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新能源产业 > 正文

王传福:13岁丧父15岁丧母,嫂子卖嫁妆供学,今身价百亿不忘兄嫂

大气的猎豹
无情的黄蜂
2022-12-31 12:45:37

王传福:13岁丧父15岁丧母,嫂子卖嫁妆供学,今身价百亿不忘兄嫂

最佳答案
舒服的黄豆
无情的大山
2025-08-13 23:37:34

自2006年国家电网部署纯电动公交系统以来, 更清洁、更环保 的电动公交车在全国各大城市,开始广泛应用。

不论是广州、上海、北京还是成都,在这些电动公交车当中频繁能看见的,便是比亚迪这个品牌。

比亚迪的创始人王传福,致力于中国新能源的技术研发与创新, 连续六年登上全球 汽车 行业最具价值的中国 汽车 品牌榜首 ,而王传福本人的传奇故事,也被众人津津乐道。

王传福,1966年出生在安徽芜湖一个家境贫寒的农村家庭,许多人都知道他是比亚迪的老总、中国首富、个人资产数百亿,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在事业成功之前的少年时期,经历过多少苦难。

王传福在家中排行老七,上面有五个姐姐、一个哥哥,底下还有一个妹妹。

他的父亲是一个手工艺者,做得一手漂亮的木工活,母亲是一个传统的农村家庭主妇,虽然家里生活条件不富裕,但父母二人还是很努力的将八个孩子一个不落的拉扯长大。

王传福是几个兄弟姐妹中学习最刻苦、也是最有天赋的人, 很小的时候他便会跟在年长五岁的哥哥王传方身后,一起看书识字。

父亲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除了做着木匠的活,还在大队上担任了书记,帮忙处理一些公家的事务。

公正不阿、乐于助人,受到当地人尊敬的父亲,不久便被推荐成为了一名党员,而他辛勤劳作的背影也对年幼的王传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可天公不作美,王传福13岁那年,父亲查出了癌症,由于医疗手段落后,经济上也不允许,不到半年父亲便撒手人寰,离开了人世。

父亲去世的噩耗,无疑给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母亲没有什么赚钱养家的本领,于是几个姐姐便都出了嫁,年纪最小的妹妹也托付给了远房亲戚,家里的子女便只剩下王传福和哥哥王传方。

彼时的王传福刚刚上初中,家里的经济情况已经非常不乐观。

哥哥王传方在父亲去世后,便辍学开始打工,当王传福提出也要随哥哥一起时,被王传方严厉地教训了一顿,因为父亲在去世前唯一的嘱托, 便是一定要让弟弟王传福考上大学,闯出农村。

相依为命的母子三人,靠着哥哥到处兼职的微薄薪水拮据度日,再苦的时候,也从未找过几个出了嫁的姐姐帮扶。

懂事的王传福非常感激哥哥的付出,因此更加刻苦的努力,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而在他初三即将毕业这一年,母亲却也因为突发心疾,骤然离世。

13岁丧父、15岁丧母,这样的苦痛让王传福比同龄人的心智都要成熟。

他不像一般的孩子贪玩,也从来不要求新文具、新衣裳,比起和同学们打交道,他更多地把时间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

当时大家都倾向于去职业中专学习技术,在80年代,这些中专毕业的学生都是可以直接分配工作岗位的,可王传福在和哥哥进行了一番商量之后,同时也是为了遵从父亲的遗愿,选择了去普通学业高中,进修考大学。

义务教育阶段,大部分学杂费都被国家承担,但进入高中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为了凑齐王传福的学费,哥哥又另外找了一份搬运工的体力活,早晨五点多出门,要到晚上凌晨才回家。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在哥哥的强烈坚持下,王传福只能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

高中三年,王传福展现出了极高的理科天赋,每每拿到满分的成绩单,哥哥王传方都会奢侈一回,买上两斤猪肉带弟弟开荤。

也是在这个阶段,除了母亲以外的另一个重要女性,加入了这个兄弟俩相依为命的家庭, 她就是王传福的大嫂、哥哥的妻子张菊秀。

这个眼神清澈、皮肤黝黑的传统农村少女,其实只比王传福年长六岁,嫁给哥哥王传方时,正是王传福在高中升学阶段、急需用钱的时期。

大嫂张菊秀,本就是顶着家人的压力,嫁到这个贫穷的家庭,不仅没有办法享受新婚的快乐,还要帮着丈夫王传方一起,挣钱供弟弟读书。

当时王传福在县里的高中寄宿,到了周末才回去一趟,每次回到家,桌上的饭菜都是荤素搭配、热气腾腾,而嫂子也生怕王传福内心愧疚,总是笑笑呵呵的让他多吃几口。

到王传福准备动身返校时,张菊秀便会赶忙从口袋里拿出十元的生活费,快速地塞到王传福的书包里。

虽然经济不富裕,但哥哥嫂嫂从来没有因为钱而让王传福感到难堪,从不抱怨任何困难,只叮嘱他要好好学习,不要担心其他。

有时王传福破了洞的裤子自己都不知道,嫂嫂便会赶紧拿出针线替他缝好,而到了过年 ,哥嫂自己什么都不置办,却会给王传福买上一件新衣。

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在王传福高三这一年,三个人的家庭又添了新丁,嫂嫂张菊秀生了一个女儿。

哺育孩子和供养王传福上学,两件都是烧钱的活,为了不让王传福在学校挨饿,嫂嫂借遍了街坊邻居,东拼西凑,四处求人,也从来没有少过弟弟的学费和生活费。

高考之后,王传福没有辜负哥嫂的期望,成功考上了位于湖南省省会长沙的中南矿冶学院,这所学校在王传福大三那年正式更名, 成为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985高校——中南大学。

学校的录取通知发到了王传福老家,他却偷偷将其藏在枕头底下,没有作声。

小侄女出生后,他知道哥哥嫂嫂的压力会更大,内心的愧疚感,让他不忍再要求哥嫂供养自己上大学。

眼看着暑假快要结束,哥哥嫂嫂为王传福的大学通知书迟迟不来而感到发愁。

八月底,王传福收拾行囊准备南下打工, 谁知嫂嫂在吃饭时,却突然把他藏好的通知书拿了出来。

原来,哥哥见迟迟没有来信,便亲自去了县里的邮政局,得知了王传福本人早就取走了信件的消息。

哥哥回家后交代了一番,嫂嫂便借着大扫除的名义,找到了这封录取信。

饭桌上,王传福低着头不敢作声,嫂嫂将通知书打开,细声地询问他这个中南矿冶学院的相关情况,然后语重心长的对他说: “没有考上了大学不去读的理,若你现在放弃了学业,之前高中三年受的苦,岂不是白受了。”

王传福强忍着泪水,不让自己的情绪失控,哥哥将结婚时置办的“上海牌”手表塞到王传福手中,让他赶紧去收拾好书包和行李,砸锅卖铁,这个学也是一定要上的。

因为不放心王传福一人前往长沙求学,嫂嫂张菊秀主动提出来一家人都搬去长沙的建议。

哥哥王传方当时开了个很小的煎饼摊,算是有一门自己的手艺,但猛然拿出一笔大学入学的费用,还是十分困难。

于是嫂嫂背着王传福, 把自己出嫁的嫁妆,一对镶金的耳环,拿到县里典当,又问自己娘家的表哥借了一些钱 ,这才堪堪的凑够了学费和一家人前往长沙的安置费。

送王传福报道后,哥哥便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简陋的单人间,随后嫂嫂也带着刚满一岁的小侄女,从安徽来到了长沙。

夫妻俩在学校附近支起了小摊,一边供着王传福上学,一边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王传福理科突出,当初报考的专业便是化学系,这为他后来的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学习成绩拔尖,他在入学不久便被评为三好学生,拿到了助学金,这无疑也为哥哥嫂嫂减轻了负担。

由于经济情况的好转, 王传福也一改初高中时只顾埋头学习的作风。

每次去哥嫂家,他们总会让王传福多结交一些新朋友,有空还可以带上朋友们来家里吃饭。

因为性格开朗,为人处事周到,他在学校的社团里十分活跃,老师和同学都对他赞扬有加,尤其是他还加入了舞蹈社,一度被人称为 “校园舞王” 。

1987年,王传福考上了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成为了一名硕士研究生,专攻电池领域,这个好消息无疑让哥哥嫂嫂十分激动。

弟弟王传福是村里唯一一个大学生,如今还考上了北京的学校,夫妻俩这几年也有了一些积蓄,自然盼着王传福更进一步的深造。

夫妇两人陪着王传福在长沙待了四年,只有每年春节得空能回一趟老家,王传福大四毕业后, 他们特意在中南大学的校门口,拍了一张全家福 ,然后整理了这边的行李,回到了安徽。

而王传福,揣着嫂子交给自己的厚厚一沓学费,又前往北京开始了新的求学之路。

研究生并不像高中大学,有很繁重的课业,大部分时候都是泡在科研室里做研究,而且研究生的奖助学金繁多,只要你学业足够突出,就不需要担心生活费的问题。

第一学年结束后,王传福回到老家,刚刚踏入房门放下书包,便拿出了一个信封交给了嫂嫂。

一头雾水的张菊秀,摸到了信封里的东西后,泪水顿时遮住了眼眶。

原来里面装的,是王传福省吃俭用、基本没怎么动过的奖学金,虽然哥哥嫂嫂送他上学,并不是要他用金钱物质来回报,但看到弟弟这样的举动,哥嫂都不免感到十分的暖心和自豪。

研究生毕业后,王传福因为出色的表现被学校高薪留下,不到两年,年仅26岁的他便被破格提拔,成为了研究院301室副主任。

1993年,他所在的研究院在深圳创建了比格电池有限公司,王传福被任命为总经理,也是在深圳,让这个年轻人萌发了创业的念头。

当时深圳的经济氛围,比北京和上海更开放,遍地开花的小资企业、得天独厚的政策和地理优势,都冲击着王传福的心。

不久后,他向哥哥表达了自己想要辞职创业的想法, 可这一次,哥嫂却意外地没有马上支持他的决定。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当时的王传福,学历高、待遇好,在家乡也算得上是十分体面出色的人物。

可是下海经商,是要正儿八经地和利益打交道,王传福在公司管理上,并没有太多经验,刚刚从温和的伊甸园步入复杂的商场,哥嫂担心他一招不慎,跌落千丈。

然而王传福耐心地向他二人解释了一番电池领域的市场后,忧心忡忡的哥嫂也只能是嘱咐他小心谨慎,万不可操之过急。

1995年, 王传福向经营房地产的表哥吕向阳借了250万作为启动资金 ,在深圳注册成立了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比亚迪成立不久后,王传福便将哥哥嫂嫂一家从安徽接到了深圳,还给他们安排了岗位,开出了极高的工资。

虽然他们二人严辞拒绝,不想给王传福增添压力,但王传福将二人安排在了比亚迪后勤部门,也算是将公司最坚强的后盾, 交给了自己最信任的家人管理。

当时的中国,在全球高新技术产业链上,基本没有话语权, 美国、欧洲、日本 都已经迈入机器制造的时代,我国却还在低端产业链上徘徊,而王传福所在的电池领域,更是如此。

彼时国内流行的“大哥大”手机,售价要两到三万,其中的移动充电电池,占据了成本的大头,而在王传福眼中,这便是极大的机遇。

王传福本就是电池研究的科班出身, 在他看来,不管是镍电池还是锂电池,都能靠自己造。

国外所谓的可以高价购买的“专利”,他认为不过是低端的商业 游戏 ,靠别人的核心技术,不如创造自己的科研团队。

因此,比亚迪从成立之初,便以自主研发为核心,重视创新创造,打破了传统中国制造企业的形象。

短短不到两年, 比亚迪便在国际电池行业杀出了一条血路。

一条国外投资上千万的电池生产线,在王传福的比亚迪,却是从头到尾自己造,用半人工半机械的方式,大大降低了成本,将工程师的能力发挥到极限,还避免了全自动化机械的弊端。

1997年,比亚迪的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了一个亿,在亚洲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地区时,比亚迪的低成本优势彻底发挥了出来,吞占了飞利浦、松下、索尼等多家日本巨头企业的市场份额,成为了镍镉电池行业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

到目前为止,比亚迪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电池供应商, 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15% ,而这些都要归功于王传福重视核心技术创新的经营理念。

而正如我们所知,比亚迪在新能源 汽车 方向的发展,也是令人望尘莫及的行业顶端。

2002年,王传福首次进入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

2008年,“股神”巴菲特以18亿港元认购了比亚迪百分之十的股份,这让王传福的身价一路飙升, 到2009年,王传福以350亿的财产总额,比2008年同比增长290亿元,登上了中国富豪榜榜首,成为中国新一代首富。

比亚迪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功,掌舵人王传福功不可没。

他专注于电池领域,不研究出成果绝不放弃,这无疑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将自己的事业深深扎根的唯一途径。

而他少年时期的经历,他的哥哥嫂嫂对自己的供养,都是促使他养成坚持不懈的性格的原因。

如今, 王传福家和哥哥嫂嫂家门对着门,王传福的妻子在临产时,他在国外出差,月子期间也都是嫂嫂张菊秀在贴身照顾。

虽然如今他身价过亿,但对于哥哥嫂嫂当年的帮助,他给予二人再多的物质利益都无法偿还。

最新回答
机智的人生
专注的睫毛膏
2025-08-13 23:37:34

周一特斯拉股价收在1371.58美金,过去一周涨幅43%,年初至今涨幅达228%!特斯拉给我们的印象只有三个字:涨涨涨。

特斯拉的市值六月初超越丰田之后,目前达到2542亿美元,体量约等于老二丰田,老三本田,老四法拉利之和。单单上周涨的700亿美刀市值,就超过了美国 汽车 三杰:通用、福特、菲亚特克莱斯勒(目前行业老五、老六、老七)。

正应了那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个月河西,然后就成为河西走廊,一带一路了,老牌 汽车 厂商可能连特斯拉的尾巴都瞧不见了。

特斯拉股价暴涨的直接推动因素是不受疫情影响的漂亮经营数据,第二季度特斯拉交付量再次超出预期, 共交付了 9万辆,环比增长3%。在大家受疫情影响销量普遍下滑的背景下取得这样的成绩相当亮眼了。后续随着特斯拉上海工厂二期项目的建设进入后期阶段,国产Model Y有望在年内开始交付, Model Y对于BBA档以及SUV的替代作用明显, 预计Model Y的市场空间更大, 在model 3和Model Y双核驱动下,特斯拉在中国区的销量有望持续放量。

那么特斯拉涨到怀疑人生,到底谁在买特斯拉?从决定市场走势的资金环节来看,还是以机构资金为主,特斯拉一季度新增三家投资机构增持,其中增持幅度较大的有高盛、摩根大通、黑石、先锋投资、贾妮森合伙人。

杰弗瑞更是早在六月份就给特斯拉的估价从650刀提升至1000刀,如今梦已成真。特斯拉六月以来还得到了高盛、摩根大通、摩根斯坦利、德银等七家投行上调目标价上调。

然鹅,对于大多数喜闻乐见股市暴涨暴跌的吃瓜群众怎么办哩,还是要搬着小板凳继续吃瓜,永不上车吗?19年5月末180美金,你嫌贵未进场;20年3月中旬380美金,仍然嫌贵未进场;现价接近1380美金还要进场吗?28倍的市净率,就不嫌贵吗?

个人认为,与其过分关注特斯拉这种率先实现马斯克上天计划的宇宙股,不如脚踏实地的挖掘些特斯拉概念股,或者同行业新能源 汽车 的二线龙头股来得实在。

港股美股观察员:冯叙

忧虑的荔枝
可爱的金毛
2025-08-13 23:37:34
近日,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火遍了全网,看到这群三十岁加的姐姐们在舞台上尽情展现成熟女性的魅力时,我很难不想到另一位在云谲波诡的商界里乘风破浪的姐姐。她在2013年央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舞台上与雷军公开掐架;也曾因为改编歌曲涉嫌侵权而陷入舆论风波;她被同事评价“说话铿锵有力,做事雷厉风行”“狠得六亲不认”,凡是她走过的路,都寸草不生,但跟着她干也并非时常让人提心吊胆,她曾许诺“要让格力8万员工每人有两室一厅的房子”,“员工人均年终奖1万以上加送格力手机”,她也在2019年5月豪掷5000万奖励员工。董明珠,这个在媒体前活跃的网红企业家,这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商界铁娘子,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且听我给你细细道来。

1954年,董明珠出生在南京一个普通人家,兄弟姐妹七人,她排行老七,后来她考上了安徽省芜湖干部教育学院统计学专业,毕业后,回到南京,在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管理工作。本以为生活不会再有波澜,会这样平平淡淡活过一生,没想到命运在1984年给她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这一年丈夫突然病逝,留下了年仅两岁的儿子,董明珠不得不一个人挑起一个家的重任。

1990年,此时的董明珠已经三十六岁,但她不满足于现状,毅然决然南下珠海,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入职珠海市海利空调厂,这是格力电器的前身。当时的她或许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决定会完完全全改变她的人生轨迹。在空调厂里,她不仅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极致,也始终把企业的利益放在首位。她曾经锲而不舍为企业追债四十万,那时的她只是一个小小的业务人员,同事们都劝说债务的事情与她没有多大关系,但她却有着极强的责任心和义务感,并严格地把自己关于企业的一套价值观落实到了行动。

1992年,格力电器公司组建,朱江洪出任总经理,他就是被业界羡慕的格力组合“董朱配”里的另一个主角。同年,董明珠在安徽的销售额突破1600万元,占整个公司的八分之一。朱江洪看中了董明珠的销售才能,将她调往几乎没有一丝市场裂缝的南京,但她完成得非常出色,一年内个人销售额上窜至3650万。

两年后,朱江洪搞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大幅度降低销售人员的提成,导致业务骨干“集体离职”,董明珠当时也在被拉拢之列,但是她最终还是决定留下,成为了格力的经营部部长。董明珠上台后,首要事情便是整顿企业风气,她规定女员工不得戴戒指耳环,不得留长发,制定了一系列看似变态的规则来改善格力的现状。很长一段时间内,格力的“朱董配”在业内颇有杀伤力。朱江洪搞技术出身,擅长质量管理和技术开发,为人低调谦逊,无论走到哪里都给人留下亲切的好形象;董明珠做市场出身,擅长营销和市场,为人高调强势,一看就知道是个不好惹的主。“朱董配”在打天下时,二人的性格差异自然少不了分歧,但总的来说是相互补台,一致对外的。

在1996年空调业凉夏血战中,已经升为销售经理的董明珠带领23名营销业务员奋力迎战,一举反超当时的头牌春兰。此后的十余年,格力产销量、营销、市场占有率平均占据行业头把交椅。但这十年来,“朱董配”引领的格力并非走得一帆风顺。熟悉格力的人,一定对格力的“父子之争”有所耳闻。这里的“爸爸”指的是格力集团,格力集团是珠海市国资委的全资公司,“儿子”格力电器是其旗下最重要的一个企业。在“朱董配”的协调合作下,格力电器慢慢发展成国内空调行业的龙头老大。可是母公司格力集团却对格力电器取得的成功红了眼,将声名远扬的的格力电器品牌授权给了另一个下属子公司——格力小家电。是不是听起来很绕,就是大儿子买卖赚了钱,给老子分了大部分的利润,老子非但不感激大儿子的孝敬,还让其他儿子假借大儿子打出来的名号乱开铺子。用现在的话来讲,这种骚操作谁顶得住啊。

银隆新能源发函称,银隆原董事长魏银仓、原总裁孙国华通过关联交易侵占公司利益,涉及金额超过10亿元。魏银仓立即反击并隔空叫骂:董明珠为个人私利,利用公司对大股东发难,实在用心恶毒,手段卑劣。曾经看来志向相投、默契有加的两个人,闹到这般田地也是让人唏嘘。但就在她与银隆纠纷爆发之时,格力的做法也让人惊叹,“投资银隆是董明珠个人财务投资。这属于别人公司的内部纠纷,与我们无关。”要知道,董明珠大半辈子都与格力划上了等号,一句“与我们无关”太让人寒心了。其实,早在2016年的11月11日,董明珠已经不再担任珠海格力有限公司董事长,仅为格力电器的董事长兼总裁和法定代表人。

今年的董明珠已经66岁了,她在商界乘风破浪的故事已经成为一段传奇广为流传。她对自己的狠,从某一个程度上来看,成为了格力文化的一种标志,但是大众鲜少知道,她其实也是一个慈善家,从2005年,印度洋爆发海啸,董明珠代表公司捐款100万元,她在慈善这条路上一直没有停下脚步。她做企业,风风火火,高调强势,她做慈善却默默无闻。董明珠,她有着对信仰热烈的执著,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对成败的不服输,亦有宽大的胸襟和瞻前的眼光,未来肯定还有一段乘风破浪之旅等着她,但无畏是这位姐姐的代名词,让我们拭目以待。

微笑的帽子
暴躁的鱼
2025-08-13 23:37:34
①"每年投入6000万元支持一批世博科技专项研究",可看出上海市重视依靠科技创新,努力发掘新能源,打造低碳世博。

②“建立‘零碳馆’,利用可再生资源,用剩菜剩饭发电”,可以看出上海用可再生资源代替非可再生资源,加强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运用科学技术,扩大资源二次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③“重视办公室节能”,可以看出上海极力倡导低碳生活,从小事做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我刚刚在做这个 还以为会有人回答 = =.

自己写的错了不要骂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