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是什么?
“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是把光伏和渔业相结合,上方光伏板进行发电,下方水域发展养殖,做到了空间上的立体全方位利用。
“渔光互补”光伏太阳能项目建设充分考虑了养殖需求,在设计上保持桩与桩的间距,合理布置光伏板覆盖面积,充分发挥其遮阳效果,减少水面植物光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藻类的繁殖,提高水质;同时有效降低水面温度,减少水分蒸发,为鱼类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设计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18亿元人民币,总水域面积4492亩,总装机容量达200兆瓦,预计年均发电量约2.2亿千瓦时,以普通家庭每月用电200千瓦时、年用电2400千瓦时计算,可以满足1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相当于节约标准煤7.04万吨。
滩涂渔光互补项目原理:在发电的基础上实现了渔业增收,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在鱼塘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光伏板下方水域可以进行鱼虾养殖,光伏阵列还可以为养鱼提供良好的遮挡作用,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电新模式。
“渔光互补”等“光伏+”商业模式更是由于水体对光伏组件有冷却效应,可以抑制组件表面温度上升并减少来自水体表面的辐射,整体发电量比同等条件下的屋顶或地面光伏发电系统高出10%-15%左右。
优势分析
1、光伏组件的遮阳效果,可降低水面温度,减少水分蒸发,降低鱼虾被水烫死的概率。
2、减少水面植物光合作用,在一定程度抑制了藻类的繁殖,提高了水质,为鱼类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3、带来额外的光伏发电收益,使养殖附加值成倍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渔光互补光伏发电施工方法,保证施工完成的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系统结构的稳定,且施工步骤合理,施工简单快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渔光互补光伏发电施工方法,具体包括有以下步骤:
(1)、首先在水塘施工区域内选取光伏阵列范围,然后在光伏阵列范围内安装多个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管桩施工时,使用两台全站仪交叉90°从不同方向针对管桩垂直度、间距进行控制和调整,确保桩身垂直度及桩间距,然后进行打桩操作,保证桩帽、桩身及桩位中心线重合;
(2)、将光伏支架安装固定于管桩上,光伏支架包括有焊接于每个管桩桩帽上的立柱、安装于每个管桩上部的卡箍、与对应卡箍固定连接的上支撑斜梁和下支撑斜梁、多个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上支撑斜梁和下支撑斜梁固定连接且倾斜设置的次梁、多个平行架设于多个次梁上且与多个次梁固定连接的主梁;
(3)、将光伏组件安装于光伏支架上,首先将光伏组件的面板从下至上逐块安装于光伏支架主梁和次梁形成的斜面上,然后将呈矩阵排列的光伏组件中,每排光伏组件所有面板上的接线盒进行顺次连接即可;
(4)、首先将汇流箱支架固定于管桩上,将汇流箱固定安装于汇流箱支架上,且汇流箱接地,然后将设置有区域逆变器和箱式变压器的箱体吊装至呈矩阵排列的光伏组件附件,最后将各汇流箱电缆线经电缆桥架通过直流电缆统一连接到箱体内的区域逆变器上,区域逆变器将电流转换后通过低压电缆连接至箱体内的箱式变压器上,各区域箱变通过电缆沟槽直埋方式并联,经高压电缆连接至升压站并入电网系统内部即可。
所述的打桩采用锤击沉桩,开始时锤的落距较小,待管桩的桩身进入土层一定深度且稳定后采用标准落距施工,直至满足设计要求孔深或贯入度要求,持力层面按地质资料及贯入度进行双控即可。
所述的管桩需要接长时,控制其入土部分桩身的桩头高出地面0.5—1.0米,接桩前对上下节桩头进行清洗及除锈,破口处露出金属光泽,对接时设置导向箍方便上、下节桩正确就位,上下桩中心线偏差不大于2mm,节点弯曲失高不大于桩长1‰,拼接处焊缝连续、饱满、光洁,施焊完成的桩应自然冷却后进行连续沉桩。
所述的光伏支架安装完成后,对其所有焊接表面及施工过程中镀锌层遭破坏的钢结构进行防腐处理,即采用红丹防锈漆打底二遍,银粉漆饰面即可。
所述的每排光伏组件所有面板上的接线盒均包括有正极引出电缆和负极引出电缆,正极引出电缆和负极引出电缆的端头上分别连接有MC插头和MC插座,相邻两个光伏组件面板的接线盒,其中一个接线盒的MC插头与另一个接线盒的MC插座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系统结构稳定,且现场施工设计合理,在提高土地经济价值及施工效率的同时减少了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渔光互补、一地两用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各种施工组件采用模块结构,自由组合可规模生产;锤击沉桩法机械强度高,适用性广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建设工期比水电站和火电站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光伏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每排光伏组件接线盒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渔光互补光伏发电施工方法,具体包括有以下步骤:
(1)、首先在水塘施工区域内选取光伏阵列范围,然后在光伏阵列范围内安装多个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管桩施工时,使用两台全站仪交叉90°从不同方向针对管桩垂直度、间距进行控制和调整,确保桩身垂直度及桩间距,然后采用锤击沉桩进行打桩操作,=开始时锤的落距较小,待管桩的桩身进入土层一定深度且稳定后采用标准落距施工,直至满足设计要求孔深或贯入度要求,持力层面按地质资料及贯入度进行双控,保证桩帽、桩身及桩位中心线重合;
当管桩需要接长时,控制其入土部分桩身的桩头高出地面0.5—1.0米,接桩前对上下节桩头进行清洗及除锈,破口处露出金属光泽,对接时设置导向箍方便上、下节桩正确就位,上下桩中心线偏差不大于2mm,节点弯曲失高不大于桩长1‰,拼接处焊缝连续、饱满、光洁,施焊完成的桩应自然冷却后进行连续沉桩;
(2)、将光伏支架安装固定于管桩上,见图1,光伏支架包括有焊接于每个管桩桩帽上的立柱11、安装于每个管桩01上部的卡箍12、与对应卡箍12固定连接的上支撑斜梁13和下支撑斜梁14、多个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上支撑斜梁13和下支撑斜梁14固定连接且倾斜设置的次梁15、多个平行架设于多个次梁15上且与多个次梁15固定连接的主梁16;光伏支架安装完成后,对其所有焊接表面及施工过程中镀锌层遭破坏的钢结构进行防腐处理,即采用红丹防锈漆打底二遍,银粉漆饰面即可;
(3)、将光伏组件安装于光伏支架上,首先将光伏组件的面板从下至上逐块安装于光伏支架主梁和次梁形成的斜面上,然后将呈矩阵排列的光伏组件中,每排光伏组件所有面板上的接线盒进行顺次连接,见图2,即每排光伏组件所有面板上的接线盒21均包括有正极引出电缆22和负极引出电缆23,正极引出电缆22和负极引出电缆23的端头上分别连接有MC插头24和MC插座25,相邻两个光伏组件面板的接线盒21,其中一个接线盒21的MC插头24与另一个接线盒21的MC插座25连接;
(4)、首先将汇流箱支架固定于管桩上,将汇流箱固定安装于汇流箱支架上,且汇流箱接地,然后将设置有区域逆变器和箱式变压器的箱体吊装至呈矩阵排列的光伏组件附件,最后将各汇流箱电缆线经电缆桥架通过直流电缆统一连接到箱体内的区域逆变器上,区域逆变器将电流转换后通过低压电缆连接至箱体内的箱式变压器上,各区域箱变通过电缆沟槽直埋方式并联,经高压电缆连接至升压站并入电网系统内部即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0004]
由于电站建在鱼塘水上,水面温度较地面的温度要低,组件之间的间距较传统电站也大,因此形成了良好的日照、通风、降温环境,对延长组件寿命、提高发电效率较为有利。光伏发电可以直接用于养殖用电,也降低了养殖成本。
[0005]
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都是将太阳能板架加气,使得太阳能板距离水面很高,基座普遍是直接栽入水下的土中,使得钢结构浸泡在水里,使得钢支架的使用寿命降低,由于渔业养殖,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对钢支架腐蚀较大,且为了固定,钢支架与基础平台多为焊接,钢支架损坏时,需要连同基础平台一同更换,拆卸安装较为麻烦。
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有:
1.农光互补。
农光互补通过建设棚顶光伏工程实现清洁能源发电,最终并入国家电网,同时在棚下将光伏科技与现代物理农业有机结合,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既具有无污染零排放的发电能力,又不额外占用土地,可实现土地立体化增值利用,实现光伏发展和农业生产双赢。
2.林光互补。
林光互补就是在光伏板下空地套种红叶石楠苗木,既可以通过光伏发电帮助贫困户增收,又能够通过苗木种植增加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光伏发电和苗木种植。
3.渔光互补。
“渔光互补”是指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在鱼塘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光伏板下方水域可以进行鱼虾养殖,光伏阵列还可以为养鱼提供良好的遮挡作用,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电新模式。
但是上述模式中,只有林光互补国家林业局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其他方式并无专门的规定对其进行规制,仅有部分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规范性文件。具体而言,农(渔)光互补指的是将光伏发电与农(渔)业生产相结合,通过在大棚、鱼塘、草场、林地等农用地上设置矩形架,并于其上铺设光伏发电装置的方式,达到既能发电,又能为农(渔)作物养殖提供更适宜的生长环境的光伏电站建设模式。依据《关于光伏电站建设使用林地有关问题的通知》(林资发〔2015〕153号)规定,光伏项目非永久性建筑用地部分,占用森林资源调查确定为宜林地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确定为未利用地的土地的,可采用“林光互补”用地模式。
就是在鱼塘中架设光伏阵列,池塘可以继续养鱼,光伏阵列还可以为养鱼提供良好的遮挡作用,较好地解决了发展新能源和大量占用地的矛盾,因此农业大棚和鱼塘可以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现在国家大力推进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林光互补等新兴的太阳能发电项目。
光伏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简称,是一种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有独立运行和并网运行两种方式。
光伏农业又叫农光,它不局限于光伏,还包括光热。光伏农业就是将太阳能发电技术广泛应用到现代农业种植、灌溉、病虫害防治以及农业机械动力提供等领域的一种新型农业,主要有光伏灌溉、光伏大棚、光伏养殖、光伏农场等多种形式。
“光伏+农业”是一种新兴的农业形式,不仅解决了取水灌溉机械动力所需要的供电问题,避免了光伏产业和农业争地情况,还可以将多出来的电卖给国家电网。
目前光伏农业主要有四大模式,即光伏种植、光伏养殖、光伏水利、光伏村舍, 其中又分为菌菇光伏、渔光互补、蔬菜(瓜果)光伏、畜禽(牧业)光伏、林光、药材光伏、生态光伏、水利光伏等。在当下光伏行业快速发展的浪潮下,光伏农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