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630政策出台没有
应该出来了,
一、630前后电价差别
为什么抢630?因为前后电价相差太大。要想获得高电价,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条件一:2016年12月31日备案
条件二:2017年6月30日前并网
上述两个条件是要同时满足,如果2016年12月31日后备案,即使630前并网,也获得不了高电价!
表:630前后电价差异(单位:元/kWh)
从上表可以看出,630后电价下调0.13~0.15元/kWh,下降13.27%~18.75%。如果造价相同,收益肯定会大幅降低。
什么样的项目需要抢?
1)普通地面光伏电站项目
2)全额上网的分布式光伏项目
文章来源华夏能源网——光伏抢装潮:630的得与失
意思就是,只要在630期限之前抢装成功,就可以享受当前的补贴电价。现在提及的光伏630也是同样的含义,如果你的电站在2018年1月1日前完成备案,还想享受2017年的上网电价,就需要在2018年6月30日前建成并网了,如果在限期内没有完成,只能按照新出台的上网电价政策计算。
索比光伏网
(二)新投运的、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全电量度电补贴标准降低0.05元,即补贴标准调整为每千瓦时0.32元(含税)。(注:全部自用属于“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一种特殊模式。)
(三)符合国家政策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0.5兆瓦及以下)标杆电价保持不变。
时间来到七月份,将光伏产业打入“冷宫”的“531”新政已经发布一月有余。前几天,有关“630”之前户用市场或有转机的传闻最终证伪,掐灭了行业人士对于政策的最后一丝期望。新政发布之初,光伏人士曾愤懑过、反抗过,也曾失落过、绝望过。但事到如今,也唯有接受事实,准备面临接下来的生死挑战。
“630”结束 行业正式跨入“寒冬”
由于“630”抢装潮的存在,6月份的市场尚能支撑,7月份之后的市场需求开始迎来“真空”期,行业“凛冬”正式拉开序幕。近段时间,已经有不少中小企业支撑不住,开始出现了破产、欠薪等事件。但这些企业大多在很久以前就经营不善,“531”新政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从接下来的市场预期来看,国内市场需求的下跌将淘汰更多的中小型企业。反观巨头企业,大多已经开始开拓海外市场,如晶科近日拿下多个的订单;隆基股份计划在印度投资建设1GW电池组件产能,并打算以7亿元出售17个光伏项目;协鑫集成则表示得益于海外业务的突破进展,7、8月份公司订单趋于满产。由此可见,“531”之后,行业的寡头效应将愈发凸显。
尽管“531”新政的落地已经无法撼动,但是由于影响巨大,业内对于新政的控诉一直未曾停止。因为正是 “531”新政的存在,才使得部分中小型企业的最后一丝生存空间被挤压殆尽,才使得诸多制造厂商停工、停产,最终导致大批员工被裁。户用市场的锁死对那些蜂拥而入的经销商来说更是苦不堪言。另外,“531”新政发布之后引发的产业竞争,将导致整个行业利润的极剧压缩,在这方面,即使是大企业也难以避免。在“531”新政发布之前,市场情况是空间大、效益好;“531”新政发布之后,市场不但空间小,而且利润低。
在此情况下,想必不少行业人士会在心里感叹,假如没有“531”新政,那该有多好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假如没有“531”新政,光伏行业的未来会是怎样?
假如没有“531”新政,抢装潮将继续
假如没有“531”新政,分布式光伏电站依然不限规模,那属于分布式光伏的时代将继续辉煌。以今年一季度分布式7.69GW,以及去年近20GW的装机来估计,如果今年依然不限规模,那分布式的新增装机将会轻松突破30GW。再加上领跑者项目、高补贴的光伏扶贫项目、“630”抢装的普通光伏项目、“1231”抢装的项目,2018年不但有可能超过50GW,甚至可能创造新的装机纪录。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3月11日,工信部发布了《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引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
文件提出,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新建和改扩建多晶硅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其他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
由于光伏企业纷纷大规模扩产,从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到逆变器、玻璃等辅材产能其实已经出现过剩迹象。
在光伏板块出现大幅回调后,3月11日终于止跌,隆基股份当天收涨4.69%,阳光电源收涨6.33%,通威股份收涨4.53%。
文件规定,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不低于总销售额的3%且不少于1000万元人民币,鼓励企业取得省级以上独立研发机构、技术中心或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申报符合规范名单时上一年实际产量不低于上一年实际产能的50%。
多晶硅电池和单晶硅电池(双面电池按正面效率计算)的平均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9%和22.5%。
这直接利好有资金实力,拥有技术研究能力的公司,每年研发费用不低于1000万,结合对电池转换效率的规定,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提高,淘汰低效落后产能。
文件还指出,现有多晶硅项目还原电耗小于60 千瓦时/千克,综合电耗小于80千瓦时/千克;新建和改扩建项目还原电耗小于50 千瓦时/千克,综合电耗小于70 千瓦时/千克。
对于硅料生产商来说,将从能耗上限制了其现在项目的产能以及未来新建和扩产项目的产能,注重运用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这些变化将很大程度上利好头部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光伏行业正在面临新一轮周期。
2020年底以来,硅料价格继续坚挺上扬,相关龙头加码扩产,景气度持续高涨。此前市场普遍预期,2021年硅料市场将较为紧张。但现在市场开始担忧硅料涨价影响光伏终端需求。
加上大规模扩产也在眼前。截至目前,基本国内所有硅料龙头,包括通威、保利协鑫、特变电工、大全集团、东方希望等,都有不小的扩产计划。
全产业链过热是一个重要的不良信号,非技术进步、成本下降的盲目扩产,会造成扎堆踩踏。投资者似乎已经遗忘了光伏是周期行业的这个事实。
股价突然暴跌 景气度下行
光伏行业是一个“长期成长属性极强、中期高度周期性”的行业。
长期成长性体现在:光伏在全 社会 发电量中的渗透率将从当前不到4%,增长到2030-2035年后的40%以上。2019年底以来,全球各国政府纷纷提出“碳中和”,从而光伏电力被作为未来100年人类的主力能源。
光伏的周期性体现在政策、产能、成本、技术、利率几个方面。
光伏项目评估的基准是长期回报率,融资也是长期融资。在去年长期利率大幅下行后,流动性释放所导致的严重的长期通胀预期,2021年长期利率预期上行,对光伏行业来说是个负面消息,长期利率上行导致融资成本上升,因此项目要求的投资回报率提升,对新增装机量需求产生抑制。
成本方面,由于硅料、玻璃的扩产速度慢于硅片、电池、组件,因此导致上游硅料、玻璃价格大幅上涨,而这种涨价是一种“过热”行为。由于涨价预期,在去年出现了产能的急剧释放,硅片、电池片、组件环节都在扩产,如今产能过剩已经显现出来。
技术周期重新开启,对于现有的存量产能来说会产生冲击,可以参考2016-2017年单晶替代多晶。2016年初单晶硅片比多晶硅更具性价比,对单晶更有利的PERC技术也同时出现,于是2016年下半年启动了一波增速极快的单晶渗透率上升,而多晶渗透率下降则出现在2018年末。
此前革命性技术发生在硅片,现在则是在电池片,HJT(异质结)替代PERC,现在的时间位置好比单多晶替代中的2016年末,光伏PERC资产的预期寿命急剧下降。由于革命性技术进步的存在,导致存量资产的预期寿命不足5年。
从行业景气的角度看,2021年四季度前行业的景气是急剧下行的。
在2020年四季度,金融市场对光伏热情高涨,在上游原料涨价潮中喊出“量价齐升”,然而到了在2021年一季度才发现,价格上不去了。
当2021年3月6日-3月7日的媒体报道中对于广州发展1.08GW招标结果进行披露时,单面组件均价仅为1.59元/w,头部四家组件企业均因超出控价导致报价失效,金融市场原先想象出来的需求拉动导致的“量价齐升”的印象被彻底摧毁了。
这就不难理解最近光伏板块的暴跌了,而工信部也是看到了行业出现短期过热现象,于是出台规范文件促进行业 健康 发展。
不过显然,行业产能出清是有利于光伏头部企业的,对整个行业来说大公司的优势将更加明显。来源: 同顺-深研所;原标题:光伏行业面临新一轮大洗牌!疯狂之后 工信部重磅发布文件限制扩大产能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2020年,光伏板块成了“顺周期”的代名词。12月18日上市的光伏ETF,短短4个交易日,已经收获10%以上的涨幅。A股太阳能概念板块总市值已经超过4万亿。比较纯正的概念股隆基股份、阳光电源年内表现极其出色,市值均超过千亿。当然,高瓴资本近期连续大手笔介入光伏上市公司,也是板块不断上涨的重要推手之一。
太阳能板块指数,从3月低点上涨80%!突破了2015年以来的高点!
12月23日,更是出现了批量涨停。
据中国能源报报道,12月22日,中国能源政策研究年会2020暨“中国电力圆桌”四季度会议在京召开。有代表在会上表示,目前国家能源局已提出了“2021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合计新增1.2亿千瓦(120吉瓦)”的目标。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始终保持迅猛增长态势。2014—2019年,全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新增规模分别为3300万、4800万、5400万、6800万、6500万、5600万千瓦,2020年1—10月新增约4600万千瓦。虽然年度新增规模最高达到了6800万千瓦,但这一数字仍低于7400万千瓦的未来10年平均增速要求,也大幅低于1.2亿千瓦的2021年发展目标。
如果能源局此次提出明年风光新增120吉瓦的目标最终兑现,无疑将再度超出市场预期,这也是近期风电和光伏加速上涨的最硬逻辑。从数据分析可知,2019年是一个拐点,2020年的装机量达到近6年来的新高,当然与年初为快速恢复经济而推出的新基建计划有关。
此外, 国内屡屡提高新能源装机目标的主要背景还是碳达峰与碳中和任务的倒逼。 所谓碳中和,就是指通过植树吸收的二氧化碳抵消掉平时生产生活的二氧化碳排放。在12月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明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之一,并且确定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到峰值(碳达峰),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12月21日,国新办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提出,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提升非化石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
12月22日,2021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风电光伏发展,大力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储存能力。
中泰证券电新首席研究员苏晨认为,上述120吉瓦的风光新增装机目标拆解后,预计风电占到40吉瓦、光伏是80吉瓦。据苏晨团队测算,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由20%提高至25%,则2021年到2030年风、光年均新增装机将分别提升至48吉瓦和108吉瓦,总计年均新增装机156吉瓦。显然,这将给相关的上市公司带来巨大的成长空间。
然而, 真正的问题并非快速提高装机量,而是电网如何消纳风光发电的问题。每年风电和光伏,大约有500亿度电被浪费。
从能源局数据可知,新能源电力的消纳正处在瓶颈期,前几年弃风率一直在15%左右,2018年弃风率下降到7%。光能弃电率前几年在10%左右,2018年下降到3%。不过这两个数据有迷惑性,3%、7%数字只是各省平均值。风电大省新疆、甘肃、内蒙弃风率仍然非常高,光电大省西藏、新疆弃光率也非常高。光伏和风电的不稳定性,是电网消纳的最大难题。
自2017年以来欧洲在近50%的住宅太阳能发电设备部署了电池储能系统。仅德国2019年为数万家庭部署了家庭储能系统,总容量在1GW左右。所以在目前,要支撑宏伟的新能源发电规划,必须要解决新能源的消纳难题,方案之一就是储能。
储能对于光伏和风电并网的利好毋庸置疑,促进消纳,提高电力品质和可靠性,保证系统稳定等。然而,在主流竞价模式下,光伏和风电的盈利已被极度压缩,额外增加约1MWh,200万元的储能支出无疑雪上加霜。这才是未来新能源面临的主要障碍。不管怎么样,储能的机会很大就是了。所以, 对于股市来说,与其炒光伏,炒风电,不如炒储能。
重点公司:
南都电源(300068)
公司自 2011 年进入储能领域,具有多年项目经验,公司已经具备了 从储能产品系统的研发生产、系统集成到运营服务的系统解决方案能 力。此前国内储能主要以用户侧储能为主,规模较小,随着经济效益 提升与国家能源战略推进,预计未来电网侧、新能源发电侧储能需求将会快速发展,公司在储能领域具有明显先发优势,有望直接受益。(摘录自国海证券研报)
新雷能(300593)
公司 Q3 实现净利润 1.63 亿元,同比实现了翻倍以上的增长, Q2 归母净利润中包括业 绩补偿收益 2.6 亿元,剔除一次性收益的影响,公司 Q3 业绩同比、 环比增长趋势明显,得益于公司三大业务同步向好:1)通信 5G 及 数据中心后备电源需求大幅增长,公司产品出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 带来业绩贡献;2)民用动力产品出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3)储能 产品营业收入及业绩贡献比去年同期增长,虽然目前海外疫情持续, 数据中心类、储能等业务展业逐步恢复。
易事特(300376)
公司今年八月份完成国资入股并在10月底完成新一届领导决策层的换届,随后推出新的融资项目。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以技术研发为导向,专注在5G数据中心供电产品和系统领域、新能源 汽车 及充电设施领域和储能及能源互联网系统领域的研发投入。
作者:丁臻宇 执业证书:A0680613040001
文中上市公司仅作为案例分析,非个股推荐,数据均可公开获取,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据报道,世界三大再生能源研究机构之一的德国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使用了一种由砷化镓制成的薄光伏电池,获得了68.9%的转化效率。
光伏组件的效率可以描述为从太阳光到电能的转换率。
1、自然资源部文件
有媒体报道,近期自然资源部牵头起草了《关于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规范用地用林用草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并征求意见。文件提出:
要做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统筹安排大型光伏基地和光伏发电项目布局,统一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管。
实行光伏复合项目用地差别化管理。光伏复合项目不得占用耕 地和林地,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农光互补”的有效途径。使用农用地不超过项目总用地面积的50%,对其中的光伏方 阵、_用直埋电缆敷设方式的集电线路可不办理用地手续。除桩基用地外,严禁硬化地面、破坏耕作层,光伏方阵间隔 应合理设置,尽量避免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大型光伏基地 项目及光伏复合项目的场内道路用地可按乡村道路用地管理。
实施用地用林用草联审机制。对于符合国土空间规划 和用途管制要求、纳入国家大型光伏基地建设范围的项目, 各地要建立项目审批协调联动机制,统筹保障用地用林用草 合理需求。用地审批中要严格执行《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用 地控制指标》。
2、省级管理文件
1)江苏省:全面摸底农光互补项目
2022年6月2日,江苏省 自然资源厅下发《关于提供光伏电站项目占用耕地 有关情况的函》,要求各地级市提供以下材料,对辖区内农光互补项目进行全面摸底:
1)区域光伏电站项目数量和用地规模、占用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 占用耕地、园地及养殖水面情况
2)从行业技术角度看,光伏板铺设有哪几种模式,每种模式对耕地种植作物类型有何影响,是否影响耕地产能(尽量用量化指标)。
3)是否出台光伏用地相关规定或技术标准, 从耕地保护角度看,有何突出问题与意见建议。
可以预期,未来江苏省的农光互补项目政策将收紧。
相关链接:江苏严控耕地,农光互补凉凉!
2)河北省:停止一切未开工项目建设
2022年3月11日,河北省能源局下发《关于请对存量光伏发电项目占用耕地情况进行摸底统计的通知》,要求:对已列入省年度计划、尚未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的存量光伏发电项目占用耕地情况进行摸底统计。
2022年5月11日,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北省自然资源厅 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存量光伏复合项目占用耕地政策的通知》,提出: 对于“ 未形成工程实际占用的存量项目”要调整 项目建设地点、建设规模;无法调整的应申请取消建设计划!
相关链接:河北启动存量光伏电站占用耕地摸底统计工作
河北严查农光互补,1月17日之后项目全面叫停!
这也意味着,未来河北省将很难再有“农光互补”项目。
3、河南省:光伏项目全面积按建设用地计算
2022年5月25日,河南省 自然资源厅、发改委、农业厅、林业局联合下发《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落实耕地"进出平衡”的实施意见》,对光伏项目的用地,提出: 光伏项目, 使用农用地的,包括光伏方阵在内的所有用地均应当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如果全面积按建设用地执行,1)根本无法协调如此大规模建设用地;2)光伏项目根本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因此,未来河南“农光互补”项目将很难开展。
4、山东省:停止占用耕地项目审批
2021年11月2日,山东省自然资源厅下发《关于对光伏项目用地进行核查的通知》,通知要求:
重点核查 2018年6月1日以来建设的光伏项目土地利用情况。并从即日起,停止光伏项目用地占用耕地的备案工作。核查光伏项目土地使用是否符合鲁国土资规〔2018〕4号文件规定要求,是否履行项目建设方案和土地复合利用方案备案程序,永久性建设设施是否取得合法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布设在农用地上的光伏设施是否存在硬化地面、破坏耕作层、抛荒、撂荒、影响农业生产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