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京广率先试点绿色电力交易,用户买风电、光伏发电有啥好处

受伤的水壶
高兴的溪流
2022-12-31 21:56:19

京广率先试点绿色电力交易,用户买风电、光伏发电有啥好处?

最佳答案
正直的奇异果
健壮的太阳
2025-07-14 14:44:41

近期,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指导下,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工作将在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开展。在绿色电力交易市场上,有需求的用户可直接与发电企业交易,购买风电和光伏发电。

用户可直接与发电企业交易

绿色电力交易调度优先组织、优先安排

据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绿色电力交易能将有意愿承担更多 社会 责任的一部分用户区分出来,与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直接交易,以市场化方式引导绿色电力消费,体现出绿色电力的环境价值,产生的绿电收益将用于支持绿色电力发展和消纳,更好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绿色电力交易是在现有中长期交易框架下,设立独立的绿色电力交易品种,积极引导有绿色电力需求的用户直接与发电企业开展交易,绿色电力在电力市场交易和电网调度运行中优先组织、优先安排、优先执行、优先结算,通过相关政策措施激励用户侧购买绿色电力的积极性。

据介绍,参与绿色电力交易的市场主体,近期以风电和光伏发电为主,逐步扩大到水电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交易优先安排完全市场化上网的绿色电力,如果部分省份在市场初期完全市场化绿色电力规模有限,可考虑向电网企业购买政府补贴及其保障收购的绿色电力。

开展绿色电力交易市场条件已成熟

区块链技术记录绿电全生命周期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开展绿色电力市场的条件已经成熟。

他表示,一是企业有需求。许多企业参与绿色电力交易有较强意愿,不少企业表示愿意为绿色电力的环境属性支付额外费用,未来随着更多有意愿的企业参与交易,交易规模将不断扩大。

二是地方有意愿。一些地区已经就绿色电力交易开展了深入研究和基础性工作,对于开展绿色电力交易有很高积极性,同时也希望从国家层面进行总体设计,明确基本标准和规则。

三是技术可实现。利用区块链等新技术,可以全面记录绿色电力生产、交易、消费等各环节信息,保证不可篡改,实现绿色电力全生命周期追踪。目前,国家电网已将基于区块链的绿色证书交易系统申请专利。

四是交易可组织。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广州电力交易中心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目前交易平台已实现价格形成、合同签订、优先执行(出清)、优先结算等满足绿色电力交易需求的功能。

五是各方面已形成共识。各方普遍认为我国率先开展绿色电力交易意义重大,不仅对落实双碳目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而且将会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中国方案。随着新能源成为电力系统的主体,绿色电力交易也将在电力市场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推出绿电交易旨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部署

下一步将支持其他地区开展绿电交易

据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推出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工作是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部署,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由于新能源发电出力不稳定等技术特点,电力系统消纳和运行成本将明显上升。要同时实现电力低碳转型、安全可靠、经济可承受等多重目标,必须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在体制机制和市场建设上做出 探索 创新。

试点开展绿色电力交易总的考虑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绿色电力在交易组织、电网调度、价格形成机制等方面体现优先地位,为市场主体提供功能健全、友好易用的绿色电力交易服务,全面反映绿色电力的环境价值。通过电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全 社会 形成主动消费绿色电力的共识,充分激发供需双方潜力加快绿色能源发展,加快推动我国清洁低碳转型。

下一步将如何组织实施绿色电力试点工作?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工作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指导下,将由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组织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具体开展,编制绿色电力交易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技术平台功能,组织开展市场主体注册及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初期拟选取绿色电力消费意愿较强的地区,待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工作启动后,其他有意愿地区后续也给予积极支持。试点过程中,相关部门将加强指导,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为开展绿色电力交易营造良好环境。

最新回答
美满的超短裙
冷酷的麦片
2025-07-14 14:44:41

绿色电力证书交易机制是针对于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而言的,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是一种可交易的、能兑现为货币的凭证,是对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予以确认的一种指标。

推行绿色电力证书交易,通过市场化的方式,给予生产清洁能源的发电企业必要的经济补偿,是可再生能源产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是一种市场化的补贴机制。

俏皮的大炮
留胡子的白猫
2025-07-14 14:44:41

中国碳中和的进程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9月7日,国家发改委披露: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复函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 推动开展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工作 。如果说,此前的几个位于广东、浙江、云南等地的绿电交易中心试点是“地方小集市”,此次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就是“全国大卖场”。在这里,入口统一,规则透明。只要满足交易门槛,买卖自由。

随即启动的首次绿色电力交易上,共17个省份259家市场主体参与,达成交易电量79.35亿千瓦时。

#“绿电”和“绿证”是怎么来的?

回望过往,这79.35亿千瓦时绿色电力的成交,从来不是一蹴而就。

改革开放之初,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技术还躺在实验室里,“绿电”这个名词都无从考察。等到我们已具备基础技术条件,想大力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时,时间已来到2000年左右,和国际 社会 相比,我们的相关技术水平落后了15年。 为了快速赶上,主管部门想了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发放补贴!

补贴一发就是快二十年,硬生生地把一批企业托举到了生存线上。渐渐地,日积月累的“直接输血”模式带来了财政问题。国家发改委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任东明曾在2017年透露:“如果中国现行的可再生能源固定电价政策不变,那么到2020年,中国清洁能源补贴缺口将从2016年的500亿元增至2000亿元。” 于是乎,近几年各地陆续出台了新能源补贴退坡政策,似乎宣告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

这下,轮到新能源企业焦虑了:“没有补贴,成本很难收回来,无法继续开发绿色电力。”因此,主管部门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把清洁能源发电企业的发电额度抽象成绿电证明,清洁能源企业可以像分蛋糕一样,将其分割后对外售卖。这相当于把补贴的成本压力转移、分摊给“需要绿电”的用电企业。 那些可以售卖绿证的新能源企业,就不能继续拿财政补贴了。

#分离还是统一?“证”与“电”的选择题

对于上文所诉的“绿电交易”,大家仿佛几年前就听说过,但似乎那个市场一直不温不火。为啥?一言以蔽之,与实际脱钩!事实上, 用电企业所需的电,还是得和电网购买,一分钱也少不了,与此同时,又要花很多额外的钱去购买当时的绿证,而且实际用电与绿证上的用电量又很难匹配。 再说,不经过市场的交易门槛非常高,只有拥有强大实力和影响力的企业才能参与,没有门路的小公司又何苦来呢?

把“证”与“电”统一,即把绿电和绿证统一交付给用电企业,是更符合当下实际情况的一条路。 它的具体执行方案是:首先,买卖双方在电力交易市场上磋商交易,然后,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根据交易需要核发绿证,划转至电力交易中心,最后,交易中心根据绿电交易结果将绿证分配至电力用户。

读到这儿,大家不妨想想:绿电证明上明确写着,新能源发电企业发了那么多电,用户也用了那么多电,但是, “电”上了电网以后,可不像快递那样有唯一标识,电的潮流怎么走谁也不清楚。 当前模式下,宝马、巴斯夫、腾讯等参与了首批交易的公司“一买就给绿证”,不考虑实际调度执行情况,真的能算作“证电合一”吗?。

是的,“证电合一”后,“把电变绿”还差关键一步——

#把电真正“变绿”,压力位在电网

压力位在电网。

现在,绿点交易的市场体制已经建立起来,但是技术体制还未完善。 举个例子,一家广东的企业想买西北的绿色电力,在电力运输能力还不具备的时候,再怎么说也是纸上谈兵呀。被问到“开展绿色电力交易的条件是否已经成熟,在技术上是否做好准备工作?”时,发改委是这么回答的:

如果把同样的问题抛给电网,它一定如同被架在火上烤。因为,目前的绿电交易,国家都是鼓励在中长协,希望在3-5年,甚至更长时间,要给予电网在现有的刚性电力架构下,用时间来换取弹性。

当新能源并网比例上升,电网弹性不足,这些合同只能成为昙花一现,无法有效增长。

为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证电合一”,电网必须做到功率级别的消纳和调度,这无异于使其运营成本翻倍。 有人可能会问,欧洲的电网不是有很多经验可以学习吗?技术上不存在瓶颈吧。别忘了,欧洲电网规模小,其电网架构中储能多、新能源多、天然气多,电网弹性比我们现在的强。

如果电网化身为一个人,它一定在振臂高呼“急需一个庞大的生态支持我们超大规模、超高弹性、超远距离新能源消纳,急急急!”

#从北交所建立,看建立碳中和生态的金融解决思路

北交所的凭空出世,让好多人大吃一惊。

官方称, 北交所是对深沪交易所的一个补充 :“深化新三板(全称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是资本市场更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内在需要,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举措。”

当金融体制改革驶入深水区,创业的方法论应该发生一些变化。 过去,我们习惯先做实业再做金融,好似只有业务强大到无法忽视了才能安排企业上市,而“上市公司”也成为了“大公司”的代名词。在3060的目标下,势必有很多服务碳中和目标的中小企业冒出来,现在,我们必须加快步伐,让这些中小企业也能用“实业+金融”双腿走路,早日实现1到+ 。

北交所的建立,正好可以狠狠地扶一把为碳中和目标奋斗的中小企业,让那些初出茅庐但已有声有色的中小企业更容易成为上市公司。 以电网消纳新能源不可或缺的“储能”行业为例,它是一个典型的,拥有科创属性,符合全球发展方向,又具备重资产的行业,当储能产业里的中小企业插上金融的翅膀,不再对业务拓展望而却步,一定会撸起袖子加油干!

#总结

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多少资金?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曾表示,“对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资金需求,各方面有不少测算,规模级别都是百万亿元人民币。”热钱从哪里来?别忘了主管部门正从房地产、教育、 游戏 中挤出水分,毫不手软。

嗯,百万亿元,100,0000,0000,0000,真是一个有想象力的数字。

相信有了资金池,配齐更容易使用的金融工具,能帮助电网真正解决“证电合一”问题的企业生态,一定会慢慢成长起来,“把电变绿”一定只是时间问题。

懦弱的眼睛
活力的花生
2025-07-14 14:44:41

近几日,“绿电”概念大爆发,多只股票连续数日涨停,把这个之前鲜有人知的行业推上了风口浪尖。

01 绿电是什么?

绿电,全称“绿色电力”,是指在生产电力的过程中不排放污染物,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地热能。

不存在能源耗竭的可能,因此日益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尤其是能源短缺的国家。

去年开始,我国在“碳中和”、“碳达峰”等环保领域逐渐发力:

一方面要减少和控制住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比如上游的煤炭、钢铁等行业;

另一方面要加快新能源的发展。

因此,绿电概念的长期投资逻辑开始显现。

02 为什么突然爆发?

近期,能耗双控政策执行纷纷落地落实,限电限产措施在多个省份密集推出,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轮番接到限产通知。

钢材、水泥、铝、黄磷等原材料价格因限产刺激供不应求而涨价,部分产品价格创 历史 新高。

9月16日,发改委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提出“国家层面预留一定总量指标,统筹支持国家重大项目用能需求、可再生能源发展”。

这一消息直接引爆了近日的绿电板块行情。

中信建投认为,在这一背景下,能耗双控方案有利于提升用电侧对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需求,绿电的市场价值有望得到进一步发现。

03 现在还值得投资吗?

在已经进行过一波短期炒作的当下,绿电概念是否还值得投资?

看看机构都是持怎样的观点吧!

国泰君安:

十四五期间,电力供需趋紧形势或将延续,电力板块价值将重估。

细分板块来看,看好有成长性的新能源发电及传统转型新能源标的。

新能源发电方面,有长期高确定性增长机遇,头部集中有望加速;

水电方面,推荐未来有装机增长的大水电以及电价弹性较大的公司;

核电方面,十四五核电发展有望加速。

平安证券:

电力板块近日逆势获得亮眼表现。

从市场来看,A股风电产业链股份大幅上扬,上周涨幅达18.73%,港股风电产业链股价也跟随逆市上涨。

目前政策对于可再生能源的鼓励,有利于水、风、光等清洁能源的进一步发展,将刺激相关电源类型的上网电价水平持续走高。

中信证券:

2021年是光伏、风电平价元年,未来十五年,光伏、风电有望从补充性能源升级为主要增量能源形式。

到2060年,光伏风电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有望达到70%以上,成为能源支柱。

浙商证券:

水电的零碳零污染及稳定属性,有望带来战略价值持续提升,优质水电资产价值将持续得到市场认可。

绿电交易方案中也提出,条件成熟时,可逐步扩大至符合条件的水电,预计未来水电也将纳入绿电交易。

兴业证券:

近十年来政策首提核电“积极”发展,核电投资额回升,在建机组预计于2025-2026年迎来投产高峰,核电产业链有望回暖。

核电作为利用小时数高、度电成本较低的低碳能源,适合作为稳定的基荷电源。

END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 统一 社会 信用代码(境外机构编号):91310109MA1G5BK839

可爱的便当
伶俐的故事
2025-07-14 14:44:41
报告附上了一份来自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的公开信,“为实现这一目标,腾讯将遵循‘减排和绿色电力优先、抵消为辅’的原则,大力提升数据中心的能效水平,积极参与绿电转型和相关市场建设,并不断 探索 碳汇领域的技术革新。”

此或意味着,为了实现不晚于2030年100%绿色电力的目标,这家互联网巨头企业未来不可避免地会加大针对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力度。

事实上,在这份报告中,有关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举措和成效,成为腾讯碳中和的重点行动方向。这些举措将从三方面展开:第一,持续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部署数据中心屋顶光伏, 探索 新能源微网技术,建设储能电站,搭载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第二,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采购,参与绿电市场化交易,2022年度已签订5亿千瓦时绿色电力采购合同;第三, 探索 集中式电站开发,促进可再生能源上网,提升负载柔性并匹配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在报告中,腾讯明确表示,“将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尤其是在用电领域,积极参与绿色电力交易, 探索 新能源项目投资开发。”

2020年,腾讯已经启动了数据中心分布式屋顶光伏的开发建设。2021年9月份,腾讯清远清新数据中心园区并网分布式光伏项目6.6MW,已发电超400万千瓦时;2022年2月,仪征数据中心13MW分布式光伏项目顺利并网发电。

腾讯披露,其正在规划建设清远清城、天津高新、上海青浦等约32MW分布式光伏项目,以及 探索 河北怀来约30MW风光一体化项目, 探索 数据中心绿色低碳的新模式。据统计,截至目前,腾讯已建和正在建设的数据中心园区分布式新能源项目超80MW,预计建成后年发电量超8000万千瓦时。

为了增强数据中心的负荷弹性,腾讯也将储能电站的规划提上了日程,其计划在清远清新园区、上海青浦园区接入储能电站,使数据中心实现可调用、可调节的功率节点。“为利用好分布式新能源贴近负荷中心,便于衍生光储充、风光储、源网荷储等低碳化能源利用场景的特点,我们和清华大学、华中 科技 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合作,积极 探索 利用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电力市场化交易、碳排放交易等数字化系统,寻找更优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模式。”腾讯在报告中介绍。

在绿电市场化交易方面,腾讯已于2021年7月初试水绿电交易。去年9月,其签订了风电采购协议,深汕数据中心成为参与国家组织的绿色电力交易的首批市场主体。而针对今年的绿电采购,腾讯集中签订了绿色电力交易合同,共计5.04亿千瓦时,锁定了6个风电光伏项目的年度部分发电量。

值得注意的是,腾讯也在这份报告中释放了投资开发集中式新能源项目的信号。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