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为何708所在中船集团,而大多数船舶研究所都在中船重工

无情的茉莉
高挑的小白菜
2022-12-31 18:50:21

为何708所在中船集团,而大多数船舶研究所都在中船重工

最佳答案
健康的魔镜
平常的香氛
2025-07-21 12:11:05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以下简称“七一八所”)隶属于世界500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创立于1966年,总部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是集军民产业的科研开发、设计生产、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科研单位,主要从事高能化学、三防技术、制氢及氢能源开发、特种气体、精细化工、石油测井、环境工程、气体分析、自动控制、核电消氢、变频节能、空气净化、医用制氧等方面的专业研究设计。

在氢能领域,中船重工已经建成了围绕制氢、储氢、运氢、用氢的完整产业链,旗下涉及氢能的企业包括邯郸七一八研究所、南京七二四研究所、洛阳七二五研究所、武汉七一二研究所等。据了解,中船重工将把氢能产业作为公司十三五乃至十四五极为重要的战略方向,相关工作将由七一八所牵头,投建装备制造、工程建设、投资运营等全产业链环节。

在制氢领域,七一八所拥有国际领先的加压电解水制氢技术,以及全国最大的电解水制氢设备生产基地,七一八所已经成为了国内规模最大的电解水制氢装备研究和生产企业。此外,七一八所还具备甲醇制氢、富氢尾气提氢和天然煤制氢等技术,产氢量都很大,氢气纯度超5个9。

除制氢技术外,七一八所还致力于可再生能源制氢环节。

2015年,七一八所参与河北沽源的风电制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负责技术支持和储氢系统的工作,将宽功率波动高效电解制氢设备项目将风电技术与电解制氢技术有机结合,通过研究风电输出功率波动对电解制氢装量性能的影响,开发研究功率波动高效电解制氢设备,以使电解制氢设备对风电输出功率波动的耐受度达到0-100%;2017年,七一八所参与了863的风电耦合储氢燃料电池发电微网系统的研发和示范,研究功率波动对电解水制氢的影响;同年,七一八所参与了亿华通控股公司海珀尔在张家口的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与亿华通签署了氢能领域战略合作协议,并为该项目提供了2000立方/小时的电解水制氢设备。

为探索如何解决制约电解水制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的电价和设备这两大关键因素,七一八所还致力于研发碱水电解技术及纯水电解技术。据了解,七一八所目前已规划了相关研发的技术目标,预计最晚可在2020年上半年实现目标。七一八所所长李俊华介绍,一旦目标实现,整个系统的造价会降低超20%,能耗降低超5%。届时从经济性的测算来看,很多项目将具备自我经济运行价值和能力。

在加氢站领域,七一八所参与了多项加氢站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包括固定式加氢站——比如供应核心设备协助宇通佛山加氢站的建设;提供移动和撬装加氢站装置——如大中型加氢设备加注压力35Mpa,加注能力200—1000公斤/天。2018年,七一八所还与中车唐山合作,参与了世界首列燃料电池轨道机车的研制项目。

在车载氢系统领域,七一八所在车载氢系统相关设计、系统研制、装备等环节都有所研发,目前已经成为国内燃料电车领域车辆高压车载系统的供应商。其所控股的北京派瑞华氢能源公司也参与加氢站设计与建设、车载氢系统,承担了国内多座加氢站的设计与建设任务,交付的车载氢系统已经超过千套。

12月13-14日,七一八所将出席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技术峰会(2019IHFCS),并发表主题为“水电解制氢技术发展前景与制氢设备性能分析”的演讲。在此诚邀关注七一八所、以及氢能及燃料电池最新技术前景的您,拨冗莅临本次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技术峰会,共同为推动国内氢能产业发展献言建策。

最新回答
震动的皮带
善良的月饼
2025-07-21 12:11:05

绿色冬奥包括绿色场馆、绿色能源、绿色出行等等。

例如,张家口赛区主要使用的是氢燃料汽车,记者指的这上面四个是氢燃料的储存罐,通过发动机,驱动轮胎来行驶。

燃料制氢所需的电力全部来自张家口地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风光”发电。除了低碳交通,今年,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场馆照明、运行100%使用绿色电能,这在奥运史上尚属首次。

绿色东奥的实施:

在电力方面,本届冬奥会充分利用张家口的风能、太阳能,通过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实现张北地区的风能、太阳能等绿电入网,且全部场馆100%供应绿电。

在场馆建设和运行方面,本届冬奥会首次大规模采用二氧化碳制冰,国家速滑馆、首都体育馆等四个场馆均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

在交通服务和手持火炬方面,本届冬奥会在延庆、张家口赛区的交通保障服务上,大规模应用氢燃料车辆,支持区域绿色环保。我国境内火炬接力所用火炬,也全部应用氢燃料。

在可降解材料方面,本届冬奥会全面应用生物可降解餐具。由秸秆、玉米等原材料制作的生物可降解餐具替代塑料制品,全面应用于冬奥场馆。

忧伤的心锁
伶俐的冬瓜
2025-07-21 12:11:05
1、宝丰能源(600989.SH)

拟投资10亿布局光伏制氢,计划20年内摆脱煤炭依赖。

启动200MW光伏发电及2万标方/小时电解水制氢储能及综合应用示范项目,并已部分建成投产。该项目采用“新能源发电+电解水制氢直供煤化工”的新模式,实现了新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

2、隆基股份(601012)

与上海朱雀嬴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同出资3亿元,成立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与中国化学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及100MW电解水制氢设备采购合同

首台碱性水电解槽下线,年底具备500MW电解水制氢设备的生产能力

与中石化在分布式光伏、光伏+绿氢、化工材料等多领域形成深度的合作

3、阳光电源(300274)

成立了专门的氢能事业部,并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大功率PEM电解制氢装备的研究开发为核心,同时在先进PEM电解制氢技术、可再生能源与电解制氢融合、制氢系统优化等方面展开合作,目前公司已签订光伏制氢示范项目。

建有国内首个光伏离网制氢及氢储能发电实证平台、国内最大的5MW电解水制氢系统测试平台、PEM电解制氢技术联合实验室。

拥有制氢电源、制氢装置及系统应用等多个专项专利,具备大批量生产和交付的能力。

在吉林白城进行北方氢谷风光制氢试验项目

4、中泰股份

同赤峰市松山区人民政府、中国船舶集团风电发展有限公司、浙江润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签署《赤峰风电、光伏制氢及氢液化产业化项目框架合作协议》

5、中环股份(002129)

光伏制氢、新能源电站等和中石化合作

6、天合光能(688599)

2021年公司会积极推动首个光伏制氢和氢储运的示范项目落地

7、新天绿能(600965)

目前公司制氢业务的目标客户主要是面向张家口冬奥会氢燃料电池汽车。

位于张家口沽源县的风电制氢站现已完成土建及相关设备安装,待进入生产调试阶段。项目投产后,预计可为周边市场主体提供氢能,具体供氢规模,将视市场需求情况而定。

彩色的香烟
无奈的西装
2025-07-21 12:11:05
制氢方式决定降成本可能性不高

制氢的常见方式包括:

这是五种常见的制氢方式,第一种的常规燃料指的是天然气,均为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很显然这种方式不能普及,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研发电动 汽车 ,初衷正是为了减少对常规能源的依赖,同时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是通过这种方式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会加剧温室效应;且国内天然气的储能比较有限,满足CNG车辆使用都有压力,更别提去制氢了。

甲醇重整制氢也标记哦常见,上世纪应用的很广泛,理论上用甲醇制氢确实能做到无排放,但是甲醇可不像江河水一样随处可取;制备甲醇主要是以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加压催化氢化法合成,使用的原料主要是天然气、石脑油、重油、煤炭和焦炭等,燃料是否清洁不能只看燃料本身,还要看获取或制造燃料是否存在污染,那么用甲醇制氢就不是理想选项了,车辆燃烧甲醇也没有什么意义。

工业副产品制氢主要是从焦炉煤气变压吸附工艺制氢,作为副产物仍旧要去看主体,主体本身不够清洁也就不用讨论氢气的规模化生产与应用了。水铝制氢技术近几年热度较高,但这种制氢的方式同样存在污染的问题,以目前的技术似乎就没有“清洁制氢”的理想方式,至此似乎决定了氢燃料普及无望,唯一的希望就是“电解水制氢”,然而看起来还是不靠谱。

2021年出现过“拉闸限电”,初衷不论是为了去垃圾产能还是对虚拟币行业进行打击,实际上也确实有用电紧张的问题;那么电解水制氢也就行不通了,电解水可以获得氢气,这是个很成熟的制氢方式,但是损耗也特别大。

氢燃料 汽车 不是“用氢气替代天然气”,以燃烧氢气产生热能的“燃气车”,本质实际是电动 汽车 。

氢气加注到氢燃料 汽车 的储氢罐里,增程模式中为消耗氢气发电,电流输入到电池组和电机以实现充电和驱动车辆行驶;这是典型的“增程式电动 汽车 ”,一公斤的氢在车辆上通过燃料电池发电,能转化出大约20kwh左右的电能。普通代步车高速巡航驾驶的电耗都在20kwh/100km以上,中大型车可以达到30kwh左右,也就是说“百公里氢耗可以达到1.0-2.0kg”。

但是用电解水制备一公斤的氢所消耗的电大约为60kwh左右,那么跳过“电制氢、氢转电”的流程,是不是等于这种氢燃料增程电车的实际耗电量达到了60-120kwh/100km左右了呢?实际上就是这样,这是在浪费有限的电能。

有些说法认为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氢燃料增程的方式可行,这看起来也有些天方夜谭;光伏发电的效率不高,按照 计算的话,1 的发电功率能有200瓦左右就算不错。假设一台车要加注5kg的氢,制氢需要耗电300kwh左右,想要在一小时内获得300kwh的电能,需要的是大约1500 的光伏发电板,发电板的成本是相当高的哦。

所以用这种方式制氢的成本也会非常之高,其次储氢罐的成本也非常高,目前每公斤高压储氢的成本在6000元上下,实制造成本极高、储备和运输成本极高,这样车即便量产也用不起,所以氢燃料 汽车 目前看来没有什么前景可言。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我们单位就有负责制造氢气的车间,很危险!特爱容易爆炸,有一次爆炸,两百多公斤的阀门飞出好几公里!给附近老百姓的房子都震裂了。我们的技术就是烧煤然后产生一氧化碳在通过反应得到氢气,成本很高。氢气不易储存和运输,还爱爆炸!如果装到 汽车 上,稍微泄露一点,遇到一点打火就容易爆炸!

2022年,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刮起了一阵氢能源的旋风。冬奥会的火炬传递,全部采用氢能源。在核心赛区,延庆和张家口投入了700余辆氢燃料大巴车,用于日常的交通运输。

这股“氢旋风”还刮到了A股市场上,氢能源概念红到发紫,刺激个股频频涨停——主营气体运输装备的京城股份,在去年12月份实现了14个涨停板,股价单月飙涨300%;主营高压容器的石重装实现了六连板;开发氢能电源产品的动力源,也在上月下旬连续三个涨停板。

这是氢能源在当下火热的缩影。与其他新能源相比,氢能源不仅储量大、无污染,还兼具零碳排的特性。每单位质量所蕴含的能量更是石油的3倍、煤炭的4-5倍。除此之外,氢能源应用场景广泛,氢燃料电池可以供给重载卡车、有轨电车、船舶、无人机、分布式发电等行业;绿色制氢还可消纳太阳能和风能发电间歇式、状态高低起伏不定的问题。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的预测,到2025和2035年,我国氢产业产值将分别达到1万亿和5万亿规模。

氢能前景固然广阔,但落地的困境却不容忽视。

在国外,日美的氢能源能占到各自能源总量的10%以上。日本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加氢站,美国则拥有最低廉的氢能源价格,两国燃料电池应用均已经投入商业销售。

反观国内,当前氢能源的占比只有4%。据未来智库测算,2020年我国氢能总成本约为60-80元/kg,距离30元/kg的可商用价格相距甚远。

氢能源价格居高不下,还要追溯到制氢、储氢和运氢三大环节,它们使我国氢能发展面临着开局不利、技术瓶颈与规模化约束等重重难题,令“降成本”困难重重。

那么,氢能降成本难题究竟如何拆解?又如何破解?

01 点歪“ 科技 树”的制氢

中国的能源结构可以归纳为“富煤、贫油、少气”。这种特殊的结构令中国成了名副其实的“煤炭大国”——大量的化工产业平均每天要消耗掉95万吨的煤炭资源,同时产生巨量的化工副产物。

这些副产物中,焦炉气和氯碱等是极其便利的制氢原料。我国氢能源产业发展的初期,就依托化工生产中的副产物作为主供氢源的原材料,以节省制氢投资,降低成本。

借助原生资源的优势,短短几年间,我国就成为世界第一大产氢国。2020年中国氢气产量突破2500万吨,已连续多年位列世界第一。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依托化工副产物生产的氢能源,有个致命的问题——不能算作真正的“绿色能源”。

事实上按照制氢工艺的不同,氢能源大体分为 “灰氢”、“蓝氢”和“绿氢”三类。其中,借由对工业副产物进行提纯获取氢气,俗称“灰氢”。通过裂解煤炭或者天然气所得的氢气,便是“蓝氢”。“绿氢”则是通过可再生能源、电解水等方法,实现全程百分之百零碳排、零污染。

“灰氢”和“蓝氢”本质上仍然是用化石燃料提供能量,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相关研究表明,制造“蓝氢”所产生的碳足迹,比直接使用天然气或煤炭取暖高出20%,比使用柴油取暖高出约60%。而“灰氢”的污染还要高出18%-25%。纵使有碳捕捉与封存技术(CCS)降低碳排放,依旧是杯水车薪。

也就是说,要符合氢能源产业零碳排的核心理念,产业界只能期望于绿氢。

但中国的绿氢产能着实少得可怜。由于我国氢能源产业相较欧美日发展较晚,为了在短期内快速发展,我国优先选择了依托于优势资源煤炭发展氢产业,其代价便是,“绿氢”制备所需的基础建设的投资和相关技术迟迟未有发展。2020年,我国灰氢的占比超过60%,绿氢尚且不足1%。

一笔经济账可以看出绿氢与灰氢的成本差距:

在我国,电解水制氢的平均成本是38元/kg,其中电力成本要占到总成本的50%以上,而使用工业副产物制氢,平均成本仅仅只8-14元/kg。这意味着,工业电价要从当前的0.6kW·h对半折到0.3kW·h以下,绿氢才能在市场上具有竞争性。

但对标欧美日等国家,欧盟的绿氢的成本价低于14元/kg;美国的绿氢在12元/kg左右,而日本的绿氢成本固定在13.2元/kg。

如何让绿氢从奢侈品行列变成经济适用型,成为困扰中国氢能产业的一大难题。

而进一步拆分成本,造成绿氢高成本的两大因素分别是电力消耗量和架设电解槽费用。欧美给出的解答是政府引导+技术革新。

在欧盟,从2020起由政府牵头投资相继安装了6千兆瓦的可再生氢能电解槽,降低企业制造绿氢时电解槽的费用。

在技术上,欧盟摒弃采取工业用电电解水的模式,而使用PEM技术电解制氢。PEM技术的电解池结构紧凑、体积小,这使得其电解槽运行电流密度通常是碱性水电解槽的4倍以上,效率极高,平均每生产1立方米氢气可节省1千瓦时的电力。

想要让这个棵歪掉的“ 科技 树”回到正轨,就需要投入很高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

去年11月,中石化建成首座PEM氢气提纯设施,其阴极和阳极催化剂、双极板以及集电器等关键核心材料部件均实现国产化,制氢效率达85%以上。而这笔投资的门槛是数十亿,研发周期在两年以上。

宝丰能源也在斥巨资投入绿氢项目。其在互动平台上表示,2021年4月,耗时两年后,公司首批电解水制氢项目全部投产,预计年产2.4亿标方“绿氢”和1.2亿标方“绿氧”。据其公开披露数据,近两年来,宝丰能源在绿氢项目上已投入超过20亿元。

除了两家代表性头部企业以外,绝大多数中下游的企业,仍在生产灰氢。如何将点歪的灰氢 科技 树扭转回绿氢产业,必将需要长时间的产业引导。

02 被“氢脆”卡脖子的储氢

作为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氢气生产之后,需要用一种既安全又经济的方式储存起来。储氢不仅是令我国头疼的难题,而且在全世界,都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国内的主流方法是采取高压气态储氢。目前,我国储氢瓶的成本造价在27000元左右,同时配套设施的价格在15万元,对标美国,储氢瓶的价格也在22000元左右,略低于中国,但同样高昂。

高成本源于氢顽皮的特性,学术上称作“氢脆现象”。

所谓“氢脆”是指,氢气会在金属晶粒附近聚集起来,破坏金属的结构,让金属胀气变脆。氢气会在金属内累积成18.7兆帕的高压,这是地表气压187倍。更糟糕的是,氢脆一经产生,就消除不了。

氢脆在 历史 上引发过严重的事故。

1943年1月16日的晚上,俄勒冈州造船厂发出巨响,尚未交付的自由轮一下子断成了两半,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恐慌,众人都以为是纳粹的黑 科技 。

无独有偶,2013年,世界上最宽的桥,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为即将到来的通车进行测试。然而仅仅2周,负责把桥面固定在水泥柱上的保险螺栓就出现了裂痕,96个保险螺栓里有30个坏掉了,使得这座大桥几乎成了废品。

为了缓解“氢脆”的困扰,全球想出了一种特殊的解决方法——低温液态储氢。将氢气压缩成液体,能大幅避开气态氢造成的安全隐患。

学界普遍认为,液氢储运技术是储氢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但目前,我国液氢储运技术相对落后,缺少大容量、低蒸发率的液氢存储设备的开发。仅有的一些研究,多聚焦在高压气态储氢方面。

例如,2020年,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使用高强高模碳纤维作为储氢瓶的内胆,大幅提升了储氢瓶性能。企业方面,京城股份投建了全亚洲最大的高压储氢瓶设计测试中心及生产线。

储氢成本的大山,路漫漫其修远兮。

03 “爹不疼妈不爱”的运氢

作为氢气“出厂”前的最后一步,运氢在整个氢能产业链中地位举足轻重。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氢气运输产业处于“爹不疼妈不爱”的境地,没有系统性的规划——几乎所有中央和地方层面的战略规划中,都提到了制氢和终端应用环节。

理论上,氢气运输产业分为短途和中长途两种。短途的运输可依赖长管拖车,中长距离的运输对成本敏感许多。其中一种经济的方式,是先将氢气转为高密度的液氢状态再进行运输。

液氢能适应陆运和海运的模式。在陆运上,液氢储罐最大容积可达到200立方米,是长管拖车模式的2倍。海运的液氢储罐最大容积可达到1000立方米,在欧洲和加拿大氢气运输中,就均采用液氢海运的模式。

如此重要的液氢在中国却产能极低。目前,液氢工厂仅有陕西兴平、海南文昌、中国航天 科技 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第101研究所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主要服务于航天发射, 总产能仅有4t/d, 最大的海南文昌液氢工厂产能也仅2t/d。目前, 中国民用液氢市场基本空白。

而对标欧美,美国是全球最大、最成熟的液氢生产和应用地域,拥有15座以上的液氢工厂, 全部是5t/d以上的中大规模,总产能达到375t/d。此外,亚洲有16座液氢工厂, 日本占了2/3。

另外一种是借由管道运输,但现实是,我国氢气管网严重不足,全国累计仅有100km输氢管道,且主要分布在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等地。在2016年的统计数据,全球共有4542km的氢气管道,其中美国有2608km的输氢管道, 欧洲有1598km的输氢管道。

目前,我国仅仅在《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提到,期望在2030年建成1000m长的氢气运输管道。而对比国外,管道运输已经开始全面与上下游形成联动。

例如,德国在北莱茵至威斯特法伦州铺设的240km的氢气管道,在给用户供氢的同时这些氢气管道也为工业所用。德国Frankfurt的氢气管道直连加氢站与氯碱电解工厂,可以免去压缩机直接供氢。

总结来说,由于上层规划的缺失,我国氢能运输仍处于“地方割据”的局面,还未形成规模经济。

04 破题关键词:液氢

氢能源产业的相关的难题是多方面的,但抽丝剥茧,氢能源产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集中在存储和运输之上。

原理很简单,“绿氢”的生产技术可以逐步迭代,但氢气如果不能长期低成本地存储,生产再多的“绿氢”都是徒增消耗。

此外,氢气如果不能便捷运输,氢能的广泛应用就是无从谈起。对照电力行业,正是高压输电技术的成熟,电力才能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应用。

而储氢与运氢问题的源头,在于液氢。

无论是存储端的低温业态储氢技术,还是中长距离的液氢运输,都少不了大规模液氢的身影。因此,如何提升液氢产量、开发相关储运设备,是氢能应用降成本的关键。

欧美日氢能产业的发展也能佐证这一点。欧盟早《未来氢能和燃料电池展望总结报告》就提到液氢重要性,同时在液氢方面的投资也从不吝啬。2021年在法国,一个液氢厂的投资就超过1.5亿美元。

美国垄断了全球85%的液氢生产和应用,根据美国氢能分析中心的统计,在液氢的帮助下,美国的氢能源被大量用于石油化工行业和电子、冶金等行业,两大行业平均每年要消耗掉82000吨的液氢。

日本则在液氢加氢站方面走在了前列。液氢加氢站具有占地小,储量大的优势,甚至能完成制氢就发生在加氢站里。

目前,日本有建成142座,占全球加氢站总数的25%,依托于加氢站,日本燃料 汽车 投放使用全球领先,燃料 汽车 的商业化也是全球最好的。

所以,中国的液氢亟需从当前军用、航天领域,走向大规模民用环节。

思考欧美日液氢的发展历程,我们有许多借鉴之处,概括而言,包括三点:

一、政策引导,为相关工作提前铺好路。2021年5月,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氢能 汽车 用燃料液氢》、《液氢生产系统技术规范》和《液氢贮存和运输技术要求》三个文件,制定了三项国家标准,这将对液氢发展起到关键性引领作用。

二、龙头企业牵头,建成大规模氢液化系统。液氢生产工厂的建设成本高,必须由龙头企业率先投产,提高生产规模,才能有效降低单位成本。

三、系统整合相关资源,发挥产学研机制作用。例如,建立政府、研究机构和企业的氢能源产学研合作平台,将科研产品第一时间应用到实际生产当中。

05 结语

世界已进入双碳时代。国际氢能委员会预计,2050 年氢能源将占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18%,催生年产值2.5万亿美元的产业。

世界各国对氢能源越发重视,欧美日各国氢能源产业的规划已经做到了2050年后,并且还在迭代更新;而在我国,自2021年氢能被列为“十四五”规划重点发展产业后,国家和各地政府迅速出台了400多项政策,规划了2025年之前的产业发展目标。

一场事关产业政策、技术竞技的产业争霸赛已经打响。

跳跃的裙子
开朗的橘子
2025-07-21 12:11:05

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将会在2030年实现平价,相信大家对于氢能还没有一个具体的了解。随着我国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也是变得越来越高级,对于很多资源也是实现了可以再生,因为现在很多资源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对我们的环境产生破坏,比如煤炭。所以说我们也是在不断的开发出新的洁净能源。氢能就是这些能源当中的一种,在未来,它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所以在未来的生活当中,氢能可能会作为我们最主要的使用能源出现。

首先我们要对氢能源有一定的了解,氢能源就是可再生的二次能源,它能够通过一些可再生的方式从其他反应那里制出来氢能源,这也是它之所以是清洁能源的主要原因,因为我们知道,很多能源是不可再生的,就比如说煤炭,如果说我们对于煤炭过度开采的话,那么肯定会出现匮乏的现象,因为煤炭作为自然资源,它是长期储藏在地下的并且不会再生。如果我们对它过度使用的话,肯定有一天会出现灭绝的现象,氢能并不会,它属于可再生能源,我们使用完以后可以从其他的反应当中来制取这样就能够达到一个循环的作用,也是出于这个角度亲能才会被作为是清洁能源被开发。

当氢能实现平价以后将会有非同凡响的意义,首先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就会实现一更高级的能源使用形式。因为氢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所以说在未来将会让我们的科学研究变得更加高效,且清洁将不会再对我们的生活环境产生破坏。在近几年因为过于注重国家的发展,而忽略了能源对于环境的破坏,导致我们现在的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温室效应的影响也是越来越严重。所以氢能能的出现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样的局面,并且也会被其他国家所效仿,这就是氢能最大的用处。

其次就是在它实现平价之后,将会有更多的人能够使用的起亲能,在之前我们仅有煤炭的时候,很多人就因为经济实力的原因,没有使用煤炭的经济条件。再到现在大家都普遍使用天然气,也仍然有一些贫困地区依然无法享受到这一待遇。那么在未来,如果说氢能能够实现平价的话,我国的大部分居民都会有生活条件来使用如此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这将会对大家的生活和各方面带来很多的便利,并且还会节省大家的金钱,对于提高我们国家的居民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拉长的发卡
朴素的飞机
2025-07-21 12:11:05

3月2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规划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根据规划,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氢能产业发展制度政策环境,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初步建立较为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

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产业布局合理有序,可再生能源制氢广泛应用,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

到2035年,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提升,对能源绿色转型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规划提出,立足本地氢能供应能力、产业环境和市场空间等基础条件,结合道路运输行业发展特点,重点推进氢燃料电池中重型车辆应用,有序拓展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客、货汽车市场应用空间,逐步建立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与锂电池纯电动汽车的互补发展模式。积极探索燃料电池在船舶、航空器等领域的应用,推动大型氢能航空器研发,不断提升交通领域氢能应用市场规模。

重要的信封
能干的朋友
2025-07-21 12:11:05

因为直接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导致电网的调峰压力非常大,巨大。弃风弃光弃水问题很严重。储能是提高电网调节能力的最佳手段之一。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抽水蓄能,其次也有储热、电化学电池、压缩空气的各种技术路线。

本质上电制氢也是储能的一种。在电网下调峰能力不足的时候(即出现弃电的时候),将弃电部分用来制氢,或者在夜间负荷低的时候,用低价电制氢,在需要的时候,不管是发电还是直接燃烧,取用储存的能量。

用氢作为能源发电,两步过程中能量难免会有损失,但是其实仔细琢磨一下,还是可行的,主要是得采用廉价易得的电能来电解之制氢,像大规模的太阳能、风能都是很好的清洁能源。

提高电解制氢的效率后,能量从太阳能转移到氢能源里。由于氢气能量密度大,移动性好,不受天气影响,所以用氢气作为汽车的驱动能源还是很不错的选择,清洁环保。这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得提高制氢的效率和氢转化为电和动力的效率。

可再生能源制氢的用处

可再生能源制氢有它的优势,采用了可再生能源,以风光水等等可再生能源为载体,以氢气作为一个二次能源的载体,在能源转型中可以和电力互为补充,以实现工业、建筑、电力、交通运输等产业互联。

目前广泛使用的氢源主来自化石燃料、电解水和化工副产氢。此外,生物质制氢、核能制氢和光催化制氢正在研究,还没达到工业化应用的水平。可再生能源制氢只能选择电解水制氢,化石燃料制氢和化工副产氢都是有碳排放的。

发嗲的鲜花
花痴的河马
2025-07-21 12:11:05
风电制氢龙头股就是在风电制氢方面具有代表性的股票,龙头股就是在一定时期具有代表性和号召力的股票。

1、风电制氢股是国内风电制氢站开发的相关概念股,而与之息息相关的便是风电制氢技术,其是将风能通过风力发电机转化成电能,电能通过电解水制氢设备转化成氢气,通过将氢气输送至氢气应用终端,完成从风能到氢能的转化。

2、新天绿能:主营天然气销售业务和风电业务。其风力发电装置在河北省名列前茅,其天然气业务由中石化承担,使其成为华北地区第三大分销商。氢能方面,张家口风力发电制氢示范项目已基本完成,目前仍在积极探索制氢和氢能利用的相关技术储备。

3、鸿达兴业:主要从事制氢、销售及综合应用、储氢技术及储氢设备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制氢、储氢、氢液化和氢注入产品的研发、销售和技术咨询;加氢站的投资、设计和建设;主要从事制氢和储存、氢液化、氢填充业务。

4、金风科技:公司主要从事风机制造、风电服务、风场投资。公司的主要经营产品有6.0S、3.0S、2.5S、2.0S、1.5MW、风机零部件销售、风电服务、风电场开发。公司很早就进入了风力发电设备制造领域。如今已经成为了行业内的领先供应商。拥有很多自主品牌,在国际上拥有很高的认可度和知名度。

拓展资料

氢能源一大部分来源于天然气,煤炭中氢能源的含量比较低,国内天然气能源紧缺,依赖大量进口,因此在我国煤炭成为了氢能源的主要来源,近几年,全球将氢能源作为未来新能源的发展方向,海上风电制氢可能会成为未来最受欢迎的探索领域,风电制氢是一种新的能源利用模式,通过制氢设备将风力发出的电能转化为氢气。风电制氢消耗资源少,生产成本较低,不需要人力守着。

漂亮的巨人
曾经的猫咪
2025-07-21 12:11:05
2021年氢能股龙头股主要有柴权电力、宜华通、美锦能源。其中柴油动力是氢能的代表,易华通是新一代氢燃料电池发动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美锦能源主要出口氢燃料电池汽车,突破国内出口零记录,前景广阔。

氢概念股有鲁北化工、六国化工、兴发集团、长城汽车、汉中精机、隆基股份、大洋电机、盛鑫锂能、安泰科技、华风股份、凯美特燃气、三维化工、齐翔腾达、华茂实华、镇海股份、石兰重装、陕西建工、ST金宏、新天绿能等。

全球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与双碳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也越来越好。清洁能源的发展是大势所趋,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技术积累,中国终于在2021年迎来了氢能发展的热潮,成为中国前瞻性规划的六大产业之一。而且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未来,氢燃料电池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

氢产业有三个核心环节,需要投资者关注。

第一,核心是上游氢能。目前,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制氢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从最原始的化石原料制氢到电解水制氢。

第二,中游储运。制氢完成后,我们要进行一定的储运,以保持氢气储运技术对能效和安全性的要求。目前最常见的储运技术是高压气态和机械液态运输。

第三,下游应用。氢能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在工业领域和燃料电池汽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股票有风险。大家投资前一定要慎重考虑。不要只是纸上谈兵。只有实践才能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