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动力工程 > 正文

水动力学实验的水动力学实验示例

秀丽的网络
羞涩的翅膀
2022-12-31 18:13:32

水动力学实验的水动力学实验示例

最佳答案
俊秀的发卡
成就的楼房
2025-07-24 11:05:08

以下列举几个实例说明水动力学实验理论如何应用于实际。

排水量船阻力实验  用D表示总阻力,S表示湿面积,根据对此问题的理解,应用量纲分析方法得出,在几何相似条件下,有下列关系:

因Fr和Re在原型和模型中相等的条件是不能同时满足的,实验中常维持Fr在原型和模型中相等。为了解决Re不等的问题,弗劳德近似地写成:

式为总阻力系数;为当量平板摩擦阻力系数;剩余阻力系数。剩余阻力包括兴波阻力和粘性形状阻力。若雷诺数超过临界值,可以认为形状阻力是自相似的,与雷诺数无关。于是剩余阻力系数只是弗劳德数的函数。因Fr值不变,故原型和模型的CR值相等,即。

原型和模型的值可根据休斯曲线或ITTC(国际拖曳水池会议)曲线求出。模型的值求出后,即可由上式计算原型的CD值。

船和水中武器运动性能实验  这类实验须考虑动体的总质,转动惯量和浮心坐标)。相似参数包这些实验要在拖曳水池、旋臂水池、耐波性水池、风洞、水洞和出入水实验室等设备内进行。 物体从空气中经过气水交界面进入水中的过程称为入水;物体与自由水面碰撞但并不穿过水面完全进入水中,称为撞水,撞水是入水的初期过程。水上飞机在水面上降落,航天飞船仪器舱和座舱在海面上溅落都是撞水的实例,而鱼雷和反潜导弹则都有入水过程。

速度不高的撞水实验的参量有:代表撞水物体几何形状的具有长度量纲的几何参量,,,…和特征长度L,入水物体重心的坐标、、,质量m,转动惯量I;与撞水运动开始状态有关的参量,如入水角,初始攻角,初速度,初始角速度;重力加速度g,水的密度ρ和动力粘性系数μ。撞水和入水是非定常运动,所以还必须包括时间t(t=0为撞水初始瞬时)。与上述各参量对应的相似参数为:,,…,;,,,;,,,,;Fr,Re。

因为撞水具有冲击性质,惯性力是主要的,雷诺数可以忽略。钝头物体高速撞水要考虑水和空气的可压缩性;模型的弹性也要作到相似。这时可忽略弗劳德数,而考虑马赫数。

对于高速物体入水实验,除上述相似参数外,还要考虑空泡数。入水物体尾部的空泡与一般空泡不同,前者中的气体主要是尾随物体冲入水中的空气,水面上空气的压力pa和密度ρa是重要参量。为使空泡数不变,必须降低模型实验中的水面压力,但压力一降低,水面上空气的密度会随着降低,从而破坏了空泡闭合过程的相似。为了做到空泡闭合过程相似,入水实验中采用重气体。若模型很小,为使韦伯数不比原型值小很多,常在水中加微量气溶胶以减小表面张力。入水实验需在专门设备中进行。 水轮机能产生多大功率、水泵需要多大功率都是重要的实验课题。今就水轮机的功率实验为例加以说明。设水轮机和流道的几何形状由长度l1,l2,…和直径D决定;通过水轮机的流量Q除同g、μ和水头H有关外,还同每秒转数n有关。因为空化是水轮机运转中的重要问题,参量中还须包括水的饱和蒸气压pV。流量的函数关系可写成:

组成无量纲的参数后可得:

同样,对于功率P可得:

和分别称为单位流量和单位功;称为单位转速,具有表征周期运动的斯特劳哈尔数的形式。也可分别组成只包括n、P、H和的两个无量纲参数,称为比转速nS,其形式分别为:

模型实验常做不到使模型的全部无量纲参数和原型相等,有时只能维持值相等。为了使空化数σ相等,需要控制模型的水面压力。因为不能满足全部相似条件,实验得出的模型机的效率或功率仍需用经验公式修正才能换算到原型机。原型机的效率常高于模型机。

最新回答
霸气的香氛
英俊的冰淇淋
2025-07-24 11:05:08

关于发布2008年工程与材料领域

国家和部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的通知

国科发基〔2008〕353号

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河北省人民政府:

今年我部对54个工程和材料领域国家和部门重点实验室组织了评估。其中工程领域34个,材料领域2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0个,部门实验室4个。现将评估结果通报如下:

一、工程科学领域实验室评估结果

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优秀类实验室。

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28个实验室为良好类实验室(具体名单见附件1)。

其他实验室为较差类实验室。

二、材料科学领域实验室评估结果

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优秀类实验室。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5个实验室为良好类实验室(具体名单见附件2)。

其他实验室为较差类实验室。

三、我部将对上述优秀类和良好类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给予专项经费资助。

四、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较差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将不再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列,可纳入部门重点实验室管理;确属重点发展领域,经整改后达到国家重点实验室要求的,可按规定程序重新申报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请相关部门和依托单位对较差类重点实验室继续给予关心和支持,妥善处理好相关问题。

五、希望各参评实验室、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认真总结经验,针对评估专家组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找出实验室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切实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营造有利于原始创新的环境,促进实验室整体水平的提高。

附件:1. 工程科学领域优秀和良好类重点实验室名单

2. 材料科学领域优秀和良好类重点实验室名单

二00八年七月四日

附件1:

工程科学领域优秀和良好类重点实验室名单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主管部门

优秀类实验室

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 教育部

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交通大学 教育部

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 教育部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交通大学 教育部

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 教育部

良好类实验室

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理工大学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 教育部

电力设备与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交通大学 教育部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大连理工大学 教育部

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交通大学 教育部

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大连理工大学 教育部

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 教育部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

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庆大学 教育部

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 教育部

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交通大学 教育部

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 教育部

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 教育部

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天津大学 教育部

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 教育部

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 教育部

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南大学 教育部

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 教育部

强度与振动实验室 西安交通大学 教育部

热科学与动力工程实验室 清华大学 教育部

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 教育部

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大学 教育部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海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教育部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大学 教育部

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 教育部

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工业大学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北大学 教育部

注:本表按汉语拼音排序

附件2:材料科学领域优秀和良好类重点实验室名单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主管部门

优秀类实验室

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南大学 教育部

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东大学 教育部

良好类实验室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理工大学 教育部

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 教育部

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大学 教育部

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 教育部

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 教育部

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交通大学 教育部

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 教育部

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工业大学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华大学 教育部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科技大学 教育部

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 教育部

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燕山大学 河北省

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南理工大学 教育部

跳跃的大碗
迷路的小懒虫
2025-07-24 11:05:08
最牛的是清华大学,共有12个;其次是北大和浙大,有10个;南大有6个,居其次。名单如下:

清华大学 12

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工程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萃取分离分室)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分室)

集成光电子学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实验区)

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膜生物物理分室)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清华大学分室)

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 10

湍流与复杂系统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分子动态及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分室)

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分室)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大学分室)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分室)

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 10

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分室)

化学工程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聚合反应工程实验室)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分室)

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 6

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现代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分室)

上海交通大学 6

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分室)

吉林大学 6

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集成光电子学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实验区)

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 5

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分室)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复旦大学 4

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交通大学 4

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

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大学 4

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分室)

中山大学 4

华南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 4

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塑性成形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数字制造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大学 4

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天津大学 3

内燃机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工程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精馏分离实验室)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分室)

同济大学 3

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分室)

大连理工大学 3

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南大学 3

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

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大学 3

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分室)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分室)

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工业大学 3

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先进机器人及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城市水质保障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厦门大学 2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东大学 2

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南大学 2

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矿业大学 2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东理工大学 2

生物反应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工程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化学反应工程实验室)

华中农业大学 2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东师范大学 2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南理工大学 2

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

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虚拟现实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南大学 2

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庆大学 2

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 2

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油气资源与勘探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 2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理工大学 1

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科技大学 1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化工大学 1

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开大学 1

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燕山大学 1

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西大学 1

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 1

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原应用有机化学)

电子科技大学 2

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大学 1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

综合业务网理论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

火灾科学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 1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邮电大学 1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北大学 1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工业大学 1

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交通大学 1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华大学 1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 1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理工大学 1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三军医大学 1

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四军医大学 1

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大学 1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交通大学 1

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二军医大学 1

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工业大学 1

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东农业大学 1

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医学院 1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海大学 1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分室)

江南大学 1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分室)

南昌大学 1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分室)

参考来源:http://baike.baidu.com/view/1217337.htm?fr=ala0_1_1

土豪的白云
柔弱的未来
2025-07-24 11:05:08
高校部分: 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年

说明:关于每个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数目不好说,因为有实验室有合并组建和共建之说,不过已有详细说明;里面应该有少量错误,请注意。仅供参考。

清华大学 13

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

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共建)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共建)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煤的清洁燃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已摘牌)

一碳化学与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已摘牌)

北京大学 10

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共建)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

分子动态及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

文字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已摘牌)

暴雨监测与预防国家重点实验室 (已摘牌)

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已摘牌)

浙江大学 10

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南京大学 7

现代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组建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筹)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近代声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已摘牌)

上海交通大学 7

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

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吉林大学 6

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共建)

复旦大学 5

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先进光子学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已摘牌)

西安交通大学 5

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

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华中科技大学 5

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强磁场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组建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

武汉大学 5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2010年立项)

中山大学 4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大学 4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 4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共建)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天津大学 4

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碳化学与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已摘牌)

东南大学 3

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厦门大学 3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应激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哈尔滨工业大学 3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 3

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混凝土材料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已摘牌)

大连理工大学 3

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三束材料改性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已摘牌)

中国农业大学 3

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华南理工大学 3

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发光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中南大学 3

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重庆大学 3

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

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东师范大学 2

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东理工大学 2

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华中农业大学 2

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南大学 2

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 2

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东大学 2

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矿业大学 2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 2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南开大学 2

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已摘牌)

兰州大学 2

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草地农业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已摘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2010年立项)

武汉理工大学 2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中国地质大学 2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北京化工大学 2

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北京科技大学 2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效钢铁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北京邮电大学 2

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北大学 2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电子科技大学 1

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已摘牌)

北京交通大学 1 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理工大学 1 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二军医大学 1 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三军医大学 1 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四军医大学 1 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华大学 1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医学院 1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海大学 1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江南大学 1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南昌大学 1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南京工业大学 1 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 1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东农业大学 1 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西大学 1 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 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大学 1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工业大学 1 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交通大学 1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石油大学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燕山大学 1 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南大学 1 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2010年立项)

东北林业大学 1 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2010年立项)

西南大学 1 家蚕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 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广西大学 1 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2010年立项)

华南农业大学 1 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2010年立项)

南京医科大学 1 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华北电力大学 1 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 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中国药科大学 1 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中科院部分: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4

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

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3

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组建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

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 (组建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

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组建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3

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3

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3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共建)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3

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

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3

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2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组建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

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组建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

工程塑料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已摘牌)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2

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

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共建)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

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

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2

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2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2

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2

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2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2

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2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复杂系统智能控制与管理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2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

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2

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

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1

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气体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已摘牌)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1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1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1 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1 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2010年立

项)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1 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1 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1 理论物理前沿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1 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1 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1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1 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1 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1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1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1 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1 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1 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1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1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1 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1 森林与土壤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1 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1 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1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1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实验室

1 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 198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

2 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 1984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3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 1991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兰州

4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实验室 200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沈阳

5 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 2003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北京

6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 200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

7 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2003 清华大学 北京

8 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 2003 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北京

9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 2003 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武汉数理所、中船717所 武汉

10 磁约束核聚变国家实验室 2006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西南核物院 合肥

11 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 2006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大连

12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实验室 2006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13 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 2006 南京大学 南京

14 重大疾病研究国家实验室 2006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

15 蛋白质科学国家实验室 2006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北京

16 现代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 2006 西南交通大学 成都

17 现代农业国家实验室 2006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18 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2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

19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2006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 青岛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说明: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级别,但是主要在工信部部署高校之中。

1 水中兵器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西北工业大学

2 无人机特种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西北工业大学

3 超高温复合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西北工业大学

4 翼型叶栅空气动力学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西北工业大学

5 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热结构与内流场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西北工业大学

6 精密热加工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工业大学

7 特种环境复合材料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工业大学

8 空间材料与环境工程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工业大学

9 可调谐气体激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工业大学

10 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1 飞行器控制一体化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2 可靠性与环境工程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3 计算流体力学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4 并行与分布处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国防科技大学

15 新型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国防科技大学

16 精确制导自动目标识别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国防科技大学

17 多谱图像信息处理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

18 脉冲功率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

19 车辆传动实验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北京理工大学

20 机电工程与控制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北京理工大学

21 天线与微波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2 雷达信号处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西安电子科大、CETC第14所

23 大功率微波电真空器件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电子科技大学

24 抗干扰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电子科技大学

25 电磁防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军械工程学院

26 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装甲兵工程学院

27 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海军工程大学

28 水声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工程大学

29 直升机旋翼动力学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30 弹道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南京理工大学

31 电子测试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北大学

32 轻质高强结构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南大学

33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长春理工大学

34 砷化镓超高速集成电路和功率器件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CETC第13研究所

35 电波环境特性及模化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

36 电子对抗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CETC第29研究所

37 通信对抗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CETC第36研究所

38 先进复合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39 先进高温结构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40 超精密加工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

41 计量与校准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42 火力控制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43 高能束流加工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44 直升机旋翼动力学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45 导弹制导与控制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46 空间微波基础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国空间院、西安空间无线所

47 导弹控制系统仿真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航科工集团北京仿真中心

48 柔性制造系统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国兵工集团第55研究所

49 火工品安全性可靠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国兵工集团第213研究所

50 电磁兼容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51 声纳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杭州应用声学研究所

52 海洋腐蚀与防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

53 高功率微波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

长情的火车
感动的砖头
2025-07-24 11:05:08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简称中国科大,位于安徽省合肥市;

由中国科学院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首批20所学位自主审核高校之一。

校内设有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这是国家计委批准建设的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实验室。实验室拥有的同步辐射光源是现今国内高校中唯一一台大科学装置和国家级实验研究平台。

2、清华大学(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校内设有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是科技部于2003年11月25日批准筹建的第一批5个国家实验室之一。

实验室的研究方向覆盖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信息的获取与采集、信息的通信与网络、信息的处理与计算、信息技术基础器件、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以先进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科学探索等诸多方面,旨在取得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

3、北京大学(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京港大学联盟、亚洲大学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东亚四大学论坛、国际公立大学论坛、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成员。

校内设有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实验室研究方向涵盖了化学科学或分子科学的大部分领域,主要包括:分子反应动态学与结构化学、胶体、界面及多相体系、有机合成化学、理论与计算化学等。

4、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高校,位列国家首批“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

校内设有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旨在通过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大型科学研究平台,推动国家科学研究的原始性创新。

2006年11月,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顺利通过了由科技部组织专家进行的国家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可行性论证。

5、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OUC),简称中国海大、海大,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为中欧精英大学联盟、北极大学、国际南极学院、国际涉海大学联盟等联盟成员校,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校内设有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实验室是国家所拥有的并赖以解决国家急需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科学问题的实验室,代表一个国家在某一领域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家实验室

热心的小懒猪
耍酷的早晨
2025-07-24 11:05:08
哈尔滨工程大学目前的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研究机构如下:

水声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军用水下智能机器人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核安全与仿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多体船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电子政务建模仿真国家工程实验室

数字化造船国家工程实验室

先进船舶动力技术重点实验室

船舶导航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超轻材料与表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纤维集成光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导航仪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船舶控制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船舶动力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呆萌的热狗
清爽的服饰
2025-07-24 11:05:08

答:能源与动力工程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属于能源与电气学院。 主要用来培养能源动力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学习热能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接受现代热能与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热力系统的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从能源与动力工程毕业后可以在水利水电、流体机械、电力、动力工程等相关设计院、发电厂、制造厂和研究机构从事工程设计、 科研、教学、设备制造、安装检修、运行管理、技 术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其中以各流域水电开发公司、水电厂、抽水蓄能电站为主要就业单位。

河海大学动力工程系介绍

一、基本情况

  动力工程系现有教师22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动力工程系的支撑学科为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和机械工程学科,其中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是在原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学科基础上发展而来,历史悠久,早在六十年代初就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一批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的教授。动力工程系下设水力机组过渡过程控制与计算机仿真研究所、流体机械流动计算及优化研究所、流体机械测试与诊断技术研究所、水工金属结构(水工机械)安全检测与诊断技术研究所、热能工程研究所等五个研究所。

二、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

该学科特色明显、历史悠久、综合实力强,具有流体机械及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教师中拥有教授职称的5人(其中博导一名)、副教授职称的3人,讲师及以下职称的6人。

近五年负责和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重点计划项目、“948”项目、部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及生产委托科研项目100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机械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明专利5项等。在国内外主要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6部。

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包括:流体机械性能及优化;水力机组过渡过程控制;水轮机调节系统分析及微机调速器开发研制;水电厂计算机仿真;流体机械测试与诊断技术;复杂热力系统优化运行技术;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现代空调技术。

本学科开发了水电站水力――机械过渡过程计算研究通用程序,所有国内大型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都购买了该软件,应用于所有大型水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过渡过程计算。

拥有高水平、高精度、多功能的“水力机械多功能试验台”、“水力机械动态模拟试验台”各一座,两座试验台都是“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已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上海、江苏、广东、福建等地的市政工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其中水力机械多功能试验台已通过江苏省科技厅的鉴定,具有A级精度(±0.4%)。试验台不仅可以做立式、卧式水轮机、水泵的能量特性、汽蚀特性、飞逸特性和水流内特性等试验研究,而且还可以做正向、反向水轮机、水泵的能量特性、汽蚀特性、飞逸特性和水流内特性等试验研究。

本学科还开发出成熟的产品:水轮机微机调速器(采用STD总线工控机、可编程控制器和工业PC);水轮机调节系统对象实时仿真和现场测试系统;水电站计算机仿真培训系统;水电站、泵站现场测试系统。

扩展资料

河海大学(Hohai University),简称“河海”,位于江苏省会南京市,是一所有百年办学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教育部、水利部、国家海洋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以及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拥有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

河海大学官网

健忘的宝贝
迅速的煎饼
2025-07-24 11:05:08
合纵联横,攻关深蓝

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于2013年成功获批,2015年正式建成启用并运行,项目坐落于即墨鳌山卫,基础建设由山东省、青岛市投资,总占地640亩,分东、西两个区块。目前,基本建设累计投入13亿元,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实验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整个西区建筑是组团式结构,每个组团承担一定的功能,包括海洋科普组团、蓝色生命组团、海洋观测组团等,每个组团有一定的使命,海洋里的未知领域就在这一个个组团里打开。

“从诞生海洋国家实验室这个想法开始,我们海洋科研工作者们的想法就是:做一点儿一家想干而干不了的事儿。”海洋国家实验室学委会秘书长潘克厚受访时开门见山。海洋国家实验室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酝酿探索,历经15年的时间最终破茧成蝶。

“青岛是国家海洋科研战略布局的重点城市,聚集了全国超过半数的海洋科研机构、人才和装备。”潘克厚说,新中国成立后,青岛海洋科研工作者在水产养殖、海洋调查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突破,在国际上逐步树立了中国海洋科技中心的地位。“九五”以来,适应海洋科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青岛的海洋科技工作者开始思考和酝酿如何解决科研机构和科研力量“碎片化”的现象,形成合力联合攻关。

世界范围内已经有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和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英国国家海洋研究中心、俄罗斯希尔绍夫海洋研究所、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六个国家级海洋科研中心。“而我国的海洋科研,机构多却没有形成合力,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潘克厚回忆,2000年,借鉴海洋强国经验,在以管华诗、唐启升、袁业立等院士为代表的住青海洋科技工作者的倡导下,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国家海洋局一所、农业部水科院黄海所、国土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等驻青海洋科教单位负责人共同向科技部提出建设“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的建议。

不抢人才,造人才

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起点高、内容新、综合性强,管理运行模式在国内无先例可循。潘克厚告诉记者,在实验室筹建的过程中,有人担心实验室的建成会造成海洋科研人才的“抢夺战”,消减其他科研机构的力量,而实验室秉持的理念,不是“抢人”而是“造人”,不是“另立炉灶”,而是“搭台唱戏”。

“打个比喻,我们的实验室搭建的平台类似国家大剧院,科学家们想唱什么样的戏,我们就搭什么样的舞台。”潘克厚介绍,海洋国家实验室打破传统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核心就是重科研、轻行政,不设级别、不定编制,体现“去行政化”和机构“扁平化”,处处尊重科学家意见。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建立了理事会

国家实验室:科技创新制高点

国家实验室作为国立科研机构的一种重要形式,兴起和发展于二战前后,主要是应对国家重大和紧迫的战略需求,也是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需要。类实验室以明确的国家任务为目标,通过多学科交叉集成,解决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科技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国家实验室已成为主要发达国家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的重要载体。

世界著名的国家实验室,例如美国的劳伦斯伯克利、布鲁克海文、橡树岭、阿贡等,德国和日本等也同样如此,各国的国家实验室均是围绕国家使命,依靠跨学科、大协作和高强度支持开展协同创新的研究基地。

这些实验室一般由国家进行大力投资,投入科研经费大都在数十亿美元以上,研究人员依托这些实验室进行世界前沿领域研究,由此培养了一大批诺贝尔奖得主,获得了无数先进的科研成果,成为发达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

据介绍,目前我国的国家实验室共有7家,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是全国唯一被批复正式运行的国家实验室。

管理下、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的主任委员会负责制,理事由国家11部委、山东省、青岛市及相关科研机构、特邀专家组成,其中科研人员比例超过50% 。

“我们就是要打造一个科技机制体制创新的试点。”潘克厚说,科研人员管理采用“双聘制”,即由原单位负责发放福利待遇,由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发放奖励和补贴,打消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激发科研人员活力。

科研,离咱生活很近

根据发展规划,未来3~5年,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将西太平洋-南海-印度洋动力过程与环境气候安全(透明海洋)、蓝色生命过程与资源开发利用(蓝色粮仓)、西太平洋洋陆过渡带深部过程与资源环境效应作为重大科研任务。

“普通市民对这些任务会觉得陌生,但其实与市民的生活关联度很高,甚至说息息相关。”潘克厚说,实验室进行“透明海洋”的任务研究,即认识海洋过程,这直接与航运、防灾减灾有关,现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认识了海洋,就能利用海洋,同时也能带来海洋信息产业、海洋装备产业的发展。

“‘蓝色粮仓’能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水产品、精细加工并综合利用,同时,在掌握了更科学的养殖技术之后,也能更好地保证我们的食品安全。”潘克厚介绍,实验室还要进行的海洋地质与矿产资源勘测,在陆地资源渐渐枯竭的当下,意义更是不言而喻。另外,实验室还在进行生态灾害防治任务,岛城市民更有体会。“青岛沿海近年浒苔来犯,为什么会出现,到底什么原因,这就是我们实验室要进行的研究。”

目标:世界前五

据了解,海洋国家实验室确定了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变化、海洋生命过程与资源利用、海底过程与油气资源、海洋生态环境演变与保护、深远海和极地极端环境与战略资源、海洋技术与装备6个研究方向,组建了海洋动力工程与气候功能实验室、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功能实验室等8个功能实验室。拟建设高性能科学计算机与系统仿真平台、科学考察船队及其基础条件公共平台等10个大型科研平台,目前,平台中的高性能科学计算机与系统仿真平台已经招标采购,根据计划,未来3年内实验室将完成6个平台的建设。

据介绍,为支持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的建设,未来三年内,科技部、山东省、青岛市等将投入17.6亿元,这将给海洋国家实验室插上“腾飞的翅膀”。实验室的目标是,力争经过5~10年的努力,跻身世界著名海洋科研中心前五位。

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目前拥有建设“海洋科技国之重器”的优势和潜力。其定位和方向已经明确,就是要体现国家意志,完成国家使命,“潜海、探洋、登极”。2016年1月30日海洋国家实验室组织包括30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相关领域专家,就“十三五”期间建造中国大洋钻探船的紧迫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开展了深入探讨,建议立即启动中国大洋钻探船前期立项工作。

感动的小蝴蝶
温暖的黄豆
2025-07-24 11:05:08

清华大学正在运行的科研机构共317个,其中:国家实验室(筹)1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7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7个。

国家实验室: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北京基地)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北京电子显微镜中心、北京电子能谱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抗肿瘤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实验室、下一代互联网核心网国家工程实验室、特高压工程技术(昆明、广州)国家工程实验室、工业酶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与百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光盘系统及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业锅炉及民用煤清洁燃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燃气轮机与煤气化联合循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分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命有机磷化学及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生物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应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系统数值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蛋白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信息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普适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粒子技术与辐射成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信息系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成形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反应堆工程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机光电子及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17年9月,清华大学成立了智能无人系统研究中心、智能网联汽车与交通研究中心、柔性电子技术研究中心等三个跨学科交叉科研机构,代表该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迈出里程碑步伐。

坦率的大船
缥缈的橘子
2025-07-24 11:05:08

著作名称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Homotopy Analysis Method in NonlinearDifferential equations Shijun Liao Springer&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 Computational Logistics 2012 胡昊;史小宁等 Spinger 2012年 世博交通启示录 孙健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2年 结构非线性分析的二次摄动法 沈惠申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 既有铁路提速改造软基动力性能分析与应用 徐永福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2年 Computational Logistics 2011 胡昊;史小宁等 Spinger 2011年 船舶贸易与经营 陈飞儿,张仁颐,胡昊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2年 岩土工程可靠度理论 张璐璐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1年 土力学和地基基础 王建华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年 旅游房地产研究 胡昊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年 交通安全设计理论与方法 陆键 科学出版社 2011年 国际船舶贸易 张仁颐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年 公路交通安全设计理论与方法 陆键 科学出版社 2011年 电弹性理论 匡震邦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年 船体振动学 金咸定;夏利娟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年 船舶振动 金咸定;夏利娟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年 岩土工程可靠度理论 张璐璐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1年 土力学和地基基础 王建华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年 Progress in Modeling and Applications He, Q.;Shen, S.L. ASCE 2010年 远程遥控气压沉箱技术与应用 李耀良;王建华;周香莲;袁芬 中国工业建筑出版社 2010年 人、船与海洋的故事 杨槱;陈伯真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年 高等级公路综合养护评价与预测技术 陆键等 科学出版社 2010年 城市协作设计方法 北尾靖雅等著, 胡昊 译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年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 Nonlinear Analysisof Plates and Shells Hui-Shen Shen (沈惠申)著 CRC Press,Taylor &Francis Group 2009年 智能运输系统(ITS)规划方法与应用 陆键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年 新型路堤填筑新技术 徐永福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年 现代顶管施工技术与工程实例 沈水龙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年 水下运载器操纵控制及模拟仿真技术 连琏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9年 力学与工程----21世纪工程技术发展与力学前沿研究 刘桦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年 交通运输经济学 史小宁;胡微红;胡昊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年 基于扰动状态理论的若干岩土力学基础问题研究 葛修润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9年 海岸工程水文学 喻国良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年 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设计理论与方法 陆键 科学出版社 2009年 公路平交口交通安全保障技术指南 陆键 科学出版社 2009年 工程热力学-重点英汉对照 杨海;车驰东;张小卿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9年 地下水渗流分析-基坑工程手册第八章 沈水龙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年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英语 连琏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年 材料强度学 许金泉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年 趣味刚体动力学 刘延柱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滑坡模型试验理论与实践 罗先启;葛修润 水利电力出版社 2008年 海洋工程水动力学试验研究 杨建民;肖龙飞;盛振邦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年 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载荷 (英)福尔特森;杨建民等译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年 轮船史 杨槱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年 近海平台管状接头强度分析 陈铁云;王德禹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年 帆船史 杨槱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年 船舶螺旋桨理论与应用 王国强;董世汤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5年 船舶结构终极承载能力 陈铁云;王德禹;黄震球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年 船舶原理(下册) 盛振邦等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年 船舶原理(上册) 盛振邦等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3年 船舶与海洋工程风险评估 张圣坤;白勇; 唐文勇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3年 船舶兴波阻力理论 刘应中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3年 Beyand Pertarbation:Introduction to the HomotopyAnalysis Method SHIJUN LIAO CRC Press LLC 2003年 高等流体力学(第二版) 刘应中;缪国平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2年 资料来自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