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动力工程好不好
能源与动力工程这个专业挺好的,很多人认为该专业是冷门专业,但并不是的,该专业就业率高,需求量高,毕业后的薪资也高,所以也会有挺多人选择该专业的。我是桂林电子在科技大学18级学生,之前社团里的一个学弟就是修的这个专业,平时在社团组织吃饭的时候,我们也有互相沟通一下专业问题,下面我来具体介绍一下该专业的情况吧。
01——个人感受我觉得能源与动力工程这个专业跟我们的生活真的息息相关,该专业主要是研究能源的转换和利用及环境保护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一次能源转化为二次能源的过程、人工环境和制冷空调的技术问题、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力求实现能源利用高效、清洁的目的。例如:煤炭燃烧产生蒸汽能推动发电机的过程,社区绿化、供水、供暖的技术问题,风能、核能发电等。能源在我们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呀,所以这个专业的分量也是很重的。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适合所有同学去选择,课程难度不是很大,院校的选择可以是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东华大学等,这几所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都是很不错的。
02——专业介绍当代社会发展三大社会问题:人口激增,环境污染,能源短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研究对象就占了能源与环境两席,是面向国家的重大需求而设置的。本专业是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专业,专业立足能源,兼顾环境,主要学习涉及各种能量转换和有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同时关注实现过程当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专业培养具有能源转换理论、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理论,能源转换与有效利用及其环境影响的分析能力,具有系统思维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03——主修课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以及能源生产过程控制、换热器原理与设计、制冷原理及设备、能源工业污染物排放与控制等专业课程。
其中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是这个专业的基础课程,学好这几门课,后面的课程才会比较轻松,没打好基础的话,后面会很吃力,所以,选了这个专业的话就得好好修这几门基础课程。
04——就业前景本专业就业前景不错,毕业生主要从事能源的有效利用,能源环境的控制和保护,建筑人工环境领域的研究或者是设计安装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根据我们学校上一届该专业就业情况来分析,大部分毕业生能在政府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能源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可再生能源利用、新能源工程与设备及能源环境保护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等工作。
05——总结总体来说,能源与动力工程这个专业还是非常不错的,毕业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广,前景也很好,最主要是该专业的难度不是很难,所以说,对能源动力工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考虑一下该专业,毕竟以后能源肯定是一个大话题、大热门。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2012年由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调整而来,调整后的专业覆盖面更加广泛。这里的能源既包括水、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也包括风能、核能、生物能、氢能等新能源,动力方面则包括内燃机、锅炉、发动机、制冷及相关测试技术。
能源与动力工程集能源的开发、利用、转化、系统控制、节能减排于一体,主要研究如何把大自然存在的各种能源有效转换成工业上和社会生活需要的能源,同时减少环境污染。所以,能动专业真的不只是烧锅炉的。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动力是维系现代工业运行的基本条件,人们的衣食住行一刻也离不开能源,能源动力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虽然现在能源市场逐渐饱和,还有许多新能源挤占市场,但全球人口仍在增长,社会各行业都在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只会有增无减,所以能源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由于气候变化及环境挑战,社会对低碳排放乃至零排放能源的需求甚殷,核能等清洁能源正逐渐成为未来世界能源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能动专业毕业生的未来发展比较乐观,近几年正在逐渐转变成为热门专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传统内涵不断拓展和延伸,与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生物科学、化学科学、信息科学、经济管理等学科交叉融合,拓宽和突破了传统专业界限。
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不仅能掌握能动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掌握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学生具备跨学科研究工作的能力。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覆盖面广,不同学校的培养重点不同,有的学校偏重于汽车内燃机方向,有的学校偏重于制冷与制热方向,还有的学校偏重于发电方向、新能源方向等等,考生在报考时需要注意。
能源动力类专业就业前景主要为航空、航天、舰船等工业部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对应的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去向包括:航空发动机研制、设计、生产部门,航天发动机研制、设计、生产部门,舰用燃气轮机研制、设计、生产部门及民用燃气轮机研制、生产部门等。
能源动力类的专业包括的几大专业都是对要求很高的人来选择的,一般理科生为主,对本专业的限制也是很大的。
但是能源动力类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不错的,相关的薪资也是很高的。
能源动力类专业的特点:
1、学科交叉性
常规化石能源的使用是能源动力学科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常规化石能源的使用与环境问题密切相关。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仍在整个能源构成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且估计在今后几十年的时间内这一局面还不会改变。
这些常规化石能源主要直接应用于火力发电,这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比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的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水污染和热污染等。
据最近的报载,当前我国每年火力发电的煤炭耗量超过8亿吨,电厂的烟尘排放量约为350万吨,占全国烟尘排放量的35%。
其中 ,微细粒子(小于10微米)排放量超过250万吨,是影响大城市大气质量和能见度的主要因数,并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对能源动力生产过程中的这些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妥善处理和控制,实现其环境友好化,才能保证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能源动力技术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有相应的体现。也正是基于这一原因,浙江大学已经将原来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改名为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
核能发电虽然没有上述火力发电那样的问题,但有其独特的问题,如辐射防护与保健、核废料的处置与处理等均与环境保护有关。
迫于环境方面对能源开发与利用的巨大压力,作为常规能源的水能由于具有清洁与可再生的特点,其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在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类似地,核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不但要以传统的热、力、机械、强/弱电等为专业基础,还与新兴的信息、生命、生物以及能源等相互交叉。
2、政策依赖性
能源动力学科专业的发展极大地依赖于国家的发展政策,最典型的是核工程专业。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在核能发电上没有投资新建项目,使得我国各高校的有关核能发电方向的教师都一度没有足够的学生,有的甚至准备转业。
以后国家开始大力发展核电,情况就有了巨大的变化,以至于需要核能专业毕业生的数目超过了可分配毕业生的人数。
3、广泛适用性
节能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节能的知识不仅能源动力学科的学生应当掌握,也是几乎所有工科学生应当掌握的内容。
这就要求不仅要做好本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而且也应当承担起向所有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节能技术教学的任务。
4、专业对口性
我国能源动力学科的不同专业方向服务于不同的工程技术领域,还多少带有产品专业的烙印。
不仅在冷的方向与热的方向中,主导专业的工作机械与系统差别巨大(例如制冷机与发电厂),就是在同一个专业方向,例如热方向中,锅炉与 汽轮机就有很大的差别。
因此,对于旨在以零距离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与学校,密切关注当前经济发展以及行业发展的需要,使得学生能到对口的专业单位工作,及时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每年的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也遇到类似的问题:一些专业工厂希望能找到工作后能立即从事本专业具体技术工作的学生,而宽口径的培养方式不能满足这些单位的需要。
所以,急需解决以能源动力类宽口径专业人才培养与能源动力类大部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强调专门化要求之间的矛盾。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很好的专业,属于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管理。无论从学科表现、师资力量、学科建设等方面都很出色,具体为:
1、学科表现。学院学科水平始终保持在国内一流行列,2017年教育部公布第四轮学科评估,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排名位列A-(全国高校并列第五名),而且该学科是学校“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双一流”学科核心组成部分。
2、师资力量。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29人,高级职称94人。其中双聘院士2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0人,“973”首席科学家2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0人等,已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团结协作,具有良好师德和较高教学、科研水平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3、学科建设。学院在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学科竞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简介。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前身为1958建校之初的动力系。60年来,学院与学校一起历经调整变迁,不断发展壮大。学院以其包容并蓄、均衡有道的精神,派生出一批新专业和新学科方向,孕育了若干院系,为学校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2005年机械工程学院并入,组建成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09年更名为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以上内容参考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学院简介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该专业主要培养能源转换与利用和热力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适应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级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该能源动力学科领域的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学生应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
同时这个专业也是属于基础性专业,发展比较成熟,与其相关的工作例如发电厂,使用各种各样的燃料来发电(燃煤,天然气,城市垃圾,余热等)。目前已经拓展到新能源领域,例如太阳能,风力发电,地热,海洋等。可见只要是与能源利用的地方都需要能源与动力专业的技术背景人才,可去的企业非常多。只是要注意的是,如果想在这个行业取得成绩,需要理论与现场密切结合,不断积累经验,应用就会越来越熟练。当然待遇也会越来越好的。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就业前景非常不错,薪资待遇不等: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属于能源动力一级学科,培养能源工程方面。
包括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与技术、能源综合利用及节能、制冷及供热系统、热电厂等工程方面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及相关设备生产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
本专业含电厂热能动力、城镇市政热能与动力工程(制冷与供热)两个专业方向。
随着我国核技术及核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对核技术领域投入的不断加大,迫切需要高素质的核科学技术人才补充到相关单位。
能源动力专业毕业生薪资基本在4000以上,当然也要看去什么企业,一般一汽上汽广汽长安福特,第一年本科年薪10万左右,其他的国企也就月薪3500-5000,私企4000左右。
像是能源动力专业学动力机械方向的毕业生可以选择去发动机厂家,潍柴,玉柴,锡柴(一汽)等公司。
待遇第一年本科4000,后面机会大,能学到东西,然后就是一些小柴油机厂,各个地方都有小国企柴油机厂,待遇4000以下。
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的必备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