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新能源产业 > 正文

新能源补贴进入“倒计时”,多品牌开启“锁单补贴”,车价会不会下降呢

缥缈的眼神
标致的发箍
2022-12-31 21:39:00

新能源补贴进入“倒计时”,多品牌开启“锁单补贴”,车价会不会下降呢?

最佳答案
香蕉毛衣
贪玩的鸡
2025-07-15 03:00:03

我觉得车价不仅不会降,甚至有可能会上升。新能源补贴进入“倒计时”,多品牌开启“锁单补贴“!

据了解,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即将终止,有不少新能源汽车用户购车观望意向较为明显。由于新能源汽车通常采用订单式生产方式,正常交车时间为1~2个月,客户担心停车后,无法在12月31日之前提车开票,不仅要等车还会亏钱。在这种状况之下,已经有多家新能源汽车品牌开启锁单补贴政策,即客户在补贴政策到提前下订,车企保障客户享有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

部分新能源车企的锁单补贴策略引发网络热议,有网友认为这一策略能有效提升新能源汽车销量,也有网友认为还是等待看是否有新政策比较好。

我认为车价不仅不会下降,甚至有可能会出现上升状况。

在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开启锁单补贴状态下,我觉得新能源汽车价格下降的可能性并不大。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即将结束,二是各类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

以往新能源汽车价格会出现小幅波动,很大程度上与国家补贴政策有关系。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相当大,一辆新能源汽车动辄能获得几千元甚至近万元的补贴,消费者也能够享受到一定的优惠,而这一政策的结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家无法再拿到这一补贴,意味着其汽车生产成本会进一步提升。在成本提升的状况下,降价的概率自然极低。

另外,由于各类综合因素影响,各种原材料价格并不平稳,部门新能源汽车原材料价格上升幅度较为明显。在新能源汽车制造成本不断上升,而补贴却明显下降的状况下,指望新能源汽车价格下降无疑是有些异想天开。

其实对于生活中大多数人来说,是否购买新能源汽车并不是太过重要。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向全方面取代燃油汽车还不现实,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状况来决定购买哪种车辆,完全没必要太过着急。

最新回答
开朗的航空
无私的热狗
2025-07-15 03:00:03

大中矿业160亿布局新能源,我认为这一选择是正确的,因为从目前的局势来看,新能源板块是很值得投资的,可以用潜力无限来形容,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进入大众的生活之后,为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了更多的便捷。新能源已然成为了当下全球火爆的热门产业之一,所以有很多资本蜂拥而至,加入其中也只是想要多分一杯羹而已。大中矿业选择在新能源领域布局是非常明智的。

大中矿业160亿布局新能源,引发大众热议

大中矿业在新能源行业中投资160亿元的消息引发了大家的关注与热议,我觉得新能源板块是特别值得投资的,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新能源都已经成为了当下的朝阳行业。这一次投资,将会有很大可能为大中矿业带来丰厚的回报。其实早些时候,大中矿业就开始关注新能源行业,并且积极布局相关的业务领域,以此来实现运筹帷幄的战略资源储备。

现如今,全球的新能源产业正在以迅猛的势头发展着,尤其是其中的锂矿更是成为了不可缺少的核心需求。大中矿业的加入可以利用企业自身拥有的丰富锂矿资源,从多个方面布局,在新能源领域中积极迈向更好的明天。

大中矿业投资新能源领域乃是明智之举

总体来说,这一次大中矿业的投资是合情合理,并且在很多人意料之中的,因为新能源板块是指的投资的,所以他们的加入也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事情。我觉得这样做能够实现双赢,有助于企业的优势互补,这次投资的结果如何,还是未知数,但是大家都猜测,大中矿业并不会失算,应该会有很大的可能收获理想的利润与回报。

悲凉的硬币
陶醉的月亮
2025-07-15 03:00:03

时代周报记者 郭梓昊

“如果有人说,(他的电动车)既能跑1000公里,又能几分钟充完电,而且还特别的安全,成本还非常低。大家不用相信,因为这是不可能的。”1月16日,在中国电动车百人会论坛(2021)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 汽车 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表示。

此言一出,立即引发舆论热议。此前,多家车企相继给自家产品打上“1000公里续航”、“几分钟快充”的标签:1月15日,广汽表示,自家搭载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的车型8分钟可充满80%、NEDC续航1000公里,且制造生产成本降低90%以上;1月9日,蔚来 汽车 发布新固态电池包,表示搭载该电池的车综合续航里程,可突破1000公里。

中科院院士打了谁的脸?

1月17日下午,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在电动车百人会线上论坛回应质疑时称,欧阳明高的话,“大家要注意,不要理解偏了,不要把技术问题和推广运营的问题混为一谈”。“今年1000公里续航的车肯定要出来,快充也是肯定要出的。8分钟充满1000公里,理论上是可以的。”

“人为造成的” 里程焦虑

2021年伊始,1000公里续航里程成为新能源 汽车 行业关注的焦点问题。

1月15日,广汽埃安发布海报称,其搭载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的车型,8分钟可充电80%,NEDC标准续航里程达到1000公里;1月13日,智己 汽车 宣布,旗下首款车型与宁德时代开展合作,搭载“掺硅补锂”电池,最大续航里程将超过1000公里;更早时候,1月9日,蔚来 汽车 发布150kWh固态电池,并称搭载该电池的车型,“NEDC续航可达到1000公里”。

如此执着于1000公里续航的标签争抢,背后呈现的,是各大车企普遍存在的“里程焦虑”。

一直以来,“里程焦虑”都是卡住新能源 汽车 脖子的关键问题,是车企和车主共同的焦虑。为解决这一问题,从增设充电桩到油气混合方案,最终的解决办法落到了电池身上:在各大新能源 汽车 的宣传海报上,凭借新研发的电池,续航里程从300公里直线飙升到1000公里甚至以上。

“车企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焦虑、攀比,主要是自身人为造成。”王秉刚认为,1000公里续航,本身就不是新能源 汽车 的一个技术指标。几分钟内充完电,即便目前能够做到,但也会损耗电池,甚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种宣传其实并不好。”

此外,王秉刚还表示,目前新能源 汽车 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主要以城市内部为主,大部分车型能够做到400、500公里的续航,其实就足够了。“作为一个企业家来说,需要更多的责任意识。否则特斯拉、蔚来一看,我们也不服气,就跟着一起忽悠消费者了。”

2035年:新能源车、燃油车各占半壁江山

新能源 汽车 的续航里程还受季节性影响。

今年,各地出现罕见的寒冬低温,电动车“续航里程打折”的话题再次引起热议。再加上电动车充电不像燃油车加油那样方便、快捷,不少纯电动车车主纷纷调侃自己是“电动爹”,并怀念起了燃油车。

此次召开的中国电动车百人会论坛(2021)上,欧阳明高称,对当前的新能源 汽车 而言,高效热管理系统核心技术已经取得重要突破,这将使冬季低温环境下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损失,比现有车型降低2/3;新能源车的整车能效优化集成技术也取得突破,小型纯电动车NEDC工况测试百公里的电耗,已经接近10千瓦时;同时,充电体系建设与快充技术也在发展,“未来5-10年,白天可以用15分钟充满75%的电量”。

与此同时,燃油车的使命并未结束。

“据新技术路线图预测,在目前技术没有巨大抬升的情况下,得到2035年,才能达到一半燃油车、一半新能源 汽车 的局面。”王秉刚认为,中国地域广阔,地理、气候、道路造成使用环境复杂,需要多元化的 汽车 技术和多元化的能源结构。

另外,作为能源消耗大国,国内的交通能源仅靠电是不安全的,而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仍旧可以利用。伴随燃油车碳排放技术的成熟,油电混用车辆将成为过渡选项,短期内全部转为新能源 汽车 的必要性不足。

“新能源 汽车 是未来,但燃油车也非洪水猛兽。”王秉刚强调。

大气的砖头
天真的银耳汤
2025-07-15 03:00:03
我认为新能源汽车能够完全取代燃油汽车,但这会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2023年新能源汽车继续免收购置税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可程度越来越高,政策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扶持也一直在延续。据有关媒体报道,国家各相关部门共同发表公告,公告内容为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公告中明确了,2023年新能源汽车继续免收购置税,且规定了符合免征购置税条件的新能源车类型。

该消息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有网友认为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新能源汽车在未来会成为主流,但也有网友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依旧受到很多条件制约,未来并不明朗。

我认为新能源汽车是能够完全取代燃油车的,但这个过程会极为漫长。

在社会不断的发展过程当中,新能源汽车在汽车销售数量中的占比在不断提高,人们在生活中也能越来越频繁的见到新能源汽车的身影,而且新能源汽车领域一直都有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甚至已经有不少车企宣布了禁售燃油车的时间。

因此,我觉得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普及会是一个大趋势。在这种状况之下,新能源汽车在未来必将取代燃油车成为主流车型。

可是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与发展确实受到基础设施普及程度及技术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这导致人们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依旧有些不敢确定。在这种普遍思想之下,新能源汽车想要完全取代燃油车或将会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社会的发展总是会推动技术的变革,而一旦新能源汽车领域相关技术能够实现突破,新能源汽车代替燃油车的步伐就会加快。或许在未来某一天,燃油车真的会被历史所淘汰。

靓丽的未来
还单身的裙子
2025-07-15 03:00:03

个人认为新能源汽车中最强的是:

一、特斯拉

新能源电动轿车,这两年口碑不错的,名声最大的也就属特斯拉了,特斯拉作为第一个将车型定位为高端电动汽车的战略布局,从上市的model x鹰眼式设计,加上炫酷的外观,以及车四级无人驾驶技术等黑科技,让特斯拉一经问世就引起全球的火爆抢购,而货量不多,成为了特斯拉目前的一大梗。

二、比亚迪

国产新能源目前市场上最好的是比亚迪,比亚迪是做电池起家的,在全球比亚迪电池技术都是领先水平的,同样比亚迪生产的新能源车也是销量口碑最好的,尤其比亚迪唐,秦,E6,这几款车的性能,甚至把一些合资车都干下去了,销量都超过了特斯拉,在全球也是前十的水平。

三、广汽、上汽、北汽、吉利、长城

三家地方车企和两家民营车企在传统汽车领域是巨无霸,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仿佛并非如此,个人感觉他们仿佛还是对新能源汽车不够重视,在现在和未来之中选择了现在,毕竟目前的市场还是燃油车市场,有一个现象就是越是燃油车卖的好车企越是不重视新能源,吉利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

但全球来讲,新能源最好的还是特斯拉和日产聆风,这两款设计独特,性能给力,也足够智能化,但售价对于国人来说还不够亲民。特斯拉虽好,但是也很难买到哦,而且加上进口的车说,让一般人都消费不起的,所以我还是建议你们买比亚迪吧!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领导者,其生产的新能源电动汽车质量不错,电池组的安全,车性能都是在国内有名的,尤其是比亚迪的新能源客车,都畅销国内外。大家要支持国产哦,比亚迪的质量非常好的。

大力的大雁
粗犷的乌冬面
2025-07-15 03:00:03

五年前,各地的共享单车正竞争着如火如荼,各大平台纷纷背靠资源打响价格战,而最后的胜利者只有一个。随后便出现了壮观的一幕,数百万辆失败平台的共享单车纷纷被抛弃,引发了热议,这就是为我们所骄傲的共享经济吗? 而现在的新能源网约车,也在走这个老路。

网约车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正朝着新能源化进发, 滴滴、高德、曹操和一喂出行等平台的新能源化率已经很高,而多地政府也规定以后新增网约车必须为新能源车辆 ,这也让新能源概念更加火热。

但随着网约车平台的不断发展,往往会出现出局者,而众多的新能源车辆便随着平台一起落寞。虽然网约车行业是一块大蛋糕,但经过多年的发展,行业天花板也已经出现,新用户的增长不再像之前那么迅猛。 高德、曹操和一喂出行分别将重心,从拉新转化到留存上,这也意味着更多的小平台被淘汰。

近几个月,在全国多地出现了网约车“坟场”,数百辆新能源网约车停在一起,而车轮早已被杂草覆盖。 起初,购买新能源车辆可以得到补贴,并且新能源车上牌速度快,所以很多网约车平台便大量采购。但新能源 汽车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前期的技术很不稳定,升级迭代的速度也很快,而落伍的新能源车又无法上牌,这就导致海量的闲置车辆出现。

除此之外,目前针对新能源 汽车 的报废程序暂未完善,很多车辆退出受阻,这也是新能源车辆“坟场”越来越多的一大原因。 新能源车辆不比燃油车,其报废与拆解的过程将更加复杂。现在主流的新能源车辆采用的都是电池组供电,而 汽车 电池如果没有及时的回收与处理,将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并且大量的车辆闲置也是对资源的浪费。

近几年随着网约车的盛行,很多车企也推出了适合网约车的车型,虽然是简配版,但是价格低,非常适合刚接触网约车的司机。但也有很多网约车公司,为了抬高车辆价格,故意购买大量的车辆集中运营,一方面可以租给司机获取收益,另一方面还能够获得国家的补贴,但这些低配版车辆,显然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便都砸在了平台与车企的手中,最终导致恶性循环。

大量新能源车辆被闲置,到底是车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这个问题还有待商榷。

激动的银耳汤
无私的刺猬
2025-07-15 03:00:03

人人都知道新能源电动 汽车 是未来所趋,但是从传统燃油 汽车 到新能源电动 汽车 的拐点何时显现却没有几人能说清。而当真正浪潮袭来时我们未必能感受到波澜壮阔的沧桑巨变,量变到质变的积累往往润物无声。不经意间,2021年从燃油到电动重大拐点已现!

随着全球排放法规的不断升级,近期“颗粒捕捉器”逐渐成为车圈的热点关键词。简单的说,所谓颗粒捕捉器是车企为了达到国六b排放法规而新增的一种尾气过滤装置。部分车型因爆发颗粒捕捉器阻塞问题频频爆出油耗剧增故障频发,并引发车圈的广泛热议。

从“颗粒捕捉器风波” 以微知著,近些年车企为了符合日趋严谨的排放法规不断被迫调整产品策略,如今甚至已经到了“黔驴技穷”的境地。从涡轮直喷导致的积碳严重,再到如今颗粒捕捉器诱发油耗陡增及性能衰减故障,环保法和内燃机始终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环保不仅封堵了燃油车的而未来,更限制了燃油车的寿命和流通。

如果以5年为一个节点,近些年我们一共经历了两次电动 汽车 的浪潮。大约2016年前后第一次浪潮,留给我们的是“骗补”的愤恨、“占号”的无奈,以及一大堆工业垃圾。而疫情后2021年的这一次电动 汽车 新浪潮,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为市场而生的,为需求而生。

2021年后的电动 汽车 市场,主流电动 汽车 基本已经做到与燃油车同价位,而售价在5万元左右的微型电动 汽车 快速兴起。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售价便宜,关键在于电动 汽车 极低使用成本更适合我国日趋拥堵的城市交通,五年比燃油车省的钱足以抵消购车成本。

微型电动车的成本优势已形成逆转,并最终逐渐扩散至全部车型。

而导致这些微型电动 汽车 热销的真实原因除了价格低,成本低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元素是如今电池容量成本以及快速充电技术的发展也已经到了一个“可堪一用”的新拐点。整体来看,2021年后的这些微型电动 汽车 均具备300公里续航以及半小时快充。

其实我们身边的充电桩已经非常多了

以普通中小城市的日常通勤和买菜接孩子等刚需来看,300+的续航就算扣除水分也足以满足大致一周的应用需求。而且随着身边的充电桩越来越多,每周去一次超市充电车位可满足一周续航需求。乡镇用户如果自家有院子停车充电,用车成本更是低到可怕。

2021年后的电动车是为市场而生,因此别拿老眼光看新电动车了。

所以在电动车发展的路径上,微型电动车的率先启动让我们看到未来依然要遵循着“小米加步枪”和“农村包围城市”这两大方针策略了。其实复盘过去20年 汽车 工业刚刚崛起的中国,正是类似QQ、奥拓、奔奔这类的微型小 汽车 令很多中国家庭进入 汽车 时代。

这些价格十分亲民外加使用成本低廉的微型电动车无疑会拥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让更多的消费者转变对电动 汽车 以往较差的认知,同时也会加速电动 汽车 厂商的成本均摊以及技术迭代,倒逼各类 社会 资源朝着电动新能源车的方向产生倾斜,比如充电桩的铺设。

用的人多了很多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微电正在形成自下而上的围攻。

尽管当价格、成本、续航层面均已经呈现出重大拐点,但很多老司机仍不放心,究其根源无外乎两点:电池的使用寿命成本,毕竟电动车最核心的就是电池,换一块电池好几万。其次就是电动 汽车 的保值率偏低,转手折一半是很多早起电动车主难言的痛。

很多国家已经宣判汽油车的死期,未来汽油车是否依然保值有待商榷,二手燃油车因环保升级更存在报废风险。而电动 汽车 节约的使用成本足以抵消不保值的因素,况以后电动车多了更换电池成本大降是必然趋势,且很多车企目前提出终身质保更令人安心。

从燃油到电动的切换是多方合力结果,2021年买车新能源已成首选。

结束语:

回到开篇的问题,2021年电动 汽车 无论从资本层面还是从市场层面已经迎来了重大拐点,此时此刻我们正处在一个燃油到电动全面切换新时代的起点。

可爱的鸭子
迷人的绿茶
2025-07-15 03:00:03

在潍柴动力2021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潍柴动力董事长兼CEO谭旭光称无人驾驶就是忽悠,只能当辅助驾驶。这话一说出来变引发无数热议,网友纷纷表示谭旭光太敢说了,可谓一针见血。

其实我个人是认可 潍柴动力董事长兼CEO谭旭光说“无人驾驶当下只能是辅助驾驶手段” 这个说法的。因为我理想中的无人驾驶是这样的:所有汽车作为终端,时刻都是在线的状态,每辆汽车的车辆状况和目的地信息,全都汇总在该城市的大数据中心,

然后由AI机器人经过数据分析后统一分配路线,各个城市间的AI数据互联,能相互导入导出该城市的车辆,只有所有车辆的行驶路线提前被预知,且在统一系统的操控下,理论上才能实现完全可靠的无人驾驶。这个系统中但凡出现一辆能自由行驶的车辆,无人驾驶就不能实现100%安全。

其次,当下的电动车、混动车并不能代表新能源汽车行业。要知道,是国家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原因,一、是保护环节,减少碳排放。二、是减少对石化能源的依赖,以防在紧急时刻被其他国家卡脖子。

我始终认为,当下的电动车技术并不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最终方案。

1、电池从制造到回收并不能减少碳排放。

2、当前电池技术无法完美解决充电效率和里程焦虑的问题。好的方面是,各大车企已经开始研究其他能源的解决方案,比如氢能源。

最近二氧化碳制造汽油的方案也被我国科学家证实可行,如果真的能达到商用量产的地步,现在的内燃机就是最好的新能源解决方案。最后,我认为,最终的新能源解决方案一定会出现在我们的国家

爱笑的白开水
伶俐的枫叶
2025-07-15 03:00:03

电动车自燃概率,已超过燃油 汽车 !

孙金华首先介绍了国内新能源 汽车 的保有量数据、2021年新能源 汽车 火灾的相关报告,诸多数据与我们普通老百姓的感知契合。

据介绍,截止2021年底,我国“纯电动”新能源 汽车 保有量为784万辆,接近800万辆。

随着新能源 汽车 的大力发展,近几年,电动 汽车 火灾事故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孙金华引述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相关人员的介绍,2021年度,全国发生电动 汽车 火灾事故3000余起。根据我们接近800万辆的“纯电动”新能源 汽车 保有量计算, 着火概率大概在“万分之三” 左右(0.03%+),稍高于传统燃油车“年火灾事故率”约为 “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二” (0.01%-0.02%)。

从这方面来讲,电动 汽车 着火概率是要比燃油车略高一些。

从2019年统计的火灾事故电池类型来看,60%是三元锂电池纯电动 汽车 ,5%是磷酸铁锂电动 汽车 ,还有35%是不明的。

那么,电动 汽车 在哪种状态下更容易发生自燃呢?

从2020年统计的电动 汽车 火灾数据分析,40%处在行驶状态占比最高,35%处在充电状态,25%则是在静止状态。

实际上大家都知道, 汽车 处在静止状态的时间是最长的,但发生火灾的概率却最低,充电时间是最短的,但却占到35%的高比例。

从一年四季发生火灾的月份来看,在高温期时间段(6-9月)火灾发生概率比冬季和其他季节高出许多。

电动 汽车 为什么会自燃?

鉴于我们大多数人对化学反应、吸热放热等原理并不感兴趣,电池为什么会“自燃”我们就简单来分析,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深入研究。

简而言之,锂离子电池由正极材料(氧化剂)、负极材料、电解液(还原剂)、隔膜材料(还原剂)、电解质构成,其中的还原剂可以视作“可燃剂”,当氧化剂、可燃剂放在一起,再被充入能量的话,就容易发生事故。孙金华介绍说。

在电池内部,充电、放电过程中,有多个反应存在,有的是放热反应,有的是吸热反应。当充放电循环等物理热积累,形成初始热量,如果不能及时将热量导走的话,会诱发热失控反应。

具体而言,当锂电池温度达到90摄氏度左右时,负极表面的SEI膜开始分解,放出热量,使电池温度继续升高,当温度升至130摄氏度左右时隔膜开始收缩熔化,从而造成电池内部短路,最后起火。但在正常使用场景下,锂电池很难达到这个温度。

电池自燃:火势会反复,越燃越快!

而另一项与老百姓日常用车相关的研究结论表明,正极材料与电解液共存体系的“热稳定性”均随荷电程度(SOC)的增加而降低,建立了荷电状态与产热的关系。可以理解为,荷电状态越高,越容易热失控,即越容易发生火灾。

据其此前描述的试验过程:“有关不同的荷电状态火灾特性是不同的,比如说荷电状态比较高,百分之百荷电状态时,热失控后有多次‘射流火’的状态存在,开始着火了,限压阀打开以后,火喷出来喷的老远,喷出来以后火小了,有一个比较小的稳定火,过一段时间以后,火又喷的很高,反反复复,有多次‘射流火’存在,最后把这个电池烧完。”

同时,电池热失控传播规律试验显示,一个电池模组当中,第一个电池开始热失控,传播到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以此类推,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它的传播速率是逐步递增的,也就是说,两个电池之间传播热失控的时间是越来越短的。

这也解释了大家看到的电动 汽车 燃烧过程中,火势突然蔓延的原理。因此,无论电动 汽车 是因为充电过程自燃,还是行驶过程中发生事故自燃,用户需要注意的一定是第一时间撤离车辆,即便一开始火势并不大,或者仅仅处在“冒烟”状态。

增加电动 汽车 自燃预警、优化灭火剂

如何避免自燃引发的乘员安全问题呢?孙金华认为,在电池使用过程当中,如果有事故隐患状态,可能发生热失控,系统应该进行“热失控预测预警”,发展三级多参数融合的电池火灾预测预警技术,第一级是故障预警,第二级是热失控预警,第三级是火灾报警。

这不难理解,如果普通新能源 汽车 增加相应预警提醒,那么驾驶者或者周边其他交通参与者能够及时察觉危险、迅速反应,防患于未然!这确实是给新能源车企的一个好建议!

此外,孙金华表示,针对新能源车型需要开发“专用灭火剂”,又兼具化学灭火与物理降温功能,并具备绝缘和环保性好的特点。

“万一着火之后,要迅速扑灭,不让它形成大灾。灭活剂要求有不良导体,能够带电灭火,第一次快速喷放,迅速扑灭火势,后面进行多次缓射,其目的一是降低电池温度,二是能保证系统里面的灭火剂浓度之后,使它不复燃。”孙金华解释说。

当然,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即便有相关的专业灭火设备,仍需要根据自身能力以及现场形式做出判断,如果缺乏相应的应急处理能力,“迅速撤离”仍然是最佳策略。

写在最后:

从文中阐述的纯电动新能源 汽车 的火灾发生概率来看,其相较于普通燃油车会略高,并且在充电过程和行驶过程(含发生碰撞交通事故)中更容易自燃。在此我们并非恶意“黑”新能源 汽车 ,仅仅希望通过相关专家的研究成果,让新能源车主以及普通老百姓们意识到其相关特性并注意防范,谨防危险的发生。

从另一个角度的数据来看,2021年,国内新能源 汽车 市场快速发展,全年销量超过350万辆,同比增长157.8%。最新的预测数据显示, 2022年,国内新能源 汽车 销量将超过500万辆 , 市场占有率有望超过18%。国内新能源 汽车 的快速发展,已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