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煤化学
煤化学是煤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煤化学主要研究的内容有煤的生成、组成、结构、性质、分类、转化过程与合理利用。
发展历程
煤科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开创阶段
1813年-1913年 此阶段人们迫于现实的需求开始了对于煤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时间研究成果
19世纪30年代煤的植物起源学说
19世纪40年代煤的微观研究、热解、溶剂分离、煤的可塑性
1873年煤的分类系统
1873年Regnault根据大量元素分析提出的煤的分类系统标志着煤化学学科的开创
鼎盛阶段
1913年-1963年 此时期煤占据着世界能源的垄断地位,煤化学的研究蓬勃发展。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苏联、波兰等国家相继建立了很多高水平的煤科学研究所,并在大学中开设相关的专业。这极大的促进了学科的发展,这段时间的研究成果包括焦化技术、液化技术、成焦机理与煤的物理和化学结构等组成了现代煤化学。1931年Friedrich Berguis凭借其于1913年左右开发的《煤在高温高压下直接加氢液化技术》获得了煤化学科技史上唯一的诺贝尔奖。
衰落与复兴
1963年-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廉价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开发利用,能源领域的注意力和研究重点纷纷转向了石油天然气工业和石油化工,煤炭工业逐渐衰落,有关煤的科学研究几乎停滞不前。但70年代中期的几次石油危机,石油价格猛涨,使得人们产生了对石油工业的担忧,煤化学的研究重新得到了人们的重视。1990年来由于环境问题,煤化学面对了很多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煤化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煤的组成结构、污染组分及有害元素的认识、煤的高效清洁利用、煤的定向转化等。
煤是古代植物遗体堆积在湖泊、海湾、浅海等地方,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转化而成的一种具有可燃性能的沉积岩。煤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碳、氢、氧、氮、硫等元素。在显微镜下可以发现煤中有植物细胞组成的孢子、花粉等,在煤层中还可以发现植物化石,所有这些都可以证明煤是由植物遗体堆积而成。
科学家们在地质考察研究中发现,在地球上曾经有过气候潮湿、植物茂盛的时代,如石炭纪、二叠纪(距今约3亿年)、侏罗纪(距今约1.3亿~1.8亿年)等。当时大量繁生的植物在封闭的湖泊、沼泽或海湾等地堆积下来,并迅速被泥沙覆盖,经过亿万年以后,植物变成了煤,泥沙变成了砂岩或页岩。
煤干馏后可以得到三种状态的产物:固态的焦炭、液态的煤焦油和粗氨水、气态的焦炉气等。 焦炭为灰黑色多孔状固体,是冶金工业的燃料和还原剂。煤焦油为黑色粘稠液体,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从中可以提取苯、萘、蒽、酚等数百种产品,粗氨水可制化肥。
焦炉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等,可作气体燃料。
一般来说,煤的化学式用C(碳)表示。煤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还有少量的氢、氧、硫、氮、硅、铝、钙、铁等元素。煤为不可再生的资源。煤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产,一种固体可燃有机岩,主要由植物遗体经生物化学作用,埋藏后再经地质作用转变而成。
煤的形成年代
在整个地质年代中,全球范围内有三个大的成煤期:
(1)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叠纪,成煤植物主要是孢子植物。主要煤种为烟煤和无烟煤。
(2)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裸子植物。主要煤种为褐煤和烟煤。
(3)新生代的第三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被子植物。主要煤种为褐煤,其次为泥炭,也有部分年轻烟煤。
煤的化学组成可通过化学分析来了解。煤中有机质元素主要是碳,其次是氢,还有氧、氮和硫等元素。它们以结构十分复杂的大分子形式存在,这些煤的有机质大分子是由许多结构相似的单元所组成;单元的核心是缩合程度不同的芳环,还有一些脂肪环和杂环,环间由氧桥或次甲基桥连接而形成大分子;环上侧链有烷基、羟基、羧基或甲氧基等。很多研究者报道过不同的煤化学结构模型,但尚不能揭示煤的实质结构。比较常见的有W.H.怀泽的烟煤结构模型。煤中无机质元素主要是硅、铝、铁、钙、镁等,它们以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等粘土矿物形式存在,还有黄铁矿、方解石、白云石、石英石等。
煤的工业分析主要包括水分、挥发分、灰分和固定碳的测定,它是评价煤的一项重要指标。
煤指以有机或无机形态富集于煤层及其围岩中的元素。有些元素在煤中富集程度很高,可以形成工业性矿床,如富锗煤、富铀煤、富钒石煤等,其价值远高于煤本身。
根据煤中伴生元素的性质和用途,可分为有益元素、有害元素和指相元素3类。有益元素主要有锗、镓、铀、钒等,可被利用。有害元素主要有硫、磷、氟、氯、砷、铍、铅、硼、镉、汞、硒、铬等。硫是煤中常见的有害成分,其他有害元素在煤中含量一般不高,但危害极大,如砷是一种有毒元素。煤在燃烧中,硫是造成城镇环境污染的主要物质源。当然,对有害元素如果收集、处理得当也可变成对人有用的财富。煤中伴生元素,有各自的地球化学性质,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环境中。因此,可根据元素的相对含量、元素的共生组合关系及元素的比值,来判断相和沉积环境。
问题二:煤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构成煤炭有机质的元素主要有碳、氢、氧、氮和硫等,此外,还有极少量的磷、氟、氯和砷等元素。
问题三:煤的成分分析具体指什么分析指标 煤的成分分析分为两种,工业成分分析和化学成分分析。
工业成分分析:挥发分、固定碳、水分、灰分
化学成分分析:碳、氢、氧、氮、硫、水分、灰分
问题四:煤里的成份各起什么作用 主要有碳、氢、氧、氮和硫等,此外,还有极少量的磷、氟、氯和砷等元素
特性
煤炭燃烧时,氮不产生热量,在高温下转变成氮氧化合物和氨,以游离状态析出。硫、磷、氟、氯和砷等是煤炭中的有害成分,其中以硫最为重要。煤炭燃烧时绝大部分的硫被氧化成二氧化硫(SO2),随烟气排放,污染大气,危害动、植物生长及人类健康,腐蚀金属设备;当含硫多的煤用于冶金炼焦时,还影响焦炭和钢铁的质量。所以,“硫分”含量是评价煤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煤中的有机质在一定温度和条件下,受热分解后产生的可燃性气体,被称为“挥发分”,它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氢气、一氧化碳等化合物组成的混合气体。挥发分也是主要的煤质指标,在确定煤炭的加工利用途径和工艺条件时,挥发分有重要的参考作用。煤化程度低的煤,挥发分较多。如果燃烧条件不适当,挥发分高的煤燃烧时易产生未燃尽的碳粒,俗称“黑烟”;并产生更多的一氧化碳、多环芳烃类、醛类等污染物,热效率降低。因此,要根据煤的挥发分选择适当的燃烧条件和设备。
问题五:煤炭的成分 构成煤炭有机质的元素主要有碳、氢、氧、氮和硫等,此外,还有极少量的磷、氟、氯和砷等元素。碳、氢、氧是煤炭有机质的主体,占95%以上;煤化程度越深,碳的含量越高,氢和氧的含量越低。碳和氢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热量的元素,氧是助燃元素。煤炭燃烧时,氮不产生热量,在高温下转变成氮氧化合物和氨,以游离状态析出。硫、磷、氟、氯和砷等是煤炭中的有害成分,其中以硫最为重要。煤碳燃烧时绝大部分的硫被氧化成二氧化硫(SO2),随烟气排放,污染大气,危害动、植物生长及人类健康,腐蚀金属设备;当含硫多的煤用于冶金炼焦时,还影响焦炭和钢铁的质量。所以,“硫分”含量是评价煤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煤中的有机质在一定温度和条件下,受热分解后产生的可燃性气体,被称为“挥发分”,它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氢气、一氧化碳等化合物组成的混合气体。挥发分也是主要的煤质指标,在确定煤炭的加工利用途径和工艺条件时,挥发分有重要的参考作用。煤化程度低的煤,挥发分较多。如果燃烧条件不适当,挥发分高的煤燃烧时易产生未燃尽的碳粒,俗称“黑烟”;并产生更多的一氧化碳、多环芳烃类、醛类等污染物,热效率降低。因此,要根据煤的挥发分选择适当的燃烧条件和设备。
煤中的无机物质含量很少,主要有水分和矿物质,它们的存在降低了煤的质量和利用价值。矿物质是煤炭的主要杂质,如硫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等,其中大部分属于有害成分。
“水分”对煤炭的加工利用有很大影响。水分在燃烧时变成蒸汽要吸热,因而降低了煤的发热量。煤炭中的水分可分为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一般以内在水分作为评定煤质的指标。煤化程度越低,煤的内部表面积越大,水分含量越高。
“灰分”是煤碳完全燃烧后剩下的固体残渣,是重要的煤质指标。灰分主要来自煤炭中不可燃烧的矿物质。矿物质燃烧灰化时要吸收热量,大量排渣要带走热量俯因而灰分越高,煤炭燃烧的热效率越低;灰分越多,煤炭燃烧产生的灰渣越多,排放的飞灰也越多。一般,优质煤和洗精煤的灰分含量相对较低。
煤是可以燃烧的含有机质的岩石。它的化学组成主要是碳、氢、氧、氮等几种元素。此外,还可能含有硫、砷、氯、汞、氟等有害成分以及锗、镓、铀、钡等有用元素。
煤是古代植物深埋地下,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的条件下,经历漫长的时代和复杂的化学变化而形成的。如果将煤切成纸一样的薄片放到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植物的细胞组织。在煤矿近旁的石头里,常可见到树枝和树叶的化石。辽宁省抚顺煤矿的一些煤块里偶尔夹有杏黄色的琥珀——昆虫和树脂的化石。这些化石都记载了煤的身世和历史。
煤的各类很多。按煤的含碳量分为泥炭、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的四大类。一般民用的无烟煤。乌黑而平凡的煤,经过化学加工,可生产出煤气、煤焦油、化肥、农药、合成染料、塑料、糖精、医药品和合成橡胶等产品。
世界煤炭地层分布很不平衡,大多集中在温带和亚寒带,其中北半球一条分布带是从英国奔宁山麓向东横越法国、德国、波兰、俄罗斯,直到我国的华北和东北;另一条则横亘于北美中部。在南半球,煤田仅分布于澳大利亚和南非的温带地区。就煤炭储量而论,以俄罗斯最为丰富,约占世界总储量的43.5%。煤层最厚的是加拿大西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加合特河煤田,地质储量为100亿吨,已探明的储量达14.6亿吨,煤层总厚度达300米。
我国煤炭资源也很丰富,地质储量约为1.4万亿吨,煤田主要分布于华北的山西和内蒙古等省、A我,其中仅山西省储量就达400亿吨,东北抚顺的煤田地层厚达120米。
近几年,地质学家又在南极大陆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煤矿,估计蕴藏量要比其他地方煤储量总和还要多几倍。
煤的液化:其中一种方法是
高温热解煤炭煤产生蒸气,蒸气凝结成燃料油
液化产物有液态的碳氢化合物、煤气和水。这些产物的生成量受到多种条件的影响,主要是煤的煤化程度(煤种)、液化用的溶剂、液化工艺及操作条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