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能与动力工程热能专业考研择校问题
我是东南大学的热动专业,热能如果是电厂方向,建议你去西交大,西交大至少有2个院士,学校最好的专业,专业排名第一,当然难度也很大。如果你不想去西部,建议你去东南大学在南京,原名是国力中央大学,东南当初这个专业排名第一,有很多全国第一,只是最近没落些,实力还在,有国家工程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导师数量很多,新能源方向不错有个特太阳能院士!上交大的热能偏向内燃机方向,浙大强项在于洁净煤燃烧,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北方明显选清华,清华强项也是洁净煤,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做流化床锅炉的。另外还有一个学校叫华北电力大学,分不高,就业很好,电力中的黄埔军校,因电力系统有广大校友而就业好。如果你在中国的中南部,建议你去华中科技大学,后起之秀,也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北航同济一般,同济最强的是建筑土木!热能都是辅助的。中科院的是工程热物理,偏向理论研究,在中科院不读博士简直没前途和地位!希望对你有用。还有热能一定要看方向,没有最好,只要在某些方面最强。不要被误导!
强烈推荐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的热能动力工程!
一、好考。这几年只要考320多分就能上!专业课考的是传热学,只要花半个月,把书看一遍,再把学校的历年真题做一遍,至少能考个130+!(这样其他三科就不用太高的分了)而且,学校在河北省,该省向来就是个放水大省,改卷超松的!北京考个300分,到了河北就能得330!
二、专业实力强。有院士。是国家级重点学科。09年最新专业排名是全国第五(前四分别为上交,清华,华科,西交)
三、学校就业好。华电本科生就业基本年薪就能达到十多万,更别说研究生了。
四、唯一的缺点就是地理位置不太好,在保定,不是省会城市。这就使得很多想考北京上海的人不往这考(这就说明了为何实力相当,华电北京校区的分会那么高)。但保定这地方至少也比三类偏远地区会好很多吧。
我就是考的这学校,只复习3个月,今年考了350,这分铁定能上了!我班级还有考西交、哈工大、重大、天大的,但都没考好。可能是这些学校竞争激烈吧。
这些是我的亲身经历,请相信我这学校真的超好考!性价比很高的!
至于其他的学校,东北电力会相对更好考一点,但实力那就差多了,将来就业主要就只是面向东北。今年都没招够,还有调剂名额呢。个人认为性价比第二。
至于别的更次的学校,感觉就算考上研究生,毕业后也不会有太好的工作待遇,还不如大学毕业工作两三年工资涨得高,这样还能学到工作经验呢。你说是吧。
东北电力大学坐落在吉林省吉林市,是吉林省重点大学,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社会体育人才培训和科研基地,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2012年学校入选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始建于1949年,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电力工科学校,1958年定名为吉林电力学院,1978年更名为东北电力学院。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2005年学校更名为东北电力大学。
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形成了以电力特色为主,多学科交叉融合,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据2014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16个学院,41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工、理、管、文、法、经、教育、艺术8个学科门类。有教职工14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近19000人。
截止到2013年,东北电力大学有教职工1406人,其中教师8校园风景23人,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工)161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等)34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96人。学校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3人;吉林省省管优秀专家2人;吉林省高级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17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工程入选人选15人;首批新世纪吉林省首席教授1人;吉林省百名科技领军人才5人;吉林省新世纪科学技术优秀人才6人;博士生导师9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7个。学校已初步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2011年,学校获批为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实施院校。
学校涌现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一大批先进教师群体。
还有清华大学也不错的,你考400+一般来说就稳进了,缺点就是招人太少,一年招一个吧,工热所一年大约招20个左右。
人们常言“高考独木桥”,现代高考的竞争的确残酷,却也比不上考研的竞争之惨烈了,动辄每年一百二三十万的报考人数,考研已经取代高考成为了“天下第一考”。为什么考研能吸引众多学子来报名应考呢?中国历来敬重读书人,所谓“万物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考研所得的高学历的本身就已经能吸引很多学子孜孜以求了,况且其最大的好处是考研高学历给就业所带来的好处。如果说,大学生们是居住在象牙塔的天之骄子,然而当天之骄子们面临毕业,扑面而来的现代竞争压力之巨大,也是他们所始料未及的。从2001年起高校不断扩招,本科生的数量与日俱增,社会上一句也许并不是很得体的话能道出各中辛酸,本科生遍地走,本科生不如狗,现在本科文凭的含金量已经完全不值得我们在众人面前拿出来炫耀了。现在一个本科生能做什么工作呢?
考研给就业带来的好处 2
拿我05年毕业的同班同学来举个例子。我们工商管理专业02班同学42名同学2005年毕业,超过一半的同学在湖南本土就业,其中又有相当部分进入了中小企业,每月1500元收入封顶,在2008年1月1日新《劳动法》实施以前,福利也是若有似无,流于形式。还有一部分同学进入了一些经销商、代理商企业或者根本不能称之为企业的小作坊,工作更是辛苦,收入福利更是难于启齿。剩下的小部分同学,其中有6名考上了研究生,还有2个通过考试进入了烟草部门。混得最好的同学在广州固特异,每月收入5000元,居我了解,这已经是05届毕业生中的各中翘楚了。试想,绝大多数本科毕业生那一个月那仅供糊口的工资,根本无法满足骄子们对于高物质要求的生活所需。
考研给就业带来的好处 3
同学们在不同环境中成长,奋发努力,用汗水浇灌得来学历的增长,却发现学历增长的速度赶不上学历贬值的速度,熬过九年义务教育,三年高中,再终于跨过了高考的独木桥,却发现凭借小小的一张大学文凭基本无法在现今残酷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仅能得到一个月几百或一千出头的工资聊以果腹。而如果说,本科生们是居住在象牙塔的天之骄子,那么研究生们就是居住在象牙塔塔尖的社会精英了。经过了残酷竞争成为研究生的同学们,在经过3年的研究生培养生涯之后,无论是学历还是技能,无论是人际关系还是实际操作能力,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之所以人们愿意选择舍弃外面的花花世界而继续寒窗苦读,是基于考研能给我们带来的高收益。
考研给就业带来的好处 4
据不完全统计,2007~2008年,经济、管理等文科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起薪是1400,而研究生的起薪是3000,理工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起薪是2500,而研究生的起薪是6500,福利的差异咱暂且忽略。据我了解,湖南本土高校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的硕士毕业研究生,产业经济学、企业管理等专业的起薪是3200,金融等专业的起薪是4500,计算机等专业的起薪是6500,且年工资从14~16个月不等。本科文凭与研究生文凭在就业中的高下之别,显而易见。而这个差异还只是现期的,之后在晋职、进修等人选的选择上,研究生肯定更有机会得到。而本科毕业后,混个两三年,比较好的也就刚毕业研究生的这个薪资水平,而人家不但开始工作就能有这个薪资了,还有个研究生文凭傍身,量长较短,一目了然。
考研给就业带来的好处 5
其实无论是本科文凭还是硕士文凭,在就业中都只是起到了一个敲门砖的作用,关键是什么样儿的砖就能敲开什么样儿的门儿。就像我们前面说到的,05年的本科文凭,一般都已经只能敲开中小企业或者无多少核心竞争力的代理商和经销商企业的大门了,这还是05年的情况;而硕士研究生们凭文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还是能获得较大的优势的,能敲开至少中国500强企业的大门,因为敢用研究生的企业,绝不可能是比较差的企业,职业素质比较高的毕业研究生们,敲开世界500强企业大门的也比比皆是。我们从上面的数据也可以看到,研究生的工资待遇至少是本科生的两倍,晋升等不计。
相信我
我是过来人~考的热能与动力研究生(动力机械及工程)
车辆工程是热门专业,人数众多,像车辆工程名牌的学校清华、北理、吉大、上交大、同济,你考不到360分基本上就不用考虑。
反观动力机械呢~
国家照顾专业~每年都要在工科线的基础上降分(这是对照顾专业政策)
为什么呢?因为国家缺这方面的人
动力方向名牌的学校 比如西交 清华 北理工等
分数都不高
你350考车辆可能
上不了,但是热能与动力可能就是公费了
再说就业
热能与动力的动力方向 就是研究发动机的
工作也很好找
汽车厂 发动机厂 零部件生产供应商都可以去
待遇也不错
回答完毕 欢迎踩采纳
不懂的可以继续问我~我尽力给你解答
“热能与动力工程”是多门科学技术的综合,其中包括现代能源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等,主要涉及热能动力设备及系统的设计、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环境保护、制冷空调、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工作,面向及培养知识面广、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这几所学校里面除了华北电力外都是名校,但是华北电力在电力行业一直是大哥的地位,研究生培养也是相当优秀的,你要考研的话可以多多注意这些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