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专业为能源与动力工程,考研时想考教育学专硕物理,会受到专业限制吗?
如果本科学的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感觉这个专业未来并不是自己理想的职业,想要尝试当老师,那么在考研时可以选择教育学专硕物理,因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身与物理有一定联系,在报考过程中并不会受到专业限制。下面就结合跨专业报考的问题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可以报考教育学专硕物理。我查询了很多高等学校教育学专硕物理的招生简章,发现大多数学校的招生简章对于理工科学生跨专业报考教育学专硕物理并没有过多限制。所以对于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可以放心大胆的报考教育学专硕物理。
不过,毕竟自己在本科阶段学的不是物理教育专业,因为在考试科目上可能与物理专业的学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会增加一门专业基础课,也就是说要多考一门物理。教育学、心理学、英语、公共政治这肯定是必考的科目,而且每所学校还会在考前指定复习的教材,所以只要关注学校的招生简章,就能了解学校的具体要求。
只要按照要求来不断加大学习力度,认真备考,对于物理基础不错的人而言,想要通过专硕考试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跨专业考研,对个人的物理基础有着很高的要求,选择时要慎重。我查了很多学校教育学专硕物理招生简章,都发现很多学校都指定非物理专业学生考试力学、电磁学两门课程,说实话,这两门课程学习的难度真的很大。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可能在本科阶段会认真学习力学的相关知识,但是他们对于电磁学的知识就可能有所欠缺,因此复习起来难度极大。
所以,我认为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想更有针对性并取得理想效果,建议最好报班系统的复习一下,毕竟每个人参加考试的目的都是想要考上,既然辛苦一次就系统的学习一下,这样会更好。
而且对于跨专业报考的学生而言,要提前做好准备,积极和学校联系,了解学校的最新政策,只有注意了这些问题才能确保自己顺利报名。
建议认真做好学校选择,一定要详细了解各个学校的不同政策。教育学专硕物理作为教育类的专业,一般来说只有师范院校开设的才是最好,师范院校中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大学办学水平最高,在就业方面更具优势。所以我建议跨专业报考教育学专硕物理时,如果自己有充分的自信,建议报考教育部直属的几所师范大学,这些大学在教学水平方面更有保证。
同时在报考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详细了解每个学校不同的政策,认真做好对比,因为师范院校教育学专硕在就业方面有着特殊政策,而且奖学金也是每一名考生必须,才能为自己更好的在物理教育方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所以,如果你毕业于高校本科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你不必过于担心跨专业报考的问题,因为你所学的专业本身与物理学这有一定联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你要认真研究高等学校的报考政策,尤其是注意加考的科目,只有注意了这些细节性的问题,你才能提前做好应对,在考试过程中取得优异成绩,实现自己的专硕梦,否则在考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能源与动力工程是一级学科,一般有以下四个专业方向,考试科目都不一样的,具体如下:
(1)以热能转换与利用系统为主的热能动力工程及控制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新能源开发和研究方向);
(2)以内燃机及其驱动系统为主的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船舶动力方向;
(3)以电能转换为机械功为主的流体机械与制冷低温工程方向;
(4)以机械功转换为电能为主的火力火电和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即工程热物理过程及其自动控制、动力机械及其自动化、流体机械及其自动控制、电厂热能工程及其自动化四个二级学科。
扩展资料:
能源与动力工程知识结构
工具性知识
比较系统地掌握一门外语,掌握外文科技写作知识。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的计算机应用与开发能力;掌握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知识、方法与工具。能够进行中外文文献检索。
自然科学知识
掌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学科技术基础知识
掌握工程制图、工程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工艺学、电工学、电子技术基础、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对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知识要求可适当降低)。
专业知识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因专业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1)热能动力及控制工程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方向)
主要掌握热能与动力测试技术、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燃烧污染与环境、动力机械设计、热力发电厂、热工自动控制、传热传质数值计算、流体机械等知识。
(2)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方向
掌握内燃机(或透平机)原理、结构、设计、测试、燃料和燃烧,热力发动机排放与环境工程,能源工程概论,内燃机电子控制,热力发动机传热和热负荷,汽车工程概论等方面的知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能源与动力工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简介
能源与动力工程致力于传统能源的利用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如何更高效的利用能源。能源与动力工程致力于传统能源的利用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如何更高效的利用能源。能源既包括水、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也包括核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以及未来将广泛应用的氢能。动力方面则包括内燃机、锅炉、航空发动机、制冷及相关测试技术。2012年教育部新版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调整热能与动力工程为能源与动力工程。考虑学生在宽厚基础上的专业发展,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分成以下四个专业方向:即工程热物理过程及其自动控制、动力机械及其自动化、流体机械及其自动控制、电厂热能工程及其自动化。
三、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就业方向和前景
根据专业方向不同,毕业生可在大型企业、相关公司以及相关的研究所、设计院、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热能工程、动力工程、制冷工程方面的研究与设计、产品开发、制造、试验、管理、教学等工作。主要就业方向为发电厂、内燃机厂、汽车制造厂、物流调控、锅炉厂、大型机械厂、造船厂、空调厂、制冷设备厂、暖通工程等等!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什么 附学习科目和课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什么 附学习科目和课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分析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有哪些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开设课程和未来就业方向分析()
高考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代码及开设大学名单排名()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统计表】
全国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一本二本大学名单
全国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大学排名(10篇)
西安交大能源与动力专业考研需要的科目有: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1)数学一
4、(804)材料科学基础或(805)工程热力学或(806)化工原理或(807)环境学或(808)核工程技术基础或(812)固体物理或(813)传热学或(816)工程力学或(821)有机化学或(843)流体力学或(849)半导体物理。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是西安交通大学创建最早的二级学院之一,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锅炉专业、第一个汽车制造专业、第一个制冷与低温专业、第一个压缩机专业等,创立了中国热能动力学科和内燃机学科等。
学院前身为交通大学创建于1921年的机械工程科动力组,1956年随学校主体迁往西安,是当时交通大学整体西迁的系之一。1994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院系调整,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和动力机械工程系合并成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扩展资料: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系部专业:截至2017年3月,学院设有11个系(中心),4个本科专业。
1、系(中心)的专业:热能工程系、热动力工程系、热能动力与控制工程系、热流科学与工程系、汽车工程系、流体机械及工程系、压缩机工程系、制冷与低温工程系、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实验教学中心。
2、本科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概率论高等数学A(一) 高等数学A(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民族理论与政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100111109 形势与政策 考试 0.25 4.0 学位课 Y 及格
100111209 形势与政策 考查 0.25 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00111309 形势与政策 考试 0.25 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00111409 形势与政策 考试 0.25 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00111509 形势与政策 考试 0.25 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00111609 形势与政策 考试 0.25 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00111709 形势与政策 考试 0.25 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00111809 形势与政策 考试 0.25 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00411001 大学语文 考试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60111001 体育(一) 考试 1.0 30.0 学位课 Y 及格
160111002 体育(二) 考试 1.0 3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60111003 体育(三) 考试 1.0 3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60111004 体育(四) 考试 1.0 3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200011001 军事理论 考试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280111002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 考查 1.0 18.0 学位课 Y 无成绩
分类 选课(组)要求 毕业要求
分类名称 说明 学分 门数 是否达到要求
实践教学 必修 34.0 12 未通过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考核
方式 学分 学时 课程
类别 开课学期 是否及格
1秋
2009 1春
2010 1夏
2010 2秋
2010 2春
2011 2夏
2011 3秋
2011 3春
2012 3夏
2012 4秋
2012 4春
2013 4夏
2013
010517004 机械设计基础(二)课程设计 考查 2.0 2.0周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7004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 考查 2.0 2.0周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7020 热能动力装置综合设计 考查 2.0 2.0周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8014 科研训练 考查 1.0 1.0周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8016 认识实习 考查 2.0 2.0周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8017 生产实习 考查 2.0 2.0周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8018 毕业实习 考查 2.0 2.0周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9019 毕业设计(论文) 考查 13.0 13.0 学位课 Y 无成绩
190118001 文献检索实践 考查 1.0 1.0周 学位课 Y 无成绩
200018002 军事训练 考查 2.0 2.0周 学位课 Y 无成绩
300118002 工程训练B 考查 3.0 3.0周 学位课 Y 无成绩
300118006 电工电子实习A 考查 2.0 2.0周 学位课 Y 无成绩
分类 选课(组)要求 毕业要求
分类名称 说明 学分 门数 是否达到要求
学科基础课程 必修 53.5 16 未通过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考核
方式 学分 学时 课程
类别 开课学期 是否及格
1秋
2009 1春
2010 1夏
2010 2秋
2010 2春
2011 2夏
2011 3秋
2011 3春
2012 3夏
2012 4秋
2012 4春
2013 4夏
2013
010213001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10511003 机械设计基础(一) 考试 3.0 48.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10511004 机械设计基础(二) 考试 3.0 48.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10513006 机械制图A(一) 考试 3.5 56.0 学位课 Y 及格
010513007 机械制图A(二) 考试 3.5 56.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10513010 计算机辅助设计 考查 3.0 56.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20411004 微机原理及应用 考试 4.0 6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20511112 电工学B 考试 4.0 6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3001 测试技术 考试 2.5 4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3007 动力机械制造工艺学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413002 工程流体力学 考试 4.5 7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413007 工程热力学A 考试 4.5 7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413009 传热学A 考试 4.0 6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40213014 机械制造基础 考试 2.5 4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40213106 工程材料B 考试 2.5 4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90211007 工程力学 考试 5.0 8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分类 选课(组)要求 毕业要求
分类名称 说明 学分 门数 是否达到要求
专业课 必修 15.0 5 未通过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考核
方式 学分 学时 课程
类别 开课学期 是否及格
1秋
2009 1春
2010 1夏
2010 2秋
2010 2春
2011 2夏
2011 3秋
2011 3春
2012 3夏
2012 4秋
2012 4春
2013 4夏
2013
030114003 内燃机构造与原理 考试 4.5 7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4004 锅炉原理 考试 3.5 56.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4015 热交换器原理及设计 考试 2.5 4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4016 制冷与低温技术 考试 2.5 4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4035 泵与风机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分类 选课(组)要求 毕业要求
分类名称 说明 学分 门数 是否达到要求
专业选修课 限选 12.0 6 未通过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考核
方式 学分 学时 课程
类别 开课学期 是否及格
1秋
2009 1春
2010 1夏
2010 2秋
2010 2春
2011 2夏
2011 3秋
2011 3春
2012 3夏
2012 4秋
2012 4春
2013 4夏
2013
030115005 专业外语(英)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06 汽轮机原理 考查 2.5 4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10 燃烧学概论 考查 2.5 4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11 热力发电厂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21 风力机原理与设计 考查 2.5 40.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22 风力机组检测与控制 考试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23 生物质能利用原理与技术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24 太阳能热利用原理与技术 考查 3.0 48.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29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工程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31 内燃机设计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32 内燃机代用燃料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36 单元机组集控运行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40 能源概论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45 振动与噪声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46 能源清洁利用 考查 1.5 2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47 前沿专题讲座 考查 1.5 24.0 学位课 Y 无成绩
030115048 压缩机 考查 2.0 32.0 学位课 Y 无成绩
能源动力类是近年来新兴的热门专业,包括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三个专业。能源动力类分为4个专业方向:热能工程、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及工程、空调与制冷。
2、能源动力硕士考研考什么?
能源与动力工程是一级学科,一般有以下四个专业方向,考试科目都不一样的,具体如下:
(1)以热能转换与利用系统为主的热能动力工程及控制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新能源开发和研究方向)
(2)以内燃机及其驱动系统为主的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船舶动力方向
(3)以电能转换为机械功为主的流体机械与制冷低温工程方向
(4)以机械功转换为电能为主的火力火电和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即工程热物理过程及其自动控制、动力机械及其自动化、流体机械及其自动控制、电厂热能工程及其自动化四个二级学科。
主要是有钻劲、踏实的学生,如果你以后打算继续搞这行的话,去国企、研究所比较多,也就是说基本是当工程师或者研究人员,需要你有钻劲,能够解决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还要踏实,主要是做技术,要踏踏实实学本领。
我是西安交大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有什么问题,可以站内我。
祝学习进步!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主要学习与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生物科学、化学科学、信息科学、经济管理等学科交叉融合,拓宽和突破了传统专业界限。通过四年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动态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可以掌握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学生具备跨学科研究工作的能力。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覆盖面广,不同学校培养重点不同。有的学校主攻内燃机方向,有的学校主攻制冷和供暖,有的学校主攻发电、新能源等,考生报考时需要注意。
其次就业方向上可以从事大型企业、相关公司及相关科研院所、设计院、高等院校从事热能工程。动力工程、制冷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设计、产品开发、制造、测试等工作。学习和管理部门。、管理、教学等。主要就业方向为发电厂、内燃机厂、汽车制造厂、物流控制、锅炉厂、大型机械厂、造船厂、空调厂、制冷设备厂、暖通工程等。
再者可以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属于能源动力一级学科,培养能源工程。包括能源转换与有效利用理论与技术、能源综合利用与节能。制冷与供热系统(蒸汽源、热源、冷源、热管电网、燃气输配)、火电厂等工程方面的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及相关设备生产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经理,本专业包括电厂热能和城市市政热能与动力工程(制冷与供热)两个专业。
要知道的是能源动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大致与其能源消耗成正比。能源与动力工程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因此相关专业的就业率也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专业名称调整前,“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就业率多年来一直在90%-95%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