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站三类资源区包括哪些
一类资源区所包含的地区如下:
宁夏全省、青海(海西)、甘肃(嘉峪关、武威、张掖、酒泉、敦煌、金昌)、新疆(哈密、塔城、阿勒泰、克拉玛依)、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乌海、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乌兰察布、锡林郭勒)。
二类资源区所包含地区如下:
北京、天津、黑龙江、吉林、辽宁,四川、云南、内蒙古(赤峰、通辽、兴安盟、呼伦贝尔)、河北(承德、张家口、唐山、秦皇岛)、山西(大同、朔州、忻州),陕西(榆林、延安)、青海(西宁、海东、海北、黄南、海南、果洛、玉树);
甘肃(兰州、天水、白银、平凉、庆阳、定西、陇南、临夏、甘南)、新疆(乌鲁木齐、吐鲁番、喀什、和田、昌吉回族、博尔塔拉蒙古、伊利哈萨克、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三类资源区则是一二类之外的其他地区。
光伏电站三类资源区的划分依据如下
根据年等效利用小时数将全国划分为三类太阳能资源区,年等效利用小时数大于1600小时为一类资源区。
年等效利用小时数在1400-1600小时之间为二类资源区,年等效利用小时数在1200-1400小时之间为三类资源区,实行不同的光伏标杆上网电价。
光伏发电是:
光伏发电指通过光伏发电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通常系统主要由太阳光伏组件、汇流箱、逆变器、变压器及配电设备构成,同时再加上监控系统、有功无功控制系统、功率预测系统、五防系统及无功补偿装置等辅助系统组成一套完整的光伏发电系统。
太阳能电池是完成太阳能到电能转换的载体,光生伏特效应是光伏发电的基本原理。
早在1839年,法国科学家贝克雷尔(Becqurel)发现光照能使半导体材料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光生伏特效应”,简称“光伏效应”。1954年,美国科学家恰宾和皮尔松在美国贝尔实验室首次制成了实用的单晶硅太阳电池,光伏发电技术由此诞生。
青海省海南州千万千瓦级生态光伏发电园区光伏电站。
全球最大装机容量的光伏发电园区——青海省海南州千万千瓦级生态光伏发电园区。
据了解,海南州千万千瓦级生态光伏发电园区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规划总面积609.6平方公里,是中国首个千万千瓦级太阳能生态发电园,也是目前全球一次性投入最大、单体容量最大、集中发电规模最大的光伏电站群。
通过“光伏+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园区内风速降低50%,土壤水分蒸发量减少30%,植被盖度恢复到80%,土地荒漠化得到遏制。十年来,建成防风林带绵延134公里,栽植各类苗木104万株,植被面积达6250亩,并发展“光伏羊”养殖项目,园区内现有养殖电站21家,规模约2.3万只。
光伏电站,是指一种利用太阳光能、采用特殊材料诸如晶硅板、逆变器等电子元件组成的发电体系,与电网相连并向电网输送电力的光伏发电系统。光伏电站是属于国家鼓励力度最大的绿色电力开发能源项目。
可以分为带蓄电池的独立发电系统和不带蓄电池的并网发电系统。太阳能发电分为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现时期进入商业化的太阳能电能,指的就是太阳能光伏发电。
光伏发电产品主要用于三大方面:一是为无电场合提供电源;二是太阳能日用电子产品,如各类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路灯和太阳能草地各种灯具等;三是并网发电,这在发达国家已经大面积推广实施。到2009年,中国并网发电还未开始全面推广。
在2012年,我国正式启动青海塔拉滩光伏发电站的建造工作,最初的占地面积仅有77.9平方公里,如今总占地面积已经达到609平方公里,成为中国最大的光伏电站。
之所以要选择在青海建造我国首个千瓦级光伏发电站,首先是因为该地区呈现西高东低的地形态势,平均海拔大约在3000米左右,降雨量比较稀少。其次要将光伏发电站的地址选在塔拉滩,完全是因为该地区每年的平均日照时间,超过了青海省1600小时的平均日照时间。因此在该地区修建光伏发电站,基本上是因为独特的地理优势。
光伏发电是目前而言最具备清洁性和高效性的能源之一,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光伏发电代替煤炭火力发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对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做出了贡献。但也有有人说,当前的太阳能光伏产业还不能用绿色环保来定义,其快速发展所产生的污染更不能被我们以各种“方式”所忽略。其实,无风不起浪,光伏产业的背后的确有环境污染的一面。
光伏电站施工期:
大规模光伏电站一般远离居民区。在施工的过程中主要包括对压桩、光伏板的安装、电缆铺设等,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噪声、扬尘、废水废土等。只要在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过程后处理得当,对环境的影响还是微乎其微的。
光伏电站运营期:
光伏是将太阳能转变为光能的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并不会产生废水废气等,但是逆变器、箱式变压器等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噪声,在65~75dB,这个程度相当于在家里大声唱歌的声音。但是设备设施在安装过程中,通常会选用低噪声设备,而且会做一些基础的减振处理。再加上光伏通常安装在非居民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
光伏的污染主要不是在发电过程,而主要是在光伏材料的生产过程。光伏组件的原材料、高纯多晶硅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副产物。比如:高纯多晶硅生产主要是使用改良西门子法,这种生产方式会将冶金级硅转化成三氯氦硅,再加氢气就能还原成太阳能级多晶硅,另外会形成副产物氯化硅,四氯化硅遇到潮湿空气,会分解成硅酸和氯化氢,如果处理不当才会产生污染问题。在尽可能多地铺设光伏发电的同时,也要尽最大的努力,将其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和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影响降到最低。
就目前来看光伏发电的利一定是大于弊的,所以在应用光伏发电的时候,就要考虑光伏发电的性能比。对于长时间运行的太阳能电站,性能比由太阳辐照度、电池背板温度、灰尘污物和发电量四个主要参数决定。其中光伏组件玻璃上的灰尘污染物是快速影响光伏电站性能比的主要问题之一。它致使发电效率和性能比(PR)降低,清洗费用增加,对于含氧化物的灰尘污物还将提高光伏电池的故障率,影响使用安全性,减少太阳能电池寿命。灰尘指数监测系统是一款基于硅基辐射传感器的光伏组件清洁度智能指示装置。其利用硅基辐射传感器在不同清洁度工况下对辐射强度的响应特性,配合智能化数据采集设备,实现对光伏组件清洁度的自动化连续监测。通过测量并计算灰尘的SR值,可以使投资者在发电效率和清洗成本之间找到平衡,电站的运维人员不再需要通过经验目测,可以科学选择出好的清洁方案,从而避免了发电效率的损失及清洗成本的浪费,有效地提高电站的收益。
分布式光伏与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在以下几个方面区别:
分布式光伏豁免发电业务许可。
用电不稳定,电费收取难,受建筑业主生产状况的制约,光伏电站依附于建筑业主的情况,尤其是电网的专变用户一旦业主停产或者公司倒闭,则光伏电站将无法发电。
工业厂房污染大,污染物附着在组件上,降低发电量,同时增加清洗成本。
厂房彩钢瓦屋顶使用寿命小于电站寿命。
分布式屋顶光伏电站与电网存在利益冲突,自发自用部分消减了电网的售电量。
分布式屋顶光伏电站因屋顶所有权不属于项目业主,不能做抵押,融资较难。
分布式光伏发电特指在用户场地附近建设,运行方式以用户侧自发自用、多余电量上网,且在配电系统平衡调节为特征的光伏发电设施。
光伏电站,是指一种利用太阳光能、采用特殊材料诸如晶硅版、逆变器等电子元件组成的发电体系,与电网相连并向电网输送电力的光伏发电系统。光伏电站是目前属于国家鼓励力度最大的绿色电力开发能源项目。可以分为带蓄电池的和不带蓄电池的并网发电系统。太阳能发电分为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现时期进入商业化的太阳能电能,指的就是太阳能光伏发电。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是建在城市建筑物屋顶的光伏发电项目。该类项目必须接入公共电网,与公共电网一起为附近的用户供电。
法律分析:陕北新增10万千瓦(含)以上集中式风电、光伏发电项目按照不低于装机容量10%配置储能设施,其中榆林地区不低于20%,新增项目储能设施按连续储能时长2小时以上,储能系统满足10年(5000次循环)以上工作寿命,系统容量10年衰减率不超过20%标准进行建设,且须与发电项目同步投运。鼓励地方政府或大型企业牵头在升压站附近配置集中式储能电站。
法律依据:《光伏电站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三条 光伏电站项目管理包括规划指导和规模管理、项目备案管理、电网接入与运行、产业监测与市场监督等环节的行政管理、技术质量管理和安全监管。
第四条 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光伏电站项目建设和运行的监督管理工作。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在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指导下,负责本地区光伏电站项目建设和运行的监督管理工作。委托国家太阳能发电技术归口管理单位承担光伏电站建设和运行技术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