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学好什么?
电 气 工 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摘要:
电气工程是研究电能的生产、传输、分配、使用和控制技术与设备的工程领域。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电能生产、传输、分配、控制、检测、保护及其使用过程中理论、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开发、设计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研修的主要课程有:政治理论课、外语课、工程数学、电网络理论、电磁场理论、电力电子、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高压绝缘理论、电机与电器设计理论与方法、电机与电气质量控制及检测方法、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安全及其监测装置、高压绝缘测试技术、电工理论研究新进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计算机辅助电路分析、现代管理学基础等。
一、概述
电能作为现代最主要的二次能源,在生产和生活中获得了极广泛的应用,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电能的生产和传输已形成了“电力工业”,其运行与管理科学的科学技术含量正在迅速提高;同时,电能的生产、传输、使用及其控制设备,也在不断的发展或更新,向智能化、成套化、高效能发展,逐步与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相结合,形成新型的电工技术与设备,电气工程在国民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前进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电气工程领域主要包括:电能生产、传输及其使用全过程中,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各类电气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运行、测量和控制等相关方面的工程技术。本工程领域与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控制工程、材料工程、机械工程、仪器仪表工程、动力工程等工程领域均有紧密的联系。
二、培养目标
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应当掌握电气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门知识,以及基本的管理知识,掌握解决涉及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的能力,能熟练地掌握一种外文,熟练运用计算机等工具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专门人才。具有独立承担解决在电能生产、传输、分配、控制、检测、保护及其使用过程中的工程实际问题,从事各类电气新设备的开发、设计、研制,以及设备运行与维护更新能力。能胜任电气工程领域的如下工作之一: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新成果向产品化、产业化转化过程中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新技术、新产品在推广应用中创新性识别、效益预测及组织实施的科学决策,推动工程设计的进步、企业的技术改造、新技术的应用等过程中科学技术问题的解决。
三、领域范围
电气工程领域的行业特征比较突出,主要包括: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能经济与管理、电气工程中信息技术。
根据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性质,领域范围可分为:电气设备的设计、开发、制造,电气设备的运行、测试、管理,电力系统的运行、控制与管理。
四、课程设置
基础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自然辩证法、外语、工程数学、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技术经济与企业管理等。
技术基础课:电网络理论、电磁场理论、电力电子、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高压绝缘理论、计算机辅助电路分析等。
专业课:电机与电器设计理论与方法、电机与电器质量控制及检测方法、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安全及其监测装置、高压绝缘测试技术、电工理论新进展等。
上述课程可定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此外,还可以由培养单位和合作企业选定或增设其他课程。课程学习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
五、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应以工程为本,以技术创新为评价标准。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培养企业的生产实际问题,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论文可以是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或新设备、新产品的研制、引进与开发,产品质量的检测与分析,可以是设备管理系统或维护技术研究。论文的研究工作应该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有理论意义或实际应用价值。研究成果应具有先进性,应能反映工程硕士研究生独立的研究开发能力和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自动化专业2007年06月20日 星期三 下午 08:23概述:
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的是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它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以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为主要工具,面向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及各行业、各部门的自动化。它具有“控(制)管(理)结合,强(电)弱(电)并重,软(件)硬(件)兼施”鲜明的特点,是理、工、文、管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专业。学生在毕业后能从事自动控制、自动化、信号与数据处理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就业领域也非常宽广,包括高科技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大专院校、金融系统、通信系统、税务、外贸、工商、铁道、民航、海关、工矿企业及政府和科技部门等。
一、专业基本情况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自动检测与仪表、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 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及应用等;
◆ 较好地掌握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及自动化仪表、电力电子技术及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 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
◆ 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3、主干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主要课程
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过程工程基础、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信号与系统分析、过程检测及仪表、运筹学、计算机仿真、计算机网络、过程控制、运动控制、系统辨识基础、计算机控制系统、系统工程导论。
5、修业时间
4年。
6、学位情况
工学学士。
7、相关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8、原专业名
流体传动及控制(部分)、电气技术(部分)、自动化、工业自动化、自动控制、飞行器制导与控制(部分)。
二、专业综合介绍
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自动化”(Automatization)这样一个专业恐怕有些费解,不过要是向在读的大学生或者毕业生咨询自动化专业时,我想他们会不约而同地伸出大拇指向你推荐这个专业。为什么呢,一般来说不外乎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属于信息产业。信息产业被人们誉为“朝阳产业”,发展快、需要人才多、待遇高,是当今科技发展的趋势所在。因此,作为信息产业中的重要一员,自动化专业同样有着光辉的前途。二是自动化应用范围广。目前,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可以同自动控制挂上钩,现代化的农业、国防也都与自动化息息相关。三是本专业对于个人发展非常有利。本专业课程设置的覆盖面广,所学的东西与其他学科交叉甚多。这也与本专业的来历有关,自动化专业大部分源于计算机或者电子工程系的自动控制专业。
那么我们来看看这样一个“万金油”的专业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吧。自动控制理论、运筹学、信号与系统分析、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算法语言及程序设计、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原理等等,甚至连流体力学也要修。可以说自动化专业需要工科各方面的知识,其课程与电子工程、计算机、电机工程甚至化学工程都有交叉,这就难怪自动化人才可以到各种各样的领域工作了。以上的学习特点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工科背景,不能偏科。当然,各高校自动化专业侧重点的不同也使得后期的专业课有较大的差异。在同样的几年要修比别人多的课程也就意味着比别人更累,所以希望那些对大学生活存在天真幻想,或者想在本科几年好好休息、期待风花雪月的同学不要报考这个专业,繁重的学业压力以及全面发展的要求对你来说将是个痛苦。但是,对那些有志于学到真本领、硬功夫的同学来说,这个专业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如此热门的专业带来的当然是激烈甚至残酷的竞争,像电子、计算机这些电类专业一样,自动化的报考难度也不小。
自动化专业的优势在就业时候体现得更为突出。首先,所有的行业都可以同自动化挂钩,转行非常容易,“硬”可转电子工程,“软”可转计算机,也可转通信,当然待遇也是非常不错。如果考研,还有中国科学院一些相关院所可供选择。同“电类”的其他几个专业类似,自动化在出国方面也并不是特别容易,而且国外大学基本没有对应专业,一般来说需要申请DoubleE(电子工程)或者CS(计算机科学)专业,这也使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在选择出国留学时更为不利。不过总体说来,自动化专业就前途来看还是让人相当满意的。面对这么广阔的发展空间,是否有些动心呢?
自动化专业代码:080602。
三、专业教育发展状况
自动化专业教育是伴随着自动化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而兴起的。它主要研究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在这一领域,美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由于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对这一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大为增加,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美国的大学及时地把这一专业的教育引进了课堂。因为这一专业技能的适用性,这很快引起了青年学生浓厚的兴趣,这为以后美国在这一领域的迅速发展并遥遥领先于他国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基础。
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内的研究也比较早,但真正作为一门专业教育走进大学的课堂较之国外就比较晚了。这也是后来我国这一领域的后备人才不足,与其他国家产生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
建国初期,人民政权面临的是百废待兴的局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有先进的生产技术。于是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一批学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都纷纷设立了相关专业教育和专业技术研究所。
改革开放后,迎着第四次新科技革命的浪潮,自动化专业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除原先已经开设与此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外,另有一大批高校如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都增设有此专业。据统计目前开设有自动化专业教育的学校已占全国高等院校的90%还多,因为其广泛的适用性和社会对这一专业人才的广泛需求,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一般的院校每年都以200—300人的招生量广纳贤人,有的高校甚至还要多,学历层次也由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不等,形成了梯级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近些年,在这一领域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教授、专家,师资力量大为增强,例如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吴澄教授在系统集成技术方面的造诣很深,陈禹六、熊光楞、杨家本、杨士元、萧德云教授等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成果颇丰,同济大学的吴启迪教授长期从事现代控制理论与应用,自动化系统工程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及智能自动化系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东南大学自动控制系和自动化研究所拥有以钱钟韩教授、冯纯佰教授两位中科院院士为首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这些优秀的学者、专家为我国新时期高科技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展望新的世纪,随着信息革命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冲击,自动化专业教育必然会受到世界各国的更加重视。因为这一技术已从办公自动化、工业自动化逐渐向家庭自动化发展,它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更进一步的发展势在必然。
我国在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搞活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社会对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并连续几年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近几年此专业毕业生的供需比为1∶10还强)。随着外国一些大型企业进入国内市场,本国的一些知名企业也将走向世界,这样高科技人才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将大为扩大。所以在未来几十年内,自动化专业教育必将会有一个充分发展的空间。
四、专业就业数据分析
五、专业就业状况及趋势
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的是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它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以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为主要工具,面向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及各行业、各部门的自动化。它具有“控(制)管(理)结合,强(电)弱(电)并重,软(件)硬(件)兼施”等鲜明的特点,是理、工、文、管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专业。学生在校时一般学习半导体变流技术、自动控制系统、电力拖动与电气控制、最优控制、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通讯与网络、数字信号处理、软件工程、传感器原理、自动检测技术、系统工程概论、运筹学和情报检索等近40门课程。本专业是一门适应性强、应用面广的工程技术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基础扎实、自动控制技术知识系统深入、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所以学生在毕业后都能从事自动控制、自动化、信号与数据处理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就业领域也非常的宽广,比如高科技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大专院校、金融系统、通信系统、税务、外贸、工商、铁路、民航、海关、工矿企业及政府和科技部门等。历年来,本专业的毕业生的供求比例一直都保持在1∶10左右,近年的就业去向主要是在系统集成、计算机软件硬件开发和通信等领域。
由于20世纪下半叶,以信息技术为显著特征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冲击着全球,对各国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能否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就决定了世界各国能否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有有利的地位。我国在改革开放这一大好形势下,采取积极应对的态势,迎接着这一挑战。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自动化技术对国民经济的巨大作用,制订出了相应的措施,加大对自动化专业教育的投资,在各高校纷纷设立实验室,改善教学环境以培养出更多出色的专业人才。
近年来,在自动化专业领域内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专家、学者。现任同济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IEEE高级会员的吴启迪教授,长期从事现代控制理论与应用,自动化系统工程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及智能自动化系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已出版专著1部、译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先后主持完成科研项目20余项,并曾获国防科工委重大技术改进二等奖,电子工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奖项。南京东南大学自动控制系和自动化研究所不仅拥有以钱钟韩教授,冯纯伯教授两位中科院院士为首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还拥有一批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的中青年技术骨干。
本专业毕业生有着广阔的就业渠道,因为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广泛,其就业领域也五花八门。正因为如此,有些同学在择业时容易产生“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心理,认为自己的自动化专业紧俏,社会需求量大,工作单位可以随自己挑。尽管现在学生就业实行的是“双向”选择的政策,你选用人单位,但用人单位也在选你。所以千万不要表现出一种“老子天下第一”的神情,自我感觉很了不起,这样只会引起用人单位的反感甚至最终不录用你。谦虚、踏实、稳重是本专业毕业生在择业时的第一选择。根据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的情况看,他们的工作都非常理想,收入状况也颇为乐观。
与本专业就业领域相关联的行业在近年来借助市场经济的搞活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也获得了飞速发展。民航、铁路、金融、通信系统、税务、海关等部门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科研院所、高科技公司也借助强大的人才优势,发展迅猛。未来随着自动化技术应用领域的日益拓展,对这一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也将借助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找到发挥自己专长的理想位置。
自动化专业一直以来是社会急需的人才。包括电气自动化、铁路、化工等诸多领域。
自动化工程师——从事自动化系统的维护、优化等工作;
自动化设计师——从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软件工程师——处理自动化系统中相关的软件的设计和开发。
还可以从事教学和相关的研究工作。
六、专业院校分布(部分)
重庆工商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理工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矿业学院 陕西理工学院 兰州理工大学 青海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 北京联合大学 首钢工学院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 河北大学 河北工程学院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理工学院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燕山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鞍山科技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沈阳化工学院 大连轻工业学院 辽宁工学院 沈阳大学 大连大学 长春工业大学 吉林化工学院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矿业学院 齐齐哈尔大学 佳木斯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江苏大学 扬州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 宁波大学安徽大学 淮南工业学院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集美大学 南昌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济南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轻工业学院 山东理工大学 青岛大学 郑州大学 郑州轻工业学院 河南科技大学 中原工学院 河南大学 武汉工业学院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 湘潭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广西大学 广西工学院 东北林业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东北电力学院 上海电力学院 武汉大学 河海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重庆邮电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中南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长沙交道学院 长安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大庆石油学院 石油大学 湖北科技大学 西南工业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西安工业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株洲工学院 清华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吉林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东华大学 东南大学 江南大学 浙江大学 合肥工亚大学 厦门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重庆大学 四川大学 深圳大学 中国计量学院 南京邮电学院 襄樊学院 东华理工学院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 西安邮电学院 天津商学院 大连民族学院 北华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绍兴文理学院 景德镇陶瓷学院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
其实两者都很不错`希望你好好努力学习,将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加油,同学`
工程导论:它以船舶及相关工程领域为基础,尝试着以大工程的视角系统地介绍了工程的基本理念、工程思维、工程实践活动及工程研究方法。
课程具体内容包括四个部分:
1、船舶与海洋工程概论
2、机械与动力工程概论
3、电气与信息工程概论
4、环境工程概论
第一章 船舶与海洋工程概论
第一讲 船舶与海洋工程导论
第二讲 船舶类型
第三讲 高性能船发展史
第四讲 船舶高速化问题
第五讲 典型高性能船
第六讲 无人艇的昨天
第七讲 无人艇的今天
第八讲 无人艇的明天
视频资料:船舶及建造过程虚拟仿真视频
虚拟实验:船舶纵向涂油滑道下水虚拟仿真实验
学生作品展示:三栖无人挺和船舶仿真模型制作
单元一:思考讨论题
单元一:学生互评作业
单元一:客观测试题
单元一:教师批改作业
第二章 机械与动力工程概论
第一讲 机械与动力工程的发展
第二讲 机械工程应用领域
第三讲 船用主辅机及动力装置概述
第四讲 船舶动力装置的基本类型及特点
第五讲 船舶辅机
第六讲 机器的工作原理
第七讲 机械产品的制造技术
第八讲 机械工程学科发展趋势
单元二:学生互评作业
单元二:客观测试题
单元二:教师批改作业
电路与磁路
《电路与磁路》是一门理论严谨、逻辑性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内容由电路和工程电磁场导论两大部分组成。电路部分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及分析、电路定律、具有运放的电阻电路、非线性电阻电路、一阶电路、二阶电路、相量法、正弦电流电路分析、具有耦合电感的电路、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的信号的频谱等。工程电磁场由以下部分组成:静电场、恒定电场、恒定磁场、时变磁场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身素质。
模拟电子技术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及相关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主干课,是学习《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力电子技术》、《微机原理》等课程的先行必修课。
本课程内容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半导体器件基础——二极管、双极晶体管、场效应管;第二部分介绍放大电路基础——放大电路的三种接法、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及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第三部分介绍电路的反馈——反馈的概念、组态、计算方法;第四部分介绍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以及几种常用的电路;第五部分介绍功率放大电路;第六部分介绍直流稳压电源。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初步具备工程计算和实验研究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数字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及相关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主干课,是学习《电力电子技术》、《微机原理》等课程的先行必修课。
本课程内容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数字电路基础——逻辑代数以及基本门电路;第二部分介绍数字电路的两大类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第三部分介绍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第四部分介绍数字电路系统常用的半导体存储器;第五部分介绍可编程逻辑器件及其应用;第六部分介绍模—数和数—模转换。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初步具备工程计算和实验研究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电机学
《电机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必修课,课程主要介绍常用的四大类电机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实际应用。是学习电机设计、制造和过程自动控制知识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内容包括变压器的结构、电路理论、连接组别、并联运行;交流电机绕组、电势和磁势;异步电动机的结构、运行特性、起动、调速和制动;同步电机的结构、基本运行原理、并联运行以及直流电机原理、电枢反应和换向理论。
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各种电机的实际工程知识、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为学习有关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控制微电机
本课程是电机专业方向的主要选修课。介绍自动控制系统常用的各种控制驱动微电机的运行原理、运行方式和性能,同时进一步介绍这些电机基本设计、计算分析方法。
包括伺服电动机、测速发电机、自整角机、旋转变压器、步进电机、单相电容异步机的起动、调速及分析设计等内容。
主要培养学生对各种小型电机的认识,为从事有关控制微电机的设计、研究、应用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电机设计及优化
本课程是电机电器及其控制专业方向的主要专业课之一。讲授电机设计中电磁、发热通风冷却、机械计算、计算机辅助设计及优化的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培养学生掌握电机设计理论及解决电机设计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电机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深入了解电机主要参数间基本关系;电气参数计算;损耗与效率、电机的冷却发热计算;结构设计和机械计算;计算机辅助设计及优化等基本方法,并要求会用计算机进行相应的设计计算与编程。
本课程是电机电器及其控制专业方向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对于电机专业方向的学生是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以便为将来工作打下基础。
电机课程设计
主要学习电机设计中有关各种电机的电磁计算、结构设计及简单的工程图纸绘制等,培养学生应用电机设计理论解决电机设计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电机学、电机设计和机械制图等基础知识,进行电机设计计算的练习。
课程内容:方案设计;绕组数据计算;定转子冲片设计;电磁计算;额定数据及主要尺寸;磁路计算;参数计算;启动计算;图纸(定转子、组展开图)。
本课程设计为电机专业方向主要实践环节之一,对于电机专业的本专科学生是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以便将来工作下坚实的基础。
单片微型机原理
《微型计算机原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它面对各个专业,详细介绍微型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为微型机在各专业的广泛应用打基础。
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微型机中的数据类型
第二部分:微处理器结构及微型计算机工作原理
第三部分:半导体存储器
第四部分:80x86寻址方式与指令系统
第五部分: 存储器管理
第六部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第七部分:中断异常
第八部分:输入/输出方法及常用的接口电路
第九部分:数字协自理器
第十部分:微型计算机系统及其操作系统简介
主要培养学生具有微机应用系统软件、硬件开发的能力,为各专业的微机应用打下基础,是微机控制技术等课程与毕业设计的先修课。
电机测试
对于在电机研制过程中正确测定电机动态、静态特性,了解电机性能是否满足预定的要求,并进一步完善其特性是必不可少的,是正确测定电机质量的必要手段,是控制电机,提高电机智能化程度的重要一环。
课程内容:测量值与测量误差;转速转差率的测量;电机转矩的测量;异步电机转矩-转速曲线的测定;电机的损耗升;电机参数的测定;电机磁场的测定;电机测试中的数据采样。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掌握现代电机测试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手段。训练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对电机测试所用的最新设备有一定的了解,为学生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B.高电压技术主要学习气体放电、液体和固体电介质的电气性能、绝缘预防性试验、变电所高压电气设备试验、雷电和防雷设备、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防雷保护、内部过电压等。
C.电力设备绝缘状态检测与诊断、电介质理论及应用、电气功能材料与特种绝缘技术、高电压与绝缘测试技术、电力设备绝缘结构与绝缘配合。
D.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从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领域的设计、
运行、试验和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发电厂、电力系统及其
自动化等方面的设计和运行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知识和能力:
1.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电路、电机、电子技术基础、
微机原理和自动控制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运算、
实验、工程制图等基本技能;
2.掌握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的运行理论和设计方法;
3.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自动控制技术和有关的设计及
调试方法;
4. 具有计算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和电力工业生产运行管
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
5.了解国内外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发展动向, 具有进行科学
研究和新技术开发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电工学,电力系统。
主要课程:电路、电机学、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微机
原理及应用、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暂
态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电力系统自动化。
主要实践环节:金工实习、机械制图、电子技术综合实验、
电力系统潮流离线计算、专业综合实验(动模实验)、计算机应
用及上机实践、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毕业生可在大中型水、火电厂的值班运行及试验室从事电力
系统调度及计算机自动化工作,电力系统的研究设计工作及科研
机构的试验室工作,也可在有关的研究院、所及学校进行科研和
教学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相近专业:电机电器及控制,电气技术。
①④⑤差不多。
E.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一定的电子技术、微机控制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熟悉常用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较强的自动控制系统运行、维护、系统集成及一定的工程设计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应用、电机拖动与控制技术、工厂供配电技术、PLC应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单片机与接口技术、小型测控产品开发、高级电工综合训练、创新与实践实训、电气控制综合实训。
【就业方向】毕业生在设计院、电气类、电子类、控制类等行业从事设计、开发、运行管理等工作;各生产企业自动化生产设备及控制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电气及自动化设备、检测仪器仪表的设计开发、市场营销、生产管理和售后服务;大型楼宇、工厂、企事业单位供配电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工作。可获取高级电工、PLC工程师、电子设计工程师等技能证书。
F.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介绍 (专业代码 590202 )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通过校企共建的模式,培养思想素质高,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扎实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能熟练掌握电子类产品和设备的设计、技术推广、生产、维护和管理等基本技能,能学以致用,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所需求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综合素质的第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
人才培养要求
1、职业岗位能力
(1)、具有较强的识图,绘图能力。
(2)、具有常用电子仪器使用和维修的能力。
(3)、具有对电子电气设备进行功能检测和对电子电路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4)、具有对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能力。
(5)、具有电子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制造和经营管理的能力。
(6)、具有SMT生产维护、自动化装配的能力。
(7)、具有较强的英语会话和阅读能力。
(8)、具有较强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能进行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2、职业岗位知识要求
(1)、具有工科类大学专科毕业生相当的政治理论和基础文化知识。
(2)、具有本专业必备的电子CAD,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EDA技术、单片机原理,电子工艺等专业基础知识。
(3)、具有微型计算机组成与接口技术 ,PLC,电视技术,PCB板的设计与制作,单片机高级语言C51程序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传感器技术,表面贴装技术,表面组装专用设备等专业知识。
(4)、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通过湖南省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
(5)、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
3、职业资格证书
(1)、高校英语应用能力(PRETCO)A级考试及其以上证书。
(2)、电子绘图员(电子CAD)中级证书。
(3)、单片机设计师
(4)、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中级证书(选考)
(5)、维修电工中级证书(选考)
4、适应的岗位群
面向电子设备和智能测控系统的设计部门、生产开发企业、经营行业及自创实体等岗位,可从事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运行维护和经营管理等工作。
课程设置
本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
电路分析与应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C语言程序分析与设计、单片机电路分析与设计、传感器电路分析与设计、可编程控制器维护与设计、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EDA设计与仿真、Proteus设计与仿真。
本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
微型计算机组成与接口技术、单片机课程设计、表面贴装技术、电视技术。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实践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电工实训、电子工艺实训、SMT实训、单片机应用实训、电子CAD实训、PLC可编程实训、单片机设计师考证培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看一下各专业,了解一下,自己就能知道哪个更适合自己了。本人的观点:某某自动化专业要好一些,我们公司的设备现在都在改造,老总就是想用更少的人完成同样的效果,赚取更多的钱。以后都是自动化流水线,操作工会很少的,这是一趋势。把握好!
2 第1学期(2009年秋季学期) 109107 高等数学B1 88学时 5.5 理学院
3 第1学期(2009年秋季学期) 111101 外语C1 80学时 5 外语学院
4 第1学期(2009年秋季学期) 11240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48学时 3 人文学院
5 第1学期(2009年秋季学期) 113101 体育1 30学时 1 体育部
6 第2学期(2010年春季学期) 105304 计算机语言B(C语言) 72学时 4.5 计通学院
7 第2学期(2010年春季学期) 109108 高等数学B2 112学时 7 理学院
8 第2学期(2010年春季学期) 109201 大学物理A 96学时 6 理学院
9 第2学期(2010年春季学期) 109202 物理实验A1 26学时 1 理学院
10 第2学期(2010年春季学期) 111102 外语C2 80学时 5 外语学院
11 第2学期(2010年春季学期) 112110 形势与政策A1 16学时 .5 人文学院
12 第2学期(2010年春季学期) 113102 体育2 30学时 1 体育部
13 第3学期(2010年秋季学期) 109203 物理实验A2 24学时 1 理学院
14 第3学期(2010年秋季学期) 111103 外语C3 80学时 5 外语学院
15 第3学期(2010年秋季学期) 112111 形势与政策A2 16学时 .5 人文学院
16 第3学期(2010年秋季学期) 11211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8学时 3 人文学院
17 第3学期(2010年秋季学期) 113103 体育3 30学时 1 体育部
18 第4学期(2011年春季学期) 109102 概率与数理统计B 48学时 3 理学院
19 第4学期(2011年春季学期) 111104 外语C4 80学时 5 外语学院
20 第4学期(2011年春季学期) 112404 中国近现代史纲 24学时 1.5 人文学院
21 第4学期(2011年春季学期) 113104 体育4 30学时 1 体育部
22 第5学期(2011年秋季学期) 112112 形势与政策A3 16学时 .5 人文学院
23 第7学期(2012年秋季学期) 112118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6学时 3.5 人文学院
学科基础必修课
序号 开课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周 学分 开课院系
1 第1学期(2009年秋季学期) 102201 工程图学E 32学时 2 机电学院
2 第3学期(2010年秋季学期) 205110 电路 80学时 5 电信学院
3 第3学期(2010年秋季学期) 205114 电路实验 16学时 1 电信学院
4 第3学期(2010年秋季学期) 209103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48学时 3 理学院
5 第4学期(2011年春季学期) 205120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A 72学时 4.5 电信学院
6 第4学期(2011年春季学期) 205224 电磁场理论B 56学时 3.5 电信学院
7 第4学期(2011年春季学期) 205225 电机学B 80学时 5 电信学院
8 第5学期(2011年秋季学期) 205123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A 72学时 4.5 电信学院
9 第5学期(2011年秋季学期) 205213 自动控制原理A 80学时 5 电信学院
10 第5学期(2011年秋季学期) 205226 电力电子技术B 56学时 3.5 电信学院
11 第5学期(2011年秋季学期) 205227 电力工程B 56学时 3.5 电信学院
12 第6学期(2012年春季学期) 205208 微机原理及应用A 72学时 4.5 电信学院
学科基础选修课
序号 开课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周 学分 开课院系
1 第6学期(2012年春季学期) 205206 检测与转换技术 48学时 3 电信学院
2 第6学期(2012年春季学期) 205210 现代控制理论 40学时 2.5 电信学院
3 第6学期(2012年春季学期) 205230 继电保护原理 48学时 3 电信学院
4 第7学期(2012年秋季学期) 205212 智能控制 32学时 2 电信学院
5 第7学期(2012年秋季学期) 205231 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 40学时 2.5 电信学院
6 第7学期(2012年秋季学期) 205232 高电压技术 32学时 2 电信学院
专业必修课
专业年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09级”未找到专业必修课!
专业选修课
序号 开课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周 学分 开课院系
1 第6学期(2012年春季学期) 305206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专业课] 48学时 3 电信学院
2 第7学期(2012年秋季学期) 305205 电力系统自动化 48学时 3 电信学院
3 第7学期(2012年秋季学期) 305212 计算机控制技术A 64学时 4 电信学院
实践教学课
序号 开课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周 学分 开课院系
1 第1学期(2009年秋季学期) 031101 军训(含军事理论) 2学周 2 学生处
2 第2学期(2010年春季学期) 033103 金工实习B 2学周 2 训练中心
3 第5学期(2011年秋季学期) 005105 电子技术综合训练 3学周 3 电信学院
4 第5学期(2011年秋季学期) 005203 电力工程课程设计 2学周 2 电信学院
5 第5学期(2011年秋季学期) 005224 认识实习 1学周 1 电信学院
6 第6学期(2012年春季学期) 005204 电气控制与PLC综合训练 3学周 3 电信学院
7 第6学期(2012年春季学期) 005208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2学周 2 电信学院
8 第6学期(2012年春季学期) 031102 形势与政策A4 1学周 .5 学生处
9 第7学期(2012年秋季学期) 005207 计算机控制技术综合训练 3学周 3 电信学院
10 第8学期(2013年春季学期) 005202 毕业实习 3学周 3 电信学院
11 第8学期(2013年春季学期) 005210 毕业设计 13学时 13 电信学院
辅修、双专业[学位]课
专业年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09级”未找到辅修、双专业[学位]课!
“跨专业选修”专业方向培养计划
专业选修课
序号 开课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周 学分 开课院系
1 2011年春季学期 316312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32学时 2 计通学院
2 2011年秋季学期 305208 EDA技术 40学时 2.5 电信学院
3 2012年秋季学期 305202 DSP原理及开发技术B 32学时 2 电信学院
实践教学课
专业年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09级”未找到实践教学课!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方向培养计划
专业选修课
序号 开课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周 学分 开课院系
1 2012年春季学期 305221 运动控制系统 64学时 4 电信学院
实践教学课
序号 开课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周 学分 开课院系
1 2012年秋季学期 005219 运动控制系统综合训练 3学周 3 电信学院
2 2012年秋季学期 005223 电力电子系统的计算机仿真 2学周 2 电信学院
“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方向培养计划
专业选修课
序号 开课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周 学分 开课院系
1 2012年春季学期 305227 电力系统分析 64学时 4 电信学院
实践教学课
序号 开课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周 学分 开课院系
1 2012年春季学期 005218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2学周 2 电信学院
2 2012年秋季学期 005213 电力系统综合实验 1学周 1 电信学院
3 2012年秋季学期 005225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2学周 2 电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