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通过职业院校考大学吗?
可以。
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毕业颁发中职毕业证,参加对口高考后学生们可以根据成绩在招收对口高考的普通高校中自主择校。
职业高级中学与普通高中不同之处在于职业高中重点培养中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中级技术工人和从业人员,职业高中分各种专业,而普通高中不分专业。
职业高中对学生的要求是:具有能直接从事某一职业的技术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对于文化基础课,要具有相当于普通高中的水平。
扩展资料:
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申请报名高考: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含应届生)或具有同等学力;
3、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职业高中
杨老师: 您好!我是来自一所职业学校的学生。我想请教一下我怎么才能考上一所好一点的大学。而在我们学校考上大学的同学不多。一期顶多6个吧!尤其是我所学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很是能考,而我又很想进高一级学院去深造。我的数学很差。其它都还可以,成绩在班还可以,所以我想请问您,我要如何学习才能考上大学呢?——小珊小珊: 您好!谢谢您对我的信任,同时也为您“志存高远”表示由衷的赞赏!从此也可以看出您是一个聪明、智慧且具有上进心的好孩子,只要您切实努力,相信您所梦想的就一定会与您相拥! 您问我“怎么才能考上一所好一点的大学”,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以及张爱萍都作了经典的论述——“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在这里我给您举一个例子,2001年的时候,有一个在中专上了两年的学生,也像您一样打算考一个好一点的大学而向我咨询,根据他所学课程的情况,中专毕业之后考大学显然没有希望,所以我建议他休学转而就学于普通高中,进入普通高中之后的半年之中,他每次考试的成绩都是全年级倒数——第一次倒第一、第二次倒第八、第三次倒三十、……就这样他步步为营,...杨老师: 您好!我是来自一所职业学校的学生。我想请教一下我怎么才能考上一所好一点的大学。而在我们学校考上大学的同学不多。一期顶多6个吧!尤其是我所学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很是能考,而我又很想进高一级学院去深造。我的数学很差。其它都还可以,成绩在班还可以,所以我想请问您,我要如何学习才能考上大学呢?——小珊小珊: 您好!谢谢您对我的信任,同时也为您“志存高远”表示由衷的赞赏!从此也可以看出您是一个聪明、智慧且具有上进心的好孩子,只要您切实努力,相信您所梦想的就一定会与您相拥! 您问我“怎么才能考上一所好一点的大学”,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以及张爱萍都作了经典的论述——“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在这里我给您举一个例子,2001年的时候,有一个在中专上了两年的学生,也像您一样打算考一个好一点的大学而向我咨询,根据他所学课程的情况,中专毕业之后考大学显然没有希望,所以我建议他休学转而就学于普通高中,进入普通高中之后的半年之中,他每次考试的成绩都是全年级倒数——第一次倒第一、第二次倒第八、第三次倒三十、……就这样他步步为营,逐渐在实现着自己的阶段计划和年度计划。比如他每两天要求自己记住一个单元的英语单词和背诵课文,那么他即便是不吃饭不睡觉,也要把它拿下,……。一年后这位同学进入了理想的大学,前几天又传来他考上了硕士研究生的消息。通过这个同学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制定好每天的学习计划,并以实际行动按时按节完成之,再用单元计划进行检查验收,做到步步为营不断扩大战果。 其次,必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 第三,要有虚心 巧心 恒心——要随时随地向别人学习,遇到疑问不要轻轻放过,要追根究底,这是长学问的大好时机(虚心); 第四,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巧心);咬定青山不放松,全力拼过独木桥(恒心)。以上是“知己”的内容,对于高考来说,仅仅做到“知己”还不够,还要做到“知彼”,所以必须要找一本2007年的高考大纲仔细研读,看看自己哪些方面的能力还需要提高或培养,同时还要把考试内容与课本进行对照,看看哪些知识是自己忽略的,做到及时查漏补缺。 小珊同学,您如果能做到以上四个方面的切实努力,相信等待您的就一定会是成功! 您的朋友杨永龙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您的一举一动,也一直在为您加油呐喊!延伸阅读:职业学校学习上大学本文转载地址:|更多
20名哪够!我让你多多分析!请看下面:
800亿 王德辉龚如心家族 华懋集团 香港 房地产300亿 张虔生家族 日月光半导体 台湾 电子 260亿 殷琪家族大陆工程股份及台湾高铁集团 台湾 实业投资 260亿 黄伟新湖集团 浙江 房地产、金融 220亿 邱光和家族 森马集团 浙江 服装 180亿 南远舟家族 远舟集团 新加坡 航运 贸易 投资 125亿 南存辉 正泰集团浙江 低压电器 92亿林训明 巴西石化集团 巴西 大豆 石化85亿张跃泰地集团 浙江 石油、房地产80亿周庆治 南都集团上海 投资 68亿 朱家良 优派集团美国 显示器65亿 尤小平 华峰集团 浙江 聚氨酯 60亿 王尤赛 亿丰集团 上海 商业地产 55亿 金福音 上海人民企业集团上海 工业电器 投资 55亿 王振滔 奥康集团 浙江 皮鞋35亿 胡成中 德力西集团 浙江 工业电器、房地产35亿 张胜飞 胜华电缆 上海 电缆35亿 郑元豹 人民电器 浙江电器、房地产35亿 林圣雄 圣雄集团 浙江35亿 陈德伟大西南矿业 35亿 胡成中 德力西集团 浙江 工业电器、房地产35亿 张胜飞 胜华电缆 上海 电缆35亿 林圣雄 圣雄集团 浙江35亿 郑元豹 人民电器 浙江电器、房地产30亿 许斌 美吉特集团 江西 30亿 王均金家族 均瑶集团 上海 航空、乳制品、房地产30亿 马成喜 现代集团 天津 商业地产、制造、国际贸易25亿 高天乐 天正集团 浙江 电器、房地产 20亿 张童生 人本集团 浙江 轴承、零售 20亿 吴志泽 报喜鸟 浙江 服装、房地产 20亿 陈承守 新明集团 浙江 房地产 30亿 许斌 美吉特集团 江西 30亿 王均金家族 均瑶集团 上海 航空、乳制品、房地产30亿 王绍基 西班牙3E集团 西班牙 投资 30亿 叶祥尧 长城电器 浙江 低压电器 30亿 马成喜 现代集团 天津 商业地产、制造、国际贸易30亿 张文荣 上海亚龙 上海 电缆、房地产、教育30亿 舒策城 五洲国际集团 江苏 商业地产 25亿 高天乐 天正集团 浙江 电器、房地产 25亿 蔡祁敢 春申集团 山东 陶瓷 市场开发25亿 王迅行 环宇集团 工业电器 商业地产25亿 陈道荣 华仪电器 浙江 工业电器 25亿 厉育平 上海大自然房开 房地产 25亿 黄武伟 相卫集团 25亿 姜笃明其昌钢业 23亿 夏成华 成华控股集团 22亿 池万明 星宝集团 上海 钢结构 工业投资 20亿 周星增 上海建桥集团 投资 地产 20亿 林允华 华州集团 20亿 王寿松家族 荷兰王氏集团荷兰 星级酒店投资 20亿 黄光权 新疆一龙集团 20亿 李汝龙 长城龙集团 西班牙 投资 20亿 张童生 人本集团 浙江 轴承、零售 20亿 郑胜涛 神力集团 浙江 机械制造、房地产 20亿 连良桂 和泰集团 天津 服装 地产20亿 吴志泽 报喜鸟 浙江 服装、房地产 20亿 项光达 青山控股集团 浙江 不锈钢 20亿 郑生华 飞洲集团 上海 地产 投资 20亿 陈邓华 上海中发电气集团20亿 高立存中宇创业联合控股 江苏 20亿 陈承守 新明集团 浙江 房地产20亿 郑巨云中森华集团 湖北 实业投资 商业地产 20亿 倪明连 中城建设 房地产20亿 赖国贵 春风控股20亿 陈道义 远扬控股集团20亿 陈康富 雅泰集团 20亿 陈建静置信房地产20亿 蔡智平 轻纺市场 上海 专业市场 20亿 钱金耐 德汇实业集团 新疆 贸易 矿业 投资20亿 金绍平 金龙控股集团 浙江 电气制造20亿 应仲树 仪邦集团 浙江 市场开发20亿 林勤民 嘉斯茂集团20亿 钱云富 十堰荣华东风汽车 湖北 汽车销售20亿 许开裕 北京地豪集团 19亿 何建国 耀华电器集团 19亿 吴云前 百年城集团 辽宁19亿 钱金波 红蜻蜓集团 浙江 鞋19亿 虞一杰 兴乐集团 浙江 电线、电缆16亿 李成文 华通机电 浙江 电器制造 16亿 郑荣德 华东电器集团 上海 16亿 钟涛 万和控股 北京 16亿 彭星 法派集团 浙江 服装16亿 胡宾 上海中州集团 16亿 邵泰和 中国煌盛管业 实业投资 16亿 张祝林 深发红木集团 家具 地产16亿 章烈成 雨田集团 15亿 刘雄 格林摩尔企业集团 15亿 杨乐钧 乐业控股 地产 新能源 15亿 郭栋成都华银集团 贸易 地产15亿 林凯文 凯泉泵业 上海 水泵 15亿 李国华圣罗兰集团15亿 卢伟光 安信集团 上海 地板 15亿 杨剑 苏州工业园区华成房地产 江苏 房地产15亿 张晓平 瑞立集团 15亿 郑元忠 庄吉集团 浙江 服装、房地产、矿业15亿 林海文新洲集团 15亿 曹绍国 力天集团15亿 王文勇 中能控股15亿 吴定邦 申豪控股15亿 张崇舜江苏新日集团 电动车制造 地产 15亿 李大PENG康莱TE集团15亿 陈萍 国恒地产 15亿 邹招斌维多利集团 12亿 吴凯 第五季集团 12亿 奚德平 天宇工贸集团 12亿 奚德驹金迅达集团 12亿 朱胜余 中国吉祥集团 12亿 陈乐龙 菩提金(中国)投资 湖北 投资12亿 陈忠坚 上海中能集团12亿 倪日涛 中竹控股 四川 纸业 投资12亿 张建友 天水兰天集团12亿 孔德永 万好万家 杭州 旅业 矿业12亿 叶茂西 西京集团 12亿 陈庆钱 上海中科电气 12亿 许承建蜘蛛王集团浙江 鞋 商业地产12亿 陈余义 上海浦东电线电缆集团 12亿 尤玉仙福建鸿博集团 12亿 项光明伟明集团 环保能源 12亿 黄作兴 中国·江南控股集团 阀门 投资11亿 欧阳昆旺 鑫旺矿业集团 矿业 11亿 郑永芳 中缆集团 工业电器11亿 李焱然 上海世贸控股 商业地产 11亿 韩玉明 港瑞财团 地产 投资11亿 吴国琳 中欧国际集团 整车制造 地产11亿 陈崇国 正国集团 地产 11亿 胡时俊 麦购(天津)集团 天津 11亿 方崇钿 金田集团 浙江 塑料、电缆、房地产 11亿 谢时顺 顺利集团11亿 木晓东 万控集团 10亿 吴建光锐力 上海 体育用品10亿 虞成华 虎牌控股集团浙江 电气、房地产、投资10亿 谢铁谰 月兔电器 浙江 空调 制冷设备10亿 张锡淼 连成泵业上海 水泵10亿 吴永春 上海泽大集团 10亿 赵章光 北京章光101集团生发剂 10亿 郑秀康 温州康奈集团 鞋业 服饰 10亿 周建云 东莞啄木鸟集团 10亿 杨岩锡 苏州九龙投资实业 10亿 张存灯 承源集团10亿 卓文生 天津裕沣投资天津 投资 矿业10亿 黄大成 杭州恒生电子 10亿 张胜利 绿宝集团 安徽 10亿 陈正光 宁波大世界集团 10亿 张周芳圣为纸业上海 贸易 纸业10亿 刘时锋 昌泰电力集团 浙江 电缆10亿 潘挺宇家族 挺宇集团 浙江 仪表制造10亿 吴敏 吴泰集团 机械制造 房地产 上海10亿 周象义金盾集团 消防设备 上海10亿 叶信存吉林华信集团10亿 王先成金诚信矿业建设集团10亿 胡光力港利通集团 10亿 蔡志远港龙地产集团 江苏 地产 10亿 应泽从应大集团 天津 皮衣 投资10亿 徐杏地华强联合控股 浙江 纺织10亿 朱林敏 云南新瑞安集团 云南 商贸 投资10亿 夏炜多彩科技集团 深圳 电子设备10亿 陈瑞彬 通业建设 矿业投资 10亿 包计干 江苏恒大置业 江苏 商业地产10亿 孙国敬国光房地 10亿 葛和凯 大发集团10亿 李荣光荣光集团10亿 陈励君华日实业 家电 电气 杭州10亿 黄宣钱 新疆新乐投资(集团) 新疆 投资 地产10亿 钱仁高 九川集团 上海 工业电器 地产10亿 林永森 温州市亚泰进出口有限公司 进出口贸易 10亿 徐益忠 飞雕集团电器 地产 投资 上海10亿 江德友 陕西铠达投资(集团) 地产投资10亿 黄加园 四川省乾盛矿业 矿业 四川10亿 周旭辉 金亚科技 数字网络终端产品 10亿 苏为佳 浙江华冶矿建集团董事长矿业10亿 虞文藉 广瑞集团 地产10亿 王书林 名众控股 10亿 龚友门 六桂集团 印刷 地产10亿 颜锡伍 五洲汽车集团 汽车贸易10亿 李振泽 精达集团 工业电器 10亿 徐建光 元光德集团10亿 邱正闯 安徽金三角集团 10亿 郑祥福 广西国源投资集团 10亿 陈成俊 远东电器集团 10亿 刘帮风 浙江博风集团 10亿 黄先挺天亿集团 10亿 谢秉艾 陕西银邦集团10亿 张大平中国万都集团10亿 林廷敏 洛阳中原康城集团10亿 章庆乐山东拓博 10亿 陈积光 华信国资集团10亿 周友辉杭州中强轧辊集团 10亿 李诚 永盛集团 10亿 郑松华 上海上器集团10亿 李林春 林春集团10亿 陈国成 雷诺尔电气10亿 胡志荣 华荣集团 10亿 倪华杰 和汇投资集团10亿 黄丽娜 特福隆集团 10亿 陈振江东厦建设集团10亿 陈 何中国宏瑞集团10亿 徐林义 青海三榆集团 10亿 周荣路之遥集团 工业电器 实业投资 10亿 庄玉龙 唐山港都集团 地产 10亿 刘顺峰中光科技 通信设备 10亿 黄学胜 欧华集团 地产 商贸 10亿 王北城 江苏诚泰投资集团 南京 10亿 李裕杰 水星集团 10亿 曾昌飚 沈阳中旭集团 10亿 朱唤山 湖州永安地产 10亿 蒋贤云 黑龙江奔马集团 10亿 张仁飞 神飞集团 10亿 黄祥苗 山西昔阳丰汇煤业集团 10亿 潘长海 湖南长海房产 10亿 陈志远 迪拜中国龙商城 10亿 姜永忠 义乌文商投资80亿 周庆治 南都集团 1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郭广昌---浙江东阳 2 上海华冶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高峰-----浙江杭州 3 上海人民企业(集团)有限公司-----------金福音---浙江温州乐清 4 上海舜业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席劲松---浙江杭州5 大华集团6 上海奥盛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7 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王均金---浙江温州苍南8 上海胜华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张胜飞---浙江温州乐清9 上海致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严健军---浙江10 上海浦东电线电缆(集团)有限公司------陈余义---浙江温州乐清11 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周成建---浙江温州12 上海紫江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沈雯-----上海13 中国龙工控股有限公司------------------李新炎---福建龙岩14 上海鑫冶铜业有限公司 15 上海百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16 月星集团有限公司----------------------丁佐宏---江苏 17 上海龙宇燃油股份有限公司 18 上海稳展物资有限公司 19 上海恒逸聚酯纤维有限公司--------------邱建林---浙江杭州萧山 20 上海诚峰有色金属有限公21 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南存辉---浙江温州乐清22 上海华东电器(集团)有限公司----------郑荣德---浙江温州23 上海华通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李成文---浙江温州24 上海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刘宝林---湖北武汉25 上海红星美凯龙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车建新---江苏常州26 春秋航空有限公司----------------------正华生---上海27 上海明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8 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正华生---上海 29 上海金开利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李振开---浙江温州30 上海快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施建祥---上海31 上海永进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单福良---河北32 思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增平33 舜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陈炎表---浙江绍兴 34 中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钱建蓉---江苏无锡35 红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陈炬 36 上海鹿骋金属材料有限公司--------------陈平-----浙江温州37 上海太平洋百货有限公司38 上海森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39 上海南大集团有限公司------------------张立斌---浙江温州乐清 40 上海城建建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41 第一钢市市场股份有限公司42 上海远天船务有限公司 43 上海置信(集团)有限公司44 上海佳吉快运有限公司 45 上海连成(集团)有限公司--------------张锡淼---浙江温州永嘉46 人本集团上海轴承有限公司--------------张童生---浙江温州47 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倪开禄 48 上海东方泵业(集团)有限公司----------吴永旭---浙江温州永嘉49 上海大昌铜业有限公司 50 上海飞轮实业有限公司 51 上海新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宋伯康---上海 52 上海中钢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黄天文---浙江绍兴 53 上海东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邵东明---上海54 东亚联合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55 双力集团有限公司----------------------时书龙---浙江温州 56 上海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胡成中---浙江温州乐清 57 上海橡果网络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58 中国高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9 上海新马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60 上海东索贸易有限公司 61 上海宏泉集团有限公司------------------王岳祥---浙江台州温岭 62 上海双鹿电器有限公司------------------陈泉苗---浙江宁波慈溪63 华荣集团有限公司----------------------胡志荣---浙江温州 64 上海东铪商贸有限公司 65 上海杨行铜材有限公司 66 上海东隆羽绒制品有限公司--------------郭连学---上海 67 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陈福成---香港 68 明园集团有限公司----------------------李松坚---广东澄海 69 上海嘉实(集团)有限公司 70 上海爱普香料有限公司------------------魏中浩---上海 71 上海金浦装潢工程有限公司--------------薛广生72 上海鼎立科技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3 上海锦辉工业供销有限公司 74 上海三湘股份有限公司------------------黄辉---湖南株洲 75 上海日之升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76 上海柘中(集团)有限公司--------------陆仁军 77 上海神源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苏会华---福建 78 上海杰思工程实业有限公司--------------刘海韵 79 上海欧格米兰化妆品厂------------------郑春影---辽宁辽阳 80 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81 上海康德莱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张宪淼---浙江温州龙湾 82 上海绿新包装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3 上海宁仪实业有限公司 84 上海中技桩业股份有限公司--------------颜静刚---浙江台州温岭 85 上海创力矿山设备有限公司--------------隶属中煤机械集团 86 上海晋韵(集团)有限公司--------------上官国太---山西 87 上海题桥纺织染纱有限公司 88 上海普利特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周文 89 上海联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90 上海华明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91 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陈洪凌---四川 92 上海凯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93 上海汇得树脂有限公司 94 上海姚记扑克股份有限公司-----------------姚文琛---广东潮州95 上海骆氏减震件有限公司-----------------骆联盟---浙江台州96 上海贝电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97 上海神开石油化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98 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纪德法---江苏无锡99 上海金钟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杨从新 100 上海冠华不锈钢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次中东战争也称为巴勒斯坦战争,是1948年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为争夺巴勒斯坦而爆发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战争历时15个月,最终以色列占了上风,占领了巴勒斯坦总面积的80%土地,巴勒斯坦只剩下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一些弹丸之地。从此,约96万阿拉伯人成为流离失所的难民,巴以冲突因此而种下祸根,至今连绵不断。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英、法、以侵略埃及的战争,或者是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年10月,以色列借口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而向埃及发动进攻,侵入西奈半岛。随后英法联军出兵干涉,实施空降和登陆。最终英法侵略军被迫撤出埃及领土,以色列撤出西奈半岛和加沙地带,美国趁机取代英法在中东获取了霸主地位。第三次中东战争又称六五战争,以色列在美国支持下于1967年6月5日向阿拉伯国家发起突袭,偷袭开罗、苏伊士运河区和西奈半岛的埃及十几个机场、导弹基地和雷达站,埃及300多架飞机在机场被炸毁。以色列在战争中大获全胜,占领的领土从1949年的207万平方公里扩展到1024万平方公里。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十月战争,是埃及和叙利亚为收复被占领土而进行的战争,战争主要是在苏伊士运河地带和戈兰高地进行,这场战争中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机械化作战,交战双方出动坦克5800多辆、飞机1400多架、舰艇180多艘,投入兵力60多万人。1982年爆发的第五次中东战争是以色列为了围剿黎巴嫩境内巴勒斯坦游击队而入侵黎巴嫩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规模庞大,现代化水平高,战争中首次大批量使用了导弹、电子战等信息化武器装备,对世界军事变革起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伊拉克一直成为世界战争的中心。1980—1988年,伊拉克与伊朗因阿
第一篇 信息化时代世界新军事变革方兴未艾
二战结束以后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经历了两个大的时期:一个是持续40多年的美苏冷战时期。此间,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代表,以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为后盾,在全球进行了长期的对抗、对峙和冷战。这个过程中,在军队建设方面,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军事变革:第一次是从1945年到1975年,持续了20年,结果是苏联获胜第二次是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到90年代初期,又是近20年,结果是美国获胜。交战双方为此各付出数万亿美元的学费,相互对抗了四五十年,双双碰得头破血流,最终结果仍然是一比一平,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历史的原点。
美国人认为,德国人在二战中综合运用坦克和飞机创立“闪击战”理论的事实说明,只有保持技术优势和武器装备的质量优势才能打赢现代战争。根据这样一个思路,从7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进行大规模调整与改革,并于1984年推出“竞争战略”。这次调整与改革的重点是在分析研究苏联战术和技术弱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特别是精确制导武器和电子传感设备。这样就产生了灵巧弹药、GPS全球定位系统、E—3预警与监视系统、E—8战场控制系统、现代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F—117A隐身战斗机、F—14、F—15、F—16战斗机、A—10攻击机、“战斧”巡航导弹、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和M—1A1主战坦克等一系列高技术常规武器系统。
经过第二个回合的竞争和较量,苏联在技术、武器和综合实力方面已经跌入谷底,其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缺乏准确的未来预测,没有认清美国发动“竞争战略”和大规模改革的目的和实质,结果被美国拖垮;二是对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革命漠然置之,不重视发展隐身、夜视、精确制导、C3I和电子战等高技术装备,仍按照传统思路拼命发展核武器、航母、核潜艇、飞机和坦克等平台,并一味追求装备数量,结果难以适应现代常规战争的需求;三是国防工业过于庞大,加上计划经济,使国家包袱过重,军费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居高不下,一直徘徊在20%—30%,从而使国民经济状况严重恶化。
1991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冷战结束之后,美国经过短暂的调整和反思,又向一个新的制高点发起冲锋。其新的战略目标是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具体措施是加速推进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
第一篇 信息化时代军队建设面临调整和转型
二战以来,虽然世界主要国家军事战略经历过多次调整和改革,但规模最大的主要有两次: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前后,第二次是20世纪90年代前后。第一次转变用了三年,第二次转变持续了十几年。军事战略转变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它要求军队从作战理论、作战样式、装备发展、编制体制、军事训练和人才建设等方方面面都要进行彻底的改革和转变,所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纵观历次战略转变,虽然目的、意义和重点有所不同,但尽快实现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转变是历次军事战略转变的一个重点。实现这样的转变通常都是采取“拆庙”、“消肿”、“卸包袱”之类的措施,使部队更加精干、有效和顶用。
裁军、撤军,削减军费、军备等重大行动都是根据军事战略转变的特殊需求而进行的。第一个转变时期,二战刚刚结束,军事战略重点要求尽快从战时状态转入和平时期的经济建设方面来,所以继续保持数量众多和高居不下的军费、军备已经没有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按照战略需求进行大刀阔斧地裁减。第二次军事战略转变时期国际环境非常复杂,所以从80年代中期开始酝酿和裁减,到1991年冷战结束之后各国才最终下决心进行大规模裁减。任何时候,裁减的目的都是为了轻装、消肿和卸包袱,为了减轻国家经济负担、加速经济建设和加快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所以无论是军费、军备或军队员额的任何大规模裁减都不会使军队削弱到无法完成既定任务或难以打赢未来战争的水平。美国军队在第一次战略转变中虽然进行了战后以来第一次大裁减,但当时它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在第二次战略转变中美国的动作更大,在军费、军备、军队员额等方面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全面裁减,结果将会如何呢?在未来数十年内,它仍将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裁减之后的核武器仍能毁灭地球若干次,陆、海、空三军经过裁减后淘汰了第一、二代武器装备,保留下来的都是精干顶用的现代化高新技术装备,其总体作战能力并没有因为削减而有所减弱,相反,甩掉许多包袱和负担之后,更有财力和物力去夺占新的制高点,抢占新的优势。
从第二次战略转变中的裁军情况来看,反映出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大规模裁减陆军员额,海、空军相对裁减较少。美国和苏联陆军裁减比例都在20%—30%以上,而且主要是采取整建制撤消和“拆庙”的办法进行,海、空军裁减比率小于10%。美国陆军从1990年的约94万人裁减到1997年的535万人,由18个陆军师减为12个,甚至海湾战争结束之后在短短7个月中就裁减了227万人,就连第7军这样的王牌部队也被整建制撤消。德国陆军裁减2554万人,12个陆军师减为8个,撤消100个营的建制;二是大规模撤回驻外军队。美国从1990年开始,大量缩减海外驻军,其中驻欧美军从1978年的32万人骤减到10万人。840多个海外永久性基地和军事设施关停并转或缩小规模,1998年前,还关闭了70多个军事基地和设施。苏联解体后,63万人的海外驻军已全部撤回,驻外军事基地也将全部撤除。
按照1990年美元比值计算,美国国防开支1945年为4530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8%。1946年开始大幅度削减军费,到1947年就削减了3940亿美元,年度经费只有590亿美元,削减比例达84%,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也降到5�6%。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长期冷战过程中,军费连年增加,从50年代的1950亿美元(含战争费用)、60年代的2400亿美元(含战争费用),增长到80年代的每年平均2900亿美元,最高时每年军费达3300亿美元。20世纪90年代军事战略转变后军费连年递减,1997财年已经减少到2428亿美元。从21世纪开始,美国在“9·11事件”之后,借着国际反恐的机会大幅提升军费预算,伊拉克战争结束之后将达4000亿美元左右,创冷战以来最高记录。
从全世界来看,45年冷战期间,世界军费总额为17�5万亿美元,其中工业化国家占85%。1988年世界年度军费总额高达1万亿美元,1989年开始削减了4%,1990年又削减了5%,然后呈逐年递减的趋势。所以,大幅度削减军费预算、减轻国家经济负担是战略调整的一个重点。
军费总体削减是大趋势,但在军费分配比例和资金投向上并不是平均分摊,有的削减,有的则还要增加,要体现缩短战线,突出重点的原则。在突出重点的原则下,海军军费就呈相对增加趋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在军费分配比例上一直是海军优先,这次战略调整中又展开了一场预算战,结果是海军比陆军得到的经费多25%。海军年度军费预算虽然已经从80年代的1100亿美元降到840亿美元左右,但在三军中仍处第一位。其他西方国家也基本上是这样的趋势,比如意大利1993财年军费167亿美元,其分配比例陆、空军分别从34%和41%降到32%和36�7%,而海军则从24�5%增至31%。东南亚国家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在军费分配比例方面也体现了向海、空军倾斜的趋势。
裁减数量,提高质量是各国都认同的一个主要趋势,但如何用军费这个杠杆来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这样一个目标就需要进行总体调控,调控的主要措施是武器装备采购费锐减,科研费激增。冷战时期,各国普遍增加武器装备采购费比例,目的是增加装备数量和军备水平,提高军备竞赛的强度。新形势下,没有迫在眉睫的战争威胁,军事竞赛也由实力对抗转为潜力抗衡,因此加强科研费投资比例自然是明智之举。按1996财年美元计算,美国1990财年装备采购费958�71亿美元,1996财年减为394亿美元,削减幅度高达约60%;同期科研费分别为430亿美元和343�32亿美元,削减幅度只有2%。相对而言,科研费呈稳步增加趋势,1996年和1981年相比净增177亿美元,增长率为52%。美军科研费占国防费的比例已经由1990年的12�4%增至1996年的14%左右;同期装备采购费则由28%降为16%。日本军队科研费占国防费的比例从1986年以来也一直保持在12%—13%左右。
裁减军费军备是世界战略转变所出现的一个总体趋势,但从某些地区来看,也出现了与之相反的趋势,比如我周边国家和地区中有的就乘机增加军费,扩展军备,从而在地区内掀起一个军备竞赛的高潮。日本军费1987年首次突破1%的限额之后,每年都以5%—6%的速度增长,1992财年已达327亿美元,其中海军军费80亿美元。近年来,日本军费在接近400亿美元之后,正准备向500亿美元冲击。日本军费总额一直仅次于美国而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军费数额则位居世界首位,其海军综合作战能力已经跃入世界第二位。韩国、印度和台湾军队军费总额也都超过了100亿美元,东盟各国军费近年来也都呈直线上升趋势。
第一篇 信息化时代质量效能型军队初露端倪
削减数量,提高质量;缩短战线,突出重点;选准突破口,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攻坚,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转变,这是任何一支军队都在苦苦追求的。其中道理,不言自明,并没有什么高深之处,关键是看谁能够把握机遇,进行正确决策。如果丧失良机,不仅不能把握机遇反而做出错误决策,必将严重影响军队作战效能的提高。加速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转变无疑是世界各国新军事战略转变中优先考虑的一个重要措施。在国际环境总体和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军队裁军、撤军,削减军费、军备的大环境下,加速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转变是各国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武器装备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物质基础,所以在战争或冷战期间,武器装备的数量和规模膨胀性增长,甚至达到令人难以容忍的地步。每次战略转变后,武器装备都要进行大规模裁减。在陆军常规军备裁减方面,以苏美主战坦克为例,1960年,苏联和美国在主战坦克数量对比方面是269∶1,差别不是太大。但1970年以后差别开始拉大,发展到380∶1。1975年苏联坦克达42000辆,美国为8700辆,为482∶1。1985年,苏联坦克52000辆,美国也增加到13400辆,为388∶1。1993年,俄罗斯陆军裁减到85万人,主战坦克也裁减到37000辆,这时的美国陆军则已经裁减到579万人,主战坦克数量只有7856辆,仍保持47∶1的比例。长期以来,苏联恪守“数量规模型”的发展模式,以四五倍于美国的坦克数量占据优势,而美国则强调“以少胜多、以质胜优”的模式,其结果证明单靠数量优势是无法取得效能优势的。
在海军装备的裁减方面,以舰艇为例,美国海军战后初期有2000多艘舰艇,到20世纪60年代削减到1000艘,20世纪80年代最多保持600艘水平,1996财年裁减到346艘,2000年保持320艘左右的水平,和20世纪80年代相比削减了47%。美国海军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裁减是史无前例的,尽管将海军舰队的规模几乎裁减掉一半,但几乎没有人认为美国海军的作战效能会因此而有什么根本性的下降。俄罗斯海军走得更远,1992年终止了包括航空母舰在内130余艘舰艇的建造计划,潜艇和水面舰艇数量由原来的317艘和218艘分别减少到150艘和192艘,役龄只有15年左右的一大批核潜艇、航空母舰和大型水面舰艇纷纷退役。其飞机和导弹采购费减少80%,坦克和火炮采购费则减少97%以上,如此大规模的裁减军备和停止军品生产是100多年来所没有过的。
在核裁军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取得较大进展。当时,两国拥有的核武器总数相当于1945年美国在广岛投放原子弹的100万倍,足以毁灭人类几百次。1987年12月,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并于半年后生效。根据该条约,在生效后一年半内销毁全部中短程导弹,三年内销毁全部中程导弹。其中,苏联销毁1752枚导弹和约2500个核弹头,美国销毁859枚导弹和1230个核弹头。1991年7月,美苏达成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规定双方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最终保留1600枚(架),即分别削减14%和37%,战略核弹头分别裁减1686枚和2801枚,削减比例占总数的20%。1993年1月,美俄双方签署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规定美国各类核弹头总数分别从1993年的10395枚削减到2003年的3000枚,俄罗斯则从8041枚削减到3500枚。美俄双方在2003年前消除所有陆基多弹头洲际弹道导弹和发射井,潜射弹道导弹的弹头数分别限制在1700枚和1750枚,战略轰炸机携载核武器数量分别限制在750枚和1250枚。从2003年1月1日起,不得生产、拥有、试验和部署多弹头洲际导弹。在战术核武器方面,1991年9月和10月,美苏各自宣布单方面裁减战术核武器,美国削减了2150枚陆基战术核弹头和2175枚海基核弹头,并撤除水面舰艇、潜艇和飞机上的所有战术核武器。苏联则大约削减了10000枚战术核弹头和2000枚海基战术核弹头。武器装备数量裁减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装备的质量和效能。从未来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发展来看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限制战略核威慑力量的发展。三位一体战略核威慑力量在数量和规模上将严格限制,其发展重点将由陆基和空基转向海基,因此美俄仍将保持一定规模和数量的海基核武器,英法也将发展新一代战略导弹核潜艇和潜射弹道导弹。美国1983年制定的拟耗资1万亿美元在21世纪初完成实战部署的“战略防御计划”(SDI计划),1993年5月正式宣布取消,历时10年、耗资320亿美元的“星球大战计划”时代宣告结束。
二是突出关键性高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抢占技术优势。抢占高技术优势,保持武器装备发展的潜力,始终使关键性装备技术超前于别国一至两代,是新时期军事战略转变的一个突出特点。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微电子、激光、航天、计算机和新材料等领域,重点是提高部队的C3I、电子战、隐身和夜战能力。美国早期的“曼哈顿”计划曾经带动了后来的核武器发展,著名的“阿波罗”计划也曾带动了航天事业的振兴,20世纪80年代的“星球大战计划”虽然最终被取消,但它在基础性高技术领域的一系列重大突破不能低估,它正在带动一个庞大的高技术群在21世纪产生飞跃性发展。
三是研制新一代高新技术常规武器装备。美军在新一代高新技术常规武器装备的发展中特别强调综合利用信息技术和军事革命的成果,突出三个重点:发展具有控制信息能力的装备,如航天、航空侦察监视和预警系统,数字化网络通信和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一体化、网络化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信息战和非致命武器,以及隐身和夜视系统等;发展具有远程精确打击的武器,如远程对地攻击巡航导弹、中远程防空反导导弹、精确制导弹药等;发展灵活机动的作战平台,如隐身飞机、隐身舰艇、火力突击舰、高性能主战坦克等。日本正在研制和发展的新一代战斗机、主战坦克、宙斯盾驱逐舰和防空、反舰导弹等都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其海军现役舰艇只有160艘左右,30多万吨,其中80%以上都是役龄在10—15年左右,65%以上都是驱护舰、潜艇等主战舰艇,从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年轻和战斗力最强的海军之一。因此,单纯用数量多少来度量作战效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提高作战效能的关键还是要强调武器装备的高技术含量和质量优势。
第一篇 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武器装备实战运用
信息化武器装备发展是以机械化装备为基础的,机械化装备又是在热兵器装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热兵器装备的发展自然也借鉴了冷兵器时代的一些早期成果。因此,无论军事革命发展到哪一步,无论时代进步到哪一个历史阶段,新老武器装备的交替共存共生、相互促进和相互发展是恒久不变的规律。纵观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无论科学技术进步的速度快慢,武器装备的发展都不会出现断代跨越的趋势,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发展对作战的影响是广泛和持久的,目前仅仅是初露端倪,只能看到一个大致的发展方向和总的发展趋势。从四场战争的实践来看,武器装备对作战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联合、控制、精确、快速。一是联合。联合并不是信息化武器装备出现并使用后的一个创造,早在热兵器时代和机械化时代就已经出现了联合的概念。热兵器时代欧洲军队创造的利用前后排列的不同队形来实现单发枪械连续火力打击效果的战法,就是早期的联合作战模式。机械化武器装备出现之后,坦克集群之间的相互配合作战,坦克与飞机的空地协同和闪击作战,以及海上方向不同舰种和机种之间的协同作战等都是联合的初级概念。电子信息技术出现之后,为信息化武器装备提供了一些特殊的功能,
二是控制。控制也不是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特有概念,从冷兵器时代开始,所有武器装备都必须能够控制,不能控制的武器装备就非常危险。热兵器出现之后,控制武器的作用方向,使武器的破坏效能进行聚合,并在需要的时候产生大量的能量,就是控制的结果。机械化武器装备出现之后,坦克与飞机的作战配合必须有准确的信息控制,否则就会产生误炸和误伤。随着武器装备复杂程度的提高,军队编制体制越来越复杂,作战地域和作战空间越来越广泛,从过去的单维空间发展到多维空间,作战地域也更加广泛。在这种情况下,指挥员要对多维空间和广阔地域部署的兵力兵器进行控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如何对部队进行控制自始至终都是指挥员最为关切的一件事情。
冷兵器时代谋士的任务,就是帮助指挥员运筹帷幄和对部队实施正确指挥和控制。热兵器时代开始以后,火力射程增大,指挥员对战场通视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看的更远,否则火力武器就难以发挥应有的效能。于是,军队中就出现了一些特殊的兵种,比如负责侦察敌情的部队、负责指示目标的部队,以及负责搜集军事情报并对战场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决策咨询的部队,这就是拿破仑创造的参谋队伍。机械化武器装备出现之后,坦克、飞机、舰艇速度越来越快,作用距离越来越远,参谋队伍只能随之越来越大,因而造成部队编制体制越来越臃肿不堪,头重、脚轻、尾巴长的弊端逐渐呈现出来。指挥机构越来越庞大,参谋人员越来越多,因为如果不这样,就难以对分散的部队进行指挥和控制。用人来管人,用人来控制部队,用人来指挥作战是机械化战争中最典型的一种控制样式。
信息化武器装备出现之后,在C4ISR系统中采用了计算机系统,计算机有一个最突出的功能就是海量存储和快速信息处理。无论是文字、图片、图像还是话音,都能存储到计算机中去。存储之后的这些信息,可以分门别类地归入不同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可以通过有线或者无线通信系统在不同武器装备、不同作战部门、不同作战地域之间进行实时保密传递,无论距离多远,传递过程中基本不会出现失真,所有信息最终都能还原和保真。计算机的这些功能,把参谋人员和指挥人员从繁重的搜集情报、计算数据、抄写和转发电报、手工标图等日常战勤事务中解脱出来,使之集中精力于谋略的运筹、战法的创新和敌情的分析判断。信息化武器装备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之后,数量很少但素质更高的指挥员和参谋人员便可控制大量分散部署的兵力兵器,大大提高了作战效能和指挥决策的速度。
三是精确。精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冷兵器时代的百步穿杨是精确,热兵器时代的弹无虚发也是精确,因而不能跨越时代的时空来解释精确的概念,更不能用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精确来说明以往武器装备的不精确,因为那些所谓不精确的武器装备在当时也是最精确的。所谓“三非作战”就是指非线式、非接触、非对称作战。这三种作战样式都不是信息化武器装备时代的首创,在以往的战争中都可以找到这些作战样式的影子。冷兵器时代的武器装备几乎都是接触式作战,但自从出现了抛掷式武器以后,非接触就成为可能。火枪、火炮的出现,无疑把作战距离拉到了几十米、几百米甚至上千米的距离。到了机械化战争时代,作战距离就更远了,美国和日本在中途岛大海战中,首次实现了脱离接触式作战,两国的航空母舰战斗群在相互不见面的距离上使用远程火炮和舰载机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海战。
信息化武器装备出现之后,非接触的距离增大了,这种增大不是无限增大,也不是非接触的距离越大越好,它是根据作战对手武器装备的作战距离和防御范围来确定的。比如,对方对飞机和导弹的防空探测和拦截范围如果是100公里,这种非接触作战的距离就应该界定在120公里以上;如果对方的防空范围只有5000米,那么非接触作战的距离就应该下拉到6000米左右。非接触作战的范围是在保证己方兵力安全和确保准确打击敌人的前提下界定的,伊拉克战争中地面作战非接触距离在很多情况下只有几百米和上千米。作战要强调有效性,而不能限于理论和公式的推导。
非线式作战是针对线式作战而言的。在以往的战争中,一般来讲都是线式作战,因为只有线式作战才能集中兵力兵器进行决战。但在许多作战样式中并非如此,比如传统的游击战。我们熟悉的游击战就是一种非线式、非对称作战样式,一支精锐的小分队突然出现在敌人心脏地带,摧毁敌人的要害目标,并达成预定作战目的。这样的小分队与敌人之间没有堂堂之阵,在力量对比上也是敌强我弱,是非对称的。
四是快速。快速也是相对而言的,一个是相对时代和技术水平而言,一个是相对敌人的速度快慢而言。所以,没有绝对的快,也没有绝对的慢。因此,任何时候,都不应该盲目追求快速,快速虽然很好,但超越相对目标的快速是一种浪费,不仅不能提高作战效能,可能还会降低效费比。在冷兵器时代,骑马打仗的骑兵具有快速性特征,但这种快速性是相对步兵而言的,如果与后来的坦克、飞机、导弹相比,就慢得多。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快速,主要得益于三个技术基础:一是机器制造技术的高度精密化。机器制造技术在使用了数控机床等智能化加工控制技术之后,精密度提高,能耗降低,效率增大,动力性能良好,运用到新型作战平台之后,就会在行驶速度、机动性能、推力等方面有明显的改进;二是作战平台的高技术化。坦克、飞机、舰艇等传统作战平台采用新材料、新能源和新技术之后,使外形特征优化,空气动力外形更加科学,能耗降低,速度提高。另外,高技术作战平台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机械化技术的融合,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对机械装置进行自动控制,实现作战平台自身的系统集成。在此基础上,再对外围设备、外部接口系统和外围体系进行融合,从而使作战平台能够方位更精、速度更快;三是C4ISR系统的一体化。C4ISR系统使信息化武器装备实现了互联、互通、互操作,从传感器发现目标,到信息传递和处理,到指示武器对目标实时打击和效能评估,全部实现了网络化、信息化和一体化,因为在速度上实现了实时和近实时。速度提高之后,突破了传统的时空概念,使全球战争直播成为可能,使远程异地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成为可能,也是远距离遥控战争成为可能。
第二篇 信息化战争的观念信息化战争的全胜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前提,不同的思维观念指导着不同的战争形态。农业时代的战争观念,主要目的是攻城掠地,所以战争总是围绕一个一个城堡进行争夺,围绕一个一个山头进行攻防。工业时代的战争规模庞大,机动速度加快,武器的杀伤破坏威力提高。战争目的最开始的时候是“绞肉机”作战,战争总是以打死打伤敌人数量和缴获敌军武器装备多少来判别胜负;后来有了核武器,战争观念开始转变,总希望把别的国家全部毁灭,地球上最好是只留下自己,认为那样才算是全胜。
的武装部
宁波杨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2016-12-06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余姚市马渚镇长泠江村长泠江91号。
宁波杨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30281MA28369B8N,企业法人杨伟慧,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宁波杨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3D打印机、3D打印笔、家用电器、电子元件、塑料制品的研发、制造、加工、批发、零售;3D打印耗材、机械设备、注塑机、模具、五金件、日用品、喷雾器、自动化设备、灯具、箱包的研发、批发、零售。
通过爱企查查看宁波杨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李阳生,指李树为姓,生而知之
李阳,指老子,即春秋时期大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老聃.相传他姓李名
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据《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 司
马贞索隐》记载,老子"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学士院壁间的题句,就
是根据这一传说引发而成的.这一联题在墙上已许多年,始终没有人能对出
下联.宋淳化年间(990—994),诗人杨亿在任翰林学士时对出了下联.下
联曰:
马援死,以马革裹尸,死得其所.
马援,生于公元前14年,死于公元49年,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
人,是东汉名将,曾任伏波将军,后在作战时病死军中.据范晔《后汉书 马
援传》记载,马援曾豪迈地说过:"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杨亿的下联就是根据这一史实写的.
这副对联上下句用典自然,对仗精巧,尤其妙在"生"是"姓"的偏旁,
"死"是尸的偏旁.
他为人正直,风骨铮铮,不愿苟且自辱其身。其身份虽为文学侍从之臣,但为人立志甚高,自谓史笔是非空自许,世情真伪复谁知 (《读史学白体》, 《武夷新集》卷四)。
“杨文公以文章擅天下,然性特刚劲寡合,有恶之者,以事潜之。”
——欧阳修《归田录》
“近世士大夫文章华靡者,莫如杨亿,使杨亿尚在,则忠清鳗亮之士也,岂得以华靡少之。”
——苏轼《议学校贡举状》
“当咸平、景德间,公文章擅天下,……唯其清忠大节,凛凛弗渝,不义富贵,视犹涕唾,此所以屹然为世之郭郭也软?”
——南宋理学家真德秀《杨文公书玉溪生诗》
“盖宋初词臣,前之如王学士元之(禹俩),同时如刘学士子仪(绮),皆以风节自见,而文公尤为铮铮。”
——清代著名学者全祖望《杨文公论》
“博览强记,尤长典章制度,时多取正,喜诲诱后进,以成名者甚众”,“重交游,性耿介,尚名节”。
—— 《宋史·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