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煤炭与太阳有什么关系

纯真的宝贝
冷酷的戒指
2022-12-31 21:21:42

煤炭与太阳有什么关系

最佳答案
老迟到的樱桃
清秀的巨人
2025-07-15 09:55:50

首先,煤碳是植物遗体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而转变成的沉积有机矿产,是多种高分子化合物和矿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煤是亿万年前大量植物埋在地下慢慢形成的。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太阳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才是植物体长大。所以说太阳给了植物生长的必须光照,植物体沉积经过漫长岁月形成了煤炭~

明白请采纳,不明白请追问~

最新回答
老迟到的画笔
美满的路灯
2025-07-15 09:55:50

埋在地下的煤炭也跟太阳有关系,用文中的句子回答:因为煤炭是由远古时代的植物埋在地层底下变成的。

原文如下: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穿的棉、麻、毛、丝,都和太阳有密切的关系。埋在地下的煤炭,看起来好像跟太阳没有关系,其实离开太阳也不能形成,因为煤炭是由远古时代的植物埋在地层底下变成的。

煤炭的形成:

在地表常温、常压下,由堆积在停滞水体中的植物遗体经泥炭化作用或腐泥化作用,转变成泥炭或腐泥;泥炭或腐泥被埋藏后, 由于盆地基底下降而沉至地下深部,经成岩作用而转变成褐煤;当温度和压力逐渐增高,再经变质作用转变成烟煤至无烟煤。泥炭化作用是指高等植物遗体在沼泽中堆积经生物化学变化转变成泥炭的过程。腐泥化作用是指低等生物遗体在沼泽中经生物化学变化转变成腐泥的过程。腐泥是一种富含水和沥青质的淤泥状物质。冰川过程可能有助于成煤植物遗体汇集和保存。

煤的形成年代

在整个地质年代中,全球范围内有三个大的成煤期: 

(1)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叠纪,成煤植物主要是孢子植物。主要煤种为烟煤和无烟煤。 

(2)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裸子植物。主要煤种为褐煤和烟煤。 

(3)新生代的第三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被子植物。主要煤种为褐煤,其次为泥炭,也有部分年轻烟煤。

煤矿稀薄程度的形成

一座煤矿的煤层厚薄与这地区的地壳下降速度及植物遗骸堆积的多少有关。地壳下降的速度快,植物遗骸堆积得厚,这座煤矿的煤层就厚,反之,地壳下降的速度缓慢,植物遗骸堆积的薄,这座煤矿的煤层就薄。

过度开采煤炭的危害:

煤炭开采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

1、地面水下跌

由于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矿井水大量外排,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地面水下跌。

2、地层错动与地表下沉

由于煤矿井下水大量外抽,矿井上底承载能力下降,加上大部分小窑煤井在开采过程中,没有采取预留煤柱等预防措施,有的小窑煤井甚至对国有煤矿预留煤柱肆意采挖、破坏,导致地层错动,地表下沉。

3、地面水受到污染

矿井废水中悬浮物等污染物浓度较高,特别是流经含硫铁矿煤层的矿井水,酸性很大。据南坑镇水仔边一带矿区的矿井废水抽样检测,其悬浮物浓度平均值为280毫克/升,化学耗氧量浓度平均值为530毫克/升,硫酸根离子浓度高达2500毫克/升,最低PH值仅为2.7。这类矿井废水如不经处理就外排,将严重污染地面水体,淤塞河道和农田渠道,造成土壤板结,对农作物影响很大。

4、煤矸石占地及风化污染问题

煤矿排出的煤矸石一般都就近堆放。随着堆存量的不断增加,堆场的占地面积也逐年扩大。煤矸石经风化、雨蚀、自燃后,其表面的风化层物质在风力作用下进人大气,严重污染大气环境。下雨天,在雨水的冲刷下,会携带其表层的小颗粒物质流入河道,同时还会将煤矸石伴生的硫铁矿中的硫离子和亚铁离子等浸取出来,污染水体环境。

5、对森林植被的破坏

煤炭开采需要大量木材,按万吨煤炭产量平均消耗坑木150立方米计算。全市仅煤炭开采业一年就需消耗木材约10万立方米,如此大的木材缺口迫使煤矿多渠道收购木材,客观上助长了乱砍滥伐,使育伐比例失调。同时,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含水层含水量减少,也使植被生长受到影响。

6、二次扬尘污染问题

煤炭有相当一部分靠汽车运输,撒漏现象非常严重,大量煤炭流失,使街道煤尘飞扬。

感动的母鸡
风中的海燕
2025-07-15 09:55:50
煤炭的形成过程

煤是古代植物遗体的堆积层埋在地下后,经过长时期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据研究,几乎所有的植物遗体,只要具备了成煤的条件,都可以转化成煤.不过,低等植物遗体所形成的煤,分布范围小,厚度薄,很少被人利用.那些分布广、规模大、利用广泛的煤,都是高等植物的遗体(主要是古代的蕨类、松柏类以及一些被子植物的遗体)形成的.

在地球的历史上,最有利于成煤的地质年代主要是晚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的侏罗纪以及新生代的第三纪.这是因为,在这几个时期内,地球上的气候非常温暖潮湿,地球表面到处长满了高大的绿色植物,尤其在湖沼、盆地等低洼地带和有水的环境里,封印木、鳞木等古代蕨类植物生长得特别茂盛.

当时,高大的树木倒下以后,就会被水淹没了,这就造成了倒木和氧隔绝的情况.在缺氧的环境里,植物体不会很快地分解、腐烂.随着倒木数量的不断增加,最终形成了植物遗体的堆积层.这些古代植物遗体的堆积层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不断地被分解,又不断地化合,渐渐形成了泥炭层,这是煤的形成的第一步.

由于地壳的运动,泥炭层下沉了.泥炭层被泥沙、岩石等沉积物覆盖起来.这时,泥炭层一方面受到上面的泥沙、岩石等的沉重压力,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泥炭层又受到地热的作用.在这样的条件下,泥炭层开始进一步发生变化:先是脱水,被压紧,从而比重加大,而且石炭的含量逐渐增加,氧的含量逐渐减少,腐殖酸的含量逐渐降低.完成这几个过程以后,泥炭就变成了褐煤.

褐煤如果继续不断地受到增高的温度和压力的作用,就会引起内部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进一步变化,褐煤就逐渐变成了烟煤或无烟煤了.

开滦、阳泉等煤田,是在古生代的石炭纪至二叠纪时期形成的,这个时期的成煤植物是古代的蕨类植物.大同的武宁煤田,是在中生代的侏罗纪形成的,这个时期的成煤植物有古代的苏铁、松柏类、银杏类等裸子植物.抚顺和云南的小龙潭煤田,是在新生代的第三纪形成的,这个时期的成煤植物是古代裸子植物中的松柏类和原始的被子植物.

既然煤始于植物,那它无疑是太阳能的产物,因为植物的生长靠的就是太阳能.

煤炭的工业分析

通过工业分析可大致了解煤的性质,又称技术分析,是指煤的水分、挥发分、灰分的测定以及固定碳的计算。

水分可分为游离水与化合水,其中游离水又分为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化合水是以化合形式与煤中矿物质结合的水,以及矿

朴素的中心
清脆的滑板
2025-07-15 09:55:50

说煤炭的形成也离不开太阳的原因:

煤炭是化石能源,是通过远古的生物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之后,将碳元素从大气中分离出来,存储在体内,然后在长时间的埋藏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的。

目前地球上大部分的能源还是来源于化石能源,因此大量的碳元素又重新被释放到了大气中。

知识点延伸:

煤是古代植物遗体的堆积层埋在地下后,经过长时期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据研究,几乎所有的植物遗体,只要具备了成煤的条件,都可以转化成煤。不过,低等植物遗体所形成的煤,分布范围小,厚度薄,很少被人利用。那些分布广、规模大、利用广泛的煤,都是高等植物的遗体(主要是古代的蕨类、松柏类以及一些被子植物的遗体)形成的。

无辜的爆米花
俏皮的学姐
2025-07-15 09:55:50
煤:远古的植物和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太阳能,转化为自己的化学能,这些植物和藻类死亡后被埋在地下经过亿万年的地质变迁化学物理作用,它们的化学能就转变变成了石油和煤的化学能。

所以石油和煤的化学能来自太阳能

高兴的墨镜
爱笑的向日葵
2025-07-15 09:55:50
煤炭主要是在地球内部的物理化学过程及地质作用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因此,煤炭和太阳没有直接的联系。但煤炭形成的另一个重要条件:物质来源是古代植物遗体,而植物的存在和生长是离不开太阳的。因此,植物是煤炭和太阳之间的纽带,将两者联系起来。也可以说太阳的存在是煤炭形成的一个必要条件,没有太阳,就没有地球上的植物,也就没有煤炭的形成。

激情的热狗
奋斗的画笔
2025-07-15 09:55:50
煤是古代植物被埋在地下后,经过复杂的地质活动变成煤。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太阳光成长。所以,没有太阳,就没有植物,也就没有煤。

太阳能,顾名思义,就是直接转化太阳的能量。像太阳能热水器,直接把太阳能转化成热能,太阳能电池直接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都跟太阳有密切的关系

平常的太阳
顺利的短靴
2025-07-15 09:55:50

煤是远古时代的繁盛的植物及其堆积物在地壳变迁中被埋在地下,经过长期高温、高压的复杂碳化过程而形成的,但是煤炭和太阳有什么关系呢?煤炭是怎么通过太阳形成的?我在此整理了煤炭的形成过程,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煤炭的形成过程

煤是古代植物遗体的堆积层埋在地下后,经过长时期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据研究,几乎所有的植物遗体,只要具备了成煤的条件,都可以转化成煤.不过,低等植物遗体所形成的煤,分布范围小,厚度薄,很少被人利用.那些分布广、规模大、利用广泛的煤,都是高等植物的遗体(主要是古代的蕨类、松柏类以及一些被子植物的遗体)形成的.

在地球的历史上,最有利于成煤的地质年代主要是晚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的侏罗纪以及新生代的第三纪.这是因为,在这几个时期内,地球上的气候非常温暖潮湿,地球表面到处长满了高大的绿色植物,尤其在湖沼、盆地等低洼地带和有水的环境里,封印木、鳞木等古代蕨类植物生长得特别茂盛.

当时,高大的树木倒下以后,就会被水淹没了,这就造成了倒木和氧隔绝的情况.在缺氧的环境里,植物体不会很快地分解、腐烂.随着倒木数量的不断增加,最终形成了植物遗体的堆积层.这些古代植物遗体的堆积层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不断地被分解,又不断地化合,渐渐形成了泥炭层,这是煤的形成的第一步.

由于地壳的运动,泥炭层下沉了.泥炭层被泥沙、岩石等沉积物覆盖起来.这时,泥炭层一方面受到上面的泥沙、岩石等的沉重压力,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泥炭层又受到地热的作用.在这样的条件下,泥炭层开始进一步发生变化:先是脱水,被压紧,从而比重加大,而且石炭的含量逐渐增加,氧的含量逐渐减少,腐殖酸的含量逐渐降低.完成这几个过程以后,泥炭就变成了褐煤.

褐煤如果继续不断地受到增高的温度和压力的作用,就会引起内部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进一步变化,褐煤就逐渐变成了烟煤或无烟煤了.

开滦、阳泉等煤田,是在古生代的石炭纪至二叠纪时期形成的,这个时期的成煤植物是古代的蕨类植物.大同的武宁煤田,是在中生代的侏罗纪形成的,这个时期的成煤植物有古代的苏铁、松柏类、银杏类等裸子植物.抚顺和云南的小龙潭煤田,是在新生代的第三纪形成的,这个时期的成煤植物是古代裸子植物中的松柏类和原始的被子植物.

既然煤始于植物,那它无疑是太阳能的产物,因为植物的生长靠的就是太阳能.

煤炭的工业分析

通过工业分析可大致了解煤的性质,又称技术分析,是指煤的水分、挥发分、灰分的测定以及固定碳的计算。

水分可分为游离水与化合水,其中游离水又分为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化合水是以化合形式与煤中矿物质结合的水,以及矿物质中所含的氢氧在热分解过程中以水分子形态析出的部分。

外在水分为煤炭在开采、运输、储存及洗选过程中,附着在煤颗粒表面和大毛细孔中的水分。

内在水分为吸附或凝聚在煤颗粒内部的毛细孔中的水分,温度超过100℃时可将煤中内在水分完全蒸发出来。

灰分是指煤完全燃烧后残留的残渣量。灰分来自煤的矿物质。挥发分是指煤中有机质可挥发的热分解产物。

挥发分随煤化程度增高而降低,可用于初步估测煤种。

固定碳是指煤中有机质经隔绝空气加热分解的残余物,固定碳随变质程度的加深而增高,可作为鉴定煤变质程度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