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哪所大学强?为什么?
您好,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两所高校的实力是不相上下的。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的国家重点高校,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高校,是江苏省教育厅、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中国民用航空局共同建设的一所国家重点高校;是原211工程高校,现双一流项目中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之一,其一流建设学科为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2)南京理工大学是一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的国家重点高校,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高校,是江苏省教育厅、教育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建设的一所国家重点高校;是原211工程高校,现双一流项目中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之一,其一流建设学科为兵器科学与技术。
根据第四轮学科评估报告来看: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有24个学科入围,其中有3个A-等级、5个B+等级、6个B等级、2个B-等级、3个C+等级、3个C等级、2个C-等级;
2)南京理工大学共有27个学科瑞,其中有1个A+等级、1个A-等级、4个B+等级、7个B等级、3个B-等级、5个C+等级、2个C等级、4个C-等级;
以入围学科数量来看,南京理工大学多了3个,但以入围学科质量来看,两所高校应该是实力相当的。以两所高校同时间入围的学科来看:
两所高校平级:
1)仪器科学与技术(B-)
2)信息与通信工程(B)
3)控制科学与工程(B+)
4)数学(B-)
5)材料科学与工程(B)
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B+)
南京理工大学较好:
1)光学工程:南理(B+)、南航(C+)
2)电子科学与技术:南理(B)、南航(C)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较好:
1)力学:南航(A-)、南理(B)
2)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南航(B)、南理(C+)
3)化学:南航(C)、南理(C-)
4)土木工程:南航(C)、南理(C-)
5)物理学:南航(C+)、南理(C-)
6)机械工程:南航(A-)、南理(B+)
7)外国语言文学:南航(C+)、南理(C-)
8)工商管理:南航(B)、南理(C+)
9)电气工程:南航(B+)、南理(C)
10)管理科学与工程:南航(A-)、南理(B)
11)软件工程:南航(B+)、南理(B)
12)马克思主义理论:南航(B)、南理(B-)
11)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南航(B+)、南理(C)
可以看得出在两所高校同时间出现的19个学科中,6个等级一样;南理有2个学科好过南航,而南航有11个学科好过南理。假如把南京理工大学的A+等级学科(兵器科学与技术)去掉,那么南航的优势应该就是会比较明显了。
尽管两所都是非常优秀的高校,也都是国家重点高校,同样是工信部直属高校,南京理工大学的强项学科和专业都是和兵器挂钩的,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抢先学科都是和航空器挂钩的。但真的要比出个高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综合性质要比南京理工大学高出一些,除了兵器以外的其他学科基本上都要高出南京理工大学一点了。
备注:所提供数据和分析仅供参考。
最近有家长咨询我们高考志愿网专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到底各自强在哪里,报志愿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到底该怎么选择。首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都是211工程院校,主管部门均为工业和信息化部,优势专业类似但也各有千秋。今天我们就从师资力量、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势学科、录取分数、拔尖人才培养、就业方向等多方面进行比较,以期给高考考生和家长一个更全面的分析,供学生在选大学、选专业、报志愿时参考。
一、师资力量对比
南京理工大学现有教职工3200余人,专任教师1900余人,教授、副教授1200余人,其中,入选省部级及以上人才计划400余人,包括:两院院士17人,外国院士3人,“长江学者”18人,“万人计划”专家2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防科技卓越青年人才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其中召集人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4人等。拥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5个、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3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9个、江苏省创新团队26个。学校先后入选“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有教职工3131人,其中专任教师1845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1263人,博士生导师535人,院士及双聘院士11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入选者20人,青年项目入选者1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2人,讲座教授4人,青年学者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国防科技卓越青年人才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8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9人,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2人,入选国家和省部级各类人才计划600余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0人。
两者相比,总体上南京理工大学的师资略胜一筹。
二、国家重点实验室对比
南京理工大学现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级质检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4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个,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1个,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并以此为依托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具有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其中工程硕士涵盖26个工程领域;博士后流动站16个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设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工业技术研究应用中心1个、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拥有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17个、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33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
两者相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多于南京理工大学。
三、优势学科/专业对比
南航优势专业:力学、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工商管理
南理优势专业:兵器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两者相比,南京理工大学的综合能力强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行业特色专业方面南航优于南理。
四、拔尖人才培养对比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钱伟长力学班:主修工程力学专业,实行本硕一体化培养,分为4年和2.5年,完成第一阶段,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完成第二阶段,授予工学硕士学位并颁发钱伟长班荣誉证书。长空创新班:面向南航所有理工科专业,进入班级后,专业任选,并保证100%本硕博连读。航空航天类的AI复合班:配有航空航天方面的导师和人工智能方面导师。南航和乌克兰合作的联合培养班,2年在国内,2年后公派到乌克兰学习航空航天类的知识。
南京理工大学在拔尖人才培养方面,有钱学森学院,下设三个专业大类,材料化工类、机械工程类、电子信息类,共30多个专业。培养模式和强基计划非常类似,采取“本硕博贯通”的模式,最短5年可获得硕士学位、7年可获得博士学位。学院实行小班化、研讨式教学,实行全程导师制。
进入钱学森学院的两种途径:
1、当年高考新生:已被南京理工大学录取的优秀新生可以在7-8月份报名申请进入钱学森学院,学院将在新生入学报到前组织面试选拔,择优录取100名优秀学生;
2、大一下学期:在学校组织的转专业申请考核时,补充选拔部分优秀学生进入钱学森学院。
此外,在人才培养方面,南理还与中国航天十二院、中科院南京人工智能芯片研究院、签订协同育人基地协议,选拔学生赴校外实习,提高综合科研能力。
五、报考建议
(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南航是工科、航空航天类优势院校,加上地域因素,是很多学生和家长向往的高校之一,它的力学、机械、电气、控制、计算机、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材料、通信等学科都很强势,非常值得报考;但南航的法学、外语类、金融类等要慎重考虑。
2、专业横向对比。计算机专业,同级别同分数段上下,还有哈工大(威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院校可以选择;自动化专业,实力相当的还有哈工大(威海)、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院校可选;电气专业,如果就想进国家电网的话,华北电力(保定)是更好的选择;机械类专业,大连理工大学和湖南大学和南航的分数、实力相当;土木工程专业,同分数段湖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的实力更强。
3、南航的长空创新班,进入后保证100%本硕博连读,这是211院校中非常少有的,这样的机会一定要抓住!
4、想进入南航的拔尖班,面试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主要考察学生的自我认知、大学的专业认知、创新思维、创新意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未来长远发展规划等。大多数学生一直忙于学习、忙于怎样提分,而忽略了综合能力的提升,所以对于面试,一定要早规划早准备。
(二)南京理工大学
1、南理兵器类相关专业的实力非常强,值得学生报考,适合有家国情怀的孩子;此外它的化工、自动化、机械、计算机、电子信息、通信等专业也都很不错,但同分数段也有其他高校可以选择,要根据不同的规划来定。
2、南理的设计类、电气类、土木类、经济类、工商管理类、外国语言文学类的相关专业,报考需要慎重,同分数段有性价比更高的大学可以选择。
3、想进入南理的拔尖班(钱学森学院),需要通过二次选拔(笔试面试),笔试主要考核数理基础,面试主要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对所选专业的认知、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等。所以希望看到这个文章的学生和家长一定要早规划早准备,提升综合能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都很好,都是重点大学,两者对比内容如下:
1、师资队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截至2019年1月,学校有教职工3131人,其中专任教师1845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1260人,博士生导师516人,院士及双聘院士11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
全国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6人,入选国家和省部级各类人才计划600余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7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3个。
南京理工大学:
截至2019年4月,南京理工大学有教职工3200余人,专任教师1900余人,教授、副教授12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17人,外国院士3人,“万人计划”专家2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国防科技卓越青年人才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
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其中召集人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双创计划”“江苏特聘教授”等省部级以上人才计划400余人。
拥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5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3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9个、江苏省创新团队26个。学校具有教授任职资格整体审定权和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审批权。学校先后入选“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2、院系现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截至2020年1月,学校设有16个学院,有本科专业58个。
南京理工大学:
截至2019年4月,南京理工大学设有机械工程学院、化工学院、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事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格莱特研究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等15个专业学院,以及钱学森学院、中法工程师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并与合作方联合创办了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和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两个独立学院。
扩展资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1月,学校有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33个,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国防特色学科10个,8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3个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8个江苏省重点学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好一点。
一、办学历史差异
1、南京理工:学校由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分建而成,经历了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等发展阶段,1993年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
2、南航:学校前身是1952年10月创建的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办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3、武汉理工:武汉理工大学办学源头起源于189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湖北工艺学堂,2000年5月27日由原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合并组建。
二、师资力量差异
1、南京理工:南京理工大学有教职工3200余人,专任教师2000余人,教授、副教授12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20人。
2、南航:学校有教职工3131人,其中专任教师1845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1260人,博士生导师516人,院士及双聘院士11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
3、武汉理工:学校共有教职工5419人,其中专任教师3255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欧洲科学院院士3人,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1人。
三、教学建设差异
1、南京理工:学校设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共10门课程获选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2、南航:学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项目6个,1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
3、武汉理工:学校拥有国家特色专业15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8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2个。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南京理工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南航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武汉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