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动力工程 > 正文

机械工程都有哪些分类及服务领域

聪明的帆布鞋
爱笑的橘子
2022-12-31 16:10:50

机械工程都有哪些分类及服务领域?

最佳答案
快乐的枫叶
善良的煎饼
2025-07-29 14:15:23

机械工程的分类:

机械的种类繁多,可以按几个不同方面分为各种类别,如,按功能可分为动力机械、物料搬运机械、粉碎机械等;按服务的产业可分为农业机械、矿山机械、纺织机械等;按工作原理可分为热力机械、流体机械、仿生机械等。

另外,机械在其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用等过程中都要经过几个工作性质不同的阶段。按这些不同阶段,机械工程又可划分为互相衔接、互相配合的几个分支系统,如机械科研、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运用和维修等。

这些按不同方面分成的多种分支学科系统互相交叉,互相重叠,从而使机械工程可能分化成上百个分支学科。例如,按功能分的动力机械,它与按工作原理分的热力机械、流体机械、透平机械、往复机械、蒸汽动力机械、核动力装置、内燃机、燃气轮机,以及与按行业分的中心电站设备、工业动力装置、铁路机车、船舶轮机工程、汽车工程等都有复杂的交叉和重叠关系。船用汽轮机是动力机械,也是热力机械、流体机械和透平机械,它属于船舶动力装置、蒸汽动力装置,可能也属于核动力装置,等等。

分析这种复杂关系,研究机械工程最合理的分支系统,有一定的知识意义,但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

机械工程的服务领域:

机械工程的服务领域广阔而多面,凡是使用机械、工具,以至能源和材料生产的部门,无不需要机械工程的服务。概括说来,现代机械工程有五大服务领域。

(1)研制和提供能量转换机械,包括将热能、化学能、原子能、电能、流体压力能和天然机械能转换为适合于应用的机械能的各种动力机械,以及将机械能转换为所需要的其他能量(电能、热能、流体压力能、势能等)的能量变换机械。

(2)研制和提供用以生产各种产品的机械,包括应用于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业机械和矿山机械,以及应用于第二产业的各种重工业机械和轻工业机械。

(3)研制和提供从事各种服务的机械,包括交通运输机械、物料搬运机械、办公机械、医疗器械、通风、采暖和空调设备、除尘、净化、消声等环境保护设备等。

(4)研制和提供家庭和个人生活中应用的机械,如洗衣机、冰箱、钟表、照相机、运动器械等。

(5)研制和提供各种机械武器。

最新回答
殷勤的乌冬面
从容的向日葵
2025-07-29 14:15:23

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简介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门研究机械制造理论、制造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和先进制造模式的研究生学科。该学科融合了各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使制造技术、制造系统和制造模式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目标很明确,就是将机械设备与自动化通过计算机的方式结合起来,形成一系列先进的制造技术,包括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FMS(柔性制造系统)等等,最终形成大规模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使传统的机械加工得到质的飞跃。具体在工业中的应用包括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

2机械电子工程简介

机械电子系统早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如果没有多项技术的面向未来的技术和知识交流,那么就不会产生安全气囊、防滑刹车系统、复印机、CD机、行驶模拟装置和自动售票机等一系列运用了机械电子技术的产品。机械电子是工程科学中的一个跨学科专业,在机械制造、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必须继续结合这些传统学科的方法和工具,掌握网络中实现信息安全的相关技术。才能继续发展机械电子的产品、系统和制造方式。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将传感器、执行元件和信息处理融和在一个机械设计中,从而使用其产生的协同工作效果。电子工业、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扩大了机械电子系统的运用。机械电子不仅仅局限于机械制造某个固定的方向,它同时还受到该领域所有分支学科的影响。

3机械设计及理论简介

机械设计及理论是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是对机械进行功能分析与综合并定量描述与控制其性能的基础技术学科,是定位机械工程各项细致工作流程及程序的归纳总结的简单理论介绍。主要研究各种机械、机构及其零件的工作原理、运动和动力学性能、强度与寿命、震动与噪声、摩擦、摩擦物理学、关系力学、磨损与润滑、机械创新与设计以及现代设计计算方法等课题。

4车辆工程简介

车辆工程是研究汽车、拖拉机、机车车辆、军用车辆及其他工程车辆等陆上移动机械的理论、设计及制造技术的工程技术领域。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上述车辆研究、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质量检测和控制、使用和维修、相关检测装置和仪器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儒雅的大侠
健忘的花生
2025-07-29 14:15:23
机械动力学是研究机械在力作用下的运动和机械在运动中产生的力,并从力与运动的相互作用的角度进行机械的设计和改进的科学。机械动力学的内容:

机械动力学是研究机械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和机械在运动中产生的力的一门学科。机械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共振分析

随着机械设备的高速重载化和结构、材质的轻型化,现代化机械的固有频率下降,而激励频率上升,有可能使机械的运转速度进入或接近机械的“共振区”,引发强烈的共振。所以,对于高速机械装置(如高速皮带、齿轮、高速轴等)的支承结构件乃至这些高速机械本身,均应进行共振验算。

这种验算在设计阶段进行,可避免机械的共振事故发生;而在分析故障时进行,则有助于找到故障的根源和消除故障的途径。

二、振动分析与动载荷计算

现代的机械设计方法正在由传统的静态设计向动态设计过渡,并已产生了一些专门的学科分支。如机械弹性动力学就是考虑机械构件的弹性来分析机械的精确运动规律和机械振动载荷的一个专门学科。

三、计算机与现代测试技术的运用

计算机与现代测试技术已成为机械动力学学科赖以腾飞的两翼。它们相互结合,不仅解决了在振动学科中许多难以用传统方法解决的问题,而且开创了状态监测、故障诊断、模态分析、动态模拟等一系列有效的实用技术,成为生产实践中十分有力的现代化手段。

机械动力学的各个分支领域,在运用计算机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如MATLAB、AnAMS、CATIA、ANSYS等大型仿真软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四、减振与隔振

高速与精密是现代机械与仪器的重要特征。高速易导致振动,而精密设备却又往往对自身与外界的振动有极为严格的限制。因此,对机械的减振、隔振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隔振设备的设计、选用与配置以及减振措施的采用,也是机械动力学的任务之一。

机械动力学在近年来虽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仍有大量的理论问题与技术问题等待人们去探索,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振动理论问题

这类问题主要是指非线性振动理论问题。工程上的非线性问题常常采用简化的线性化处理,或在计算机上进行分段线性化处理。在这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工程中的大量自激振动(如导线舞动、机床颤振、车轮振摆、油缸与导轨的爬行等),目前还缺乏统一成熟的理论方法,许多问题尚待研究。

2、虚拟样机技术

机械系统动态仿真技术又称为机械工程中的虚拟样机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运用这一技术,可以大大简化机械产品的开发过程,大幅度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大量减少产品的开发费用和成本,明显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的系统及性能,获得最优化和创新的设计产品。因此,该技术一出现,就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和关注,而且相继出现了各种分析软件,如MATLAB、ADAMS、ANSYS、CATIA、UG、Pro/E、SolidWorks等。对于这方面的工作,目前我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3、振动疲劳机理的研究

许多机械零件的疲劳破坏是由振动产生的。如何把振动理论与振动疲劳机理结合起来仍是一个热门课题。

4、有关测试技术理论和故障诊断理论的研究

适用、有效、廉价的测试诊断设备与技术的研究,离生产急需尚有相当大的距离。

5、流固耦合振动

流体通过固体时会激发振动,而固体的振动,如导线舞动、卡门涡振动、轴承油膜振荡等,又会反过来影响流体的流场和流态,从而改变振动的形态。

6、乘坐动力学

对于交通机械(如汽车、工程机械、舰船等),其结构设计、悬挂设计、座椅设计以及减振设计等都需要引入随机振动理论,是一个广阔且重大的课题。

7、微机械动力学问题

微机械并非传统意义下的宏观机械的几何尺寸的缩小。当系统特征尺寸达到微米或纳米的量级时,许多物理现象与宏观世界的情况有很大差别。例如,在微机械中,构件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质将会发生变化;一些微观尺度的短程力所具有的长程效应及其引起的表面效应会在微观领域内起主导作用;在微观尺度下,系统的摩擦问题会更加突出,摩擦力则表现为构件表面间的分子和原子的相互作用,而不再是由载荷的正压力产生,并且当系统的特征尺寸减小到某一程度时,摩擦力甚至可以和系统的驱动力相比拟;在微观领域内,与特征尺寸L的高次方成比例的惯性力、电磁力等的作用相对减小,而与特征尺寸的低次方成比例的黏性力、弹性力、表面张力、静电力等的作用相对增大;此外,微构件的变形与损伤机制与宏观构件也不尽相同等。

针对微机械的研究中呈现出的新特征,传统的机械动力学理论与方法已不再适用。微机械动力学研究微构件材料的本构关系、微构件的变形方式和阻尼机制、微机构的弹性动力学方程等主要科学问题,揭示微构件材料的分子(或原子)成分和结构、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微构件的刚度和阻尼以及微机构的弹性动力学特性等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保证微机电系统在微小空间内实现能量传递、运动转换和调节控制功能,以规定的精度实现预定的动作。因此,机械动力学的研究将会取得多方面的创新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学术价值,而且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机械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可分为两类。

(1)结构动态分析

对于机械动力学正问题,动态分析一般借助于多种动态分析法(如模态分析法、模态综合法、机械阻抗分析法、状态空间分析法、模态摄动法及有限元法等)建立结构或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而对结构的动态特性进行分析(如动态仿真等)。

对于机械动力学逆问题,动态分析通常先进行动态实验,在此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准则建立结构或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借助参数辨识或系统辨识的方法进行分析。

(2)动态实验

结构动态实验包括模态实验、力学环境实验、模拟实验等,它是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不仅可以直接考核产品的动力学性能,也为动态分析建立可靠的数学模型提供必要的数据。

欢呼的小笼包
魔幻的夏天
2025-07-29 14:15:23
(1)材料大类:主要涉及机械领域内的纳米微米材料,聚合工程,生物机械。

纳米微米机械材料的主要研究方向:

生物机械的主要研究方向:

聚合工程

(2)能量大类:物理、流体力学、热力学、空气动力学等理论研究背景的申请者选择以下几个方向。

能量的主要研究方向:能源技术。

摩擦的主要研究方向:摩擦时能量的转换。

申请难度:总体来说,申请此方向的多为物理理论研究者,申请竞争人群的数量不大,所以在ME专业中属于较好申请的一类。

流体的主要研究方向:主要针对两大主要方向:航空航天领域和能量领域。

燃烧的主要研究方向

奋斗的鸡翅
凶狠的大神
2025-07-29 14:15:23

一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学硕来答一答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分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三个方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俗称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的一种。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机械设计制造方法,计算机软硬件应用能力,能承担各类机电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试验和开发工作。机械电子专业可细分为机械电子系统(传动和模拟技术,机器和设备,机械人技术及其运动系统,传感和执行元件技术,测量技术和图像处理等),微型,超微型机械(微系统技术,微型和精密仪器的功能组,微系统的测量技术等)和生物机械(机器人技术,生物系统,仿生执行技术,控制和设计,控制系统等)。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门研究机械制造理论、制造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和先进制造模式的研究生学科。该学科融合了各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使制造技术、制造系统和制造模式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目标很明确,就是将机械设备与自动化通过计算机的方式结合起来,形成一系列先进的制造技术,包括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FMS(柔性制造系统)等等,最终形成大规模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使传统的机械加工得到质的飞跃。

机械设计及理论是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是对机械进行功能分析与综合并定量描述与控制其性能的基础技术学科,是定位机械工程各项细致工作流程及程序的归纳总结的简单理论介绍。主要研究各种机械、机构及其零件的工作原理、运动和动力学性能、强度与寿命、震动与噪声、摩擦、摩擦物理学、关系力学、磨损与润滑、机械创新与设计以及现代设计计算方法等课题。

学知识的话,肯定是自己喜欢什么学什么才好,这样有动力。当然如果没有兴趣,想从就业来看,当然是选与计算机越相关的越好。但是从定义还是我自己的所见所闻来看,这几个方向都差不多,如果是读研究生,其实只要进了机械设计的大门,其他的细方向主要看导师,导师有什么方向,你就是什么方向。甚至一些机械大类里的其他专业里的老师也搞相关的细方向。所以关键在老师,比方说机械电子工程与机械设计与理论都有研究机器人的。

单身的小馒头
完美的衬衫
2025-07-29 14:15:23

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专业介绍: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门研究机械制造理论、制造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和先进制造模式的研究生学科。该学科融合了各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使制造技术、制造系统和制造模式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目标很明确,就是将机械设备与自动化通过计算机的方式结合起来,形成一系列先进的制造技术,包括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FMS(柔性制造系统)等等,最终形成大规模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使传统的机械加工得到质的飞跃。

研究方向:先进机械装备设计及加工技术、CAD/CAM集成及相关技术、数字化产品设计与制造、机械动力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2、机械电子工程

专业介绍:

机械电子是工程科学中的一个跨学科专业,在机械制造、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必须继续结合这些传统学科的方法和工具,掌握网络中实现信息安全的相关技术。才能继续发展机械电子的产品、系统和制造方式。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将传感器、执行元件和信息处理融和在一个机械设计中,从而使用其产生的协同工作效果。电子工业、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扩大了机械电子系统的运用。机械电子不仅仅局限于机械制造某个固定的方向,它同时还受到该领域所有分支学科的影响。

专业培养: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培养具有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能在生产一线从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产品的设计制造、控制开发、应用研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能在中、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从事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理论教学、专业实践指导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复合型职教师资。

专业特色:

强调机械动手能力与机电控制能力相结合,侧重于机电控制和数控维修。以数控所需各种能力为主线,突出机电控制的专业核心地位,培养会设计、能编程、具有较强的数控机床操作、调试、维修、维护等实际操作技能的技术工程师和职教师资。

3、机械设计及理论

专业介绍:

机械设计及理论是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是对机械进行功能分析与综合并定量描述与控制其性能的基础技术学科,是定位机械工程各项细致工作流程及程序的归纳总结的简单理论介绍。

主要研究各种机械、机构及其零件的工作原理、运动和动力学性能、强度与寿命、震动与噪声、摩擦、摩擦物理学、关系力学、磨损与润滑、机械创新与设计以及现代设计计算方法等课题。

学科优势:

以复合材料构件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工程、轻工自动机械设计及理论研究为目标,将计算机辅助设计、现代检测技术等应用于机械及其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了解学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工程设计和管理的综合素质及知识结构,适合从事工程技术、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为轻工机械及食品机械行业中培养轻工行业高级科技。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以及横向课题多项,部分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4、车辆工程

专业介绍:

车辆工程是研究汽车、拖拉机、机车车辆、军用车辆及其他工程车辆等陆上移动机械的理论、设计及制造技术的工程技术领域。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上述车辆研究、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质量检测和控制、使用和维修、相关检测装置和仪器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注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力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及坚实工科背景的,能从事汽车工程技术领域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

学习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车辆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技术及有关机械产品与设备的设计方法、制造工艺和市场营销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学、电工电子学、汽车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营销管理学的基本训练,具备进行汽车和汽车零部件技术研究、设计、制造和汽车营销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

扩展资料:

机械专业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不少同学对该类机械专业的就业前景存在着误解,认为该类专业的对口工作看起来不太“体面”。

机械专业还涉及不少交叉学科,通过这些知识的积累,也为跨机械专业、跨行业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机械专业  

结实的犀牛
怕黑的大树
2025-07-29 14:15:23

一、机械类专业介绍: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和先进的自动化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机电一体化的宽口径专业,机械行业是个老行业,人才需求一直是不冷不热。

不过,近年来我国大型工业逐渐复苏,制造业发展正面临高级人才短缺的严峻挑战,工业制成品的自主技术和科技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且能耗、物耗高,浪费、污染严重,庞大的工程技术队伍不能有效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正成为制约制造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业内专家介绍,制造业高级人才大致可以分成研发、设计、工艺、装配等四种。目前这四种人才都严重短缺,呈现明显的供不应求趋势。同时,具有开发能力的数控人才也成为各企业争夺的目标。

2、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该专业主要研究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超导材料、微电子材料及特功能材料的成型设备与工艺、成型过程的自动化与智能控制、质量检测和可靠性评价等。

随着各种新材料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加之我国新材料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材料成型设备新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因此对既有材料科学知识,又能掌握材料成型设备设计和制造技术的高级科技人才的需求将有所增加。

我国新型材料成型企业如家电、轻工、汽车制造等,大多分布在沿海经济地区,呈密集化集中状态。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和薪酬待遇都令人羡慕,各高校的当年就业率也是居高不下。

3、工业设计

这个专业虽然被列入“机械类”专业里,但并不等同于机械设计,也就是说,它并不是简单地解决机器和机器之间的关系,而解决人和机器之间的关系,解决技术性产品怎么进入我们日常生活的问题。

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十分广泛,既可以到交通工具、家用电器、家具、轻工产品制造等行业从事相关的设计和科研工作,也可以在宣传、包装行业从事企业形象、工艺美术工作。

就毕业生就业地域来看,广东、上海、天津、江苏、福建、浙江、辽宁等省市城市集中了大批的工业设计人才,而内地省份的一些企业,则面临着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匮乏的尴尬局面。

从企业性质来看,某些轻工企业、乡镇企业以及私营企业比国有大中型企业更重视产品的工业设计,非常渴望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他们的行列。

4、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这是一个横跨机械、控制、化工、动力工程、计算机技术、管理工程等众多学科的新兴专业。它强调以计算机应用为平台,使工艺、装备和控制紧密结合,侧重于阀门密封低温与制冷、压力容器等过程装备与控制成套技术的设计开发及应用。

机电一体化是当今世界机械工业技术和产品发展的主要趋向,也是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由于缺乏机电一体化的开发与操作人员,无论从国外引进机电一体化先进设备,还是从事机电体化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都很难让国内的企业真正提高生产效益。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接受正规的机电一体化训练,具备机械设计、电子控制和管理等各方面知识,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仍是企业的抢手人才。

5、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机械制造业是国家实现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坚实工业基础,从航天飞船、人造卫星、飞机、电站、汽车、机械装备到集成电路、计算机、机器人、生物芯片等无一不是通过机械制造而完成的。现代制造业则是将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新材料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同传统的加工和制造方法相结合,使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具有了新的内涵。

机械在社会发展、国防建设和科技进步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装备部,也是科技人才需求大户。在我国建设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创新型社会的进程中,机械专业的人才需求将会更加突出。

二、机械类考研需要考的科目:

一般来说学硕是考(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和专业课,专硕是考(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和专业课。也有少数招生单位是一样的,如清华大学的学硕和专硕都是考(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905)机械设计基础, 但多数学校的专硕是考英语二和数学二。

扩展资料:

报名参加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要求报名时通过学信网学历检验,没通过的可向有关教育部门申请学历认证。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

健壮的香氛
正直的乌龟
2025-07-29 14:15:23

机械工程涵盖诸多子学科,如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能源动力、工业工程等等。

机械工程和其它专业学科交叉很多,所以知识覆盖面很广,要求掌握数学、力学、材料、电学等主要知识,正所谓机电不分家。

机械很苦,绘图、各种力学、电工知识一堆大学就满满当当了,要想学透学深学好很难。虽然苦不过知识深度还算很浅了。

作为传统工科,机械就业率和隔壁土木一样在工科领域遥遥领先,但是!传统机械行业真的很拉跨,要想拿高薪一定不要学机械,迟早要提桶跑路的。

欢迎大家点赞

对了,插播个小广告,想了解更多非标定制,设计技巧的童鞋可以关注公众号【壹加工】,欢迎行业探讨、找茬吐槽都是可以的。

虚心的刺猬
聪慧的黑猫
2025-07-29 14:15:23

1 专业基础课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普通化学及实验、工程图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

电工学△、金属工艺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制造技术基础△、材料成型技术基础、计算机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热力测试技术。

2 专业课

(供热与制冷方向)化工原理、化工原理实验、热能与动力工程基础△、锅炉原理与设计△、制冷与空调△、热力过程控制△、热力发电工程△;(内燃机方向)燃料与燃烧△、机械优化设计、内燃机原理△、内燃机构造△、内燃机设计△(有些学校两个方向合一)。

3 专业选修课

(供热与制冷方向与内燃机方向专业课互为选修课)CAD/CAE/CAM、空气动力学、虚拟样机技术、有限元法、汽车排气污染与控制、专业英语、文献检索、涡轮机、内燃机设计方法、内燃机新能源、环境工程、动力机械故障诊断技术;

压力容器设计基础、流体密封技术、流体机械、动力机械噪声与控制、换热器原理及设计、节能技术、供热工程、汽车发动机新技术、内燃机试验方法、安全技术、腐蚀与防护。

扩展资料:

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及其应用方面的基础知识;

2、掌握数学、物理、力学、机械、电工电子以及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3、初步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能源与动力机械中所遇到的研究、运用、规划、设计制造等问题的能力;

4、了解国家关于热能与动力装置的设计、开发、环境保护和安全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专业领域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现状和发展状况,具有能运用和利用国际市场上提供的先进技术的基本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的知识;

7、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