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计算光伏板间距?
一般为南北方向安装 南北方向 前后排间距
间距D 等于 0.707H/tan[arcsin(0.648cosΦ-0.399sinΦ)]
其中 H 是前排高度 Φ 为 当地纬度
光伏支架,两个支架左右间距一般2.5米—3米,前后排之间距离一般为前排支架(支架安装完后)最高点在上午九点—下午三点阴影遮挡的长度。
光伏发电的主要原理是半导体的光电效应。光子照射到金属上时,它的能量可以被金属中某个电子全部吸收,电子吸收的能量足够大,能克服金属内部引力做功,离开金属表面逃逸出来,成为光电子。硅原子有4个外层电子。
如果在纯硅中掺入有5个外层电子的原子如磷原子,就成为N型半导体;若在纯硅中掺入有3个外层电子的原子如硼原子,形成P型半导体。当P型和N型结合在一起时,接触面就会形成电势差,成为太阳能电池。当太阳光照射到P-N结后,空穴由P极区往N极区移动,电子由N极区向P极区移动,形成电流。
2、光伏支架前后排之间的距离,一般为前排支架安装完后最高点在9点~15点间阴影遮挡的距离,即要保证前排的阴影不遮挡后排的光伏板,又要尽可能减少土地的占用。
3、光伏发电的主要原理是半导体的光电效应,将光能转化成电能,需要充分利用光伏板的光照面积。
如果等加范围时间,将会增加方阵倾斜角度,从占地面积以及阵列支架尺寸上来说是不划算的。
8点-9点和3点-4点这个区间来说,增加阵列倾斜角度,对光伏系统总发电量来说,影响不大。大约能提高1%左右。
阵列支架升高,造成前后排阵列间距的增加,会浪费相当大的土地面积。
阵列支架升高,同时会造成钢材使用量的增加。
考虑整体投资收益,不建议将阵列倾角抬高,可适当根据当地气象数据,降低阵列倾角。
降低阵列倾角可增加散射光的辐射量,减少支架钢材使用量,以及减少了土地使用量。
计算公式
D=cosA×H / tan[arcsinsin∅sinδ+cos∅cosδcosω]
D为 遮挡物间距
A为太阳方位角
∅为纬度(在北半球为正、在南半球为负)deg
δ为赤纬角-23。27”
H为方阵上下高边差
ω为时角
固定式支架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为了方便安装施,会取组件最低点离地0.5米,理论上可以更低。GB50797-2012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内6.7.3点有提到跟踪系统内组件最低点离地不宜低于0.3米。
更多关于光伏安装的距离是多少,进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7e955b1615830839.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由于中国在北半球,太阳能板安装的方位是朝向正南方向,倾斜40~45度。这样,可以在一整天中获得充足的阳光照射。
安装太阳板时最好选择开阔地方,城市中要注意经常清扫上面的灰尘或积雪。
光伏方阵前后间距的优化设计,应综合考虑土地费用、发电量损失等因素,选择折中的数值。可以通过经验公式或者利用专业设计软件模拟方阵间距。
如上图所示:计算当太阳电池子阵前后安装时的最小间距D。
一般确定原则:冬至当天早9:00至下午3:00 太阳电池方阵不应被遮挡。
利用公式计算过程如下:
太阳高度角的公式:sina= sinfsind+cosfcosdcosw
太阳方位角的公式:sinβ= cosdsinw/cosa
式中:f为当地纬度;
d为太阳赤纬,冬至日的太阳赤纬为-23.5度;
w为时角,上午9:00的时角为45度。
D= cosβ×L,L= H/tana,a= arcsin (sinfsind+cosfcosdco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