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太阳能光伏 > 正文

南京朗坤自动化有限公司怎么样

清爽的老师
孝顺的鞋子
2022-12-31 12:23:12

南京朗坤自动化有限公司怎么样?

最佳答案
粗犷的煎饼
落寞的宝贝
2025-08-16 14:17:28

南京朗坤自动化有限公司是2011-08-05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正方中路199号。

南京朗坤自动化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20115580450568J,企业法人武爱斌,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南京朗坤自动化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自动化系统、嵌入式智能设备、仪器仪表、物联网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系统集成、维护服务、咨询服务;电子系统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计算机网络工程、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消防设施工程、安防系统工程、计算机系统集成工程的设计、施工、技术服务及技术咨询;工程勘察设计;计算机系统集成;互联网信息服务;数据处理及维护;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开发、销售;分布式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南京朗坤自动化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最新回答
等待的玉米
勤恳的身影
2025-08-16 14:17:28

当前,电力行业正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响应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建设,开展数字化转型。然而,伴随着电力生产、传输和消费,在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各环节,产生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 电力企业如何利用这些数据?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又如何突破内外部资源流通障碍和经营瓶颈?

电力亟待数字化变革

在数字化的浪潮下,众多国内外企业纷纷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实践,全面导入数字化思维和技术,优化企业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而电力企业在新一轮电改的形势下,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和企业内部降本增效的压力,也亟待进行变革。”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三级专家江瑾 在接受《通信产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谈到当前电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现状如何时, 朗坤智慧副总经理、苏畅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毛旭初 告诉《通信产业报》全媒体记者,现阶段,电力行业自动化程度高、信息化基础好、系统完备,电力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上,更加关注对数据价值的挖掘、应用,以及对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

近日, 科远智慧电厂研究中心副总经理、产品总监潘海禄 在接受《通信产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智能传感部分尚有缺乏、海量数据闲置无法发挥价值、大量系统形成信息孤岛无法有效融合,以及设备和信息化安全等问题,需要进一步 探索 和解决。

忽米网CEO巩书凯 表示,电力行业企业在开展数字化转型时,通常会面临很多挑战。但先进的基础设施和海量的数据,为电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智能化、区块链、边缘计算、5G通信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了电力数字化转型进程。

树根互联联合创始人、CEO贺东东 认为,电力行业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是以数字化技术为起始点,推动经营数字化、资产数字化,进而实现整个行业从生产管理到经营模式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升级,最终达到能源及服务的全新模式,带动整条产业链的变革。

机遇与挑战并存

这些年,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不断发展,电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伴随着分布式能源、储能、电网技术的不断改进,电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巩书凯指出, 一是发电设备管理问题 ,由于发电有连续生产需求,设备故障会导致巨大损失,无论是水电、火电、风电,还是光伏,都需要提高设备维护水平。 二是并网调度问题 ,目前各类电力来源需要协调调度,对发电功率预测提出挑战,新能源电站电压调节能力有限,易引发次同步斜波等,给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不利影响,而电站出力不确定性,致使电网潮流复杂多变,增加了电网运行控制难度,安全问题和功率预测问题导致并网吸纳难,弃电率居高不下。

潘海禄认为, 首先在于安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保障电厂生产、数据安全成为重中之重,自主可控已经开始成为基本要求。 其次,数据产生价值。 在多年的信息化建设中,产生了大量的生产和经营数据,但是这些数据多数情况下并没有发挥太多的价值。 最后,统一的管理平台。 电力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由于 历史 遗留原因,可能存在各种厂家、各种平台的产品,导致形成信息孤岛,无法协同工作,甚至难以维护无法升级。

毛旭初表示, 第一,对整个发电行业来说 ,都有从流程驱动信息化变成数据驱动信息化的诉求,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对企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要有强大的技术平台支撑,还要有实践方法论、数据应用理论,以及先进的管理意识。 第二,在智慧化平台转型过程中 ,不仅仅需要IT人员,还需要OT人员深度融合,但由于各自自身专业领域的鸿沟,融合并不是很理想。

当前,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如火如荼,而电力行业对智能化的要求更高,虽然现阶段电力行业的数字化发展正在不断进行,但依然需要抓住这个机遇尽快实现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从痛点入手

“电力行业一个最大的特殊性在于电能无法存储,产供销是动态平衡且同时完成的。从发电、输电、用电每个单独的环节来看,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对环节进行优化。” 贺东东坦言。

当前,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电力行业解决设备远程维护、新能源并网消纳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电力设备制造商、大数据服务商与发电企业开展合作,通过平台接入源、网、荷实时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建模,开展体系性的调度、管控服务。一方面支持新能源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区域化检修模式,另一方面提高新能源并网率与整体用电效率。

那么,如何打通全链条的数据,让能源从生产侧到需求侧实现真正的动态优化,让数据发挥最大的价值? 贺东东认为, 首先,需要数据的长期沉淀和分析,不断增强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的行业能力;其次,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尽快打通、消除信息孤岛;最后,更需要全行业建立数字化转型思维,并在技术上联合突破。

潘海禄建议, 电力行业需要在安全为前提的条件下,关注数据潜在价值,统一平台建设,赋能业务开发。让安全和智能化贯彻从设备、平台到业务系统。第一,协同国家产业升级战略,研发新一代智能控制器,实现完全自主可控,打造真正的智能型自主可控控制系统。第二,在数字化层面,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微服务等技术,实现如:三维数字电厂、数字孪生、流程仿真、智能预警等应用APP,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提高运行效率,完成数字化转型。

毛旭初认为, 首先,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通过专业咨询公司做好顶层规划,包含技术架构规划、业务架构规划、组织架构规划。其次,企业要充分利用数据思维去建设数据驱动平台,实现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与利用。最后,企业在做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时需要寻找对电力行业业务场景更了解的具有自主工业互联网平台及行业最佳实践的厂商去合作,同时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与厂商全面、深度合作,从而促进IT与OT融合,从而保障建设落地成功率。

江瑾表示, 服务电力企业过程中,业务全面数字化智能化必然将面对安全保障方面的更高要求。南网数研院严格落实国家和南方电网在信息化建设与网络安全“三同步”原则,开展“数字南网”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专项提升、安全性评估、国产密码应用改造、电力监控系统安全合规性改造,进一步完善结构安全、本体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

绿色节能,共赢双碳

根据公开数据,2020年电力行业碳排放量占到整个能源行业的40%以上。由此可见,在助力电力行业实现“双碳”目标上, 工业互联网企业可助力电力行业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升电网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能力,减少能源损耗, 发挥其在全 社会 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促进能源绿色生产和消费,落实能源发展战略,支撑“双碳”目标实现。

巩书凯认为,未来,在“十四五”规划下,我国电力行业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首先,电力在能源的中心地位不断提升,促使保障电力安全成为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核心要素,是电力行业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迫切需要;其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引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电力行业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再次,抢抓新一轮 科技 革命的 历史 机遇,创新与前沿技术深度融合,是电力行业贯彻落实 科技 强国重大战略的重要任务;最后, 探索 全球能源治理新模式,加强国际合作,是电力行业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

贺东东建议,在电力行业的改革进程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能源结构的改革;其次是工业互联网要全面、更深度地赋能火力发电的数字化转型;最后,在电力输送环节,通过5G+工业互联网、视觉+工业互联网、AI计算,还能全面提升对输配电环节的监测能力和预维护能力,大大降低故障率和维修成本,提升运行效率,进而促进节能减排。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技术专家王翀 告诉《通信产业报》全媒体记者,在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中新能源将成为主力电源,高渗透率接入的新能源将深刻改变传统电力系统的形态、特性和机理,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系统波动性急剧增大,惯量明显降低;系统分布式特征更加明显、设备数量急剧增加;多元化市场的利益格局更加复杂。

“未来,电力行业在向数字化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将呈现出以下趋势。在技术方面,平台化趋势,打破原先各系统和部门数据信息独立分散、数据孤岛的现状;在业务层面,基建到生产一体化、财务与业务一体化、业务与绩效一体化、集团与电厂一体化、MIS与SIS一体化;在整体生态方面,生态化趋势,产业链会基于一个大平台用数据改善管理、提高供应链和资源协调效率。”毛旭初坦言。

附: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方案

编辑推荐: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方案

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正在推进,电力生产、传输和消费,在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亦面对数字化转型“痛点”,解决“痛点”是电力企业所关注的, “工业互联网世界”编辑部基于平台、安全、硬件等类别,遴选出六个工业互联网助力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方案,供业界参考。

附:原文首发于《工业互联网世界》官方微信

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知易行难的变革(附六款编选方案)

合适的河马
碧蓝的大叔
2025-08-16 14:17:28

很多时候,我们从科幻大片中预见未来。

《回到未来》预言了自动系鞋带的鞋子、悬浮滑板和巨型平面屏幕电视;在计算机还未曾普及的时代,《黑客帝国》却探讨了程序、人工智能、虚拟世界等命题;最近炙手可热的元宇宙,也能在《失控玩家》中的“自由城”、《头号玩家》中的“绿洲”中找到原型……

9月22日,主题为“无界 探索 ,翻开未来”的华为智能世界2030论坛,堪比科幻大片,预测了10年后的智能世界:医、食、住、行、城市、企业、能源、数字可信等是什么样子。

医:“治未病”是什么体验?

华为对智能世界2030的预测中,对 健康 是这样说的:“2030年,人们依托高灵敏的生物传感器、云端存储的海量 健康 数据,让 健康 可计算。人类将能实现主动预防,从治已病到治未病;借助物联网、AI等技术,让未来的治疗方案将不再千篇一律;大型医疗设备更加便携化,实现居家远程医疗联动。”

“治未病”出自古老的《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意思是采取相应的措施,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变防渐。

人口老龄化带来了很多慢性病,据统计85%的死亡都是由于慢性病。慢性病,实时检测是关键。传感器、云、人工智能等技术有助于实现这一点。拿血压检测来说,光学传感器可以为血压建模和算法提供高质量的数据输入,加上云服务与AI,可以为用户带来主动的 健康 管理。

眼科诊疗也是这样,目前80%的市场都被价格高昂的进口高端眼科医疗器械占据,在AI的驱动下,眼科诊疗也在发生变革,带来智慧医疗的新体验。苏州微清自主研发的眼底病灶AI辅助诊断系统,集成华为云人工智能和连接技术,加上协和医院顶尖的临床实力,其全自动AI辅助眼底诊断系统解决方案在视杯视盘上的分割精度达到92.5%/97.5%,超过国际水平,毫秒级出诊断结果,工作效率超出医生检查效率数百倍,高效实现了青光眼AI辅助诊断筛查、评估。

远程医疗也很神奇,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曾经在中国移动、华为的助力下,完成全国首例基于5G的远程人体手术——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植入手术,医生在海南为远隔3000公里的北京患者装“脑起搏器”,这种看似不可能的神奇操作越来越司空见惯,在数字化技术赋能下,越来越多的人将能“治未病”。

食:智慧农业的想象空间

说起农业,总是会想起四个字:“看天吃饭”,这样带来的结果自然是:农业种植波动性大,风险重重。那么有没有办法改变这个境况呢?

答案是肯定的。在华为的智能世界2030预测中,农业变成了数字化技术加持下的新农业:用数据换产量,普惠绿色饮食。

传统的水泵灌溉系统受限于地形、动物破坏、电击、雨水侵蚀,布线暴露,甚至水箱设立场地受限和电源缺乏等问题。华为在印度智能农场的智能供水方案,基于无线技术打造智能灌溉系统,可以实现水量远程控制,确保在正确的时间将水用在正确的地方,最大程度减少水资源浪费。

在江苏滨海朗坤农科园的7万平方米的高 科技 智能温室,华为整体联动5G、物联网、VR等新一代智慧农业技术,同时引进了荷兰智能温室技术、以色列精准灌溉技术、西班牙自动包装技术和德国精密控制技术,在农作物生长的全过程都仿佛有一个智慧大脑在精准控制,高效运营。

这就是基于数据的精准农业,不再只靠经验,不再看天吃饭,而是在AI、大数据、物联网的加持下,让农业变得智慧、精准。

这是拥有数千年古老 历史 的农业迄今已来最大的一次变革,从体力与畜力的1.0时代,到农业机械的2.0时代,到自动化设备支撑的3.0时代,现在将进入智慧、精准的4.0时代。

能:比特管理瓦特

“光伏、风电等新型可再生能源已经进入商业化拐点,电力电子技术和数字化技术正深度融合,形成一朵‘能源云’,实现整个能源系统的‘比特管理瓦特’。” 华为常务董事、ICT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汪涛在智能世界2030论坛上这样说。

比特是数字最小的符号,瓦特是能源最基础的符号,比特管理瓦特就是数字化技术与能源的融合。

比特管理瓦特的大背景,一方面是因为新能源革命,在生态与环境危机面前,传统的碳能源难以为继,清洁能源势在必行。众所周知,我国制定了“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目标,各地都在加快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另一方面是因为数字化技术也是能源消耗大户,需要用技术解决技术发展所产生的问题。据预测,全球通信站点在2025年将达7000万个,一年耗电高达6600亿度。全球的数据中心在2025年也将会有2400万机架,耗电也高达9500亿度/年。

这一切都要求能源体系在数字化技术的赋能下向低碳化、电气化、智能化转型。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所说,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需要以信息化、数字化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青海共和县的2.2GW光伏项目,在华为智能光伏解决方案的助力下,最佳匹配特高压电网要求,稳定并网,目前系统发电量与传统方案相比提升2%以上;在引入诸多智能化的手段后,有效提升了运维效率,例如采用智能诊断方案,原来需要2个月的运维巡检工作只需要20分钟。

在宝丰集团的宁夏黄河东岸的640MW光伏电站,太阳能板可以像向日葵一样逐光而动,比起传统光伏电站发电量提高20%以上;无线宽带系统、无人机巡检、智能光伏云等智能化技术大大提升了运维效率,相比传统光伏电站大多需要100人的运维规模,这里智需要30个运维人员。

比特管理瓦特,正在为能源领域插上数字化赋能的翅膀,奔向智慧能源。

后记:无界 探索 ,翻开未来

上面提到的医、食、能,只是华为对智能世界2030诸多预测中的一些场景,八大 探索 展望、四份洞察等更详细的报告向我们展现出一个值得期待的智能世界:活得更有质量、食物更充足、居住的空间可拓展、上班路上无需担心拥堵、生活在宜居的城市、享有可再生能源、重复的工作交给机器……

其中,笔者的感受可以总结为三个“无界”:

首先,是合作无界。 华为智能世界2030论坛,群英汇聚,演讲嘉宾包括被誉为“ 科技 界的达尔文”的著名未来学家、科普作家史蒂文·约翰逊,世界电动车协会创始主席及轮值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罗兰贝格全球管理委员会联席总裁戴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等等。堪称是一次思想的大碰撞。

这很容易让我们记起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的名言:“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在2017年,任正非曾经在一次讲话中阐释其内涵:“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并不是咖啡因有什么神奇作用。而是利用西方的一些习惯,表述开放、沟通与交流……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精神的神交。咖啡厅也只是一个交流场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交流的机会与场所。”

可以说,华为的智能世界2030就是“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的典型案例,是一个共创的产物。据汪涛透露,过去三年,研究团队与业界1000多名学者、客户、伙伴进行交流,组织了2000多场的研讨,参考了来自联合国、世界经济论坛、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的数据、方法,吸取了来自nature、IEEE等科学杂志、论文的线索,和相关产业协会、咨询公司报告的洞察等等。

其次,是技术无界。 想象未来靠科幻,实现未来靠技术。美好的智能世界2030,不是海市蜃楼,而是技术支撑下的真实图景。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对技术边界的无尽 探索 。

拿通信技术来说,我们很多人都已经见证和体验过1G、2G、3G、4G和5G技术,未来,更是将进化到5.5G和6G。5.5G,不仅对5G三种场景(eMBB、mMTC和URLLC)进行升级,更是增加了新的场景(UCBC,RTBC,HCS),在上行大带宽、宽带实时交互、通信与感知融合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支撑起超高清沉浸式体验、远程医疗、自动驾驶等场景应用。

6G技术的 探索 ,更是打开想象空间。任正非在最近一次谈话中就提到了6G:“6G未来的增长空间可能就不只是大带宽的通信了,可能也有探测感知能力,通信感知一体化,这是一个比通信更大的场景,是一种新的网络能力,能更好地支持扩展业务运营。” 6G以通信和感知能力的融合,构建感-传-算一体化网络,支撑起厘米级超高精度定位、空气质量分析、医疗 健康 扫描等新场景应用。

再次,是融合无界。 纵观华为智能世界2030的诸多预测,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数字化技术与相关技术的融合,甚至看起来风牛马不相及的学科、领域都在打破边界、走向融合。比如上面提到的数字能源就是数字化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的融合,精准农业是数字化技术与农业技术的融合,智慧医疗是数字化技术与医疗技术的融合等等。

这也是华为智能世界2030的主题“无界 探索 ,翻开未来”之要义:只有打破边界,勇于 探索 ,方能翻开智能世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