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求2012年河海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各导师信息和研究方向

贤惠的小馒头
清秀的菠萝
2022-12-31 14:05:11

求2012年河海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各导师信息和研究方向

最佳答案
坦率的斑马
俊秀的蚂蚁
2025-08-08 19:16:07

教授,博士g生导师 电气6与e自动化8工t程学院院长4,教育部光伏系统工j程研究中1心4主任。 长5期从3事电力f系统自动化3、新能源发电与b节能技术等领域的教学与a科研工d作。 主要研究方1向为7电力z系统可靠性与x安全防御、可再生能源与n分5布式发电系统、电力w市场与e电力y系统规划、电力n电子p技术在电力h系统中7应用等。 主持完成国家064项目子g课题、国家攀登B计2划项目子k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科学研究重大i项目、教育部骨干h教师项目、高校博士a点基金项目和其它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完成企业委托项目70余项。在国家级重点学术期刊8和国内3外学术会议上h发表论文2420余篇,被EI等收录60余篇,获安徽省自然科学2等奖2项、优秀教学成果二q等奖5项、优秀学术论文4奖0项。 兼任安徽省学位委员会委员、学科评议组成员,合肥工h业大k学学位委员会委员,安徽省电机工v程学会副理事长4、中0国电机工p程学会理事、高级会员,可靠性专w委会委员,中3国电力h行业可靠性管理委员会委员等。被授予3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安徽省学科拔尖人k才s等称号。 温阳东 教授,3183年0月6生 5242年4月0毕业于d合肥工c业大q学自动化7系并获工j学学士e学位; 1712年1月2毕业于m华中2工i学院(现华中7科技大y学)自动控制系,获工h学硕士b学位; 4446年晋升2为5讲师,0262年晋升1为1副教授,3371晋升0为7教授,现任合肥工m业大q学自动化8研究所所长4。 主要研究方0向和成果 自动控制、计5算机控制、现场总线技术应用、嵌入h式系统、电力a系统监控与q继电保护。多年来一q直从5事自动控制、计2算机控制、集散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和嵌入l式系统的教学、研究和开b发工l作。近年来致力n于p现场总线技术、嵌入w式系统技术的研究及f其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8系统中1的应用研究,取得了e一f定的成果。主持和参加包括省科技攻关课题在内8的20多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610多篇,出版教材一k部。 52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2系统的开u发研究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t等奖; 51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1系统的开f发研究获阜阳市科技进步一r等奖; 合肥卷烟厂h4000Kg。h制丝线微机监控系统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m等奖; NSYN--语音置乱器获中8国人v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三x等奖。 孙 鸣 教授 现从7事电气0工h程及u其自动化2专k业本科教学、电力x系统及e其自动化8专f业科研、硕士h研究生教学以5及t指导硕士s研究生等工k作,兼任学院专i业实验中2心6主任。 主要研究方1向为8电力a系统继电保护与e调度自动化7、分2布式发电、用户0电力g技术。 近五w年在核心1期刊0发表论文320篇,其中6EI检索论文15篇。 完成中3华电力n教育基金会、安徽电网公8司、许继电气0公2司以2及q平圩发电厂v等单位的多项科研项目,项目总经费约00万c元s。 李生虎 李生虎,8650年0月4生,研究员,博士x,研究方3向为0电力c系统运行与w控制、柔性输电技术、电力c系统可靠性。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参加国家610计0划、攀登B计4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校博士s点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以3及j国家电网公0司、福建及h安徽电力g公7司等合作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相关期刊7包括中5国电机工t程学报、电工m技术学报、电力m系统自动化3、系统仿真学报、IEEE Trans PWDL、IET GTD、IJEEPS、IEEJ、KIEE等。2004年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二y等奖(个w人a排名第二r),2005年入s选安徽省高校优秀中0青年骨干q教师计2划。 张国荣 研究员,2647年2月8生,工r学博士p,硕士b生导师,能源研究所副所长8。 2436年7月0合肥工j业大z学计6算机应用专d业本科毕业 1530年2月0合肥工r业大m学计2算机应用专m业硕士y研究生毕业 2005年3月7合肥工j业大t学电力i电子c与l电力k传动专s业博士q研究生毕业 主要研究方2向光伏系统技术,电能质量控制技术,计0算机控制技术。 科研情况主持或主要参加国家及v省部级项目20余项,企业委托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810余篇。 获奖情况 “深井e光伏水8泵系统”安徽省科技进步一t等奖; “双8电源智能切2换装置”上f海铁路局科技进步一v等奖; 2002年度合肥工u业大a学优秀硕士b学位论文4指导教师; 2003年度安徽省优秀硕士y学位论文0指导教师。 吴红斌 吴红斌,研究员,3782年4月1生,工f学博士i,硕士g生导师。 研究方7向: 电力q系统及d其自动化6专r业方6向,目前主要从0事分3布式发电技术、电力w系统安全性分0析的研究和教学工b作。 科研项目: 主持了y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分6布式互3补能源微网系统的协调控制与p能量管理”和多项企业委托项目,参加了o包括国家“78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74”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k项目等多项纵向课题的科研工r作。共发表学术论文020余篇。 联系方8式: 通讯地址:合肥工o业大o学电气0与w自动化1工b程学院 200001 联系电话:0486-2203520转2027 E_mail: hfwuhongbin@553。。 陶维青 副教授,硕士a生导师 7702年04月1-6272年00月2 合肥工i业大c学工a业自动化1本科学习y 6175年06月2-6351年04月7 北京理工c大y学自动控制专u业研究生学习m 0774年04月6至今1 合肥工z业大b学从8事科研和教学工h作 主要研究方8向 工t业过程控制,电力c系统及f其自动化6相关软件和硬件的研究。软件方0向包括通用工q业控制软件(组态程序的开x发和研究),内2容涉及x实时数据库技术,Internet发布技术,以1及q配电网自动化7技术,调度自动化3主站技术等。硬件方3向包括基于k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FTU,RTU设计1以7及h现场总线技术。 先后参加十c余项科研开x发项目,获省部级三t等奖三t项,四等奖一i项。在国家级刊7物和学术会议上l发表学术论文620余篇, 主持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一u次(中1压电网在线监测与w故障定位关键技术和设备的开l发研究), 主持横向科研项目多次。 齐先军 副教授,6040年2月3出生,电力x系统及n其自动化8专t业工b学博士b 主讲课程:《电力j工k程基础》、《电力b系统稳态分3析》、《电力u系统自动装置原理》 主要研究方8向:电力j系统可靠性、概率统计0方3法和人o工q智能在电力f系统的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0项、合肥工w业大g学科学研究发展基金8项 还有几w个o没找到。偶不d是他们院的,所以8不u给评价。eé郄カj五eé郄カyvh】xΑΟ摹bj五i

最新回答
娇气的啤酒
孝顺的云朵
2025-08-08 19:16:07

30人左右。

2021年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共招收全日制专硕87人,共三门学科,新能源专业平均招收30名研究生。

清洁能源,即绿色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

专一的鸭子
清脆的唇彩
2025-08-08 19:16:07
学新能源技术专业可以去计算机基地。新能源专业就业方向

1、网络电商公司

提起网络电商,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因为很多人都有网购的经历,比如说阿里巴巴,天猫商城,淘宝网,京东网购等等等等,网络电商公司的崛起,也是需要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同学人才,所以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多关注一下这方面的事情。

2、人工智能领域

人工智能领域被誉为未来十大**竞争力的领域之一,其实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比如说我们熟知的富士康,就已经把公司内部的80%以上的员工都替换成了人工智能的机器人,从这一点上我们就可以看出人工智能领域多么有前景。

3、大数据领域

大数据领域可以说也是非常有前景的,目前全球的大数据领域公司只有那么几家,而且都做得非常好,并且他们都曾明确表示,在这方面需要大量的人才,所以对于大数据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尽量的多看一看这方面,但是大数据领域需要的专业程度非常高。

计算机专业就业前景

计算机专业就业前景很好。

随着现代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中国IT行业已经步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大家有目共睹的IT发展及其迅猛,每年的IT人才缺口人数都高达百万以上。

在我们的工作中、学习中、生活中无不存在和使用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事实说明,互联网已经越来越广泛地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IT技术服务市场需求空缺会越来越大。精通一门编程语言,掌握一种IT技术将拥有更多的就业选择。

随着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行业人才需求量也在逐年扩大。据国内**数据统计,未来五年,我国信息化人才总需求量高达1500万—2000万人。

愉快的毛衣
听话的镜子
2025-08-08 19:16:07

多层次的教学科研领域,逐渐形成了精密工程测量理论及技术、变形监测与安全监控、卫星定位技术及组合导航、现代摄影测量理论与技术、“3S”技术及其应用、地理信息科学与系统工程等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特别在精密工程测量、大型建筑物安全监控、近景摄影测量及数字摄影测量、空间定位技术与应用、“3S”集成技术、专题信息系统设计开发等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和自己的特色,成为培养高级测绘类人才的基地。本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近年来本科生供需比超过1:10。

测绘科学与工程系设置有工程测量教研室、国土信息工程教研室、测绘工程实验室、水利建设“3S”技术应用联合实验室(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建)、卫星及空间信息应用研究所(与河海大学科学院共建)、现代测量工程研究所、遥感信息工程研究所等,现有教学及科研人员30多人,绝大部分教师都在45岁以下。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及高级实验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9人。

近年来测绘科学与工程系充分发挥各种资源优势,积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优异成绩。先后参与了三峡、小浪底、小湾等十多个国家重大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承担了江阴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和三桥、润扬长江大桥、苏通长江大桥、泰州长江大桥、沪宁高速公路、南京地铁等国家重大交通工程项目的测量中心工作。近五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部省级基金项目9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12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0项,科研经费超过2500万。测绘科学与工程系坚持水利为特色,正处于快速发展之中。 1952年华东水利学院成立就设置了测量教研室,隶属教务处。负责水文、河川、农水、水港等多个系的测量教学工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1982年左右,我国水电事业得到飞速发展和许多特大型水电工程建设的兴起。原水电部钱正英部长出国考察后,深感测量专业在水电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及我国水电测量人才奇缺的状况,提出开办测量工程专业,于1984年批准,在华东水利学院设立测量专业,开始招收“工程测量”专业的专科生。1986年开始招收“工程测量”(即测绘工程)专业的本科生至今,每年约60人。期间,开设过“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房地产经营与开发”四届专科。1993年开始招收“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专业硕士研究生,1998年开始招收“摄影测量与遥感” 专业硕士研究生,2000年开始招收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2003年获“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 高标准的办学目标

培养具备地面测量、海洋测量、空间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以及地图编制等方面知识和能力,能在国家基础测绘建设、城市和工程建设、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环境保护与防灾减灾、海陆空运载工具导航与管理、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等领域,从事研究、生产、管理、教学工作的高素质宽口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近五十年的教学科研经历,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质量优秀人才。丰富的科研生产经验、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一代代传递下来,并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发扬光大。

具有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知识面; 强调专业特色,兼顾“一专”与“多能”; 重视计算机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的教学; 重视实践教育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 强化创新能力和再学习能力的培养。 承担教学情况:

承担测绘工程专业、地理信息专业的专业课及全校工科类15个专业测量学基础课的教学任务。其中本专业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有: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控制测量学、大地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摄影测量学、遥感与图像处理、工程测量学、海洋测绘、地理信息系统(GIS)原理与应用、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全球卫星定位(GPS)技术与应用、电子地图及其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数字测图实习、控制测量实习、摄影测量实习、工程测量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河海大学测绘学科于1993年获准设立“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硕士点,1998年设立“摄影测量与遥感” 硕士点,2003年设立“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博士点,2005年设立“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此外,河海测绘学科还设立有 “测绘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培养点。测绘学科是河海大学校级重点学科,在2004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测绘学科综合实力排名中,本校测绘学科名列前茅。

二级学科“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是河海测绘的强势学科,历来保持着较高学术水平、较强学科实力和良好工作业绩,在国内具有影响力,尤其在精密工程测量、大型建筑物安全监控、GPS技术及其应用、“3S”集成技术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二级学科“摄影测量与遥感”是河海测绘的特色学科,其硕士点是华东地区“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方向第一个硕士点。在多学科技术交叉集成研究和解决非常规测绘问题方面,本学科具有良好声誉和一定影响力。学科在近景及数字摄影测量、影像信息处理及融合、专题GIS开发及虚拟现实等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随着测绘科技部分融入于信息科学,该学科方向发展充满活力。

二级学科“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在城市地理信息工程设计开发、数字流域技术、空间数据挖掘及空间分析等领域已有良好基础。

目前,河海测绘学科每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40名,博士研究生10名。近年来,测绘专业研究生生源较为充足,毕业生的社会需求量大,专业就业面较广。学生广泛就职于各级政府部门或行业管理机构、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工程建设单位及软件研发公司等。

学科力争于近年申报成功一级学科博士点,并申报设立省重点学科。 序号 成果名称 负责人或作者 获奖等级 1 测量学 章书寿 省二类优秀课程 2 测量学 兰孝奇 黄晓时 梅 红 校级精品课程 3 应用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进行控制测量课程设计改革 潘松庆 李 浩 李 艳

田林亚 梅 红 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4 《测量学》教材 河海出版社2001 华锡生 田林亚 河海大学优秀教材奖 5 《测量学习题及实验指导书》教材 河海出版社 2001 华锡生 田林亚 河海大学优秀教材奖 6 工程测量学 岳建平 校级优秀课程 7 控制测量学 潘松庆 校级优秀课程 8 测量学教学成果 朱廷章 校二等 9 摄影测量课程实验教改与软件开发 李 浩 校三等 10 水利工程测量 张慕良 徐芝纶教材二等奖 11 “测量学”多媒体教学讲课竞赛 梅 红 中国测绘学会二等奖 校级优秀主讲教师:岳东杰 岳建平

多媒体课件与质量保证体系

90%的课程编制了多媒体课件;主干课程全部制定了课程质量保证体系。

无语的发箍
花痴的发卡
2025-08-08 19:16:07
河海大学比较牛的经济管理导师有陈钢教授、安文教授、刘奇洪副教授。

河海大学是一所有近百年办学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授权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以及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拥有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河海大学校本部坐落于南京市鼓楼区,并在常州市新北区、南京市江宁区设有校区。截至2014年,河海大学有6个国家级以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级以及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12个博士后流动站;1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涉及18个工程领域;51个本科专业。

拼搏的魔镜
动听的蜗牛
2025-08-08 19:16:07

关于本校的一些 考研 资料

资 料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BPESdPZJ_RlMmuiPax6u3A

 提取码: 4epn

如资 料有问题,欢迎追加询问

繁荣的萝莉
发嗲的时光
2025-08-08 19:16:07

教育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名单 技术领域 序号 工程中心名称 依托单位 立项时间 建设状态 新材料 1 形状记忆材料 天津大学 1989 已验收,开放 2 金属电子信息材料 北京科技大学 2001 已验收,开放 3 稀土永磁应用 沈阳工业大学 4 铝合金强流变技术与装备 中南大学 5 先进涂料 复旦大学 6 模塑建材制品 大连理工大学 7 生态水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8 特种工程塑料 吉林大学 9 有机硅化合物及材料 武汉大学 10 医用生物材料 华东理工大学 11 敏感陶瓷 华中科技大学 12 材料先进制备技术 东北大学 13 先进玻璃制造技术 东华大学 2006 已验收,开放 14 光电功能材料 长春理工大学 计划验收 15 隐身材料与技术 电子科技大学 16 耐磨材料与技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7 绿色建筑材料及制造 武汉理工大学 18 电化学高新技术 厦门大学 19 海洋材料与防护技术 中国海洋大学 20 后续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川大学 21 材料评价与优选设计 南京理工大学 22 金属新材料制备成形技术与装备 华南理工大学 23 先进电池材料 中南大学 2007 建设期 24 纳米矿物材料及应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5 材料复合及先进分散技术 上海大学 26 纤维复合建筑材料与结构 郑州大学 27 合成树脂与特种纤维 长春工业大学 28 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 四川大学 29 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 青岛科技大学 30 有机聚合物光电材料 吉林大学 31 先进建筑材料 济南大学 32 表面与结构改性无机功能材料 浙江大学 33 摩擦学与材料防护 河南科技大学 34 脆性材料加工技术 华侨大学 35 镁基材料深加工技术 中北大学 36 火安全材料与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 2008-2009 建设期 37 节能减阻添加剂 河南大学 38 交通铺面材料 长安大学 39 环境友好功能材料 华侨大学 40 金属耐磨材料及表面技术 佳木斯大学 41 绿色陶瓷 景德镇陶瓷学院 42 海洋环境混凝土技术 青岛理工大学 43 电化学储能材料与技术 华南师范大学 44 高性能铜合金材料及成形加工 合肥工业大学 现代服务业 45 数字社区 北京工业大学 2001 已验收,开放 46 数据库与商务智能 中国人民大学 47 数字化纺织服装技术 东华大学 48 土木信息技术 同济大学 49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其应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50 教育信息技术 华中师范大学 2006 已验收,开放 51 数字医学 上海交通大学 计划验收 52 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 东北师范大学 53 广播电视数字化 中国传媒大学 54 数字学习与教育公共服务 北京师范大学 2007 建设期 55 空间信息技术 首都师范大学 56 矿山数字化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57 藏文信息技术 西藏大学 58 数字图书馆 浙江大学 2008-2009 建设期 59 海洋信息技术 中国海洋大学 60 西部资源环境地理信息技术 云南师范大学 61 代表性建筑与古建筑数据库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公共安全 62 中子应用技术 兰州大学 2001 已验收,开放 63 辐射技术及辐射成像 清华大学 2006 已验收,开放 64 矿山生产安全检测技术设备 山东科技大学 65 矿山生态修复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66 矿山生态安全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计划验收 67 防沙治沙 北京师范大学 68 化工安全 北京化工大学 69 建筑钢结构 同济大学 70 建筑物检测与加固 武汉大学 71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陕西师范大学 72 电力安全与高效利用 华中科技大学 73 煤矿灾害预防与抢险救灾 河南理工大学 74 道路交通安全与环境 同济大学 2007 建设期 75 道路灾变防治及交通安全 长沙理工大学 76 西部煤矿安全 西安科技大学 77 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 兰州理工大学 78 核技术应用 东华理工大学 2008-2009 建设期 79 应对核化生恐怖医学防护 南方医科大学 80 电力与交通安全监控及节能技术 长沙理工大学 轻工纺织 81 食品 中山大学 1987 已验收,开放 82 功能食品 江南大学 2001 已验收,开放 83 产业用纺织品 东华大学 2006 已验收,开放 84 糖业及综合利用 广西大学 计划验收 85 食品生物技术 天津科技大学 86 动物性食品安全保障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 2007 建设期 87 现代纺织装备技术 浙江理工大学 88 先进纺织复合材料 天津工业大学 89 亚麻加工技术 齐齐哈尔大学 90 纺织装备 东华大学 91 纺织印染清洁生产 武汉纺织大学 92 高分子材料加工装备 北京化工大学 2008-2009 建设期 93 生态染整技术 浙江理工大学 94 经编技术 江南大学 95 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 内蒙古大学 96 海洋食品 大连工业大学 石油化工 97 超重力 北京化工大学 2001 已验收,开放 98 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 湘潭大学 99 油气加工新技术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100 绿色精制过程 天津大学 2006 已验收,开放 101 过程系统工程 华东理工大学 计划验收 102 海水资源利用及绿色化工技术 河北工业大学 103 磷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加工 四川大学 104 煤转化技术 太原理工大学 105 先进催化 湖南大学 106 大型工业反应器工程 华东理工大学 107 精细化学品 山西大学 108 天然气开发 西南石油大学 109 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10 气体能源开发与利用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07 建设期 111 海洋油气开发与安全保障 中国海洋大学 112 油田化学 西南石油大学 113 石油石化新型装备与技术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114 智能过程系统工程 北京化工大学 115 资源(盐湖)过程工程 华东理工大学 116 制药工程与过程化学 华东理工大学 117 生物炼制 北京化工大学 118 化工污染控制 南京理工大学 119 清洁能源化工技术 清华大学 120 高效储能 南开大学 121 多相分离技术与装备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08-2009 建设期 122 绿色高效过程装备与节能 华东理工大学 123 高压过程装备与安全 浙江大学 124 过程装备及其再制造 浙江工业大学 125 陕北能源先进化工利用技术 西北大学 126 磷资源开发利用 武汉工程大学 127 油页岩综合利用 东北电力大学 128 西部低渗特低渗油藏开发与治理 西安石油大学 能源交通 129 电能质量 安徽大学 2001 已验收,开放 130 输变电新技术 湖南大学 131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 东南大学 132 现代交通管理系统 四川大学 133 港口物流技术与装备 武汉理工大学 134 光伏系统 合肥工业大学 135 太阳能发电及制冷 上海交通大学 136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 河海大学 137 隧道及地下工程 北京交通大学 2006 已验收,开放 138 轨道交通电力传动 北京交通大学 139 建筑节能 清华大学 140 高速公路筑养装备与技术 长安大学 计划验收 141 公路大型结构安全 长安大学 142 环境热工技术 山东大学 143 水路公路交通安全控制与装备 武汉理工大学 144 山区桥梁结构与材料 重庆交通大学 145 雷电防护与接地技术 武汉大学 2007 建设期 146 集装箱供应链技术 上海海事大学 147 高速铁路网络管理 北京交通大学 148 铁路环境振动与噪声 华东交通大学 149 轨道车辆结构可靠性与运用检测技术 北京交通大学 150 航空航天电机系统技术 西北工业大学 151 航空航天电源技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52 新型电机与特种电磁装备 华中科技大学 153 煤基浆体燃料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154 电力节能 华北电力大学 155 核电技术 清华大学 2008-2009 建设期 156 先进照明技术 复旦大学 157 船舶动力技术 哈尔滨工程大学 158 航运仿真技术 上海海事大学 159 能源动力装置节能减排 华中科技大学 2008-2009 建设期 160 电力电子节能技术与装备 山东大学 161 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 河海大学 162 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并网控制 新疆大学 163 冶金节能减排 昆明理工大学 生物医药 164 资源药物 北京师范大学 2001 已验收,开放 165 南海海洋生物技术 中山大学 166 中药制药与新药开发 北京中医药大学 167 现代中成药 广州中医药大学 168 基因组药物 暨南大学 169 蛋白质与多肽新药 南京大学 2006 已验收,开放 170 医药粉体技术 湖南中医药大学 171 农药、医药中间体清洁生产 山东师范大学 172 再生医学 北京大学 计划验收 173 西南特色药用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贵州大学 174 现代微创医疗器械及技术 上海理工大学 175 人工器官及材料 暨南大学 176 生物反应器与药物开发 吉林农业大学 177 新型兽用疫苗 扬州大学 178 中药资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179 生物转化与生物净化 浙江工业大学 180 工业微生物 福建师范大学 181 微生物功能基因组与检测技术 南开大学 182 基因疫苗 中山大学 183 药物基因组应用技术 中南大学 2007 建设期 184 细胞工程及抗体药物 上海交通大学 185 抗肿瘤天然药物 哈尔滨商业大学 186 数字化诊断治疗设备 南方医科大学 187 体腔内局部诊疗技术 北京大学 188 现代眼视光技术与装备 温州医学院 189 分子药物 华侨大学 190 中药现代制剂技术 上海中医药大学 191 现代中药发现与制剂技术 天津中医药大学 192 中药材规范化生产 北京中医药大学 193 西部中药材综合开发利用 成都中医药大学 194 中药炮制规范化及标准化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8-2009 建设期 195 民族药与中药开发应用 贵阳医学院 196 分子诊断 厦门大学 197 灵长类及大动物临床前研究 北京大学 198 动物生物药物 华中农业大学 199 血液和血管疾病诊疗药物技术 苏州大学 200 内源式预防药物 首都医科大学 201 活性物质生物技术 重庆师范大学 农林牧渔业 202 园林环境 北京林业大学 2001 已验收,开放 203 油菜 华中农业大学 204 玉米育种 中国农业大学 205 农业基因工程 东北师范大学 206 多倍体鱼繁殖与育种技术 湖南师范大学 2006 已验收,开放 207 农业微生物技术 黑龙江大学 208 林业生态工程 北京林业大学 计划验收 209 林业生物制剂 东北林业大学 210 生物质转化 南昌大学 211 生物防治 华南农业大学 212 优良家畜规模化繁育技术 内蒙古大学 213 西南作物育种 四川农业大学 214 小麦育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15 蚕桑资源及分子改良 西南大学 216 热带作物新品种选育 海南大学 217 葡萄与葡萄酒 宁夏大学 218 棉花 新疆农业大学 219 海水养殖 中国海洋大学 220 果蔬加工 中国农业大学 221 淀粉与植物蛋白深加工 华南理工大学 222 现代农业装备与设施 中国农业大学 223 草地农业 兰州大学 224 绿洲农业工程与信息化 石河子大学 225 资源节约型肥料 南京农业大学 226 农产品生物化工 合肥工业大学 227 农副产品蛋白质饲料资源 武汉轻工业大学 2007 建设期 228 植物生物技术与遗传资源利用 武汉大学 229 林业生物质材料与能源 北京林业大学 230 生物能源持续开发利用 云南师范大学 231 动物抗病营养生物技术 四川农业大学 232 乳品生物技术 内蒙古农业大学 233 食药用菌 吉林农业大学 234 真菌生物技术 安徽农业大学 235 植物航天育种 华南农业大学 236 杂交棉创制 南京农业大学 237 柑桔 西南大学 238 粮食储藏与安全 河南工业大学 239 热带多糖资源利用 海南大学 240 疏浚技术 河海大学 241 饲料安全与高效利用 湖南农业大学 2008-2009 建设期 242 植物生长调节剂 中国农业大学 243 生物质材料 西南科技大学 244 南方山地农业 西南大学 245 长江中游湿地农业 长江大学 246 旱区现代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 宁夏大学 247 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 南京农业大学 248 南方园艺产品保鲜 华南农业大学 249 新疆特色果蔬贮藏加工 石河子大学 250 西北马铃薯 青海大学 251 粮食副产物加工与利用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52 蜂产品加工与应用 福建农林大学 253 鳗鲡现代产业技术 集美大学 254 冷冻冷藏技术 天津商业大学 电子与通信 255 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南昌大学 2001 已验收,开放 256 场致发射显示技术 福州大学 2006 已验收,开放 257 多媒体通信 宁波大学 258 移动通信 重庆邮电大学 计划验收 259 微处理器及系统 北京大学 260 射频集成电路与系统 东南大学 261 自主卫星导航定位技术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62 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 哈尔滨理工大学 263 汽车电子与控制技术 湖南大学 264 天线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65 嵌入式系统集成 西北工业大学 266 嵌入式系统 浙江大学 267 纳光电集成与先进装备 华东师范大学 268 薄膜光电子技术 南开大学 269 导航仪器 哈尔滨工程大学 270 地球观测与导航 北京大学 2007 建设期 271 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 272 先进航空导航与空管技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73 数码激光成像与显示 苏州大学 274 精密电子制造装备 华南理工大学 275 电子测试技术与仪器 电子科技大学 276 通信器件与技术 天津理工大学 277 微纳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厦门大学 278 自动测试及仪器技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 279 固体器件与集成技术 清华大学 280 数字家庭 中山大学 2008-2009 建设期 281 时空数据器智能获取技术与应用 武汉大学 282 新型微波探测技术 电子科技大学 283 近距离无线通信与网络 华南理工大学 284 宽带无线通信及显示技术 南京邮电大学 285 飞行器自主控制技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86 大功率半导体照明应用系统 天津工业大学 网络与计算机应用 287 信息网络 北京邮电大学 2001 已验收,开放 288 计算机网络技术 清华大学 289 网络信息安全 上海交通大学 2006 计划验收 290 先进计算机应用技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91 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 浙江大学 292 企业数字化技术 同济大学 293 数据存储系统与技术 华中科技大学 294 要害信息安全技术 复旦大学 295 复杂网络系统安全保障技术 东北大学 2007 建设期 296 虚拟现实应用 北京师范大学 297 国产基础软件 国防科技大学 298 开源软件与实时系统 兰州大学 299 网络技术及应用软件 吉林大学 300 智能决策与信息系统技术 合肥工业大学 301 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与应用 华东师范大学 制造业 302 快速成型制造技术 西安交通大学 2001 已验收,开放 303 连续挤压 大连交通大学 2006 已验收,开放 304 航空航天复杂产品制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计划验收 305 航空复杂结构制造技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306 汽车结构部件先进制造技术 北京工业大学 307 汽车开发 吉林大学 308 轻型动力 天津大学 309 新能源汽车 同济大学 310 智能化电器 西安交通大学 311 先进板带生产装备及控制 北京科技大学 312 轧制设备及成套技术 燕山大学 313 特殊钢先进冶金工艺与装备 东北大学 314 废油资源化技术与装备 重庆工商大学 315 有色冶金新装备 兰州理工大学 316 有色冶金智能自动化技术 中南大学 317 冶金自动化与检测技术 武汉科技大学 318 新型光源技术及装备 东南大学 319 安全关键工业测控技术 合肥工业大学 320 仿真测试技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 321 制造管理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 322 工业CT无损检测技术 重庆大学 323 创新科学仪器 复旦大学 2007 建设期 324 伺服控制技术 东南大学 325 先进驱动节能技术 西南交通大学 326 机械检测技术与装备 重庆理工大学 327 液压振动与控制 安徽工业大学 328 船舶控制工程 哈尔滨工程大学 329 重型机械 太原科技大学 330 空间机器人技术 北京邮电大学 331 零件近净轧制成形 北京科技大学 332 复杂轨迹加工工艺及装备 湘潭大学 333 检测仪表与自动化系统集成技术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334 流程工业数字化仪表 东北大学 335 大型整体金属构件激光直接制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2009 建设期 336 重大工程施工技术与装备 同济大学 337 重型车辆零部件先进设计制造 广西工学院 338 钢铁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技术 北京科技大学 339 先进矿山装备 湖南科技大学 340 特种作业装备 南京理工大学 341 晶体生长设备与控制技术 西安理工大学 342 有色金属冶金过程技术 东北大学 343 工业装备监测与控制 大连理工大学 344 微纳制造与测量技术 天津大学 345 微纳惯性传感与集成测量 中北大学 346 计量测试技术与仪器 中国计量学院 347 视觉控制技术与应用 湖南大学 348 光学仪器与系统 上海理工大学 349 智能康复装置与检测技术 河北工业大学 资源环境 350 膜与水处理技术 浙江大学 2001 已验收,开放 351 水处理与水环境修复 南京大学 2006 已验收,开放 352 西部优势矿产资源高效利用 昆明理工大学 计划验收 353 旱区农业与生态修复 兰州大学 354 矿山地下工程 安徽理工大学 355 岩土钻掘与防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356 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 江西理工大学 2007 已验收,开放 357 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监测 天津大学 358 有色及贵金属隐伏矿床勘查 桂林理工大学 建设期 359 大型地下洞室群 山东大学 360 农业节水与水资源 中国农业大学 361 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 北京师范大学 2008-2009 建设期 362 地热资源开发技术与装备 吉林大学 363 低碳型建筑环境设备与系统节能 东南大学 364 热带亚热带水生态工程 暨南大学 365 吹填造陆与滨海软土工程技术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366 山区道路建设与维护技术 重庆交通大学 367 建筑能效控制与评估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368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 三峡大学 369 生物膜法水质净化及利用技术 安徽工业大学 370 寒旱地区水资源综合利用 兰州交通大学 部工程研究中心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