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至县泥溪镇水村要建设发电站吗
建设。
泥溪镇的风力资源和光伏发电资源正被国内多家中字头国企看中,多家公司欲进驻泥溪,掀起新能源资源圈地潮。泥溪镇抢抓机遇,全力做好服务,将新能源集聚区作为我镇发展的新方向。
中国华能集团安徽分公司于今年8月份在泥溪镇河庙村建设测风塔,拟投资10亿元,建设100MW风力发电站。中国华电集团旗下的华电福新安徽新能源有限公司于9月23日与我镇签订“风电项目投资开发合作协议书”。在泥溪镇元潘村的蔡家岭建设测风塔,拟投资20亿元,建设200MW的风力发电站。中电投景德镇电厂、安徽信义光伏等公司多次考察泥溪宋阳村,有意向投资泥溪镇的光伏发电项目。
与传统光伏电站相比,漂浮式光伏电站将光伏发电组件安装在水面漂浮体上。信义光能(安徽)项目经理张羽辉介绍,结晶硅型太阳能电池板具有高温时发电损失会增大,转换效率会降低的特性,电池板的温度若降低1℃,输出功率可增加0.5%。水面温度肯定较地面温度低,设置在水面上,在夏季高温时与地面和屋顶上设置的太阳能电池板相比,可以明显降低发电损失。并且,沉陷区水面还可以养鱼,因而称为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淮南有着众多的采煤沉陷区,发展前景广阔。
50MW,即50兆瓦,根据现在市场行情,投资在4.6亿左右;每千瓦每天能发电3-4度电,50MW每天就能发16000度,一年就是570万度左右。
光伏发电:
光伏(Photovoltaic):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简称,是一种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有独立运行和并网运行两种方式。同时,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分类,一种是集中式,如大型西北地面光伏发电系统;一种是分布式(以>6MW为分界),如工商企业厂房屋顶光伏发电系统,民居屋顶光伏发电系统。
14年安徽合肥目前的光伏企业有:合肥阳光电源 蚌埠普乐新能源 赛维LDK 海润光伏 3M公司 中建材太阳能 晶澳。
太阳能光伏效应,简称光伏(PV),又称为光生伏特效应(Photovoltaic),是指光照时不均匀半导体或半导体与金属组合的部位间产生电位差的现象。
光伏被定义为射线能量的直接转换。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指太阳能向电能的转换,即太阳能光伏。它的实现方式主要是通过利用硅等半导体材料所制成的太阳能电板,利用光照产生直流电,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太阳能电池。
合肥市
新建光伏发电项目,且全部使用由当地企业生产的组件和逆变器,除享受国家补贴外,按年发电量给予0.25元/kWh补贴;
屋顶、光电建筑一体化等光伏电站,按年发电量给予0.02元/kWh补贴,连续补贴15年;
家庭投资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等,按装机容量一次性给予2元/W补贴,不享受市级光伏kWh电补贴政策;
霍邱县
2015-2018年间,在全县建设光伏电站3.546万千瓦(在90个贫困村和1个民族村,每村建设1座60千瓦的村级光伏电站;在村内选择贫困户1万户,每户建设1座3千瓦的用户光伏电站),实现受益贫困户家庭年均增收3000元左右,受益贫困村集体年均增收6万元左右。具体任务如下:
(一)贫困村发展计划。2015年21个村,2016年20个村,2017年20个村,2018年30个村,共计91个村。
(二)贫困户发展计划。2015年1000户,2016-2018年每年3000户,共计1万户。
(三)2015年实施计划。2015年,全县建设光伏电站21个村、1000户贫困户户用光伏电站每户投入2.4万元,省、市、县补贴建设资金的2/3,贫困户自筹1/3,即0.8万元。贫困村集体经济光伏电站每村投入48万元,其中县财政补贴30万元,贫困村自筹18万元。
阜阳市
一座户用光伏电站项目建设资金约2.4万元,省市区和农户各承担1/3原则上,贫困衣自筹资金应当现金缴付;
对少数特别困难的贫困户,可由帮扶单位和乡镇(街道)干部职工扶贫捐款中酌情解决,也可在提供担保的前提下,申请贴息货款。
一座村级光伏电站建设资金约48万元。原则上,村级自筹资金不低于20万元,不足部分由村创业经济服务公司申请贷款,区政府协调有关金融机构支持。对争取帮扶单位、社会各界捐赠10万元以上的贫困村,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比10万元,并对其银行贷款给与贴息。
界首市
计划2015年全市建设光伏电站1860千瓦,实现受益贫困户家庭年均增收3000元左右,受益贫困村集体年均增收6万元左右。具体任务:选择6个贫困村,每个村建设一座6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共计360千瓦;选择500个贫困户,每户建设1个3千瓦户用光伏电站,共计1500千瓦。
资金筹集:经测算,每个村级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投入资金约48万元,市本级财政投入20万元,剩余28万元采用帮扶单位扶持和贫困村自筹资金等方式解决;每个户用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资金约为2.4万元,省级财政补助0.8万元,阜阳市财政补助0.2万元,我市本级财政投入0.6万元,贫困户自筹0.8万元。贫困村和贫困户无力承担自筹资金的,可采取社会帮扶、中标企业先期垫付以及小额扶贫贴息贷款等办法解决。
政策补贴和收益结算:市供电公司根据国家、省、市光伏发电补贴政策,按结算周期(一个季度)向实施项目的贫困村和贫困户支付自发自用和余电上网电量政策补贴资金。贫困村收益全部打入村集体账户,由村民监督小组监督使用;贫困户在当地金融部门办理结算卡,一户一卡,收益全部打入卡中;需要还贷的,按照协议,还款金额由金融部门直接从收益中扣除,剩余的打入村集体账户或贫困户卡中。
巢湖市
《巢湖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430兆瓦,产值达到67亿元。
在风电领域:该市将利用巢南-巢北区域地势、风力资源、电网接入、综合建设条件较好的优势,以远景和国电风力发电项目为基础,大力推进风电规模化开发建设。到2020年,该市将基本形成以风力发电为主的产业链条,建成安徽省乃至华东地区重要的风电基地。
在光伏领域:该市将以中广核、阳光电源等光伏发电项目为基础,在栏杆集和庙岗建设大型光伏地面电站;在柘皋、苏湾和坝镇等镇建设分布式光伏地面电站;在烔炀、夏阁、坝镇等镇建设农光互补光伏电站;利用黄麓、夏阁和栏杆集镇水面建设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打造新能源利用光伏发电基地。
同时引导居巢经开区和富煌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屋顶建设光伏发电,引导农户利用新农村和安置小区的房顶建设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到2020年,该市将力争成为安徽省太阳能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城市。
岳西县
利用6年时间,到2020年,采取以下三种方式相结合,开展光伏发电产业扶贫工程。
一是每年建设4MW贫困户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按照精准扶贫的工作要求,在贫困村当中筛选符合光伏发电建设条件的贫困户1000多户(2015年建设2000户),每户建设3KW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二是本着群众自愿的原则,鼓励一般户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三是在188个行政村(社区)建设60KW小型分布式光伏电站,2015年65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12个省首批美好乡村重点示范村和22个省级美好乡村建设村可以申请建设村集体光伏电站,帮助村(社区)20至25年内实现集体经济年均收入6万元左右。
四是利用全县的企事业单位屋顶(含经济开发区)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五是利用我县荒山荒坡、农业大棚或设施农业等建设2-3个地面集中式光伏发电站,充分发挥光伏发电投资企业和社会各界在本地区光伏扶贫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以全面实现精准式扶贫的目标。
池州市
从2015年起,用6年时间在全市建设光伏电站11340千瓦,实现在20-25年内受益贫困户家庭年均增收3000元左右,受益贫困村集体年均增收6万元左右。具体任务如下:
(一)每个贫困村建设1座60千瓦的村级光伏电站。全市共建89座,到2020年,实现全市所有贫困村建设全覆盖的目标。
(二)每个贫困户建设1个3千瓦的户用光伏电站。到2020年,在石台县共建设2000户。非扶贫重点县的贵池区、东至县、青阳县应根据贫困户意愿,积极创造条件,支持贫困户建设。
按照先行试点、全面推开的原则,2015年在石台县抓好10个贫困村、200户贫困户(每村20-30户)试点建设,实施光伏扶贫发电1200千瓦。
希望能帮到你,谢谢
当时这家玻璃企业的营收不过13.8亿港元,但已位居国内最大 汽车 玻璃出口商。竞争对手福耀玻璃(600660.SH)此时的营收规模约为信义玻璃的两倍,不过该公司生产的 汽车 玻璃主要销往国内市场。
相比于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李贤义颇为低调,极少接受媒体访问。仅有的几次电视采访中,他也只是用闽南味十足的普通话吐露寥寥数语。
他俩都是福建人,曹来自闽东福清,李来自闽南石狮,但两人行事风格迥异,两家公司此后的发展路径也截然不同。
时至今日,曹德旺执掌的福耀玻璃仍主要专注于 汽车 玻璃一项产品,并以超过三成的市场占有率雄踞全球第一。
李贤义则不断拓展其商业版图,先是延伸至上游的浮法玻璃业务,同时以光伏玻璃为切入口,跨界新能源行业,继而涉足光伏电站开发和锂电储能。进军多晶硅业务,则成为了李贤义的最新布局。
信义玻璃也因此拆分出多家专注于不同业务的上市公司,包括信义光能(00968.HK)、信义能源(03868.HK)和信义储电(08328.HK)。其中,信义玻璃和信义光能分别为浮法玻璃和光伏玻璃领域的全球翘楚。
上述四家信义系公司的总市值目前接近2400亿港元(约合1953亿元人民币),李贤义的财富因此在过去数年水涨船高。
胡润百富榜显示,李贤义2021年的身价达到675亿元,排名国内富豪榜第80位。曹德旺的排名则是第272位,身价约为李贤义的三分之一。
据最新披露的财报数据,2021年信义玻璃的营收和利润首次超越福耀玻璃。
尽管两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已不尽相同,并不是直接竞争对手,但业内认为这是信义玻璃对福耀玻璃的 历史 性反超,并冠以李贤义新晋玻璃大王称号。
1952年,李贤义出生于泉州市石狮永宁的子英村。家境贫寒的他15岁就终止学业,以开拖拉机谋生。
李贤义创业的起点始于一支由他组建的货运车队。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他找到八位亲朋好友,在家乡福建泉州组建了一支名为子英的车队,名称就来自于李贤义出生的村子。当时车队最重要工作,是往返福建和深圳之间拉货送货。
1982年,李贤义带着车队成员前往香港闯荡,因为当时香港经济快速发展。他们在当地办起了汽配维修店,生意逐渐壮大。
不久后,李贤义注意到,不少香港商人开始前往深圳投资,因此决定到这座新近开发的经济特区新办 汽车 修理厂。
在经营修理厂的过程中,李贤义发现深圳没有生产 汽车 玻璃的企业,汽修店采购玻璃必须从海外进口。于是,他动起了在当地设立 汽车 玻璃工厂的念头。
1988年,名为信义玻璃的公司成立,子英车队的九个成员成为了公司的创始股东,其中包括李贤义太太董系治的两位娘家兄弟董清世和董清波,李贤义的妹夫李圣典以及表弟施能狮。
信义玻璃开业后,李贤义逐渐摸索出了出口导向的商业模式,一步步将深圳工厂生产的 汽车 玻璃卖到了全球100多个国家。
李贤义后来总结说,“中国人均工资低,管理好,成本也低,所以我们制造出来的玻璃比美国、加拿大本土制造的要便宜。”海外客户因此都愿意选择购买信义玻璃的产品。
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2001年,加拿大PPG公司向加拿大海关总署提出对中国挡风玻璃的反倾销指控,涉案企业就包括信义玻璃和福耀玻璃。这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遭遇的首起反倾销案。经过近一年的应诉,加拿大当地法院判决信义玻璃胜诉。
赢得这起诉讼案的信义玻璃继续壮大,连续多年蝉联国内最大的 汽车 玻璃出口商,超过六成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
2005年,信义玻璃登陆港交所。这一年,李贤义做出了两项现在看来十分明智的决策:投资浮法玻璃产线,同时进入光伏玻璃市场。前者是寻求行业一体化发展的必要之举,后者则成为了公司多元化的一次成功尝试。
浮法玻璃是用于 汽车 玻璃生产的主要原材料。信义玻璃的首条浮法玻璃产线在2006年一季度启用,第二条同类产线在年中试生产。
到2006年底,信义玻璃的浮法玻璃日熔量就达到1200吨。李贤义在信义玻璃当年的年报中写到,新建浮法玻璃产线,有助于控制主要原材料的品质和生产成本,提高上市公司的利润。
信义玻璃在光伏领域的试水在2008年落地,首条日熔量为300吨的光伏玻璃产线在当年1月投产。李贤义认为,新产品的市场反应十分理想,并将其视为信义玻璃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此后,信义玻璃保持着浮法玻璃和光伏玻璃的双线并进,每年均有新产能落地,依赖 汽车 玻璃出口的业务模式逐渐得以改变。2009年, 汽车 玻璃对信义玻璃的营收贡献首次低于五成。
次年,这一比例再降低至37%,浮法玻璃和光伏玻璃则合计占比达到48%,成为信义玻璃业绩增长的新引擎。其中,光伏玻璃的表现尤其抢眼。这项业务当年的营收超过10亿港元,为2009年的五倍左右。
2013年,光伏玻璃板块营收已接近20亿港元,李贤义决定实施首次业务分拆。光伏玻璃板块以信义光能的名义独立运营,并于当年年底上市,新公司的董事局主席仍由李贤义担任。
信义光能分拆后,李贤义继续着手扩张光伏玻璃产能。在他看来,规模优势才能让公司继续保持竞争优势,以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经营。
2016年,信义光能的光伏玻璃日熔量增至5800吨,为分拆时的三倍左右,跃升为全球最大光伏玻璃制造商。
至2021年底,这一数字再度翻番至1.38万吨,信义光能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超过30%。在国内市场与福莱特(601865.SH)形成了光伏玻璃的双寡头格局。
与此同时,信义光能也开始试水运营光伏发电场,与光伏玻璃业务形成互补充。首座250 MW电场在2014年并网投入运营。
李贤义将其视为信义光能迈入的一个新增长阶段,光伏玻璃和光伏电场业务由此在该公司并行发展。
剥离信义光能后,信义玻璃以浮法玻璃、 汽车 玻璃和建筑玻璃为主业,尤以浮法玻璃为重点。据界面新闻统计,信义玻璃在国内外陆续布局了十座浮法玻璃工厂,日熔量目前已超过2.4万吨,位居全球之冠。
之后,信义玻璃又完成了第二次分拆。 汽车 玻璃维修业务在2016年独立运营并上市,以信义香港命名。
上市不久后,信义香港即开始试生产用于储能等领域的锂电池,原有的 汽车 玻璃维修业务逐渐边缘化。
2020年,该公司更名为信义储电,向外界传递出业务转型的明确型号。与此同时,信义储电开始着手在江苏建设一座全新的锂电池生产基地。
独立出来的信义光能,则在2016年筹备继续分拆事宜。李贤义计划让孵化壮大的光伏发电场业务独立运营,新公司命名为信义能源。
但由于股市动荡等原因,信义能源的分拆直至2019年才告完成。李贤义出任信义能源的首任董事会主席,继续执掌新公司。
至此,凭借 汽车 玻璃出口起家的李贤义已拥有了四家上市公司,“玻璃+新能源”的双主业战略逐渐清晰。
2021年,这四家公司均实现营收和利润的同比增长,三家新分拆公司的业绩都数倍于独立运营前。
其中,信义光能去年160.6亿港元的营收,较分拆前增长了7倍;49.24亿港元的净利润,则增长了15倍。就公司市值而言,信义光能甚至以1250亿港元的市值超过母公司信义玻璃。
去年底,这两家信义系的龙头公司还共同宣布,将合计出资40亿港元,建立一家名为信义晶硅的合资公司,信义光能和信义玻璃的持股比例为52:48。
合资公司将生产光伏行业的核心原料多晶硅,首期项目的年产能为6万吨,远期规划则达到20万吨。
李贤义在信义光能最新的业绩报告中称,设立信义晶硅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公司在光伏产业链的业务范围,并预期这笔投资将成为信义光能的一个新里程碑。
对于这位已在商界驰骋四十年的玻璃大王而言,他的故事看来还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