强调,过去数月,在对进口煤炭进行安全质量风险分析和监测中,发现进口煤炭不合格的情况变多。 我国依法依规强化对进口煤炭的质量安全检验和环保项目检测,是在保护本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和环境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在出口煤炭不合格的情况下,澳洲媒体非但不反思自己,还多次炒作"澳煤出口被叫停"的错误讯息,这也使得澳煤炭行业陷入焦虑中。 据《悉尼先驱晨报》12月15日报道,日前澳煤炭行业频频喊话澳洲官方,呼吁其修复对华贸易关系。
如今发布有关煤炭减产、出口下跌的报告,反映出澳洲政府也对煤炭出口前景感到担忧。 据了解,煤炭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出口产品,占其出口总额的15%,仅次于铁矿石,其中中国是主要买家。 数据显示,中国是主要的煤炭消费国,2019年焦煤进口总量中逾四成来自澳洲,动力煤进口则57%来自澳洲。
眼看煤炭出口难题迟迟未能解决,澳大利亚媒体近期还萌生打"感情牌"的念头。据澳大利亚SBS广播公司网站16日报道,一艘装载16万吨的澳大利亚煤炭船停在中国沿海,除了煤炭,船上还有20名船员,其中有许多印度船员向澳媒表示"请帮助我们尽快回家"。
针对澳媒打悲情牌的套路,早在11月10日,我国就明确表示过,一直对口岸疫情防控、船员检疫要求等有着明确的规定,一直在规定允许范围内向有关船员提供便利。
对于澳洲而言,更坏的情况,或许不是煤炭出口暂时下滑,而是市场份额正在被其他竞争对手取代。 综合媒体报道,今年蒙古国、俄罗斯等国对华煤炭出口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上涨,相比之下,澳洲煤炭月度对华出口煤炭下跌持续扩大,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前3周,澳洲煤炭对华出口暴跌96%。
文 | 钟志生 题 | 曾艺 图 | 饶建宁 审 | 徐晓冰
我国缺媒主要是环保考虑和煤电价格差;煤炭发电是我国长期发电的重点,但粉尘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不利于环境保护!为尽快达到2060年碳中和目标,中国大力压缩煤电,改善核电、水电、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正好赶上枯水期,电力自然不足;由于产能压缩,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煤炭渠道基本停止,煤炭暂时跟不上供应;
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的价格不佳也是缺媒的重要原因;煤炭价格跟随期货价格,由于美国大量超发美元,国际商品价格飙升,煤炭也不例外,年内价格翻了一番多!
电力企业价格固定,不能随行就市,因此,煤炭价格上涨后,电力企业自然购买,促进煤炭企业减产,形成恶性循环,价格越高,电力企业购买欲望越低,煤炭企业销售越少,自然生产越少,因此,煤电厂囤积煤炭快,但没有煤炭运输困境。近日,国家发改委宣布,电力价格最高可浮动20%,未来可增加电力企业亏损,可多进煤炭,缓解我国煤炭短缺;印度也紧缺煤炭!但印度紧缺煤炭的原因同我国不太一样。
印度境内有135座煤电厂,全国70%电力是靠煤电厂供应电力,自中国和美国以来,印度是世界第三大煤炭生产国,煤电厂四分之三的煤炭来自印度的煤炭企业;由于新冠疫情在印度非常严重,让很多人员密集的企业陆续减产,停产,煤炭企业就是其中之一,劳动力减少是印度煤炭短缺的首要原因;其次,贾坎德邦、西孟加拉邦、奥里萨邦孟加拉邦、奥里萨邦、恰蒂斯加尔邦连续暴雨!很多煤炭企业的采煤井被迫关闭,是造成印度煤炭短缺的第二大原因。
随着天气不断变冷,我国也将要进入冬季。北方地区也开始逐步供暖,而很多农村地区会使用煤来取暖,煤价也备受人们的关注。但近日内蒙、甘肃等地取暖用煤价格上涨,甚至有的地方涨了2倍,那取暖用煤价格上涨的原因是什么呢?
煤炭价格一直处于上涨趋势
因为我国发电用煤炭量需求大,导致煤炭价格总体一直处于上涨趋势 ,居民取暖用煤价格也会上涨,通俗点说“水涨船高”。冬天来了,居民取暖用煤需求量增加。之前,因煤炭供需紧张,全国多地拉闸限电。后来,各地出台政策保障了电煤供应,而且允许电价上浮,以此来保证平衡供需。但煤炭价格并未受限制,所以煤炭价格一路上涨至今。这也是最让北方农村地区的人们头疼的,冬天那么冷不用煤是不可能的,买嘛,价格又贵。也不知道各地会不会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煤炭价格高的问题。
煤炭用量供不应求
相信大家也知道供求关系是影响商品价格的重要原因。那么煤炭用量大,供不应求,价格显然只有上涨。加上今年大部分地区煤矿企业因用地和环评手续等原因,出现了煤炭减产或停产的情况,致使今年煤炭产量降低。即使是每天用煤量不变的情况下,煤炭产量降低也会影响煤炭的价格。更何况产量降低、需求量增加,煤炭价格不得补上涨。
中间批发商多次加价
虽然这个原因不是很重要的,但它也会影响取暖用煤价格上涨。现在北方城乡居民取暖用煤主要是采购当地煤炭零售企业,而煤炭采购中间商会多次增加煤炭价格。这样一来,到达农民手中的价格自然就会上涨不少了。如果农民直接能在煤炭零售企业购买取暖用煤,也能买到合情合理价格的煤炭了。
我国于2016年7月1日起,全面推开资源税清费立税、从价计征改革,进一步完善绿色税制,理顺资源税费关系,着力构建规范公平、调控合力、征管高效的资源税税制。
改革后的资源税采取从价计征的征收管理方式,使该项税收收入与矿价保持同步增减态势,助力矿产产业健康发展。以产煤大省山西为例,今年上半年,山西省煤炭价格出现一轮上涨,累计吨煤综合售价涨至433元,同比上涨201元,增幅87%;同期煤炭资源税收入达到139亿元,同比上涨151%,比改革前的从量定额方式增收119亿元,实现煤炭资源税与煤炭价格“正相关”。“从价计征增强了资源税的调节功能,有效平抑了煤价高企带来的超额利润,煤炭市场未出现投机性炒矿。”国家税务总局财产和行为税司副司长孙群说。
价涨税增、理性的利润空间使企业自觉控制煤炭产量,防止行业过热;同时,政府借力资源税改革,积聚了财力并用于压减产能、安置职工、保护环境等方面,一年来共压减产量1.43亿吨,退出产能2325万吨。
印度当地电力不足的问题很严峻。
印度《金融快报》5月10日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一对印度姐妹在婚礼期间突然遭遇停电。在混乱中,他们与对方的新郎举行了仪式。意识到错误,两对夫妇重新许下誓言。婚礼于一周前在印度中央邦的阿斯兰那村举行。当时,名叫尼基塔和卡里什玛两姐妹穿着相似的婚纱,进入一个房间,在那里举行了婚礼。然而,突如其来的停电打乱了婚礼。当这对夫妇和他们的家人离开房间时,他们发现这对夫妇在配对时犯了一个错误。短暂争吵后,神职人员重新主持了婚礼,两姐妹与“对的人”重新宣读了结婚誓言。
电力企业的价格是固定的,不能随行就市。因此,煤炭价格上涨后,电力企业自然购买,从而促进煤炭减产,形成恶性循环。价格越高,电力企业购买欲望越低,煤炭企业销售越少,自然生产越少。所以燃煤电厂囤煤很快,但不存在运煤困境。最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宣布,电价最高可浮动20%,这可以增加电力企业未来的亏损,并增加煤炭供应,以缓解中国的煤炭短缺。印度也缺煤,然而印度煤炭短缺的原因与中国不同。
印度有135座燃煤电厂,全国70%的电力由燃煤电厂供应。继中国和美国之后,印度是世界第三大煤炭生产国,燃煤电厂四分之三的煤炭来自印度煤炭企业。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在印度非常严重,很多拥挤的企业相继减产停产,煤炭企业就是其中之一。劳动力减少是印度煤炭短缺的首要原因。其次,许多煤炭企业的采煤井被迫关闭是印度煤炭短缺的第二大原因。
2020年,我国的煤炭产量稳中有升——同比增长0.9%,总产量达到了38.4亿吨。其中,有两大省份的煤炭产量超过了10亿吨,分别是:山西省(达到了10.6亿吨,增长8.2%)、内蒙古(约10.01亿吨)。
时隔四年,山西省再度成为第一:
据报道,在2016年之前,山西省曾连续多年成为我国的第一大煤炭开采省份。到了2016年,内蒙古的煤炭产量提升至8.38亿吨,超过了山西省(约8.16亿吨),成为中国煤炭产量“新的冠军”。
之后在2017年、2018年、2019年,即内蒙古连续四年超过山西省,稳居全国煤炭产量第一名。但由于疫情的困扰,到了2020年内蒙古煤炭的产量出现了7.8%的缩减——由2019年的10.35亿吨,降至当前的10.01亿吨。
与之相比,山西省却更早地推动煤矿绿色智能开采,推动煤炭分质分级梯级利用,抓好煤炭供需的平稳增长。尤其是2020年冬季气温偏低。全国各地的煤炭需求大增,山西省为了保证全国用煤的稳定供应,加大了煤炭的开采力度和对外运输力度。
2020年中国煤炭产量约为全球51%:
与我国经济较早复苏态势不同,全球煤炭产量却因为疫情导致的需求下滑出现了减产——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2020年全球煤炭产量约为74.38亿吨,同比缩减6.5%。除中国外,俄罗斯、印尼、澳大利亚、蒙古国、印度、美国等国煤炭产量预计都将下滑。
2020我国煤炭产量为38.4亿吨,全球总量是74.38亿吨,即我国的煤炭产量全球占比高达51%,已经超过了“所有外国”。同时,南生也注意到:整个2020年,全国共进口煤炭3.04亿吨,同比增长1.5%。
不仅如此,2020年我国进口的煤炭总量还创下了2014年以来的新高,继续稳居全球煤炭的最大进口国地位。
中国炼焦煤资源占全球的23%
在世界煤炭资源中,各类煤的分布不均衡,焦煤资源较为稀缺。据CCTD估计,世界煤炭资源中褐煤占1/3以上,在硬煤(包括烟煤和无烟煤)资源中,炼焦煤不足资源量的1/10。在总量约13000亿吨的炼焦煤资源中,肥煤、焦煤和瘦煤约占1/2,其经济可采储量约有5500亿吨-6000亿吨,其中,低灰、低硫的优质炼焦煤资源仅有约800亿吨,优质资源较为稀缺。
根据CCTD统计,目前世界可采储量炼焦煤资源的80%集中在俄罗斯(41%)、中国(23%)和美国(17%)三个国家,其余国家占比较小,英国约占7%,澳大利亚、波兰、南非和印度分别约占2%,加拿大约占1%,其他国家约占3%。
中国炼焦煤产量快速增长
“十三五”期间减产能的规划实施,导致2015年后我国炼焦煤大幅的减产。2019年起,我国炼焦煤的产量有所回升,约为4.70亿吨。2021年我国炼焦煤产量进一步提升约为4.9亿吨。
中国炼焦煤消费量下滑
由于钢铁的减产导致对于焦炭需求的减少,这间接导致了对于炼焦煤需求的下降。2016年后我国焦化煤的进口量也出现了下降,这二者同时下滑也导致了我国表观消费量下降。2019年以后,受下游钢铁行业需求拉动,我国炼焦煤需求不断提升,2021年我国焦煤表观消费量为5.45亿吨。
供给回暖,我国炼焦煤消费缺口减少
从中国炼焦煤产销率来看,2021年,由于产量回升叠加消费需求的下跌,我国炼焦煤产销率下降至111%,炼焦煤消费缺口有所减少。
中国炼焦煤价格整体高位波动
因煤炭进口数量管控和内蒙古产量下降等原因,2021年全国炼焦煤较浮动较大。炼焦煤年初价格1605元/吨,年末价格2403元/吨,相差了798元/吨。到9月,炼焦煤价格到达全年最高水平39650元/吨。进入2022年,全国炼焦煤价格整体高位波动的趋势,一直处在3000元上下波动。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我国化工产品和基础钢铁制品的需求巨大,这无疑会促进对于上游焦炭和焦煤的需求大幅增长。但是随着焦炭行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焦炭行业对于焦煤的转换效率会不断提升,对于焦炭的需求也会有所下降。
——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焦炭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