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考研总分多少,各科分数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考研总分500分,英语100、数学150,专业150,思想政治100。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考研方向共有2个,分别为材料工程专业方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该专业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材料工程是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工程领域。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新型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材料的制备、材料特性分析和改性、材料的有效利用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能源动力工程考研科目: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301数学一、837传热学一或838工程热力学。复试科目:外语听力及口语、专业课、综合素质面试。
初试科目:824传热学、825工程热力学、827流体力学。
复试科目: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热力发电厂、热工基础。
考研查询专业课科目可登录学校官网,个别学校会将考试科目以及参考教材公布,还可以登陆研究生考试信息网以及中国教育考试网查询。
初试科目为综合,考点涉及以上,复试科目两门中选择一门即可,同等学力考生需要多考两门专业课程加试。
扩展资料:
研究生考试相关
一、学业水平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要求报名时通过学信网学历检验,没通过的可向有关教育部门申请学历认证。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考试时间
每年12月22日-24日。
三、考试科目
共四门:两门公共课、一门基础课、一门专业课。
两门公共课:政治、英语。
一门基础课:数学或专业基础。
一门专业课: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等。
四、报名及考试时间
报名及考试时间(具体以网站公布为准)
1、网上咨询:9月22日—26日(每天9:00-17:00)
2、预报名:9月25日—9月28日(每天9:00-22:00)
3、正式报名: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
4、现场确认:11月10日至11月14日
考生应在教育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逾期不予办理。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华北电力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研究生考试
西安交大能源与动力专业考研需要的科目有: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1)数学一
4、(804)材料科学基础或(805)工程热力学或(806)化工原理或(807)环境学或(808)核工程技术基础或(812)固体物理或(813)传热学或(816)工程力学或(821)有机化学或(843)流体力学或(849)半导体物理。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是西安交通大学创建最早的二级学院之一,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锅炉专业、第一个汽车制造专业、第一个制冷与低温专业、第一个压缩机专业等,创立了中国热能动力学科和内燃机学科等。
学院前身为交通大学创建于1921年的机械工程科动力组,1956年随学校主体迁往西安,是当时交通大学整体西迁的系之一。1994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院系调整,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和动力机械工程系合并成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扩展资料: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系部专业:截至2017年3月,学院设有11个系(中心),4个本科专业。
1、系(中心)的专业:热能工程系、热动力工程系、热能动力与控制工程系、热流科学与工程系、汽车工程系、流体机械及工程系、压缩机工程系、制冷与低温工程系、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实验教学中心。
2、本科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初试科目: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或202 俄语或203 日语
301 数学一
837 传热学一或838 工程热力学
复试科目:
1、外语听力、口语;
2、专业综合{含专业外语、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能源动力装置基础(锅炉原理【含燃烧学】、制冷原理、热工自动控制原理)}。
“热能与动力工程”是多门科学技术的综合,其中包括现代能源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等,主要涉及热能动力设备及系统的设计、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环境保护、制冷空调、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工作,面向及培养知识面广、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燃烧学
等
2、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非专业课具体学校具体分析,有些算,有些不算,你要问问你的辅导员,会比较好。
概率论高等数学A(一) 高等数学A(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民族理论与政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100111109 形势与政策 考试 0.25 4.0 学位课 Y 及格
100111209 形势与政策 考查 0.25 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00111309 形势与政策 考试 0.25 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00111409 形势与政策 考试 0.25 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00111509 形势与政策 考试 0.25 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00111609 形势与政策 考试 0.25 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00111709 形势与政策 考试 0.25 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00111809 形势与政策 考试 0.25 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00411001 大学语文 考试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60111001 体育(一) 考试 1.0 30.0 学位课 Y 及格
160111002 体育(二) 考试 1.0 3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60111003 体育(三) 考试 1.0 3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60111004 体育(四) 考试 1.0 3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200011001 军事理论 考试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280111002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 考查 1.0 18.0 学位课 Y 无成绩
分类 选课(组)要求 毕业要求
分类名称 说明 学分 门数 是否达到要求
实践教学 必修 34.0 12 未通过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考核
方式 学分 学时 课程
类别 开课学期 是否及格
1秋
2009 1春
2010 1夏
2010 2秋
2010 2春
2011 2夏
2011 3秋
2011 3春
2012 3夏
2012 4秋
2012 4春
2013 4夏
2013
010517004 机械设计基础(二)课程设计 考查 2.0 2.0周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7004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 考查 2.0 2.0周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7020 热能动力装置综合设计 考查 2.0 2.0周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8014 科研训练 考查 1.0 1.0周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8016 认识实习 考查 2.0 2.0周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8017 生产实习 考查 2.0 2.0周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8018 毕业实习 考查 2.0 2.0周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9019 毕业设计(论文) 考查 13.0 13.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90118001 文献检索实践 考查 1.0 1.0周 学位课 Y 无成绩
200018002 军事训练 考查 2.0 2.0周 学位课 Y 无成绩
300118002 工程训练B 考查 3.0 3.0周 学位课 Y 无成绩
300118006 电工电子实习A 考查 2.0 2.0周 学位课 Y 无成绩
分类 选课(组)要求 毕业要求
分类名称 说明 学分 门数 是否达到要求
学科基础课程 必修 53.5 16 未通过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考核
方式 学分 学时 课程
类别 开课学期 是否及格
1秋
2009 1春
2010 1夏
2010 2秋
2010 2春
2011 2夏
2011 3秋
2011 3春
2012 3夏
2012 4秋
2012 4春
2013 4夏
2013
010213001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10511003 机械设计基础(一) 考试 3.0 48.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10511004 机械设计基础(二) 考试 3.0 48.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10513006 机械制图A(一) 考试 3.5 56.0 学位课 Y 及格
010513007 机械制图A(二) 考试 3.5 56.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10513010 计算机辅助设计 考查 3.0 56.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20411004 微机原理及应用 考试 4.0 6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20511112 电工学B 考试 4.0 6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3001 测试技术 考试 2.5 4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3007 动力机械制造工艺学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413002 工程流体力学 考试 4.5 7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413007 工程热力学A 考试 4.5 7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413009 传热学A 考试 4.0 6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40213014 机械制造基础 考试 2.5 4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40213106 工程材料B 考试 2.5 4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90211007 工程力学 考试 5.0 8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分类 选课(组)要求 毕业要求
分类名称 说明 学分 门数 是否达到要求
专业课 必修 15.0 5 未通过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考核
方式 学分 学时 课程
类别 开课学期 是否及格
1秋
2009 1春
2010 1夏
2010 2秋
2010 2春
2011 2夏
2011 3秋
2011 3春
2012 3夏
2012 4秋
2012 4春
2013 4夏
2013
030114003 内燃机构造与原理 考试 4.5 7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4004 锅炉原理 考试 3.5 56.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4015 热交换器原理及设计 考试 2.5 4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4016 制冷与低温技术 考试 2.5 4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4035 泵与风机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分类 选课(组)要求 毕业要求
分类名称 说明 学分 门数 是否达到要求
专业选修课 限选 12.0 6 未通过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考核
方式 学分 学时 课程
类别 开课学期 是否及格
1秋
2009 1春
2010 1夏
2010 2秋
2010 2春
2011 2夏
2011 3秋
2011 3春
2012 3夏
2012 4秋
2012 4春
2013 4夏
2013
030115005 专业外语(英)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06 汽轮机原理 考查 2.5 4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10 燃烧学概论 考查 2.5 4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11 热力发电厂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21 风力机原理与设计 考查 2.5 4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22 风力机组检测与控制 考试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23 生物质能利用原理与技术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24 太阳能热利用原理与技术 考查 3.0 48.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29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工程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31 内燃机设计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32 内燃机代用燃料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36 单元机组集控运行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40 能源概论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45 振动与噪声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46 能源清洁利用 考查 1.5 2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47 前沿专题讲座 考查 1.5 2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48 压缩机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书本课程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燃烧学等。
2、实践课程
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能源与动力工程致力于传统能源的利用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如何更高效的利用能源。能源与动力工程致力于传统能源的利用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如何更高效的利用能源。
扩展资料:
能源与动力工程培养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能源与动力工程
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流体机械、能源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智能装置自动化、低温原理与技术、制冷原理、热工过程自动控制等。
就业方向
工业类企业:热能工程、动力工程、制冷工程、暖通工程、产品开发、机械设计、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可到发电厂及各大电力公司、电力设计研究院、大中型用能企业、政府规划和环保部门、制冷和空调设备企业、高等院校等单位。
考研方向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工程、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较强、素质优良、富于理想与追求、勇于求实和创新、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能源转换与利用和相关环境保护领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该能源动力学科领域的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