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资源开发对环境影响
(1)煤炭开采导致土地资源破坏及生态环境恶化。由于露天开采剥离排土,井工开采地表 沉陷、裂缝,都将破坏土地资源和植物资源,影响土地耕作和植被生长,改变地貌并引发景 观生态的变化。开采沉陷造成中国东部平原矿区土地大面积积水受淹或盐渍化,使西部矿区 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加剧。采煤塌陷还会引起山地、丘陵发生山体滑落或泥石流,并危及 地面建筑物、水体及交通线路安全。据调查,中国因采矿直接破坏的森林面积累计达106万 公顷,破坏草地面积为26.3万ha,全国累计占用土地约586万ha,破坏土地约157万ha ,且每年仍以4万ha的速度递增,而矿区土地复垦率仅为10%。另据测算,中国每采万吨煤 ,平均塌陷土地0.2ha;在村庄稠密的平原矿区,每采出1000万t煤需迁移约2000人。
(2)煤炭开采破坏地下水资源,加剧缺水地区的供水紧张。中国是世界上人均占有水资源量较低的国家,且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从含煤地区分布看,富煤地区往往也是贫水地区。据调查,全国96个国有重点矿区中,缺水矿区占71%,其中严重缺水矿区占40%。随着煤炭开采强度和延伸速度的不断加大提高,矿区地下水位大面积下降,使缺水矿区供水更为紧张,以致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另一方面,大量地下水资源因煤系地层破坏而渗漏矿井并 被排出,这些矿井水被净化利用的不足20%,对矿区周边环境形成新的污染。据统计,中国煤矿每年产生的各种废污水约占全国总废污水量的25%。2000年,全国煤矿的废污水排放量 达到27.5亿t,其中,矿井水23亿t,工业废水3.5亿t,洗煤废水5000万t,其它废水450 0万t。
(3)煤炭开采导致废气排放,危害大气环境。因煤炭开采形成的废气主要指矿井瓦斯和地 面矸石山自燃施放的气体。矿井瓦斯中的主要成分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 为CO2的21倍。据统计中国每年从矿井开采中排放甲烷70~90亿m?3,约占世界甲烷总 排放量的30%,除5%左右的集中回收利用外,其余全部排放到大气中。矿区地面矸石山自燃 施放出大量含SO2、CO2 、CO等有毒有害气体,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并直接损害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 。煤矸石产出量很大,其排放量约占煤矿原煤产量的15%~20%。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国有煤矿现有矸石山1500余座,历年堆积量达30亿t,占地5000ha。另据1994年的矿山环境调查, 淮河以北半干旱地区的1072座矸石山中,有464座发生过自燃,自燃率达43.3%。
(4)为满足社会对洁净煤的需求,中国原煤入洗比例连年提高。1999年原煤入洗量3.17亿 t,入洗比例30%,其中国有重点煤矿入洗比例达到48%。原煤被入洗的同时,也排放出大量 的煤泥水污染土壤植被及河流水系。据调查,因洗煤全国每年排出洗矸4500万t,洗煤废水 4000万t,煤泥200万m3。
(5)在中国,由于煤炭生产与消费之间巨大的空间差异,导致“北煤南运,西煤东输”的 长距离运煤格局。运输中产生的煤尘飞扬,既损失大量的煤炭,又污染沿线周围的生态环境 。据统计,1999年全国铁路运煤量为64917万t,平均运距为550km;经公路运输或中转到 铁路的煤炭量达6亿t,平均运距为80km。若以0.5%的扬尘损失计算,因运输向大气中排放的 煤尘达600多万t,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亿元人民币。
(6)中国长期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仅形成以酸雨、二氧化硫和烟尘为主要危害 的煤烟型大气污染,也是中国污染物排放量居世界第二的主要原因。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 ,全国废气中SO2排放总量1995万t,其中工业来源的排放量1612万t,生活来源的排放量3 83万t;烟尘排放总量1165万t,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953万t,生活烟尘排放量212万t; 酸雨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0%。
煤炭开采导致土地资源破坏及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露天开采剥离排土,井工开采地表 沉陷、裂缝,都将破坏土地资源和植物资源,影响土地耕作和植被生长,改变地貌并引发景 观生态的变化。开采沉陷造成中国东部平原矿区土地大面积积水受淹或盐渍化,使西部矿区 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加剧。
煤炭开采破坏地下水资源,加剧缺水地区的供水紧张。
中国是世界上人均占有水资源量较低的国家,且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从含煤地区分布看,富煤地区往往也是贫水地区。据调查,全国96个国有重点矿区中,缺水矿区占71%,其中严重缺水矿区占40%。
煤炭开采导致废气排放,危害大气环境。
因煤炭开采形成的废气主要指矿井瓦斯和地 面矸石山自燃施放的气体。矿井瓦斯中的主要成分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 为CO2的21倍。据统计中国每年从矿井开采中排放甲烷70~90亿m3,约占世界甲烷总 排放量的30%,除5%左右的集中回收利用外,其余全部排放到大气中。
为满足社会对洁净煤的需求,中国原煤入洗比例连年提高。
1999年原煤入洗量3.17亿 t,入洗比例30%,其中国有重点煤矿入洗比例达到48%。原煤被入洗的同时,也排放出大量 的煤泥水污染土壤植被及河流水系。据调查,因洗煤全国每年排出洗矸4500万t,洗煤废水 4000万t,煤泥200万m3。
在中国,由于煤炭生产与消费之间巨大的空间差异,导致“北煤南运,西煤东输”的 长距离运煤格局。
运输中产生的煤尘飞扬,既损失大量的煤炭,又污染沿线周围的生态环境 。据统计,1999年全国铁路运煤量为64917万t,平均运距为550km;经公路运输或中转到 铁路的煤炭量达6亿t,平均运距为80km。
中国长期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仅形成以酸雨、二氧化硫和烟尘为主要危害 的煤烟型大气污染,也是中国污染物排放量居世界第二的主要原因。
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 ,全国废气中SO2排放总量1995万t,其中工业来源的排放量1612万t,生活来源的排放量3 83万t;烟尘排放总量1165万t,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953万t,生活烟尘排放量212万t; 酸雨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0%。
煤炭对环境的影响当然很大了。
煤中组成有机质的元素主要有碳、氢、氧、氮、硫等,另外还含有少量磷、氟、氯、砷等元素。煤有机质中,碳、氢、氧含量占95%以上;煤化程度越深,碳含量越高,氢、氧含量越低。煤燃烧时,碳和氢是产生热的元素,氧是助燃的元素。在煤的燃烧过程中,氮气不产生热量,在高温下转化为氮氧合和氨气,自由析出。煤中有害成分有硫、磷、氟、氯、砷等,其中硫的含量最大。煤燃烧时,大部分硫氧化为二氧化硫(SO2),随烟气排出,污染大气,危害动力性、植物生长和人体健康,对金属设备造成腐蚀;如果含有大量硫的煤用于冶金炼焦,也会影响焦炭和钢铁的质量。因此,硫含量是评价煤质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
煤中的无机物很少,主要是水和矿物质,降低了煤的质量和利用价值。矿物质是煤的主要杂质,如硫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等,大部分是有害成分。煤矿开采导致土地资源的破坏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由于露天开采中的剥离和倾倒,地面沉降和地下开采中的裂缝会破坏土地资源和植物资源,影响土地耕作和植被生长,改变地貌,引起景观生态的变化。开采沉陷在我国东部平原矿区造成了大面积积水泛滥或盐碱化,加剧了西部矿区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煤矿开采破坏了地下水资源,加剧了缺水地区的供水短缺。中国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较低的国家,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从含煤区分布来看,富煤区往往是缺水区。据调查,全国96个重点国有矿区71%缺水,其中40%严重缺水。随着煤矿开采强度和延伸速度的不断提高,矿区地下水位大面积下降,使得缺水矿区供水更加紧张,从而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煤矿开采导致废气排放,危害大气环境。煤矿开采产生的废气主要是矿井瓦斯和地面矸石自燃释放的气体。甲烷是矿井瓦斯的主要成分,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是CO2的21倍。据统计,中国每年从矿井开采中排放70-90亿立方米甲烷。3、约占全球甲烷排放总量的30%,除约5%的集中回收外,其余全部排入大气。大量含有SO2、CO2、CO等有毒有害气体。是矿区地面矸石山自燃释放出来的,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直接危害周围居民的健康。
1、煤大量燃烧会生成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酸性氧化物,这些物质溶于水后生成显酸性的物质,当雨水的酸碱度小于5、6时,会形成酸雨。
2、煤的大量燃烧会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气体进入大气后会造成并加剧温室效应。
3、煤的大量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硫、颗粒物等,从而形成雾霾。
煤炭开采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
1、地面水下跌
由于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矿井水大量外排,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地面水下跌.
2、地层错动与地表下沉
由于煤矿井下水大量外抽,矿井上底承载能力下降,加上大部分小窑煤井在开采过程中,没有采取预留煤柱等预防措施,有的小窑煤井甚至对国有煤矿预留煤柱肆意采挖、破坏,导致地层错动,地表下沉.
3、地面水受到污染
矿井废水不经处理就外排,严重污染地面水体,淤塞河道和农田渠道,造成土壤板结,对农作物影响很大.
4、煤矸石占地及风化污染问题
5、对森林植被的破坏
煤炭开采需要大量木材,按万吨煤炭产量平均消耗坑木150立方;
6、二次扬尘污染问题
煤炭有相当一部分靠汽车运输,撒漏现象非常严重,大量煤炭流失,使街道煤尘飞扬.
天#猫美国进口普卫欣提示:雾霾天气出行记得做好防护。
煤炭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围绕煤炭的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 ,几乎涉及到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和噪声污染的各个方面。
诸如地表塌陷、矸石山、矿井水、煤泥水、粉煤灰、酸雨等。
地表沉陷,煤矸石堆放,自燃,矸石淋溶液污染地表水,重金属污染、矿井水的处理,煤层气的释放,粉尘,
1、固体废弃物污染。例如煤渣、矿渣
2、水体污染。例如煤化企业所排放出来的废水
3、大气污染。例如CO2、SO2、NO、H2S等
4、噪音污染。煤化企业的机器轰鸣声
这些回答都是我们看得到的污染,还有那些我们看不到的污染,比如,生态的破坏等,这些都是隐性的污染。。。。
煤炭在开采,加工与转化过程中会造成哪些环境污染?煤炭在开采和加工过程中,第一是改变了原有的地质环境,地下水,煤层中储存的煤层气,煤层的氧化,煤矸石的污染,煤中各种有害元素的释放和溶解等
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当会造成哪些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易煤网回答您: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为了保持产煤地区生态环境能够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加大矿区生态环境治理的同时,要把煤炭开采引发的破坏限制在生态环境可承载的程度之内。
煤炭开采对区域生态的影响主要是采煤地表沉陷,其表现形式为地表移动变形影响土地利用、加速水土流失、加速土地沙化、地表建构筑物损害等,露天开采则是完全破坏原地表植被、建构筑物。
我国幅员辽阔,煤炭资源分布不均,不同煤炭资源赋存地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煤炭资源开发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差异较大。我国煤炭工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空气、地表水、土壤的质量下降,生态系统的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农作物减产等。
当前,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表沉陷、水资源破坏、煤矸石堆积、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湿地缩减、大气和水环境污染等。对于采煤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可通过加大环境治理的技术投入与资金投入、政策的激励和约束得到有效解决。从长远发展看,环境污染因素对一定区域的煤炭开采构成了弱约束。对于采煤造成的生态破坏,从产生机理上分析,是由于采煤过程中地表塌陷、地表水流失、地下含水层疏干,破坏了矿区原有的水土条件,致使矿区各种林木、草灌生长受到严重影响,矿区植被覆盖率逐年下降,进而导致矿区整个生态系统的恶化。另外,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与能源消费需求、生态环境容量呈逆向分布。随着我国煤炭开采重心的北进西移,生态环境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煤炭资源的开发。
根据煤炭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特点及资源环境特点,将煤炭开采的生态环境约束界定在土地资源、水资源、煤矸石、人口搬迁、生态现状、煤炭资源6个主因素上,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煤炭资源开发的环境容量的指标体系。
从土地资源角度分析,八大区块中蒙东区、北疆区受影响的土地资源量少,东北区、晋陕蒙(西)宁区、南疆甘青区受影响的土地资源量中等,其余煤炭分区受影响的土地资源量较大。
从煤炭资源的角度看,八大区块中蒙东区、北疆区、南疆甘青区、晋陕蒙(西)宁区煤炭资源丰富,其余煤炭区煤炭资源缺乏。
从水资源的角度看,八大区块中南疆甘青区水资源最为丰富,西南区、东南区、北疆区、东北区水资源量中等,晋陕蒙(西)宁区、蒙东区、黄淮海区水资源较为缺乏。
从生态环境现状看,八大区块中北疆区、南疆甘青区、晋陕蒙(西)宁区受制约程度大,东北区、西南区、东南区受制约程度小。
综合来看,八大区块中,综合环境容量的大小为蒙东区>南疆甘青区>北疆区>西南区>晋陕蒙(西)宁区>东北区>东南区>黄淮海区。我国煤炭资源时序性开发布局需要重视上述结论。
请问:改性沥青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哪些环境污染主要是改性沥青生产过程中的加热沥青产生的沥青废气,还有就是锅炉产生的尾气污染环境。如果有条件可以上套沥青尾气处理设备。
地下竖井开采煤矿除了环境污染外,还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地面沉陷;地下径流被破坏,影响地下水源补给。
煤石油的开采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1、地表塌陷
煤炭开采破坏了地壳内部原有的力学平衡状态,由于连续不断的开采,采空区范围不断扩大,当顶板自重超过顶板抗拉强度和煤校抗压强度时,顶板岩土层会发生位移、断裂,经冒落、下沉变化之后引起地表塌陷。地表塌陷后,原有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这种破坏对各个方面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原有土地收益的减少或丧失,同时造成地表水利设施的破坏和生态环境恶化。
2、城市大气污染
一次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化物、悬浮颗粒物及多种芳香烃化合物,已对一些国家的城市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污染。大气污染不仅导致生态的破坏,而且危害人体健康。欧盟由于大气污染造成的材料损坏、农作物和森林以及人体健康损失费用每年超过100亿美元。中国仅大气污染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120亿元人民币。
3、温室效应
工业革命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按体积计算是每100万大气单位中约有280个单位。之后,由于大量化石能源的燃烧,1988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已达到349个单位。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1倍,全球平均表面温度将上升1.5~3℃,极地温度可能上升6~8℃。这样的温度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20~140厘米,将对全球许多国家的经济、社会产生严重影响。
4、酸雨
燃烧化石能源而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化物等污染物通过空气传播,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大面积酸雨。酸雨会改变覆盖区的土壤性质,危害农作物和森林生态系统;改变湖泊水库的酸度,破坏水生生态系统;腐蚀材料和建筑物等,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酸雨还可导致地区气候改变,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
5、核废料问题
人类发展核能技术,尽管对反应堆已有了一定的安全保障措施,但世界范围内的民用核能计划的实施,已产生了上千吨的核废料。这些核废料的最终处理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在数百年内仍将存在放射性危害。
(1)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是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也有很强的温室效应)
(2)粉尘方法,传统锅炉燃烧除尘设施不完善,排除粉尘污染环境对人体有害,特别是10微米下粒径。
(3)酸性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4)一般煤质较好的话,煤渣和粉煤灰可以作为建材原料,不算是污染。
一、对土地的毁坏
采煤、采油,都要占用、浪费大量的土地资源。
采煤的矿渣、煤矸石,采油的钻台、设备,占地是自身设备的几十倍,对土地的毁坏是不可逆的。
二、地下水的破坏
造成地下水位降低,水质变差,污染。
三、地面下沉
山体滑坡、地震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地面建筑倒塌的危险大大增加。
四、能源问题
煤和石油都是不可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