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全国煤炭产量

调皮的路人
快乐的咖啡豆
2022-12-31 17:49:31

全国煤炭产量

最佳答案
开心的翅膀
知性的宝马
2025-07-27 02:55:21

进入2021年11月份以来,全国煤炭日均产量达到1153万吨。较同年10月初增加超过80万吨。随着煤炭优质产能不断释放,11月份以来全国煤炭日产量持续增加。据调度数据,11月4日煤炭日产量达到1188.5万吨,再创近年来新高。

全国煤炭产量

11月份以来,山西日均产量349万吨,较10月初增加22万吨。内蒙古日均产量335万吨,较10月初增加42万吨。按当前煤炭产量增长趋势,日产量有望突破1200万吨。

中国、美国、俄罗斯、德国是煤炭储量丰富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主要产煤国。其中中国是世界上煤产量最高的国家。

最新回答
犹豫的大象
机灵的翅膀
2025-07-27 02:55:21

一、行业状况

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特点决定了煤炭是中国能演消费的主体,在我国能源消费中占比维持在70%左右。长期看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能源消费将保持稳定增长,但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节能减排的政策的实施将使能源消费增速放缓。因此长期看煤炭行业仍具有持续增长潜力,但增速将放缓。短期看煤炭行业将受到经济周期波动、煤炭资源整合、运输通道建设、行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受国内经济影响。2014年初以来我国煤炭需求直线下滑,煤炭企业库存快速上涨,价格连续发生下滑。2014年四季度在一系列“为煤企解困”政策的推动下,煤价略有回调,单“高库存,低需求”的现状并未改变。2015年以来,受需求下降、供大于求的影响,煤炭价格持续下降,降幅较大。

二、行业前景

总体来看,目前受国民经济景气度下行以及行业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我国煤炭行业整体处于下行周期,但在国家经济的整体格局中煤炭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不会轻易动摇。在包括取得国际能源定价权方面,我国也更加需要做强做大资源类企业。从长期看,我国宏观经济的高速发展为煤炭需求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煤炭市场将会呈现供需平衡的基本格局。随着国家各项行业政策的实施和推进,煤炭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煤炭工业的规模化、现代化也将得以强化,为煤炭产业优化升级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市场供求及产品价格变动

1、煤炭供给

我国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3%,储量较为丰富,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目前我国煤炭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情况。2014年全年我国原煤产量为38.7亿吨,较上年同期下降2.5%,为2000年以来首次下降。2015年全国原煤产量继续负增长,同比下降3.28%2016年全国原煤产量创下近6年来的新低,仅为33.64亿吨,同比下降10.22%。从内蒙古、陕西、山西等三大煤炭主产区来看,煤炭产量总体同比出现一定幅度下降。

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文件指出从2016年起,3年内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确需新建煤矿的,一律实行减量置换。在近年来淘汰落后煤炭产能的基础上,从2016年开始,用3至5年的时间,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较大幅度压缩煤炭产能,适度减少煤矿数量。因此,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预期未来几年煤炭供给将处于收缩的状态。

2、煤炭需求

从煤炭需求方面来看,煤炭消费主要集中在电力、建材、钢铁、化工四大行业,合计约占煤炭需求量的九成。受经济复苏低于预期、美联储加息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国际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国内方面政府坚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全社会对钢铁、电力、建材、化工等耗煤企业的需求增速也随之放缓。此外,政府对高耗能产业节能的政策力度日趋增大,单位工业增加能耗呈下降趋势,对煤炭需求的增长也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炙热的黄蜂
认真的宝贝
2025-07-27 02:55:21

2019年我国原煤产量保持稳步增长

2020年5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2019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12-2019年,中国原煤产量呈现波动变化态势。其中2016-2019年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19年中国原煤产量达到38.5亿吨,同比增长4.6%。

由于受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行业内企业为抗击疫情,主要产煤省区的复工复产时间集中在3月份,对于行业内整体产量供给的影响较小。2020年1-5月,中国原煤产量为14.7亿吨,同比增长0.9%。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家不断推进煤炭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如今,我国大型现代化煤矿已成为全国煤炭生产主体,煤矿数量大幅减少。2019年,我国煤矿数量已经降至5300处左右,较2018年减少500处。可见,我国煤矿行业逐渐向高品质、高效率方向发展。

综合研判:我国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但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

综合前文对于煤炭行业的供需情况进行分析:随着我国煤炭行业的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煤炭行业市场供需实现基本平衡,向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发展,且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波动。

但行业的改革发展依然存在新的矛盾和问题,例如全国煤炭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煤炭时段性供应不足、市场供需平衡不稳定以及行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鉴于行业发展现状以及问题,未来行业发展要沿着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不断深入供给侧改革,保证煤炭行业发展质量提升行业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市场体系建设。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无情的黑米
鲤鱼宝马
2025-07-27 02:55:21
怎样理解煤炭科学产能,煤炭科学产能包括哪些指标

1. 煤炭安全生产评价指标

组成:百万吨死亡率、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反映职业健康的职业健康检查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达标率。

(1)百万吨死亡率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指标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评审办法》评价指标。百万吨死亡率是指每生产100万吨煤炭企业发生死亡的人数。百万吨死亡率反映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情况。

(2)较大以上安全事故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指标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评审办法》评价指标。较大以上生产事故反应矿井较大以及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情况(根据2007年4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3条规定,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煤炭生产实现科学产能要求矿井不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一票否决制)。

(3)职业健康检查率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职业健康统计指标。按照2011年5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的《煤矿职业安全统计制度》,职业健康检查率是指按照职业健康监护规范的要求,在报告期内煤矿接触职业危害(煤尘、矽尘、噪声、高温和化学毒物)的从业人员中应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人员比例。 职业健康检查率=职业健康体检人员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100%

(4)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达标率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职业健康统计指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达标率是指报告期内具有国家认可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对于煤矿作业场所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煤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噪声、高温和化学毒物)的作业点进行检测的结果满足国家规定限值要

求的作业点数比例。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达标率=满足国家规定要求的作业点(个) 矿井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点(个)×100%

2. 煤炭绿色开采评价指标

组成:反映资源节约的采区回采率、反映废弃资源回收利用的煤矸石、矿井水和瓦斯利用率、反映矿山节能环保程度的吨煤开采综合能耗、塌陷土地治理率

指标含义和计算方法:

(1)采区回采率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评审办法》与环保部《煤炭采选业清洁生产标准》(HJ 446-2008)评价指标。采区回采率是指考核期内一个采区的采出煤量与采区动用储量之比,采区采出煤量包括采区内所有工作面采出煤量与掘进煤量之和,采区动用储量是指采出煤量与损失煤量之和。 采区回采率=采区采出煤量(t)采区动用储量(t)×100%

(2)废物回收利用率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指标与环境保护部《煤炭采选业清洁生产标准》(HJ 446-2008)评价指标。废物回收利用率主要由煤矸石、矿井水和抽采瓦斯利用率组成: 煤矸石综合利用率=当年生产煤矸石的利用总量当年煤矸石生产总量×100% 矿井水利用率=年矿井水利用总量年矿井水生产总量×100% 抽采瓦斯利用率=当年抽采瓦斯利用总量当年矿井抽采瓦斯量×100%

(3)塌陷土地治理率

环境保护部《煤炭采选业清洁生产标准》(HJ 446-2008)评价指标。塌陷土地治理率是指对于在矿山生产建设过程中所造成的塌陷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土地面积占矿区塌陷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塌陷土地治理率 = 已恢复治理的土地面积塌陷区土地总面积×100%

(4)原煤生产综合能耗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指标与国家发改委《煤炭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08)评价指标。原煤生产综合能耗是指煤炭生产所消耗的各种能源经折算后,以标准煤(单位标准煤热值为29.076兆焦)量表示的煤炭生产能源消耗。

3. 煤炭生产效率评价指标

组成:采煤、掘进机械化程度、原煤工效、矿井综合单产(主要从矿井生产过程中巷道掘进、工作面回采的机械化水平,原煤生产人员的生产效率及工作面生产规模等方面进行评价)

指标含义和计算方法:

(1)采掘机械化程度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评审办法》与环保部《煤炭采选业清洁生产标准》(HJ 446-2008)评价指标。掘进与回采是煤矿开采的两个关键环节。采掘机械化程度是反映矿井掘进、采煤及运输的机械化整体水平,是评价煤炭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核心指标。

采煤机械化程度 = 机械化采煤工作面产量回采产量×100% 掘进机械化程度 = 机械化掘进工作面进尺(m)掘进总进尺(m)×100%

(2)原煤生产人员效率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评审办法》评价指标。原煤工效体现了矿井生产中人员的整体工作效率,原煤工效不仅受到采掘机械化水平的影响,还受到煤层赋存条件尤其是煤层厚度的限制。因此不同煤层厚度原煤工效的评价标准不同。

原煤生产人员效率计算公式: 矿井原煤工效(t/工)=报告期原煤产量(计效产量,t)报告期参与计效的原煤生产人员工作日数(工日)

(3)矿井综合单产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评审办法》评价指标。矿井综合单产是指矿井中各个工作面平均每月生产原煤产量的综合平均值。该项指标主要反映矿井单个工作面的平均生产规模。

矿井综合单产(t/工)= 矿井回采月平均产量(t)回采工作面个数(个)

根据《中国煤炭科学产能评价研究报告》所说,由于煤炭科学产能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提高,因此,科学产能评价指标以及指标的评价标准应是动态和开放的。小编对此十分赞同,科学产能这个“新生儿”,需要在各位专家朋友的帮助和建议下完善,需要根据社会和行业的技术文明进步不定期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