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好的光伏技术论坛有哪些?
如果是光伏技术论坛的话国外起步更早一些,去查找一些新的理念可以去看国外的光伏技术论坛。国内的光伏技术论坛也有很多,目前国内比较大的光伏技术论坛有索比光伏网和北极星光伏论坛,各有各的优缺点,同时还能推送每日光伏相关的咨询,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通知》对2018年光伏发电发展的有关事项进行安排部署。
答: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光伏发电历经成长起步、产业化发展、规模化发展等阶段,当前发展的重点需要从扩大规模转到提质增效、推进技术进步上来,需要从更有利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着力推进技术进步、降低发电成本、减少补贴依赖,优化发展规模,提高运行质量,推动行业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这是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光伏发电发展的基本思路。对于今年的光伏发电新增建设规模,具体安排考虑如下。
一是合理把握普通电站发展节奏。这几年普通光伏电站发展很快,部分地方出现弃光问题。根据当前发展实际,明确暂不安排各地普通电站建设规模,包括按以往文件明确可自行管理本区域建设规模的省份(西藏除外)。这既是缓解消纳问题,也是为先进技术、高质量光伏发电项目留下发展空间。
二是支持分布式有序发展。近两年分布式光伏一直保持迅猛增长的发展势头,部分地区呈现出发展过快,与电网不协调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明确安排1000万千瓦左右规模用于支持分布式光伏项目。具体范围为5月31日(含)前并网的项目纳入国家认可的规模管理范围,这些项目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年内建设投产的其他项目由地方根据自身财力、消纳能力等依法予以支持。
三是继续支持光伏扶贫项目。光伏扶贫是国家明确的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按照脱贫攻坚和光伏扶贫的安排部署,今年要下达“十三五”第二批光伏扶贫项目计划。各地要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在落实实施条件、严格审核的前提下,及时上报项目计划,我们将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审核通过后及时下达。
四是有序推进领跑基地建设。2017年组织开展了第三期光伏发电领跑基地建设,共有10个应用领跑基地和3个技术领跑基地,合计650万千瓦。考虑领跑基地建设在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成本下降、补贴退坡上的显著效果,今年是否再组织领跑基地建设及安排多大规模、何时启动,将视光伏发电规模优化情况再行研究。
五是积极鼓励不需国家补贴项目。目前光伏发电既面临补贴不足的现实问题,也有市场竞争力不足的长远发展问题,在通过各种措施推动光伏发电自身建设成本下降的同时,鼓励各地出台政策支持光伏产业发展,减少非技术成本,降低补贴强度。对于不需要中央财政补贴的光伏发电项目,地方可根据接网消纳条件和相关要求自行安排建设。
由于光伏政策的调整,国内光伏企业纷纷将海外市场作为“突围”方向。近日,国际分析机构IHS
Markit将2018年的全球光伏装机量预测从113GW下调至105GW,预计全球需求提升将弥补中国市场的需求下降,今年装机量仍将比2017年增长10%以上。
在此背景下,作为光伏扬帆海外的重要模式,EPC工程如何躲避行业风险?
“出海”门槛降低
近年来,无论是传统电力还是新能源,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即设计、采购与施工承包模式)在对外承包工程总额中所占比重逐渐加大,与传统的施工承包模式相比,其项目收益更高,但风险系数也更大,需要承包商通过管理能力、技术水平、融资实力、实施经验等方面提升与增强才能够有效实施项目,同时实现既定的项目收益目标。
据了解,我国对外EPC工程经历了劳务输出、EPC、EPC+F、投建营一体化等多种模式的形态演进。“海外EPC市场近几年变化非常大,合作条件越来越苛刻,承包价格越来越低,风险越来越大,与此同时,EPC自身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商业生态变化非常大。”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律师宋玉祥告诉记者。
从法律法规上来讲,2017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最大的变化就是国家层面取消了相关管制,企业想要对外承包工程,在中国境内没有资质和门槛要求。
“这是双刃剑。对于原先没有相关工程总承包资质的企业是福音,但也导致中小企业‘走出去’,更加鱼龙混杂,竞争更加激烈,还有可能引发恶性竞争。”宋玉祥分析,海外市场大部分项目采取融资模式,后面跟着融资银行,会对EPC承包商进行审查,取消门槛限制,尽管对行业生态有一定影响,但不至于造成颠覆性后果。
另外,还有一个利好,随着简政放权的推进,商务部修改了《对外承包工程项目投标(议标)管理办法》,准制改成备案制,并将相关权限下放至省级商务部门。
“‘531’新政后,半年时间内是光伏行业需求的回调阶段,因成本下降带来的全球市场需求至少增长5%。”天合光能中国区组件“产品+”价值群负责人曾义认为,包括印度、拉丁美洲等地区以前不能做的项目,现在也可提上日程。也有国金证券分析师认为,一旦光伏成本继续下降,欧洲、拉丁美洲、美国、东南亚、阿联酋等众多市场也可实现增产。
EPC出现新趋势
“EPC现在出现资金拉动工程的新趋势。”宋玉祥说,几年之前承包商只是单纯做承包,现在的趋势是“要挣钱,先出钱”,现在大多都是资金运作重大项目,其中包括先垫资,以亚非拉国家为主,通常要求中国承包商为其从中国的银行融资,巴基斯坦、孟加拉、菲律宾的EPC项目都出现过类似情况,业主要求在融资关闭前先垫资开工。
另外一种情形是参股投资拉动EPC工程,承包商参股10%—20%,在埃及就有多个这样的项目。“因为光伏项目有25年保质期,EPC承包商会被要求同时负责运维。”宋玉祥补充道,承包商同时承担运维是光伏项目趋势。
“融资租赁以前较多用在海外风电项目上,近年来,逐渐用于开发海外光伏项目。”
宋玉祥指出,除此以外,海外收购也越来越多,“对于境外投资行业来讲,海外收购并不是新交易模式,但对EPC企业来讲,则是新模式,不一定要短期收益,而是借此扩大平台,布局项目。”
市场风险加大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海外EPC市场环境竞争日趋激烈,甚至达到了白热化的地步,这种竞争体现在EPC承包价格、IPP上网电价越来越低,工期越来越短。
近两年,比较典型的案例是2016年,迪拜电力和供水机构与阿布扎比未来能源公司正式签署了迪拜光伏园第三期800MW项目的购电协议,成交价格为0.299美分/千瓦时,创下彼时全球最低光伏价格纪录。2017年,沙特阿拉伯北部某省300MW光伏项目最低中标电价约为0.12元人民币/千瓦时,再创新低。
“如果IPP电价低,成本会被转移到承包商和组件企业上,将利润空间压得越来越低。有些承包商为了业绩,甚至不要利润去做项目。”某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对记者说,这是“很恐怖”的事情。
据了解,风险管控能力是光伏EPC企业的另一弱点。境外投资项目交易模式、交易文件复杂,一些EPC企业自身负债率高、融资能力不足,缺乏海外投融资人才,导致光伏EPC企业面临向境外投资转型的结构性风险。
“外国土地多为私有制,征地困难,且当地政府一般支持力度较差,尽可能多跟持有方签订长时间的合约。最容易产生的问题之一是设备采购,很多新兴市场原料储备不足,要做好准备前期。很多电力公司是私有制,价格、损害赔偿都要事先谈好。绝大部分海外项目必须保证一次性通过试运行,不会给调整时间,一定要保证质量。”TüV北德员工朋泰彧也谈到了光伏海外项目风控要点。
此外,受访人士建议,不同国家之间项目标准差异大,政策风险和汇率风险也都是值得反复推敲和注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