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新能源产业 > 正文

从凯旋城乘地铁到南山能源大厦多少时间

搞怪的音响
凶狠的吐司
2022-12-31 17:03:25

从凯旋城乘地铁到南山能源大厦多少时间?

最佳答案
有魅力的大叔
帅气的大门
2025-07-28 01:51:15

金泓凯旋城到南山新能源大厦

地铁1号线 转 地铁11号线

约40分钟

金泓凯旋城

步行  520米

新安站  上车

地铁1号线 (罗湖方向)   1站

前海湾站 下车  转

地铁11号线 (福田方向)   1站

南山站 (D口出) 下车

步行  1.2公里

新能源大厦

最新回答
愤怒的皮带
殷勤的百褶裙
2025-07-28 01:51:15

近日,山东省确定2021年省级重点项目1600个,总投资3.1万亿元。其中,省重大项目500个,总投资1.8万亿元;省重点项目1100个,总投资1.3万亿元。

从建设阶段看,先期项目867个,总投资1.46万亿元;新开工项目592个,总投资8698亿元;准备项目141个,总投资7685亿元。从项目类别看,项目突出“两新一重”、“十强产业”以及补短板,涵盖现代产业、基础设施、 社会 民生、重大平台四大领域,新兴产业和补短板项目占比超过60%。

2021年省重大实施类项目名单(石油和化工行业)

1.东营港有限责任公司东营港原油储备项目(总库容500万立方米)

2.山东保利协鑫环亚国际能源有限公司烟台港西港区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年LNG接卸能力500万吨)

3.山东港源管道物流有限公司烟台港原油管道复线项目(管道总长381公里)

4.济宁中石油昆仑能源有限公司中俄东线济宁支线管道工程(线路全长158.3公里)

5.山东明化新材料有限公司聚苯硫醚类系列特种新材料项目(年产聚苯硫醚树脂3万吨、聚苯硫醚粒料2万吨)

6.青岛海纳新材料有限公司道恩高分子新材料项目(年产热塑料高分子新材料14万吨)

7.山东清河化工 科技 有限公司双氧水法环氧丙烷装置及配套双氧水装置项目(年产环氧丙烷30万吨、双氧水90万吨)

8.山东省润泰新材料有限公司氨基模复合材料产业园项目(年产新材料50万吨)

9.振华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丙烷脱氢及环氧丙烷项目(年产环氧丙烷28万吨、苯乙烯60万吨)

10.山东安诺其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高档差别化分散染料及配套建设项目(年产高档差别化纺织分散染料8万吨)

11.山东泰特尔新材料 科技 有限公司特种环氧树脂项目(年产特种环氧树脂9500吨)

12.山东裕龙石化有限公司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年炼油2000万吨、年产乙烯300万吨、混二甲苯300万吨)

13.烟台九目化学股份有限公司OLED显示材料及其他功能性材料项目(年产光电类化学品及其衍生物420吨)

14.中节能万润股份有限公司万润工业园二期项目(年产功能性材料与液晶中间体1万吨)

15.山东友谊胶粘 科技 有限公司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及特种胶带项目(年产BOPP薄膜33万吨)

16.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高效差别化粗旦氨纶项目(年产差别化粗旦氨纶1.5万吨)

17.中化弘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化工新材料及深加工项目(年产苯乙烯12万吨)

18.星宇安防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高分子新材料及医疗防护用品生产项目(年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4800吨、医疗防护用品60亿双)

19.安丘市金控资本管理有限公司Parylene纳米涂层产品智能制造与产业化项目 (年产Parylene纳米涂层产品3000万套)

20.潍坊英轩实业有限公司精品柠檬酸绿色智能制造项目(年产柠檬酸40万吨、柠檬酸盐25万吨、柠檬酸糟饲料20万吨)

21.山山东世纪连泓新材料有限公司色浆及配套高端颜料项目(一期)(年产色浆6万吨、高端颜料5万吨)

22.山东汶华香料有限公司香兰素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年产香兰素、苯二酚、甲基愈创木酚、乙基愈创木酚5万吨)

23.山东硅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硅烷偶联剂系列产品项目(年产硅烷偶联剂系列产品5万吨)

24济宁亿联化工有限公司间苯二酚生产项目(年产间苯二酚2万吨)

25.国泰大成新材料 科技 产业园一期碳纤维项目(年产碳纤维3000吨)

26.山东合创宏新材料 科技 有限公司高分子新材料项目(年产高分子材料14.2万吨)

27.山东安诺信新材料有限公司嘧啶系列产品项目(年产嘧啶系列产品3000吨)

28.山东兴强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省高端石化中试科创平台项目(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

29.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球研发中心扩建工程及孵化基地项目(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

30.威海金泓集团有限公司—新型系列塑料加工助剂产业化建设项目(威海金泓集团有限公司搬迁项目)(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

2021年省重大储备类项目名单(石油和化工行业)

1.沂源县LNG储气调峰中心及莱芜-沂源天然气干线项目

2.董家口-沂水-淄博输油管道工程

3.中化学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鲁南高科化工园区基础设施综合提升PPP项目

4.山东民达物流有限公司东营港25万吨级原油进口泊位及配套工程

5.山东裕龙石化有限公司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配套岛外罐区项目

6.山东裕龙港务有限公司烟台港龙口港区南作业区(1#-3#)通用泊位、(6#-7#)液体化工泊位、(10#-11#)液体化工泊位工程

7.中石化烟台龙口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龙口液化天然气(LNG)项目

8.山东滨海弘润管道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黄潍输油管道复线工程

9.荷储能源 科技 (山东)有限公司菏泽盐穴储气库建设项目

10.山东凯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战略新兴材料关键单体产业化及其政产学研联合研究院建设项目

11.中国氢能产业基地—中国氢城(淄博)一期建设项目

12.东营市东凯新材料产业园有限公司稀土 汽车 催化材料生产项目

13.利华益维远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丙烷脱氢及高性能聚丙烯项目

14.山东艾蒙特新材料有限公司特种环氧树脂及中间体项目

15.久日新材料(东营)有限公司光固化系列材料建设项目

16.山东嘉信新材料有限公司染料及中间体新建项目

17.氯溴(山东)化工有限公司氯化法钛白粉项目(一期)

18.泰山玻璃纤维邹城有限公司无碱玻璃纤维细纱池窑拉丝生产线项目

19.山东鸿泰鼎新材料 科技 有限公司Lyocell纤维项目

20.山东恒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系针状焦高精细化学材料综合利用项目(退城入园转型升级)

21.阳煤平原化工有限公司产业升级搬迁改造项目

22.山东信发泓蒙塑胶 科技 有限公司氯化聚乙烯、氯化聚氯乙烯、聚合氯化铝项目

23.山东惠广 科技 发展有限公司纤维素醚项目

2021 年省重点项目名单(石油和化工行业)

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

1.联合石化卓越智能工厂智能制造项目(建设通讯及视频监控系统,油气回收、SIS 系统、GDS 系统、联合运营与决策支持BI、实时优化RTO等)

2.山东海科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新领域 科技 成果转化平台建设项目(建设高精尖新能源和特种化学品研发实验室,总建筑面积0.5万平方米)

3.液化空气工程制造(烟台)有限公司液化空气烟台制造基地项目(年产空气分离精馏塔5套、空气分离设备冷箱10套、标准成套空分设备30套)

4.山东东辰瑞森新材料 科技 有限公司山东能源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年产长碳链尼龙产品5000吨、尼龙66等产品5000吨)

5.山东建科建筑材料有限公司产学研一体化项目(年产高性能聚羧酸减水剂母液10万吨、聚羧酸减水剂10万吨、无碱速凝剂3万吨)

6.青岛惠城环保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4万吨/年FCC催化新材料项目(年产FCC催化剂2万吨、铝溶胶2万吨)

7.天辰齐翔新材料有限公司尼龙新材料项目(年产HCN/AN 30万吨、PA66成盐20万吨)

8.山东东岳有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有机硅单体及有机硅下游产品深加工项目(年产有机硅单体30万吨、有机硅下游深加工产品20万吨)

9.淄博飞源化工有限公司三氟乙酸及衍生物项目(年产三氟乙酸及衍生物 9000 吨)

10.山东澳帆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氯三氟丙烯联产四氟丙烯、五氟丙烷及氟盐项目(年产一氯三氟丙烯2万吨、四氟丙烯2000吨、五氟丙烷1万吨)

11.山东朗晖石化20万吨/年特种糊树脂项目二期7万吨/年改扩建工程(年产糊树脂产品70000吨)

12.孟玄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醋酐、4000吨可降解醋酸纤维素无纺布、5000吨可降解醋酸纤维素薄膜项目(年产醋酐5万吨、可降解醋酸纤维素无纺布4000吨、可降解醋酸纤维素薄膜5000吨)

13.山东石大富华盛创新材料有限公司10万吨/年甲醇钠甲醇溶液及5000吨/年固体甲醇钠项目(年产甲醇钠甲醇溶液10万吨、固体甲醇钠5000吨)

14.山东东润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6万吨高性能树脂及甲醛项目(年产高性能树脂及甲醛16万吨)

15.山东东珩国纤新材料有限公司三元催化衬垫项目(年产三元催化衬垫1000吨)

16.利华益利津炼化有限公司20万吨/年聚苯乙烯项目(年产聚苯乙烯20万吨)

17.东营华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年产16万吨环保型生物基纤维项目(年产环保型生物基纤维16万吨)

18.利华益利津炼化有限公司40万吨/年高性能ABS一体化项目(年产高性能ABS 树脂40万吨)

19.烟台万华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硅烷类产品生产项目(年产硅烷类产品140吨)

20.万华半导体材料(烟台)有限公司万华硅烷类产品研发生产二期项目(年产甲硅烷160吨、乙硅烷80吨、锗烷类40吨)

21.山东国维复合材料 科技 有限公司高分子树脂热塑性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生产项目(年生产高分子树脂热塑性连续纤维复合材料233吨)

22.潍坊奥润德新材料 科技 有限公司植物基切削液生产项目(年产润滑油5万吨、植物基切削液5万吨)

23.潍坊舒肤康新材料 科技 有限公司30万吨/年高端聚丙烯新材料项目(年产高端聚丙烯新材料30万吨)

24.昆仑天格(山东)润滑 科技 有限公司15万吨新型润滑材料及高效冷却液项目(年产新型润滑油12万吨、高效冷却液3万吨)

25.山东聚优新材料 科技 有限公司年产10000吨石墨烯前驱体、53000吨新型环保材料项目(年产石墨烯前驱体10000吨、新型环保材料53000吨)

26.山东睿安生物 科技 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共聚酯系列产品项目(年产共聚酯系列产品6万吨)

27.富盈新材料2*3万吨/年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PBAT(PBS)项目(年产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PBAT(PBS)6万吨)

28.威海金威材料 科技 有限责任公司塑料助剂-光稳定剂项目(年产塑料助剂-光稳定剂800吨)

29.聊城瑞鑫瑞铂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特种胶制品生产项目(年产特种橡胶制品1000吨、医用高分子乳胶制品500吨)

30.贵邦化学 科技 有限公司2000吨/年新型医药中间体项目(年产新型医药中间体2000吨)

31.山东能延新材料 科技 有限公司45万吨/年水基型胶粘剂、5万吨/年改性树脂胶粘剂、6.5万吨/年建筑、防水及密封材料项目(年产水基型胶粘剂45万吨、改性树脂胶粘剂5万吨)

32.山东星顺新材料有限公司5G新材料聚苯醚项目(年产 1-氯甲基萘500吨、N-甲基-1-萘甲胺200吨、对氯甲基苯乙烯800吨、MPPO800吨、6-溴-2-萘甲酸10吨)

33.山东汇海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培南类高端医药中间体项目(年产4-AA产品300吨、4-BMA产品300吨)

34.山东金益化工有限公司年产8000吨医药中间体项目(年产医药中间体8000吨)

35.青岛恒宁生物 科技 有限公司4万吨/年农用化学品原料药及中间体项目(年产农用化学品原料药及中间体4万吨)

36.山东一诺威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4万吨聚氨酯系列产品扩建项目(年产聚氨酯系列产品34万吨)

37.天弘化学产品升级及环保改造项目(建设70万吨/年催化汽油抽提脱硫装置、6万吨/年MTBE脱硫装置)

38.山东富宇化工有限公司2.5万吨/年BDO项目(年产BDO产品2.5万吨)

39.东营市联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0万吨甘油法环氧氯丙烷项目(年产甘油法环氧氯丙烷10万吨)

40.山东科鲁尔化学有限公司26万吨/年丙烯腈生产及配套项目二期工程(年产丙烯腈26万吨)

41.广饶科力达石化 科技 有限公司全厂产品结构转型与提升及配套工程项目(建设120万吨/年船燃油加氢装置、50000Nm³/h 制氢装置、2 10万吨/年硫酸装置)

42.东营威联化学有限公司250万吨/年精对苯二甲酸及配套工程项目(年产精对苯二甲酸250万吨)

43.爱思开环保材料(烟台)有限公司SK化工30000吨胶黏剂、热塑性弹性体项目(年产胶黏剂、热塑性弹性体30000吨)

44.山东祥维斯生物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高端智能卤化产业园及三甲基甘氨酸盐酸盐项目配套项目(年处理固废氯化钠10万吨)

45.山东同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6万吨氯系列医药中间体和高端新材料项目(年产氯系列医药中间体和高端新材料16万吨)

46.山东华博源化工有限公司年产500吨吡啶酮乙醇胺盐、150吨VC乙基醚、2500吨异壬酰氯、2500 吨异辛酰氯、2000吨异戊稀酸甲酯、200 吨 N-羟基正辛酰胺、1000吨磷化铝建设项目(年产吡啶酮乙醇胺盐500吨、Vc乙基醚150吨、异壬酰氯2500吨、异辛酰氯2500吨)

47.祥泰和年产 2 万吨氯苯胺系列产品建设项目(年产氯苯胺系列产品 2 万吨)

48.华勤橡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华勤橡胶 科技 中心项目(建设橡胶产品研发中心,总建筑面积2.5 万平方米)

49.山东中科新材料 科技 有限公司新建 10 万吨/年有机胺催化剂和固化剂、100 万吨/年聚氨酯和环氧树脂化工新材料一期项目(年产有机胺催化剂和固化剂 10 万吨、聚氨酯和环氧树脂化工新材料 100 万吨)

50.山东润林新材料 科技 有限公司年产三十万吨新型环保增塑剂建设项目(年产新型环保增塑剂 30 万吨)

51.联合农药环境友好型农药生产及研发基地建设项目(年产二氯五氯甲基吡啶 10000 吨、啶虫脒 5000 吨、杀虫剂原药 6000 吨、杀螨剂原药 1900 吨)

52.浦林成山(山东)轮胎有限公司 105 万套全钢子午线轮胎品质提升项目(年产全钢子午线轮胎 105 万套)

53.舜天化工年产 20 万吨三聚氰胺及 科技 新材料项目(年产三聚氰胺20万吨)

54.山东强睿博 30000 吨/年水性聚氨酯项目(年产水性聚氨酯30000 吨)

55.山东莘县瑞森石油树脂有限公司20000吨/年增粘石油树脂项目(年产增粘石油树脂20000吨)

56.山东信发瑞捷新材料 科技 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合成酯项目(年产合成酯产品700台)

57.山东中泰化学 科技 有限公司60万吨/年干气综合利用制苯乙烯及配套项目(年产苯乙烯60万吨)

58.菏泽市巨丰新能源有限公司100万m³/d 焦炉气综合利用制过氧化氢、环氧丙烷项目(年产过氧化氢75万吨、环氧丙烷20万吨)

59.山东锐华氟业有限公司60t/a四氟化硫搬迁生产项目(年产四氟化硫60吨)

60.山东新智源化工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季戊四醇项目(年产季戊四醇6万吨)

61.山东晨飞宇生物 科技 有限公司年产2600吨噻吩乙酸项目(年产噻吩乙酸2600吨)

62.山东统防生物 科技 有限公司8000 吨/年环保安全型农药复配加工项目(年产农药制剂产品8000吨)

63.山东昶盛润滑油 科技 有限公司15 万吨/年废润滑油再生项目(年处理废润滑油15万吨)

64.菏泽富达生物 科技 有限公司年产一万吨天然有机醇及其衍生系列高端精细化工产品建设项目(年产高端精细化工产品31480 吨)

65.山东和源化学有限公司定制化生物酶合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年产酶法医药中间体1000吨)

66.青岛奥迪斯生物 科技 有限公司50000吨农用化学制剂及肥料制造项目

“双招双引”签约项目

1.山东金石新材料有限公司高性能聚酰胺新材料项目(年产长链二元胺1.5万吨、长碳链尼龙1万吨)

2.淄博齐翔腾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70万吨/年丙烷脱氢项目(年产70万吨丙烯)

3.山东锦路环保 科技 有限公司新建11500吨/年环保助剂项目(年产11500吨环保助剂)

4.爱特蓝化学(山东)有限公司5万吨/年硅溶胶、1万吨/年环己胺等联产项目(年产5万吨硅溶胶、1万吨环己胺)

5.山东中科纳米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5 万吨纳米浓缩浆液和纳米复合涂料项目(年产5万吨纳米浓缩浆液和纳米复合涂料)

6.空气化工产品(滨州)有限公司25000Nm³/h 氧气空分项目(建设四套空分装置)

7.中海油(东营)油田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垦利油田群项目(建设钻井平台垦利油田群)

8.中铁加仑(济宁)天然气运销有限公司济宁(兖州)LNG 铁路物流园LNG+分销+LNG调峰储备库项目(总建筑面积7.1 万平方米)

重点技改项目

1.淄博齐翔腾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40万吨/年叔丁醇及配套 20万吨/年MMA、10万吨/年 PMMA项目(年产叔丁醇 40万吨、MMA20万吨等)

2.兖矿鲁南化工有限公司30万吨/年已内酰胺项目(年产己内酰胺30万吨、硫铵48万吨)

3.齐成(山东)石化集团有限公司VOCs环保综合提升改造项目(实现厂区VOCs环保综合改造提升)

4.和达(山东)橡胶 科技 有限公司全钢子午胎生产装备智能化改造提升项目(完成年产240万套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生产线信息化升级改造)

5.利华益维远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聚碳酸酯共混改性(一期)项目(年产聚碳酸酯1万吨)

6.山东和利时石化 科技 开发有限公司化工助剂提能增效综合改造项目(总年产能达到20万吨)

7.齐成(山东)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基于高质量发展管理模式智慧企业项目(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管控)

8.山东天弘化学有限公司45万吨/丙烷脱氢项目(年产丙烷脱氢45万吨)

9.东营市海科瑞林化工有限公司2万吨/年橡胶高性能助剂装置及配套项目(年产橡胶高性能助剂2万吨)

10.山东道恩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聚丙烯熔喷无纺布专用料扩能技改项目(年产聚丙烯熔喷专用料18万吨)

11.山东凯恩新材料 科技 有限公司年产 20000 吨特种注塑新材料建设项目(年产特种注塑新材料2万吨)

12.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异氰酸酯一体化扩能技改项目(扩建MDI产能至110万吨)

13.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产4万吨尼龙12(PA12)项目(年产尼龙124万吨)

14.寿光金远东变性淀粉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乳酸、丙交酯、聚乳酸项目(年产乳酸2万吨、聚乳酸(丙交酯)0.5万吨)

15.山东七维新材料有限公司高性能水性高端装备涂层材料 科技 创新及智能制造项目(年产高性能水性高端装备涂层材料20万吨)

16.山东海利尔化工有限公司吡唑醚菌酯生产工艺改进项目(改造现有1000吨/年吡唑醚菌酯生产装置)

17.山东浩然特塑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聚砜系列树脂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年产聚砜系列树脂3000吨)

18.金沂蒙集团有限公司洁净煤气化技术升级改造项目(年产合成氨6万吨、甲醇9万吨,项目同时副产氢能源)

19.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酰胺及尼龙新材料项目(年产已内酰胺30万吨)

20.联化 科技 (德州)有限公司二期精细化工生产项目(年产精细化工产品47500吨)

21.山东滨华新材料有限公司碳三碳四综合利用项目(建设60 万吨/年丙烷脱氢制丙烯装置、80万吨/年丁烷异构装置、30 万吨/年环氧丙烷等装置)

22.山东滨化滨阳燃化有限公司10000 吨/年纤维级聚苯硫醚(PPS)新材料项目(年产纤维级聚苯硫醚材料10000吨)

23.山东金海钛业资源 科技 有限公司10万吨/年金红石型钛白粉综合技改项目(年产金红石型钛白粉10万吨)

24.山东成武易信环保 科技 有限公司年产 40 吨高丰度核级 B-10酸、100 吨高纯 11BCl3 电子级特气新材料项目(年产高丰度核级 B-10 酸 40 吨、高纯11BCl3 电子级特气新材料 100 吨

25.成武县晨晖环保 科技 有限公司年产11000吨苯甲酰氯联产8800吨氯乙酰氯技改项目(年产苯甲酰氯11000吨、氯乙酰氯8800吨)

26.成武县晨晖环保 科技 有限公司年产20000吨三氯乙酰氯技改项目(年产三氯乙酰氯20000吨)

野性的大门
感性的小兔子
2025-07-28 01:51:15
简介:湖南恩智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简称NGI)位于湖南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一家高科技企业。公司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致力于向电力电子、科研教育、汽车新能源等相关行业提供高性能精密设备和测控解决方案。公司服务网点遍布全国,在长沙、深圳、上海、南京、杭州、西安、重庆、北京、成都等地均设有办事机构。NGI拥有持续十多年的稳定研发团队和多位资深技术专家,与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长期合作,不断推出行业领先的测控技术解决方案。 

法定代表人:吴宏

成立时间:2015-08-04

注册资本:186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30193000100451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长沙高新开发区桐梓坡西路229号金泓园A-1栋402号

不安的八宝粥
虚幻的花生
2025-07-28 01:51:15
雯华、青雯、雯盖、晴雯

一泓、泓浵、澄泓、泓涵、潆泓、尺树寸泓、金泓、泓峥萧瑟、深泓、泓澄、泓颖、泓然、石泓、泓澈、宝泓、陶泓、泓碧、泓邃、泓宏、泓窈、泓泓、渟泓、泓浄、泓洄、泓噌、坳泓、寒泓、泓坳、嶒泓

本能、正能量、太阳能、全能、异能、新能源、达能、能量、能源、能力、智能、技能、爱莫能助、欲罢不能、能耐、能说会道、威能、核能、安能、可能、耳熟能详、动能、节能、勤能补拙、风能、功能、万能、势能、无能为力、职能、性能

风中的高山
畅快的花卷
2025-07-28 01:51:15

深圳市艾博检测有限公司是2012-12-19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新中心区金泓凯旋城11栋B-16C。

深圳市艾博检测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40300058998176G,企业法人朱彪,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深圳市艾博检测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计算机软硬件、网络通讯设备、电子产品、电子元器件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销售,经营进出口业务(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禁止的项目除外,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商标代理,商标设计。电子电器产品、新能源产品的检测、通信产品检测、检验及技术服务。^认证服务。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深圳市艾博检测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欢呼的鸵鸟
无辜的战斗机
2025-07-28 01:51:15
甲子之年,穿越历史的风云,触摸激荡的岁月,威海工业经济由贫弱单薄到龙头高昂、集群前行的历史性轨迹震撼呈现。工业化程度直接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竞争力。60年里,当中国奋力从一穷二白、落后的农业大国迈向经济总量世界第三、工业化中期国家时,威海也在工业化的道路上风雨兼程。走过三年恢复时期,开启改革开放历程,踏上科学发展的广阔大道。甲午故地旧貌换新颜:今日威海荣登中国大陆城市综合竞争力30强,所辖荣成、文登、乳山三个县级市全部跨入全国百强县之列……2008年,威海实现生产总值1780.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49年增长428.4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749元(按户籍人口计算),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49年增长259.9倍。 改革催生动力,工业焕发生机建国之初,威海有各类企业39家,星星点点中,中威橡胶厂、威海酿造厂这些企业被称为“八大家”。今日威海,产业聚集,百舸争流,群峰竞秀,工业体系日益完善:———企业群星闪耀、筋骨日益强壮。据市统计局统计,截至2008年,威海拥有各类工业企业16654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68家。———资本市场涌动“威海流”,上市公司发展到10余家。———布局合理明晰,产业集群高度聚集。威海成为全国最大的渔具、轮胎、医用高分子制品、地毯等生产基地,重要的造船、汽车及零配件等生产基地,船舶、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装备、电子信息、轻工纺织、食品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八大产业初具规模……60年里,威海工业划出了与中国工业同频共振的行进曲线———1978年前的近30年里,威海和全国一样,工业发展在挫折中波峰状前行。1978年12月,改革开放的伟大航船在中国起航。1987年升格为地级市后,扬威奋进的威海大力实施“工业立市、工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优化发展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工业经济快步前行。这一进程中,持之以恒的体制改革为工业发展一次次解除了束缚。从全面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到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直至全面推行股份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批企业走出困境、焕发了生机。1998年前后,产权改革的浪潮风起云涌,金猴、三角、山花、威海机床厂等国有企业相继投身改革,明晰了产权、明确了责权、转换了机制。改制后的金猴集团加强质量管理、技术创新和品牌打造,不仅发展为多元化的企业集团,而且登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由濒临倒闭的威海机床厂改制而来的华东数控,瞄准高端数控机床,自主创新,成为“威海创造”的杰出代表,企业重获生机……截至2008年,我市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基本完成改制,改制率达到99%。1996年10月11日,山东省黑豹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交易所正式上市,开启了威海企业上市新纪元,此后十几年间,全市上市公司发展到十多家。国有、集体企业通过产权改革转换机制、重现发展活力,威高集团、金泓化工等乡镇企业也分期分批实现改制,脱胎换骨。通过改制,威高集团由一家乡镇福利小厂成为全国一次性医疗器械的领军企业;曾濒临倒闭的金泓化工,如今不仅稳坐全国塑料管材行业的第二把交椅,而且牵手世界500强,搭乘上国际快车……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以华夏集团等民营企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登上历史舞台,大放异彩……体制之变催生企业内动力,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威海工业经济大潮汹涌澎湃。 运筹帷幄,产业经济带强势隆起工业布局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工业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60年来,随着我市工业总量的不断增长和“工业立市”战略实施的逐步深入,各届、各级决策者围绕建设现代制造业、旅游度假和以海产品为主的农副产品出口加工三大基地等目标科学调整区域工业布局。目前又绘制出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发展蓝图,滨城产业发展平台广阔,经济带更加活力四射。沿千公里海岸线行走,一条沿海造修船工业带雏形已现。皂埠湾、俚岛湾、石岛湾三大造修船业聚集区各有侧重,新船重工、黄海造船等十大重点造船企业连点成串,一个现代化船舶工业基地正在这里崛起。2008年,威海船舶业实现利税18025万元,同比增长67.22%……2003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出台了《关于加快威海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设现代制造业、旅游度假和以海产品为主的农副产品出口加工三大基地,重点发展运输设备、电子信息、轻纺服装、机电工业、食品医药等五大产业群。独具特色的产业新布局,有效聚集了各种发展资源,形成新的发展动力。“十五”期间,五大产业群对完成工业增加值的贡献达到81.1%。今年,我市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方向,按照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要求,进一步提出完善升级船舶、汽车及零配件、机械装备、电子信息、轻工纺织、食品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八大产业,规划出以威高集团有限公司为依托的医疗器械产业园、以威海北洋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IT电子信息产业园、以威海华东数控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重型数控装备产业园等十个高端制造业聚集区,以充分发挥大企业的技术和产业溢出效应。与产业布局同步,市委、市政府打破行政区划和城乡二元格局,为工业发展拓展空间搭建平台。他们规划建设“两区两带”,中部的制造业聚集区、西部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东部的临港产业带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带高歌猛进。在中部,被赋予威海工业发展新希望的威海工业新区敞开怀抱,汽车配套、船舶配套、机电工具等一批特色项目区相继建立;在西部,承载着威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梦想的科技新城应运而生,5年间已有约80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同时,威海大力实施“退城进园”“退二进三”战略,引导企业迁出城区,挺进园区,借机淘汰污染严重、技术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使企业膨胀发展有了更广阔的空间。三市也根据各自的产业现状,积极而为。荣成市挺进造船及零部件、汽车及零部件、食品深加工三大产业,荣成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岛工业园等三大经济区隆起;文登市机电工具、汽车及零部件、家纺制革三大产业集群闪耀,南海板块、城区板块“双轮驱动”;乳山市形成金属冶炼、机械汽车配件、染纺服装、食品加工和建材化工五大支柱产业,近两年又将临港产业、以IT项目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核电、风电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纳入视野……科学布局,集群发展,经济带隆起,威海工业经济洪流波澜壮阔。 龙头高昂,群峰竞秀领风骚“群山无峰”曾是困扰威海工业经济发展的难言之痛。没有龙头就谈不上产业,没有集群就形不成核心竞争力。为此,历届市委、市政府持之以恒地培植产业龙头,促进骨干企业膨胀。在“发挥优势、合理布局”“集中投入,扶优扶强”的强力政策引导下,一大批龙头企业脱颖而出。1997年,威海成为全国木工机械、钓鱼竿和地毯的第一大产地;是全国轮胎第二大产地;中国最大的微型农用汽车厂、最大的两个制革厂、惟一的传真机关键件生产企业及最大的连杆、曲轴、皮鞋生产企业,都在威海……为推动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市委、市政府选择100家企业实施“百企登峰”攻坚计划,为其提供政策扶持、技术创新、资金扶持等多项政策;出台《威海市骨干企业奖励办法》,凡是符合相关要求、年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或者上缴税金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都被列入政府奖励之列。政府的引导扶持,燃起了企业干事创业的激情,企业家们瞄准行业领先、国际一流,创新创业,以敢为人先的魄力和永争一流的精神,推动企业一步一步迈上更高的台阶。自主创新成为威海企业的共同追求。威高集团紧跟世界技术最前沿,将“国内最大的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荣耀收入怀中,昂首挺立于世界医疗器械行业之巅;光威、华东数控、新北洋等一大批企业通过产学研紧密合作,抢占了国际、国内行业制高点。转型升级成为威海企业的自觉选择。三角、成山加快技术研发投入,产品不断拓展、更新、升级,并肩挺立于中国子午胎生产高地,在国际轮胎行业的排名不断提升……政策助力,企业自强,威海工业龙头舞动,群峰竞秀。山花、海马,瞄准世界地毯市场,牵手国际资本和技术,膨胀生产基地;蓝星玻璃集团走内蒙古,下南京,去陕西,通过兼并扩张,快速发展成我国玻璃行业的“龙头”。三进船业、威海船厂等撑起船舶制造业框架;电子信息产业,山东三星、新北洋电子等异军突起;机电工具产业群,广泰空港、华东数控等国内一流企业龙头高昂;轻工纺织服装产业群,山花、海马、迪尚、金猴,各领风骚……2008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1978年增长408.5倍。

拼搏的毛衣
优雅的吐司
2025-07-28 01:51:15
甲子之年,穿越历史的风云,触摸激荡的岁月,威海工业经济由贫弱单薄到龙头高昂、集群前行的历史性轨迹震撼呈现。工业化程度直接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竞争力。60年里,当中国奋力从一穷二白、落后的农业大国迈向经济总量世界第三、工业化中期国家时,威海也在工业化的道路上风雨兼程。走过三年恢复时期,开启改革开放历程,踏上科学发展的广阔大道。甲午故地旧貌换新颜:今日威海荣登中国大陆城市综合竞争力30强,所辖荣成、文登、乳山三个县级市全部跨入全国百强县之列……2008年,威海实现生产总值1780.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49年增长428.4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749元(按户籍人口计算),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49年增长259.9倍。 改革催生动力,工业焕发生机建国之初,威海有各类企业39家,星星点点中,中威橡胶厂、威海酿造厂这些企业被称为“八大家”。今日威海,产业聚集,百舸争流,群峰竞秀,工业体系日益完善:———企业群星闪耀、筋骨日益强壮。据市统计局统计,截至2008年,威海拥有各类工业企业16654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68家。———资本市场涌动“威海流”,上市公司发展到10余家。———布局合理明晰,产业集群高度聚集。威海成为全国最大的渔具、轮胎、医用高分子制品、地毯等生产基地,重要的造船、汽车及零配件等生产基地,船舶、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装备、电子信息、轻工纺织、食品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八大产业初具规模……60年里,威海工业划出了与中国工业同频共振的行进曲线———1978年前的近30年里,威海和全国一样,工业发展在挫折中波峰状前行。1978年12月,改革开放的伟大航船在中国起航。1987年升格为地级市后,扬威奋进的威海大力实施“工业立市、工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优化发展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工业经济快步前行。这一进程中,持之以恒的体制改革为工业发展一次次解除了束缚。从全面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到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直至全面推行股份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批企业走出困境、焕发了生机。1998年前后,产权改革的浪潮风起云涌,金猴、三角、山花、威海机床厂等国有企业相继投身改革,明晰了产权、明确了责权、转换了机制。改制后的金猴集团加强质量管理、技术创新和品牌打造,不仅发展为多元化的企业集团,而且登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由濒临倒闭的威海机床厂改制而来的华东数控,瞄准高端数控机床,自主创新,成为“威海创造”的杰出代表,企业重获生机……截至2008年,我市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基本完成改制,改制率达到99%。1996年10月11日,山东省黑豹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交易所正式上市,开启了威海企业上市新纪元,此后十几年间,全市上市公司发展到十多家。国有、集体企业通过产权改革转换机制、重现发展活力,威高集团、金泓化工等乡镇企业也分期分批实现改制,脱胎换骨。通过改制,威高集团由一家乡镇福利小厂成为全国一次性医疗器械的领军企业;曾濒临倒闭的金泓化工,如今不仅稳坐全国塑料管材行业的第二把交椅,而且牵手世界500强,搭乘上国际快车……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以华夏集团等民营企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登上历史舞台,大放异彩……体制之变催生企业内动力,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威海工业经济大潮汹涌澎湃。 运筹帷幄,产业经济带强势隆起工业布局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工业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60年来,随着我市工业总量的不断增长和“工业立市”战略实施的逐步深入,各届、各级决策者围绕建设现代制造业、旅游度假和以海产品为主的农副产品出口加工三大基地等目标科学调整区域工业布局。目前又绘制出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发展蓝图,滨城产业发展平台广阔,经济带更加活力四射。沿千公里海岸线行走,一条沿海造修船工业带雏形已现。皂埠湾、俚岛湾、石岛湾三大造修船业聚集区各有侧重,新船重工、黄海造船等十大重点造船企业连点成串,一个现代化船舶工业基地正在这里崛起。2008年,威海船舶业实现利税18025万元,同比增长67.22%……2003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出台了《关于加快威海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设现代制造业、旅游度假和以海产品为主的农副产品出口加工三大基地,重点发展运输设备、电子信息、轻纺服装、机电工业、食品医药等五大产业群。独具特色的产业新布局,有效聚集了各种发展资源,形成新的发展动力。“十五”期间,五大产业群对完成工业增加值的贡献达到81.1%。今年,我市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方向,按照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要求,进一步提出完善升级船舶、汽车及零配件、机械装备、电子信息、轻工纺织、食品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八大产业,规划出以威高集团有限公司为依托的医疗器械产业园、以威海北洋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IT电子信息产业园、以威海华东数控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重型数控装备产业园等十个高端制造业聚集区,以充分发挥大企业的技术和产业溢出效应。与产业布局同步,市委、市政府打破行政区划和城乡二元格局,为工业发展拓展空间搭建平台。他们规划建设“两区两带”,中部的制造业聚集区、西部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东部的临港产业带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带高歌猛进。在中部,被赋予威海工业发展新希望的威海工业新区敞开怀抱,汽车配套、船舶配套、机电工具等一批特色项目区相继建立;在西部,承载着威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梦想的科技新城应运而生,5年间已有约80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同时,威海大力实施“退城进园”“退二进三”战略,引导企业迁出城区,挺进园区,借机淘汰污染严重、技术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使企业膨胀发展有了更广阔的空间。三市也根据各自的产业现状,积极而为。荣成市挺进造船及零部件、汽车及零部件、食品深加工三大产业,荣成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岛工业园等三大经济区隆起;文登市机电工具、汽车及零部件、家纺制革三大产业集群闪耀,南海板块、城区板块“双轮驱动”;乳山市形成金属冶炼、机械汽车配件、染纺服装、食品加工和建材化工五大支柱产业,近两年又将临港产业、以IT项目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核电、风电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纳入视野……科学布局,集群发展,经济带隆起,威海工业经济洪流波澜壮阔。 龙头高昂,群峰竞秀领风骚“群山无峰”曾是困扰威海工业经济发展的难言之痛。没有龙头就谈不上产业,没有集群就形不成核心竞争力。为此,历届市委、市政府持之以恒地培植产业龙头,促进骨干企业膨胀。在“发挥优势、合理布局”“集中投入,扶优扶强”的强力政策引导下,一大批龙头企业脱颖而出。1997年,威海成为全国木工机械、钓鱼竿和地毯的第一大产地;是全国轮胎第二大产地;中国最大的微型农用汽车厂、最大的两个制革厂、惟一的传真机关键件生产企业及最大的连杆、曲轴、皮鞋生产企业,都在威海……为推动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市委、市政府选择100家企业实施“百企登峰”攻坚计划,为其提供政策扶持、技术创新、资金扶持等多项政策;出台《威海市骨干企业奖励办法》,凡是符合相关要求、年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或者上缴税金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都被列入政府奖励之列。政府的引导扶持,燃起了企业干事创业的激情,企业家们瞄准行业领先、国际一流,创新创业,以敢为人先的魄力和永争一流的精神,推动企业一步一步迈上更高的台阶。自主创新成为威海企业的共同追求。威高集团紧跟世界技术最前沿,将“国内最大的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荣耀收入怀中,昂首挺立于世界医疗器械行业之巅;光威、华东数控、新北洋等一大批企业通过产学研紧密合作,抢占了国际、国内行业制高点。转型升级成为威海企业的自觉选择。三角、成山加快技术研发投入,产品不断拓展、更新、升级,并肩挺立于中国子午胎生产高地,在国际轮胎行业的排名不断提升……政策助力,企业自强,威海工业龙头舞动,群峰竞秀。山花、海马,瞄准世界地毯市场,牵手国际资本和技术,膨胀生产基地;蓝星玻璃集团走内蒙古,下南京,去陕西,通过兼并扩张,快速发展成我国玻璃行业的“龙头”。三进船业、威海船厂等撑起船舶制造业框架;电子信息产业,山东三星、新北洋电子等异军突起;机电工具产业群,广泰空港、华东数控等国内一流企业龙头高昂;轻工纺织服装产业群,山花、海马、迪尚、金猴,各领风骚……2008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1978年增长408.5倍。

另外,虚机团上产品团购,超级便宜

英俊的花卷
大力的黑米
2025-07-28 01:51:15
甲子之年,穿越历史的风云,触摸激荡的岁月,威海工业经济由贫弱单薄到龙头高昂、集群前行的历史性轨迹震撼呈现。工业化程度直接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竞争力。60年里,当中国奋力从一穷二白、落后的农业大国迈向经济总量世界第三、工业化中期国家时,威海也在工业化的道路上风雨兼程。走过三年恢复时期,开启改革开放历程,踏上科学发展的广阔大道。甲午故地旧貌换新颜:今日威海荣登中国大陆城市综合竞争力30强,所辖荣成、文登、乳山三个县级市全部跨入全国百强县之列……2008年,威海实现生产总值1780.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49年增长428.4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749元(按户籍人口计算),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49年增长259.9倍。 改革催生动力,工业焕发生机建国之初,威海有各类企业39家,星星点点中,中威橡胶厂、威海酿造厂这些企业被称为“八大家”。今日威海,产业聚集,百舸争流,群峰竞秀,工业体系日益完善:———企业群星闪耀、筋骨日益强壮。据市统计局统计,截至2008年,威海拥有各类工业企业16654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68家。———资本市场涌动“威海流”,上市公司发展到10余家。———布局合理明晰,产业集群高度聚集。威海成为全国最大的渔具、轮胎、医用高分子制品、地毯等生产基地,重要的造船、汽车及零配件等生产基地,船舶、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装备、电子信息、轻工纺织、食品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八大产业初具规模……60年里,威海工业划出了与中国工业同频共振的行进曲线———1978年前的近30年里,威海和全国一样,工业发展在挫折中波峰状前行。1978年12月,改革开放的伟大航船在中国起航。1987年升格为地级市后,扬威奋进的威海大力实施“工业立市、工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优化发展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工业经济快步前行。这一进程中,持之以恒的体制改革为工业发展一次次解除了束缚。从全面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到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直至全面推行股份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批企业走出困境、焕发了生机。1998年前后,产权改革的浪潮风起云涌,金猴、三角、山花、威海机床厂等国有企业相继投身改革,明晰了产权、明确了责权、转换了机制。改制后的金猴集团加强质量管理、技术创新和品牌打造,不仅发展为多元化的企业集团,而且登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由濒临倒闭的威海机床厂改制而来的华东数控,瞄准高端数控机床,自主创新,成为“威海创造”的杰出代表,企业重获生机……截至2008年,我市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基本完成改制,改制率达到99%。1996年10月11日,山东省黑豹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交易所正式上市,开启了威海企业上市新纪元,此后十几年间,全市上市公司发展到十多家。国有、集体企业通过产权改革转换机制、重现发展活力,威高集团、金泓化工等乡镇企业也分期分批实现改制,脱胎换骨。通过改制,威高集团由一家乡镇福利小厂成为全国一次性医疗器械的领军企业;曾濒临倒闭的金泓化工,如今不仅稳坐全国塑料管材行业的第二把交椅,而且牵手世界500强,搭乘上国际快车……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以华夏集团等民营企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登上历史舞台,大放异彩……体制之变催生企业内动力,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威海工业经济大潮汹涌澎湃。 运筹帷幄,产业经济带强势隆起工业布局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工业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60年来,随着我市工业总量的不断增长和“工业立市”战略实施的逐步深入,各届、各级决策者围绕建设现代制造业、旅游度假和以海产品为主的农副产品出口加工三大基地等目标科学调整区域工业布局。目前又绘制出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发展蓝图,滨城产业发展平台广阔,经济带更加活力四射。沿千公里海岸线行走,一条沿海造修船工业带雏形已现。皂埠湾、俚岛湾、石岛湾三大造修船业聚集区各有侧重,新船重工、黄海造船等十大重点造船企业连点成串,一个现代化船舶工业基地正在这里崛起。2008年,威海船舶业实现利税18025万元,同比增长67.22%……2003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出台了《关于加快威海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设现代制造业、旅游度假和以海产品为主的农副产品出口加工三大基地,重点发展运输设备、电子信息、轻纺服装、机电工业、食品医药等五大产业群。独具特色的产业新布局,有效聚集了各种发展资源,形成新的发展动力。“十五”期间,五大产业群对完成工业增加值的贡献达到81.1%。今年,我市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方向,按照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要求,进一步提出完善升级船舶、汽车及零配件、机械装备、电子信息、轻工纺织、食品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八大产业,规划出以威高集团有限公司为依托的医疗器械产业园、以威海北洋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IT电子信息产业园、以威海华东数控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重型数控装备产业园等十个高端制造业聚集区,以充分发挥大企业的技术和产业溢出效应。与产业布局同步,市委、市政府打破行政区划和城乡二元格局,为工业发展拓展空间搭建平台。他们规划建设“两区两带”,中部的制造业聚集区、西部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东部的临港产业带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带高歌猛进。在中部,被赋予威海工业发展新希望的威海工业新区敞开怀抱,汽车配套、船舶配套、机电工具等一批特色项目区相继建立;在西部,承载着威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梦想的科技新城应运而生,5年间已有约80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同时,威海大力实施“退城进园”“退二进三”战略,引导企业迁出城区,挺进园区,借机淘汰污染严重、技术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使企业膨胀发展有了更广阔的空间。三市也根据各自的产业现状,积极而为。荣成市挺进造船及零部件、汽车及零部件、食品深加工三大产业,荣成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岛工业园等三大经济区隆起;文登市机电工具、汽车及零部件、家纺制革三大产业集群闪耀,南海板块、城区板块“双轮驱动”;乳山市形成金属冶炼、机械汽车配件、染纺服装、食品加工和建材化工五大支柱产业,近两年又将临港产业、以IT项目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核电、风电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纳入视野……科学布局,集群发展,经济带隆起,威海工业经济洪流波澜壮阔。 龙头高昂,群峰竞秀领风骚“群山无峰”曾是困扰威海工业经济发展的难言之痛。没有龙头就谈不上产业,没有集群就形不成核心竞争力。为此,历届市委、市政府持之以恒地培植产业龙头,促进骨干企业膨胀。在“发挥优势、合理布局”“集中投入,扶优扶强”的强力政策引导下,一大批龙头企业脱颖而出。1997年,威海成为全国木工机械、钓鱼竿和地毯的第一大产地;是全国轮胎第二大产地;中国最大的微型农用汽车厂、最大的两个制革厂、惟一的传真机关键件生产企业及最大的连杆、曲轴、皮鞋生产企业,都在威海……为推动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市委、市政府选择100家企业实施“百企登峰”攻坚计划,为其提供政策扶持、技术创新、资金扶持等多项政策;出台《威海市骨干企业奖励办法》,凡是符合相关要求、年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或者上缴税金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都被列入政府奖励之列。政府的引导扶持,燃起了企业干事创业的激情,企业家们瞄准行业领先、国际一流,创新创业,以敢为人先的魄力和永争一流的精神,推动企业一步一步迈上更高的台阶。自主创新成为威海企业的共同追求。威高集团紧跟世界技术最前沿,将“国内最大的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荣耀收入怀中,昂首挺立于世界医疗器械行业之巅;光威、华东数控、新北洋等一大批企业通过产学研紧密合作,抢占了国际、国内行业制高点。转型升级成为威海企业的自觉选择。三角、成山加快技术研发投入,产品不断拓展、更新、升级,并肩挺立于中国子午胎生产高地,在国际轮胎行业的排名不断提升……政策助力,企业自强,威海工业龙头舞动,群峰竞秀。山花、海马,瞄准世界地毯市场,牵手国际资本和技术,膨胀生产基地;蓝星玻璃集团走内蒙古,下南京,去陕西,通过兼并扩张,快速发展成我国玻璃行业的“龙头”。三进船业、威海船厂等撑起船舶制造业框架;电子信息产业,山东三星、新北洋电子等异军突起;机电工具产业群,广泰空港、华东数控等国内一流企业龙头高昂;轻工纺织服装产业群,山花、海马、迪尚、金猴,各领风骚……2008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1978年增长408.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