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灯塔大课堂郭永怀先进事迹
烈士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九院院长郭永怀,山东荣成人,曾就读青岛大学附中,在原子弹爆炸前,因飞机失事牺牲。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灯塔大课堂郭永怀先进 事迹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灯塔大课堂郭永怀先进事迹1
郭永怀精神研讨会在我市举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代表,郭永怀部分同事、学生及亲属,威海及我市领导霍高原、江山、吕劭伟、曲卫伟等出席研讨会。市委书记江山主持会议。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分别结合自身经历,深入交流了对郭永怀精神的认知感悟。
中国科学院院士、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郭永怀的.学生胡文瑞,详细回顾了与郭永怀交往的经历,讲述了郭永怀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以及对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和他个人的巨大影响。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郭永怀的助手顾淑林,深情回忆了自己在郭永怀细心爱护下的学习成长经历。认为郭永怀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其榜样的力量对身边的同事产生了重大影响。
郭永怀的亲属郭辉远表示,郭永怀以国家为重的赤子情怀一直鞭策着他和后人,在家乡建设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为传承郭永怀精神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也激励自己把郭永怀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家风传承下去。
威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霍高原在研讨中指出,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是民族复兴(威海) 教育 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威海市重要的党性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希望我市能够继续挖掘郭永怀事迹、宣传郭永怀精神,让更多的人走近郭永怀、知晓郭永怀、学习郭永怀,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他的精神,激励带动更多的党员群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
江山在主持会议时指出,郭永怀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集中体现了中华 文化 的深厚底蕴和追求真理的崇高品格,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为荣成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全市各级要利用此次研讨会取得的成果,学习研究好郭永怀精神,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提炼、丰富和拓展,把郭永怀精神提升为先进文化资源传承下去。要宣传弘扬好郭永怀精神,通过实地参观、媒体宣传、演讲、征文等形式,把郭永怀的 故事 讲好,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正能量。要实践运用好郭永怀精神,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弘扬无私奉献、真抓实干的过硬作风,不断推动荣成工作再上新台阶。
研讨会上,市委副书记吕劭伟代表我市,分别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捐赠单位和胡文瑞等4位捐赠人颁发了捐赠证书。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曲卫伟分别与嘉宾为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友好合作馆、中国两弹城友好合作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馆友好合作馆揭牌。
灯塔大课堂郭永怀先进事迹2
郭永怀(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男,山东荣成人,中共党员。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导弹、核弹与卫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郭永怀先生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一个人的生命由太多太多的10秒组成,有人也许打一个懒洋洋的哈欠,10秒钟就倏忽而过。有的人却在10秒钟内完成一个惊天动地的动作,呈现出一种顶天立地的姿势,从而得到永生。
他太累了,可有太多太多的工作需要去做。1968年12月4日,他又有了一个重大发现,时间比什么都重要,他决定立即将这一大好消息汇报给领导,于当晚从青海基地飞到北京。有同事劝他:“晚上不安全,您就明天去吧。”他笑笑说:“晚上好,睡一觉就到了。”尽管累,可他不愿耽误哪怕一分一秒,他要把征途当旅途。
他就是中国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郭永怀。坐车到了兰州,在兰州换乘飞机的间隙里,他还不忘抓紧时间听取了课题组人员的情况汇报。
晚上10点多钟,他登上了飞机。“有什么事叫醒我。”登机后,郭永怀对警卫员牟方东吩咐一句,就沉沉睡去。他睡得很香,因为在他看来,争取了这么一个晚上,换来一个白天,又可以做好多事情。
那晚,天气很好,飞行一路顺利。已有晨曦从舷窗中透了进来,飞机快到北京了,警卫员轻轻摇醒了他。好久没有睡上这样一个安稳觉了,郭永怀觉得神清气爽。
这里将镜头切换一下:1968年12月5日的凌晨6点左右,首都机场响起一阵惊天动地的轰响,随后一个巨大的火球和浓浓黑烟直冲云霄!一架小型飞机一头扎在了首都机场附近的玉米地里!
飞机残骸散落得到处都是,一共有13人不幸遇难,烧焦的尸体散落一地。救援的士兵们发现,在烧焦的尸体中,竟然有两人紧紧地抱在一起。
尽管已看不清面目,但抱在一起的他们,如亿万年形成的煤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人们仿佛看到了那赫赫的照耀世界的光明!又宛然划过浩渺长空不可燃尽的陨石,是那样坚硬而内涵丰饶!是的,这紧紧抱在一起的,就是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
原来,飞机到了首都机场上空,开始徐徐降落,起落架落下,2000米、1000米、500米……然而,当飞机降到400米左右的高度时,飞机突然失去了平衡,开始垂直坠落。飞机从400米高空坠落到地面的时间大约不到10秒,而就在这一瞬间,郭永怀猛地站起身来,紧紧抱住了站在身边的警卫员。
郭永怀为什么要和警卫员抱在一起呢?随着士兵们艰难地将两具尸体分开,人们惊奇地发现,在他们的胸部之间,有一个皮质的公文包,虽然有点烧损,但是在两个人相拥的身体的保护下依然完整,将公文包打开后:一份热核导弹试验数据文件完好无损地呈现在了人们面前!
人们不能明白:在10秒钟内能做什么?可郭永怀却保住了这份文件。解释也许只有一个,这就是郭永怀始终将那个公文包,如同生命一样放在靠近心的部位,连睡觉时也不曾移动位置。他的心是一颗忠于人民的心,大忠才能有大智,大智也就有大勇!
是的,郭永怀一直对人民忠心耿耿,研究基地位于海拔3800多米的高原地区,气候变化无常,冬季最低气温零下40摄氏度。别说飞鸟,试验现场荒凉得寸草不生。加上缺氧和当时物质匮乏,许多研究人员都营养不良及高原浮肿。身为领导的郭永怀更是知道肩上的责任重大,常常是废寝忘食地工作,50岁不到时,消瘦的他已是满头白发。他着实太累了,没想到为了节约时间,却使得他永远没有了为人民工作的时间。
失事时郭永怀59岁,他不幸去世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失声痛哭!他亲如兄弟,永远的“大师哥”钱学森得知这一消息,也不禁号啕大哭,一连几天如梦魇缠身!
因为郭永怀的大忠及大智大勇,完好地保住了文件,在他牺牲后的22天,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两年后的1970年4月24日,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不能安全着地,就以10秒钟来获得永生!烧焦的是肉体,烧不焦的是精神,郭永怀的精神永远不倒,其已化作世界的中流砥柱,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
灯塔大课堂郭永怀先进事迹3
郭永怀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下面是关于郭永怀事迹感想,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郭永怀事迹感想(一)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两弹”模型捐赠给荣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当天,中物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田东风,中物院型号总指挥、科协主席谭志昕,荣成市委副书记吕劭伟,荣成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曲卫伟等参加活动。
郭永怀出生于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1968年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终年59岁。1999年,郭永怀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多年来,荣成一直十分重视郭永怀的事迹宣传。为更好地让市民了解他的事迹,X年,荣成在博物馆广场东侧竖立了郭永怀雕像。近年来,又与中科院力学所等单位密切联系,为建立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打下了基础。
今年结合中央提出的“两学一做”要求,市委、市政府重新将展馆建设提上议事日程,组织专业力量,高水平策划、高标准建设,先后到北京、四川绵阳、梓潼与青海海北州等郭永怀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历史文物。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位于荣成博物馆一层,展览面积X 平方米,有4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6个视频。根据郭永怀院士的生活工作经历,陈列馆拟划分为八大板块,分别是“荣成之子 潜心求学”“驰名海外 毅然归国”“两弹一星 功勋卓著”“儒家情怀 大师风范”“献身科学 壮烈殉国”“怀瑾佩瑜 爱在天际”“高山仰止 永远怀念”以及多媒体教育厅。内容涵盖了郭永怀的出生、外出求学、归国、从事力学和国防科学研究,直至牺牲的完整人生轨迹。通过对其一生的展示和部分科研场景的复原,让人们可以充分了解郭永怀的儒家风范和大师情怀,全面展示了郭永怀院士的卓越功勋。
当天捐赠的模型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模型。吕劭伟在捐赠活动中表示,郭永怀是为“两弹”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荣成人民的骄傲。“两弹”模型是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重要展品,浓缩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精神,是对郭永怀卓越贡献的重要展示。对面向党员干部、青少年、社会公众全面深化党性教育、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大意义。今后,荣成将不断组织社会各界向郭永怀同志学习,切实发挥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作用,传递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据介绍,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是山东省首个院士纪念馆,国内展示新中国科学家风采的重要展馆,也将成为对社会各界进行国防教育、红色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灯塔大课堂郭永怀先进事迹4
一进入陈列馆,一尊郭永怀汉白玉半身雕塑首先映入眼帘,神态坚毅而安详,目光深邃。他仿佛仍在思考和关注着我国导弹航天事业的新发展,期待着涌现出一批批拔尖创新人才。
“永萦江山堪称民族脊梁,怀忘九霄不愧中华英魂。”两侧柱子上的嵌名 对联 ,取自四川绵阳29基地,由国防部原部长张爱萍将军手书题字的“永怀亭”上,这也是对郭永怀辉煌一生最生动的注脚。
陈列馆中,4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展现着郭永怀的杰出贡献、感人事迹和崇高品格,铸成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令观者心生景仰。
“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作为中国人,我有责任回到祖国。”1956年 国庆节 的前一天,郭永怀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越科研条件和生活待遇,动身返回祖国。
上个世纪50年代初,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仍然受到战争的威胁,包括核武器的威胁。1960年,我国105名专家学者组成了一支特殊队伍。郭永怀被任命为二机部九所副所长,九所正是现在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当时首要任务是在一无图纸、二无资料的情况下,迅速掌握原子弹的构造原理,开展原子弹的理论探索和研制工作。
“两弹”研制所在的青海二二一基地,海拔3800米,最低气温零下40摄氏度。五十多岁的郭永怀和科研人员一起,粗茶淡饭,同甘共苦,他们喝碱水、住帐篷,睡铁床,风餐露宿。
在展馆内模拟的核爆区,只见一道红色的强烈闪光出现在遥远的罗布泊腹地,接着升起一个巨大火球,惊天动地的响声震耳欲聋,轰隆隆地滚过天际,刹那间,冲击波的狂飙席卷了无边的戈壁滩。
1964年10月,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当蘑菇云腾空而起时,全体测试人员欢呼雀跃、一片沸腾,广大科研人员用青春、汗水乃至生命,换来了新中国原子弹的第一声爆响。而此时,郭永怀却因劳累过度瘫软在试验场,被工作人员架到了临时帐篷里。
随后,郭永怀又陆续参与了氢弹研制和“东方红”人造卫星的设计。1968年12月4日,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一个重要线索,连夜乘机赶往北京汇报。不幸飞机失事,壮烈殉国。
找到遗体时,在场每个人都失声痛哭,他们看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郭永怀与警卫员牟方东紧紧抱在一起,费了很大力气将他们分开后,人们赫然发现一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就夹在两人中间,数据资料完好无损。
大到导弹,机械,小到一块破损的怀表复制品,一份旧得发黄的信件……一张张照片,一幕幕场景,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将历史的记忆镌刻成为永恒,点燃了爱国热情。
观者或伫立凝视,或埋头沉思,或侧耳倾听,循着那一件件文物,恍若回到当年的烽火岁月。“在这里能切身感受我国国防事业开拓者筚路蓝缕的艰辛,真实感受郭永怀无私奉献、以身许国的优秀品格。”荣成党员干部说。
灯塔大课堂郭永怀先进事迹5
作为新中国的一个普通科技工作者,我只是希望自己的祖国早一天强大起来,永远不再受人欺侮。中国强大了,在世界事务中就会发挥更大作用。
对于我来说,郭永怀这个名字是再熟悉不过的一个名字了,他除了是“两弹一星”元勋之外,更是我的舅姥爷。所以,对于郭永怀,我不仅有着对他身份和对我国科学事业贡献的敬佩与向往,更有着难以割舍的亲情。
从我记事起,奶奶和父亲就在我面前多次提起郭永怀这个名字,那时的我,混沌初开,少不更事,觉得郭永怀就是我的舅姥爷,跟任何人的舅姥爷没有什么两样。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与阅历的增加,对于郭永怀这个名字,我逐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开始觉得,他不仅仅是我的舅姥爷了,他更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一生追随的楷模。
1999,舅老爷郭永怀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从那时起,郭永怀这个名字就更加深刻地刻在了我的心中。这个仅仅走过59年的生命,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过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成为塑造我心灵世界、承载我理想信念的精神丰碑。
2016年10月16日,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在荣成博物馆隆重开馆,这不仅是荣成人民的大事,也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大事。今天,中共荣成市委、荣成市人民政府号召大家学习郭永怀,学习郭永怀献身科学,大力弘扬郭永怀一心为国的精神,必将激发人们向往文明、尊重教育、崇尚科学、爱党立功的道德能量。
据父亲回忆:舅姥爷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仅仅五十岁的时候,就已满头白发。他曾偷偷问过舅姥李佩先生,舅姥笑而不答。父亲说:现在想来,那一定是你舅姥爷为新中国科学事业日夜操劳的结果吧。
舅姥爷离开我们快50年了,但他是我永远学习的光辉榜样。他是我的榜样,不仅仅是他身上“两弹一星”的荣耀,更因为他对科学事业的那份执着,那份专注。这对于我,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来说,那是一辈子的楷模!
当代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过:郭永怀同志是一位优秀的应用力学家,他把力学理论和火热的改造客观世界的革命运动结合起来了。其实这也不只是应用力学的特点,也是一切技术科学所共有的,一方面是精深的理论,一方面是火样的斗争,是冷与热的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里没有胆小鬼的藏身处,也没有私心重的活动地这里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献身精神。郭永怀同志的这些贡献,我想人民是感谢他的。是的,人民感谢郭永怀同志!作为我们国家的一个科学技术工作者,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而人民的感谢就是一生最好的评价!其实,我觉得,舅姥爷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更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1968年12月5日的凌晨的北京城,那一天曙光刚刚从东边亮起,亮光中夹杂着一丝白透白透的雾气。凌晨6点左右,西郊机场传来一声巨大的轰响,随后就是一个巨大的火球和浓浓黑烟直冲云霄,把白雾照的血红。我的舅姥爷和他的警卫紧紧抱在一起,两个烧焦的身体中间一个皮质的公文包,虽然有点烧焦,但是在两个人相拥的身体的保护下依然完整,打开后,人们发现:一份热核导弹试验数据文件完好无损。
行文至此,我忽然想起雷锋的一段话: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60年前,舅姥爷郭永怀以对党的无尚忠诚、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对人民的无限深情,历尽磨难,辗转回国,为年轻的共和国的两弹一星事业,为我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48年前,1968年冬天,北京西郊机场上的那漫天火光,不正是我的舅姥爷一生奉献科学的勋章吗?
舅姥爷郭永怀把自己短暂的一生献给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他的这种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年轻的共和国提供了永不衰竭的精神动力,树立了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今天,处于战略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的转型中国,更需强大的精神力量破浪前行。永不褪色的郭永怀精神,正是我们建立自信、增强认同、激发热情、积聚能量的源泉。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学习郭永怀、弘扬郭永怀“两弹一星”精神,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2022灯塔大课堂相关 文章 :
★ 2022观看灯塔大课堂第二十七课党员心得体会最新10篇
★ 2022灯塔大课堂观后感精选
★ 2022年灯塔大课堂第27课观后感感想最新
★ 2022网络大课堂《少年的我》观看心得(5篇)
★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七课观后感及感悟6篇
★ 2022《我们,从延安走来》观后感心得
★ 2022百名科学家进课堂观后感精选6篇
★ 学习观看灯塔大课堂第十二课心得体会5篇
★ 2022湖南我是接班人观后感最新
★ 灯塔大课堂第十一课榜样讲党课最新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精选
截止2016年2月,学校为国家培养了近三十万名毕业生。在他们中间,有59位海内外院士,有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有17位工程设计大师,有学界泰斗、工程翘楚和社会名家,有政府领导、行业领军人物和优秀企业家以及为数众多的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和学者,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特别是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学术界校友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林同炎 林同骅 茅以升 中央研究院院士 刘大中 林同炎 林同骅 竺可桢 茅以升 钱崇澍 吴稚晖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张维 严东生 英国皇家学会会士 胡春农 英国皇家建筑院院士 林炳贤 黄匡源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余海岁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李树深 中国科学院院士 茅以升 钱崇澍 竺可桢 李俨 何杰 高济宇 方俊 汪菊潜 林同炎 周惠久 严恺 张维 刘恢先 林同骅 张沛霖 林秉南 肖纪美 徐采栋 庄育智 陈能宽 沈志云 葛昌纯 邹世昌 薛禹群 彭一刚 翟婉明李树深 吴自良 余国琮 徐祖耀 魏寿昆 严东生 陈新民 徐僖 王鸿祯 卢肇钧 经福谦 刘宝珺刘仙洲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维 严恺 佘俊南 谭靖夷 邱竹贤 龙驭球 施仲衡 王三一 沈志云 陈清如 钱清泉 王梦恕 何华武 秦顺全 丁荣军任辉启田红旗工程设计大师 曹克明 邵厚坤 胡惠泉 史玉新 林在贯 王步云 徐恭义王玉泽 王争鸣 蒋先国王长进刘培硕高宗余翁心源邓以纯侯家源马庭林知名学者、专家教授 伍镜湖 黄寿恒 李斐英 罗忠忱 朱泰信 许元启 李汶 华凤翔 王绍瀛 王钧豪 邵福旿 范治纶 胡刚复 谢玉铭 孙竹生 杨耀乾 林宗彩 王公衡 李士豪 史家宜 王竹亭 刘钟华 许协庆 汪禧成 张万久 张正平 任朗 李芾 周晨光 钱冬生 高渠清 郭日修 孙训方 黄安基 王祖讷 林达美 朱觉 唐立民 刘基唐 金允文 杨裕球 应尚才 章守华 王遵明 张荣曾 赵祖武 叶开沅 李群湛 侯振挺 孙翔 何乃民 茅以新戴天民 周宏业 刘宗耀 吕季方 陈克济 蔡长年 姚明初 李庆海 余瑞础 黎亮 凤懋润马如璋焦善庆王柢郭耀煌王家素黄万里杜镇远劳远昌谢用九邓以纯简根贤殷之澜力一薛卓斌孟尔盛王其昌郭日修蓝田郭彝 杨志忠 朱颖 连级三倪少权吕红霞郭可詹 政界校友 王宪魁刘志军柯尊平廖少华谢庆生卢春房蔡庆华张辛泰巩德顺马麟金国生钮小明卢秀珍徐采栋蔡延松赵祖康华国英何华武曾涌泉石 衡向迪琮温应星唐君铂吴钰柳克述高步昆罗孝然萧来潮王洵才余明德施嘉干顾康乐葛天回萧理纷朱望瑜庆承道裴益祥李中襄王华棠 武可久刘继曾 王银彪 罗霞 王晓栋唐坚 包惠彭勇柴永强李佳任辉启何忠友李文新黄平郑健 商界校友 徐立华 史善新 王振侯 赵吉彬 石大华 李长进 李国瑞 孟凤朝 李光前 官庆 刘辉
大家都知道,作为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高等院校之一的西安交通大学,在莘莘学子心中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学校,毕竟西安交通大学有着非常辉煌的历史和成就。比如西安交通大学在2017年在国家科学技术奖总数高校排行榜上高居全国第二,比如在2018年,西安交通大学更是成为了全国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总数最多的高等院校。了解过西安交通大学的人应该都知道,西安交通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6年洋务运动时期,那时候它叫南洋公学,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而且在西安交通大学的历史上,出现过很多非常知名的人物,比如西安交通大学的知名校友有“两弹一星”之父钱学森等大人物。不过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些大人物只能算是西安交通大学前身的毕业生。那真正从西安交通大学走出来的名人都有哪些呢?接下来,笔者就给大家盘点一下,看看西安交通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1、360创始人周鸿祎作为当今互联网企业里一个比较知名的企业,网友对于奇虎360应该不会陌生。毕竟谁的电脑上都可能会装着一个名叫“360安全卫士”软件和一个名叫“360杀毒”的软件。的确,作为国内杀毒软件的龙头老大,360在杀毒领域可以说是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那开发出这些软件的公司是奇虎360,而这个奇虎360公司的创始人就是周鸿祎,而这个周鸿祎就是西安交通大学的一个毕业生。作为西安交通大学的一个计算机系毕业生,周鸿祎可以说是让西安交通大学在互联网领域出尽了风头,毕竟周鸿祎是西安交通大学一手培养出来的人才,周鸿祎大学4年在那里读的,研究生也是在那里读的。毕业之后,周鸿祎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功,在多如牛毛的互联网企业中脱颖而出,自然是西安交通大学走出的名人。
2、前央视主持人路一鸣跟360创始人周鸿祎的斗志昂扬(老喜欢跟人打官司)形象不同,西安交通大学走出的另一个名人路一鸣,在网友心中的形象会更好一些。看过央视的朋友都应该对路一鸣比较熟悉,他主持的《道德观察》、《一鸣论道》和《今日说法》就非常受大家喜爱。路一鸣能够在央视主持人中脱颖而出,给观众一种博学多才的印象,这证明路一鸣在西安交通大学的学习是非常成功的。毕竟路一鸣在西安交通大学可是从大学一直读到博士生的,完全可以说是西安交通大学一手培养出来的人才。
能让咱们交大学子一提起来就油然升起敬意和自豪的,当然是我校百年历史中那些知名校友了。我就来向你介绍一位不仅是在国内知名,在国际社会上都颇负盛名,同时也是我个人的偶像——林同炎先生。
(西南交大图书馆前)
林先生十五岁时就考进当时的最高工程学府——西南交通大学(即唐山交通大学)。1931年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
林同炎原名林同棪,之所以改名,是接受了老师茅以升先生的“既好懂,又代表炎黄子孙”的建议,将“棪”改为“炎”。
也许你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但这个名字在全世界的土木工程师心中恐怕是如雷贯耳的。
他是预应力工程理论的研究者及最早实施者,被称为“预应力先生”。1966年美国土木工程学会以他的名字命名了预应力混凝土奖,这可是第一个以中国人命名的科学奖。
美国总统里根亲自把美国最高科学奖——“国家科学奖”颁发给林同炎教授
林先生的主要著作《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结构概念和体系》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土木工程师必读之书。林先生创办的林同炎国际公司也是无数土木学子梦寐以求的公司。
也许你对土木知识和著作不甚了解,但你也许听过一个故事,1972年中美洲大地震,尼加拉瓜首都马拉瓜市区万座高楼顷刻间毁于一旦,但在那之中,如同鹤立鸡群般,由林先生设计建造的18层的美州银行大厦在废墟中安然无恙!从此,林同炎的名字在土木工程学界家喻户晓,他不仅是西南交通大学的骄傲,还在国际上为中国土木扬眉吐气,是真正中华民族的骄傲。
(林先生设计的美洲银行大厦)
怎么样?读完之后是不是对林先生升起一种崇拜之情,也对林先生的母校,咱们西南交通大学产生了极大的向往呢?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哦。
西南交通大学 是中国轨道交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全校的工科专业设置围绕轨道交通设置,这里的专家教授,普通任课老师,包括研究生,都为中国高铁做出过贡献,从车辆装备 ,电力牵引,运行运营等各方面为中国高铁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和科学理论研究。具体可以看看百度百科
相关链接:
陶文铨,1939年3月生于浙江绍兴,工程热物理学家、数值传热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西交利物浦大学校长,2014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首届教学终身成就奖。
2022年西安交通大学是我国名牌大学,既是985,也是211大学。很多想要报考西安交通大学的同学都想知道,西安交通大学有哪些优势专业,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2022年西安交通大学优势专业
重点建设学科
“双一流”建设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力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二级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计算数学、生理学、固体力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核能科学与工程、法医学、外科学(泌尿外)
2022年西安交通大学排名前四的王牌专业1、管理科学与工程
该管理学院现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两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2017年,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两个一级学科双双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据同学反映,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专业排名靠前,全国前三,适合读博,能够学到很多理论知识,老师水平还是比较高的,可以指导学生发高水平文章。所以该专业的学生实力强,永远不愁就业,工资还客观。
2、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学院目前主体学科为电气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并涵盖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最新的专业排名中,西交电气和清华大学都是A+,综合实力很强。大部分毕业生都选择电网、华为等相关企业。就业也不错,读博的话也是一个好选择。近几年该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为98%以上。
3、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学院是西安交大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学院之一,聚集了众多机械工程领域的知名专家及教授,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声誉。机械工程学科在2017年的学科评估中位列A学科,并于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拥有好几名院士,拥有机械制造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4、能源与动力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是西安交通大学创建最早、学科设置最齐全、师资力量最雄厚的学院之一,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锅炉专业、第一个汽轮机专业、第一个汽车制造专业、第一个制冷与低温专业、第一个压缩机专业等,创立了中国热能动力学科和内燃机学科等。
西安交通大学简介西安交通大学,位于古都西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国家“七五”“八五”重点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七所高校、“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九所高校,“珠峰计划”首批11所名校之一,“2011计划”牵头高校,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入选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发起高校。
西安交通大学王牌专业有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社会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工程力学、机械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算是比较好的专业了。
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家"211"和"985"工程建设高校,2017年,在国家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中,入选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8个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可以说是西北最好的大学了。学校有着很多行业类的"王牌"专业,可以说是佼佼者,小编就此推荐排名靠前的四个"王牌"专业,行业的佼佼者,毕业就是金饭碗!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国内最早的硕士、博士点和。排名全国第一,有全国的第一个管理学院士汪应洛教授、全国第一个管理学博士席酉民教授等。作为全国第一名,实力超强憾,当然分数要求也是很有竞争力了,如果准备报考的话,建议及早准备相关专业课程,掌握好基础知识,这样才能在初试和复试中都占据优势。
本专业按学硕连读生进行培养,约10%出国深造,学生就读期间有多种机会境外交流或参加联合培养。学生就业率100%,硕士毕业后就业领域宽广,供需比在1:6以上,就业层次高,既有著名高校,政府机关,也有到国有企事业单位
能源与动力工程排名全国第一,有德高望重的陈学俊院士,拥有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该专业是交大的王牌专业之一,分热模块和冷模块,两个专业总共差一门课,交大好几个校长就是从这里出去的,比如校长就是学锅炉专业的。
毕业后,可从事洁能源开发、电力生产自动化、能源环境保护、制冷与低温、空调和储能、空调与人工环境等领域的设计、研究与管理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尤其是去电厂、核电等方向,每年都是供不应求。而且一般都是进的国企单位,收入和待遇比较稳定
电气工程电气工程专业是该校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有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高校同类学科创建最早、学科设置最齐全的学院/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先进。在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方面处于国内高校同类学科领先地位,近几年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被誉为"中国电气工程师的摇篮",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作为国内排名靠前的专业,就业主要去公司,许多学生选择继续读研或出国,因为那样就业会更好。首先,能来到交大,就业是不用愁的!
材料科学与工程西安交大是我国材料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之一,其材料科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具有重要的地位。西安交通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全国首批拥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是"211工程"建设学科和我国材料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之一。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国家重点一级学科。院具有设备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室,拥有国内一流的教学、科研设备。学院拥有固定资产超过五千万元人民币, 材料类专业西安交通大学的实力也是比较强的,加上学校的综合声誉很高,所以其毕业生的就业率基本上在95%以上,都能找到自己比较满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