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新能源产业 > 正文

新能源车充电技术商用:中兴通讯今天涨停

温暖的香烟
微笑的大雁
2022-12-31 21:22:54

新能源车充电技术商用:中兴通讯今天涨停

最佳答案
俭朴的小懒猪
搞怪的歌曲
2025-07-15 10:11:44

12月17日上午,因其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投入商业使用,中兴通讯股价上涨1.73元,至19.09元。12月16日晚,央视新闻联播介绍,日前,中兴通讯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取得重大创新突破,全球首条大功率无线充电线在湖北襄阳投入商用,使中兴通讯成为全球领先的汽车无线充电制造商。新能源汽车一直是政府鼓励的行业。然而,由于充电桩的建设,新能源汽车并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广。中兴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充电技术有望解决这一问题。此前,中兴通讯副总裁孙振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2015年开始,公司每年至少投入10亿元用于无线充电设施的商业化运营。

最新回答
精明的秀发
奋斗的斑马
2025-07-15 10:11:44

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 专栏」

在三大造车新势力蔚来、理想和小鹏赴美上市后,越来越多企业希望能在新能源 汽车 上闯出一片天,新能源车这块蛋糕,万亿市场规模,目前全球3%的渗透率,不仅大,还处于产业发展初期,惹得新军涌入。

既有百度、阿里等互联网巨头高调撒钱,与传统整车厂商联合造车;也有小米、苹果等手机厂商为对造车产业链上下游厂商出资,整合造车资源。

眼下小米风风火火,向造车扣动了扳机,雷军带着100亿美元,亲自兼任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的CEO。

群雄争霸下, 中兴通讯也抵达了这个战场。

大家对中兴的了解,或许还停留在几年的中兴手机上,如果不是几年前与华为一同被“制裁”的新闻,中兴或许已经消失在很多人的视线里。

直到近期,中兴重回大众视野,媒体传言,中兴通讯将成立 汽车 电子产品线,并将设立 汽车 电子团队,隶属系统产品技术规划部,其定位是负责 汽车 电子领域的统一业务规划和经营。

中兴通讯的总裁徐子阳承认了这个消息。

事实上, 中兴通讯在“造车”领域,一点都不逊色,早已独辟蹊径形成了一定的积累。

不走拥挤的乘用车赛道,中兴通讯完胜第一波造车势力

回到2015年,受补贴新能源 汽车 的政策以及“互联网+”的创新策略的影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第一轮新能源造车潮吹来了。

当年,乐视高调宣布进军 汽车 行业,与北汽和阿斯顿马丁合作生产互联网 汽车 ,此后造车势力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当时,中兴的创始人侯为贵亲自带队考察 汽车 产业,立下了“智能 汽车 是中兴通讯推动的第二个重点产业”的坚定信念。

但中兴通讯并没有从风口浪尖的乘用车入手,而是通过并购珠海市广通客车有限公司,获得生产资质和客车制造技术,进军电动商用车市场。

之后,中兴通讯迅速在珠海注册成立中兴智能 汽车 有限公司,这个公司成为中兴通讯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唯一的整车平台,主要负责新能源客车设计开发、制造销售及客车智能驾驶、车联网应用的系统研发与建设运营。

事实证明,中兴的选择没有错 ,几年下来,中兴通讯只在中兴智能 汽车 项目上投入只是略超10亿元,这跟动辄百亿的乘用车投资来说,投入确实低多了。

尽管投入不高,产出成果却可圈可点。

当时规划的产能,满产是2000台,到了2017年,中兴智能 汽车 就生产了1500多台客车,产能已经接近了饱和。

虽然单看数值不高,但是和客车的总体需求量对比,2017年客车的总体保有量也才70000台,对于刚投产、处于摸索阶段的中兴智能 汽车 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此外,中兴智能 汽车 的客户拓展非常顺利。

国内市场上,中兴智能 汽车 在深圳、珠海、广州、武汉、香港等地相继拓展,并在珠海的新能源公交市场、香港的双层巴士市场,占领了一半以上的份额;国际市场上,中兴智能 汽车 是国内首家通过纯电动客车整车纯欧盟认证的企业,先后同意大利,阿尔及利亚,津巴布韦,坦桑尼亚,荷兰等非洲和欧洲国家开展业务合作。

中兴智能 汽车 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混得风生水起,但 彼时的乘用车市场,却是完全另一幅景象 ,造车势力蜂拥而至,竞争激烈导致生存艰难。

造车大军的队伍从2016年开始快速扩张,到2017年底,国内的造车新势力有60家,更夸张的是,到了2018年底,中国注册的新能源 汽车 公司数量,翻了近10倍,达到了六百多家。

而且,根据中国观察报数据,2015年至2017年6月底,国内已落地的新能源整车项目超过200个,各类车企已经公开的产能规划车辆超过2000万辆。

这个数字,已经完全超过了2012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设定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纯电动 汽车 和插电式混合动力 汽车 生产能力达200万辆。

并且,当时新势力只顾造车,配套充电设施落地的不多,消费者的里程焦虑和市场教育也不够, 蜂拥而上的新势力们,就像气球,一戳就破。

虽然造车势力们努力融资圈钱排产投产,一副志在必行的模样,但真的交付的厂商,只有蔚来、威马、小鹏、哪吒等10余家。

随着补贴的退坡,仍未完成交付的新势力造车企业中的大部分不是已经出局就是正在出局的路上。

现在的中兴智能 汽车 ,不仅没有像其他造车企业一样倒下,反而越来越稳。

新的一期客车制造基地已经投产,年产能提高到5000辆/年,成长于第一轮造车潮的中兴智能 汽车 ,是中兴造车的底气。

定位与华为一致,谁更胜一筹?

中兴没有PPT造车,中兴也不做整车,中兴的目标很明确:做 汽车 电子,做“被集成”,用自身在ICT领域的能力来助力客户成功。

这个目标跟华为如出一辙,任正非重申:华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 汽车 的增量部件提供商。

中兴之前曾在多个领域被华为碾压,这一回,中兴跟华为,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谁更胜一筹?

华为 汽车 业务是基于“云-管-端”的架构之下的,其中:

1)云-智能车云,以高算力AI芯片升腾系列为主。

2)管-智能网联,主推5G+C-V2X车载通信模组、T-Box、车载网关几种产品。

3)端-智能电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

华为在 汽车 业务上的布局,有序明了,再看中兴的 汽车 业务,就显得凌乱一些,中兴的造车版图由六部分构成。

1)公司主体负责5G和C-V2X;

2)中兴新能源 汽车 有限责任公司布局了无线充电和充电桩电源模块;

3)中兴高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布局动力电池;

4)英博超算负责自动驾驶;

5)广东新支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负责智能驾驶系统;

6)中兴智能 汽车 有限公司负责新能源、智能 汽车 整车。

如果将中兴和华为的企业业务进行匹配,中兴除了“云”没有公开的产品和布局,在管和端中兴通讯均玩得风生水起,那我们就来对比一下中兴和华为的管和端。

“管”可以理解为车联网基础设施,它是华为在 汽车 领域故事的起点。

华为早在2013年,就成立了车联网业务部,推出了车载模块ME909T。

而后,利用自己通信设备制造商的优势,华为推出了不少产品:在2017年研发了车路协同技术,华为的V2X车载通信模组对接超15家车企,在2019年就通过Balong 5000基带,把5G带到了车联网的时代前沿。

现在,华为“管”的建设是它的强项,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中兴通讯作为全球信息技术的领导者,在V2X领域也不差。

在全球发布了多款4G/5G/5G+V2X车载模组和T-Box产品,上游合作的供应商超过200家,下游合作客户的行业涉及车联网、媒体、交通等,在2020年4月,完成了国家智能网联 汽车 长沙测试区实施全面部署。

两者,目前都已经在封闭场景园区和示范区的试点部署,且正逐步向开放场景拓展。

“管”产业链长且杂,倘若真需要一分高下,华为更胜一筹,目前在V2X协议线和应用软件上,中兴都尚未拓展。

因而,从这个角度看, 华为在车联网上走得更快 。

在端上,可以说的就更多了。

首先是智能电动部分。

华为的智能电动,具体产品包括BMS(裸金属服务器)电池管理系统、MCU电机控制系统、车载充电系统及车下充电模块。

华为的智能电动产品已经很成熟,并且已经实现了量产和商用,在2020年5月发布的上汽MAXUS ENUIQ5和EUNIQ6这两款车,均采用了华为的车载充电系统产品。

中兴在智能电动部分,涉及的领域要比华为宽。

早在2012年,中兴通讯就研制出了第一代无线充电样机,在2014年,中兴新能源成立,推出了智慧无线充电,并在当时中兴的擅长领域——城市公交大巴上应用。

目前,中兴新能源不仅有方案,亦有充电桩电源模块、停车充电解决方案,主要为主流车企提供前装OEM服务,无线充电的电源模块在全球广泛应用,国内存量第一。

不仅如此,中兴通讯与智能电动相关的全资子公司,还有2016年成立的中兴高能,瞄准中高端乘用车市场,主要专注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

燃料电池等动力电池项目。

可惜,中兴高能没有做好。

威马是中兴高能的重要客户,在2020年10月,中兴高能因为威马 汽车 自燃爆出质量问题,被推入风口浪尖,陷入解散传闻,威马召回的动力电池型号,指向了中兴高能。

此后,虽然中兴高能发布了澄清公告,但一阕不振。

直到今年的3月23日,德泰新能源集团(00559.HK)发布公告,中兴通讯拟收购中兴高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

技术没能到位,空有布局只是空壳,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中兴高能虽然乘着动力电池装机量提升这阵风,却遇上寒流。也因此,虽然中兴通讯虽然在智能电动上,涉及的领域要比华为宽,但空有布局不够,技术到位更重要。

其次是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

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因为市场空间够大,市场增速够快,且可以成为软件定义 汽车 的入口,因而成为了入局新能源厂商的香饽饽,华为和中兴也不例外。

华为在软件和硬件上一并发力,从前端芯片到OS再到车机生态,构建人-车-生活全场景出行体验。

硬件领域,华为提供了包括座舱模组、车载智慧屏、抬头显示和激光雷达。

软件领域,华为有车机操作平台,车机生态。车机操作系统脱胎于鸿蒙,支撑OEM、合作伙伴、第三方应用快速开发、持续升级,但目前来看,鸿蒙操作系统何时商用却还依旧不明确。

软硬件结合,再发挥算力上的优势,华为打造了车云协同的智能驾驶平台,它的MDC是业界唯一全研车载计算平台,以此构建L4级全栈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至此,华为在智能 汽车 上的布局就很明朗了。

再看中兴,它把目标放在了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上,基于其技术储备,做操作系统的解决方案。

2004年,中兴通讯成立子公司广东中兴新支点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之初就专注于基础软件操作系统的研发,在Linux领域业内领先。

在2020年世界智能 汽车 大会上,中兴新支点发布了智能 汽车 领域中的三大操作系统解决方案,包括域控制器、智能仪表盘和FOTA网关三大类,该方案不同于鸿蒙,是基于Linux内核的中控 娱乐 和基于Android的 娱乐 系统。

另外,2017年9月,中兴通讯 汽车 电子产品线(英博超算前身)研制成功了国内第一款自主正向开发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SDX1.0系统。

英博超算专注于自动驾驶技术及产品的研发,产品包括自动驾驶专用用域控制器、车载实时操作系统、V2X设备等,并为国内整车厂提供ADAS和自动驾驶整体解决方案。

2020年,英博超算和奇瑞合作,做了中国国产第一套拥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L2.99智能驾驶系统的智能驾驶的量产车。

虽然新支点本身也很强,但是中兴欠缺的是,没有打通闭环,不如华为的软硬件的结合,由内到外联通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有力,如果说华为在智能 汽车 上已经连成了线,那么中兴还处于绘点的途中。

所以,中兴虽然在管和端不弱,但华为的爪子伸得太长了,一开始目标就很明确,网铺得够广,由点到面,形成一张难以攻破的网,这一点,中兴难匹敌。

中兴华为相逢,华为胜。

结语

中兴造车,与其他造车新势力不一样,目前没有做幕前,而是做幕后的赋能者,也没有大肆宣传,提出不切实际的PPT造车计划,在很多公司还在思考以何种方式切入造车这块蛋糕的时候,中兴吃到了第一口,年复一年的积累,让它已经落地了很多产品,技术层面已经达到了国内领先。

虽然中兴的野心很大,但隔壁还有华为部署周密,遥遥领先,中兴“智车”要成功,还需要拿出更坚定的目标,以及过硬的产品。

拉长的鞋子
纯真的钢笔
2025-07-15 10:11:44

与中兴高能有合作的奇瑞、汉腾、吉利、众泰等车企已瑟瑟发抖。

近日,中兴高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陷入了解散停产的风波。相关消息称:“去年资金链就已经非常紧张了,好不容易坚持到今年10月份,结果出现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直接压扁了”。

此外社交媒体上流传着一封疑似中兴高能采购部发给合作伙伴的告知邮件,邮件显示:“当前中兴高能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现已暂时停止生产经营,请贵司立即按照我司通知停止与我司对应的物料采购,生产和发货等一切活动,立即采取相关措施并减少损失。”

而消息中的“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指的就是近日威马汽车的起火事件。10月27日晚,一辆 威马EX5在北京市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内发生起火爆炸。

次日,威马汽车发布召回公告称,即日起向用户主动召回2020年6月8日至2020年9月23日生产的1282台威马汽车,并将授权经销商为召回车辆免费更换其他电芯品牌的动力电池包。据了解,本次召回车型搭载ZNP3914895A-75A动力电池,系中兴高能生产。

威马对此的解释是,经过技术分析和反复验证,此次事件是由于电芯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了杂质,导致动力电池产生异常析锂,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电芯短路,引发动力电池热失控并产生起火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随后中兴高能在微信公众号上回复称,10月5日和10月23日在福建省邵武市发生的两起威马汽车起火事件中,涉事车辆搭载的是中兴高能的电池,10月27日起火车辆并非搭载中兴高能的电池。

具体起因我们不得而知,不过这次事件后,中兴高能恐怕很难再和威马这样的大客户继续合作。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除了威马汽车和中兴高能有合作以外,还包括奇瑞、汉腾、吉利、众泰等车企。

据了解,在2019年威马汽车与中兴高能开始合作,截至目前累计给威马汽车装车超过3000辆。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分析报告显示,中兴高能6月配套525辆威马EX5,电池装机量为27.4MWh;7月配套了705辆车型,电池装机量为37MWh;到8月该数据达到了816辆,电池装机量达到43.01MWh。

报告称,得益于配套威马电动车,中兴高能在今年8月首次进入2020年乘用车月度装机量TOP10,以单月装机量43008KWh成功跻身乘用车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排名第9。

企查查显示,中兴高能是中兴通讯旗下新能源板块全资子公司,专注于乘用车动力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绿色交通提供先进的动力电池解决方案。此外,通过大数据分析,中兴通讯创始人侯为贵为中兴高能的疑似实际控制人。

电池安全一直是讨论的重点,即使背靠大树,中兴高能也要以“安全为重”。“失之易,得之难。”中兴高能造成的信任危机,又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化解?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故意的方盒
苗条的服饰
2025-07-15 10:11:44

3月3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兴通讯)将成立 汽车 电子产品线,并将设立 汽车 电子团队,隶属于系统产品技术规划部,其定位是负责 汽车 电子领域的统一业务规划和经营。

单从时间上看,中兴似乎是 科技 巨头中入局 汽车 较晚的厂商,华为已经喊出了“帮助车企造好车”的口号;苹果、百度、富士康等 科技 企业已经成为跨界造车阵营中的一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中兴通讯并不是 汽车 界的“新兵”。早在2012年,中兴通讯就开始了在 汽车 领域的布局。从动力电池到充电技术再到自己造车,中兴在 汽车 领域的投入,可以说是实打实的。没赶上高端智能手机发展浪潮的中兴通讯,似乎要更坚定地投入到 汽车 “新四化”的事业中。

回望中兴通讯近十年的造车大计,它远非一帆风顺。2016年,中兴通讯通过收购珠海广通客车正式进入整车领域,并信心满满地对外表示“五年时间,争取在商用车市场做到业内前五。”然而,现实很骨感,随着智能城市进程的加快,成熟的商用车企业同样在智能化领域做了大量的投入和布局。如今,五年时限已过,不管中兴是否计划重启“亲自”造车,像华为一样定位车企一级供应商,似乎是最稳妥的选择。

01 跨界制造商用车偃息旗鼓

公开资料显示,中兴通讯前任董事长侯为贵多年前曾数次对外表示,中兴通讯将会进入新能源 汽车 行业,侯为贵还多次率团考察可以合作的整车厂。

2014年,中兴通讯成立全资子公司中兴新能源 汽车 有限责任公司(去年年底更名为“中兴新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定位为新能源 汽车 产业综合服务商,提供专业充电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专注新能源 汽车 配套设施的研发。2016年底,中兴通讯对外公开表示,已于2016年7月成功收购珠海市广通客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通客车),进入新能源 汽车 领域。该笔收购完成后,中兴通讯旗下子公司中兴智能 汽车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兴 汽车 )随之成立,同时获得进入 汽车 市场的资质以及传统造车技术。

同年12月,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兴智能 汽车 有限公司、中兴新能源 汽车 有限公司联合中标深圳西部公交项目,将为深圳西部公共 汽车 有限公司提供204台8米纯电动客车及智能充电基础配套服务。当时,该项目的竞标者有同在深圳的商用车企业五洲龙,以及规划在深圳投资建厂的南京金龙等多家企业。刚成立不久的中兴 汽车 就拿下百辆大订单,似乎是为造车开了个好头。但是梳理公开资料可以发现,中兴 汽车 后续的国内订单几乎没出过珠三角地区。

虽说客车订单多来自政府与企业采购,趋向保护地方品牌,可是同在深圳的商用车企业并不只是中兴一家,还有比亚迪、五洲龙以及同样是跨界造车的开沃 汽车 (南京金龙母公司)。即便是在广通客车的大本营珠海,还有董明珠投资的银隆客车。在国内市场的销量和规模上,中兴 汽车 更是与头部商用车企业相差甚远。于是,中兴 汽车 一直未停止海外市场的 探索 。

在国际市场方面,中兴 汽车 市场总监姚权力在2019年底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公司生产的双层大巴占香港地区六成的份额。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批双层巴士是与英国最大客车制造商ADL合作,由中兴 汽车 也就是广通客车采用代加工模式生产。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客车市场,中兴都只占据“小众”的市场份额。

其实,在经济大环境及补贴退坡的影响下,国内客车市场已经趋向饱和,竞争压力加剧。相较于乘用车,客车领域技术、投资门槛相对较低,由此切入整车领域难度相对较小,但中兴 汽车 的发展路径并不如此前规划的”跻身前五”那么顺利。

02 尚存质疑的无线充电技术

除了进军整车制造,中兴通讯在 汽车 领域最重要布局之一是无线充电技术。早在2012年,中兴通讯就开始着手研究新能源 汽车 的充电技术,并于2014年成立全资子公司中兴新能源 汽车 有限责任公司。

无线充电,是一种非接触式的充电方式,功率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没有接触,隔空进行充电。目前,无线充电在手机、耳机等小功率领域已经开始了商业应用。中兴、华为、上汽荣威、比亚迪、北汽新能源等设备供应商和整车厂家都在此领域有所研究,但目前国内市场还没有一款支持无线充电的量产车型。原因在于,无线充电技术还存在许多“硬伤”没有解决。

中兴新能源 汽车 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胡超曾在2019年的百人会上发表演讲,“ 汽车 要从智能网联发展到自动驾驶和自动泊车地步,最后一定会需要一项自动化的充电技术。因为,包括最后一公里的泊车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是需要自动化的充电技术来解决整个智能网联 汽车 无人化运作操作的闭环。”

无线充电确实省掉了目前充电过程中‘拔枪’这一动作,然而为了省去这一步,车企需要承担更高的成本。有充电技术领域专业人士指出,无线充电没有广泛普及的原因除了成本高于充电桩方案以外,还存在充电过程中有损耗,充电效率低等问题。此外,无线充电时需要车辆与线圈精确对齐,这对一些车技欠佳的用户来说,将会影响其使用体验。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目前国内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这就导致这一技术难以大规模推广运用。而且,公众对无线充电中电磁辐射问题始终存在疑虑,这就降低了普通用户参与和使用的积极性。

胡超也坦言,无线充电目前更适合于用在商用车上。梳理中兴无线充电合作项目也能发现,基本上是与新能源客车厂家的合作。即便是前途不明朗,中兴依然在坚持无线充电技术的投入。今年2月,中兴通讯关于“一种无线充电定位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动 汽车 ”专利信息被授权公开。统计显示,中兴通讯5000多条专利中,有24条与 汽车 相关,其中最早一条申请日出现在2013年。与 汽车 相关专利主要涉及无线充电、车联网、停车位状态检测、车辆行驶路线分析等。

03 Tier1比直接造车更“靠谱”

随着软件定义 汽车 以及5G时代的到来,在5G和车联网领域掌握优势的中兴通讯似乎意识到,做Tier1(一级供应商)比直接造车更“靠谱“,友商华为就是最好的参考。

有专业分析机构指出,至 2040 年,全球自动驾驶 汽车 销量可超 3000万辆,而中国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预计至2023年,中国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将达到2381亿元;至2025年,国内车联网的渗透率将由2020年的24%,提升至65%。而自动驾驶与车联网将成为 汽车 电子最大的蓝海市场。

正因如此,智能 汽车 的赛道已经不仅仅是车企之间的竞争,也吸引了越来越多跨界玩家的入局。而且 科技 巨头有着天然的优势,它们可以将成熟的技术延申到智能 汽车 领域,尤其是在5G技术、车载传感器、自动驾驶、芯片等方向。

在车联网领域,中兴通讯已经与多家车企展开了合作。目前,中兴通讯为吉利 汽车 提供前装的无线通信模块等解决方案,支持整车更好的FOTA与OTA。2019年,中兴与奇瑞 汽车 达成战略合作,共同研究基于5G的车联网、智能制造、智慧园区等业务领域的应用场景,同时中兴通讯一级子公司英博超算(南京) 科技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博超算)与奇瑞新能源联合成立的合资公司安徽奇英智能 科技 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

据了解,英博超算的前身是中兴通信 汽车 电子产品线(业务单元)。2018年12月,英博超算从中兴通讯剥离独立,成立英博超算(南京) 科技 有限公司。2020年,奇瑞新能源与英博超算联合发布了搭载L2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车型—奇瑞小蚂蚁智驾版,其智能驾驶系统正是来自英博超算。另外,去年9月上市的奇瑞纯电SUV大蚂蚁,其搭载的车载芯片是来自地平线与英博超算共同研发的。

不管是造车还是做Tier1,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越来越多的 科技 巨头们正在智能新能源 汽车 的产业链上寻找突破口,觊觎这个估值万亿的蓝海市场。诚然, 科技 水平与软硬件服务能力是华为、中兴这样跨界玩家的实力。但中兴在商用车领域的坎坷,已经可以说明造车并非易事。像友商华为一样,赋能传统车企而非亲自造车,也不失为一个稳妥的选择。

炙热的玫瑰
友好的大叔
2025-07-15 10:11:44

易车讯 3月31日,中兴汽车举办了媒体线上沟通会,中兴汽车总经理肖伟在会上回应了正道集团拟收购中兴汽车不少于51%股本权益的传闻,他表示中兴汽车与正道集团“确有接触”,但仅限于初期的接洽阶段。此外,中兴汽车官方还公布了最新的规划,其正在开发一款增程式皮卡车型。

肖伟还表示:“能够受到资本和外界的关注,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中兴汽车的价值——中兴汽车有产品、有资源、有基地,有‘1、5、6、7’生产资质。为了能够把产品做好,我们一直没有中断与资本市场洽谈的努力,与正道之间的意向能否最终转化为实际合作,还需要进一步的洽谈,但无论收购事态如何发展,中兴汽车恪守品质承诺、做百年企业和做对用户最好的企业的初心,永不改变。”

未来规划方面,中兴汽车官方表示,为适应我国的环保法规和市场需求,将加大新能源领域投入。据介绍,中兴汽车正在与国内最优秀的新能源品牌合作开发增程式皮卡车型,相关硬件设施筹备工作已经完成,产品已经进入试制阶段,计划于明年上半年投放市场。此外,乘用车平台包括新能源产品在内的5个车型也已登录工信部公告,将陆续上市。

快乐的萝莉
激动的百合
2025-07-15 10:11:44

中兴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是2014-07-11在湖北省襄阳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襄阳市高新区邓城大道49号国际创新产业基地六号楼。

中兴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206003098682031,企业法人王翔,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中兴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制造与销售;新能源汽车部件的制造与销售;与汽车相关的车载电子以及信息系统的制造与销售;充电系统运营;新能源行业投资与咨询;光伏发电;汽车销售;汽车零配件销售;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的安装、调试及维护服务;电力设备以及器材的制造与销售;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充/换电设备及其检定装置的制造与销售;自动划停车系统及设备的销售、安装、调试服务;软件产品的开发、销售、安装、调试及维护服务;电气安装、机电设备安装、智能化系统安装、系统集成;建筑工程施工;水电费代收服务;物业管理。(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湖北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582875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1000-5000万和100-1000万规模的企业中,共1095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优秀。

中兴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对外投资5家公司,具有1处分支机构。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中兴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昏睡的服饰
平常的水蜜桃
2025-07-15 10:11:44

用“一石激起千层浪”来形容当下威马汽车“自燃”事故一点都不为过,首先是威马汽车在过去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已经连续发生了5起“自燃”事故,玩车专家自媒体一直在关注报道,上一篇文章就有网友质疑威马汽车“自燃”事故“甩锅”给电芯厂家,而今天给威马汽车提供电芯的厂家终于站出来发声了,承认自燃事故车辆有的是自家的电芯,特别强调10月27日,北京一辆威马汽车“自燃”并不是自家的电芯,难道还有另一家配套厂家的电芯也有质量问题吗?威马汽车可谓是祸不单行。

根据媒体报道威马汽车“自燃”信息汇总:2020年9月23日,温州一辆 威马EX5自燃;随后的10月5日,福建邵武市一辆停放在路边的威马EX5自燃;10月13日凌晨,同样在福建南平邵武,一辆威马EX5在充电时发生自燃,车辆烧毁严重。10月19日,江苏泰州一辆威马汽车也发生了自燃。10月27日晚,一辆威马EX5在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内发生起火。

一个月时间不到,销量很差的威马汽车连续5起“自燃”事故,终于在北京地区威马汽车自燃后的第二天(10月28日)召回了存在质量问题的1282辆威马汽车。既然召回,威马汽车存在质量问题已经是实锤,威马汽车把责任全部推给了电芯厂家,当网友都还在质疑是不是”甩锅“时,媒体争相报道却把配套电芯的厂家给扒了出来,威马汽车电芯的供应商为中兴高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兴高能),而中兴高能显然并不愿意为所有”自燃“事故担责,高调发布声明称:10月27日北京地区威马汽车自燃事故并非使用中兴高能电芯,这件事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了。

针对10月27日的北京地区的自燃事故,威马汽车官方也在社交平台发布了消息,但并没有公布自燃事故的具体原因。如果根据中兴高能的声明来看,北京地区的威马汽车自燃应该另有原因,威马汽车方面刚刚召回了搭载中兴高能电芯的威马汽车,而这次自燃事故原因就需要尽快查明原因,公布给消费者和媒体,让消费者可以安全用车,尽快消除负面,回归常规发展道路。

写在最后,近期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不断,特斯拉,北汽新能源,长安新能源,欧拉等都有发生自燃,但都没有威马汽车严重,一个月时间连续5起,还不是一般的火。中兴高能可以为部分威马汽车自燃担责,但排除了中兴高能威马汽车还”自燃“,威马汽车就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了,毕竟汽车是用来开的,安全是第一要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外向的河马
含糊的钢铁侠
2025-07-15 10:11:44

中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07月11日,法定代表人:熊井泉,注册资本:23,236.0元,地址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兴东社区68区留仙三路2号鸿辉工业区2号厂房901。

公司经营状况:

中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处于开业状态,公司拥有15项知识产权,目前在招岗位2个,招投标项目1项。

建议重点关注:

爱企查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11月26日,该公司存在:「自身风险」信息25条,涉及“立案信息”等。

以上信息来源于「爱企查APP」,想查看该企业的详细信息,了解其最新情况,可以直接【打开爱企查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