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新能源汽车销售量稳居世界第几?
第一,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新能源汽车销售量稳居世界第一
根据报道: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表现“亮眼”,产销双双突破350万辆,分别达到了354.5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计推广量已超过900万辆。
第一。
2021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居世界第 一。数据显示,在2012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2万辆,今年五月底则大幅攀升到了1108万辆。在电池技术方面同样进步明显,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相较于2012年提高了1.3倍,而价格则下降了80%。与此同时,电动车的配套设施也逐渐完善,截至去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261.7万根充电桩、1298座换电站,形成了全球最大充换电网络。
查询央广网显示,从绿色低碳来看,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都稳居世界第一。
可再生能源(英语:RenewableEnergy)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是清洁能源。
01 | 特斯拉回应“Model 3地库着火”:车底发生碰撞引发
19日晚间,一辆特斯拉Model 3在上海市闵行区某小区地下车库发生自燃并爆炸。20日,特斯拉方面回应:“事故未造成人员受伤。据驾驶员自述和对车辆数据的分析,初步判断事故是由车底发生碰撞引发。我们正在配合消防部门进行调查,并会对车主的保险理赔提供协助。”
02 | 广汽集团石墨烯电池初定9月批量生产
11月15日,广汽埃安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全新动力电池 科技 海报称,广汽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8分钟可充满80%,NEDC续航里程1000公里,硅负极电池让电动 汽车 进入“月充时代”。此消息迅速引起 社会 热议。对此,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在中国电动 汽车 百人论坛上表示,广汽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目前已进入实车量产测试阶段,首款搭载车型为AION V,目前正在黑河做冬季试验,初定今年9月可以批量生产。
03 | 院士欧阳明高质疑1000公里续航电动车
中国电动 汽车 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中国电动 汽车 百人会(2021)论坛上表示,“如果有人说他的车既能跑一千公里,又能几分钟充完电,还特别地安全,而且成本还非常低,那大家不用相信,因为这在目前是不可能同时达到的。”欧阳明高此番表态,被外界看作是对广汽石墨烯电池所宣传性能的质疑。
04 | 陈清泉院士评价石墨烯电池:谈不上 “颠覆”,量产性价比挑战大
1、石墨烯作为导电添加剂,对提升电池功率特性有一定的作用,但对电池的能量密度似乎没有什么作用。
2、续航1000公里取决于装多少电池,谈不上 “颠覆” 。他认为电动 汽车 不需要装太多的电池,这样既不利降成本,也不利于节省资源,一般用途装载50度电左右应该可以。
3、8分钟充满80%电并1000公里续航的石墨烯电池,要量产做到市场可接受的性价比,挑战还较大。
4、 石墨烯电池的名称似乎不太科学,因为目前石墨烯主要作为导电添加剂,提升电池的导电性能和功率特性,但未必能改善电池的能量特性。
05 | 继蔚来之后,合肥市或投资零跑 汽车 约20亿元
近日,有消息称,合肥市或投资零跑 汽车 ,投资金额约20亿元左右。据了解,目前零跑 汽车 是继蔚来之后,合肥市引入的第二家造车新势力企业。蔚来 汽车 此前已在合肥市获70亿元人民币投资。
06 | 贾跃亭再发声:FF获评美国加州十佳创业公司榜首
1月21日,贾跃亭通过微博披露:美国独立第三方The Tech Tribune评选出“2020加州十佳高 科技 创业公司”,Faraday Future(FF)再次上榜,位列第一,市值600亿美元的明星公司DoorDash位列第三。贾跃亭认为,这是对FF产品和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用户生态创新和治理架构创新的认可,更是对FF将尽快完成融资并推出量产车的看好。FF在全球范围内已获授权专利530项
07 | 新能源 汽车 专利20强榜单出炉,比亚迪居首
1月18日,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公布《新能源 汽车 专利20强企业榜单》,比亚迪以9426件有效专利稳居专利总量榜首,长安 汽车 、北汽新能源位列第二、三名,有效专利分别有5243件、4005件。蔚来 汽车 (包括蔚来控股、上海蔚来)的有效专利共1677件,主体合并后位列榜单第6名,在造车新势力中排名第一。
08 | 吉利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月19日,吉利 汽车 集团与腾讯在杭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数字化营销、数字化底座、数字化新业务及低碳发展等领域展开全方位战略合作。腾讯将助力吉利完成“用户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升级,打通产品研发、制造、营销、使用、用户运营、售后服务等全产业链数字化闭环,构建“以人为中心”的数字化服务体系。同时,双方还将共同推进 汽车 全产业链的低碳发展,通过 科技 手段、科学管理, 探索 共建“碳中和”开放平台,为加速 汽车 产业实现碳中和目标展开实践,携手提升企业ESG治理水平, 探索 长期可持续发展。
09 | 威马与百度Apollo合作研发车型下线
威马 汽车 宣布,与百度Apollo共同研发的威马W6在威马湖北基地下线,将于今年上半年交付。据悉,威马W6可通过百度Apollo云端的百万级TOPS算力实现特定场景无人驾驶。此外,威马 汽车 创始人沈晖透露,威马下一代全新智能化整车平台已正式启动,下半年开启轿车战略。
10 | 长城 汽车 第1000万辆整车下线
1月19日,长城 汽车 第1000万辆整车下线仪式在长城 汽车 徐水智慧工厂举行。伴随着一辆全新的第三代哈弗H6的下线,长城 汽车 正式成为国内首个聚焦SUV和皮卡品类进入“千万俱乐部”的车企
11 | 东风集团2021年销量目标329.2万辆
东风集团公告称,董事会初步将集团2021年销量目标定为329.2万辆,相比2020年之销量增长14.8%。乘用车销量目标定为266.9万辆,相比2020年销量增长15.4%;商用车销量目标为62.3万辆,相比2020销量增长12.3%。
12 | 吉利发布全新LOGO
1月20日,吉利控股集团在微信公众号公布全新LOGO。吉利称,新LOGO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颜色和外观细节两个方面:颜色变为“吉利星空灰”,“GEELY”字母采取外圆内方的转折处理。对于新LOGO颜色为何从蓝变为灰色,吉利给出的解释是,灰色具有包容、谦逊、中立的态度,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品质;同时,灰色也是永恒的流行色,蕴含对高精尖、 科技 、宇宙、 探索 的联想,更具包容性、前瞻性。
13 | 吉利旗下太力飞行 汽车 获全球首张飞行 汽车 FAA适航证
美国东部时间1月15日,吉利 科技 集团旗下太力飞车Transition(TF-1)获得美国联邦航空局(FAA)适航证书。这是FAA首次给现代飞车产品颁发适航证书。该证书表明Transition(TF-1)产品设计合理,安全性能可靠。美国FAA适航证是全球最难取得的证书之一,其适航条款要求异常苛刻。
14 | 蔚来恢复免费换电政策:每月可享受4-6次
蔚来宣布调整用户终身免费换电权益。具体是:自2021年1月22日起支付定金购买蔚来车型的用户,若选择免费充电桩,可享受每月4次免费换电服务;若选择放弃充电桩,可享受每月6次免费换电服务。
15 | 宝马计划2021年在全球销售10万辆纯电动车
2021中国电动 汽车 百人会云论坛上,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发表演讲时表示,“在生产环节,我们希望通过改善资源效率、提升可再生能源使用率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降低80%。我们希望展示在此领域可以实现的水平。在使用环节,我们希望减排40%。今年计划销售10万辆纯电动车。”
16 | 奥迪拟2023年中国销量达到100万辆
奥迪中国总裁安世豪(Werner Eichhorn)日前表示,该品牌的目标是到2023年将中国销量从去年的72.6万辆提高至100万辆。安世豪说,奥迪还计划在中国增加更多产品。
17 | 大众面临逾1亿欧元罚款
全球最大的 汽车 制造商大众 汽车 周四表示,因未达到欧盟2020年乘用车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标,将面临逾1亿欧元(约合7.8亿人民币)的巨额罚款。大众 汽车 表示,2020年欧盟车队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了约20%,至99.8克/公里,但仍比目标高出约0.5克/公里。一位发言人说,这样的结果意味着欧盟罚款额将达到“小亿元的水平”。
18 | 大众CEO喊话马斯克
德国当地时间1月20日,大众 汽车 集团CEO赫伯特•迪斯正式入驻社交媒体Twitter,并发布自己的第一条推文,指向了电动 汽车 和特斯拉。迪斯在推文中直接表示,大众的ID.3和e-tron已经赢得了首批欧洲市场,并@ 马斯克称,要夺走特斯拉的一部分市场份额。
19 | 微软与Cruise合作开发自动驾驶 汽车
微软正在与通用 汽车 的自动驾驶子公司Cruise合作,以进军自动驾驶 汽车 领域。微软还将向Cruise以及之前的本田和通用 汽车 公司进行20亿美元的新股权投资。这是微软与自动驾驶 汽车 公司的首次合作,作为交易的一部分,Cruise将使用微软的云计算平台Azure来帮助加快其自动驾驶 汽车 的落地,微软将利用与Cruise的关系来进一步拓展出行领域。
20 | 现代起亚2020年环保 汽车 销量超50万辆
现代 汽车 和起亚去年环保 汽车 销量为501487辆,同比增长36%,增幅创 历史 新高。其中,电动 汽车 海外销量增加了一倍左右。混动 汽车 海外销量减少,但本土市场增幅高达68.9%。现代 汽车 集团将今年作为电动 汽车 实现飞跃发展的元年,并推出基于专用平台E-GMP的IONIQ 5,加大力度抢占电动 汽车 市场。预计今年现代 汽车 环保车销量将进一步增加。
根据总部设在华盛顿的全球发展中心(Centre for Global Development)的统计,如果将一个国家所有发电厂一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全部加起来,再平摊到该国每个公民头上,澳大利亚每年人均排放近11吨二氧化碳,居全球第一位;美国紧随其后,为9吨;而同是发达国家的英国状况则好得多,只有3.5吨,居第9位。
此前人们一直指责发展中国家使用煤发电,污染了空气,但是该报告指出,中国人均每年仅排放2吨二氧化碳,而印度则只有500公斤。
该研究的结果显然会让澳大利亚政府感到尴尬,同时也为即将到来的大选带来新的话题。保守派总理霍华德坚决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他曾多次表示,该协定将会损害澳大利亚的经济。看来,霍华德在数字面前需要重新考虑一下自己的立场了
环球能源网根据碳监测行动(CARMA)网站提供的数据,对全球各国的CO2排放量进行了比较排行,详见下表:
美国 28亿吨
中国 27亿吨
俄国 6.61亿吨
印度 5.83
日本 4
德国 3.56
澳大利亚2.26
以上数据表明,美国仍是二氧化碳排放最多的国家,由于这个国家的工业化程度很高,火力发电厂较多,因此光美国发电厂二氧化碳排放量就占到了全球发电厂排放总量的25%。
中国是唯一在排放上最接近于美国的国家,不过,中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仅为2吨,而每个美国人每年排放二氧化碳不少于9吨。而总排放量位居全球第7名的澳大利亚实际人均排放二氧化碳为11吨,为世界首位。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亚的电力公司排放的二氧化碳十分惊人,此外其牲畜的排放也是一个主要因素。尽管澳大利亚和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污染者”,它们却都不愿意加入任何就减排达成一致的国际协定。他们以前没有签署将于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看起来以后也不想加入。
俄罗斯由于自1999年-2005年,大规模扩大工业化生产,其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也有明显增加,不过,即使如此,2005年底,俄罗斯温室气体排放量也只为1990年的74%。环球能源网认为,这不仅由于俄罗斯的主力能源是清洁能源(天然气),也因为俄罗斯自2002年起就开始实施节能增效措施,如对,高耗能、高污染排放企业技术设备升级换代,以及利用自己的碳市场配额吸引国际游动资金投入专项生态项目,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改善环境。
印度的人均年排放只有0.5吨,不过,因为印度的工业化惯性发展,印度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未来几年将会有明显增加。日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近年来有明显增加态势,其国内产业部门的减排虽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办公场所和民用减排却无所建树,并且明显滞后。日本有关部门已公开承认,无法完成《京都议定书》制订的相关目标,即到2012年日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6%。
德国是可再生能源的领军地和大本营,德国宣称,2020年将电能从再生能源中获取的比例从目前的9.4%,提高到25%。也就是说,德国的减排将更有成效,并用近年来德国从碳排放额中尝到的“甜头”使其国内经济的发展也可圈可点。
南非近年来成为石油的新兴资源地,而石油带来的排放也不容小觑。而南非经常出现的燃烧森林木材现象也大大加重了环境污染。对英国的布朗政府来说,怎样完成其上周提出的减排60%的目标是一个很困难的课题,而韩国,也需要在削减二氧化碳上下下功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