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制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故意的月光
忧心的裙子
2022-12-31 13:46:25

制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最佳答案
美好的彩虹
称心的路人
2025-08-09 02:02:56

作为理想的清洁能源,氢已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广泛重视,采用太阳能制氢已成为发展所趋。两种最有前途的制氢方法:利用太阳能光解水制氢和生物法制氢,,矿物燃料的广泛使用,对全球环境造成了威胁,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大势所趋。氢易于储存、运输和可再生,是理想的清洁能源。若能大规模地利用太阳能生产氢气并加以应用,将对新能源的开发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最新回答
欣慰的自行车
耍酷的中心
2025-08-09 02:02:56

“百年老店”、多元化电子电气产品制造商日本东芝集团(Toshiba)正在全力布局有“未来能源”之称的氢能,并将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取“绿氢”视为低碳能源时代的完美解决方案。

近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东芝多位高管对澎湃新闻表示,除了已提出“氢能源 社会 ”愿景的日本本土之外,东芝非常看好氢能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放眼全球,日本是近年来最热衷于发展氢能的国家之一。日本“氢能基本战略”提出,到2030年要确立国内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构建国际氢能供应链,长期目标是利用碳捕获(CCS)技术实现平价化石燃料的脱碳制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对于能源自给率低的日本而言,用零碳排的可再生能源来制取清洁高效、较易储运的氢能,无疑是“后福岛时代”得以兼顾能源安全和碳中和目标的理想选择。

日本能源转型历程

“东芝早在50年前就已经开始做氢能方面的技术研发,进行相关技术储备。我们在40年前推向市场的产品,已经有氢能利用的影子。”负责氢能业务的东芝(中国)有限公司营业总监张童对澎湃新闻表示,早年东芝的制氢路线是烃类醇类重整制氢。但在零碳理念下,该公司内部近十年间全面提升氢能体系,东芝燃料电池体系全部是纯氢燃料电池。

据介绍,东芝的纯氢能燃料电池系统H2Rex已累计在日本国内交付100台以上。这种100kW的模块化单元可根据需求灵活组合,启动时间不到5分钟,高效将管道或气罐中的氢气转化为电能和热能。

东芝的纯氢能燃料电池系统H2Rex累计在日本交付100台以上

典型场景如东芝的新氢能综合应用中心,利用太阳能电解水制备氢气,并直接将其应用在东芝的日本府中工厂的燃料电池物流叉车上。这样,不但燃料电池物流叉车在运转时不排放二氧化碳,而且,因为使用了通过可再生能源制取的氢气作为燃料,从制氢到氢利用的全程实现了零碳排。

当突发灾难时,这套小型分布式能源亦可大显身手,作为一条生命线为300名受灾群众提供一周的电力和热水供应。

纯氢固然样样好,但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仍受居高不下的成本所困。据澎湃新闻了解,上述在日本落地的东芝纯氢燃料电池系统均为有日本政府政策支持的项目。

张童表示,全球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但风电、光伏始终存在间歇性问题。尤其在中国,风电、光伏装机的迅猛增长对电网调峰要求巨大,弃风、弃电的问题屡见不鲜。若将这部分电力转换成氢能储存起来,在需要时再调取,就是一个最理想的结合。“可再生能源与电解质制氢技术结合起来,制出来的氢完全是绿色的。”

他认为,在该领域,东芝的所长是对电力系统、电子设备、控制系统的深入了解和对氢的长期技术积累,目前正在与多家上游制氢企业探讨合作。在氢能起步阶段,东芝呼吁政府对全行业予以政策支持,鼓励更多企业参与氢能产业链的完善,并尽早明确氢使用的法律法规。在这些前提下,氢能成本才能随着规模化效应快速下降。

氢能成本的下降有赖于一个足够大且高速成长的下游市场。东芝正在推动纯氢能燃料电池系统H2Rex尽早应用于中国市场,使其成本上尽早符合中国市场潜在的需求,并联合中国合作伙伴一起开拓市场。

实际上,东芝对于“终极能源解决方案”的认识,在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出现了彻底的转变。东芝曾是全球核能领域的重要参与者,旗下拥有 历史 战绩辉煌的美国西屋电气公司。但由于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全球核电建设放缓、建造成本陡增、西屋电气申请破产保护等原因,东芝最终选择剥离核电资产。

今年10月,日本首相菅义伟在临时国会上发表施政演说时宣布,日本将争取在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这标志着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和第五大碳排放国的日本在气候议题上的立场发生巨大转变。目前,日本的温室气体排放中有至少80%来自能源领域。

“二氧化碳零排放并不是最近才有的呼声,很早以前大家就在进行与此相关的探讨。”东芝中国总代表宫崎洋一对澎湃新闻说道,福岛核事故改变了全球的碳减排思路。2011年之前,日本、欧洲都将低碳发电目标寄希望于核能,但福岛事故后由于安全标准升级、核能发电成本陡增,欧洲主要国家纷纷选择弃核。

宫崎洋一称,除了重点业务氢能之外,目前东芝还有其他颇具竞争力的能源业务和碳捕捉技术,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特征进行灵活组合。具体而言,在水电领域,东芝的实际供货数量和技术实力处于全球第一梯队,已经向44个国家及地区累计供货2300多台水轮机和1800多台发电机;光伏领域,东芝的工业用光伏发电系统在日本有2700处应用,住宅用光伏发电系统在日本为10万户以上客户使用;地热领域,东芝已向全球提供累计达3.7GW的地热发电设备,以设备容量计处于全球第一。

福岛氢能研究基地(FH2R)

在日本国立的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牵头下,东芝与另外两家日本企业合作的福岛氢能研究基地(FH2R)已于今年2月底建成。

FH2R系统概览

该项目建有全球最大的利用可再生能源的10MW级制氢装置,正在验证清洁低成本的制氢技术。这里产生的氢气不仅用来平衡电力系统,还为固定的氢燃料电池系统、移动的氢燃料车等提供动力。

校对:刘威

开朗的长颈鹿
留胡子的酒窝
2025-08-09 02:02:56
发展前景:

作为一种来源广泛、清洁低碳、应用场景丰富的二次能源,氢能有利于推动传统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近年来,氢能及氢燃料电池产业逐步成为全球能源技术革命和未来能源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

【拓展资料】

特点:

氢能是公认的清洁能源,作为低碳和零碳能源正在脱颖而出。21世纪,我国和美国、日本、加拿大、欧盟等都制定了氢能发展规划,并且我国已在氢能领域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在不久的将来有望成为氢能技术和应用领先的国家之一,也被国际公认为最有可能率先实现氢燃料电池和氢能汽车产业化的国家。

当今世界开发新能源迫在眉睫,原因是所用的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石油气均属不可再生资源,地球上存量有限,而人类生存又时刻离不开能源,所以必须寻找新的能源。随着化石燃料耗量的日益增加,其储量日益减少,终有一天这些资源、能源将要枯竭,这就迫切需要寻找一种不依赖化石燃料的储量丰富的新的含能体能源。氢正是这样的二次能源。氢位于元素周期表之首,原子序数为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超低温高压下为液态。作为一种理想的新的含能体能源,它具有以下特点:

1.重量最轻:标准状态下,密度为0.0899g/L,-252.7℃时,可成为液体,若将压力增大到数百个大气压,液氢可变为金属氢。

3.导热性最好:比大多数气体的导热系数高出10倍。

4.储量丰富:据估计它构成了宇宙质量的75%,它主要以化合物的形态贮存于水中,而水是地球上最广泛的物质。据推算,如把海水中的氢全部提取出来,它所产生的总热量比地球上所有化石燃料放出的热量还大9000倍。

5.回收利用:利用氢能源的汽车排出的废物只是水,所以可以再次分解氢,再次回收利用。

6.理想的发热值:除核燃料外氢的发热值是所有化石燃料、化工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的,为142351kJ/kg,是汽油发热值的3倍。

7.燃烧性能好:点燃快,与空气混合时有广泛的可燃范围,而且燃点高,燃烧速度快。

8.环保:与其他燃料相比氢燃烧时最清洁,除生成水和少量氮化氢外不会产生诸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铅化物和粉尘颗粒等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质,少量的氨气经过适当处理也不会污染环境,氢取代化石燃料能最大限度地减弱温室效应。

9.利用形式多:既可以通过燃烧产生热能,在热力发动机中产生机械功,又可以作为能源材料用于燃料电池,或转换成固态氢用作结构材料。

10.多种形态:以气态、液态或固态的金属氢化物出现,能适应贮运及各种应用环境的不同要求。

11.耗损少:可以取消远距离高压输电,代以远近距离管道输氢,安全性相对提高,能源无效损耗减小。

12.利用率高:氢取消了内燃机噪声源和能源污染隐患,利用率高。

13.运输方便:氢可以减轻燃料自重,可以增加运载工具有效载荷,这样可以降低运输成本从全程效益考虑社会总效益优于其他能源。

着急的猫咪
诚心的烤鸡
2025-08-09 02:02:56

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将会在2030年实现平价,相信大家对于氢能还没有一个具体的了解。随着我国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也是变得越来越高级,对于很多资源也是实现了可以再生,因为现在很多资源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对我们的环境产生破坏,比如煤炭。所以说我们也是在不断的开发出新的洁净能源。氢能就是这些能源当中的一种,在未来,它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所以在未来的生活当中,氢能可能会作为我们最主要的使用能源出现。

首先我们要对氢能源有一定的了解,氢能源就是可再生的二次能源,它能够通过一些可再生的方式从其他反应那里制出来氢能源,这也是它之所以是清洁能源的主要原因,因为我们知道,很多能源是不可再生的,就比如说煤炭,如果说我们对于煤炭过度开采的话,那么肯定会出现匮乏的现象,因为煤炭作为自然资源,它是长期储藏在地下的并且不会再生。如果我们对它过度使用的话,肯定有一天会出现灭绝的现象,氢能并不会,它属于可再生能源,我们使用完以后可以从其他的反应当中来制取这样就能够达到一个循环的作用,也是出于这个角度亲能才会被作为是清洁能源被开发。

当氢能实现平价以后将会有非同凡响的意义,首先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就会实现一更高级的能源使用形式。因为氢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所以说在未来将会让我们的科学研究变得更加高效,且清洁将不会再对我们的生活环境产生破坏。在近几年因为过于注重国家的发展,而忽略了能源对于环境的破坏,导致我们现在的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温室效应的影响也是越来越严重。所以氢能能的出现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样的局面,并且也会被其他国家所效仿,这就是氢能最大的用处。

其次就是在它实现平价之后,将会有更多的人能够使用的起亲能,在之前我们仅有煤炭的时候,很多人就因为经济实力的原因,没有使用煤炭的经济条件。再到现在大家都普遍使用天然气,也仍然有一些贫困地区依然无法享受到这一待遇。那么在未来,如果说氢能能够实现平价的话,我国的大部分居民都会有生活条件来使用如此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这将会对大家的生活和各方面带来很多的便利,并且还会节省大家的金钱,对于提高我们国家的居民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暴躁的百合
野性的蜜粉
2025-08-09 02:02:56
生物制氢可以分为光解水制氢、厌氧细菌制氢、光合细菌制氢 根据所用的微生物、产氢原料及产氢机理不同,生物制氢可以分为光解水制氢、厌氧细菌制氢、光合细菌制氢等3种类型,其特点如表1所示。 绿藻 以水为原料,太阳能转化率较高 产氢过程需要光照,光强度的影响较大,系统产氢不稳定,同时产生的氧对反应有抑制作用。 蓝细菌 以水为原料, 产氢主要由固氮酶完成,可以将大气中的N2固定 产氢过程需要光照, 产氢速率低,产生的氧对固氮酶有抑制作用 厌氧 细菌 不需要光照,可连续产氢,可利用多种有机质做底物,产氢过程为厌氧过程,无氧气限制问题,系统易于实现放大试验 反应需控制pH值在酸性范围内,原料利用率低,产物的抑制作用明显 光合 细菌 产氢效率高,可利用多种有机废弃物作原料,可利用光谱范围较宽,不存在氧的抑制作用 产氢过程需要光照,不易进行放大试验 (1)光解水制氢是光合生物体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光合作用分解水,生成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氢气。其作用机理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机理相似,在某些藻类和真核生物(蓝细菌)体内拥有PSⅠ、PSⅡ等两个光合中心,PSⅠ产生还原剂用来固定CO2,PSⅡ接收太阳光能分解水产生H+、 电子 和O2; PSⅡ产生的电子,由铁氧化还原蛋白携带,经由PSⅡ和PSⅠ到达氢酶,H+在氢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H2。其中,利用藻类光解水产氢的系统称为直接生物光解制氢系统,利用蓝细菌进行产氢的系统称为间接光解水产氢系统。藻类的产氢反应受氢酶催化,可以利用水作为电子和质子的原始供体,这是藻类产氢的主要优势。蓝细菌同时具有固氮酶和氢酶,其产氢过程主要受固氮酶作用,氢酶主要在吸氢方向上起作用。蓝细菌也能利用水作为最终电子供体,其产氢所需的电子和质子也来自于水的裂解[10]。 (2)厌氧细菌产氢是利用厌氧产氢细菌在黑暗、厌氧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转化为氢气。目前认为厌氧细菌产氢过程可通过丙酮酸产氢途径、甲酸分解产氢途径、通过NADH/NAD+平衡调节产氢途径等三条途径实现,丙酮酸产氢途径和甲酸分解产氢途径有时也称为氢的直接产生途径[11],即葡萄糖首先通过EMP途径发酵形成丙酮酸、ATP和NADPH;丙酮酸通过丙酮酸铁氧化还原蛋白氧化还原酶被氧化成乙酰辅酶A、CO2和还原性铁氧还原蛋白,或者通过丙酮酸甲酸裂解酶而分解成乙酰辅酶A和甲酸,生成的甲酸再次被氧化成CO2,并使铁氧化还原蛋白还原;最后,还原性铁氧化还蛋白还原氢酶,所形成的还原性氢酶当质子存在时便使质子还原生成氢气。 (3)光合细菌制氢是利用光合细菌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光照将有机物分解转化为氢气。光合细菌是一类原始的古细菌,在光照条件下可以将有机酸转化为分子氢。自1949年美国生物学家Gest首次证明光合细菌(Rhodospirillum? rubrum)在光照条件下的产氢现象后,大量的 研究 表明,光合细菌产氢是与光合磷酸化偶联的固氮酶的放氢作用下产生的。光合细菌只含有一个光合中心,且电子供体是有机物或还原态硫化物,所以光合磷酸化过程不放氧,且只产生ATP而不产生NAD(P)H。与绿藻和蓝细菌相比,这种只产氢不放氧的特性,可大大简化生产工艺,不存在产物氧气和氢气分离问题,也不会造成固氮酶的失活[11]。 2 生物制氢技术现状及其障碍 氢能已成为两次能源危机后各国政府能源政策的支持重点,而生物制氢技术被公认为未来替代能源中最有 应用 前景的主要技术,成为目前世界能源 科学 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促进了生物制氢技术的诸多进展。 作为生物制氢技术中研究最早的制氢途径,藻类(蓝细菌)能直接利用水和太阳光进行产氢,被认为最具有前途的制氢途径,也是目前生物制氢中研究最多的技术。目前,美国、日本、欧盟、中国等在藻类分子生物学、耐氧藻类开发、促进剂等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开发了各式生物反应器,完成了藻类制氢从实验室逐步走向实用的转化[13~16]。但在藻类的产氢过程中同时伴随着氧的产生,反应产生的氧气除了能与生成的氢气反应外,还是氢酶活性的抑制剂,从而影响系统的产氢速率;同时当光强较大时,其主要进行CO2的吸收并合成所需的有机物质。因此,藻类产氢不稳定且易被其副产品氧气所抑制[17],[18]。与藻类相似,蓝细菌在产氢的同时也会产生氧气,而氧是固氮酶的抑制剂。通过基因工程改变藻类的基因提高藻类的耐氧能力是目前的主要研究 内容 ,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19]。 厌氧细菌产氢由于不依赖光照,在黑暗条件下就可进行产氢反应,容易实现产氢反应器的工程放大试验,加之厌氧细菌能利用多种有机物质作为制氢反应原料,可使多种工农业有机污水得到洁净化处理,有效地治理了环境污染,同时还产生洁净的氢气,使工农业有机废弃物实现了资源化利用,也被认为是较为理想的产氢途径,引起了国内外氢能 科技 工作者的青睐,尤其是中国在厌氧产氢细菌选育、产氢机理和工程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进展。但在研究中发现,该途径存在厌氧细菌在发酵制氢过程中的产氢量和原料利用率均比较低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从厌氧产氢菌细胞生存的角度看,丙酮酸酵解主要用以合成细胞自身物质,而不是用于形成氢气,这是 自然 进化的结果;其次,反应过程中所产生氢气的一部分在氢酶的催化下被重新分解利用,降低了氢的产出率。同时在厌氧细菌的发酵产氢过程中pH 值必须在酸性范围以抑制产甲烷菌等氢营养菌的生长,但当pH<4时,产氢菌的生长及产氢过程都受到明显的抑制。对厌氧细菌连续发酵产氢工艺系统而言,产氢代谢途径对氢分压敏感且易受末端产物抑制,当氢分压升高时,产氢量减少,代谢途径向还原态产物的生产转化。CO2 的浓度也会影响厌氧细菌产氢速率和产氢量,同时在连续的厌氧细菌产氢过程中,产氢细菌不能利用乙酸、丙酸、丁酸等小分子有机酸,造成有机酸的积累而对产氢细菌形成抑制作用。虽然乙酸对产氢细菌没有毒害作用,但大量乙酸积累会限制能源转化率的提高,制约了厌氧细菌产氢工程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18]。 光合细菌作为一类古细菌产氢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可以使用自然界中各种有机物质作为生长底物,曾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废水的降解处理。产氢现象作为光合细菌的一种特有生理特征,近几年才被能源科学界所关注, 并逐渐成为能源科学技术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但光合细菌在产氢过程中对光照的高度依赖性限制了光合细菌制氢技术的发展。一般根据光合细菌产氢稳定性对光照强度和光照连续性的要求,常常光合细菌制氢工艺中采用消耗电能或其它化石能源的人工光源技术,技术经济均不合理,市场应用前景黯淡,同时还由于光合细菌在生长过程中色素的分泌以及反应溶液本身的色浊度影响了光在反应溶液的均匀分布,降低了光能的利用效率,增加了光合细菌制氢工艺的能耗和制氢成本。 3生物制氢技术的发展潜力 产氢细菌(藻)的产氢能力是生物制氢技术向实际工程技术转化的重要评价指标常见有机物生物制氢工艺的方程及其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G)表示为[17,20]: 厌氧细菌产氢工艺: 葡萄糖? C6H12O6+2H2O→2CH3COOH+2CO2+4H2? △G=-184 kJ C6H12O6→CH3(CH2)2COOH+2CO2+2H2??? △G= -257 kJ 光合细菌产氢工艺: 葡萄糖 C6H12O6+2H2O→6CO2+8H2 ??? △G = -34 kJ 乙酸CH3COOH+2H2O→2CO2+4H2??? △G = 75 kJ 光解水产氢工艺: 4H2O+光能→2O2+4H2??? △G = 1498 kJ 虽然从产氢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 规律 上 可以看到厌氧细菌发酵产氢十分有利,它们能从产氢反应中获得比光合细菌产氢更多的自由能,然而厌氧细菌分解有机物的速率缓慢及不彻底,显著降低了产氢速率和产氢量,1mol葡萄糖 理论 上只能产生2~4mol的氢气。 在产氢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 规律 上,光解水藻类产氢大致与厌氧细菌发酵产氢相似,能从产氢反应中获得比光合细菌产氢更多的自由能。但由于藻类的光解水产氢在原理上受氢酶中介以及氧的抑制效应,其产氢体系很不稳定,不利于有效提高光解水工艺的产氢速率和产氢量。 在光合细菌产氢反应中,从产氢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规律上可以看到,虽然只能获得少量的自由能,甚至要付出大量自由能,但光合细菌可以通过光合磷酸化获得足够的ATP使反应能有效地进行, 理论 上光合细菌可以将1mol葡萄糖转化为12mol的氢气[21]。显而易见, 发展 光合细菌制氢技术的关键是光照技术 问题 ,而合适的光源选择和降低光照能耗成为解决光合细菌制氢工艺中的两大关键技术,利用太阳能作为光源的光合细菌制氢技术因能从根本上解决光照能耗和制氢成本等问题引起了能源界的特别关注,具有较强的技术可行性和潜在的发展前景。 4光合生物制氢技术 研究 进展 国内外近几年已开始从提高光合细菌的光转化效率方面着手对光合生物制氢进行实验研究, 其中以河南农业大学农业部可再生能源重点开放实验室的研究进展最具代表性。在国家 自然 科学 基金、国家863计划、 教育 部博士点基金和国际合作等项目资助下, 对利用粪便污水作为原料的高效光合产氢菌群的筛选与培养、产氢工艺条件、固定化 方法 、太阳自动跟踪采光及光导纤维导光系统、太阳能光合产氢细菌光谱耦合特性等关键理论与技术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22~27]。 (1)在选育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的光合产氢菌种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从具有代表性的6个地点获得24个典型样品,按照各类光合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营养需求,从培养基组成、pH值、光照时间和周期、培养温度、厌氧状态几个方面设计出相应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对光合细菌进行了广泛地富集和分离,获得33株光合细菌,并按照猪粪的成分特点,对其进行了猪粪、相关小分子有机酸和产氢能力研究,筛选出7株具有极高的原料转化效率的光合产氢菌株。 (2)研制成功带有自动跟踪太阳且可调滤光的太阳能高效聚焦采集系统,并开展了该系统的光传输与光谱耦合性能优化研究。为了提高太阳能利用率,已研制出菲涅耳透镜聚光型的太阳能光导采光系统,采用菲涅耳透镜聚光方式把太阳光聚集在焦点上,并把光导纤维置于焦点上,经由可调滤光器可选择性滤波后,通过光导纤维输入光合生物反应器内,实现太阳光的高效传输。同时,分别对筛选出的7株光合细菌进行了太阳光吸收光谱实验研究,提出不同太阳光波段下的生长特性和以猪粪污水为底物的产氢特性的相关关系,探索了太阳能光合生物制氢过程的光传输与光谱耦合性能以及进一步提高太阳能光合生物制氢效率的途径。 (3)研制成功具有较高表面积和体积比的新型环流罐式光合生物制氢反应器,并系统地研究了光在反应器中传输过程的衰减特性。依据光合产氢细菌的生长和代谢特性,研制的环流罐式光合生物制氢反应器具有能够利用较高的光照表面积与体积比而减弱光合细菌细胞和畜禽粪便污水的相互遮光效应、通过控制反应液的循环流量使细菌周围产生“闪烁效应”、有效改善光的传播途径和质量等特性,并能对光合制氢反应条件进行自动控制,使光合细菌处于最佳的生长条件和代谢条件下,通过温度、光照度、pH值、底物浓度、不同接种量、溶氧水平等等的优化控制,使光转化效率和氢气产率都能达到最佳。 (4)较系统地研究了太阳能光合生物制氢过程的热动力学特性,揭示生物制氢过程的热动力学特性对光合细菌产氢酶活性和产氢速率的 影响 规律,用热动力学的方法对光合产氢菌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热规律进行 分析 ,获得太阳能光合产氢菌生长代谢的热动力学信息,研究光合生物制氢体系的温度场分布,建立表征太阳能光合生物制氢过程热动力学特征的模型,优化光合产氢菌的最佳生长代谢温度和能流工艺条件,为进一步开展光合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和规模化生产运行试验研究提供了科学 参考 和理论依据。 联系电话:86-20-23361169 本文出自:广州灵龙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制氢、氢燃料电池( www.liongon.com )

长情的唇彩
愉快的月亮
2025-08-09 02:02:56
生物质资源丰富,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可通过气化和微生物催化脱氢方法制氢。在生理代谢过程中产生分子氢,可分为两个主要类群:

l、包括藻类和光合细菌在内的光合生物

Rhodbacter8604,R.monas2613,R.capsulatusZ1,R.sphaeroides等光合生物的研究已经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诸如兼性厌氧和专性厌氧的发酵产氢细菌。

目前以葡萄糖,污水,纤维素为底物并不断改进操作条件和工艺流程的研究较多。中国在此方面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任南形琪等1990年就开始开展生物制氢技术的研究,并于

1994年提出了以厌氧活性污泥为氢气原料的有机废水发酵法制氢技术,利用碳水化合物为原料的发酵法生物制氢技术。该技术突破了生物制氢技术必须采用纯菌种和固定技术的局限,开创了利用非固定化菌种生产氢气的新途径,并首次实现了中试规模连续流长期生产持续产氢。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先后发现了产氢能力很高的乙醇发酵类型发明了连续流生物制氢技术反应器,初步建立了生物产氢发酵理论,提出了最佳工程控制对策。该项技术和理论成果在中试研究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中试产氢能力达5.7m3H2/m3.d,制氢规模可达500-1000m3/m3,且生产成本明显低于目前广泛采用的水电解法制氢成本。

生物制氢过程可以分为5类:(1)利用藻类或者青蓝菌的生物光解水法(2)有机化合物的光合细菌(PSB)光分解法(3)有机化合物的发酵制氢(4)光合细菌和发酵细菌的耦合法制氢(5)酶催化法制氢。

这些在google上很多!稍微查一下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