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动力工程 > 正文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船舶类)导论论文

炙热的小虾米
虚心的高山
2022-12-31 20:11:32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船舶类)导论论文

最佳答案
健康的小懒猪
感性的硬币
2025-07-18 16:32:35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船舶类)导论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大标题(第一行):三黑字体,居中排。2、姓名(第二行):小三楷字体,居中排。3、作者单位或通信地址(第三行):按省名、城市名、邮编顺序排列,用小三楷字体。4、关键词。需列出4个关键词,小三楷字体。5、正文。小四号宋体。文中所用计量单位,一律按国际通用标准或国家标准,并用英文书写,如km2,kg等。文中年代、年月日、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6、参考文献。文章必须有参考文献。“参考文献”4字作为标题,字体五黑,居中,其他字体五宋。7、作者简介。请在参考文献之后附作者简介。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咨询轻松无忧论文网哦!论文格式模板是写好论文的必要条件之一!

最新回答
大方的绿草
俏皮的曲奇
2025-07-18 16:32:35

你小子是写作文呀。

给你个提纲,自己去补充内容。什么都靠别人帮助,最后倒霉的是你自己。

1,能源动力是人类体力的扩展;

2,能源和动力机械开创了人类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3,英国人发明了蒸汽机,取得了工业革命的领导地位;

4,美国人广泛应用蒸汽机铁路,和内燃机公路,取得了二战后的领导地位;

5,化石能源的寿命是有限的,人类需要可再生的能源;,

6,传统的化石能源,煤和石油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7,太阳是一切能源的根本来源,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能源等新能源都是来自太阳;

8,人类需要清洁的新能源来保障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9,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是人类寻找新能源的途径。

包括你自己在内,不爱花力气不爱动脑子,等到没有能源时,将会蜕变为猿人。

大气的万宝路
清爽的鼠标
2025-07-18 16:32:35
大一就学基础课吧。。。。

高数,大学化学,yingyu ,还有思修一类的垃圾课。。。。。

专业课我记得好像有个《能源环境导论》

专业课一般大2有一点涉及 大3才开始学《内燃机原理》《发动机构造》《汽车理论与构造》《汽车新技术》

幽默的高跟鞋
坦率的金鱼
2025-07-18 16:32:35
热能与动力工程是以工程热物理学科为主要理论基础,以内燃机和正在发展中的其它新型动力机械及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学、自动控制、计算机、环境科学、微电子技术等学科的知识和内容,研究如何把燃料的化学能和液体的动能安全、高效、低(或无)污染地转换成动力的基本规律和过程,研究转换过程中的系统和设备的自动控制技术。随着常规能源的日渐短缺,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节能、高效、降低或消除污染排放物、发展新能源及其它可再生能源成为本学科的重要任务,在能源、交通运输、汽车、船舶、电力、航空宇航工程、农业工程和环境科学等诸多领域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方面人才在加强学生基础理论和综合素质教育的同时,加强计算机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强化专业实践教学,注重全能训练,全面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潜力.

我国能源动力类专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以交通大学为例,1952年院系调整时,当时设在机械系中的动力组就单独成立了动力机械系。由于受当时苏联教育体制的影响,在该学科的发展过程中,专业面曾一度越分越细。50年代初期只有锅炉、气轮机、内燃机等专业,以后又先后办起制冷专业与风机专业,制冷专业又细分出压缩机,制冷及低温专业。在50年代末又创办了核能专业,在60~70年代有些学校先后设立了工程热物理专业。这样能源动力学科中的专业就先后包括有锅炉、涡轮机、电厂热能、风机、压缩机、制冷、低温、内燃机、工程热物理,水力机械以及核能工程等11个专业,形成了明显的以产品带教学的基本格局。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中包含的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的前身为水电站动力装置专业。该专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国家对水患的治理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家设立了华东水利学院、武汉水利水电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等一些专门的水利院校,1958年起在这些院校和西安交通大学水利系(西安理工大学水电学院的前身)设立了水电站动力装置专业,以满足国家对水电建设人才的迫切需求。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后,该专业更名为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1984年该专业更名为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涵盖了原水能动力工程、水电站动力装置、水电站动力设备、水能动力及其自动化、机电排灌工程、水能动力与提水工程等专业,昆明工业学院、成都科技大学等一些院校都设置了该专业。1998年,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的专业目录,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并入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新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包含了原来的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及流体工程、热能工程与动力机械、热能工程、制冷与低温技术、能源工程、工程热物理、水利水电动力、工程冷冻冷藏工程等9个专业。

客观上说,这种专业划分与当时我国计划经济的体制以及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适应的。过窄的专业面,但却培养了专业工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因此,在当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体系的重建,曾经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向现代化方向的发展和高新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国外先进科技、管理体系的大量引进,学科的交叉融合不断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当时实际存在的过细过窄的工科专业设置,总体上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必须进行专业调整。因此,在1993年原国家教委进行的专业目录调整中,将能源动力学科的上述前10个专业压缩为4个专业,即热能工程,热力发动机,制冷与低温工程,流体机械与流体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保留。1998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专业目录,将上述前4个专业进一步合并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单独设立,而在引导性的专业目录中,则建议将热能工程与核能工程合并。但当时我国大多数学校还是采用了热能工程与核能工程单独设专业的方案。因此,在2000年教育部设立的新一轮教学指导委员中,在能源动力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下分设了三个委员会:热能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以及热工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能源动力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柱型产业,同时也是涉及多个领域高新技术的集成产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一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各个方面改革的深化发展,包括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国有大中型企业机制的转换,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以及能源动力领域技术的发展,并考虑到我国核科技工业“十一五”以及到2020年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我国能源动力类以及核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能源动力及环境是目前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头等重大的社会问题,我国能源工业面临着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压力。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煤炭占商品能源消费的76%,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已经探明的常规能源剩余储量(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及可开采年限十分有限,2000年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化石能源剩余可储采比煤炭为92年,石油20.5年,仅为世界储采比的一半;天然气为63年,优质能源十分匮乏。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度逐年提高,能源安全面临挑战,存在着十分危险的潜在危机,比世界总的能源形势更加严峻。现在,能源资源的国际间竞争愈演愈烈,从伊拉克战争及战后重建,到中日双方在俄罗斯输油管线走向上的角逐等一系列国际问题,无不是国家间能源战略利益冲突、斗争的具体反映。因此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应该说更加迫切、更具重大意义。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能源资源是有限的,我国现有能源开发利用程度与效率很低,在清洁能源开发、能源综合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领域内,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未包括台湾省)为6.76亿KW,可开发容量3.78亿KW,相应年发电量19200亿KWh,均居世界第一;至2003年底水电装机容量达到9139万KW,年电量2710亿KWh,开发率按电量算只有14%,按装机容量算只有24.2%,远远落后于美国、加拿大、西欧等发达国家,也落后于巴西、埃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高耗能产品能源单耗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40%左右,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同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能源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使能源发展与保护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未来能源发展中,如何充分利用天然气、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加快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逐步降低用于终端消费煤炭的比重,实现能源、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是"十五"以及中长期能源发展面临的重要选择。特别地,我国核科技工业是国家的战略行业。完善的核科技工业体系是确立一个国家核大国地位的基本条件。它既是国家战略威慑力量和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政治、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和外交利益所在,同时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核军工、核能、核燃料和核应用技术产业,是我国核科技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与此相适应,如何培养适应上述21世纪社会需要的能源动力类以及核相关专业人才,是每个大学相关专业以及每位从事能源动力类专业教育的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常规化石能源的使用是能源动力学科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常规化石能源的使用与环境问题密切相关。目前,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仍在整个能源构成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且估计在今后几十年地时间内这一局面还不会改变。这些常规化石能源主要直接应用于火力发电,这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比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的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水污染和热污染等。据最近的报载,当前我国每年火力发电的煤炭耗量超过8亿吨,电厂的烟尘排放量约为350万吨,占全国烟尘排放量的35%。其中微细粒子(小于10微米)排放量超过250万吨,是影响大城市大气质量和能见度的主要因数,并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对能源动力生产过程中的这些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妥善处理和控制,实现其环境友好化,才能保证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能源动力技术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有相应的体现。也正是基于这一原因,浙江大学已经将原来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改名为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核能发电虽然没有上述火力发电那样的问题,但有其独特的问题,如辐射防护与保健、核废料的处置与处理等均与环境保护有关。迫于环境方面对能源开发与利用的巨大压力,作为常规能源的水能由于具有清洁与可再生的特点,其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在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冷酷的小兔子
着急的发带
2025-07-18 16:32:35
1、能源与动力工程致力于传统能源的利用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如何更高效的利用能源。能源既包括水、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也包括核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以及未来将广泛应用的氢能。动力方面则包括内燃机、锅炉、航空发动机、制冷及相关测试技术。2012年教育部新版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调整热能与动力工程为能源与动力工程。

2、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燃烧学等。

炙热的保温杯
慈祥的水蜜桃
2025-07-18 16:32:35
一、 专业历史沿革与发展动态

  能源动力工业是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柱型产业,也是涉及多个领域高新技术的集成产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一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动力机械和热工设备在各个领域的需求日益扩大,因而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目前我国有 120多所院校开设有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按照 1998 年国家教育部重新修订调整的普通高等院校专业目录,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080501)属于工学 (08),对应的二级学科为能源动力类 (0810),是由旧本科的九个相关专业合并而成,它包括了原来的热力发动机(080311)、热能工程(080501)、流体机械及流体工程(080313)、热能工程与动力机械(080319W)、制冷与低温技术(080502)、能源工程(080506W)、工程热物理(080507W)、水利水电动力工程(080903)、冷冻冷藏工程(081409)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拓展空间很大。

我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制冷与空调方向)是依托于机电工程系建立的,机电工程系有相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新办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所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及其实验与原有专业相似,很多教学设施可共用,教学条件具有互补性。在充分论证并经教委批复后,我专业于 2006年开始招生,计划招收50名。

二、 专业办学理念及特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和学科交叉渗透的速度加快,能源动力类专业的覆盖面、涉及面越来越广,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更为复杂,对能源动力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环境、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等知识)。在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环、全国很多地区电力紧缺以及 SARS 以后,制冷与空调技术发展更强调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要把舒适性与节能、环保、高效结合起来综合评价;更重视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更关注室内空气品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德州拥有很多制冷企业,如亚太集团、中大-贝莱特中央空调集团、格瑞德集团和山东双一集团等,为使我们的教育能够与国际和地方经济接轨,使学生适应充满挑战的21世纪,在广泛调研国内外热能动力学科发展基础上,结合学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的定位及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将现代制冷空调技术作为专业主要发展方向,并开设动力机械及工程方向的专业选修模块;考虑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要,对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知识体系进行优化整合充实,加强专业课程设计、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以解决能源动力类宽口径专业人才培养与我国企业对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强调专门化之间的矛盾,培养热能与动力工程领域、建立在大机械平台上,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强烈的创新意识、良好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以满足经济建设需要。

本专业是跨热能与动力工程、机械工程等学科领域的工程应用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热能动力工程和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通过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制图、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热工测试技术以及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和热工测试技术等热能与动力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实验技能和基本专业知识,掌握制冷空调设备、制冷装置、动力机械与动力工程、流体机械等设计、制造和实验研究的基本技术,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本专业毕业生将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能量的转换和利用、动力机械与动力工程的设计、节能技术、制冷设备关键技术和制冷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实验研究、热工控制、安装和运行管理及营销等方面工作。

在教学计划制定中,尽量体现重基础、宽专业的主导思想,强调大机械平台,并不削减热工基础,学生除了必修传统的热工三大基础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和《流体力学》之外,还需必修机械基础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充分体现了大机械平台上基础厚实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此外,还按专业方向设置了多种教学模块,增设了动力机械工程方向模块课程,以扩大学生的专业口径,对于学生的就业和转岗都是非常有益的,而且还可满足我国能源建设需要;根据近年来空调行业飞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反映新技术、新知识的选修课程,如“制冷压缩机”、“制冷新技术”等学科前沿专业课程,使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后能尽快地适应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强实践教学,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开设了专业实验课,逐步构建出符合认知规律、分层次、模块化的开放实验教学体系。在实习方面,山东双一集团、格瑞德集团等都已经成为我系的教学实践基地,在校期间,同学们可以到公司去实习,能够接触到制冷设备的制造工艺并能够了解最新的制冷技术发展趋势,锻炼实践动手能力,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积累经验。在计算机和英语课程设置上,基础教育时强调理论学习,专业教育时强调应用,从而保证四年内计算机和英语学习不断线。这些工作都是为了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较系统的掌握本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了解其学科发展前沿;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制冷空调设备的研究、设计、制造、营销、管理、商业贸易及检测工作,制冷空调的智能控制及软件开发工作,中央空调和冷藏库的设计、安装及运行管理工作,新型制冷空调技术与装置的研究开发工作,境外企业的商务与市场代表。

耍酷的水杯
落寞的钻石
2025-07-18 16:32:35

1 专业基础课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普通化学及实验、工程图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

电工学△、金属工艺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制造技术基础△、材料成型技术基础、计算机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热力测试技术。

2 专业课

(供热与制冷方向)化工原理、化工原理实验、热能与动力工程基础△、锅炉原理与设计△、制冷与空调△、热力过程控制△、热力发电工程△;(内燃机方向)燃料与燃烧△、机械优化设计、内燃机原理△、内燃机构造△、内燃机设计△(有些学校两个方向合一)。

3 专业选修课

(供热与制冷方向与内燃机方向专业课互为选修课)CAD/CAE/CAM、空气动力学、虚拟样机技术、有限元法、汽车排气污染与控制、专业英语、文献检索、涡轮机、内燃机设计方法、内燃机新能源、环境工程、动力机械故障诊断技术;

压力容器设计基础、流体密封技术、流体机械、动力机械噪声与控制、换热器原理及设计、节能技术、供热工程、汽车发动机新技术、内燃机试验方法、安全技术、腐蚀与防护。

扩展资料:

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及其应用方面的基础知识;

2、掌握数学、物理、力学、机械、电工电子以及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3、初步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能源与动力机械中所遇到的研究、运用、规划、设计制造等问题的能力;

4、了解国家关于热能与动力装置的设计、开发、环境保护和安全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专业领域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现状和发展状况,具有能运用和利用国际市场上提供的先进技术的基本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的知识;

7、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畅快的小蘑菇
优美的夕阳
2025-07-18 16:32:35
能源与动力专业考研还有很有必要的,能源动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它的能源消费量大致成正比。能源动力工程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所以相关专业的就业率也长期居于高位。在专业名称未调整之前,“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连续多年就业率处于90%-95%区间(据阳光高考平台数据)。

当然,去电力企业只是学生的选择之一。能动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非常广,去哪里就业,跟机遇和自身选择的专业方向都有很大关系。

能源与动力专业考研有几大方向,就业也不尽相同,要充分了解了之后,选择自己适合并喜欢的很重要:

1.工程热物理 一般毕业就去研究院比较好了,但是招聘的单位和合适的职位比较少,待遇一般。

2.热能工程 工程公司,设计院,设备厂的研究部,研究所都能去。就业面宽,待遇也不错。

3.动力机械及工程 汽轮机厂,电站设备主机厂,辅机厂比较多,待遇一般,就业面广

4.制冷及低温工程 空调厂,换热器厂或者环境设计院,待遇一般,就业面一般

5.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设计院(暖通专业),暖通设备厂,待遇一般,就业面一般

6.动力工程 如果是学内燃机原理方面的就是去汽车厂,如果是热力方向就去燃机或者燃气轮机厂。这个看运气了,要是去了GE或者西门子等大公司搞燃机或者燃气轮机发电还有搞头,或者去卡特彼勒这样的大公司搞发动机待遇也是不错的!

如果要考研,建议考一所学校较好的学校,

比如:

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次之的学校有:

华北电力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等

优雅的鱼
欣喜的绿草
2025-07-18 16:32:35

能源与动力工程英语是: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英语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必修课,其目的是为培养该专业学生的专业阅读与写作能力。

本课程介绍流体、热力学及热的传递、燃料燃烧、制冷空调、锅炉、汽轮机以及新能源等专业英语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并熟练应用热能与动力工程技术领域中最常用的专业词汇、特有的语法现象、学术论文的写作风格及翻译技巧,从而全面提升学术的专业英语阅读、写作和听说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能源利用、能源工程管理、光伏产品与系统的设计、实施、应用、维护与维修及管理等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新能源产品的分析、监测能力,掌握一般能源产品的生产、制备和检测方法。

能够了解各种新能源的操作环节、各种新能源特性和应用,并具备一定的设备、器件和系统操作技能具有在能源系统工程、能源低碳利用、能源生产过程及其相关各个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及管理工作的能力,了解其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并具备创新思维和信息获取处理能力。

主要课程

现代材料科学导论、电子与电工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能源科学技术导论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半导体硅材料基础、计算机控制技术、现代分析检测技术、能源工程管理、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概论、能源生产过程控制

无心的发夹
热情的面包
2025-07-18 16:32:35

能源动力类专业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的一个类别,包括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能源服务工程、氢能科学与工程、可持续能源7个专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主要研究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动力机械和热工设备的设计和测试技术等,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和核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动力机械和热工设备包括内燃机、锅炉、航空发动机、制冷机等。例如:天然气用作汽车燃料、风能发电、冬季烧锅炉供暖、空调制冷机设计和测试等。

就业方向:工业类企业:热能工程、动力工程、制冷工程、暖通工程、产品开发、机械设计、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技术开发、生产管理。

考研方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工程、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