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新高三学生,在考虑明年高考的去向,想了解一下北京工业大学的热能与动力工程怎么样?
北京工业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向)专业简介2009-04-20◆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方面宽厚理论基础,掌握英语、计算机及控制等现代工具,受到能源转换与利用、动力装置及系统、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与设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全面训练,既能从事可再生能源利用又能从事传统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相关的科学研究、设计开发、制造生产、运行管理、科研教学及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宽口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 课程设置:主要专业课程包括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能源与能量系统分析、自动控制原理、制冷与空调系统、能量转换与利用、工业热工过程及设备、洁净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太阳能利用技术、地热利用及热泵技术、生物能转化利用技术、风力发电技术以及生产技术实践、课程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以到政府机关从事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其他能源利用的管理、科研设计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技术支持、运行管理等工作。就业范围除可再生能源利用领域外,也可从事热能工程、动力工程、能源等相关领域的专门技术与管理工作。
◆ 专业要求:视力无色盲或色弱
北京工业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汽车方向)专业简介
◆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英语、计算机和主要专业及技术基础知识,在动手和创新能力方面得到全面训练,使学生成为深入了解汽车行业的发展动向,能够从事汽车产品开发、设计、实验、营销的复合型人才。
◆ 课程设置:主要课程包括机械设计基础、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汽车底盘构造、汽车发动机构造、内燃机原理、汽车设计、汽车制造工艺、汽车理论、内燃机设计、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汽车电控理论与实践、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电动汽车、汽车排气净化、汽车智能运输以及物理实验、综合化学实验、汽车工程课设、汽车专业生产技术实践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既可到国内外汽车生产企业、汽车研究所等部门从事汽车产品设计及开发、汽车新技术开发与研究、汽车产品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进出口贸易及汽车营销、汽车运输管理、检测及监理等工作,也可在机电行业从事机电产品开发、贸易及服务等工作。
◆ 专业要求:视力无色盲或色弱
四、解析北京工业大学人才培养模式
1、北京工业大学有四大人才培养特色 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
问:从兰老师刚刚介绍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可以看出,北工大学生可以在国内学习也可以到国外交流,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也是一个自我提升机会。不过还是回归到北京工业大学整体的办学情况上来,能否整体上概况一下,北京工业大学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和特色?
兰劲华:好的。在这方面,我自己总结了这么四点:第一个,学科门类齐全,专业多。虽然我校叫做北京工业大学,但是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艺术相结合的多科性的市属重点大学。目前学校有53个本科专业,3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第二个,学校非常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学校有7个专业:机械工程、建筑学、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实验班)、数字媒体技术、信息安全、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学院)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除了这7个专业加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外,普遍来讲,学校非常重视通过实施创新学分制度、鼓励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设立新生研讨课、设置自学型课程、完善普及性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竞赛体系等,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个,学校特别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由于我们学校的专业比较多,所以为学生提供了辅修和双学位专业。学校在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力争到2015年,1/3的本科生接受过第二专业教育。
第四个,学校非常重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刚才也提到了这方面的内容。我们有中外高水平的合作办学机构,我们还有50多个中外交流的项目。
2、在大一下学期可以进行转专业要求成绩排名前5%
问:刚刚您也提到转专业,很多考生在报考的时候,可能并不是很了解自己的兴趣,另外可能是因为分数原因,专业被调剂了,那么进入大学后考虑转专业问题,在北京工业大学,转专业有什么样的要求吗?每年转专业成果的比例大约多少呢?
兰劲华:北京工业大学在学生入校以后提供一次转专业的机会,在大一的第二学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排名情况,允许学习成绩在本年级本专业排名前5%的学生提出转专业的申请,接收专业院系和学生进行双向选择。
问:那每年能转专业成功的比例有多少?
兰劲华:我们规定的是按成绩排名前5%的学生,但是实际运行的情况来看呢,我们的学生进校以后呢,多数还是很安心于在本专业学习。
问:也就是说学生进去以后发现本专业应该是很不错的,我还是挺喜欢这个专业的,也就没有必要去再转专业了。
兰劲华:对。
3、校训:不息为体、日新为道
问:北京工业大学注重培养学生具备什么样精神?能否阐释一下北京工业大学的校训校风?
兰劲华:我校的校训是“不息为体、日新为道”。我校的快速发展与校训蕴含的这种精神力量是分不开的。我认为勤奋、务实、创新是我校学生也是我校教职工精神风貌的写照。
4、北京工业大学要求学生修4个创新学分 每年资助700余项课题立项
问:刚才您也提到北京工业大学在人才培养上有科研的优势,鼓励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的确现在很多本科生,他们有这样的需求,有这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想自己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那么在北京工业大学的本科生,有没有这样的机会,参与到导师或者校方的科研项目当中呢?能否介绍一下?
兰劲华:有。我校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学校注重鼓励学生进行科研探索。学校在教学计划中设有创新学分的要求,理工专业学生要求修4个创新学分,其它专业学生要求修2个创新学分。围绕创新学分的完成,学校鼓励和支持学生进科研团队、从事课题研究鼓励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级、省部级、国家级和国际四级科技竞赛。每年科技竞赛参与学生近8000人次,70%的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过1次竞赛。我校2013年获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奖377项,其中国际奖21项,国家奖199项,省部级奖157项。学校也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星火基金课题立项,每年资助700余项,受益学生5000多人次。学校还鼓励学生发表学术论文。
5、学有余力的学生修读完第二学位课程和完成毕业设计后就可拿到第二学士
问:现在很多学生在报考的时候,他也关注一些问题,就是双学位的问题,因为双学位在现在来说,也是比较普遍了,那么你能不能给我们介绍,北京工业大学的双学位这个申请、考试通过、培养情况?
兰劲华:我校在部分专业中设有辅修和双学位,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第二专业的需求。我校的辅修和双学位设置呈梯级型,在学生完成辅修学分(20—25分)、取得辅修结业证书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修读课程和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达到50—55个学分后,可获得第二个学士学位证书。
6、北京工业大学实行“一票否决制”:明确规定教授要给本科上课
问:刚才说了北京工业大学师资比较整齐,有一些院士,国家杰出青年,还有一些非常知名的国家教学名师,或者是地市教学名师,应该来说是在师资上是肯定没问题了,那么我想问问,这些博导,或者说教授,能不能给本科生上课呢?
兰劲华:是。我校很重视教授和导师给本科生上课。对此,我校在教师工作条例中有明确要求,也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实行一票否决制。本科生与教授和导师交流机会也多。教授和导师级教师不仅为本科生上专业课,也为本科生上其它课如新生研讨课等,学生的科研也多由教授和导师级教师来指导。
7、升学比例在20%左右
问:那么北京工业大学的保研和考研比例各自是多少?
兰劲华:目前保研和考研的比例共20%。每年学生既有保研和考研在本校的,也有保研和考研在更高层次学校的。
8、学校举行大型的双选会助推学生实习招聘
问:在实习上,学校或各个专业学院给推荐实习单位吗?
兰劲华:推荐。学校很重视这方面工作。一年举行多次大型的双选会,即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双向见面会,小型的招聘会也是周周不断。另外,学校的就业信息网上及时向学生发布用人单位招聘信息。
9、北京工业大学是全国就业50强高校
问:在就业方面,北京工业大学有没有数据统计每年的就业率?哪些专业就业率高呢?在就业方面,北京工业大学有什么推动措施?
兰劲华:我校是全国就业50强高校。近三年学校初次就业率平均在95%以上,毕业生在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超过55%,其中三分之一的毕业生进入国家和北京重点单位就业。
2013年本科就业率高于学校平均(95.27%)的专业有34个,其中15个专业就业率为100%,如给水排水工程(对应2014年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对应2014年的“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热能与动力工程(制冷)(对应2014年的“能源动力类”) 、应用化学、软件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会计学、市场营销、(对应2014年的“工商管理类”)工业设计、社会工作、社会学(对应2014年的“社会学类”) 、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对应2014年的“经济与贸易类”)、土木工程。
就业率是学校对学院进行考核和评价的重要指标。另外,我校对学生也有创业扶持。有校内创业实训基地,该基地是市教委的大学生创业培训服务基地,也是团中央的KAB(Know About Business,了解企业)创业教育基地。
学校对自主创业学生有政策扶持。每年都有学生申请入驻基地,学校针对入驻基地的创业团队,安排导师对其进行创业辅导、开业咨询和跟踪服务。
电控学院: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微电子
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网络安全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数字多媒体
机电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
建工学院:土木工程、水务工程、给排水、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交通工程
建规学院:建筑学、城市规划、工业设计
数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应用物理
环能学院: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应用化学、热能与动力工程(制冷方向、汽车方向、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向)
材料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
生命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工程方向、生物技术方向)、食品质量与安全
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工业外贸方向)、统计学、金融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会计学、法学(知识产权法方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软件工程管理)
人文学院:社会工作、社会学、广告学
外国语学院:英语(翻译方向、商务方向)、日语(商务方向)、朝鲜语(科技韩国语方向)
扩展资料
北京工业大学创建于1960年。建校初期,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部分学生先后划转学校。20世纪70年代至2005年,北京工商管理专科学校、北京联合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计算机学院、国家建材局管理干部学院(武汉工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北京艺术设计职业学院相继并入学校。
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校本部和6个分校区,占地面积96.0151万平方米;共有教职工3201人;在校生24442人,其中,学历教育学生中全日制研究生7450人(博士生1275人,硕士生6175人),非全日制研究生677人,普通本专科生14050人,非计划招生高等教育学生中在职人员攻读博士硕士学位418人,在校留学生1072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工业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考研学校排名:
总共有59所高校进入全国评选,被评为A+等级的学校的是清华大学(排名第1)和西安交通大学(排名第2),紧随其后按照名次依序是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
例如:
1.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始建于1911年,前身是清华学堂,是一所著名的985级别的双一流A级大学,同时也是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清华大学的校名取自“清华园”,而“清华园”则是来源于东晋名士谢混的“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清华大学设有21个学院、59教学系,开设了82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0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2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60个。
2.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国家“七五”“八五”重点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 - 全国高等学校名单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专业
院系
专业
实验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与工程、土木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法学[2]
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
技术学院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3]
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实验班、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4] 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交通工程、水务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5]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应用化学和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汽车工程和制冷空调及其自动控制专业)[6] 应用数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光通信与光电子技术)和统计学[7]
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8] 、物联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9]
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10]
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软件学院)
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11]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城市规划、工业设计[12] 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软件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工业外贸)、金融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法学[13]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工作、广告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化(只招收留学生)[14] 外国语学院英语(商务方向)、英语(翻译方向)、日语(商务方向)、朝鲜语、外贸英语、外贸日语[15]
艺术设计学院动画、艺术设计[16] 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物联网工程(The Internet of Things)和金融学(Finance)[17]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科技哲学学[18] 继续教育学院[19]
学院教学资源丰富,就业不错,属于专业性强的岗位需求。
1、“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和国防特色专业,“飞行器动力工程”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陕西省名牌专业;
2、“燃烧学”(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和“航空发动机燃烧学”(线上一流课程)是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是陕西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3、“航空发动机燃烧学”和“气体动力学基础”是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
教学建设
学院拥有“翼型叶栅空气动力学(叶栅部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新概念喷气推进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与监测”陕西省工程中心、“航空发动机内流动力学”陕西省重点实验室等20余个科研实验室,总占地面积达20000平方米。
学院拥有1个“新概念喷气推进技术”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和1个“国家重点项目振动控制支撑团队”。学院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专项计划和基金项目,取得了诸多重要成果。
以上内容来源: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学院简介
能源与动力工程致力于传统能源的利用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如何更高效的利用能源。能源既包括水、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也包括核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以及未来将广泛应用的氢能。动力方面则包括内燃机、锅炉、航空发动机、制冷及相关测试技术。2012年教育部新版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调整热能与动力工程为能源与动力工程。
2、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燃烧学 等。
3、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4、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不存在问题,学生毕业后可到相关的国家机关、科研院所、流体机械制造企业以及水电行业、航空航天部门、水利部门及与流体工程设计相关的其他单位从事生产、教学、科研、销售、管理等工作。
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1. 西安交通大学 A++
2.清华大学A++
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4. 上海交通大学 A++
5.华中科技大学A++
6. 东南大学 A++
7.天津大学A++
8. 北京科技大学 A+
9.重庆大学A+
10. 山东大学 A+
11. 华北电力大学 (保定)A+
12.华东理工大学A+
1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A+
14. 江苏大学 A+
15.兰州理工大学A+
16.上海理工大学A+
17. 大连理工大学 A+
18. 南京工业大学 A+
19.哈尔滨工程大学A+
20.青岛科技大学A+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2012年由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调整而来,调整后的专业覆盖面更加广泛。这里的能源既包括水、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也包括风能、核能、生物能、氢能等新能源,动力方面则包括内燃机、锅炉、发动机、制冷及相关测试技术。
能源与动力工程集能源的开发、利用、转化、系统控制、节能减排于一体,主要研究如何把大自然存在的各种能源有效转换成工业上和社会生活需要的能源,同时减少环境污染。所以,能动专业真的不只是烧锅炉的。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动力是维系现代工业运行的基本条件,人们的衣食住行一刻也离不开能源,能源动力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虽然现在能源市场逐渐饱和,还有许多新能源挤占市场,但全球人口仍在增长,社会各行业都在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只会有增无减,所以能源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由于气候变化及环境挑战,社会对低碳排放乃至零排放能源的需求甚殷,核能等清洁能源正逐渐成为未来世界能源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能动专业毕业生的未来发展比较乐观,近几年正在逐渐转变成为热门专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传统内涵不断拓展和延伸,与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生物科学、化学科学、信息科学、经济管理等学科交叉融合,拓宽和突破了传统专业界限。
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不仅能掌握能动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掌握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学生具备跨学科研究工作的能力。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覆盖面广,不同学校的培养重点不同,有的学校偏重于汽车内燃机方向,有的学校偏重于制冷与制热方向,还有的学校偏重于发电方向、新能源方向等等,考生在报考时需要注意。
能源与动力工程考研方向
能源与动力工程考研七个专业方向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工程、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主要研究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动力机械和热工设备的设计和测试技术等,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和核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动力机械和热工设备包括内燃机、锅炉、航空发动机、制冷机等。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能源与动力工程考研七个专业方向! 免费提供考研备考类问题解答,帮助您更轻松通过考研专业考试 孔昱力 高顿考研政治研究院高级顾问 高教社考研政治红宝书配套教材主编,全国考研政治配套教材编委会主审,全国考研政治名师。 善用幽默的语言让学生理解考点,快速掌握做题方式
。 现任高顿考研研究院高级顾问,高顿考研上海集训营教师。 免费咨询老师 能源与动力工程考研七个专业方向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主要涉及热力发电、空调制冷、内燃机、新能源等方向。接下来分享一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介绍
能源与动力工程是2012年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能源动力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是以工程热物理相关理论为基础,面向能源转化利用及动力系统领域的专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主要涉及热力发电、空调制冷、内燃机、新能源等方向。热力发电方向要求侧重掌握热力发电相关的知识技能,空调制冷方向要求侧重掌握空调、冷库相关的知识技能,内燃机方向要求侧重掌握车用发动机相关的知识技能,新能源方向要求侧重掌握新能源开发方面的知识技能。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就业方向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生能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制造、安装、检修、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也可在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可在大型企业、相关公司以及相关的研究所、设计院、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热能工程、动力工程、制冷工程方面的研究与设计、产品开发、制造、试验、管理、教学等工作。
主要就业方向为发电厂、内燃机厂、汽车制造厂、物流调控、锅炉厂、大型机械厂、造船厂、空调厂、制冷设备厂、暖通工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