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中的,运顺、回顺、三角点、切眼、等等煤矿用的术语概念。
运顺 指运输顺槽,指采煤工作面回采时用于通风、运输煤炭及行人、辅助运料的巷道。一般沿煤层底板布置。回顺 指回风顺槽,指采煤工作面回采时用于回风、行人,有时也用于辅助运料的巷道。一般沿煤层布置切眼 指采煤工作面用于切割区段的巷道,其中布置支架和采煤和运煤机械,是采煤操作的主要工作地点。三角点 一般指采煤工作面采空区侧上下隅角,也就是上下出口区域,因上下帮均存在煤柱,回采后该三角区顶板不会及时冒落,导致该区域通风不畅,局部可能造成压力集中及瓦斯积聚,是安全隐患管理的重点。重点是及时通风和加强顶板支护。
不同的同分异构体分子有不同的CAS编号,比如右旋葡萄糖的CAS编号是50-99-7,左旋葡萄糖是921-60-8,α右旋葡萄糖(α-D-glucose)是26655-34-5。 偶然也有一类分子用一个CAS编号,比如醇脱氢酶其实是一组化合物,它们共用CAS编号9031-72-5。混合物如芥末油的CAS编号是8007-40-7。
大卡就是煤炭的发热量。用来代表热量的单位,5千大卡是指煤炭的发热量在5000。
大卡是煤炭行业常用的术语。含热量为1000卡的1千克煤炭相当于0.143千克标准煤。例如:7000大卡的煤炭表示该煤炭发热量为7000千卡/公斤,相当于工程上的千卡/公斤。
国际用来代表热量的单位是焦耳,一般4.1816大卡=1焦耳。
扩展资料
转换公式
1卡等于4.2焦耳
热量单位换算:1千卡(kcal)=1大卡=4.1868千焦(kJ)=1卡/克
它与焦耳的关系为:1卡20℃=4.1868J
有些国家使用卡15℃。它与焦耳的关系为:1卡15℃=4.1855J
有些国家使用国际蒸汽表卡IT。它与焦耳的关系为:1卡IT=4.1868J
*自由膨胀序数(CSN)亦称坩埚膨胀系数(F.S.I.)。在炼焦工业中,用它来评价煤的结焦特性。
它是表征煤的膨胀性的指标之一。称1克新磨的粒度小于0.2毫米的煤样放在坩埚中,加热到820±5℃,将所得焦块与一套标准侧型图形比较,与焦块最为接近的一个图形的序号,便是该煤的自由膨胀序,分为0,1/2,1,…,9等19种序数。由于测定时加热速度很快(530℃/分),使煤料干馏而生成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焦块。因此,它主要取决于煤临近固化前的塑体特性。这种方法在确定膨胀系数5以上的煤时分辨能力较差。但此法快速简便,在英国硬煤分类方案中也被选为分类指标之一。
2、释义:卡是卡路里简称(缩写为cal),由英文Calorie音译而来,其定义为将1克水在1大气压下提升1℃所需要的热量。卡路里(calorie)是能量单位,被广泛使用在营养计量和健身手册上。国际标准的能量单位是焦耳(joule),1卡=4.1868焦。大卡是煤炭行业常用的术语。含热量为1000卡的1千克煤炭相当于0.143千克标准煤。
冶金焦炭分析指标:规格(mm) 全水Mt%
分析水份Mad% 灰粉Ad% 挥发粉Vd% 固定炭Fc% 全硫量Std% 可燃基挥发粉Vdaf% 焦末含量% 机械强度。
炼钢用的无烟煤(喷煤)分析指标:全水 Mt% 灰粉 Ad% 全硫 Std%。
炼焦用洗精煤分析指标:全水 Mt% 灰粉 Ad% 全硫 Std% 挥发粉 Vd% 粘贴指数G>*%。
MJ/kg是热值单位,兆焦/公斤。
M 代表水分 是指煤炭中水分占的比例
Q 代表发热量 就是煤燃烧时发出的热量
S 代表硫分 煤中硫占的比例
V 代表挥发份 挥发分是指在加热是挥发出来的物质所占的比例 还没燃烧就出来的物质
G 代表粘结指数 是煤在燃烧时结在一起的程度
y 代表胶质层最大厚度 燃烧时接在一起的厚度
扩展资料:
煤在彻底燃烧后所剩下的残渣称为灰分,灰分分外在灰分和内在灰分。外在灰分是来自顶板和夹研中的岩石碎块,它与采煤方法的合理与否有很大关系。外在灰分通过分选大部分能去掉。内在灰分是成煤的原始植物本身所含的无机物,内在灰分越高,煤的可选性越差。
灰是有害物质.动力煤中灰分增加,发热量降低、排渣量增加,煤容易结渣;一般灰分每增加2% ,发热量降低10okcal / kg 左右。冶炼精煤中灰分增加,高炉利用系数降低,焦炭强度下降,石灰石用量增加;灰分每增加1 % ,焦炭强度下降2 % ,高炉生产能力下降3 % ,石灰石用量增加4 %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煤炭化验
透水:地下有隐藏的下地水形成的水库,被打穿或者是放炮崩开之后涌出来就是透水/一般量很大/
瓦斯
植物在成煤过程中生成的大量气体。又称坑气。腐植型的有机质,被细菌分解,可生成瓦斯;其后随着沉积物埋藏深度增加,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由于煤层经受高温、高压的作用,进入煤的碳化变质阶段,煤中挥发分减少,固定碳增加,又生成大量瓦斯,保存在煤层或岩层的孔隙和裂隙内。中国煤矿术语中的瓦斯是从英语gas译音转化而来,往往单指CH4(甲烷,也称沼气)。地下开采时,瓦斯由煤层或岩层内涌出,污染矿内空气。每吨煤、岩含有的瓦斯量称煤、岩的瓦斯含量,主要决定于煤的变质程度、煤层赋存条件、围岩性质、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等因素。一般情况下,同一煤层的瓦斯含量随深度而递增。
托盘在巷道支护的锚杆支护里出现过,就是锚杆打入煤岩体以后托在最外部受力的部件。
一、拼音:
tuō pán
二、释义:
盛碗碟之盘子,多为长方形,木制或金属制。
三、造句:
1、启用或禁用系统托盘应用,默认值是true。
2、你盛得太多,托盘上都是你撒的饭。
3、把茶杯托盘上,不要将茶碗直接桌面上。
4、公司主产塑料托盘的主要原料是一些高强度原料。
5、木托盘装,外扎四道铁箍,包装完好。
保护层路面保护层是指在磨耗层上用砂土材料铺成厚度不超过1CM的薄结构层,其作用是保证路面的平整度。煤矿保护层:在开采煤层群时,有的煤层突出(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大,有的煤层突出危险性小,甚至没有突出危险性。为了保护突出危险性大的煤层而先开采的不突出或突出危险小的煤层就叫保护层;后开采的突出危险煤层叫被保护层。
外因火灾由外部火源(如明火、爆破、电流短路等)引起的火灾外因火灾是指由外部火源,如明火、放炮、机械摩擦、撞击、电气设备产生的电弧火花,瓦斯或煤尘爆炸等引起的火灾一般的说,在电气化程度较低的中、小型煤矿,大多数外因火灾是由于使用明火或违章爆破等引起的。在机械化、电气化程度较高的矿井,则大多是由于机电设备管理维护不善,操作使用不当,设备运转故障等原因所引起的。而且随着矿井电气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机电设备引起的外因火灾的比重也有增长的趋势。在井下吸烟、取暖、违章放炮、电焊及其它原因,引起的外因火灾,也时有发生。外因火灾大多容易发生在井底车场、机电硐室、运输及回采巷道等机械、电气设备比较集中,而且风流比较畅通的地点。这类火灾一般发生得比较突然,发展速度也快。一个小火源,稍有疏忽,火势就可能蔓延扩大到很大的范围。如果发现不及时,处理方法不当,或是行动措施不果断,会给矿井带来严重损失以至发生惨痛的人身伤亡事故
大巷大巷:煤矿术语之一。就是井下的主要巷道。附录:巷道大巷(dā hàng)workings地下采矿时,为采矿提升、运输、通风、排水、动力供应等而掘进的通道。根据巷道长轴线与水平面的关系分为3类:①直立巷道。巷道的长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包括立井、盲立井。立井中直接与地面相通,专门或主要用于提升矿石的称主井;作提升废石、矸石、下放器材、升降人员等辅助提升用的称副井。盲立井不与地面直接相通,又称暗立井。专门用来溜放矿石的暗井称溜井。②水平巷道。巷道的长轴线与水平面近似平行。如平硐,直接与地面相通,包括担负主要运矿任务的主平硐、担负辅助运输的副平硐和专作通风用的通风平硐等;石门,与地面不直接相通,其长轴线与矿体走向斜交或直交。平巷,与地面不直接相通的水平巷道,其长轴方向与矿体走向平行,布置在矿体内的称脉内平巷,布置在岩石中的称脉外平巷。③倾斜巷道。巷道的长轴线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如作用与立井和平硐相同,与地面直接连通的倾斜巷道——斜井,用于开采某水平以上或以下矿体的上山道或下山道、斜坡道和天井等。巷道断面形状多为拱形、梯形或矩形,围岩松软的为圆形、椭圆形或马蹄形。如围岩不稳定,须进行支护,根据围岩稳定程度、涌水量、断面形状和大小、服务年限等因素,选择喷射混凝土、锚杆、金属钢筋混凝土或石材等支护形式。
火风压井下发生火灾时,由于高温烟流流经有标高差的井巷所产生的附加风压矿井中发生火灾时,烟流主要沿着原来的风流方向移动,火灾波及的范围内空气温度升高,形成与自然风压相同的火风压。火风压可以使巷道内的风流逆转,使有毒有害气体波及到临近巷道,造成人员伤亡,还可以使通风系统混乱,造成瓦斯爆炸。控制火风压,尽可能使之减小。采用灭火,修筑临时防火密闭墙,加大供风量,利用火源近的巷道将烟直接引入总风道排至地面。
避难硐室矿工自救中,设置避难硐室是十分必要的。由于自救器有效时间较短,当佩戴自救器后,在其有效作用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点;撤退路线无法通过;若有自救器而有害气体含量又较高时,避难硐室可以发挥作用。避难硐室有两种:一种是预先设置的避难硐室;一种是当多故出现后因地制宜地构筑临时性的避难硐室。预先设置的避难硐室,如中央避难硐室,可设在井底车场附近,与井下保健站硐室结合在一起。采区避难硐室.用设于采区安全出口的路线上,距人员集中工作地点不超过500米。其容积应能容纳一个工作班的采区全体人员。在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的掘进工作面附近,也应设难避难硐室,各硐室中应装备有一定数量的自救器。避难硐室必须构筑严密,以免有害气体侵入,使避难人员受害。永久避难硐室有过滤和制氧装置,有的能造成封闭式小循环.以及必要的救护器材。临时避难硐室是利用工作地点的临时巷道,硐室或两道风门之间的巷道,在事故发生后临时修建的。临时避难硐室机动灵活,修筑方便,正确地选择修建临时避难硐室的地点,往往能对受难人员发挥很好的救护作用。在进入临时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留有衣物、矿灯等明显标志,以便救护队发现。待避时,应保持安静,避免不必要的体力消耗和空气消耗,借以延长避灾时间。硐室内除留有一盏灯照明外,其余矿灯应全部关闭。在硐室内可间断地敲打铁器、岩石等,发出呼救信号。全体避难人员要坚定信心,相信在各级领导和职工的努力下,一定会安全脱险。
戗柱在煤矿高档普采工艺中,为保持支架的稳定性,防止支架或支柱倒向一侧,在支架或支柱的另一侧支设一棵支柱,新支设的这棵支柱,柱头与原支柱紧邻,柱脚离开原支柱一定距离,以起到防止原支柱或支架歪倒。这棵支柱就称作戗柱。
拿道拿道——煤矿术语,原指井下电车脱轨,即“掉道”后,用手和工具使其重新走向正轨。后泛指修正错误,改正缺点等方面的过程。
非常仓库井下贮存救灾材料和设备的硐室
均压防灭火降低采空区和已采区两侧的风压差,减少漏风,达到预防和消灭火灾的措施
止浆岩帽止浆岩帽:井巷工作面预注浆时,暂留在含水层上方或前方能够承受最大注浆压力(压强)并防止掘进工作面漏浆、跑浆的岩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