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能烧到1500度吗
煤炭不能烧到1500度,由于煤的灰熔点约1250度,焦炭温度可以升到1500度左右。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
煤炭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食粮,它是十八世纪以来人类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虽然煤炭的价值大不如从前,但毕竟目前和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煤炭还是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必不可缺的能量来源之一,煤炭的供应也关系到我国的工业乃至整个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的稳定,煤炭的供应安全问题也是我国能源安全中最重要的一环。
煤的灰熔点又叫煤灰熔融性,是在规定条件下得到的随加热温度而变的煤灰(试样)变形、软化和流动特征物理状态,是动力用煤和气化用煤的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可以反映煤中矿物质在锅炉中的动态,根据它可以预计锅炉中的结渣和沾污作用。
灰熔点与热量没有任何关系,它的高低与煤灰中钙、镁、铁的含量高低有关,根据锅炉的设计,有的根据灰熔点越高了越好,有的根据灰熔点越低了越好。煤灰是各种矿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没有一个固定的熔点,只有一个融化的范围。
扩展资料
由于煤灰不是一个纯净物,它没有严格意义的熔点,衡量其熔融过程的温度变化,通常用三个特征温度,即变形温度(DT),软化温度(ST)、流动温度(FT)。这三个温度代表了煤灰在熔融过程中固相减少,液相渐多的三点,在工业上多用软化温度作为熔融性指标。
灰熔点和灰熔融性实际上只是叫法不同而已。煤灰熔融性温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煤作为燃料和气化原料时的性能,煤灰熔融性温度低,煤灰容易结渣,增加了排渣内难度,尤其是固态排渣的锅炉和移动床的气化炉。煤灰熔融性温度要求较高,而煤灰熔点过高的煤又不易生成熔渣,因此煤炭的灰熔点指标很重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灰熔点
煤的燃点取决于挥发份的含量,挥发份越多燃点越低。几种煤炭的着火温度大致如下:无烟煤-550~700℃;烟煤--400~550℃;褐煤--300~400℃。
煤,一种可燃的黑色或棕黑色沉积岩,这样的沉积岩通常是发生在被称为煤床或煤层的岩石地层中或矿脉中。
因为后来暴露于升高的温度和压力下,较硬的形式的煤可以被认为是变质岩,例如无烟煤。煤主要是由碳构成,连同由不同数量的其它元素构成,主要是氢,硫,氧和氮。
扩展资料
煤中的有机质在一定温度和条件下,受热分解后产生的可燃性气体,它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氢气、一氧化碳等化合物组成的混合气体。挥发分也是主要的煤质指标,在确定煤炭的加工利用途径和工艺条件时,挥发分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煤化程度低的煤,挥发分较多。如果燃烧条件不适当,挥发分高的煤燃烧时易产生未燃尽的碳粒,俗称“黑烟”;并产生更多的一氧化碳、多环芳烃类、醛类等污染物,热效率降低。因此,要根据煤的挥发分选择适当的燃烧条件和设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煤炭
煤灰熔点大于1500℃不结焦。
煤的灰熔点越高越不容易结焦,因为所谓结焦,就是凝固的现象,熔点高,显然不易熔化,自然不易结焦。
不论是什么燃烧方式,煤灰的熔点低,在炉运行时易发生结焦。所以在运行中要随时注意,炉膛的燃烧情况,发现结焦及时处理,灰熔点高的煤对生产过程没什么明显影响。
影响灰分熔点的因素
(1)成分因素:灰分中各种不同成分的物质含量及比例变化时,灰的熔点就不同,如灰中含二氧化硅和氧化铝越多,灰的熔点就越高;含铁和碱金属的氧化物越多,灰的熔点越低;具有助熔作用的氧化钙以及燃料中的黄铁矿等越多,灰的熔点也会越低。
(2)介质因素:与周边介质性质改变有关,如当灰份与一氧化碳、氢等还原性气体相遇时,其熔点会降低。
(3)浓度因素:当煤中含灰量不同时,熔点也会发生变化一般灰越多越低,这是由于各物质之间有助熔作用。燃烧多灰的煤,因为灰中各成份在加热过程中相互接触频繁,则产生化合、分解、助熔等作用的机会就增多,所以分浓度也是影响灰熔点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