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光伏行业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1)解决无电人口和贫困地区用电。
独立光伏每3460 元的投资即可解决一人的用电而投资电网却需要13385 元,是独立光伏的3.87 倍。
2)实现精准扶贫。
2015~2017年三年光伏扶贫的开展,将使约200万户贫困群众在未来的20年获得每年3000元的稳定收入,相当于每年提供了60亿元的扶贫资金。
3)促进中西部融合。
西部以低廉的能源、人力成本吸引光伏制造企业前去投资。目前硅料环节57%的产能在西部,2018年底时这一数字可能达到76%其他环节的新增产能基本也都在西部。同时,截止2016年底,全国40%的光伏装机在西部省份,充分利用了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沙漠化土地,并能有效改善土地的沙漠化情况。
4)活跃民营资本,促进能源行业主体多元化。
传统能源从开采到发电,基本是控制在国有企业手中。而光伏产业,尤其是分布式光伏,打破了传统能源的地缘因素,降低了准入门槛,为更大范围的中小企业与公众参与能源事业提供了可能。
在持有量大的企业当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则各占半壁江山,而小规模持有人更是以民营企业为主。光伏发电的特点决定了其是促进能源行业主体多元化的主要力量。这种角色的转变将对能源系统的演进和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5)集约用地,普及可再生能源,布局能源互联网
光伏发电与其他行业互补的发展新形式已经成为许多地区发展转型的措施之一,并使原有建筑物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发电、节能的功效,提高了利用率。户用光伏的发展,更是让可再生能源走进千家万户,让普通老百姓认识了可再生能源,提高了节能减排意识。
分布式光伏的发展,为未来的能源互联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节约水资源
从全生命周期来看,光伏发电的用水量仅是煤电用水量的50%,大力发展光伏发电,能有效节约水资源。
一、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2015 年9 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通过《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了17 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可再生能源是其中第七项目标“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对于该目标的解释为:确保人人获得可负担、可靠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
中国解决无电人口的经验表明,独立光伏在解决偏远地区无电人口方面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特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第七项“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的重要手段。中国经验同时也为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提供了可复制的典范。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3-2015 年,国家共安排投资247.8 亿元(中央资金145.5 亿元) 用于实施无电地区电网延伸和可再生能源供电工程建设。其中,安排电网投资计划206.8 亿元,为154.5 万无电人口通电安排光伏独立供电工程建设投资计划41 亿元(中央资金28.5 亿元),共建成光伏独立电站670 余座、光伏户用系统35 万余套,为118.5 万无电人口通电。相比于电网延伸,独立光伏用总投资16.5% 的资金解决了43.4% 的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从人均投资来看,每3460 元用于独立光伏的投资即可解决一人的用电相比之下,投资电网却需要13385 元,是独立光伏的3.87 倍。
表 1:2013~2015年解决无电地区人口用电投资及通电数据
二、实现精准扶贫
光伏扶贫工程的开展,使我国的扶贫工作由改输血向造血、由粗放扶贫到精准扶贫的转变,使贫困人口通过自己的劳动有尊严地获得收入,并保证贫困户未来20年有持续、稳定的收益。
2015年,我国在河北、山西、安徽、甘肃、青海、宁夏6省共实施了150万kW的光伏扶贫项目,预计使20万户以上的贫困群众获得20年的稳定收入。
在此基础上,2016年多个省份的能源局联合当地的扶贫工作小组,将“光伏扶贫”作为农村脱贫的重要方式。2016年,在14个省份实施5168万kW光伏扶贫项目,帮扶贫困群众55.6万户,如下表所示。
表2:2016年扶贫帮扶贫困户数(万户)
2017年,仅村级扶贫一项就帮扶14个省、236个光伏扶贫重点县1455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71.0751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下表所示。
表3:2017年村级电站扶贫帮扶贫困户数(万户)
同时,各省也积极开展集中电站光伏扶贫,即经营集中电站的企业,按照规模每10~25kW中每年拿出3000元的利润给所在地的贫困户。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11省下达了720万kW的集中式扶贫电站指标,预计将帮扶贫困户约36万户若考虑全国所有省份,2017年集中式光伏扶贫预计将帮扶50万户以上的贫困户。
表4:2017年部分省份地面电站光伏扶贫规模
2015~2017年三年光伏扶贫的开展,将使约200万户贫困群众在未来的20年获得每年3000元的稳定收入,相当于每年提供了60亿元的扶贫资金。可见,光伏项目为消除贫困人口,使贫困群众获得长期、稳定收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各地精准扶贫的重要措施之一。
三、促进中西部融合
1光伏上游生产制造业主要分布在西部
光伏上游制造端属于高载能、劳动密集型产业,西部省份低廉的能源价格、人力成本成为许多光伏制造企业建厂的首选。以硅料环节为例,截止2017年底的27.64万吨产能中,西部省份的硅料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57%(如表4所示)。同时,2018年各企业约有13.85万吨扩产计划,几乎全部位于内蒙古、新疆、云南、陕西4省。届时,西部的硅料产能将占全国的76%!
表5:2017年底各省硅料产能分布情况
除了硅料环节,各企业硅片环节的扩产基本也都布局在西部地区。如单晶硅片龙头企业隆基在云南楚雄布局了10GW的单晶硅片产能,将在2018年底投产晶澳、阿特斯、东方日升等企业在内蒙也有扩产。在此引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王勃华秘书长之前的图片作为说明。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近期企业的扩产计划基本都布局在西北部地区。
2光伏上下游电站在西部的投资
西部省份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光伏项目发电量好同时,西部有大量的未利用土地,建设条件好。因此,早期的光伏项目主要分布式在西部省份,如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
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截止2016年底的统计数据,8个西部省份(内蒙古、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的光伏累计安装量占全国总安装量40%!
在当地的荒漠、戈壁安装上光伏电站之后,由于光伏组件的遮挡,减少了地表的蒸发量,改善了当地的沙漠化情况。下图为隆基在库布其沙漠开展光伏项目前后,地表情况的变化。
综上所述,光伏行业的发展,给西部地区带来产业投资,拉动了当地的GDP、增加了当地的税收,解决了一部分当地人口的就业问题,为促进西部经济发展、减少东西部差距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四、活跃民营资本,能源行业主体多元化
传统能源需要大量的资本和高度集中的控制体系对其进行开采、加工与运输。能源工业的资本密集性特征决定这个行业非个人能力可以企及。传统能源从开采到发电,基本是控制在国有企业手中。而光伏产业,尤其是分布式光伏,打破了传统能源的地缘因素,降低了准入门槛。
光伏行业为更大范围的中小企业与公众参与能源事业提供了可能。能源行业主体的多元化,有效地促进了全社会对能源行业的参与,打破了垄断性大企业一统行业的局面,实现能源的经济化和能源服务需求差异化。众多中小企业的出现和活跃也为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进步提供了更适宜的土壤。
整个光伏行业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则各占半壁江山,民营企业累计并网容量达到1962 万kW,占比47.7%,远远超过了中央五大发电集团和其它国企。可见,光伏行业更能够吸引不同性质的投资主体,促进全社会对能源行业的参与。
表6:2016年我国光伏资产持有量排名
注:2016年光伏开发企业的排名用的是水利总院一些数据,跟各家已经上市的光伏资产持有公司的公报有一定的出入
虽然2017年底的持有量数据和从上表中有一定差距,但可以明显看出,在持有量大的企业当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则各占半壁江山,而小规模持有人更是以民营企业为主。
光伏发电的突出特点是适合分布式开发。用户所生产电力可以自用,多余上传,夜间从电网购电。它可以应用在工业厂房、公共建筑、居民屋顶上。其中,光伏的分布式特点更明显,闲置的屋顶、荒漠、滩涂,都可以建立光伏电站。这种电力生产的准入门槛相比于传统能源非常低,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电力的生产者。可见,分布式光伏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电力生产和消费分离的模式。用户在市场中定位已经由原来简单的用能者变为动态产消合一者。
光伏发电的特点决定了其是促进能源行业主体多元化的主要力量。这种角色的转变将对能源系统的演进和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五、集约用地,普及可再生能源,布局能源互联网
光伏发电与其他行业互补的发展新形式。譬如,“光伏+农业”“光伏+农户”“光伏+商场”“光伏+园区”“光伏+渔光”等“光伏+”已经成为许多地区发展转型的措施之一。另外,户用光伏的发展,更是让可再生能源走进千家万户,让普通老百姓认识了可再生鞥能源,提高了节能减排意识。
另外,光伏与农业、渔业、建筑物的结合,使原有建筑物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发电、节能的功效,提高了利用率。符合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发展方向。
同时,分布式光伏的发展,为未来的能源互联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引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一段话来予以说明。
未来,每一处建筑都会转变成能就地收集可再生能源的迷你能量采集器
未来,将每一大州的建筑转化为微型发电厂,以便收集可再生能源
未来25年内,数百万的建筑——家庭住房、办公场所、大型商场、工业技术园区——将会既可作为发电厂,也可以作为住所。
未来,家庭居民可以在自己的房顶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这些电池板能生产出足够的电力,满足房子所需的电能。如果有剩余,则可以出售给发电厂。
你准备好了吗?你的公司准备好了吗?中国准备好了吗?
六、节约水资源
煤炭的开采、洗选和发电环节都高度耗水,过度取水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与煤炭相比,光伏发电不仅在污染物减排方面具有优势,其用水量也远远小于燃煤发电。光伏和煤电发电阶段与全生命周期的耗水量如下表所示。
表 7:煤电与光伏用水量对比(单位:吨/MWh)
数据来源:发电阶段数据来自Tan et al, 2015,全生命周期数据来自Feng et al, 2014
从上表可以看出,即使从全生命周期来看,光伏发电的用水量仅是煤电用水量的50%,大力发展光伏发电,能有效节约水资源。
综上所述,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全社会具有极其深远的正向推动。从政治意义上讲,光伏已成为我国在国际交往中的一张亮丽名片。不仅服务于国内能源转型,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转型也作出了贡献。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新能源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隆基绿能(601012)、晶澳科技(002459)、金风科技(002202)、三峡能源(600905)、晶科科技(601778)、长江电力(600900)和中国中车(601766)等。
本文核心内容:新能源行业市场规模、新能源行业发展现状、新能源行业竞争格局、新能源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
行业概况
1、定义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一般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可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含了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一般地说,常规能源是指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则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新能源主要包括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
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新能源行业被归入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国统局代码D44)中的电力生产(D441),包含的统计4级代码有D4413(水力发电)、D4415(风力发电)、D4416(太阳能发电)、D4417(生物质能发电)、D4418(其他电力生产)。
2、产业链剖析
新能源行业上游产业主要包括太阳能、光伏、水能和风能等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制造商,以及太阳能、光伏、水能和风能等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组件及零部件制造商。其中:新能源发电设备制造主要包括太阳能发电设备和风力发电机组、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等,目前这一领域领先的上市企业有特变电工(600089)、迈为股份(300751)和中国中车(601766)等组件及零部件制造主要包括电力和光伏组件、太阳电池芯片、太阳电池组件、太阳能供电电源、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等。目前这一领域领先的上市企业有晶澳科技(002459)、天合光能(688599)和通威股份(600438)等。
新能源行业中游作为整条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主要包含氢能、光伏发电、风电和水电等能源供应商该领域目前的代表上市企业有隆基绿能(601012)、金风科技(002202)、三峡能源(600905)和长江电力(600900)等
新能源行业的下游产业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加氢站、充电桩和输变电等公共及个人应用领域。目前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有比亚迪(002594)、上汽集团(600104)、广汽集团(601238)、东风汽车(600006)和北汽蓝谷(600773)等加氢站行业上市公司主要有蓝科高新(601798)、上海电气(601727)和美锦能源(000723)等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有特锐德(300001)、国电南瑞(600406)和万马股份(002276)等输变电行业上市公司主要有长缆科技(002897)、金杯电工(002553)和平高电气(600312)等。
我国新能源行业具体产业链布局如下图: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处在突飞猛进阶段
新能源行业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我国“十五”规划至“十四五”规划期间,国家对新能源行业的支持政策经历了从“加快技术进步和机制创新”到“因地制宜,多元发展”再到“加快壮大新能源产业成为新的发展方向”的变化。
“十五”计划(2001-2005年)时期,国家层面提出加快技术进步和机制创新,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迅速发展从“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开始,规划提出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发展”的原则,在继续加快小型水电和农网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适宜村镇、农户使用的风电、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十二五”(2011-2015年)时期,国家层面提出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至“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合理把握新能源发展节奏,着力消化存量,优化发展增量,新建大型基地或项目应提前落实市场空间到“十四五”时期,根据《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国家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模式、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完善新能源项目建设管理、保障新能源发展用地用海需求和财政金融手段支持新能源发展等方面,对我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全面指引。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加持,行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多部门都陆续印发了支持、规范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政策,内容涉及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技术路线、产地建设规范、安全运行规范、能源发展机制和标杆上网电价等内容,2014-2022年6月,我国新能源行业重点政策及政策解读汇总如下:
注:查询时间截至2022年6月20日,下同。
行业发展现状
1、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逐年上升
2017-2021年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21年,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1.2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47.10%。其中,水电装机3.91亿千瓦(其中抽水蓄能0.36亿千瓦)、风电装机3.28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3.06亿千瓦、核能发电装机0.55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0.38亿千瓦。
2、新能源发电量稳步增长
2017-2021年新能源发电量稳步增长,2021年,全国新能源发电量达2.89万亿千瓦时,较2020年增长11.63%,其中,水电1340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1%风电65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5%光伏发电32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1%生物质发电16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6%。
3、新能源消费量分析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1)数据显示,2016-2020年,中国新能源消费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16年的16.2艾焦增长到2020年的23.18艾焦,复合年增长率达到9.37%。前瞻根据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态势初步核算得到,2021年中国新能源行业消费量约为25艾焦。
4、新能源行业消纳情况分析
2022年1月,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发布2021年12月全国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其中风电利用率达到100%的省市有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重庆、四川、西藏、广东、广西和海南光伏利用率达到100%的省市有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重庆、四川、广东、广西、海南、江西和湖南。
5、新能源发电占总发电比重逐年递增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2020年中国新能源发电占总发电比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20年,中国新能源发电占总发电比重为34.9%,比2017年增长了5.3个百分点2021年,中国新能源发电占总发电比重达到35.6%,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
行业竞争格局
因目前新能源行业可量化指标较多,故行业竞争格局中的区域竞争部分仅以:各省份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进行比较企业竞争格局以:2021年各光伏企业光伏组件出货量2021年各风力发电企业新增装机容量和累计装机容量进行对比2020年各水力发电企业水电装机总量及水电发电量进行对比。
1、区域竞争:青海、四川和云南位列新能源行业第一竞争梯队
根据2021年6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0年度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报告》,30个省(区、市)中,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超过80%以上的3个,分别为青海、四川和云南40-80%的6个,分别为甘肃、重庆、湖南、广西、湖北和贵州20-40%的10个,分别为上海、广东、吉林、宁夏、江西、陕西、黑龙江、新疆、河南和内蒙古小于20%的11个,分别为浙江、福建、山西、安徽、辽宁、江苏、北京、海南、天津、河北和山东。
注:截至2022年6月22日,国家能源局尚未发布2021年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报告。
2、企业竞争格局分析
(1)光伏行业竞争格局
根据PV-Tech发布的《2021年全球组件供应商top10》,以光伏组件出货量来看,2021年光伏组件出货量前十名厂商中,中国企业包揽八席,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依次位居2021年组件出货量全球排名前三,光伏组件出货量分别为38.52GW、24.80GW和24.069GW。据PV-Tech介绍,2021年全球光伏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光伏行业整体产能和出货量均超过190GW前十大组件供应商出货量超过160吉瓦,市场份额超过90%。
(2)风力发电行业竞争格局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风电吊装容量统计简报》数据显示,新增装机容量方面,2021年中国风电市场有新增装机的整机制造企业共17家,新增装机容量5592万千瓦,排名前5家市场份额合计为69.3%,排名前10家市场份额合计为95.1%累计装机容量方面,2021年前5家整机制造企业累计装机市场份额合计达为57.3%,前10家整机制造企业累计装机市场份额合计达到81.8%其中,金风科技累计装机容量超过8000万千瓦,占国内市场的23.4%远景能源和明阳智能累计装机容量均超过3000万千瓦,占比分别为11.1%和9.6%。
(3)水力发电行业竞争格局
因存在严格的行政准入门槛、资金门槛和技术门槛等,目前,我国水电行业运营企业的数量不多,主要大型集团包括:长江电力、华能集团、华电集团、大唐集团、国家电投和国家能源等。根据企业的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局数据计算,2020年按在水电装机总容量分析,长江电力的市场份额达12.32%,其余五大集团的市占率均在5-7.5%之间。按照水电发电量分析,长江电力的市场份额达16.75%,其余五大集团的市占率均在5.5-8.5%之间。
注:截至2022年6月22日,除大唐集团外的其他五大能源集团均为公布2021年社会责任报告,故此处仅以2020年数据为例,对我国水电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进行分析。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十四五”时期保障新能源发展用地用海需求,财政金融手段支持新能源发展
近年来,我国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成效显著,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成本快速下降,已基本进入平价无补贴发展的新阶段。同时,新能源开发利用仍存在电力系统对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接网和消纳的适应性不足、土地资源约束明显等制约因素。2022年5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模式、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完善新能源项目建设管理、保障新能源发展用地用海需求和财政金融手段支持新能源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全面指引:
《实施方案》坚持统筹新能源开发和利用,坚持分布式和集中式并举,突出模式和制度创新,在四个方面提出了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举措,推动全民参与和共享发展:
传统电力系统是以化石能源为主来打造规划设计理念和调度运行规则等。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须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适应新能源比例持续提高的要求,在规划理念革新、硬件设施配置、运行方式变革、体制机制创新上做系统性安排:
鉴于新能源项目点多面广、单体规模小、建设周期短等,《实施方案》立足新能源项目建设的规模化、市场化发展需求,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重点在简化管理程序、提升服务水平上: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并具有一定优势的新能源产业链体系。新形势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必须强化创新驱动,统筹发展与安全,促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此,《实施方案》从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高国际化水平等方面支持引导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与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能量密度较低,占地面积大。随着新能源规模快速扩大,土地资源已经成为影响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因素。《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新能源发展用地用海保障,通过明确用地管理政策、规范税费征收、提高空间资源利用率、推广生态修复类新能源项目等措施,推动解决制约新能源行业发展的用地困境:
“十四五”风光等主要新能源已实现平价无补贴上网,财政政策支持的方向和模式需要与时俱进,金融支持政策力度需要加大,进一步发挥财政、金融政策的作用。《实施方案》提出三方面政策举措:
2、“十四五”新能源行业发展趋势: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显著提高,向国际一流水平迈进
作为绿色低碳能源,新能源是我国多轮驱动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表示,在“十三五”的基础上,“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年均装机规模还将有大幅度的提升,到“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装机占我国电力总装机的比例将超过50%,据此,前瞻初步预测至2025年末,我国新能源装机容量可达到17亿千瓦,至2027年末,我国新能源装机容量或将达到21亿千瓦。
随着新能源装机量的稳步增长,预计至2027年我国光伏、风能、水能、火电等新能源发电量也将随之进一步高增,前瞻根据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发电量以及新能源行业发展趋势初步预测至2025年末,我国新能源发电量可达到4.28万亿千瓦时,至2027年末,新能源发电量或将突破5.20万亿千瓦时。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国际能源署(IEA)对2000 ~ 2030年国际电力的需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来自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将最快。IEA 的研究认为,在未来30年内非水利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将比其他任何燃料的发电增长得都要快,年增长速度近6%,在2000 ~ 2030年间其总发电量将增加5倍,到2030年
它将提供世界总电力的4.4%,其中生物质能将占其中的80%。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与开发。国家经贸委制定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十五”规划,并制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重点发展太阳能光热利用、风力发电、生物质能高效利用和地热能的利用。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中国在风力发电、海洋能潮汐发电以及太阳能利用等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新能源(或称可再生能源更贴切)主要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
“五大四小”指的是五大集团、四小豪门。“五大集团”即: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我们所指的“四小豪门”即:国投电力、国华电力、华润电力和中广核。
中国发电行业一直由五个大型发电集团公司和四个小型发电公司掌控,其业务涉及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光伏、海上电站等等各种发电形式,成为中国发电行业的主力军。
各发电企业十四五目标
1、国家能源集团十四五发展目标:实现清洁可再生能源跨越式发展,新增装机7000-8000万千瓦;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完成,奋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集团。
2、中国华能十四五发展目标:到2025年,进入世界一流能源企业行列,发电装机达到3亿千瓦左右,新增新能源装机8000万千瓦以上,确保清洁能源装机占比50%以上,碳排放强度较“十三五”下降20%;
到2035年,进入世界一流能源企业前列,发电装机突破5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75%以上。
3、中国华电十四五发展目标:到2025年,公司实现“5318”发展目标,初步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企业。
4、中国大唐十四五发展目标:以“打造‘绿色低碳、多能互补、高效协同、数字智慧’的世界一流能源供应商”为发展愿景,实现“两个转型”(即实现从传统电力企业向绿色低碳能源企业转型,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装机超过50%,提前5年实现“碳达峰”;
从传统电力企业向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转型,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做到“四强”“四优”,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
5、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十四五发展目标:2020年全年,集团公司新增清洁能源装机2259万千瓦,其中新能源风电、光伏新增产能2186万千瓦(风电1158万千瓦,光伏1028万千瓦)。截至2020年末,国家电投集团清洁能源装机总量达9888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2961.2万千瓦,继续稳居全球第一。
6、中广核十四五发展目标:2020年6月11日,中广核境内新能源业务领域2020年供应商大会上,执行董事、总经理李亦伦在发言中表示:未来“十四五”期间,中广核将抓住历史机遇,实现与各合作单位共赢发展。
按照新增投运容量保持每年300万千瓦以上的发展速度,预计到“十四五”末,中广核新能源在运装机总容量将突破4000万千瓦。2019年年底新能源装机容量已经接近2000万千瓦,意味着未来5年,中广核将再增加2000万千瓦以上的新能源装机。
2020年,中广核光伏装机4269MW,十四五期间”,假设中广核“十四五期间每年装机4269MW,光伏应为:21345MW。
7、三峡集团十四五发展目标:11月27日,三峡新能源副总经理吴启仁在山西吕梁市政府召开的“2020能源转型论坛暨第十届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峰会”表示:在“十四五”时期及后续发展阶段,三峡集团将保持每年1500万千瓦清洁能源新增装机规模的增速,为碳排放目标贡献力量。
8、华润电力十四五发展目标:初步规划是五年完成40GW的风、光伏投资。
9、中核:十四五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中核光伏电站装机目标每年5GW左右。
西门子工业业务领域是世界领先的创新先驱,引领全球工业的发展趋势。凭借创新及环保的齐全产品组合和解决方案、行业市场专业技术及强大的客户服务能力,西门子提供从产品设计,到生产规划、生产工程、生产执行和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及服务支持。作为中国制造企业可以信赖的合作伙伴,工业业务领域将数字化企业平台与资源效率引入整个产品开发和生产流程,以提高客户的生产力、效率以及灵活性。工业业务领域在中国由工业自动化集团、驱动技术集团、客户服务集团以及冶金技术部构成。
工业业务领域
工业自动化集团支持工业客户的整个价值链,独一无二地融合了自动化技术、工业控制、工业通讯、工业安全和工业软件,助力客户实现从产品设计和开发到产品生产和服务的整个价值链的优化。凭借其全面的解决方案,工业自动化集团能提升工程效率,将产品上市时间缩短达50%。
2013年,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成都生产研发基地(SEWC)正式投产。作为西门子在德国以外的首家“数字化企业”以及先进技术的领导者,SEWC实现了从产品设计到制造过程的高度数字化,为国内外企业提供高质量产品。
驱动技术集团是全集成驱动系统的领先供应商,提供涵盖整个驱动链的电气和机械设备。全集成驱动系统采用“三重集成”的理念,即横向集成、纵向集成和产品生命周期集成,可将驱动系统的每一个部件都集成到工业生产的整个驱动链和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乃至整个产品生命周期。驱动技术集团广泛服务于制造和流程工业以及基础设施和能源领域等行业市场。该集团用先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提高生产率,能源利用率以及产品生产的可靠性。
2013年,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与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成立的合资公司——西门子大型特种电机(山西)有限公司(SEML)正式投入运营。SEML将为中国本地市场提供大型特种电机、发电机以及其它电气产品。SEML的成立表明西门子有实力在大型特种电机领域向中国市场提供技术领先的产品与服务。
客户服务集团整合了西门子工业业务领域在全球的服务业务,包括各种与产品相关的服务以及增值服务。作为一个可信赖的合作伙伴,客户服务集团致力于提高客户设备的可利用率,并在全生命周期内优化其工厂的运营、维护成本。在中国,客户服务集团凭借其技术专长和服务能力,为不同行业的客户提供更贴近的服务。
西门子通过能源和环境服务为浙江金达控股有限公司实施了热力系统改造项目,为客户实现了15%的年节煤率和26%的年节电率。
冶金技术部是全球领先的冶金行业全周期合作伙伴之一,凭借雄厚的自动化和环保实力,为钢铁企业提供技术、改造、 产品和服务。通过采用创新技术方案,集成先进的优化流程的系统,冶金技术部帮助工厂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灵活性和安全性。
2013年,西门子冶金技术部连续获得多个大订单,包括两条Arvedi-ESP生产线、唐山钢铁集团酸轧联机,连退及镀锌项目,以及北海承德不锈钢冷连轧生产线和4套20辊森吉米尔冷轧机等。
能源业务领域
西门子是中国能源产业的忠实合作伙伴。凭借遍布全球的业务网络、各种创新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西门子能源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覆盖电力矩阵的各个领域的企业,并能够帮助客户建立起满足其需求的能源结构。西门子能源能够为火力发电、可再生能源发电、输电以及为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转换和输送提供一系列完整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
发电集团为火力发电提供高效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集团业务范围覆盖燃气轮机(5-375MW)、蒸汽轮机(49kW-1900MW)、发电机,还能够为各种类型的电厂提供仪表和控制系统。集团也为石油与天然气行业提供油气开采、运输和加工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业务组合包括发电和配电解决方案、电气和机械驱动压缩机、海上电气、仪表及通讯,水处理、整体咨询及软件解决方案。此外,燃料气化、燃烧后碳捕集以及储能系统这些产品更加丰富了集团的业务范围。
西门子为上海申能临港燃机发电有限公司提供了燃气轮机关键部件、创新的SPPA-3000控制系统、技术服务以及长期服务合同。其中,四号机组的出力达430.69兆瓦,热耗率为6,030.9千焦/千瓦时,发电效率达59.7%,代表着目前国内F级燃机性能的最高水平。由于其出色的表现,该项目荣获“2012年亚洲电力奖年度最佳燃气发电项目金奖”。
在空分领域,西门子一直是领先的供应商。在2012年,西门子为中国提供了首批用于空分设备制造商的两组大型标准齿轮式压缩机(STC-GC系列压缩机)。这套新的空分装置用来为位于中国西南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防城港市的一家有色金属冶炼厂提供生产用气。STC-GC系列压缩机的流量范围从每小时12万立方米到40万立方米,压力比达到6.5,配备有三个叶轮级和一个进气导流叶片,以便于控制。压缩机部件的标准化设计既缩短了交货周期,又降低了成本。而且所选用的经过验证的组件确保了压缩机具有最佳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风力发电集团是世界领先的供应商,能够为海上、陆上及沿海风电项目提供先进的风力发电解决方案。
西门子与上海电气成立的两家风电合资公司——西门子风力发电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和上海电气风能有限公司,于2012年底安装完成了50兆瓦的广饶陆上风电项目。这是两家合资公司共同完成的首个项目,交付了20台功率为2.5兆瓦、转子直径为108米的SWT-2.5-108风机。该项目是自2011年底两家公司签订战略联盟协议后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两家合资公司已在2013年初正式投入全面运营,服务于中国这一世界上最大的风电市场。
2011年6月,西门子能源风力发电集团和上海电气集团共同赢得中国海上风电市场的第一份订单,为江苏如东海上示范项目提供21台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50兆瓦。该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已于2012年5月投入运营。作为世界第一个也是目前亚洲地区最大的潮间带风力发电项目,龙源如东海上风电场项目由于其显著的社会与环境效益,于2013年10月获得“2013年亚洲电力奖年度最佳风电项目奖”。
能源服务集团为燃气轮机、蒸汽轮机、发电机、压缩机以及风电机组提供各种不同形式的原厂家服务,包括备品备件、现场服务、维修和机组的改造升级。长期合约式服务是发电用燃气轮机组的主要服务模式。能源服务集团还提供煤气化炉的服务以及锅炉低氮燃烧器的改造。
加强本地化是能源服务集团的战略重点,目前该集团针对燃气轮机、蒸汽轮机和压缩机业务均成立了强大完善的现场服务团队。同时,西门子已经在辽宁省葫芦岛市建立维修和备件制造基地,为工业蒸汽轮机和压缩机提供服务。
凭借敬业的服务团队和高品质的产品,能源服务集团在大型燃气轮机服务方面成绩斐然,长期服务合同目前已覆盖所有运行中的机组,客户包括华电(北京)热电有限公司、华能上海燃机电厂、中原燃气电厂、中电投郑州燃机电厂、上海申能临港燃机电厂、北京京能高安屯燃气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京桥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及北京京西燃气热电有限公司等。
输电集团的业务范围包括高压输电解决方案、高压开关产品和系统,以及创新的直流和交流输电系统。交钥匙变电站和电力变压器进一步完善了输电集团的产品组合。通过运营良好的本地化生产基地,输电集团一直致力于将创新型的技术引入中国市场。
2013年9月,西门子在中国制造的首台±800kV高压直流换流变压器于广州西门子变压器有限公司顺利通过出厂试验,标志着广州西门子变压器有限公司高压直流换流变压器产品的研发能力达到行业的先进水平。这台±800kV高压直流换流变压器是为哈密—郑州±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提供的两台高端换流变压器之一。
2012年,西门子为大连供电公司交付66kV定制化、高度集成、技术领先的智能车载移动变电站设备,开创了国内同类产品的先河。2013年,西门子为四川德阳供电公司交付110kV中国第一台应用于国家电网项目的预装式移动变电站。对比之前的产品,该110kV的移动变电站容量更大,并且可拆卸成三个模块,使得运输更为便利,使用更加灵活。同时这一先进的移动变电站具有结构紧凑、设备可靠、运行安全等特点,可快速应对紧急情况,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供电。
基础设施与城市业务领域
西门子基础设施与城市业务领域利用其全球专业经验,为中国城市及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且智能的领先技术。其产品、系统和解决方案涵盖了智能交通管理、轨道交通、智能电网、配电、楼宇节能和安全等多个方面。目前,该业务领域在中国的业务集团包括轨道交通、交通与物流、中低压、智能电网和楼宇科技。
轨道交通集团作为世界领先的轨道车辆和相关服务的供应商,其业务范围涵盖了轨道车辆的各个领域,包括干线铁路、地铁和机车、以及有轨电车和轻轨车辆。西门子轨道交通集团整合其在城市、城际和货运轨道交通等方面的优势,为客户提供环保、高效、可靠的轨道交通全面解决方案。在过去的100多年间,西门子成功地为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和现代化作出了贡献。不仅成功参与建设了上海、广州、深圳、苏州、杭州、郑州、宁波和武汉的城市地铁建设,还为干线铁路提供了交流电力机车、高速列车零部件以及维修维护服务。此外,集团还与本地合作伙伴携手不断开拓有轨电车以及城际列车市场。
交通与物流集团是全球领先的致力于以高效、安全、环保的方式运送乘客和货物的供应商。其业务范围涵盖了铁路自动化,智能交通系统,以及机场、邮政和包裹分拣物流业务。这些业务组合中,该集团拥有在产品、服务以及信息化解决方案领域全面的行业技术,并不断实现创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西门子交通与物流集团成功地为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和现代化作出了贡献。轨道交通方面,集团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重庆、苏州、西安、青岛、东莞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信号系统,还为多条主要干线铁路提供了先进的信号控制系统;道路交通方面,为武汉提供了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城市交通控制系统交钥匙项目。
中低压集团作为全球领先的中低压配电领域供应商,为基础设施、工业应用及楼宇提供全系列的中低压配电产品、系统和解决方案。集团为常规电厂和新能源电厂提供可靠的中低压配电设备,为大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配电网络提供小型智能变电站,为绿色城市以及高效节能电网夯实基础,使实施智能电网成为可能,并对供电可靠性和电网稳定性提供保障。作为中国中低压配电领域长期可靠的合作伙伴,集团可“一站式”地提供面向行业的全线中低压配电产品、系统和解决方案。石油、天然气、冶金、采矿、船舶和制造等众多行业都可从集团的定制供电解决方案中显著获益。
智能电网集团能够为智能且弹性的电气网络基础设施提供全面的产品服务和配套解决方案。智能网络使高效能的发电用电成为可能,不仅能够促进铁路电气化,更可为工业企业、基础设施和城市供应电力。目前,智能电网集团在中国并致力于通过加强与政府合作成为业界领先企业,以高效应用智能、先进的基础设施网络,解决国内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问题。
楼宇科技集团提供创新和节能的整体楼宇解决方案,在整个建筑使用寿命期间,确保可靠环境下楼宇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降低维护费用并提高能效。楼宇科技集团提供的产品、系统和服务包括:用于供暖、通风、空调控制的楼宇自控系统、产品和解决方案,消防以及综合安防解决方案和服务。集团在提供楼宇产品、系统、服务和解决方案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帮助客户优化楼宇运营,提升其楼宇经营项目的价值。多年来在中国和世界各地成功实施的解决方案充分证明了其本地化业务能力和全球化运营经验,成功地为客户的投资实现保值和增值。
医疗业务领域
西门子医疗是全球医疗解决方案最大的供应商之一,是医学影像、实验室诊断、医疗信息技术和助听器等领域的领先制造商和服务供应商。西门子是唯一一家可向客户提供全方位诊疗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公司——从预防、早期检测、诊断到治疗和后期护理。通过优化最常见疾病的临床工作流程,西门子致力于加快医疗服务速度,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服务成本。此外,西门子也是创新型听力设备的市场领军者。
中国是西门子医疗最重要的市场之一。近年来,西门子医疗分别在西门子上海国际医学园区、西门子爱克斯射线真空技术(无锡)有限公司、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累计投资数亿元人民币用于影像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并且计划在未来继续加大投资力度。西门子上海国际医学园区是西门子医疗中国区的总部,如今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医疗设备基地之一。
近年来,西门子医疗积极扩大业务领域,西门子医学诊断的加入进一步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线,使得西门子成为一家可向客户提供全方位诊疗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公司。作为临床诊断行业中的领导者,西门子医学诊断不仅提供创新的、范围广泛的产品,同时还提供丰富多样的检测菜单及IT解决方案,配合快速响应的客户服务,为客户优化实验室工作流程、提高操作管理效率以及改善患者护理效果提供最有效的帮助。
凭借在创新领域的优势,西门子努力为中国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提供支持,并长期致力于满足中国不同地区与不同层次医院的需求,范围涵盖了领先的医疗科研机构与医院、病人流通量大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城市社区医院以及中小型乡镇医院。
自西门子于2008年在陕西省洛川县建立首个“西门子新农村医疗示范中心”以来,西门子医疗矢志不渝地帮助中国发展基础医疗事业。2010年12月,西门子出资330万元援建的四川省崇州市公议乡公立卫生院圆满竣工并恢复运营。新安装的西门子医疗设备帮助该卫生院提升了接诊能力和医疗水平。同时,为更好地保障卫生院的可持续运营,西门子还向卫生院捐赠了一套远程诊断系统,并与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共同启动了对卫生院的对口帮扶项目, 以借助该系统和华西医院丰富的医疗资源为卫生院提供方便、快速及长期的支持。2011年7月, 西门子向井冈山中医院以及井冈山地区的18家乡镇医院捐赠总价约为190万元人民币的设备,并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一起开展为井冈山中医院提供全方位的帮扶培训项目。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出台以及新医改的逐渐深入,西门子将进一步加大在基础医疗领域的投入,凭借技术创新优势,以实际行动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疗水平,让更多人有机会获得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作为医学影像行业的创新领袖,西门子始终致力于推动医学影像的发展。2011年,西门子影像研究院正式成立,进一步加强了与医院、学术团体、科研机构的合作,进行广泛的学术与技术交流,并汇集了来自中国医学影像界的知名专家分别组成了西门子影像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与西门子影像研究院顾问委员会。
2012年8月,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携手西门子医疗举办的“健康中国——重走长征路,关注支持基层医疗,致中华医学会百年庆典”在北京正式启动,旨在支持偏远地区提高基础医疗水平,引起社会各界对基层医疗发展的更多关注,并献礼中华医学会成立一百周年。该活动将从2012年持续至2015年,以一辆配备了西门子医疗全方位诊疗产品的展示车为载体,从江西瑞金出发,追溯当年长征路线,在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宁夏、陕西等11个省份举办医师培训及县级医院院长论坛。目前,江西站、福建站、广东站、湖南站、广西站及贵州站已举行,为近600家县级医院的1,200多名医师提供了培训。
跨领域业务
西门子财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西门子创业投资和西门子财务租赁有限公司隶属于总部设在德国慕尼黑的西门子金融服务集团。该集团成立于1997年,已在全球19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集团依托西门子强大的实体经济背景,为企业客户提供专业、可靠的国际化金融解决方案。
西门子财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并监督。自1998 年以来,西门子财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西门子的内部银行直接向西门子在华的企业提供财务服务和其它经营范围内的金融服务。
西门子创业投资积极为能源、工业、医疗和基础设施与城市等行业的初创科技公司以及现有成长型企业进行投资,包括离岸美元业务和在岸人民币业务,为更多中国企业注入活力。
西门子财务租赁有限公司是首批进入中国的外资租赁公司之一,主要为中国客户提供融资租赁、经营租赁和短期融资等定制化的金融解决方案。其业务覆盖医疗、基础设施与城市、能源、工业四大西门子业务领域和工程机械、教育、农业、信息技术等行业的第三方产品。目前在中国大陆设有18家办事处,服务辐射全国。多年来,西门子财务租赁有限公司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先进的融资理念和广泛的业务范围,始终处在中国市场的领导地位,年放款额稳步增长。其覆盖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以及根据中国市场特点推出的合同能源管理等创新型产品,都受到客户的广泛好评。西门子财务租赁有限公司已经连续四年获得由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业工作委员会颁发的“中国融资租赁年度公司”奖。
作为业界领袖,西门子财务租赁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推进中国融资租赁市场的发展和创新,积极引入国际先进的融资租赁理念和产品。努力为新技术、新能源企业,中小企业和民营医疗机构提供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帮助他们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目前,西门子财务租赁有限公司已经为2,000多家公立、民营医院提供了资金支持,帮助1,000多家中小企业完成了设备升级换代,并与数百家生产商和渠道商建立了牢固的合作关系。西门子财务租赁有限公司一直坚持与客户和合作伙伴建立长久、互利的合作关系,不断优化流程、提升效率,与他们共同成长。
股权投资企业
博西家用电器(中国)有限公司是由西门子和博世各出资50%成立的致力于中国家电产业的合资公司。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S&H开始生产计算机、半导体设备、洗衣机和心脏起搏器。
1966年,西门子股份公司(Siemens AG)成立。
1967年,西门子股份公司和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成立主要生产白色家电的合资企业博西家用电器公司(BSH),后成为德国和西欧家电市场的领导者。
1980年,公司的第一台数字电话交换机下线。
1988年,西门子和通用电气收购英国防务和技术公司Plessey。因为Plessey公司的持有人分裂,因此西门子接收了其航空电子、雷达和交通控制部分,并更名为Siemens Plessey。
1990年,西门子收购了陷入困境的利多富(Nixdorf)计算机公司并更名为西门子利多富信息系统股份公司(Siemens Nixdorf Informations System AG)。这家公司在Gerhar Schumeyer的领导下已经开始盈利。1997年,西门子推出了第一款彩屏GSM便携式电话。同样在1997年,西门子同英国宇航公司(British Aerospace)和DASA达成协议向他们提供Siemens Plessey生产的防务装备。英国宇航公司和DASA分别负责英国和德国的军事装备的采购。
1999年,西门子的半导体业务分离出来,成立了一家新的公司英飞凌科技公司。同年,西门子利多富信息系统股分公司成为了富士通-西门子电脑公司的一部分。
2004年西门子移动向市场推出65系列移动电话,良好的用户界面,人性化的操作,实用的功能设计使65系列手机广泛受到欢迎,但由于软件问题使得西门子手机不得不招回,并在一年后的收购埋下了伏笔。
2006年10月30日,西门子公司在北京宣布成立西门子中国研究院[3]。
2007年西门子卷入一场金额巨大的贿赂案,远超4.26亿欧元[4],导致当时首席执行官Klaus Kleinfeld辞职[来源请求]。
2011年9月,西门子为了配合政府对于福岛第一核电厂事故所做出的能源政策因应,而停止德国已兴建的17座核电厂,并同时宣布退出核能发电事业,全力投入再生能源的发展。执行长 Peter Löscher也公开支持德国政府预计在2020年再生能源发展占总发电量35%为目标的能量过渡计划,同时公司的能源重点也放在再生能源的发展上。
西门子公司提供种类非常广泛的电子、电机产品与解决方案。近年来跨足的领域更是多元,大致可以分为:
西门子楼宇科技:建筑物自动化、操作、安全、保全之设备与系统;低压转换器、电流保护与分送系统、智慧绿建筑解决方案。
西门子驱动、工业自动化相关产品:输送带马达、驱动气;帮浦、压缩处理器;炼钢厂之重型电动马达及驱动器;石油及天然气管线压缩机;机械零组件,如风力发电涡轮叶的齿轮;机械生产之自动化设备与系统;工业厂之原料与用水处理。
西门子能源领域相关产品:天然气、蒸气涡轮;发电机;压缩机;陆上、离岸风力发电;高压电转换;变压器;高压电变频器与系统;直流电与交流电传输系统;中压电零组件与系统;能源自动化。其中离岸风力发电的技术为全世界独有。
西门子医疗照护相关产品:诊疗IT系统;助听器;体外诊疗器材;成像设备,如血管摄影、电脑断层扫描、萤光透视、核磁共振成像、乳房X光检查、超音波分子成像、及X光系统;肿瘤射线治疗;粒子治疗器具。
MAGNETOM™ Espree
SOMATOM® Sensation
AXIOM Artis
西门子智慧运输相关产品:长、短距离铁路车械、火车头、装置及系统;铁路电气化设备、系统;铁路连锁、中控系统;火车自动化控制;道路交通设备与系统,包含交通侦测、导航讯息;机场物流系统与设备,如货物追踪及行李处理设备及系统;邮务自动化系统与设备,如信件与包裹整理系统。[11]
有轨电车
火车
磁悬浮列车
轨道交通车辆
Hicom Trading Evolution HTE
HiPath
信息与通信(西门子通信、西门子IT解决方案和服务)
照明(欧司朗)
Siemens Mobile Phone 移动电话:2005年出售给明基电通
该公司还经营附属公司融资(西门子财务服务)、房地产(西门子房地产)、家电(博西家用电器公司)、水处理技术(SWT)和商务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