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光互补有哪些真实的案例?
所谓“农光互补”就是棚顶太阳能发电,棚内发展农业生产的新型发展模式。
一、农光互补通过建设棚顶光伏工程实现清洁能源发电,最终并入国家电网,同时在棚下将光伏科技与现代物理农业有机结合,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既具有无污染零排放的发电能力,又不额外占用土地,可实现土地立体化增值利用,实现光伏发展和农业生产双赢。
二、模式:棚外光伏发电,棚内种植蔬菜,所发电量除供棚内使用外,余量并入公共电网,享受国家新能源发电政策补贴。
三、几种模式及其带来的收益情况:
冬暖式反季节光伏农业大棚
a.用途:主要种植反季节瓜果类蔬菜菜,要求冬季保温效果好
b.构造:一后墙采用土墙便于保温,棚顶使用钢结构,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和透光玻璃代替常用的塑料薄膜
c.安装举例:太阳能组件通常会安装在棚顶的后部,竖向安装三排,东西100米长,南北10米宽,种植区域透光率80%以上
d.收益:占地1000平米的棚顶可安装组件75千瓦,角度30度,年发电9万千时。大棚及发电系统总投资约80万元,发电年收入10.8万元,农业纯收入8万元,两项收益年可达18.8万元。
弱光型光伏农业大棚
a.用途:种植菌类等弱光作物,对光照要求低,保温效果要求高
b.构造:棚顶使用钢结构,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代替常用的塑料薄膜。由于这种模式的大棚不需要透光,太阳能组件通常会全部安装
c.安装举例:大棚东西100米,南北10米宽,占地面积1000平米的棚顶可安装组件800件250W组件,一个大棚整体光伏装机容量为200千瓦,角度30度,年可发电24万千瓦时
d.收益:大棚及发电系统总投资180万元,发电年收入28.8万元,农业纯收入10万元,两项收益年可达38.8万元。
光伏养殖农业大棚
a.用途:畜牧养殖,是一种钢结构连栋温室模式。该模式光伏大棚能够最大限度的用土地资源,棚顶全覆盖太阳能组件,棚下进行畜牧养殖。
b.安装示例:大棚整体由若干个南北宽8米、东西长8米的单元(清洗通道为50厘米宽)组成,大棚阳面可竖向安装三排组件,角度为30度。
三亚最大集中式农光互补项目成功并网发电,利好于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
总体来说,集中式互补项目是一项国家能源项目,基本操作就是把太阳能板安装在大棚上,这就是所谓农光互补。目的就是充分利用光能发电从而保护环境。具体来说,这个项目有三个利好:首先是减少碳排放并保护环境。其次是充分利用光能减少其他能源损耗,最后是利好于人们生活,因为电价会便宜。以下将会详细讲解:
第一、集中式农光互补项目成功发电会利好于环境保护:因为这个项目体量非常大,三亚这个项目年发电量是一亿千瓦时。并非个人光伏发电那种只有几十千瓦时。所以说这个项目切实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环境保护,而并非流于形式口头环境保护。另外,根据我国权威业内专家报告,这个项目每年可以为国家减少八万吨碳排放。所以说农光互补项目不但容易操作和推广,效果也非常喜人,不但减少了碳排放,避免大气污染,也减少了燃烧残渣排放。所以这个项目非常利好于环境保护。
第二、集中式农光互补项目成功发电会利好于节约能源:我国绝大多数地区还是使用煤炭发电。通过烧煤生成水蒸气来驱动涡轮机产生机械能,然后切割磁感线利用磁生电原理进行发电,这个过程中将消耗大量煤炭,而农光互补项目是用光能转化为电能。所以通过这个项目将节省更多煤炭,所以节约了能源。
第三、集中式农光互补项目将会利好人们生活,因为电价会便宜:利用光能发电有个优势,那就是成本低廉,除去日常维护和损耗维修之外,没有其他成本,所以由农光互补项目所产出电能将会更加便宜。电价降低,自然就利好于生活。
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有:
1.农光互补。
农光互补通过建设棚顶光伏工程实现清洁能源发电,最终并入国家电网,同时在棚下将光伏科技与现代物理农业有机结合,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既具有无污染零排放的发电能力,又不额外占用土地,可实现土地立体化增值利用,实现光伏发展和农业生产双赢。
2.林光互补。
林光互补就是在光伏板下空地套种红叶石楠苗木,既可以通过光伏发电帮助贫困户增收,又能够通过苗木种植增加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光伏发电和苗木种植。
3.渔光互补。
“渔光互补”是指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在鱼塘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光伏板下方水域可以进行鱼虾养殖,光伏阵列还可以为养鱼提供良好的遮挡作用,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电新模式。
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有:
1、光伏和农业的简单结合。是在光伏阵列间距中,种植农作物,两者结构上是独立的,在空间布局上相互结合,选择种植低矮的农作物,或者提高光伏组件高度,保证种植的农作物的高度低于光伏阵列,避免影响光伏发电。
2、光伏和农业大棚的附加式结合模式。在常规光伏电站中,光伏阵列之间建设光伏大棚,两者的独立的,在空间布局上有相互结合,互不影响。
3、光伏阵列作为农业大棚、阳光房的一部分。组件安装在向阳坡面,结构上结合为一体,可做联栋或单栋。
“农光互补”模式的优势:
1、可以有效解决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和开发绿色清洁能源的问题。在众多的新能源中,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极具增长潜力,在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经济的全球背景下,“农光互补”模式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会和市场空间。
2、节约了建设地面电站的土地,同时可以就地转化电力,就近使用,降低电力传输中损耗,能源综合利用率大幅提升。
根据正邦 科技 答复,该项目前期主要由国家电投投资建设,正邦 科技 将通过租赁屋顶收取租金,不涉及资金流出,目的是加速现金回流,盘活资产。然而以目前公开的招投标案例来看,即便正邦 科技 将全部屋顶及土地用来光伏发电,其年租金收入可能也不足3亿元,与公司负债规模相比可谓杯水车薪。
目前,牧原股份、新希望、天邦食品等头部上市养猪企业均涉足光伏项目,试图取得经济效益和 社会 效益。不过从经济效益角度看,有业内人士认为猪场光伏收入相对养殖效益来说不成比例,更多是概念炒作。
正邦 科技 “只收租不出钱”
正邦 科技 近期披露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简称“国家电投”)签署合作协议。国家电投将对正邦 科技 的土地、能源进行统一规划,加快布局光伏、风电、综合智慧能源等产业,力争在三年内,建设生态光伏、风电、分布式及集中式综合智慧能源约1000万千瓦,预计投资总额达到400亿元左右。
双方将推进实施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推动农光互补、建筑光伏一体化等模式。国家电投为正邦 科技 提供清洁能源电力,采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正邦 科技 则支持国家电投在农业、光伏、风电、综合智慧能源等新技术产业投资与布局,优先筛选生态能源用地、养殖场等屋顶资源,与国家电投签署屋顶租赁协议。
2021年亏损188.19亿元的正邦 科技 ,业绩压力与资金压力可见一斑。截至2021年末,正邦 科技 资产负债率为92.6%,货币资金余额共计51.33亿元,同比减少60.65%,其中受限制的货币资金32.98 亿元,同比增加147.61%。2022年6月8日,正邦 科技 披露公司及子公司因流动资金紧张出现部分商票逾期未兑付的情形,逾期未兑付余额合计5.42亿元。
多家养猪企业涉足光伏发电
正邦 科技 并不是唯一想要借助光伏项目收获经济效益与 社会 效益的养猪企业。
2022年5月30日,“猪老大”牧原股份回应投资者称,公司在猪舍和屠宰厂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优化能源使用结构,提升绿色发展水平”。目前,子公司内乡牧原肉食光伏项目已投入运行。
根据牧原股份2021年企业 社会 责任报告,内乡牧原肉食光伏项目年发电量约591万kW·h,相当于每年减少1970吨标煤燃烧。公司2022年分布式光伏发电设施计划装机量50MW,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5000万kW·h,每年可节省1.67万吨标煤,减排温室气体2.9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新希望也是业内较早布局光伏发电的养猪企业。2021年企业 社会 责任报告显示,新希望沂水分公司引进了太阳能项目,运行一年节省标准煤480吨;北京千喜鹤、辽宁千喜鹤、河北千喜鹤分别增设太阳能光伏发电设施,年发电量总计379万kW·h。
除牧原、新希望外,天邦食品今年4月与国家能源集团江苏电力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天邦食品创始人张邦辉现场表示,光伏发电可以充分利用公司猪场屋面等资源,同时降低用电成本,尤其是公司阜阳临泉工厂系亚洲单体最大的一体化屠宰加工基地,能耗巨大。
温氏股份也在5月31日答复投资者称,公司在推进屋顶光伏发电、农光互补等光伏发电项目,已于前期进行试点,处于 探索 阶段,现已成立光伏项目工作小组,“目前未参股绿色电力行业”。另一上市养猪企业唐人神6月20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子公司龙华农牧部分猪场已在屋顶安装光伏发电设备,并已运行。目前公司正与能源单位初步洽谈,盘活屋顶闲置资源。
据艾格产业投资合伙人刘晓东了解,大型猪场建设光伏项目在过去并不多见,仅有少量试点。从企业角度看,猪场虽有能源消耗,但用电费用占比较小,不是成本大项,而生猪养殖本身是重资产投资,自行建设光伏项目无疑增加了资产投资,没有明显效益,所以养猪企业一般不会主动去做,需要有一定经济刺激,比如出租闲置屋顶收租金,与电力企业共享发电收益等。
出租收益与养猪效益“不成比例”
排除节电、碳减排等效益不谈,出租屋顶用于光伏发电能给养猪企业带来多少收益?
中国政府采购网公布的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中标公告显示,某项目屋顶租金中标价格为2.8元/平方米/年,另一项目20年土地租金为500元/亩/年。另据国家能源网今年2月消息,国家电投集团浙江新能源有限公司中标的江西省龙南市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建设项目,租金报价为4元/平方米/年。
与多数养猪企业只是利用屋顶资源“收租”不同,饲料企业通威股份2015年通过并购永祥股份、通威新能源踏入光伏产业,并将水下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推出“渔光一体”项目。截至2021年底建成“渔光一体”光伏电站48座,全年结算电量30.9亿度。不过通威股份早在2020年财报中就曾提醒,光伏发电已全面进入平价时代,公司将围绕成本目标,逐步实现“渔光一体”规模化布局。
“我不认为猪场建光伏是标配。”刘晓东称,相对于经济效益来说,光伏电板是一种运营型发电设施,养猪排泄物的挥发可能会对光伏板产生一定腐蚀作用,增加光伏企业的运营成本。而清洁光伏板产生的废水、废液可能会对猪场环境和运营造成一定影响,“一年能发多少电?租金能有多少?猪场建光伏的收入相对养殖效益来说是不成比例的,我认为更多是噱头和概念炒作。”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柳宝庆
首先对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5.6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7.06万吨。项目位于陕西省西北部定边县,毛乌素沙漠南缘,占地7500余亩。项目总投资约14亿元。模式,进一步加强了绿色能源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融合。项目投产后,公司将启动无人机巡检、机器人保洁保养等智能化管理运营模式。与同等发电量的火电项目相比,预计每年可提供5亿千瓦时清洁电力。
其次为土壤提供水分,可以起到保护植物、保持水土的作用。对于着力推广规模化种植养殖发展模式有着很大改变。太阳能电池板的所有地桩都是用钢桩做的,不会破坏土地。喜欢遮荫的植物种植在光伏板下方。光伏板每月清洗一次。规模化农业还可以提供种子传播和养分循环等关键农业生态系统功能,促进绿色循环的可持续发展。
再者可大大改善城镇能源利用结构,促进节能减排。为保障海南省电网稳定运行,将增设大唐电力。其中,农业主体经营的“菜篮子工程”产品能够有效缓解夏季三亚“菜篮子工程”的供需矛盾,而“菜篮子工程”推动的农业产业多格局发展。农光互补形式可以缓解三亚地区夏季菜篮子项目供应不足的问题,解决局部问题。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增加村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要知道的是项目投产发电将有效改善三亚市供电结构,缓解三亚市缺电现状,补充大唐电力,保障海南省电网稳定运行。引进三亚市国企资金建设该项目,是中央与地方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按照“3813”发展纲要总体要求,加快构建“一个基地、两翼、三极”发展新格局,不断刷新“绿色动力”成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作出新贡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就是农光互补,林光互补,渔光互补的项目。根据《意见》的规定,光伏复合项目在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布设光伏方阵时,除变电站及运行管理中心和桩基用地外,方阵中其余用地部分农用地性质不作改变,不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
一缺乏明确政策:
目前,尚没有对光伏复合项目的耕地占用税问题予以直接明确,大多数地方对于光伏企业占用农用地修建办公用房、变电站、进场道路等附属设施,按当地的适用税额缴税没有异议,但对于光伏复合项目中光伏阵列所占耕地(农用地)是否征税存在较大分歧。
面对相关企业的咨询,基层税务机关的答复和解释口径不一,征纳双方的争议较大,纳税人和基层税务机关对于明确政策依据的诉求强烈。
大棚的升温、保温一直都是个困扰农户的重点问题,光伏农业大棚有望解决这一难题,由于夏季的高温在6-9月份众多品类的蔬菜无法正常成长,而光伏农业大棚如同在农业大棚外添加了一个分光计,可隔绝红处线,阻止过多的热量进去大棚,在冬季和黑夜的时候又能阻止大棚内的红处波段的光向外辐射,起到保温效果。光伏农业大棚能供给农业大棚内照明等所需电力,剩余电力还能并网。
在离网形式的光伏大棚中可与LED系统相互调配,白日阻光保障植物生长,同时发电。黑夜LED系统应用白日电力提供照明。
在鱼塘中也可以架设光伏阵列,池塘可以继续养鱼,光伏阵列还可以为养鱼提供良好的遮挡作用,较好地解决了发展新能源和大量占用地的矛盾,因此农业大棚和鱼塘可以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