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到哪里能够找到光伏电站每日发电的历史数据,随便哪个发电站都行(最好大量)

害怕的香菇
怕黑的高跟鞋
2022-12-31 12:15:37

到哪里能够找到光伏电站每日发电的历史数据,随便哪个发电站都行(最好大量)

最佳答案
悦耳的白猫
风中的小蜜蜂
2025-08-17 01:38:57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并且前景最为看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之一。自1990年以来,全球光伏组件年度产量从46兆瓦增加至2010年的23.5GW,20年期间增加了500倍以上,年均复合增长率[1]超过36.5%。截至2010年全球光伏发电累积装机容量达到了40GW,近5年的增长率超过了49%。这一增速使得光伏产业成为到目前为止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展望未来,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20年光伏发电在许多地区能够实现电网平价,到2050年能够提供全球发电量的11%。

一、发展现状

2011年9月5日,欧盟联合研究中心能源与交通研究所发布了其年度统计分析报告《光伏现状报告2011》,对全球超过300家相关企业的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根据报告,从光伏组件生产情况来看,过去数年经历了重大变化,中国大陆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制造中心,其后是中国台湾、德国和日本。全球前20位太阳能电池制造商中,有8家中国大陆企业、5家欧美企业、4家台湾企业、3家日本企业,中国大陆有6家企业进入前十位。而从光伏装机情况来看,欧盟凭借其累计装机容量超过29 GW,领先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截至2010年底,欧洲光伏装机占到全球光伏装机总量的70%以上。

在价格方面,受光伏市场从供应受限向需求驱动转变,以及光伏组件产能过剩的影响,过去3年内光伏组件价格大幅降低,降幅接近50%。未来光伏系统成本的降低将不仅取决于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技术改进和规模扩大效益,还取决于系统组件成本以及整体安装、规划、运行、许可与融资成本的降低。预计,光伏技术领域的投资将从2010年的350~400亿欧元翻倍增长至2015年的700亿欧元,组件终端价格还将持续下降。

在技术发展方面,结晶硅太阳能电池仍是主流技术,2010年其市场份额约占85%,目前,该技术主要优势是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提供、组装和开工生产。但由于硅原料的阶段性短缺和为新进企业直接提供交钥匙生产线的出现,使得2005~2009年,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投资有大幅度的增加,目前该行业已有超过200家企业。此外,聚光光伏(CPV)是一个新兴市场,包括两种技术途径:一种是高聚光倍数,超过300个日照强度;另一种是中低聚光倍数,聚光系数在2~300之间。目前CPV的市场份额还很低,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该领域。2008年CPV产量约为10兆瓦,2010年预计在10~20兆瓦之间,到2011年有望达到100~200兆瓦。此外,受到光伏市场整体增长驱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也已准备进入市场,此种电池主要由纳米多孔半导体薄膜、染料敏化剂、氧化还原电解质、对电极和导电基底等几部分组成,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投入大量资金对其进行研发。

二、竞争力

2011年9月6日,欧洲光伏产业协会(EPIA)发布了最新光伏竞争力分析报告《太阳能光伏在能源部门的竞争在竞争的道路上》,全面分析了5个太阳能光伏产业主要市场,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分析结果表明,一些国家最早于2013年可实现光伏产业竞争力,到2020年可在更广泛的市场实现竞争力。近年来已证明在合适的监管框架下,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可以成为达到欧盟2020年能源目标的一个主要贡献力量。

报告主要结论包括:在未来10年内,所有国家和各细分市场的光伏发电系统价格将下降36%~51%;考虑到光伏发电效率的提高、规模经济和光伏市场的发展成熟,以及所有电力来源发电成本的增长趋势,2020年前光伏可在欧盟5个最大的电力市场中具有竞争力;鉴于多数欧盟大国从南到北的太阳能辐射水平不同,以及不同的细分市场,欧洲各地不会在同一时间实现光伏技术的竞争力;整个欧洲范围光伏竞争力的实现将需要监管框架的政治承诺,支持技术发展,并消除市场畸变。

三、制约因素

如同其他任何新兴产业一样,光伏产业也存在着若干不容忽视的问题,将会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国际社会对光伏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有着不同声音:

1.光伏发电蓬勃发展或造成铅污染

美国田纳西大学Knoxville分校土木与环境工程助理教授ChrIS Cherry领导的一项研究发现,由于太阳能光伏发电严重依赖铅酸蓄电池进行储能,到2022年,中国和印度太阳能光伏产业直接造成的铅污染可能相当于2009年全球铅产量的三分之一;这两个发展中国家由于在铅采选、冶炼、制造和重复使用生命周期环节的低效率,可能会产生超过240万吨的铅污染物;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可能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研究指出,铅金属采选和冶炼业应进行技术改造以提高转化效率,太阳能光伏产业界应该开展铅回收和循环利用计划;而政府在国家太阳能发电计划中需要考虑到向铅蓄电池行业环境保护方面进行投资、制定电池回收政策等措施。如果情况得不到改善,铅电池的使用将导致环境的污染以及工人和儿童的铅中毒,如神经损伤、肾功能衰竭、心血管系统及生殖系统问题。

2.材料短缺将阻碍薄膜光伏发展

2011年7月,英国能源研究中心(UKERC)发布了题为《材料的可用性:未来低碳经济的潜在制约因素》的报告,基于太阳能电池厚度、转换效率和其他材料使用的主要驱动因素等不同假设,对全球铟和碲的需求与供应情况进行了评估。报告指出,铟和碲是目前主流薄膜太阳能电池(CIGS、CdTe)的关键材料,尽管目前薄膜光伏市场增长迅速,但短期内光伏设备的材料需求能够得到满足;而从长期来看,如果未来20年的市场增长速度与一些高增长预测情景相一致甚至超出,薄膜光伏设备的材料需求将大大超过当今全球的生产量,如碲需求的增长可能会高达1800%,铟(也用于平板显示器的制造)产量可能需要增加12%~170%。而且有关这两种稀有金属未来供应的信息不够充分(如不同来源的产量、储量或资源量预测值相差甚远),现有研究工作无法确定产量的扩大能否满足需求,还需要开展更多的工作及收集更加全面的数据来深入探讨这一问题。

3.利用光伏发电需要因地制宜

2011年7月6日,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终身会士Prabhu Deodhar指出,目前,世界上一些国家正计划建设或已建设了大量兆瓦级太阳能光伏电站,但基于以下原因,许多专家都认为建设如此多的大型集中式太阳能发电站是浪费投资和滥用技术。

①一般常规电厂(水电或火电)需要在临近能源资源处建造,这就要求付出巨大的成本将电力输送到负荷中心。而由于太阳能是无所不在的,可在需要能源的地方就地收集利用,是理想的分布式电源,避免了高压输电造成的线损。

②光伏发电具有真正的模块化优势。它可以通过从数千瓦到20兆瓦甚至200兆瓦的不同规模实现成本效益。一座10千瓦电站或150兆瓦电站的每瓦太阳能发电成本相同,但土地成本和其他“软成本”使得大型电站更加昂贵。因此,大型太阳能光伏电站没有“规模优势”。事实上,由于逆变器的功率有限,所有兆瓦级太阳能电站基本上是若干500千瓦电站的集群,用一百座500千瓦电站来代替单个50兆瓦电站更切实际。

③兆瓦级太阳能光伏电站最大的问题在于,当电能通过一系列电力变压器后,损耗率达到12%~15%。太阳能光伏用400伏三相逆变器产生电力。在大型电站中,首先通过几个电力变压器将电压提高到66千伏或是更高,然后再通过变压器组降至400伏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此外,在电网传输中还有5%~7%的损耗。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规模较小的太阳能发电站靠近用户,在输送过程中几乎没有能量损失。

④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一个主要限制是每千瓦占用空间较大,土地可以采用更有价值的使用方式,而不是被太阳能电池组件所覆盖。大型太阳能电站往往建在偏远地区,会导致环境问题或与农业用地产生冲突。大型集中式电站相关的安全和维护问题也日益突出。

⑤电力在电网中的流动方式和其电网结构的分析。大量的电力在电网中始终循环在66千瓦或132千瓦的水平。即使并入200兆瓦电力也只是极小的一部分。所以这样的容量提升并没有解决类似停电和电网终端“高阻抗”大幅波动的问题。相比于大型电站,400伏馈电通常能够切实减轻电网阻塞。电压波动的发生是由于电网的高阻抗,就地回馈400伏太阳能电力将立即降低电网的阻抗,并提供稳定、清洁的能源。

总之,光伏产业作为代表性清洁能源新兴产业,对应对能源问题,缓解气候变暖起着重要作用。但在蓬勃发展的光环下仍存在着如环境污染、材料短缺、规模问题等诸多负面因素。如果对此没有充分认识,并综合包括政府、学界、产业界、公众等各利益相关方的意见进行统筹规划、进行技术的升级改造和因地制宜的应用,将不可避免地对光伏产业未来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不知道可不可以?

最新回答
缥缈的人生
凶狠的小熊猫
2025-08-17 01:38:57

2009---还有人拿秸秆气化炉说事吗?

秸秆气化炉,十几年的风风雨雨,多少人的坎坎坷坷。到头来,看到气了,点着火了,可是真的成功了么?看看市场就知道了。广播.电视.网络.平面媒体,吹得黄沙漫天,炒得沸沸扬扬,可老百姓真能买到产品么?什么“几十台起批”,“经销商,加盟费”,“技术转让”。若大的一个中国竟然找不到一家零售店,可谓是大大的怪怪。

我是1997年中科院实验室里发现的这项技术。看到后眼前一亮:这可是一个前途无量的好东西。当时,国内只在山东有几家在搞(济南,济宁,青岛),神乎其神。为了了解它的原理,2001年,按照网上的指引,在石家庄花500大洋买下了一套图纸和说明书。看了以后,茅塞顿开!秸秆气化炉的原理,简单点说就是“一个罐儿,一根管儿,俩个盖儿,四个眼儿”。罐儿就是炉体,管儿就是喷咀(最原始的),盖儿是进料和出灰门,眼儿是进料口,除灰口,进气口,出气口。

按理说,图也有了,原理也有了,该动手了。仔细一想不对。如此简单的结构和几乎没有的科技含量,要是真能改变中国农村几千年的生活方式,岂不神了?恐怕不会这么简单。接下来的几年,又是不断的在网上翻来翻去。

将植物的秸秆装入专用的容器内,采用热化学的方法。将植物从原形态的固体的能源载体中转化为可燃气体。此种方法应该称之为农村能源的一次革命。这种变革,对近十亿农村人口几千年来形成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会带来巨大的市场商机 。

2001--2008期间,国家出台的新能源政策,其中,对各地兴建的村级气化站给与补贴扶持。一些省市纷纷趋之若骛。 尤其是近几年的能源紧缺,油气涨价,无疑又给全国各地搞气化炉的老少爷们扎了一针“鸡血”。一时间,几百家气化炉厂烽烟四起,群雄扯旗。各路“诸侯”纷纷打着“高科技专利”的幌子,推出形形色色的炉子。仅从2001-2006年末,国家专利局受理的气化炉专利申请多达150多项。占此方面专利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相当一部分专利牵强附会,徒有虚名。没有实际内容。)“新能源网”,“可再生能源网”等有权威的专业网站还专门开辟了“生物质能气化”专题频道,专门研讨发展秸秆气化技术。足可看出国人对该项技术的高度重视和表现出极大地热情。2004年末,鉴于国内已建成的大型气化站,在实际运行中一次性投入大,维护费用高,适用性差,产能差的情况,及该项技术不成熟所显现的弊病,国家政策开始调整。不再强调秸秆气化技术的扶持。2007年,“新能源网”,“可再生能源网”等有权威的专业网站也关闭了相应的频道。继而转向“气化发电”,“生物柴油”,“秸秆固化,”(颗粒),“秸秆制炭”等等项目。秸秆气化炉则成了“昨日黄花”,“一地鸡毛”。

从目前看,我国秸秆气化领域的领军者,当属中国科学院的广州能源研究所和辽宁能源研究所。上述两个单位在生物质能秸秆气化学科,无论从理论还是技术方面都站在国内的前沿。尤其是广州所研制的循环流化床技术,已成功进入了实际应用,进而与发电设备配套。遗憾的是他们只玩大的,不玩小的。对家用气化炉毫无兴趣。

由于在动手之前翻阅了相当数量的书籍和资料,又到农村了解了农村能源利用现状,因此,当时的信心是很足的。

总体来讲,开头是比较顺的。租地儿,买设备,进料。画图,下料,焊接,组装。填料,点火,一气呵成。

第一次试烧:火焰呈蓝色,焰长约35厘米。烧5公斤水须12分钟(水的初始温度为12摄氏度)。燃烧的废气基本无味。燃烧可持续时间120分钟。停炉后的封火时间可达72小时。再次填料开机,可在3分钟之内产气。一切似乎大功告成。

可是,接下来的实用性试验却处处不尽人意。首先是火焰温度低,热值低。(秸秆气本身是低热值的可燃气体。)虽然可以烧水,却很难达到炒菜时对温度的要求。(炒菜时,食用油的沸点大约是在270摄氏度左右)炖菜还马马虎虎。其次,第一次装料,炉内全部是新料时,燃烧时间长。再次续料后燃烧时间短。(大约在10-30分钟)第三,焦油多,有堵塞现象。尤其是焦油在空气中的悬浮微粒,对空气直接造成污染,室内可闻到焦油烟气。第四,填料时烟气大,呛人。不适应北方农村冬季室内外相对封闭的使用环境。总之,是好看不好用。

接下来,进入了艰难而漫长的反复试验阶段。针对上述问题,我查找并拜读了广州能研所和辽宁能研所的专家们的专业论文。对照他们的试验数据,对现有产品进行改进。从外形尺寸到炉膛形状,从配气部分的方向速压,到出气部分的分离过滤。前前后后进行了多次试验。 2008年,有些人听说了我搞的试验,纷纷来看个究竟。其中,有些人看到样机演示后,问我为什么还不投入市场销售?说实在的,我也巴不得早点儿上市。我已经消耗了太多的银子,我都快撑不住了。但是,我的初衷却不想改变:秸秆气化技术,的确是一项有前途的新兴产业。如果为了眼前的利益,把不成熟的产品推向市场,靠骗几个“加盟费”,“转让费”赚钱,只会昙花一现,(这么做的厂家,赚的骂比赚得钱还多)不会长久。加之,先前买了产品的使用者,都会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受,使他们对秸秆气化技术失去信心。再通过他们的口头宣传,久而久之,更多的消费者,对秸秆气化技术,会产生一种不愿意接受的抵制心理。别人即使有了好的东西也很难卖得出去。损人不利己。因此,我对自己说:再吃苦,也要拿出过得硬的产品。成功之日,只卖产品,不卖技术。

从目前看,我国广大农村,相当数量的农民的日子比前几年好多了。他们盖新房,买电视以后,也有不少人家买了电饭锅,买了电炒锅。(个别的人家还买了微波炉。)他们都有一种改变旧的生活方式的良好愿望。秸秆气化技术很受他们的欢迎。电炊具再好,农民们也要用种地得来的钱去买电。而大量不用花钱的秸秆却白白浪费了。过去几年,国内投产的几十个村级气化站为什么经营困难,就是因为农民们除了在建气化站时,要共同投入相当数量的资金。气化站建成后还要再掏钱买气,不划算。得不偿失,劳民伤财。

家用小型秸秆气化炉,以其一次性投入少,使用方便,燃料随地可取,不用花钱的优势,非常适合我国广大农村的实际情况。如果真的有人能拿出可靠好用的产品给他们,那将对占我国人口绝对多数的农民,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国现有的家用秸秆气化炉技术,应该说,正处在一个艰难地攻关态势。无论广告做的如何,谁也达不到像彩电冰箱一样,拿来即用,用即可心。根据我观察的一些厂家的产品和网上大家交流的情况,结合我自己的实践,现有大多数产品的主要结症无外乎:一,燃烧状态不稳定。产气忽多忽少,火苗忽大忽小。火焰呈金黄色或发红,有的是蓝色。炊具底部及外表有大量黑灰和焦油附着物。空气中有明显的烟气味;二,火焰的温度偏低,满足不了中餐煎炒烹炸的要求。烧水,炖菜还勉强,不能炒菜;三,由于大多采用“上吸式”结构,产出的气体中带有大量的焦油。而焦油和水的混合物,在分离和处置上比较麻烦,会给室内和室外造成污染;四,不能解决取暖问题(主要指北方地区);五,对燃料的规格,要求比较高。(以上几点的总结只是一己之见。可能有的厂家早已解决了。抱歉)

有的产品突出强调了燃烧时间的问题。依我看,只是噱头,没有实际意义。只用几公斤的秸秆,燃烧4-5个小时,稍下功夫大家都能做到。听着看着都挺好,它的“有效做功”又如何呢? 家用秸秆气化技术,是让秸秆在缺氧的条件下,通过热化学反应,从秸秆中析出可燃的气体成分 为我所用(做饭,取暖)。而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的道理,不同的植物秸秆,各自所含的化学成分的数量早有定论。依据这些化学成分所能转化出的热能也是有限的。短时间的集中释放,可以提供相对高的绝对热值。换句话说,人为的把有限的热量释放的时间拉长,看到的只是好看的“着着”(zhaozhe)。对使用者没有意义。

目前,我国家用秸秆气化炉,产品技术性能提高上不去的根本原因有三:

其一,国家对家用秸秆气化炉技术的发展前景缺乏信心,不予支持。

据我所知,从中央到地方,每年都要从政府财政拿出相当数量的资金,用于改善农村的能源结构。相对我国现有的财力水平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大手笔。可是,有权使用这些资金的部门,在把大量的金钱投到“沼气”,“太阳能”,“节能生态农业园”和“秸秆气化站”等等方面后,恰恰忽视了家用秸秆气化炉技术。在我国,“三北”地区占了国土面积的一半还强。尤其是高纬度地带,“沼气”技术,由于发酵问题明显受到季节的桎梏。即使沼气池的保温问题已得到解决,在高寒地区又怎么保证“出渣”,“续料”活动的正常运行?“沼液”的利用又何从谈起?在吉林和黑龙江两省,要搞与“沼液”利用相配套的“大棚经济”又需要有多少燃料来支撑。“太阳能”,“节能生态农业园”虽然也有存在的理由,相比之下,在与“家用秸秆气化炉”同等的投资规模上,哪一个项目能让更多的农村家庭得到实惠!这笔帐,不知国家和省市的“农村能源办”的公仆是否细细算过。

其二,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看不上眼,不予理会。

家用秸秆气化炉技术,深究起来也是一门科学。貌似简单的它,要想达到实用水平,也是要下一番功夫的。它所包含的“热化学”什么的学问也是要有科学理论支持。也是要经历一个艰苦细致的研发过程。一般的文化水儿是难以搞定的。本人在于一些专家们的交谈中打听到,现如今的学者们都奔“大”的项目使劲。专业的科研机构里,比着劲儿的要拿国家级的项目。最次也要是省级的。能拿上世界级的最好。大型秸秆气化装置我们早就搞出来了,其结构的复杂程度岂是“小型家用秸秆气化炉”能比得。偏偏就是最让百姓上心的“小型家用秸秆气化炉”没戏。问为啥?没肉呗!大学的导师们,正忙着组织学生们搞“课题”。时间紧的连课都没功夫上。谁能顾上这。问为啥?捞钱呗!研究生们拿的“课题”得“够分量”。“分儿”不够您老毕不了业。时不常还得为导师的“课题”贡献时间。问为啥?溜须不到位,毕业也难!说了半天,就咱们这玩艺儿是“姥姥不亲,舅舅不爱”。

其三,民间开发者有热情,没知识。盲人摸象,自说自话。

数了数搞小型家用秸秆气化炉的老少爷们们,绝大多数是在靠近农村的“街边儿”县城。听人家说有拿这玩意儿赚钱的,不管自己懂不懂,照猫画虎。常常因为先天文化水平太低的原因,生产出来的“孩子”大都一样。连这些“低能儿”的所犯遗传病症都是统一的。偏偏就是这样,还有人拿着专利做幌子,大傻子再骗小傻子。牛皮吹得杠杠的,也没看见谁家的好用。唉......。悲哀呀!谁叫咱小时候不好好念书,怨谁呀。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也不是所有的开发者都是这样。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对产品的研制过程中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在文化水平低,没有相关资料可查,没有专业检测设备可用,没有可靠的技术支持的情况下,冥思苦想,废寝忘食,不屈不挠,不离不弃,屡败屡战。有的甚至接近“倾家荡产”。这些人,才是搞家用秸秆气化炉技术的中坚力量。他们对我国的家用秸秆气化炉技术的进步,功不可殁。即使是这样,我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人,出于对自己所付出的心血的珍爱,出于想指望这项技术养家糊口的目的,相互之间,对敏感的技术问题三缄其口,老死不相往来。这也是此项技术,在民间难以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有谁又会去责备他们的苦心呢)

上面的三条加在一起,就是当今中国家用秸秆气化炉技术发展的硬伤。假如,国家,科学家和“民间发明家”同心同德地绑在一起,各自发挥各自的长处,原子弹,氢弹,卫星,歼十都让咱整的忽悠忽悠的,小小秸秆气化炉算个六儿啊!不出半年准成。唉......。

搞小型家用秸秆气化炉的老少爷们:

摸着日渐干瘪的钱搭子,看着千奇百怪啥用没有的铁筒子,甩着黄黄瘦瘦的腮帮子。心里痛不痛?痛!肯定痛!

但愿我们的痛,不再是痛。

但愿我们的美梦早日成真。

烦您半天了,我是肚子也饿了,口也渴了

可靠的牛排
彩色的楼房
2025-08-17 01:38:57
是的,理解的很正确,这是工程竣工的一部分,只有安装了这套系统才能通过验收。

我们的项目是地下水源的示范项目,6月份做的这个数据监测系统,是监测地下水源热泵实际运行效果,然后把采集的数据上传到国家数据中心的一套设备。刚开始认为只有建科院能做,像中国建科院,深圳建科院的价钱比较高,后来了解到一些企业做的稳定性比较好,售后服务也好,价格要比建科院的要低,在15到二十万之间,再说一下我们这个项目用的北京一家叫北京阳光尚洁公司做的,服务态度很不错。另外我们的项目这边还有一个太阳能光电的项目,九月底要验收了,打算还让这家公司去做,价格在8-9万,毕竟要比建科院的价格低。建议大家参考。

着急的蓝天
雪白的发箍
2025-08-17 01:38:57

数据中心内的能源消耗,总体而言是非常有效的。随着虚拟化和云计算的增长,数据中心的整体能源使用效率才会有所改善。能源浪费最严重的阶段其实是制造能源的时候。

无论是煤、煤气或燃油为数据中心提供能源,大量能源损失都发生在其产生阶段。大多数化石燃料系统也都位于远离市区的地方。更先进点,更小型的能源制造设备可以改善这种情况。高温燃料电池采用一系列碳氢化合物燃料,将其分解为氢,然后从空气中获取氧,用于创造电能,并产生热量与水分。

关键在于尽可能多的捕捉输出。燃料电池产生的热能可以被用于为寒冷的空间提供供暖,甚至为水加热。手机燃料电池所产生的纯净水有助于缓解位于缺水地区数据中心的用水紧张。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与风能同样可以用来进行电解水,为燃料电池制造氢。然后可能建立一个真正可再生的连续数据中心主电源系统。这种方法不一定是制造电能的最便宜方式,和那些交钱就能获得能源的方法相比,但它确实一个为数据中心长期供电的有效手段。

有魅力的小笼包
无限的超短裙
2025-08-17 01:38:57

意味着:

数据将永远不会耗尽;

信息生产将没有尽头;

效率提升将没有极限。

1.时代背景:

数字经济浪潮正在蓬勃兴起,能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就是发展数字能源,即利用数字技术,引导能量有序流动,构筑更高效、更清洁、更经济、更安全的现代能源体系,能源发展将迈入数字能源新时代。未来,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数字能源将共同构成完整的现代能源系统。

2.新能源( NE):

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3.按类别可分为:

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氢能,地热能,海洋能,小水电,化工能(如醚基燃料)等。

慈祥的海燕
刻苦的绿茶
2025-08-17 01:38:57

说明了我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也争取做到清洁能源的发电,同样也能够降低矿产资源的投入力度。

一起来各个国家都致力于清洁能源的发电工作,但是要想做到清洁能源发电,不仅仅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同样也需要更多的资金技术。因此对于绝大部分国家而言,国家的电力问题仍然在不断的出现。尤其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正在不断的加快当中。我国对于电力的需求量正在不断的上升,因此需要加强对电力的发电研究。

发改委: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1亿千瓦。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表示,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经突破了11亿千瓦时。这也表明着我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这一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相比于传统的火力发电,清洁能源发电不仅能够节省更多的成本,同样也能够提高发电效率。最主要的是采用清洁能源发电的方式,能够减少对环境污染的程度。避免造成中国地区的环境出现恶劣,大气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

可再生发电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发改委的政策表示,也说明了我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当然这是主要的,毕竟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能够基本上实现可再生能源以及清洁发电的方式。毕竟可再生能源通常是用太阳能以及核能的方式来完成的。无论是太阳能又或者是核能发电,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

能够满足我国民众的电力需求。

因此,我认为我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方面的进步,已经能够基本上满足我国民众最基本的电力需求。当然我们也不能够停滞不前,也必须要加大可再生能力的电力发展规模。不仅仅要满足最基本的民众需求,也同样需要向很多制造企业提供充足的电力。在双方共同努力之下,国家的经济以及民众的生活才能够变得更加富强。

羞涩的含羞草
香蕉墨镜
2025-08-17 01:38:57
从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来看,基于我国的资源禀赋与负荷中心呈逆向分布特点,资源和负荷匹配相对较差,且部分地区就地消纳困难“三北”地区电源结构中调峰电源相对较少,特别是自备电厂供热机组比例较大,在冬季供热期调峰能力进一步受限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电力需求放缓,装机出现了相对过剩辅助服务政策不到位,或落实不力可再生能源发展建设速度较快,配套电网规划建设相对滞后,电能通道输送能力尚待提高。

总体来讲,“十三五”时期要积极稳妥地发展水电,全面协调推进风电的开发,推动太阳能的多元化利用,因地制宜地发展生物质能,加快地热能开发利用,同时推进海洋能发电示范应用。另外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在供热、燃料、供气等方面也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供热系统中太阳能热水器80000万平方米,地热能利用160000万平方米燃料产业中生物燃料乙醇年产400万吨,生物柴油年产200万吨供气达到年产80亿立方米。

复杂的豆芽
务实的丝袜
2025-08-17 01:38:57

1月12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报告称,互联网企业具有极强的低碳转型潜力,应在节能减排方面发挥作用,力争在2030年实现100%采用可再生能源目标。同时,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下降,低碳转型也将成为企业控制电力成本的重要手段。

云计算中心资料图。新华社 图

中国互联网 科技 产业具有极强低碳转型潜力

1月12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了《迈向碳中和:中国互联网 科技 行业实现100%可再生能源路线图》研究报告,认为随着中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 科技 行业转向100%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必然趋势。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我国已明确提出争取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报告指,在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的大背景下,预计“十四五”期间,碳达峰压力及目标将分解到具体产业。中国互联网 科技 行业规模仍在高速扩张、碳排放持续增长,如果不采用可再生能源,仅依靠提升节能技术将难以实现碳中和目标。

报告解释,互联网 科技 企业碳排放主要来自电力使用,其中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等大型互联网基础设施的电力使用为主要能耗来源。企业100%使用可再生能源,意味着其用电均来自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的能源。

据南都此前报道,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复旦大学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吴力波则提出,数据中心等大型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能耗很高,2018年我国数据中心的用电总量已经超过了整个上海市全 社会 的用电总量,达1500亿千瓦左右,占中国全 社会 用电量的2.35%。吴力波测算,如果按照现在的趋势发展,到2030年数据中心能耗最高可以达到1.4万亿千瓦,占全 社会 能耗的20%。

报告称,全球约41家率先设立长期100%可再生能源目标的 科技 企业,其中约20%已经实现了100%可再生能源目标,另外的约50%企业将实现100%可再生能源目标设置在2030年前,44%企业在2019年达到了60%或以上的可再生能源利用。

而目前在中国,仅有秦淮数据集团一家互联网 科技 企业设立了在2030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目标。绿色和平项目主任叶睿琪表示:“数据中心、云计算领域的脱碳发展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一环。中国互联网 科技 产业具有极强的低碳转型潜力,应该成为实现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排头兵。”

参考国际情况及中国在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雄心,报告建议,互联网 科技 企业应结合自身业务发展的需求,将目标定为在2030年前达到100%使用可再生能源,最晚不应晚于2050年。

绿色电力成为企业减排、控制成本重要手段

要实现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目标,企业应当如何做?报告介绍,随着中国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发展,企业采购可再生能源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市场化绿电交易、“绿色电力证书”认购、分布式和集中式可再生能源电站投资等已成为主要方式。

市场化绿电交易指不依靠政策强制要求,用户自愿从供应商处购买可再生能源转化成的电能,即绿色电力。例如,2019 年,某互联网企业位于河北张家口的数据中心通过采购当地的风电与太阳能发电,实现数据中心40%由可再生能源供电。

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三部委发布了《关于试行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自愿认购交易制度的通知》,绿色电力证书市场在中国正式启动。每张绿色电力证书(简称“绿证”)相当于1000度电。企业购买了证书后可视为采购了相应的绿色电力,资金将用于支持发电方相应的度电补贴。

此外,企业还可以在屋顶或园区内建设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如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直接获取和使用绿色电力。例如,2020年,某企业位于上海的数据中心在墙体外立面增设太阳能电板,每年可减少消纳传统火电9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63.3 吨。报告显示,投资建设分布式项目的收益率为8%,投资大型风电、光伏等集中式项目的收益率为9%-12%。

粗暴的盼望
爱笑的牛排
2025-08-17 01:38:57
包括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能源一般是指可循环可转化的能源,如水、风可持续能源一般是指可持久供应且较稳定的能源。

是清洁能源,也是绿色低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是中国多轮驱动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纯真的凉面
烂漫的保温杯
2025-08-17 01:38:57
报告附上了一份来自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的公开信,“为实现这一目标,腾讯将遵循‘减排和绿色电力优先、抵消为辅’的原则,大力提升数据中心的能效水平,积极参与绿电转型和相关市场建设,并不断 探索 碳汇领域的技术革新。”

此或意味着,为了实现不晚于2030年100%绿色电力的目标,这家互联网巨头企业未来不可避免地会加大针对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力度。

事实上,在这份报告中,有关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举措和成效,成为腾讯碳中和的重点行动方向。这些举措将从三方面展开:第一,持续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部署数据中心屋顶光伏, 探索 新能源微网技术,建设储能电站,搭载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第二,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采购,参与绿电市场化交易,2022年度已签订5亿千瓦时绿色电力采购合同;第三, 探索 集中式电站开发,促进可再生能源上网,提升负载柔性并匹配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在报告中,腾讯明确表示,“将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尤其是在用电领域,积极参与绿色电力交易, 探索 新能源项目投资开发。”

2020年,腾讯已经启动了数据中心分布式屋顶光伏的开发建设。2021年9月份,腾讯清远清新数据中心园区并网分布式光伏项目6.6MW,已发电超400万千瓦时;2022年2月,仪征数据中心13MW分布式光伏项目顺利并网发电。

腾讯披露,其正在规划建设清远清城、天津高新、上海青浦等约32MW分布式光伏项目,以及 探索 河北怀来约30MW风光一体化项目, 探索 数据中心绿色低碳的新模式。据统计,截至目前,腾讯已建和正在建设的数据中心园区分布式新能源项目超80MW,预计建成后年发电量超8000万千瓦时。

为了增强数据中心的负荷弹性,腾讯也将储能电站的规划提上了日程,其计划在清远清新园区、上海青浦园区接入储能电站,使数据中心实现可调用、可调节的功率节点。“为利用好分布式新能源贴近负荷中心,便于衍生光储充、风光储、源网荷储等低碳化能源利用场景的特点,我们和清华大学、华中 科技 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合作,积极 探索 利用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电力市场化交易、碳排放交易等数字化系统,寻找更优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模式。”腾讯在报告中介绍。

在绿电市场化交易方面,腾讯已于2021年7月初试水绿电交易。去年9月,其签订了风电采购协议,深汕数据中心成为参与国家组织的绿色电力交易的首批市场主体。而针对今年的绿电采购,腾讯集中签订了绿色电力交易合同,共计5.04亿千瓦时,锁定了6个风电光伏项目的年度部分发电量。

值得注意的是,腾讯也在这份报告中释放了投资开发集中式新能源项目的信号。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