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关于河海大学电气类专业考研分数线
2019年关于河海大学电气类专业考研分数线为325分,根据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基本要求,其总分数线及单科分数线为:
1、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单科(满分=100)39分,单科(满分>100)59分,总分270
2、流体机械及工程,单科(满分=100)35分,单科(满分>100)53分,总分350
3、电气工程,单科(满分=100)39分,单科(满分>100)59分,总分325
4、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单科(满分=100)39分,单科(满分>100)59分,总分325
5、可再生能源科学与工程,单科(满分=100)35分,单科(满分>100)53分,总分345
6、电气工程(专业学位),单科(满分=100)39分,单科(满分>100)59分,总分325
7、控制工程(专业学位),单科(满分=100)39分,单科(满分>100)59分,总分330
8、动力工程(专业学位),单科(满分=100)35分,单科(满分>100)53分,总分260
9、享受少数民族政策、少数民族骨干人才计划,单科(满分=100)30分,单科(满分>100)45分,总分248
单考计划
1、理工科,单科(满分=100)30分,单科(满分>100)40分,总分205
2、其 他,单科(满分=100)30分,单科(满分>100)50分,总分240
3、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全国统考248分,管理类联考170分
上海电力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是学校办学历史最长、最具能源电力特色的学院之一。清洁能源专业实力非常不错。
有国家特色专业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计划和教育部新工科项目,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点在全国第三轮和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均居硕士层次排名第一。2019年,工程学学科进入国际ESI前1%学科行列。
每年都有不少人报考上海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科学与工程考研,竞争激烈,所以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上海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科学与工程研究生的考研人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 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
河海大学电气类专业考研分数线在330左右,河海大学有教职工3433名,各类学历教育在校学生51499名,其中研究生17142名,普通本科生19841名,成人教育学生13052名,留学生1464名。
河海大学位于江苏省会南京市,是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教育部、水利部、国家海洋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河海大学是国家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以及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扩展资料:
院系设置:
1、水文水资源学院,
2、水利水电学院,
3、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
4、土木与交通学院、
5、环境学院、
6、能源与电气学院、
7、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8、机电工程学院等专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海大学
080701 工程热物理
01.(全日制)新能源的转化与利用02.(全日制)分布式能源与微网系统03.(全日制)两相流动传热与测试技术04.(全日制)低品位热能利用与节能技术
080702 热能工程 01.(全日制)
燃料燃烧与高效利用技术02.(全日制)火电厂污染物控制理论与应用03.(全日制)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04.(全日制)大型火电机组节能技术05.(全日制)现代发电技术与机组安全运行06.(全日制)大型发电机组热电联供技术
080703 动力机械及工程
01.(全日制)电力装备智能运维技术02.(全日制)发电设备监控与故障诊断技术03.(全日制)发电设备安全与可靠性技术04.(全日制)动力设备优化设计与寿命可靠性分析05.(全日制)风力机气动分析和优化设计06.(全日制)新能源利用设备力学性能分析
020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081702 化学工艺 01. (全日制)表面催化02. (全日制)电化学分析与催化03. (全日制)气液连续流动相催化04.
(全日制)工业烟气污染控制
081704 应用化学 01. (全日制)电厂化学02. (全日制)应用电化学03. (全日制)工业水处理04. (全日制)金属腐蚀与防护
0817Z1 材料化学工程 01. (全日制)电力储能材料02. (全日制)电网腐蚀与防护03. (全日制)太阳能光电催化及应用04.
(全日制)电子信息材料及器件05. (全日制)功能薄膜材料及器件设计
0817Z3 环境化学工程
01.(全日制)污水处理及资源化02.(全日制)电厂水处理03.(全日制)大气污染控制04.(全日制)环境功能材料05.(全日制)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030电气工程学院
08080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01. (全日制)电力系统规划与分析02. (全日制)新能源并网与安全稳定03. (全日制)电力系统优化运行04.
(全日制)主动配电网05. (全日制)智能供用电
080803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01.(全日制)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与诊断02.(全日制)电力设备智能化03.(全日制)电磁场与电磁环境技术04.(全日制)电气绝缘与放电05.(全日制)防雷与过电压
08080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01.(全日制)电能质量02.(全日制)可再生能源利用中的电力电子技术03.(全日制)新型电能变换技术04.(全日制)电力传动系统05.(全日制)高压变频技术
040自动化工程学院
081100 控制科学与工程 01. (全日制)智能发电自动化02. (全日制)电力安全与风险评估03. (全日制)智慧能源控制与优化04.
(全日制)先进检测与自动化装置05. (全日制)机器人与智能自主系统
080801 电机与电器
01.(全日制)电机驱动与检测02.(全日制)电器控制技术03.(全日制)电能变换与调控技术04.(全日制)智能检测与自动化装置05.(全日制)电站先进控制与优化运行06.(全日制)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07.(全日制)智能微电网与能源互联网技术
0808Z1 电气系统检测与控制
01.(全日制)电力系统先进检测技术02.(全日制)电力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03.(全日制)电力传感网与嵌入式测控技术04.(全日制)电站先进控制与优化运行05.(全日制)核电仪控与安全评估06.(全日制)新能源发电检测与控制技术07.(全日制)智能微电网与能源互联网技术
050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 01.(全日制)无线通信网络与新技术02. (全日制)光通信与光传感技术03. (全日制)多媒体信息处理与通信技术04.
(全日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5. (全日制)能源互联网信息处理技术06. (全日制)物联网与无线大数据07. (全日制)现代传感技术
080805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01.(全日制)电能质量优化与节能技术02.(全日制)现代电磁测量技术与智能仪表03.(全日制)电气设备状态监测技术04.(全日制)电力系统新型传感技术05.(全日制)电力通信技术06.(全日制)电力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技术07.(全日制)电动汽车驱动控制技术
0808Z4 智能电网信息与通信工程
01.(全日制)智能电网通信网络技术02.(全日制)电气信号检测与信息处理03.(全日制)智能用电与智能家居技术04.(全日制)电力传感网与物联网技术05.(全日制)智能电网信息物理安全06.(全日制)嵌入式技术及其应用07.(全日制)图像处理与多媒体通信
060经济与管理学院
0808Z2 电力工程经济与管理 01. (全日制)电力工程项目管理02. (全日制)电力企业运营管理03. (全日制)电力企业风险管理04.
(全日制)电力能源经济分析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01.(全日制)系统优化与决策02.(全日制)工业工程及管理03.(全日制)能源电力规划与管理
070数理学院
070200 物理学 01.(全日制)凝聚态物理02.(全日制)光电子材料与物理03.(全日制)应用表面物理04.(全日制)理论物理
0807Z1 可再生能源科学与工程 01.(全日制)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技术02.(全日制)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
03.(全日制)风力发电技术与应用04.(全日制)功能材料与物理
08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0808Z3 电力信息技术
01.(全日制)电力大数据处理技术及应用02.(全日制)电力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技术03.(全日制)智能电网信息安全与防御技术04.(全日制)智能电网中云计算与云安全技术05.(全日制)智能电网电能供需优化与调控06.(全日制)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电网状态监
测07.(全日制)嵌入式系统与电力机器人技术
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是新开的专业。有没有研究生我还不太清楚。你可以网上查下。
你学的电气自动化就考电自呗,很牛的,以后不愁找工作。不过要分比较高,要350、360左右。
在保定一校区。
这个,只要考的分高,复试通过了就没问题。这个跟跨不跨专业没关系。
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顺应国家节能减排和发展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政策需要,能源企业,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船舶设计与研究等这些企业都需要响应国家政策,节能减排,研究发现可再生能源的清洁能源来代替现在的污染比较严重的石油和煤炭能源。
国家现在大力倡导使用清洁能源,培养新能源工业急需,掌握清洁能源,新能源工程,节能工程,能效政策,能源信息管理相结合和的复合型人才,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研究生就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能源化学工程考研可以选择,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
能源化学以能源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化学、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能源
的分类、性质、用途、利用、高效转化等,以能源的合理、高效、持续利用为目标,进行能源
转化效率的提高以及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探索等。
毕业生可在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或在能源化工类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
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