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将迎转折点?高端化在途,北汽蓝谷寄望产业资本双突围
当前正处企业战略转型与产品结构转型期的北汽蓝谷,仍处在战略性亏损阶段。在强大“朋友圈”及高质量产品加持下,在一系列改革组合拳锤炼下,该公司有机会实现高端转型以及产业和资本上的双突围
《投资时报》研究员 周运寻
新能源 汽车 作为长期增长趋势明确的产业赛道,一直为资本市场投资者所看重。自2020年3月末起,A股新能源车指数(399417.SZ)逐级攀升,一举从1763.28点大幅上涨至2021年1月27日的3860.75点,增幅达119%。
产业链上诸多公司同期股价也大幅走高,如比亚迪(002549.SZ)、长城 汽车 (601633.SH)期内股价上涨超三倍,江淮 汽车 (600418.SH)、长安 汽车 (000625.SZ)、北汽蓝谷(600733.SH)等整车制造企业股价涨幅亦接近翻番。
分析人士认为,在政策利好推动下,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中技术领先、竞争优势明显的细分行业和公司,将在2021年全球电动化同频共振的背景下,跟随产业链进入新一轮成长。
然而,正如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召集人、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日前在中国电动 汽车 百人会论坛(2021)上所言,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更需要创新思路、持续推动。而这正暗合北汽蓝谷目前的发展阶段。
2021年1月29日晚间,北汽蓝谷发布2020年业绩预告。该公司预计年内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0亿元到-6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2亿元至-67亿元。
对于业绩预亏,北汽蓝谷方面表示,2020年外部环境变化、市场竞争加剧叠加补贴持续退坡,加重了公司的业绩压力。面对消费升级,公司提早规划、主动应对,优化产品结构推出新产品,并加大对私市场营销力度,市场转换短期带来公司业绩下滑。同时,为提高核心竞争力,公司持续保持大力度研发支出,导致2020年研发费用增加。
分析人士认为,北汽蓝谷作为一家整车企业,处在产业链中游,其既要承担上游转嫁的成本压力,又要接受下游的竞争挤压,作为一家处于急速转型中的企业,亏损已在意料之中。
上述一系列运作,在帮助北汽蓝谷整合产业链的同时,也可促进成本端的降低并提升该公司的竞争力,这无疑为其下一阶段的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行业政策利好 研发成果显著
近期,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频频传出利好消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要求,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 汽车 新车销量占比需达到25%。中汽协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能源 汽车 累计销量达到136.7万辆,同比增长10.9%,创 历史 新高。
同时,地方层面也纷纷出台政策鼓励新能源 汽车 消费。国家与地方的政策体系逐渐成型,给予新能源 汽车 行业发展极大的支持。
在近日举办的中国电动 汽车 百人会论坛(2021)上,中国电动 汽车 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亦提出,电动化是 汽车 动力百年来的重大技术变革。在种种技术突破的助推下,新能源 汽车 即将迎来全方位突破的关键转折点。
以电池应用为例,经过多年研发攻关,北汽新能源50kWh级电池能量密度最高能达到180Wh/kg以上,已经实现能量密度提升100%。2020年10月,北汽新能源旗下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ARCFOX极狐首款量产车ARCFOX极狐αT正式上市,其电池系统最大容量为93.6kW·h,能量密度达到行业领先的194Wh/kg,NEDC综合工况续航达到653km,彻底打消了用户的里程焦虑。
在应对冬季续航的问题上,北汽新能源也跑在行业前列。2020年1月,北汽新能源成功完成极寒环境下新能源 汽车 关键技术验证工作,让我国新能源 汽车 在全气候电池、低温增焓空调、全气候整车控制三项核心关键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无疑为新能源 汽车 突破严寒禁区、加快推广普及奠定坚实技术基础。
尽管现阶段面临经营挑战,但该公司仍在研发和技术创新方面保持了较高的投入。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该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4%。
事实上,北汽蓝谷的研发成果已经开始“走出去”。
2021年1月13日,北汽蓝谷发布公告称,旗下全资子公司北汽新能源拟就其基于BE21纯电动 汽车 产品平台所开发的ARCFOX αT车型的电子电气E/E架构相关知识产权,与斯太尔美国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技术许可协议》,许可斯太尔美国使用E/E架构知识产权。据悉,斯太尔美国是麦格纳国际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本次技术许可费的固定价款为1.92亿人民币。
业内资深人士认为,此次知识产权技术许可,标志着北汽新能源电动 汽车 相关技术得到了国际先进制造企业的认可。这也有助于北汽蓝谷在技术研发领域的国际化进程推进,利于企业在国际范围内的知识产权共享及深化发展。
牵手行业巨头 转型中急流勇进
新能源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互相联动、共同发展。而北汽蓝谷作为一家整车企业,处在产业链中游,其既要承担上游转嫁的成本压力,也要接受下游的竞争挤压,对于处在急速转型中的该公司来说,业绩压力不容忽视。
2016年北汽蓝谷就已坚定不移地走上高端化发展路径,虽然要经历战略升级、产品迭代的痛苦蜕变,但急流中勇进,北汽蓝谷已与麦格纳、华为、宁德时代等建立深度合作,为公司实现质的飞跃提供支撑。
为了对标国际一线标准、打造世界级的电动车平台,北汽蓝谷选择麦格纳,成立了蓝谷麦格纳高端制造基地。
该基地是麦格纳在全球布局的第二个工厂,基于北汽镇江工厂升级改造而成。基地全面导入了麦格纳MAFACT(Magna Factory Concept)生产制造体系,可通过标准化流程及目标管理,将欧洲百年制造核心工艺与管理技术进行100%复制,在硬件层面充分保障产品的世界级品质。
整车制造牵手麦格纳之外,软件方面,北汽蓝谷亦与华为合作,深度 探索 自动驾驶领域。在电池技术方面,北汽蓝谷则与宁德时代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建“1800伏特创新实验室”,围绕行业痛点打造高性能高安全动力电池产品。
上述一系列运作,除了可以帮助北汽蓝谷实现产业链整合外,也可助力公司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持续贯彻落实“产品向上、品牌向上”战略目标的北汽蓝谷,聚合全球优质资源打造出的高端智能新能源 汽车 品牌ARCFOX极狐,自“出生”就已自带光环。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前述提到的极狐品牌首款量产车型ARCFOX αT已于2020年10月底正式上市,目前正处交付后销量爬升阶段。该车型搭载了全球首个商业5G技术架构—IMC架构,拥有653公里超长续航、4.6秒百公里加速、哈曼4K超大屏影音系统以及华为5G 科技 互联等配置。
北汽蓝谷总经理刘宇表示,“伴随着ARCFOX等新产品陆续投放,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将会有所回升。而在2021年上半年,北汽蓝谷旗下又一款新车ARCFOX αS即将上市,两个产品先后推出可有效衔接拉高销量。”
行业资深人士认为,当前处于企业战略与产品结构转型期的北汽蓝谷,仍处在战略性亏损阶段,重构核心业务为的是谋求未来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随着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期,在强大“朋友圈”及高质量产品的加持下,在一系列改革组合拳的锤炼下,北汽蓝谷有机会实现高端转型以及产业和资本上的双突围,向世界级新能源 汽车 技术创新中心和世界级新能源 汽车 企业迈进。
你好,算是。
相变储能材料将暂时不用的能量储存起来,到需要时再将其释放,从而可以缓解能量供与求之间的矛盾,节约能源,因此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介绍了相变材料在太阳能、建筑、纺织行业、农业等工业与民用方面的应用,概括和评述了相变储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厦其研究进展,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厦目前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随着全球工业的高速发展,自从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能源危机及大量的能源消耗导致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人们一直在研究高效能源、节能技术、可再生环保型能源、太阳能利用技术等。
相变储能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技术,也是常用于缓解能量供求双方在时间、强度及地点上不匹配的有效方式,在太阳能的利用、电力的“移峰填谷”、废热和余热的回收利用、工业与民用建筑和空调的节能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利用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来实现能量的储存和利用,有助于提高能效和开发可再生能源,是近年来能源科学和材料科学领域中一个十分活跃的前沿研究方向。
相变储能材料是指在其物相变化过程中,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从外界环境吸收热量或者向外界环境放出热量),从而达到控制环境温度和利用能量的目的的材料。与显热储能相比,相变储能具有储能密度高、体积小巧、温度控制恒定、节能效果显著、相变温度选择范围宽、易于控制等优点,在航空航天、太阳能利用、采暖和空调、供电系统优化、医学工程、军事工程、蓄热建筑和极端环境服装等众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前景。
1相变储能材料
20世纪30年代以来,特别是受70年代能源危机的影响,相变储热(LTEs)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在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等)迅速崛起并得到不断发展。材料科学、太阳能、航天技术、工程热物理、建筑物空调采暖通风及工业废热利用等领域的相互渗透与迅猛发展为LTEs研究和应用创造了条件。LTES具有储热密度高、储热放热近似等温、过程易控制的特点。潜热储热是有效利用新能源和节能的重要途径。提高储热系统的相变速率、热效率、储热密度和长期稳定型是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研究潜热储热的核心是研究材料的相变传热过程。
2相变储能材料的机理
相变材料从液态向固态转变时,要经历物理状态的变化,在这两种相变过程中,材料要从环境中吸热,反之,向环境放热。
在物理状态发生变化时可储存或释放的能量称为相变热,发生相变的温度范围很窄。物理状态发生变化时,材料自身的温度在相变完成前几乎维持不变。大量相变热转移到环境中时产生了一个宽的温度平台,该温度平台的出现体现了恒温时间的延长,并可与显热和绝缘材料区分开来(绝缘材料只提供热温度变化梯度)。相变材料在热循环时储存或释放显热。
相变材料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变,但吸收或释放的潜热却相当大。以冰一水的相变过程为例,对相变材料在相变时所吸收的潜热以及普通加热条件下所吸收的热量作一比较:当冰融解时,吸收335J/g的潜热,当水进一步加热.每升高1℃,它只吸收大约4J/g的能量。因此,由冰到水的相变过程中所吸收的潜热几乎比相变温度范围外加热过程的热吸收高80多倍。除冰一水之外,已知的天然和合成的相变材料超过500种,且这些材料的相变温度和储热能力各不相同。把相变材料与普通建筑材料相结合,还可以形成一种新型的复合储能建筑材料。这种建材兼备普通建材和相变材料两者的优点。
目前,采用的相变材料的潜热达到170J/g左右,而普通建材在温度变化1℃时储存同等热量将需要190倍相变材料的质量。因此,复合相变材料具有普通建材无法比拟的热容,对于房间内的气温稳定及空调系统工况的平稳是非常有利的。
相变材料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凝固熔化温度窄,相变潜热高,导热率高,比热大,凝固时无过冷或过冷度极小,化学性能稳定,室温下蒸气压低。此外,相变材料还需与建筑材料相容,可被吸收。
3相变储能材料的应用领域
相变储能材料在许多领域具有应用价值,包括太阳能利用、电力调峰、废热利用、跨季节储热和储冷、食物保鲜、建筑隔热保温、电子器件热保护、纺织服装、农业等等。
3.1在太阳能方面的应用
太阳能清洁、无污染,而且取用方便。利用太阳能是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由于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密度并不高,而且受地理、昼夜和季节等规律性变化的影响,及阴晴云雨等随机因素的制约,其辐射强度也不断发生变化,而且具有稀薄性、非连续性和不稳定性。所以为了保持供热或供电装置稳定不问断地运行,就需要通过贮热装置把太阳能贮存起来,在太阳能不足时再释放出来,从而满足生产、生活用能连续和稳定供应的需要。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昼夜用电存在“谷峰差”,可以利用相变材料在夜间储存能量(电能转化的热能或者冷能),到白天用电高峰时再释放出来使用,缓解电网负荷。
相变储能材料即可满足这一要求。例如美国管道系统公司(Pipe System Inc.)应用CaCl2·6H2O作为相变储能材料制成贮热管,用来贮存太阳能和回收工业中的余热。该公司称:100根长15cm、直径9crn的聚乙烯贮热管就能满足一个家庭所有房间的取暖需要。法国ElFUnion公司和美国的太阳能公司(SOlar Inc.)用NaSO4·10H2O作相变材料来储存太阳能,也都是应用较成功的实例。
3 2在生态建筑业方面的应用
有关资料显示:社会一次能源总消耗量的1/3用于建筑领域。提高建筑领域能源使用效率,降低建筑能耗,对于整个社会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都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生态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生态建筑中,相变储能复合材料可以帮助利用太阳能、季节温差能等可再生能源,有效降低建筑物室内温度波动、缩减各种热能设备、降低能源支出和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可以利用低峰电力、削峰填谷,降低电能消耗,缓解电力紧张。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的快速发展,大量采用轻质建筑材料,而轻质建筑材料的热容比较低,不利于平抑室内温度波动。在轻质建筑材料中加入相变材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此外,利用相变材料作为室内保温装置已进入实用阶段。在有暖气的室内安装相变材料蓄热器后,当通人暖气时,它会把热贮存起来;当停止送暖气时,它会放出热量,维持室内的温度较为恒定。如果在室内的地板和天花板使用相变材料,由于相变材料的贮热和放热作用,则可将室内温度梯度降低到小于5℃的舒适状态。相变材料还可用在空调节能建筑上,这是一种比较新的应用,通过在墙、屋顶、门窗、地板中“加人”相变材料,可提高空调的使用效率,节约能源,而且室内环境的舒适度也得到了提高。
相变储能复合材料在建筑领域中一个很有前景的应用方式是将相变材料与现存的通用多孔建筑材料复合,即将相变材料储藏在多孔建筑材料中,使这些建筑材料同时具有承重和储能的双重功能,成为结构一功能一体化建筑材料。采用这样的多功能建筑材料,在为建筑增加功能的同时,无需占用额外建筑空间,降低了建筑成本,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新型建筑材料,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力。
3.3在服装纺织品方面的应用
根据人体的冷热舒适特点,结合气候条件的差异,选择相变温度适当的相变材料,可以为人体有效地提供一个舒适的微气候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美国Kallsas州立大学的shim等研究表明,含相变材料的纺织品能使人体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舒适状态。在纺织服装中加入相变储能材料可以增强服装的保暖功能,甚至使其具有智能化的内部温度调节功能。把相变材料掺人纺织品后,如果外界环境升高,则相变材料熔化而吸收热能,使得体表温度不随外界环境升高而升高;如果外界环境降低,则相变材料固化而放出热能,使得体表温度不随外界环境降低而降低。
对以严寒气候,宜选择相变温度为18.3~29.4℃的相变材料;对以温暖气候,宜选择相变温度为26.7~37.7℃的相变材料;对以炎热气候.宜选择相变温度为32.2~43.3℃的相变材料。固液相变储能材料在液态时容易流动散失,所以其应用于纺织品时必须采用微胶囊化的形式,即微胶囊相变材料MPcMs。制备微胶囊的物理工艺主要有:喷射烘干、离心流失床或涂层处理。石蜡类烷烃和聚乙二醇是常用于纺织品的相变材料。目前这方面的代表是Outlast公司发明的相变储能纤维——outlast fiber。0utlast fiber是一种采用微胶囊技术生产的特殊纤维,根据使用要求可以具有不同的相变温度。
3.4在农业上的应用
温室在现代农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在克服恶劣的自然气候、拓展农产品品种和提高农业生产技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温室的核心是控制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温度和湿度环境。1987年11月我国在河北省安国县设计建造了一座农用太阳能温室,内部设置的潜热蓄热增温器就是利用相变材料的潜热特性。潜热蓄热增温器储存农用栽培温室中自天过量的太阳能,当夜晚温度下降到定范围后释放出储存的这部分热能,使天之中温室内温度曲线的高峰区有所下降,而低谷区有所上升,昼夜之间的温差变小。这既保证冬季蔬菜等作物的正常生长,叉不需另设常规燃料增温设备,节约了蒸气锅炉、燃油暖风机等基本建设投资和日常燃料的消耗。结果表明,温室冬季夜间最低温度可以提高6℃,增温效果明显。
日本专利报道,用NaSO4·10H2O、NaCO3·10H2O、CH3COONa·3H2O作相变材料,用硼砂作过冷抑制剂,用交联聚丙烯酸钠作分相防止剂,制成在20℃相变的储能相变材料。该材料可用于园艺温室的保温。
在农业上,最先采用的相变材料是CaCl·6H2O,随后又尝试了NaSO4·10H2O、石蜡等。研究结果表明:相变材料不仅能为温室储藏能量,还具有自动调节温室内湿度的功能,能够减少温室的运行费用和降低能耗。
4相变储能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单一的相变材料存在很多缺点,如绝大多数无机物相变材料具有腐蚀性,相变过程中存在过冷和相分离的缺点。为防止无机物相变材料的腐蚀,储热系统必须采用不锈钢等特殊材料制造,从而增加了制造成本;为抑制无机物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的过冷和相分离,需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寻求好的成核剂和稳定剂。因此,相变材料通常是由多组分构成的,包括主储剂和相变点调整剂、防过冷剂、防相分离剂和相变促进剂组分。有机物相变材料则因相变潜热低,易挥发、易燃烧、价格昂贵,特别是其热导率较低、相变过程中的传热性能差,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添加高热导率材料如铜粉、铝粉或石墨等作为填充物以提高热导率,或采用翅片管换热器依靠换热面积的增加来提高传热性能,但这些强化传热的方法均未能解决有机相变材料热导率低的本质问题。
近年来,为了克服单一相变储能材料的缺点,更好地发挥其优点,复合相变材料应运而生。它既能有效克服单一的无机物或有机物相变材料存在的缺点,又可以改善相变材料的应用效果,拓展其应用范围。目前相变储能材料的复合方法有以下几种。
4.1胶囊型相变材料
为了解决相变材料在发生固一液相变后液相的流动泄漏问题,特别是对于无机水合盐类相变材料还存在的腐蚀性问题,人们设想将相变材料封闭在球形的胶囊中,制成胶囊型复合相变材料来改善应用性能。
其中,溶胶一凝胶法(Sol—gel)就是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一种。溶胶一凝胶工艺是一种独特的材料合成方法,它是将前驱体溶于水或有机溶剂中形成均质溶液,然后通过溶质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纳米级的粒子并形成溶胶,溶胶经蒸发干燥转变为凝胶来制备纳米复合材料。它与传统共混方法相比较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①反应用低粘度的溶液作为原料,无机一有机分子之间混合相当均匀,所制备的材料也相当均匀,这对控制材料的物理性能与化学性能至关重要;②可以通过严格控制产物的组成,实行分子设计和剪裁;③工艺过程温度低,易操作;④制备的材料纯度高。
林怡辉等采用溶胶—凝胶法,以二氧化硅作母材、有机酸作相变材料,合成复合相变材料。二氧化硅是理想的多孔母材,能支持细小而分散的相变材料,加入适合的相变材料后,能增进传热、传质,其化学稳定和热稳定性好。有机酸作相变材料克服了无机材料易腐蚀、存在过冷的缺点,而且具有相变潜热大、化学性质稳定的优点。
Lee Hyoen Kook研究出一种球形储热胶囊。其制备方法如下:先将无机水合盐类相变材料(如三水乙酸钠)与一定量的成核剂和增稠剂混合均匀后,制成直径为0.1~3mm的球体作为核,然后再在球形相变材料核的外表面涂覆1层憎水性的蜡膜以及1~3层聚合物膜,最后得到直径在0.3~10mm之间的胶囊型相变材料。
采用胶囊化技术制备胶囊型复合相变材料能有效解决相变材料的泄漏、相分离以及腐蚀性等问题,但胶囊体的材料大都采用热导率较低的高分子物质,从而降低了相变材料的储热密度和热性能。此外,寻求工艺简单、成本低以及便于工业化生产的胶囊化工艺也是需要解决的难题。
4.2与高分子材料复合制备定形相变材料
为了克服传统的相变材料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加以封装或使用专门容器以防止其泄漏的缺陷,近年来,出现了将有机相变材料与高分子材料进行复合,制备出在发生相变前后均呈固态而保持形体不变的定形相变材料。
其中一种制备工艺是将相变材料(如石蜡)与高分子物质(如聚乙烯)按一定比例在热炼机上进行加热共混。肖敏等将石蜡与一热塑性体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Bs)复合,制各了在石蜡熔融态下仍能保持形状稳定的复合相变材料。复合相变材料保持了纯石蜡的相变特性,其相变热焓可高达纯石蜡的80%。复合相变材料的热传导性比纯石蜡好,因此其放热速率比纯石蜡快,但由于sBs的引人,其对流传热作用削弱,所眦蓄热速率比纯石蜡慢。在复合相变材料中加入导热填料膨胀石墨后,其热传导性进一步提高,以传导传热为主的放热过程更快,放热速率比纯石蜡提高了1.5倍;而在以对
流传热为主的蓄热过程中,由于热传导的加强效应与热对流减弱效应相互抵消,保持了原来纯石蜡的平均蓄热速率。
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定形固液相变材料的优点:无需容器盛装,可直接加工成型,不会发生过冷现象,使用安全方便;也克服了固一液相变材料明显的缺陷:在相变介质中加入热导率较低的聚合物载体后,导致本来热导率就不高的有机相变材料的热导率更低了,并且还造成整个材料蓄热能力的下降。
4.3利用毛细管作用将相变材料吸附到多孔基质中
利用具有大比表面积微孔结构的无机物作为支撑材料,通过微孔的毛细作用力将液态的有机物或无机物相变储热材料(高于相变温度条件下)吸人到微孔内,形成有机/无机或无机/有机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在这种复台相变储热材料中,当有机或无机相变储热材料在微孔内发生固一液相变时,由于毛细管吸附力的作用,液态的相变储热材料很难从微孔中溢出。
多孔介质种类繁多,具有变化丰富的孔空间,是相变物质理想的储藏介质。可供选择的多孔介质包括石膏、膨胀粘土、膨胀珍珠岩、膨胀页岩、多孔混凝土等。采用多孔介质作为相变物质的封装材料可使复合材料具有结构功能一体化的优点,在应用上可节约空间,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多孔介质内部的孔隙非常细小,可以借助毛细管效应提高相变物质在多孔介质中的储藏可靠性。多孔介质还将相变物质分散为细小的个体,有效提高其相变过程的换热效率。
5相变储能材料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展望
5.1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阶段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仍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相变储能材料的耐久性问题。这个问题主要分为三类。首先,相变材料在循环相变过程中热物理性质的退化。其次,相变材料从基体材料中泄露出来,表现为在材料表面结霜。另外,相变材料对基体材料的作用,相变材料相变过程中产生的应力使得基体材料容易破坏。
(2)相变储能材料的经济性问题。这也是制约其广泛应用于建筑节能领域的障碍,表现为各种相变储能材料及相变储能复合材料价格较高,导致单位热能的储存费用上升,失去了与其他储热方法的比较优势。
(3)相变储能材料的储能性能问题。储能性能有待更进一步地提高。特别是对于相变储能复合材料来说,为了使储能体更加小巧和轻便,要求相变储能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储能性能,目前的槽变储能复合材料的储能密度普遍小于120J/g。有学者预测,通过增加相变物质在复合材料中的含量和选择相变焓更高的相变物质,在未来数年内,将有可能将相变储能复合材料的储能密度提高到150~200J/g。
5.2应用展望
相变储能材料的开发已逐步进入实用阶段,主要用于控制反应温度、利用太阳能、储存工业反应中的余热和废热。低温储能主要用于废热回收、太阳能储存及供暖和空调系统。高温储能用于热机、太阳能电站、磁流体发电及人造卫星等方面。此外,固一固相变储能材料主要应用在家庭采暖系统中,与水合盐相比,具有不泄漏、收缩膨胀小、热效率高等优点,能耐3000次以上的冷热循环(相当于使用寿命25年)}把它们注入纺织物,可制成保温性能好、重量轻的服装}可用于制作保温时间比普通陶瓷杯长的保温杯}含有这种相变材料的沥青地面或水泥路面,可以防止道路、桥梁结冰。因此,它在工程保温材料、医疗保健产品、航空航天器材、军事侦察、日常生活用品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今后相变储能材料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筛选符合环保的低价的有机相变储能材料,如可再生的脂肪酸及其衍生物。对这类相变材料的深入研究,可以进一步提升相变储能建筑材料的生态意义。
(2)开发复合相变储热材料是克服单一无机或有机相变材料不足、提高其应用性能的有效途径。
(3)针对相变材料的应用场合,开发出多种复合手段和复合技术,研制出多品种的系列复合相变材料是复合相变材料的发展方向之一。
(4)开发多元相变组合材料。在同一蓄热系统中采用相变温度不同的相变材料合理组合,可以显著提高系统效率,维持相变过程中相变速率的均匀性。这对于蓄热和放热有严格要求的蓄能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5)进一步关注高温储热和空调储冷。美国NAsA Lewis研究中心利用高温相变材料成功地实现了世界上第一套空间太阳能热动力发电系统2kw电力输出,标志这一重要的空间电力技术进入了新的阶段。太阳能热动力发电技术是一项新技术,是最有前途的能源解决方案之一,必将极大地推动高温相变储热技术的发展。另外.低温储热技术是当前空调行业研究开发的热点,并将成为重要的节能手段。
(6)纳米复合材料领域的不断发展为制备高性能复合相变储热材料提供了很好的机遇。纳米材料不仅存在纳米尺寸效应,而且比表面效应大,界面相互作用强。利用纳米材料的特点制备新型高性能纳米复合相变储热材料是制备高性能复合相变材料的新途径。
1、已婚人与他人同居,并不都构成重婚罪。
2、已经结婚的人,只有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才构成重婚罪。
3、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是指已婚的人与婚外异性以同居生活,周围的人也认为他们是夫妻的情况。
4、犯重婚罪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 【重婚罪】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与婚外情有什么区别
二者主要有以下区别:
(一)首先,婚外情是指男女双方在已有婚姻家庭之外而产生的感情,俗称偷情。通常表现为背着老婆及家人在外面有了除婚配妻子(丈夫)之外的情人。但是仅仅依据婚姻法第四条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为依据起诉离婚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因此,婚外恋并不是离婚的法律要件之一。但一些当事人对此往往存在误解。有些人为了离婚时能得到赔偿,千方百计去“捉奸”,尽力搜集配偶通奸的证据,即便配偶一方与他人有通奸的性行为,但并非离婚的法定要件,也非要求损害赔偿的法律要件。
(二)其次,《婚姻法》规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情形,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如果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就构成重婚。至于多长时间才算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三)最后,从以上可看出,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与婚外恋是不同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婚姻法》的规定,合法夫妻的无过错方应当依法予以制止,但这种行为并不违反《刑法》的规定,如果有配偶者与他人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的共同居住,则构成重婚,应依法受到《刑法》的处罚。
在婚姻中发现妻子和别人同居,觉得妻子的行为背叛了感情、背叛了婚姻,想要通过法律追究妻子责任时可以找律师来帮助自己。发现了妻子和别人同居之后要追究妻子跟小三法律责任该怎么做,为了对自己有利最好与律师进行探讨。
如果你连自身在职场的价值是多少都不了解,结果就会是高不成低不就。想找那些高薪的岗位,自己能力又不足以胜任。而那些稍微低一些的,又觉得委屈了自己。就会陷入一个不断选择工作的漩涡。
其实一个真正了解自身价值的求职者,往往是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因为他们非常了解自身的工作能力和人脉资源在行业中对应的价值是多少,所以在跟企业要求薪资的时候,可以要求到符合自身的薪资。
2,不懂怎么写好简历
小编在做猎头的时候,听过很多做技术的人会说,“我们做技术的最主要是有能力,技术过硬才是重点,简历随便做一下就可以啦”。孰不知,很多公司HR在看简历的时候是大批量的在看,如果你的简历做的一般般的话,那么在你还没有证明你的能力之前,很有可能你的简历已经被HR丢到在垃圾箱里。
所以别以为写简历是一件随便的事情,其实在现实中,很多求职者都不知道怎么去写一份好的简历!特别是写一些缺乏逻辑、条理不清、语义含混等简历发到HR的邮箱里面,HR连看都不会看!更别想说你可以获得一次面试的机会。
3,不懂运用面试技巧
当我们把简历做好,顺利获得一次面试的机会,面试相对于简历来讲是又一次表现自己的绝佳机会。而现实中很多求职者去不懂得抓住面试机会,总觉得这家面试不上还有下一家,却没有认真的对待每一次面试。
在面试的过程中有些面试技巧需要我们牢记,比如说一些离职理由的时候,抱怨前老板前公司是不能博得面试官对你的同情和理解的,这只会让面试官觉得你不成熟和缺乏担当。还有初次面试就要求获得与你的实际经验和能力相差甚远的薪资,这样只会给面试官留下你是为了金钱而工作的不好印象等等,这些都是不利于你面试上合适的工作。
4,不与猎头充分沟通
在职场里,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和工作经验的积累,你必需要学会和猎头充分交流,充分沟通。跟猎头保持一定联系,这样比起你自己去投简历或者自己去找工作,更省心,很容易找到更合适你的工作。而且他们也想成功推荐到你新公司。肯定会愿意,把他们对新企业的了解,及如何写简历,如何面试而更好的应聘上新的企业单位。
一名了解你职场价值、了解你求职意向的猎头,可以尽快地帮助你找寻到行业更适合你的公司,更适合你的职位,并为你争取到相对高的薪酬。
而且因为猎头打交道的人都是高端人士,你与他们多交流,你就能了解到更多的行业内幕,行业知识。对于你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结语:很多人遇到问题都不会反思自己,从自身身上找问题。长期求职不顺利的人应要反思自己,了解自己的价值,学习怎么写好简历,学会运用面试技巧,跟猎头保持沟通。
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一门学科。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是物理学中不可或缺和极其重要的内容,后者如相对性原理、隔离体(包括系统)法、理想模型法、微扰法、量纲分析法等,在古典和现代物理学中都有重要应用。物理学一词,源自希腊文physikos,很长时期内,它和自然哲学(naturalphilosophy)同义,探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变化规律。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知识的扩展、深化,物理学以纯思辨的哲学演变到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内容从较简单的机械运动扩及到较复杂的光、热、电磁等的变化,从宏观的现象剖析深入到微观的本质探讨,从低速的较稳定的物体运动进展到高速的迅变的粒子运动。新的研究领域不断开辟,而发展成熟的分支又往往分离出去,成为工程技术或应用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因此物理学的研究领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研究方法不论是逻辑推理、数学分析和实验手段,也因不断精密化而有所创新,也难以用一个固定模式来概括。在19世纪发行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早已陆续地把力学、光学、热学理论和电学、磁学,列为专条,而物理学这一条却要到1971~1973年发行的第十四版上才首次出现。为了全面、系统地理解物理学整体,与其从定义来推敲,不如循历史源流,从物理学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来探索。
发展史西方的先哲一般都认为宇宙万物由几个简单的基本元素构成;千姿百态的各种运动也只是这些元素的量和质的变化。这些先进思想和他们的严谨的思辨方式,为后世的自然科学所继承和发扬。但由于他们的观察比较粗糙,又缺乏严格的数学论证,不免带有不少的空想和臆测的成分。例如亚里士多德在所著的《物理学》中就认为大地或月下区域内的物体是由土、水、气、火四元素构成,它们在宇宙中的“天然位置”是土位于最底层(即地球或宇宙中心),其上顺次为水、气、火,任一物体的运动取决于该物体中占最大数量的元素,在该元素的天然位置的上下作直线运动;月球以上的天体则由截然不同的第五元素即由纯净的以太(ether,希腊文的原意是燃烧或发光)构成的,它们的天然运动是圆周运动。前一运动是有生有灭、永远变化的,后一运动则是无始无终、永远不变的。这样,天、地及其运动之间就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这观点对后来的科学发展起了负面作用。在中国,以物理为书名的,见之于三国、西晋时代会稽郡(今绍兴)处士杨泉的《物理论》,他认为气是“自然之体”,天是回旋运转的“元气”,万物是阴阳二气的“陶化、播流、气积”而成。不少中国的先哲认为气或元气是构成万物的原始物质,阴阳二气的消长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也有将“道”视为宇宙的本原及其普遍规律。这些和西方的观点颇多相似之处。也都认为天、地遵循不同的运动规律,如《淮南子·天文训》就说:“道始于虚霩,虚霩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清者上浮,浊者下沉,形成天地之别。
经典物理学的发展古希腊时代的阿基米德已经在流体静力学和固体的平衡方面取得辉煌成就,但当时将这些归入应用数学,并没有将他的成果特别是他的精确实验和严格的数学论证方法汲入物理学中。从希腊、罗马到漫长的中世纪,自然哲学始终是亚里士多德的一统天下。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哥白尼、布鲁诺、开普勒和伽利略不顾宗教的迫害,向旧传统挑战,其中伽利略把物理理论和定律建立在严格的实验和科学的论证上,因此被尊称为物理学或科学之父。
伽利略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仅就力学而言,他以物体从光滑斜面下滑将在另一斜面上升到同一高度,推论出如另一斜面的倾角极小,为达到同一高度,物体将以匀速运动趋于无限远,从而得出如无外力作用,物体将运动不息的结论。他精确地测定不同重量的物体以同一加速度沿光滑斜面下滑,并推论出物体自由下落时的加速度及其运动方程,驳倒了亚里士多德重物下落比轻物快的结论,并综合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垂直地面方向的匀加速运动得出抛物线轨迹和45°的最大射程角,伽利略还分析“地常动移而人不知”,提出著名的“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中国的成书于1800年前的《尚书考灵曜》有类似结论)。但他对力和运动变化关系的分析仍是错误的。全面、正确地概括力和运动关系的是牛顿的三条运动定律,牛顿还把地面上的重力外推到月球和整个太阳系,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以上述的四条定律并运用他创造的“流数法”(即今微积分初步),解决了太阳系中的二体问题,推导出开普勒三定律,从理论上解决了地球上的潮汐问题。史称牛顿是第一个综合天上和地上的机械运动并取得伟大成就的物理学家。与此同时,几何光学也有很大发展,在16世纪末或17世纪初,先后发明了显微镜和望远镜,开普勒、伽利略和牛顿都对望远镜作很大的改进。
法国在大革命的前后,人才辈出,以P.S.M.拉普拉斯为首的法国科学家(史称拉普拉斯学派)将牛顿的力学理论发扬光大,把偏微分方程运用于天体力学,求出了太阳系内三体和多体问题的近似解,初步探讨并解决了太阳系的起源和稳定性问题,使天体力学达到相当完善的境界。在牛顿和拉普拉斯的太阳系内,主宰天体运动的已经不是造物主,而是万有引力,难怪拿破仑在听完拉普拉斯的太阳系介绍后就问:你把上帝放在什么地位?无神论者拉普拉斯则直率地回答:我不需要这个假设。
拉普拉斯学派还将力学规律广泛用于刚体、流体和固体,加上W.R.哈密顿、G.G.斯托克斯等的共同努力,完善了分析力学,把经典力学推进到更高阶段。该学派还将各种物理现象如热、光、电、磁甚至化学作用都归于粒子间的吸引和排斥,例如用光子受物质的排斥解释反射,光微粒受物质的吸引解释折射和衍射,用光子具有不同的外形以解释偏振,以及用热质粒子相互排斥来解释热膨胀、蒸发等等,都一度取得成功,从而使机械的唯物世界观统治了数十年。正当这学派声势煊赫、如日中天时,受到英国物理学家T.杨和这个学派的后院法兰西科学院及科学界的挑战,J.B.V.傅里叶从热传导方面,T.杨、D.F.J.阿拉戈、A.-J.菲涅耳从光学方面,特别是光的波动说和粒子说(见光的二象性)的论争在物理史上是一个重大的事件。为了驳倒微粒说,年轻的土木工程师菲涅耳在阿拉戈的支持下,制成了多种后以他的姓命名的干涉和衍射设备,并将光波的干涉性引入惠更斯的波阵面在介质中传播的理论,形成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还大胆地提出光是横波的假设,并用以研究各种光的偏振及偏振光的干涉,他创造了“菲涅耳波带”法,完满地说明了球面波的衍射,并假设光是以太的机械横波解决了光在不同介质界面上反射、折射的强度和偏振问题,从而完成了经典的波动光学理论。菲涅耳还提出地球自转使表面上的部分以太漂移的假设并给出曳引系数。也在阿拉戈的支持下,J.B.L.傅科和A.H.L.菲佐测定光速在水中确比空气中为小,从而确定了波动说的胜利,史称这个实验为光的判决性实验。此后,光的波动说及以太论统治了19世纪的后半世纪,著名物理学家如法拉第、麦克斯韦、开尔文等都对以太论坚信不疑。另一方面,利用干涉仪内干涉条纹的移动,可以精确地测定长度、速度、曲率的极微细的变化;利用棱镜和衍射光栅产生的光谱,可以确定地上和天上的物质的成分及原子内部的变化。因此这些光学仪器已成为物理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天体物理学中的重要实验手段。
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热学的发展,18世纪60年代在J.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同时,他的挚友J.布莱克区分了温度和热量,建立了比热容和潜热概念,发展了量温学和量热学,所形成的热质说和热质守恒概念统治了80多年。在此期间,尽管发现了气体定律,度量了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和各类潜热,但对蒸汽机的改进帮助不大,蒸汽机始终以很低的效率运行。1755年法国科学院坚定地否决了永动机。1807年T.杨以“能”代替莱布尼兹的“活力”,1826年J.V.彭赛列创造了“功”这个词。1798年和1799年,朗福德和H.戴维分析了摩擦生热,向热质说挑战;J.P.焦耳从19世纪40年代起到1878年,花了近40年时间,用电热和机械功等各种方法精确地测定了热功当量;生理学家J.R.迈尔和H.von亥姆霍兹,更从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生物能和热的转换,全面地说明能量既不能产生也不会消失,确立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在此前后,1824年,S.卡诺根据他对蒸汽机效率的调查,据热质说推导出理想热机效率由热源和冷却源的温度确定的定律。文章发表后并未引起注意。后经R.克劳修斯和开尔文分别提出两种表述后,才确认为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还引入新的态函数熵;以后,焓、亥姆霍兹函数、吉布斯函数等态函数相继引入,开创了物理化学中的重要分支——热化学。热力学指明了发明新热机、提高热机效率等的方向,开创了热工学;而且在物理学、化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冶金学等方面也有广泛的指向和推动作用。这些使物理化学开创人之一W.[[奥斯特瓦尔德]]曾一度否认原子和分子的存在,而宣扬“唯能论”,视能量为世界的最终存在。但另一方面,J.C.麦克斯韦的分子速度分布率(见麦克斯韦分布)和L.玻耳兹曼的[[能量均分定理]]把热学和力学综合起来,并将概率规律引入物理学,用以研究大量分子的运动,创建了气体分子动力论(现称气体动理论),确立了气体的压强、内能、比热容等的统计性质,得到了与热力学协调一致的结论。玻耳兹曼还进一步认为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统计规律,把熵同状态的概率联系起来,建立了统计热力学。任何实际物理现象都不可避免地涉及能量的转换和热量的传递,热力学定律就成为综合一切物理现象的基本规律。经过20世纪的物理学革命,这些定律仍然成立。而且平衡和不平衡、可逆和不可逆、有序和无序乃至涨落和混沌等概念,已经从有关的自然科学分支中移植到社会科学中。
在19世纪20年代以前,电和磁始终认为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因此,尽管1600年W.吉伯发表《论磁性》,对磁和地磁现象有较深入的分析,1747年B.富兰克林提出电的单流质理论,阐明了正电和负电,但电学和磁学的发展是缓慢的,1800年A.伏打发明伏打电堆,人类才有能长期供电的电源,电开始用于通信;但要使用一个电弧灯,就需联接2千个伏打电池,所以电的应用并不普及。1920年H.C.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开始了电和磁的综合,电磁学就迅猛发展,几个月内,通过实验A.-M.安培建立平行电流间的安培定律,并提出磁分子学说,J.-B.毕奥和F.萨伐尔建立载流导线对磁极的作用力(后称毕-萨-拉定律),阿拉戈发明电磁铁并发现磁阻尼效应,这些成就奠定了电磁学的基础。1831年M.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磁的变化在闭合回路中产生了电流,完成了电和磁的综合,并使人类获得新的电源。1867年W.von西门子发明自激发电机,又用变压器完成长距离输电,这些基于电磁感应的设备,改变了世界面貌,创建了新的学科——电工学和电机工程。法拉第还把场的概念引入电磁学;1864年麦克斯韦进一步把场的概念数学化,提出位移电流和有旋电场等假设,建立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完善了电磁理论,并预言了存在以光速传播的电磁波。但他的成就并没有即时被理解,直到H.R.赫兹完成这组方程的微分形式,并用实验证明麦克斯韦预言的电磁波,具有光波的传播速度和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偏振等一切性质,从而完成了电磁学和光学的综合,并使人类掌握了最快速的传递各种信息的工具,开创了电子学这门新学科。
直到19世纪后半叶,电荷的本质是什么,仍没有搞清楚,盛极一时的以太论,认为电荷不过是以太海洋中的涡元。H.A.洛伦兹首先把光的电磁理论与物质的分子论结合起来,认为分子是带电的谐振子,1892年起,他陆续发表“电子论”的文章,认为1859年J.普吕克尔发现的阴极射线就是电子束;1895年提出洛伦兹力公式,它和麦克斯韦方程相结合,构成了经典电动力学的基础;并用电子论解释了正常色散、反常色散(见光的色散)和塞曼效应。1897年J.J.汤姆孙对不同稀薄气体、不同材料电极制成的阴极射线管施加电场和磁场,精确测定构成阴极射线的粒子有同一的荷质比,为电子论提供了确切的实验根据。电子就成了最先发现的亚原子粒子。1895年W.K.伦琴发现X射线,延伸了电磁波谱,它对物质的强穿透力,使它很快就成为诊断疾病和发现金属内部缺陷的工具。1896年A.-H.贝可勒尔发现铀的放射性,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了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钋和镭,但这些发现一时尚未引起物理学界的广泛注意。
20世纪的物理学到19世纪末期,经典物理学已经发展到很完满的阶段,许多物理学家认为物理学已接近尽头,以后的工作只是增加有效数字的位数。开尔文在19世纪最后一个除夕夜的新年祝词中说:“物理大厦已经落成,……动力理论确定了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方式,现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出现两朵乌云,一朵出现在光的波动理论,另一朵出现在麦克斯韦和玻耳兹曼的能量均分理论。”前者指的是以太漂移和迈克耳孙-莫雷测量地球对(绝对静止的)以太速度的实验,后者指用能量均分原理不能解释黑体辐射谱和低温下固体的比热。恰恰是这两个基本问题和开尔文所忽略的放射性,孕育了20世纪的物理学革命。
1905年A.爱因斯坦为了解决电动力学应用于动体的不对称(后称为电动力学与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的不协调),创建了狭义相对论,即适用于一切惯性参考系的相对论。他从真空光速不变性出发,即在一切惯性系中,运动光源所射出的光的速度都是同一值,推出了同时的相对性和动系中尺缩、钟慢的结论,完满地解释了洛伦兹为说明迈克耳孙-莫雷实验提出的洛伦兹变换公式,从而完成了力学和电动力学的综合。另一方面,狭义相对论还否定了绝对的空间和时间,把时间和空间结合起来,提出统一的相对的时空观构成了四度时空;并彻底否定以太的存在,从根本上动摇了经典力学和经典电磁学的哲学基础,而把伽利略的相对性原理提高到新的阶段,适用于一切动体的力学和电磁学现象。但在动体或动系的速度远小于光速时,相对论力学就和经典力学相一致了。经典力学中的质量、能量和动量在相对论中也有新的定义,所导出的质能关系为核能的释放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准备。1915年,爱因斯坦又创建广义相对论,把相对论推广到非惯性系,认为引力场同具有相当加速度的非惯性系在物理上是完全等价的,而且在引力场中时空是弯曲的,其曲率取决于引力场的强度,革新了宇宙空间都是平直的欧几里得空间的旧概念。但对于范围和强度都不很大的引力场如地球引力场,可以完全不考虑空间的曲率,而对引力场较强的空间如太阳等恒星的周围和范围很大的空间如整个可观测的宇宙空间,就必须考虑空间曲率。因此广义相对论解释了用牛顿引力理论不能解释的一些天文现象,如水星近日点反常进动、光线的引力偏析等。以广义相对论为基础的宇宙学已成为天文学的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
另一方面,1900年M.普朗克提出了符合全波长范围的黑体辐射公式,并用能量量子化假设从理论上导出,首次提出物理量的不连续性。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光量子假设,以光的波粒二象性,解释了光电效应;1906年又发表固体热容的量子理论;1913年N.玻尔(见玻尔父子)发表玻尔氢原子理论,用量子概念准确地地计算出氢原子光谱的巴耳末公式,并预言氢原子存在其他线光谱,后获证实。1918年玻尔又提出对应原理,建立了经典理论通向量子理论的桥梁;1924年L.V.德布罗意提出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设,预言电子束的衍射作用;1925年W.泡利发表泡利不相容原理,W.K.海森伯在M.玻恩和数学家E.P.约旦的帮助下创立矩阵力学,P.A.M.狄拉克提出非对易代数理论;1926年E.薛定谔根据波粒二象性发表波动力学的一系列论文,建立了波函数,并证明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是等价的,遂即统称为量子力学。同年6月玻恩提出了波函数的统计解释,表明单个粒子所遵循的是统计性规律而非经典的确定性规律;1927年海森伯发表不确定性关系;1928年发表相对论电子波动方程,奠定了相对论性量子理论的基础。由于一切微观粒子的运动都遵循量子力学规律,因此它成了研究粒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原子物理学、分子物理学和固体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也是研究分子结构的重要手段,从而发展了量子化学这个化学新分支。
差不多同时,研究由大量粒子组成的粒子系统的量子统计法也发展起来了,包括1924年建立的玻色-爱因斯坦分布和1926年建立的费米-狄拉克分布,它们分别适应于自旋为整数和半整数的粒子系统。稍后,量子场论也逐渐发展起来了。1927年,狄拉克首先提出将电磁场作为一个具有无穷维自由度的系统进行量子化的方案,以处理原子中光的自发辐射和吸收问题。1929年海森伯和泡利建立了量子场论的普遍形式,奠定了量子电动力学的基础。通过重正化解决了发散困难,并计算各阶的辐射修正,所得的电子磁矩数值与实验值只相差2.5×10-10,其准确度在物理学中是空前的。量子场论还正向统一场论的方向发展,即把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引力相互作用统一在一个规范理论中,已取得若干成就的有电弱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和大统一理论等。
物理学实验与理论相互推进,并广泛应用于各部门,成为技术革命的重要动力,也是20世纪物理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其中开展得最迅速的领域则是原子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1905年E.卢瑟福等发表元素的嬗变理论说明放射性元素因放射a和β粒子转变为另一元素,打破元素万古不变的旧观念;1911年卢瑟福又利用a粒子的大角度散射,确立了原子核的概念;1919年,卢瑟福用a粒子实现人工核反应。鉴于天然核反应不受外界条件的控制,当时人工核反应所消耗的能量又远大于所获得的核能,因此卢瑟福曾断言核能的利用是不可能的。1932年2月,J.查德威克在约里奥·居里夫妇(1932年1月)和W.博特的实验基础上发现了中子,既解决构成原子核的一个基本粒子(和质子并称为核子),又因它对原子核只有引力而无库仑斥力,中子特别是慢中子成为诱发核反应、产生人工放射性核素的重要工具。1938年发现核裂变反应,1942年建成第一座裂变反应堆,完成裂变链式反应,1945年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54年建成了第一个原子能发电站,至今核裂变能已成为重要的能源。物理学家还从核聚变方向探索新能源:1938年H.A.贝特提出碳氮循环假说以氢聚变解释太阳的能源,成为分析太阳内部结构和恒星演化的重要理论依据;1952年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许多国家都在惯性约束聚变和磁约束聚变等不同方面,探索自控核聚变反应,以解决日趋匮乏的能源问题。
对基本粒子的研究,最初是和研究原子和原子核结构在一起的,先后发现了电子、质子和中子。1931年泡利为了解释β衰变的能量守恒,提出中微子假设,于1956年证实。1932年C.D.安德森发现第一个反粒子即正电子,证实了狄拉克于1928年作出的一切粒子都存在反粒子的预言。在研究核内部结构时,发现核子间普遍存在强相互作用,以克服质子间的电磁相互作用,还了解核内存在数值比电磁作用小的弱相互作用,它是引起β衰变的主要作用。1934年汤川秀树用介子交换的假设解释强相互作用,但当时所用的粒子加速器的能量不足以产生介子,因此要在宇宙射线中寻找。1937年C.D.安德森在宇宙线内果然找到了一种质量介乎电子和质子间的粒子(后称μ子),一度被认为介子,但以后发现它并无强作用。1947年C.F.鲍威尔在高山顶上利用核乳胶发现π介子。从50年代起,各国都把高频、微波和自动控制技术引入加速器,制成大型高能加速器及对撞机等,成为粒子物理学的主要实验手段,发现了几百种粒子:将参与电磁、强、弱相互作用的粒子称为强子,如核子、介子和质量超过核子的重子;只参与电磁和弱相互作用的粒子如电子、μ子、τ子称轻子,并开始按对称性分类。1955年发现当时称为θ介子和τ介子的两种粒子,它们的质量、寿命相同应属一种粒子,但在弱相互作用下却有两种不同衰变方式,一种衰变成偶宇称,一种为奇宇称,究竟是一种或两种粒子,被称为θ-τ之谜。李政道和杨振宁仔细检查了以往的弱作用实验,确认这些实验并未证实弱作用中宇称守恒,从而以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确定θ和τ是一种粒子,合称K粒子。这是首次发现的对称性破缺。对粒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还促进了量子电动力学的发展。60年代中期起,进一步研究强子结构,提出带色的夸克假设,并用对称性及其破缺来分析夸克和粒子的各种性质及各种相互作用;建立了电弱统一理论和量子色动力学,并正在探索将电磁、弱、强三种相互作用统一起来的大统一理论。
此外,基于19世纪末热电子发射现象,1906年发明了具有放大作用的三极电子管,各种电子管纷纷出现,并和基于阴极射线的摄像管相结合,使电子工业,电子技术和电子学都迅速发展。1912年M.von劳厄发现X射线通过晶体时的衍射现象,后布拉格父子发展了研究固体的X射线衍射技术,在发现电子和离子的衍射现象后,鉴于它们的波长可以较X射线更短,发展了各种电子显微镜,其中扫描透射电镜的分辨本领达到3,可以观察到轻元素支持膜上的重原子,这些都成为研究固体结构及其表面状态的重要实验工具。在引入量子理论后固体物理学及所属的表面物理学迅速开展起来了。在固体的能带理论指导下,对半导体的研究取得很大成功,1947年制成了具有放大作用的晶体三极管,以后又发明其他类型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等半导体器件,使电子设备小型化,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并开创了半导体物理学新学科。此外,以爱因斯坦的受激辐射理论为基础,发展了激光技术,由于激光的高定向性、高单色性、高相干性和高亮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低温物理学方面,H.卡默林-昂内斯于1906和1908年相继液化了氢气和氦气,1911年发现金属在温度4K左右时的超导电性,以后超导物质有所增加,超导温度也渐提高。现已证实,超导转变温度可提高到100余开,并已开始应用于超导加速器等。
学科特点物理学是实验科学,“实践是真理的唯一标准”,物理学也同样遵循这一标准。一切假说都必须以实验为基础,必须经受住实验的验证。但物理学也是思辨性很强的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和哲学建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伽利略的相对性原理、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麦克斯韦方程乃至相对论、量子力学,无不带有强烈的、科学的思辨性。有些科学家例如在19世纪中主编《物理学与化学》杂志的J.C.波根多夫曾经想把思辨性逐出物理学,先后两次以具有思辨性内容为由,拒绝刊登迈尔和亥姆霍兹的论能量守恒的文章,终为后世所诟病。要发现隐藏在实验事实后面的规律,需要深刻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多少物理学家关注θ-τ之谜,唯有华裔美国物理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经过缜密的思辨,检查大量文献,发现谜后隐藏着未经实验鉴定的弱相互作用的宇称守恒的假设。而从物理学发展史来看,每一次大综合都促使物理学本身和有关学科的很大发展,而每一次综合既以建立在大量精确的观察、实验事实为基础,也有深刻的思辨内容。因此一般的物理工作者和物理教师,为了更好地应用和传授物理知识,也应从物理学的整个体系出发,理解其中的重要概念和规律。
应用物理学是广泛应用于生产各部门的一门科学,有人曾经说过,优秀的工程师应是一位好物理学家。物理学某些方面的发展,确实是由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推动的。在前几个世纪中,卡诺因提高蒸汽机的效率而发现热力学第二定律,阿贝为了改进显微镜而建立光学系统理论,开尔文为了更有效地使用大西洋电缆发明了许多灵敏电学仪器;在20世纪内,核物理学、电子学和半导体物理、等离子体物理乃至超声学、水声学、建筑声学、噪声研究等的迅速发展,显然和生产、生活的需要有关。因此,大力开展应用物理学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许多推动社会进步,大大促进生产的物理学成就却肇始于基本理论的探求,例如:法拉第从电的磁效应得到启发而研究磁的电效应,促进电的时代的诞生;麦克斯韦为了完善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带来了电子学世纪;X射线、放射性乃至电子、中子的发现,都来自对物质的基本结构的研究。从重视知识、重视人才考虑,尤应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因此为使科学技术达到世界前列,基础理论研究是绝不能忽视的。
展望21世纪的前夕,科学家将从本学科出发考虑百年前景。物理学是否将如前两三个世纪那样,处于领先地位,会有一番争议,但不会再有一位科学家像开尔文那样,断言物理学已接近发展的终端了。能源和矿藏的日渐匮乏,环境的日渐恶化,向物理学提出解决新能源、新的材料加工、新的测试手段的物理原理和技术。对粒子的深层次探索,解决物质的最基本的结构和相互作用,将为人类提供新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手段,这需要有新的粒子加速原理,更高能量的加速器和更灵敏、更可靠的探测器。实现受控热核聚变,需要综合等离子体物理、激光物理、超导物理、表面物理、中子物理等方面知识,以解决有关的一系列理论技术问题。总之,随着新的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物理学也将无限延伸。
“笨蛋仓鼠!快醒醒!”小仙丹抓狂。
强光乍现,粟望一惊,卷成一团,“啊啊,你不要乱来!”
“快起来,快起来,太阳晒屁股了!”小仙丹神采奕奕地扑着翅膀乱飞,粟望睡眼惺忪地坐起来,没好气地问道,“什么事?”
“什么什么事,你任务完成了吗?就一个凡人而已,这点事情也做不好,真是笨死了!”
“你闭嘴!”粟望脸色极其难看,从睡梦中被强行吵起来的他,暴躁无比。
小仙丹立刻收敛了声音,飞到他面前,软下语调问道:“你跟凡人进展得怎么样了?”
“不怎么样。”粟望一听到这个就烦,他躺下来卷起被子,闷头继续睡。
“喂,起来起来,我有个好办法!”小仙丹飞到他耳朵边说道。
粟望从被子里睁开一只眼睛,怀疑地看着小仙丹,“你又有什么馊主意了?”
“放心,嘻嘻,这次是个好主意。”小仙丹欢快得飞了两圈,自豪地说到道,“你今天乖乖跟去农家乐,到了那里就知道了!”北京千美健身休闲服务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115682861835N,企业法人顾英民,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北京千美健身休闲服务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器械健身;会议服务(不含食宿);餐饮管理;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不含演出)。(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在北京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51371455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5000万以上规模的企业中,共4173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美健的产品都是原生态纯天然的,不添加化学物质,你只要试过就知道,完全就是原材料的高科技提取,纯原生的味道,比如大豆肽蛋白粉,就是纯大豆的味道,吃了对人体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适合长期补充。
美健(大连)日用品有限公司是2007-03-21在辽宁省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宪立巷59-60号。
美健(大连)日用品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2102027969328226,企业法人舒琳,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美健(大连)日用品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日用百货、化妆品、纺织品、电子产品、办公用品、机电产品(不含小轿车)、通讯器材、国内一般贸易(法律、法规禁止的项目除外;法律、法规限制的项目取得许可证后方可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辽宁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700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1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7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
美健(大连)日用品有限公司对外投资1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
果没买的话!千万别买啊!
我买了!保证你带上有副作用,最专业的牙医说的!
至于财产,林濛带不走也不想带,可这不等于她愿意让别人花着有她汗水的钱享受美好生活。。
2--您好,据不完全统计,大约心理患者中有1/3患有强迫症。而人群中大约有3%的人患有强迫症。男性多于女性能高,多数患者在30岁以前发病。强迫症患者会出现各种精神症状,如对某些问题纠结不uuwXerreGIijjivKHwYllMZcDkjXXxYyYZNaoTtuiX
9、总是试图将所有的过往全部抛弃,可纵然如此我还是在梦中惊醒,在夜里哭泣,度日如年般度数着这一段不再与你相关的分秒岁月。10、没有足够的语言能表达我对你的爱,没有足够的方式能表示我对你的关怀,没有足够的春宵能与你共度,明媚的早晨,温馨的夜晚,对你我有无限的思念!
——立足于现有产业基础,加快形成多种能源协同互补、综合利用、集约高效的供能方式。坚持大规模外送和本地消纳、集中式和分布式开发并举,推进风光等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发展。到2025年,新能源成为电力装机增量的主体能源,新能源装机比重超过50%。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风光火储一体化综合应用示范。
——实施控煤减碳工程,有序释放煤炭先进产能。加快推动用能权交易和碳排放交易,建立碳排放强度考核机制。依托鄂尔多斯和乌海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建设,发展规模化风光制氢,探索氢能供电供热商业模式,建设绿氢生产基地。实施能源综合利用升级改造,加强煤炭分级分质利用,推进煤基多联产示范,加大煤矸石、洗中煤、煤泥综合利用。
——实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推进工业、交通、建筑(老旧小区改造)、居民领域电能替代,提升全社会电气化水平。实施数字能源工程,推进大型煤电、风电场、光伏电站等建设智慧电厂,所有生产煤矿建成智能煤矿,推进能源生产、储运、消费等环节数字化转型。
——实施灵活电网工程,打造蒙西电网“四横五纵”、蒙东电网“八横两纵”主干网架结构。规划建设蒙西至河北、至天津、至安徽、至河南、至南网特高压绿色电力外送通道。实施气化内蒙古工程,稳步扩大天然气生产能力。
步入初二,接触物理,开学第一节课上,新老师精彩的开篇词时时在耳畔萦绕: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物理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科学,它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研究声、光、热、电、力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它不仅有趣,而且十分有用。
船受到浮力可以航行,这是力学知识。天冷了,用手捂住装满热水的瓶子,这是热学知识的应用。
开车按喇叭,引起行人注意,这是声学知识的应用。
电子表需要安装电池才能工作,这是电学知识的应用。
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合适的眼镜,这是光学知识的应用……
物理老师绘声绘色讲得滔滔不绝,我聚精会神听得津津有味。
实验课上,老师“拖家带口”的把他的“宝贝”都拿来,瓶瓶罐罐装了一箱子,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述每一个实验,但总有几个“坏孩子”在课上捣乱,但是物理老师只是给予警告,从未真的体罚过任何一名同学。
因为物理老师总是温和地对待任何人,所以在课堂上那些“小捣蛋”是“越挫越勇”,一节课闹腾腾的,就差把天花板翻了。
物理老头(物理老师的爱称,有时会叫老头)每次做实验都特别投入、特别陶醉,好像全世界就剩下他一个人一样了。他还会经常给我们复印卷子做,有一次出了一道超难的题,我去请教他,他正好也在做,他把自己的思路讲给我听,我心领神会。
暗暗打量这个“老头”,着一身灰色登山服,虽然有些自然旧,却干净整洁朴素的笔,黝黑的手背,中指凸出的老茧和写满了密密麻麻的计算过程的手心……从这些细节中,我读懂了这位“物理老头”的可爱!
这是其一。
再来说说我们的数学老师,她是我们的班主任,我们是“理科班”,数学却经常没有高分,为此,老赵(数学老师爱称)没少抱怨。老赵有一个癖好(我们发现的):特别爱她的学生。
在中午吃饭的时候,打饭的是物理老头和老赵,老赵非常大公无私,不管学习好与否,她都一勺一碗,给我们把碗盛得满满的,嘴里还念叨着:“饭吃饱,书念好……”
期中考试过后,她总是抱怨我们考得太差,可是在外面,别人说我们不好,她是第一个不乐意的。
这是其二
在小学时,我的文科成绩都比较落后,甚至差得离谱,勉强靠作文分撑着,分数才看得过眼。然而我很幸运,在我的初中,在八一班遇见了一位管理较“松”的语文老师(我们叫她妮儿),她严肃、不苟言笑,可是上课时又不乏幽默。
有一次,在妮儿讲课的时候,我左侧后面的两个女生传小纸条,挤眉弄眼,时不时发出点嬉闹声,妮儿看到了,她眉头紧皱,又用明朗的声音说:“后面那个女生,你应该先把字练好点,不然别人都看不懂你传的纸条上写的什么!”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我也附和着笑笑,教室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我真的很喜欢妮儿的文学上的幽默。本是一件乏味的事,从妮儿的嘴里说出来,就像一个本是瘦弱的人,却披上了满是珠宝的华丽盛装。
原本和蔼可亲的妮儿,我对她没有一丝的不敬,心里只有对她深深的敬畏。每次考完试,妮儿总会叫一些人出去谈话,其中包括我,她总会苦口婆心的劝说每一个还有“救”的人,一次两次不行,她会坚持下去,直到撞破南墙。
在初一,我是一个无比贪玩的学生(班主任亲口所说),但是在妮儿一次又一次的心理疏导下,我走上了正道。当我开始努力学习,自然少不了麻烦与困惑,妮儿总会为我排忧解难,后来,我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原来我早已把她当作母亲一样的人物了,那种无微不至的关怀,原来是因为爱。
这是其三。
就像有人在网上说的那样:“我从未让他们骄傲,他们却视我如珍宝。”虽然这句话的落款是“致父母”,但我觉得一样可以把它送给我的老师们。
写下这篇作文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做了那么多让他们伤心的事。语文老师认真地找我谈过许多次话,都被我“嗯嗯啊啊”地糊弄过去了物理老师一张张精心筛选的卷子,被我简简单单写个思路浪费掉了数学老师在每次考试后,期盼着班里能多几个高分,却总是事与愿违……
我并不是一个省心的孩子,但他们仍愿意给予我最大限度的耐心和爱护。
最后,我心服口服的为他们献上那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虽已放寒假,许久没有见到老师们,我相信老师们也很想我们,最后,在寒假里为老师们遥祝安好,老师,你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