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分布式光伏?
光伏分布式发电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发电和能源综合利用方式,它倡导就近发电,就近并网,就近转换,就近使用的原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同等规模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同时还有效解决了电力在升压及长途运输中的损耗问题。然而分布式发电对如何最大化太阳能发电量、如何保证电网安全也提出了严格要求,这一过程光伏逆变器的功能性和稳定性也显得异常关键。
光伏发电是一种清洁能源,利用太阳能发电有利于节省不可再生资源;光伏发电系统是利用太阳能电池直接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现在大多的光伏电站都是户用的,主要就是利用农村自建房的屋顶,安装光伏组件、逆变器、支架等设备,将光能转化为电能,要么自己发电自己用,要么就是发电卖给国家赚取收益。另外多说几句,光伏主要有以下优点:
1、没有资源枯竭的危险;
2、发电过程安全可靠,危险性很低;发电无噪音、无污染、无公害;
3、发电场地不受资源分布的地域限制,只要晒得到太阳的地方都可以。同时在一些没有电或者是地形复杂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房屋建筑的屋顶进行发电;
4、不需要铺设输电线路就可以就地发电供电;
5、建设周期短,获取能源花费的时间和物料相对要少。
6、收益高,发电自用,省去了电费,多余的并网上电卖给国家,获得额外收益。
需要强调的是,光伏最重要的用途就是,光伏能带来收益(举例如下图),而且光伏扶贫成为了国务院扶贫办确定实施的“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也是利用光伏发电来帮助贫困人口脱离贫困是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呢。
光伏电站建好是这个样子的,如下图:
图片来源:碳银光伏
光伏发电指通过光伏发电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通常系统主要由太阳光伏组件、汇流箱、逆变器、变压器及配电设备构成,同时再加上监控系统、有功无功控制系统、功率预测系统、五防系统及无功补偿装置等辅助系统组成一套完整的光伏发电系统。
太阳能电池是完成太阳能到电能转换的载体,光生伏特效应是光伏发电的基本原理。
早在1839年,法国科学家贝克雷尔(Becqurel)发现光照能使半导体材料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光生伏特效应”,简称“光伏效应”。1954年,美国科学家恰宾和皮尔松在美国贝尔实验室首次制成了实用的单晶硅太阳电池,光伏发电技术由此诞生。
利用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应,把太阳光转换成直流电,经过光伏逆变器把直流电转换成普遍使用的交流电,通过控制设备供给就近的设备或电器使用,或者直接上传国家电网。分布式光伏发电特指采用光伏组件,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分布式发电系统。它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发电和能源综合利用方式,它倡导就近发电,就近并网,就近使用的原则,不仅能够提高同等规模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同时还有效解决了店里在升压及长途运输中的损耗问题。
如您需要进一步咨询,您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天合智慧分布式能源”,每周都会有相关行业信息发布。如您有业务方面需求,您也可以拨打4009880000转1进行相关垂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