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太阳能光伏 > 正文

分布式光伏逆变器到箱变的损耗国家标准

疯狂的含羞草
仁爱的高山
2022-12-31 17:07:06

分布式光伏逆变器到箱变的损耗国家标准

最佳答案
认真的方盒
无心的白云
2025-07-27 23:56:20

直流侧损耗通常在7-11%左右,逆变器损耗约1-2%。

逆变器又称电源调整器、功率调节器,是光伏系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光伏逆变器最主要的功能是把太阳能电池板所发的直流电转化成家电使用的交流电,太阳能电池板所发的电全部都要通过逆变器的处理才能对外输出。

最新回答
高高的手机
纯真的钥匙
2025-07-27 23:56:20

1、1KW组件有效日照6小时,不考虑损耗1天发电6度电。独立系统的损耗一般在30%。

2、考虑太阳辐射强度,6小时有效日照,6*0.7=4.2kw/h。一天发电4.2度电所谓有效日照小时数指的就是辐射强度。

3、太阳能日发电量=日光照时间*光伏阵列总功率*发电效率

4、光伏发电的主要原理是半导体的光电效应。光子照射到金属上时,它的能量可以被金属中某个电子全部吸收,电子吸收的能量足够大,能克服金属内部引力做功,离开金属表面逃逸出来,成为光电子。

扩展资料:

1、千瓦时就是平时所说的“度”,是电功的单位,符号:kW·h,计算公式为功率乘以时间。假设一台耗电设备的功率为2500瓦,即其一小时的耗电量为2.5千瓦时,也就是一小时2.5度电。

功的单位有焦耳和千瓦时,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1焦=1瓦×秒;

1千瓦时=1千瓦×1小时=1000瓦×1小时=1000瓦×3600秒=3600000焦;

即:1千瓦时=3.6×10^6焦;

1kW.h=1kW×h=1000W×h=1000W×3600s=3600000J;

对于日常来说,1千瓦时即1度。

2、效率衰减

晶硅光伏组件安装后,暴晒50—100天,效率衰减约2—3%,此后衰减幅度大幅减缓并稳定有每年衰减0.5—0.8%,20年衰减约20%。单晶组件衰减要约少于多晶组件。非晶光做组件的衰减约低于晶硅。

因此,提升转化率、降低每瓦成本仍将是光伏未来发展的两大主题。无论是哪种方式,大规模应用如果能够将转化率提升到30%,成本在每千瓦五千元以下(和水电相平),那么人类将在核聚变发电研究成功之前得到最为广泛、最清洁、最廉价的几乎无限的可靠新能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光伏发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度

留胡子的盼望
激情的火
2025-07-27 23:56:20

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已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光伏电站进入长达25年的运营期。运营期间发电水平是影响电站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保障光伏电站高效发电成为运营商面临的首要问题。而解决该问题前,首先需进行光伏电站设备损耗分析,明白电站损耗发生在哪里,进而明确通过何种手段,将电站的损耗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方法:改用功耗参数更优秀的磁心材料,比如使用TDK的PC50材料替代PC40材料降低磁通密度,但会增加线圈匝数而导致铜损增大,慎用改变电路参数,比如降低开关频率,但会同时增加磁通密度,慎用,必要时配合绕组匝数调整合理热设计,利用磁心材料温度与损耗曲线中的谷值。选用高效系统部件,如组件、逆变器、变压器等;合理设计线缆长度,降低线损;合理设计倾斜角、方位角等;合理进行运维、清洗。

忧伤的朋友
负责的老师
2025-07-27 23:56:20

个人认为系统效率衰减可以不必考虑,系统效率的降低,我们可以通过设备的局部更新或者维护达到要求,就如火电站,水电站来说,不提衰减这一说法。

影响发电量的关键因素是系统效率,系统效率主要考虑的因素有:灰尘、雨水遮挡引起的效率降低、温度引起的效率降低、组件串联不匹配产生的效率降低、逆变器的功率损耗、直流交流部分线缆功率损耗、变压器功率损耗、跟踪系统的精度等等。

大型光伏电站一般都是地处戈壁地区,风沙较大,降水很少,考虑有管理人员人工清理方阵组件频繁度一般的情况下,采用衰减数值:8%

太阳能电池组件会因温度变化而输出电压降低、电流增大,组件实际效率降低,发电量减少,因此,温度引起的效率降低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设计时考虑温度变化引起的电压变化,并根据该变化选择组件串联数量,保证组件能在绝大部分时间内工作在最大跟踪功率范围内,考虑0.45%/K的功率变化、考虑各月辐照量计算加权平均值,可以计算得到加权平均值,因不同地域环境温度存在一定差异,对系统效率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因此考虑温度引起系统效率降低取值为3%。

由于生产工艺问题,导致不同组件之间功率及电流存在一定偏差,单块电池组件对系统影响不大,但光伏并网电站是由很多电池组件串并联以后组成,因组件之间功率及电流的偏差,对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就会存在一定的影响。组件串联因为电流不一致产生的效率降低,选择该效率为2%的降低。

根据设计经验,常规20MWP光伏并网发电项目使用光伏专用电缆用量约为350km,汇流箱至直流配电柜的电力电缆(一般使用规格型号为ZR-YJV22-1kV-2*70mm2)用量约为35km,经计算得直流部分的线缆损耗3%。

目前国内生产的大功率逆变器(500kW)效率基本均达到97.5%的系统效率,并网逆变器采用无变压器型,通过双分裂变压器隔离2个并联的逆变器,逆变器内部不考虑变压器效率,即逆变器功率损耗可为97.5%,取97.5%。

由于光伏并网电站一般采用就地升压方式进行并网,交流线缆通常为高压电缆,该部分损耗较小,计算交流部分的线缆损耗约为1%。

变压器为成熟产品,选用高效率变压器,变压器效率为98%,即功率损耗计约为2%。

综合以上各部分功率损耗,测算系统各项效率:组件灰尘损失、组件温度效率损失、组件不匹配损失、线路压降损失、逆变器效率、升压变压器效率、交流线路损失等,可以计算得出光伏电站系统效率:

系统效率:η=(1-8%) (1-3%) (1-2%) (1-3%) (1-2.5%) (1-1%) (1-2%)=80.24%。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光伏并网电站系统效率通常为80%。

受伤的过客
开朗的康乃馨
2025-07-27 23:56:20
逆变器输出功率为何达不到组件的额定功率一、简述光伏系统的输出功率,一般很难达到组件的标称功率,这是因为组件的功率是在天气条件非常好,组件温度也比较低的情况下测试的,正常的天气是无法达到该条件,光伏组件不一定全都能接受到太阳能,因为不一定都一直在最佳角度。并且光伏系统都有损耗:组件上的灰尘、遮挡、阴影等,电缆、开关、接头等线路损耗;逆变器、变压器、配电柜等设备损耗。一般大型电站,系统输出最高功率可能只有组件额定功率的80%-85%左右;小型分布式电站,系统输出最高功率可能只有组件额定功率的85%-90%左右。二、影响因素1、太阳辐照我们常说340W光伏组件,最大功率Pmax/W,代表在标准测试环境其峰值功率为340W。只有在标准测试条件(辐照度为1000W/m2,电池温度25℃)时,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才是“标称功率”(340W),辐照度和温度变化时,功率也会变化。在非标准条件下,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一般不是标称功率,如下图STC(标准测试环境Standard test condition):辐照度1000W/m2,电池温度25℃,光谱AM1.5。NOCT(电池片标称工作温度条件Normal Operating Cell Temperature):辐照度800W/m2,环境温度20℃,光谱AM1.5,风速1m/S。从表中可以看到,当条件由理想的STC环境转到现实中NOCT环境时,组件的功率发生很大变化,如330W的组件,变成249W。2、温度因素光伏组件随着温度上升,功率降低,如下图所示:3、系统损耗影响发电量的关键因素是系统效率,系统效率主要考虑的因素有:组件上灰尘、阴影遮挡引起的效率降低,组件温度引起的功率降低,直流电缆引起的阻抗匹配损失,组件串联电压和逆变器电压不匹配产生的效率降低,逆变器的MPPT追踪损失,逆变器本身的功率损耗,交流线缆功率损耗、变压器功率损耗等等多个因素,

系统损失是综合发电量的损失,数值根据条件在变化。影响最大功率输出的因素是组件和直流电缆,为了提升输出功率,必须尽量减少各种损耗。光伏安装地点确定后,组件的安装角度、组件温度,逆变器本身的损耗、MPPT跟踪效率等因素,改变较困难。但直流电缆损失、直流电缆阻抗匹配、组件和逆变器电压匹配等因素,则是可控制的。

系统总体效率分析

效率1 名称 损失 效率

组件功率匹配 2.5% 97.5%

旁路二极管

默默的手链
默默的冬日
2025-07-27 23:56:20
光伏系统的能量流路径上通常包含光伏阵列、汇流箱、直流配电柜、并网逆变器、交流配电柜及各环节之间的连接线缆。如下图所示。

基于光伏系统的能量流,在光伏系统设计时需充分考虑一些对光电转换效率影响的重要因素:

1、气象环境因素对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的影响

太阳能光伏组件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风雨雷电等因素都会对太阳能光伏电池产生影响,光照、风力、温度等都会形成对太阳能光伏组件(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改变,有些因素甚至能造成太阳能光伏电池功能和结构的损坏,应在太阳能光伏电站设计工作充分开展气象和环境监测数据的收集。

2、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倾角对光电转换效率的影响

太阳能光伏组件需要以最佳的角度吸收阳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提高光电转换效率的作用,在不同季节、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日照条件下,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最佳角度也会有很大的变化,要根据季节、经纬度和日照时间的变化积极调整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倾角。固定倾角应选择全年综合发电量最大的倾角安装。

3、太阳能光伏组件表面清洁度对光电转换效率的影响

太阳能光伏组件表面清洁度,影响光电转换。需对太阳能光伏组件在环境中受到污染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确定污染物沾染光伏组件表面的情况,特别需要注意大风、强对流和沙尘暴天气对光伏电池表面的影响,再根据当地人工成本确定光伏组件的清洗频率。

4、太阳电池方阵间距设计对光电转换效率的影响

光伏组件表面一旦被遮挡,将会影响电站的发电能力,因此在光伏组件方阵间距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周围建(构)筑物对光伏组件的遮挡以及组件方阵之间的自遮挡问题。

5、MPPT跟踪精度对系统效率的影响

随着辐照度和温度的改变,光伏阵列的输出端电压随之改变,从而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也将改变。光伏逆变器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目的是使光伏阵列在辐照度和温度改变时仍能获得最大功率输出,因此MPPT的精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系统的效率。

6、综合考虑并网系统各环节损耗及系统匹配等因素对效率的影响

光伏阵列在能量转换与传输过程中的损失包括:

组件匹配损失:应避免不同受光条件的组件串联造成的系统损失;

偏离最大功率点损失:如温度的影响、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精度等引入的发电损失;

直流线路损失:按有关标准规定,线缆损失需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逆变器的转换损耗: 逆变器的直/交转换过程中因所处运行功率点不同而影响效率;

交流并网环节的损耗:从逆变器输出至高压电网的传输效率,主要考虑变压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