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国际能源署的作用特点

可靠的仙人掌
辛勤的麦片
2022-12-31 13:19:13

国际能源署的作用特点

最佳答案
无心的人生
沉静的西装
2025-08-09 17:43:24

国际能源署(IEA)是一个政府间的能源机构,是在1973年至1974年的石油危机后,于1974年11月成立的,它是隶属于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的一个自治的机构。国际能源署由28个成员国组成,总部设在巴黎,拥有来自其成员国的190位能源专家和统计学家。

国际能源署成立的目的是促进全球制定合理的能源政策,建立一个稳定的国际石油市场信息系统,改进全球的能源供需结构和协调成员国的环境和能源政策。国际能源署秘书处已经成为全球能源统计的权威。秘书处每月发行一期石油市场报告,一年发行两期全球能源展望,这两种能源报告在世界上都颇具影响力。

国际能源署的能源技术合作项目是在能源技术研究委员会(CERT)的指导下进行的。为了协助这些项目,CERT建立了四个由成员国组成的专家组,即化石燃料工作组、可再生能源技术工作组、能源终端用户技术工作组和核电协调委员会。另外,还建立了专家组对电站技术、项目研发优先权的设置和评价及石油和制气提出建议。

这些项目使来自不同国家的专家能合作共事,同时分享成果,其成果一般以出版物的形式公开发表。项目的目标是提高能效及技术的可靠性,评估最新的能源技术,减少使用能源对环境的影响和与非成员国合作。

当石油供应量出现7%缺口额时,国际能源项目组织要求国际能源署的成员国限制对石油的需求,增加储备,并共享有效的石油供应资源,要求成员国持有的石油储备至少应相当于上年度9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

国际能源署通过非成员国委员会(CNMC)在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之外开展重要的工作,并组织研讨会。已就黑海能源调查、有关中国在保障全球能源安全性方面的探讨以及东南亚制气提交了研究报告,并就俄联邦的能源政策、印度的电力市场的发展、南美制气及印度能源供应中煤的问题等专题进行研究。

最新回答
风中的哈密瓜
拉长的路人
2025-08-09 17:43:24

(一)研究提出能源发展战略的建议,拟订能源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并组织实施,起草有关能源法律法规草案和规章,推进能源体制改革,拟订有关改革方案,协调能源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

(二)负责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含核电)、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能源的行业管理,组织制定能源行业标准,监测能源发展情况,衔接能源生产建设和供需平衡,指导协调农村能源发展工作。

(三)负责能源行业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组织推进能源重大设备研发,指导能源科技进步、成套设备的引进消化创新,组织协调相关重大示范工程和推广应用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

(四)按国务院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审核国家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能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五)负责能源预测预警,发布能源信息,参与能源运行调节和应急保障。

(六)负责核电管理,拟订核电发展规划、准入条件、技术标准并组织实施,提出核电布局和重大项目审核意见,组织协调和指导核电科研工作,组织核电厂的核事故应急管理工作。

(七)拟订国家石油储备规划、政策并实施管理,监测国内外石油市场供求变化,提出国家石油储备订货、轮换和动用建议并组织实施,按规定权限审批或审核石油储备设施项目,监督管理商业石油储备。

(八)牵头开展能源国际合作,与外国能源主管部门和国际能源组织谈判并签订协议,协调境外能源开发利用工作,按规定权限核准或审核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天然铀等)境外重大投资项目。

(九)参与制定与能源相关的资源、财税、环保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政策,提出能源价格调整和进出口总量建议。

懵懂的水池
落寞的蛋挞
2025-08-09 17:43:24
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直接事关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和资源条件的制约使得我国的能源供应形势日趋严峻。中国科学院学部组织了有关院士及专家对我国能源发展战略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讨。中科院严陆光院士参与和领导了这方面的研究,并主持编撰了专著《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研究》。展望我国2050年能源需求与保障供应的可能性,我国能源体系发展的主要特点是:能源需求仍将快速增长,保障石油供应是能源安全的突出矛盾,一次能源结构将开始发生明显变化,电源结构也将改变。主要变化是,煤的份额将由目前的约70%减少至2050年的约40%,天然气、水电、核电份额将有所增长,还有约15%的缺口要靠大规模发展非水能的可再生能源来补足。当前,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逐步在我国建立可持续能源体系的任务也已提上日程。能源结构的调整,建立可持续能源体系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由我国实际出发,在未来的半个世纪中,该体系的框架可建议由五方面组成:继续发挥煤能源的作用、保障石油供应、最大限度地发展水电与核电、大规模发展非水能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是太阳能、风能与生物质能)、充分支持未来新型能源的研究发展(主要是核聚变能、天然气水合物与海洋能)。能源体系是一个综合体系,这五方面统一协调的发展,可使我国2050年的能源供应有更可靠的保证,也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打好基础。我国应如何实现煤能源使用的可持续? 煤是迄今我国主要的一次能源,资源比较丰富,价格低,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考虑到我国资源有限,应节约使用,使其在更长时间内能保持基础性作用,其总量应保持在日益严格的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所允许范围之内。我国煤产量增至约30亿吨/年后应大体保持稳定。要能可靠地继续发挥煤能源的作用,必须在煤的高效、清洁、低碳排放利用技术的提高方面狠下工夫,继续实施已开始的“清洁煤计划”。新建燃煤电站应采用供电煤耗小于300克标煤/度的超临界与超超临界机组以达到高效,大力研发与采用多种环保措施降低污染以及通过二氧化碳减排措施来减少温室效应。对于能减小污染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新技术,如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与多联产技术的发展等,应继续给予支持。如何保障石油的供应? 估计我国石油耗量2050年将超过8亿吨,而国内产量由于资源和生产能力的限制将稳定在年产2亿吨左右,进口依赖程度将达75%。因此要充分用好国际上的资源。而预测显示,国际上也在2035年左右产量达约56亿吨/年的峰值。这使得保障石油供应成为我国能源安全的关键问题。从开源方面,我们必须在国内大力发展石油补充与替代能源,包括开发我国资源较丰富的油页岩。非常规石油、煤液化和用生物质制取液体燃料,我国均有一定基础。近年来各方面有着较大积极性。从我国实际需求、技术与产业的现状和原料来源与经济性出发,近期宜大力支持多方面的研发与示范工作,有选择地开展一些初步产业化工作。在研发与产业化经验与技术经济性能可靠的数据基础上,抓紧深入研究明确我国大规模产业化的规模、重点技术途径、选址和发展战略,做出规划,逐步实施。交通运输是耗油的大户,我国石油耗量的增长大部分来自交通运输的发展。从节流着眼,降低交通耗油对保障石油供应意义特别重大。应将节油作为构建我国未来综合交通体系的重大原则,进行长期持续努力。各种措施只有大规模产业化后,才能显现显著的节油效果。公路在交通运输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汽车是最大的耗油用户,汽车节油是主要重点。为此汽车动力系统必须向能源多元化、动力电气化与排放洁净化方向积极推进,发展节能、代用燃料与电动汽车,经过长期持续努力,实现大规模产业化与应用。要发展电气化轨道交通,包括电气化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与磁浮交通。燃料电池车为主的氢能交通也是节油的重要方面,也应积极推进。如何科学规划水电的发展?对核电发展有哪些建议? 我国水力发电已发展成重要的一次能源,2005年总装机容量达1.17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的22.9%,占一次能源供应量约6%,并为进一步快速发展做了良好准备。期望2020年水电总装机可达2.45亿千瓦,2050年达3.6亿千瓦,跟上我国一次能量总耗量的迅速增长,份额也增至8%左右。我国水资源的经济可开发装机总容量为4亿千瓦,至2050年将大体开发完毕,是理想的最大可能性。落实这一发展设想,还要对一些重大限制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论证,诸如:一是要由生态允许与移民安置两方面严格审查可开发资源能投入实际建设的可行性;二是待开发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包括西藏,前期研发与技术攻关工作必须先行。这些工作必须及早抓紧进行,才能使我国水电发展得到可靠落实,对其在未来能源中的份额有正确估计。世界核电(裂变能)总装机已达3.65亿千瓦,年发电2.56万亿度,占世界发电总量约18%,已在替代化石能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总装机700万千瓦,国家已明确积极发展的方针,2020年预定装机达0.4亿千瓦。核电装机占全国总装机的4%,2050年期望提高到1.2-2.4亿千瓦,最高达总装机的10%,成为我国支柱性能源之一。鉴于核能发展还在资源、技术、高放废物处理、建立完整的科技与产业体系等方面存在不少困难,以及国际上对其前景存在明显的意见分歧,要能顺利实现预期目标,还要抓紧进行多方面的大量工作。

友好的猎豹
虚拟的方盒
2025-08-09 17:43:24
能源局的职责如下:

1、研究提出能源发展战略的建议,拟订能源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并组织实施;

2、负责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行业管理;

3、负责能源行业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

4、审批、核准、审核国家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能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等。

阔达的唇彩
想人陪的百合
2025-08-09 17:43:24
在中国,未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以核能为主,还是以可再生能源为主?这是一个问题,一个已引发科学界重大争议的问题。“世界物理年在中国”系列活动十六日在北京举行最后一场活动——“物理学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型报告会,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院士做报告称,中国现已明确积极发展核电方针,到二0二0年,中国核电比例将由目前仅约百分之一达到约百分之四,而且还将进一步加快发展。这位知名应用核物理与强激光技术专家认为,基于核聚变反应堆的聚变电站是解决人类未来能源问题的一个希望,虽然乐观的估计要五十年以后甚至更长时间,受控聚变核能才能开始对清洁能源做出实际贡献,但这对能源的长期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杜祥琬说,预计到二0六0年,中国电力结构中煤电与煤气电、核电、包括水电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将份额相当,大概是三分天下的局面,“这虽然是粗略的估计,但发展趋势是肯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在会上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将不能走以核能为主导能源的道路,必须尽可能地转向主要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能源结构。何祚庥给出理由说,中国的天然铀资源供应不足,仅能支撑五十座标准核电站连续运行四十年,虽然可考虑进口天然铀,但在世界纷纷大力发展核能形势下,有人估计“铀资源大约在四十年内就会耗尽”。对于能源可持续发展话题,中国科学界有争议,也有共识,科学家们均表示,控制中国能源消耗总量,大力节能,建设节约型社会,将是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