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
从1834年第一辆电动汽车诞生,到2011年新能源汽车在国际各大车展中唱起主角,新能源汽车已经走过了将近180年的历程。经过近两个世纪的曲折发展,新能源汽车无论在种类、技术、市场占有率上都得到空前的突破,作为电动汽车的细分,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主导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程,受到了比其他类型汽车更多的重视。新能源汽车百年历程可以大体分为电动汽车诞生、电动汽车重获重视、混合动力等其它车型的发展、以及纯电动车市场化发展四个阶段。
1、智能钥匙插槽
一键启动的车型一般会有一个智能钥匙的插槽,有的车型会规划到扶手箱的里边,有的车型会规划到水杯槽的垫子下面。当智能钥匙没电以后,把智能钥匙插到这个插槽中,稍候一会,车辆就会感应到钥匙的存在,从而发动车辆。
2、机械钥匙孔
有一些配置一键启动的车型,是有金属钥匙发起的钥匙孔,找到这个钥匙孔,就能够把遥控钥匙内的钥匙片插进去,像普通的轿车一样启动即可。一般机械钥匙孔会在一键发起按钮的后边,需要把一键发起的塑料按钮撬出来才干看到。
3、把智能钥匙贴在感应区上
当你的智能钥匙没电以后,把遥控钥匙贴在一键启动的按键上或其它感应区上,稍等一会。然后车辆会感应到钥匙,这个时分就能够发起车辆了。这是最大限度利用智能钥匙的感应效能,当然,如果电池一点电量都没有的话,那就有点悬了。
第四种,换置电池
4、像我们家庭里面的电视遥控器一样,电池没电了就直接更换电池即可。同理,我们可以去4S店重新置换新的智能电池,或者到网上购买相同型号的电池自己动手更换。不过此方法比较费点时间,不适合应急。
【太平洋汽车网】用发动机驱动,同时发电储存。这样既可以日常通勤使用纯电驱动,跑长途没电了又可以使用燃油驱动。增程式汽车靠电动机驱动,当它的电池电量消耗一定程度时,发电机就会给它充电,就像随车携带了一个大型充电宝,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续航的问题,不过它也还是适合日常通勤和短途行驶。
现在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大致分为纯电动车、插电混动、油电混动、增程式混动几种类型,它们之间的驾驶体验和能耗可以说是各有差异。
纯电动车是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它只需要用电,完全不用燃油,如果用来日常通勤代步还是足够的。
油电混动车则是靠发动机和电动机共同驱动,但是它并没有充电插口,而是完全依靠汽油提供能量,然后在行车时回收电能,只有当车辆在低速状态下使用纯电驱动。它不能上绿牌,在使用上和燃油车没有太大的差别。
插电混动车,它也是靠发动机和电动机共同驱动,电池容量要比油电混动大多,在日常使用中电池有电的情况下是使用纯电驱动的,电池没电了就会使用燃油,用发动机驱动,同时发电储存。这样既可以日常通勤使用纯电驱动,跑长途没电了又可以使用燃油驱动。
增程式汽车靠电动机驱动,当它的电池电量消耗一定程度时,发电机就会给它充电,就像随车携带了一个大型充电宝,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续航的问题,不过它也还是适合日常通勤和短途行驶。
目前比较多的朋友都会选择购买插电混动汽车,无论是日常通勤还是长途自驾它都能够满足,而且可以上绿牌,解决限行困扰。现在的人购车不止会考虑一辆车的动力、续航、安全性等,还会考虑车的外观、科技配置这些方面。如果你想选购一辆外观潮流、配置丰富、安全性高的插电混动汽车,可以考虑一下领克的phev车型。
领克PHEV家族都采用了吉利与沃尔沃共同研发的CMA架构,在被动安全方面,车辆的车身大量使用高强度钢材,在碰撞设计上采用了吸能盒设计、副车架脱落设计以及偏置碰撞时的摆臂失效设计等多项独创技术。而在主动安全方面,领克PHEV家族均搭载了毫米波雷达、高清摄像头等传感器,拥有车道保持、盲区监测、主动刹车等安全科技。动力方面领克PHEV家族搭载的Drive-E1.5TD+7DCT-H的动力总成,在匹配上西门子电机后,其最大综合功率达到了262Ps,拥有390N·m的峰值扭矩。领克PHEV车型搭载了全球首发的P2.5高效能混合动力技术,可以提升14%的动力和45%的节油率。
(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问答叫兽)
1、第一阶段:19世纪中期,1881年,第一辆使用铅酸电池的电动汽车出现:
燃油汽车出现之前,纯电动汽车早就开始应用。1900年,欧美出售的4200辆汽车中,40%是蒸汽机车,38%是电动汽车,剩下的22%才是燃油汽车。当时燃油车还在用外燃机技术,开起来噪音大,而且冒着黑烟,对于欧洲上层消费者来讲并不是首选。原来燃油车也有黑历史!
2、第二阶段:20世纪初期,内燃机的发展,让纯电动汽车退出市场:
随着发动机技术发展,启动机的发明以及生产技术的提高,燃油车在这一阶段形成了绝对的优势。再对比电动汽车的充电的不便性,这一阶段纯电汽车退出了汽车市场。
3、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石油危机使人们又重新重视纯电动汽车:
此时欧洲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由于石油危机的出现,人们开始反思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使人们重新审视纯电动汽车。受到资本的推动,在那十几年里,电动汽车的驱动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纯电动汽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小型电动汽车开始占据固定的市场,如高尔夫球场代步车。
4、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电池技术的滞后,使用电动汽车制造商改变发展方向:
这一阶段由于电池技术发展滞后,没有重大的突破,使电动汽车制造商面临巨大的挑战。汽车制造商在市场压力下,开始研发混合动力汽车,以克服电池和续航里程短的问题。
5、第五阶段:21世纪初期,电池技术有所突破,各国开始大规模应用电动汽车:
这一阶段电池密度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水平也以每年50公里的速度提升,电机的动力表现已经不弱于一些低排量的燃油车。我国更是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和产品落地,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产量最高的国家。
扩展资料:
关于新能源汽车,欧美各国在十九世纪中期就已经开始关注,并进行了相关探索,在氢燃料、生物燃料等技术方面也已经有产品推出。金融危机肆虐之下,节能环保新能源成为各个国家的战略选择。市场推广方面,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政策规划上,近年来,美、日、德等汽车工业强国先后发布了关于推动包括混合动力汽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国家计划。
美国奥巴马政府实施绿色新政,计划到2015年普及100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日本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低碳革命”的核心内容,并计划到 2020年普及包括混合动力汽车在内的“下一代汽车”达到1350万。
德国政府在2008年11月提出未来10年普及100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并宣称该计划的实施,标志德国将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显然,作为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最早、最先进的美日欧国家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因此通过美日欧来了解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是必然选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