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动力工程 > 正文

有关船舶方面有哪些专业

老实的秋天
仁爱的小兔子
2022-12-31 19:52:09

有关船舶方面有哪些专业?

最佳答案
朴素的小白菜
个性的发夹
2025-07-19 23:15:26

热能也动力工程与船厂是对口专业 其实船厂需要的人才多种多样 不必拘泥于某些科目专业

以下是相关专业

参考一下

船舶与海洋工程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船舶工程技术(船舶电气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牢固掌握必须的科学基础知识和船舶电气自动化专业理论知识,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工艺型技术人才。毕业生必须掌握船舶电气技术专业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具有船舶电气系统施工工艺设计、设备安装及调试等能力。

开设的主要课程:信息技术基础、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原理与拖动基础、专业英语、电力电子技术基础、船舶电力拖动、船舶电站、船舶信号与系统、船舶电工工艺、微机原理

毕业生可适应的工作岗位: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船舶电工工艺设计、设备安装及调试工作、船舶电站的使用及管理工作、船舶自动控制系统的操作及管理工作和工业企业电气设备的操作及管理工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熟练掌握一门专业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熟练掌握现代造船技术所要求的各项岗位知识和技能,具有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毕业后主要在修造船企业从事船舶制造与修理的各项技术工作,可以从事造船技术准备、造船生产设计的技术工作,担任生产设计员;从事修造船工艺制定及现场工艺指导的技术工作,担任工艺员;从事船舶 CAD/CAM 方面的技术工作,担任计算机辅助设计员;从事修造船生产、质量管理方面的技术工作,担任监造员、质量检验员;从事船体放样方面的技术工作,担任船体放样员;从事船舶制造与修理现场生产操作,担任装配工、班组长;从事修造船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与开发工作,担任技术改造员。所培养的人才是高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画法几何与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基础、船用材料和加工工艺、船舶焊接工艺、船舶原理、船舶结构与制图、船舶结构设计、船舶建造与修理工艺、船舶舾装工程、船舶防腐与涂装工艺、船舶 CAD/CAM 、船舶生产设计、修造船生产管理等专业课程。

毕业生可适应的工作岗位: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主要面向修造船企业和船舶设计、检验单位。可从事造船准备和造船生产设计的技术工作、担任生产设计员;从事修造船工艺制定及现场工艺指导的技术工作、担任工艺员;从事修造船生产和质量管理方面的技术工作、担任监造员、质量检验员;从事船舶 CAD/CAM 方面的技术工作、担任计算机辅助设计员;从事修造船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与开发工作、担任技术改造员;还可从事船体放样方面的技术工作、担任装配工、班组长。

室内设计技术(舱室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室内设计、舱室设计、生产组织与管理能力和生产现场实际操作能力,主要从事室内设计、舱室设计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工程制图与透视、素描、色彩、构成设计、图案变化与字体设计、表现技法、船舶结构与识图、装饰画、广告设计、语意设计、船舶美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室内设计、 CIS 企业形象识别设计、模型制作、修造船英语、舱室设计、摄影与暗房、工程预算、商业插图、漆画创作

毕业生可适应的工作岗位: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主要面向地方和造船企业单位,毕业生可从事室内设计专业中的设计、组织生产、管理、施工和预算等工作,还可从事舱室设计、施工、管理、工艺定购和预算等工作。毕业生可适应广告、平面设计等岗位,还可适应企业形象设计、管理、咨询等岗位。

船舶工程技术 ( 舾装专门化 ) 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各项岗位技能,熟练掌握一门专业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熟练掌握现代造船舾装技术所要求的各项岗位知识和技能,毕业后主要从事船舶舾装安装技术工作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毕业后主要在修造船企业从事船舶舾装生产设计、舾装工艺制定、现场工艺指导、安装操作、安全与质量管理、生产调度等方面的工作。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基础、船舶焊接工艺、船舶与制图、船舶舱室舾装、船舶舾装设计与工艺、工程船舶舾装、船舶建造与板金工工艺、船舶 CAD / CAM 、船舶机装与电装工艺、修造船英语、船舶腐蚀与防护。

毕业生可适应的工作岗位:在修造船企业从事造船舾装施工准备、舱室设计、船舶设备选用等船舶舾装生产设计的技术工作,担任舾装生产设计员;从事修造船舾装工艺制定及现场施工工艺指导的技术工作,担任舾装施工员:从事船舶内外舾装现场生产操作,担任技术工人:从事安全与质量管理工作,担任安全员、质量检验员。

船舶工程技术 ( 涂装专门化 ) 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各项岗位技能,熟练掌握一门专业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熟练掌握现代造船涂装技术所要求的各项岗位知识和技能,毕业后主要从事船舶涂装技术工作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毕业后主要在修造船企业从事船舶涂装生产设计、涂装生产计划和工艺制定、现场工艺指导、修船涂装成本核算、安全与质量管理、生产调度等方面的工作。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涂装化学、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船用材料、电工基础、船舶焊接工艺、船舶与制图、船舶建造与修理工艺、修船经营与管理、船舶腐蚀与防护、船舶涂装、船舶涂料与配套、船舶特种涂装、船舶厚度测量、安全生产技术、修造船英语。

毕业生可适应的工作岗位:在修造船企业从事造船涂装施工准备、船舶涂装生产设计的技术工作,担任涂装生产设计员;从事修造船涂装工艺和生产计划制定及现场施工工艺指导的技术工作,担任涂装施工员;从事船舶厚度测量操作,担任厚度测量员;从事涂装安全与质量管理工作,担任安全员、质量检验员;从事修船经营与管理工作,核算修船涂装成本和定额,担任定额员。

船舶工程技术(船舶动力装置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并具有一定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等技术及管理的应用性专业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电工学、金属工艺学、热工、柴油机、辅机、动力装置、安装工艺、管系、轮机自动化等。

毕业生可适应的工作岗位:本专业培养的人才技术面较宽,包括柴油机、各种辅机(船用泵、压缩机、甲板机械、油分离机、制冷装置、空调装置、锅炉、海水淡化装置和船舶防污染装置等)、船舶管系、船舶动力装置、安装工艺和轮机自动化,毕业生不仅可以在船厂工作,也可以到有关企业、事业单位就职,人才适用范围广泛。

通信技术(船舶电子设备与通讯)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牢固掌握必须的科学基础知识和船舶电子设备与通讯专业理论知识,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工艺型技术人才。毕业生必须掌握船舶电子设备与通讯专业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具有船舶电子设备与通讯系统施工工艺设计、设备安装及调试等能力。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电子技术、高频电路、微波天线、现代通信原理、船用无线电通信设备、船舶无线电导航设备、船内通信设备、电子测量与仪表、船用电子设备安装工艺、信息技术、专业英语。

毕业生可适应的工作范围: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船舶电子设备工艺设计、设备安装及调试工作;还可从事船舶电子设备与通讯的使用及管理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并具有一定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船机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原理、船舶机械、船舶柴油机、电工电子技术、液压传动、机械制造工艺及装备、金属切削机床及数控加工、 CAD 、计算机应用。

毕业生可适应的工作岗位:本专业学生应学习该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比较全面的职业技能,能够从事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实施,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机床的安装、调试、维修及改装,掌握现代制造技术,能进行工厂的生产和技术管理,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培养目标 :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牢固掌握必须的科学基础知识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理论知识、实用知识,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能胜任现代化生产第一线的制件成型工艺、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及生产经营管理的工作岗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 : 机械制图与公差、电工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模具 CAD/CAM 、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机械加工实习、数控加工实习、模具制造实习

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1. 学生必须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新信息获取能力。 2. 能在电子、汽车、航空、造船、兵器、轻工、家电等制造行业中完成冲压件、塑料件与压铸件等成形工艺的编制。 3. 能够完成冷冲模、塑料模、压铸模等模具的设计与制造。 4. 能够完成模具制造与加工车间常用设备(主要是数控设备)的操作与维护。 5. 具备一定的生产组织与技术管理能力。

职业岗位知识结构 :1. 掌握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这一职业岗位群所必需的机械制图、机械原理与零件、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 掌握并能熟练运用该职业岗位群所必备的专业知识。 3. 掌握模具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实施的基本知识。 4. 具备一定的美学知识和审美意识,对工业产品、生活用品有一定的造型设计能力。 5. 能掌握计算机在本专业实际运用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应用能力,达到国家要求的水平考试能力(二级标准),掌握模具 CAD/CAM 技术。 6. 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如数学、应用文写作等。 7. 具有一定的体育知识。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

培养目标:三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面向机械工业第一线专科层次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在机械制造企业或设计部门从事应用 CAD 技术进行机械产品的设计与模具的设计、开发工作。

开设的主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绘图、工程材料、工程力学、 C 语言、数据库基础与应用、 Internet 技术及应用、 CAXA2000 、 Photoshop 与 3Dmax 、工业产品工艺造型及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

毕业生可适应的工作岗位:本专业学生应掌握该专业必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掌握计算机的应用,具备利用计算机进行产品开发、设计与制造的能力,能够从事工业产品的技术改造工作,掌握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轮机工程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符合国际海事组织 (IMO) 制定的国际海员培训、发证、值班标准公约( STCW78/95 )和我国海船船员适任标准,具有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的基本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具有一定的军事理论知识和服从意识以及团队协作精神,能胜任现代化船舶机电管理技术要求、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轮机工程基础、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轮机英语、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轮机维护与修理、船舶管理、船舶电气、轮机自动化、船舶用油与水处理、液压技术。

最新回答
积极的月光
震动的指甲油
2025-07-19 23:15:26

车辆工程、工业设计(汽车车身、车身结构) 、热能与动力工程(汽车发动机)、热能与动力工程(热能)

车辆工程

专业简介培养从事车辆设计、制造、实验研究以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专业内容包括整车和总成的现代设计理论及方法;整车和总成的性能评价方法;车辆的性能实验技术及制造工艺知识,汽车电子技术等。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是本专业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并拥有本行业唯一的工程院院士(郭孔辉院士),具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汽车动态模拟实验室),在国内汽车行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主干课程 本专业学生应在学习外语、计算机、数学和力学等课程的基础之上,完成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试验学等专业课的学习。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有关公司企业、研究设计院所、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车辆方面的研究与设计、产品开发、制造、实验、教学、管理、营销等工作。

工业设计(汽车车身、车身结构)

专业简介 培养从事汽车车身造型设计、车身结构设计、制造、实验研究以及工业品造型和理论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专业内容包括汽车车身结构设计与分析、汽车车身造型技术、产品设计艺术、计算机辅助造型、人体工程学理论及应用、空气动力学应用。车身工程系(工业设计专业)在汽车车身工程领域具有30余年的发展历程,现有硕士点3个,博士点1个,是国内最早的培养汽车车身工程领域技术人才的单位。本专业逐渐形成了以车身工程设计为主,并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专业特色。

主干课程汽车造型设计、车身设计、车身制造工艺、车身构造、人体工程学、汽车空气动力学、车身CAD、车身实验学、汽车模型制作、工业设计概论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兼具工程与艺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汽车车身结构设计与造型能力,可在有关企业、公司、科技单位、国家机关和高等院校从事设计、制造、管理、营销、科技和教学等工作。

热能与动力工程(汽车发动机)

专业简介 培养汽车发动机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科研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专业内容包括汽车发动机的设计、工作过程优化、公害控制、电控技术及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等。本专业在车用发动机教学和研究方面实力雄厚,居国内领先水平。 现有动力机械及工程和工程热物理2个硕士点、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博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 本专业属于能源动力类,是国家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发展前景广阔。

主干课程本专业学生应在学好外语、计算机、数学、力学、热力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完成内燃机构造、内燃机原理、内燃机设计、热力测试技术、发动机排放控制、电控技术及汽车工程概论等课程的学习。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相关公司、企业以及有关的研究设计院所、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内燃机方面的研究与设计、教学、产品开发、制造、试验、管理工作。

热能与动力工程(热能)

专业简介 培养在热能工程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运行管理、科研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专业内容包括热力发电厂、锅炉原理与设计、换热设备、制冷与空调、新能源开发与利用、供热工程。专业基础课包括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和燃烧学,有较完善的实验和研究设备,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 现有热能工程和工程热物理2个硕士点、热能工程为省级重点学科。本专业属能源动力类,是国家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发展前景广阔。

主干课程 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燃烧学、热力发电工程、换热器原理与设计、锅炉原理与设计、制冷原理及技术、汽车空调、热工测试技术、可再生能源及其应用、能源科学导论。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大型企业、相关公司以及相关的研究所、设计院、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热能工程方面的研究与设计、产品开发、制造、试验、管理、教学等工作。

虚幻的朋友
谨慎的冥王星
2025-07-19 23:15:26

一、天然气水合物热力学模型

1.理论基础

随着各种热力学研究的开展,现已有大量有关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的数据和方法,可用来预测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这些研究结果也有利于开发抑制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化学添加剂。一般说来,能影响溶液黏度性质的物质通常能抑制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在工业应用上,甲醇是一种常用的阻凝剂。

Van der Waals和Platteeuw(1959)提出的热力学理论,一直是预测天然气水合物平衡模型的理论基础。Sloan(1990)指出,利用这些模型对Lw-H-V系统平衡压力的预测,误差应该不超过10%,而对温度的预测误差在2K左右。多年来,各国学者在Van der Waals和Platteeuw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预测的计算方法,对天然气水合物热力学模型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2.热力学模型

要描述各种天然气水合物相及其可能的多种共存流体相,需要使用一种以上的模型。状态方程是描述天然气水合物平衡的一种方法。为描述富水的流体相,Saito(1964)等使用了理想溶液方法(Raoult定律),其基本前提是,假设水中储存气体的溶解度在常规条件下可以忽略不计,尽管有事实证明这种假设的有效性令人质疑,但这种方法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仍为大多数学者所偏爱。当需要进行天然气水合物抑制计算时,要根据Menten(1981)提出的计算方法,用活度系数对Rao-ult定律进行校正。虽然该方法的可靠性要优于Hammerschmidt方程(1939),但它不能用于评估阻凝剂(如甲醇)在共存相中的分布。为校正这个问题,Anderson等(1986)结合使用了Uniquac方程和用于超临界组分计算的亨利定律,计算液相中所有可凝聚组分的逸度。因此,要进行简单的天然气水合物抑制计算,有必要使用上述4个模型。由于这种内在的复杂性,对于现实中更复杂的系统,上述这些方法用处并不大。同时,这些方法都存在着收敛困难,不能作为进一步精确计算(如复合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的基础。

Englezos等(1991)和Avlonitis等(1991)根据一个单一的状态方程,建立了全部流体相的模型。前者使用了有4个参数的立方状态方程,后者使用了有3个参数的立方状态方程,并开发了针对非对称相互作用的专用混合规则。根据目前的研究趋势看,对全部流体相使用单一的状态方程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方法。

3.模型的完善和发展

对天然气水合物相的理想固溶体,在假设被圈闭的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的前提下,Vander Waals等(1959)认为能够用一种Langmuir型吸附等温线描述固体天然气水合物相。他们利用这个假设,证明天然气水合物相中水的化学势能与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气体性质无关,仅取决于天然气水合物相中两种不同类型空穴中气体的总浓度,天然气水合物与理想稀溶液具有相同的行为。在这个理论基础上,Parrish等(1972)将用于计算分解压的天然气水合物模型延伸到多组分系统中。理想固溶体理论忽视了非理想状态所带来的影响,如“主”分子晶格的伸展或变形、被圈闭气体分子运动所受的限制,都有可能增加“主”分子和“客”分子的化学势。Hwang(1993)与他的同事们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基础上,研究了“客”气体分子的大小对天然气水合物稳定性的影响。Avlanitis(1994)指出:这种方法的主要缺陷在于选取了不正确的势能参数,特别是乙烷的势能参数。为弥补这个缺陷,Avlonitis用一种折中方法优化了理想固溶体模型参数,在含甲醇或不含甲醇情况下,在Lw-H-V框架内,对天然的或合成的气体混合物都获得了令人满意的预测结果。

二、天然气水合物动力学模型

天然气水合物动力学是水合物领域的研究重点。通常以方程M+nH2O<=>[M·nH2O]表示水合物生成,这是一个气-液-固三相或气-固两相的多相反应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包含传热、传质和生成水合物反应机理的复杂反应方程,影响反应的条件很多,也很复杂。相对于天然气水合物热力学而言,对天然气水合物动力学的研究较少。天然气水合物动力学可以大略分为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动力学和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动力学两类。

1.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动力学

针对目前研究亟待解决的水合物生成速率和效率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种研究方法(赵义等,2004):①热力学方法,即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其他气体添加剂,让气体添加剂占据水合物结构中没有被占据的空腔,来降低水合物簇之间的转换活化能,提高水合物的晶体空腔填充率,从而达到促进水合物生成和提高水合物稳定性的目的,如向甲烷的水合物生成体系中加入少量的丙烷,就可以大大降低甲烷水合物的生成条件,并且生成的结构更稳定②动力学方法,仅限于表面活性剂及助溶剂(hy-drotropes)的研究。对此有两种假说:一是Sloan的观点,认为表面活性剂之所以促进水合物的生成,主要是因为它降低了气-液界面张力,增大了扩散传质速率,使气体更容易进入液相二是Zhong等(2000)的观点,提出了一个4步骤的反应历程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尚未得到充分的验证。以下对这4个步骤进行说明:

(1)气-水簇的形成

天然气水合物的成核过程是天然气水合物核向临界大小的靠近且生长的过程。气-水生长簇是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先兆。如果生长的核小于临界大小,核是不稳定的,可能在水溶液中生长或破裂。一个生长着的天然气水合物核,如已具有临界大小,就是稳定的,可以立即导致结晶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

认识影响气-水簇形成的因素,有助于理解天然气水合物的成核过程。特别是水分子结构,它是指通过氢键相互联结水分子所形成的结构,在成核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冰是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水,其水分子固定在一个呈四边形氢键结构的位置上。当温度升高到零点以上时,结构开始变得更加松散,与高度有序的冰的结构相比更加无序。

Sloan等提出了一种天然气水合物成核过程的分子机制,设想气-水簇开始形成临时结构,随后这些结构再生长成稳定的天然气水合物晶核。他们通过使用化学动力学方程,针对机制中假设的每一种情况对成核过程进行了模拟。Lekvam和Ruoff也提出了反应作用的动力学机制。这种方法使用一种动力学速率模型,研究成核和生长过程,但他们的这种模型并没有强调天然气水合物核的稳定性。

Vysniauskas和Bishnoi在实验中使用不同来源的水进行了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水的来源不同,平均成核开始期也不同。在实验中,来自于融化的冰水与实验中使用热自来水相比,前者的平均开始期较低同样,使用来自于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的水与使用热自来水相比,前者的平均开始期也较低,这就是所谓的“记忆效应”。这种现象在其他学者的研究中也出现过。研究发现,在已溶解的气体分子周围,水结构被强化了这种作用于溶解气体分子周围的水结构强化现象,被认为是“疏水水合作用”现象。Frank等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Glew在对甲烷天然气水合物和甲烷水溶液的热动力学性质进行研究时,发现了类似现象。Glew对甲烷-水系统分子模拟的研究显示,甲烷分子周围的水分子平均配位数对于Ⅰ型结构的小空穴来说,接近于21。Rahman和Stillinger认为,在溶解的溶质分子周围,水的网架与天然气水合物类型的孔型相似。另外,热力学分析显示,溶液具有很大的负熵,这正是水体内一种结构形成的标志。

气-水簇在天然气水合物成核过程中起了很重要作用。当溶液在过冷或过饱和状态下时,成核过程就发生了,学者们通常使用过冷或过饱和方法来研究成核作用。Bishoni等在研究时就采用了过饱和方法,Kobayashi、Sloan等则采用了过冷方法。

图10-5 典型的气体消耗简图

Bishnoi等在恒定温压下进行了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实验。在实验温度下,实验压力比三相天然气水合物平衡压力要高,图10-5是实验过程中因气体溶解和天然气水合物形成,而导致的气体消耗的累积摩尔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图10-5中A点的气体消耗摩尔量表示已溶解气体量,与三相天然气水合物平衡压力对应。A点与B点之间的准稳区域,代表着天然气水合物的成核过程。B点表示以突变方式出现的稳定临界大小天然气水合物核的出现点。Englezos和Bishnoi发现,在成核点B之前的溶解气体摩尔量,实际上要高于估算的二相(气-液)准稳定平衡状态下的摩尔量,估算来源于稳定区域的外推气-水簇的形成能够耗尽在团块流体相中的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气体,从而导致超过两相值的气体溶解。Englezos等提出了计算天然气水合物核临界大小的方法,天然气水合物生长过程开始于图10-5中B点,并沿着线BC进行。根据Kobayashi和Sloan的实验结果,在容积不变的情况下,天然气水合物形成过程中的压力和温度轨迹如图10-6所示。图10-5中点A等同于图10-6中的点A。图10-6中点B也等同于图10-5中的点B,在B点,以突变方式形成的稳定天然气水合物颗粒的出现,导致了压力的突然下降。在图10-6中,点A与点B之间区域表示成核过程中的准稳定状态。过冷却方法和过饱和方法的相似性在图10-5与图10-6之间体现得相当明显。在图10-5中,与三相天然气水合物平衡相应,点A与点B之间,是处于准稳定状态的天然气水合物成核区域中气-水簇的生长区域。天然气水合物在点B的出现是突然的,Kobayashi描述它为“灾变性的”。尽管天然气水合物颗粒很小,但它们的数量很多,足以使溶液变得混浊。Kobayashi和Sloan认为,天然气水合物的突然出现使溶液不再处于过饱和状态,这样便导致了压力的剧降。

(2)天然气水合物的成核和生长过程

图10-6 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实验温度-压力轨迹简图

从上面讨论可以看出,过冷方法与过饱和方法是等价的,对于天然气水合物成核过程来说都很重要。许多研究者建立了开始期和过冷之间的函数关系,过饱和同样也可以根据过冷却度进行转换。溶解中任何点的过饱和,都是在这点超过饱和浓度值的过量溶解气体浓度,可以用溶液中某一点的过饱和来判断稳定天然气水合物核最先出现在哪个地方。对于不流动系统,溶解气体浓度在分界面附近可能最高,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可能最先发生在气-液分界面上。对于搅拌系统来说,在溶液中最先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地方,取决于这点上溶解气体的浓度。溶液的水动力条件和气体溶解率可以影响天然气水合物成核的开始期。

Bishnoi等认为,天然气水合物成核作用开始期与过饱和作用相联系,根据对甲烷、乙烷以及二氧化碳天然气水合物的实验数据分析,揭示了成核开始期与过饱和的关系。当过饱和度减小时,成核开始期增大当过饱和时,开始期增加到一个很大的值相反,当过饱和度增加时,开始期减少到一个很小的值当过饱和度很低时,开始期数据的分散程度很高,当过饱和度增加时,开始期数据的分散程度减小。天然气水合物成核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内在的随机过程,但高的过饱和度能够掩盖成核现象的随机本质,从而使观察到的开始期看起来像是早已被决定了一样。另外,天然气水合物成核的随机本质,也能够被实验系统中用来进行成核研究的其他因素所掩盖。在天然气水合物成核研究中,Parent和Bishnoi在原始实验状态下又观察到了开始期数据的随机性。

关于天然气水合物成核的研究还处于宏观层次上。对在溶液中的亚临界情况,还知之甚少。在建立基于分子级的模型之前,须通过实验研究揭示天然气水合物的成核机制。

天然气水合物的生长过程,是指作为固态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天然气水合物核的生长,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就已对此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丙烷天然气水合物生长过程时,Knox认为晶体的近似大小取决于过冷度(指使液体冷到凝固点以下而不凝结),较高的过冷度主要产生较小的颗粒,并导致明显的晶体生长。Pinder通过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动力学,提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反应速率随渗滤作用而定。Barrer和Esge在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动力学时发现,对氪形成的天然气水合物来说,其晶体生长有一个明显的开始期。Falabella使用类似于Barrer和Esge的实验装置进行了研究,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Falabella还发现,对于甲烷来说,其天然气水合物生长也有一个开始期,他根据冰的动力学数据,通过进行等温压换算,提出了一个次级动力学模型。Sloan和Fleyfel通过实验,研究了环丙烷天然气水合物的生长动力学。针对在纯水中的各种气体和气体混合物,Bishnoi等一直进行着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动力学的系统性研究,在实验中使用一个搅拌反应器,其中装有电解质和表面活化剂溶液。他们认为,在稳压条件下,全部气体消耗量是时间的函数。

(3)天然气水合物生长动力学模型

在研究早期,Vysniauskas和Bishnoi提出了一个关于气体消耗速率的半经验模型。后来,Engl-ezos等把只有一个可调节参数的天然气水合物生长动力学模型公式化,这个模型是一个以结晶化和团块传递理论为基础的模型它假设固体天然气水合物颗粒被一个吸附“反应”层所包围,吸附反应层外是一层不流动的液体扩散层,溶解的气体从围绕在不流动液中向天然气水合物颗粒-水分界面扩散然后,气体分子由于吸附作用而进入结构化的水分子构架并结合在一起。当水分子过量时,分界面被认为是气体最易集中的地方(反应速率用已溶解气体的逸度替代其浓度)。

在三相天然气水合物平衡压力和颗粒表面温度下,在扩散层中,溶解气体逸度值从fb变化到fs在吸附层中,逸度值直降至feq,围绕颗粒的扩散动力等于fb-fs但是对于“反应”阶段来说,这个值是fs-feq。在稳定状态下,扩散阶段和“反应”阶段的速率相等,fs能够从单个速率表达式中消去,可得到每一个颗粒的生长速率如下: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

式中:R*是扩散和吸附反应过程的组合速率常数Ap是每个颗粒的表面积。在溶解气体的逸度中,fb-feq值不同于三相平衡逸度中的fb-feq值,它指的是全部动力。当在良好的搅拌系统中时,R*值表示反应的内在速率常数,R*值由甲烷和乙烷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动力学的实验数据决定。在没有任何附加参数的情况下,这个模型可成功地扩展到甲烷和乙烷混合物的形成动力学在这个模型中,纯水中甲烷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时获得的R*值,可以应用到电解质溶液中的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模型中,两者的R*值是相同的。

在液态二氧化碳和水的分界面上,Shindo等提出了二氧化碳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模型他们假设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发生在液态二氧化碳中,而不是在水中。最近,Skovborg和Rasmussen使用实验的气体消耗数据(数据来源于Bishnoi等),提出了一种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动力学模型认为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能够影响液体一侧的气-液团块传递系数。

(4)气-水体系中水合物的生成机理

天然气水合物结构和性质类似于冰(陈孝彦等,2004),气-水体系中天然气水合物生成时,气体分子首先要溶解到水中,一部分气体分子与水一起形成水合物骨架,类似于冰的碎片(周公度等,1995),形成了水合物结构中的第一种空穴。这些框架是一种亚稳定结构,相互结合形成更大的框架。在结合过程中,为保持水分子的4个氢键处于饱和状态,不可能做到紧密堆积,缔合过程中必然形成空的包腔,就形成了水合物结构中的另外一种空穴。另一部分溶解的气体分子通过扩散渗入到这些空穴中,并进行有选择的吸附在吸附过程中满足Langmuir吸附定律,小气体分子进入小空穴,同时也能进入大空穴,大气体分子只能进入大空穴,即并不是每一个空穴都能被气体分子占据,这就解释了水合物平均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空穴被客体分子占据的机理。

陈孝彦等(2004)总结提出了气-水体系中水合物的生成机理,分为4步:①气体分子溶解过程,即气体分子溶解到水中②水合物骨架形成过程,即气体分子的初始成核过程,溶解到水中的气体分子和水,形成一种类似冰碎片的天然气水合物基本骨架(一种空腔),这种骨架通过结合形成另一种不同大小的空腔③气体分子扩散过程,即气体分子扩散到水合物基本骨架中④气体分子被吸附过程,即天然气气体分子在水合物骨架中进行有选择的吸附,从而使水合物晶体增长。

2.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动力学

(1)理论基础

人们提出了许多基于相平衡的热力学模型来预测一定条件下水合物的生成条件及其抑制途径(赵义等,2004),如通过改变其生成条件,来达到抑制目的的物理方法,包括干燥脱除法、加热保温法、降压法和加入非水合物形成气体法等,还包括通过加入添加剂的化学方法。

化学抑制法主要有热力学抑制剂和动力学抑制剂两种(赵义等,2004)。前者普遍采取在生产设备和运输管线中注入甲醇、乙醇、乙二醇和氯化钠、氯化钙等,改变水合物热力学稳定条件,抑制或避免水合物生成后者从降低水合物生成速度,以抑制水合物晶粒聚结和堵塞出发,通过加入一定量化学添加剂来改变水合物形成的热力学条件,显著降低水合物成核速率,延缓乃至阻止临界晶核生成,干扰水合物晶体的优先生长方向,影响水合物晶体的定向稳定性,具有用量少、效率高等优点,已成为了研究热点(吴德娟等,2000)。根据分子作用的不同机理,动力学抑制剂分为水合物生长抑制剂、水合物聚集抑制剂和具有双重功能的抑制剂,主要包括酰胺类聚合物、酮类聚合物、亚胺类聚合物、二胺类聚合物、共聚物类等,其中酰胺类聚合物是最主要的一类。

Holder等(1987)研究了在天然气水合物分解过程中的热传递过程,得出与成核沸腾现象相似的结论。Kamath等(1987)根据这种相似性,提出在丙烷分解期间,热传递率是ΔT的幂函数,其中天然气水合物表面的ΔT值与团块流体中的ΔT值是不相同的。后来,Kamath和Holder总结了它们的关系性,并用到甲烷天然气水合物分解过程中。

Selim等(1989)研究了甲烷水合物的热分解,认为水合物的分解是一个动态界面消融问题,并运用一维半无限长平壁的导热规律,建立了甲烷水合物的热分解动力学模型,Kamath等(1987)研究了甲烷和丙烷的热分解问题,认为水合物的分解主要受传热控制,其分解可与液体的泡核沸腾相比拟,而流体主体与水合物表面的温差ΔT是过程的推动力(Kamath et al.,1987)。

(2)实验研究

对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动力学的基础研究是在带搅拌的大容积反应器中进行的,水合物以固体颗粒状分散于液体中,这用来研究分解本征动力学是可以的(周锡堂等,2006)。但用于研究与天然气生产有关,特别是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的反应工程动力学,则缺乏实际意义(周锡堂等,2006)。自然赋存的天然气水合物可能是大块状的,更多的存在于多孔介质中。Sloan等报道过砂岩中的甲烷水合物生成和分解的一些实验数据,但没有仔细地研究水在孔隙里的分布情况Circone等报道过以冰粒形成的水合物在272.5K的分解速率数据(Circone et al.,2000),但也没有提供相应的动力学方程。存在于冻土带或海底沉积物中的天然气水合物,与人工合成的、仅仅存在于自由水中的水合物颗粒是大不相同的。因此从工程实际来考虑,研究多孔介质中水合物的分解动力学行为更有意义。Yousif等第一次将水合物分解动力学的研究与天然气的生产结合起来(Yousif et al.,1991),不过其模型在估算水合物面积时却是经验性的。Goel等研究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行为(Goel et al.,2001),运用发散状扩散方程,分别得出了关于大块状和多孔介质中的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动力学解析模型。然而该模型忽略了分解水的流动和分解气采出速率的变化,严重影响了其有效性。Hisashi等研究了多孔介质中水合物的形成和降压分解问题(Hisashi et al.,2002)。在其实验中,分别采用了多种粒度的玻璃珠和合成陶粒来模拟多孔介质。最终结果表明,不同介质中水合物分解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不同,所得回归方程也不一样(周锡堂等,2006)。因此,在确定自然存在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速率时,有必要研究当地介质的孔隙性质及其粒度分布。

Bishnoi等开展了对甲烷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的实验研究,实验是在一个搅拌良好的反应器中进行的天然气水合物在三相平衡压力以上存在然后,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把压力降低到低于三相平衡压力,这时,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就开始了实验在快速搅拌中进行,以保证避免团块传递的影响。他们提出,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可能分为两个阶段:颗粒表面原结晶“主”格子破坏和随后的“客”分子从表面的解吸过程。Kim等提出了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原内在动力学模型,他们假设天然气水合物的颗粒为球形,并且被云雾状气体所包围,如图10-7所示。在图中,正在分解的颗粒被解吸“反应”层所围绕,再外层是排放出的气体云,天然气水合物颗粒分解速率公式如下: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

式中:kd为分解速率常数Ap为颗粒表面积feq为气体三相平衡逸度fvg为气体分解策动力,定义为feq与fvg之差,即feq-fvg。

(3)研究进展和意义

与前文提到的对天然气水合物生长的研究一样,对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的研究,应该包括对决定分解颗粒大小分布因素的研究。

图10-7 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图

对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和形成动力学的研究,给我们提出了大的挑战。天然气水合物形成被认为是一种包括成核过程和生长过程的结晶化过程。成核作用是一种内在的随机过程,它涉及气-水簇向具临界大小的稳定天然气水合物核的形成和生长问题。因较大的成核策动力和多相性的存在,成核作用随机性质不易被察觉。目前,对天然气水合物成核过程仍没有在分子级别上的测试方法。

天然气水合物生长包括作为固态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水合核的生长,正在生长的天然气水合物颗粒表面积,强烈影响着生长速率。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是一系列晶格的破坏和气体解吸过程,在分解时的热传递率与成核沸腾现象是相似的。应该深入研究天然气水合物颗粒在分解和生长过程中的大小分布,并应用于这些过程的模型化中。

尽管有多个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模型已经被提出,但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核的过程并没有完全被揭示。目前,科学家通过研究气体-水的接触面,已取得了一些实验上的进展,但是这些实验都是最近做的,并且至今没有充足的信息来提供一个确切的描述。这些实验通过研究熔点附近的热力学状态范围,来揭示与接近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相联系的界面结构特征。在实验中,科学家把分子动力学模拟,应用到Ⅰ型甲烷天然气水合物和甲烷气体的接触面,发现接触面在270K以下是稳定的,在300K时发生熔解,同时发现了导致接触面稳定的压力条件。在伴随着表面层的无序化过程中,预熔现象是明显的。动力学性质显示了水平面格子振动的各向异性,这被认为是与在Ⅰ型天然气水合物(001)面上存在着晶轴相联系。这个意想不到的结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在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模型的同时,由于天然气水合物有时能对高纬度地区石油和天然气的运输造成意想不到的麻烦(如形成管塞),有的学者(Monte Carlo)也开始了怎样抑制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研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可以使用一种无毒的、能溶解于水的聚合物———科利当(PVP),来抑制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Monte Carlo通过不同条件下PVP对单体、二聚物、四聚物、八聚物吸附性的研究,发现吸附作用主要在吡硌烷酮氧(pyrrolidone oxygen)和水面之间两个氢键的形成过程中出现。这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天然气水合物生长点上PVP的吸附,来抑制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是可行的,并且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具有内在的统计性。

英勇的大侠
欢呼的导师
2025-07-19 23:15:26
好好做毕设,这是对自己负责

空冷系统低位布置排气管道流体流动特性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相关技术背景。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空冷电站低位布置排气管道系统模型,对不同结构条件下的流体流动特性进行计算,分析数据,找出规律,得出对系统设计和运行有意义的结论。

仁爱的大树
可爱的白猫
2025-07-19 23:15:26

女生学西点不错的。

学西点烘焙0基础也可以学,没有过高要求限制,只要自己对这方面感兴趣,可以选择专业的学校学习,学校提供食材,名师实操教学,一步步指导,学会为止。针对创业学子,学校也提供免费的指导和创业扶持。对西点专业感兴趣的话,可以私信老师了解哦。  

忧心的心情
贪玩的太阳
2025-07-19 23:15:26
女生比较适合学的专业有很多,主要看个人兴趣,对哪个专业比较感兴趣以及以后的职业规划,想从事哪个行业的工作。未来专业选择性也是比较大的,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你所选择的专业肯定要选择你喜欢的,没有什么适合不适合,不管哪一个专业只要是你的兴趣所在都是可以的,专业再好,不是你的菜,到后面走向工作岗位时也不能发挥出你的强项来;但综合女性工作特点来看最好选择设计。

在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女生可以依靠着天生对色彩敏感的特点选择设计方面的专业,特别是UI设计专业。对于有想法,喜欢使用计算机设计各种东西的女生尤其适合。

其次是幼师。现在幼儿园很多,并且广大家长都很愿意花钱在孩子的教育身上,所以幼师这个专业肯定不会被淘汰,毕业后你可以去幼儿园当教师。

然后还有电商也是不错的选择。电子商务这个专业前景还是不错的,现在正是电子商务鼎盛的时代。大多数的人几乎都会从网上购买东西而且购买的数量人也是越来越多,所以电子商务这个专业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将是一个热门的专业而且发展前景也很不错。

完美的火龙果
无语的摩托
2025-07-19 23:15:26
以下转自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网页:

http://www.te.tsinghua.edu.cn/webPage/Do.aspx?P_Id=51&WebMenu_Id=53&Module_Id=1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是我国培养从事能源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清洁燃烧、能源利用系统及设备的优化与仿真、动力工程及控制等领域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进行上述领域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高技术研发的重要基地。

……

以下转自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http://power.hit.edu.cn/xyyl.aspx

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由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组成,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下设五个二级学科,即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

……

课程从学院网站上可以查到。关键是方向,方向定下来了,专业课程根据导师的要求会有很大不同。

工作方向:能源、电力、国防、动力、航天航空、环保等工业领域和行业

附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研究生阶段课程:

硕 士 生

一、培养目标

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坚持又红又专,德、智、体全面发展,要求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学习年限

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二至三年。在职硕士生的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半年至一年。

三、适用专业

⑴工程热物理 ⑵热能工程 ⑶动力机械及工程 ⑷流体机械与工程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获得学位(必修)课程学分不少于14,必修环节学分不少于4,非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5,总学分不少于23(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17,自学课程学分另计)。

1. 学位(必修)课程(14学分以上,考试)

①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 (至少3学分)

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 (60610021) 1学分(考试)

自然辩证法 (60610012) 2学分(考试)

② 第一外国语(基础部分)(60640014) 2学分(考试)

③ 基础理论课(至少4学分)

数值分析A (60420004) 4学分(考试)

数值分析C(仅限长工龄单考生)4学分(考试)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60420084) 4学分(考试)

应用数学方法 (60420074) 4学分(考试)

其他数学类硕士学位课程

④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至少6学分)

高等传热学 (60140014) 4学分(考试)

高等热力学 (70140014) 4学分(考试)

分析与计算流体力学 (70140024) 4学分(考试)

流体力学 (60330034) 4学分(考试)

粘性流体力学(70140113) 3学分(考试)

以上四门至少选一门

现代控制理论 (60250074) 4学分(考试)

沸腾传热及两相流动 (70140033) 3学分(考试)

热力系统及设备最优化 (70140043) 3学分(考试)

过程数据的计算机处理 (70140053) 3学分(考试)

热工动态学 (70140063) 3学分(考试)

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 (70140073) 3学分(考试)

燃烧过程的数值方法 (70140083) 3学分(考试)

空调系统过程分析与模拟 (70140093) 3学分(考试)

高等燃烧学(70140104)4学分(考试)

水利机械流动理论(70140123) 3学分(考试)

弹塑性力学(60330084) 4学分(考试)

断裂力学(60330053) 3学分(考试)

水利机械空蚀与磨损(70140133) 3学分(考试)

水利机械装置系统动态仿真与优化控制(70140142) 2学分(考试)

系学位委员会认定的其它专业基础课或外系相关专业学位课程 (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