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动力工程 > 正文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怎么样

愉快的乌龟
明亮的小馒头
2022-12-31 11:04:28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怎么样

最佳答案
文静的黑猫
爱听歌的溪流
2025-08-21 09:58:49

虽然我不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学生,但是我的好朋友是这所学校的,已经在这所学校就读了三年,总体来说这所学校还是不错的。

学校介绍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是以伟大爱国主义者、近现民主革命军廖仲恺名字命名的。坐落于广州分为二个校区珠海校区和白云校区,白云校区是新校区,环境稍微好点,地理位置有点偏,珠海校区为老校区,设备环境有点老旧。

优势学科

农学、工程学、管理学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优势学科,仲恺农林业专业好,这是公认的,相对应分数线会高一点。8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分别为:能源与动力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植物保护、园林、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

学习氛围

身边的同学都很认真,每年考研考公上岸的人都有。图书馆每天都有很多人去自习(仲恺有研究生读)不过我觉得大学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觉学习。

校内出行

白云校区在很安静的大山里。学校比较“长”,如果宿舍住得离教学楼比较远的同学可以自行购买自行车或者电动车,乘坐校内巴士也很方便。

美食

校内两个饭堂,旧饭里面饭点会偶遇老师,大众菜 麻辣烫 汤粉面 烧腊 肠粉 汤饭 汤粥 煲仔饭目前都有;新饭几乎没有老师,菜色同旧饭差不多,品种更多,味道也不错。

校外有美食街,奶茶 烧烤 糖水 餐馆供君选择。小超市 打印店 水果摊自然也是有的,时常还会有卖烤红薯炒栗子等等一些流动小摊在校门口。

宿舍环境

1-6栋:六人间,有上床下桌,也有分上下床。两个人在上床下桌(独立小桌),四个人在上下床

(配合并小桌),风扇,无电梯无洗衣机,宿舍皆有独卫,空调。

7-15栋:六人间,全部上床下桌,独立卫浴,两风扇一空调,无洗衣机无电梯。

16-18栋:六人间,有电梯,全部上床下桌,独立卫浴,两风扇一空调,无洗衣机。 (洗衣机皆由宿舍内部讨论购买)

仲恺优点也挺多,学校自由,在分数线差不多的学校来说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欢迎师弟师妹们的到来!

最新回答
怡然的故事
甜甜的柜子
2025-08-21 09:58:49

根据教育局规定,已经没有明确一本、二本的概念。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简称仲恺,创办于1927年,是一所以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近代民主革命家廖仲恺先生名字命名,以现代农业科学为特色,农学、工学为优势,农、工、理、经、管、文、艺、法八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广东省省属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学校及全国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脉深厚,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广州。现有海珠校区、白云校区、番禺教学科研基地,占地面积2000余亩。校园集云山之神秀,汇珠水之灵气,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地。

前身为仲恺农工学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近代民主革命先驱何香凝先生等提议、国民党中央为纪念廖仲恺先生爱护农工的意愿而决定创办的。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广州,历经数年的发展,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脉深厚,现有海珠校区、白云校区、番禺教学科研基地,占地面积2264余亩。

为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办学,促进学校发展,1987年4月,根据国家副主席王震提议,经中共广东省委同意,成立了学校董事会,王震任名誉董事长,广东省省长叶选平任第一届董事会董事长。此后,历届学校董事长均由在任广东省省长担任。董事会成员包含有国家领导人、省部级领导以及港澳知名人士。

学校始终秉承“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注重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办学多年以来获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早在1997年就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合格学校,2009年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是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资助高校,是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试点高校。近年来在校学生获得多项大奖。最重要的是该校的毕业生初次就业良好,位列全省前列。

学校师资

截止2022年3月,现有国家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珠江学者2人,广东省教学名师3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2人,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15人,广州珠江科技新星5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6个。学校图书馆藏书116.63万册,电子图书203.44万册,各种类型数字资源库39个。

学校学科专业的设置

学校于2006年1月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现设有17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部和华南地区最大的雅思考点(IELTS);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5个、本科专业55个。其中省级重点学科4个,珠江学者设岗学科7个,9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还有16个名牌、特色专业。

重点学科:

广东省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植物保护。

广东省珠江学者岗位设岗学科: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药学、生物化工、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重点专业:

国家级卓越计划专业:园林

国家级特色专业:园艺、食品科学与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植物保护、应用化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科学、网络工程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3个:园艺、食品科学与工程、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植物保护、园林、食品质量与安全、产品设计、应用化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生物技术

省级特色专业10个:能源与动力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植物保护、应用化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科学、网络工程、园林、环境设计、环境工程

截止到2020年,拥有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3D数字化技术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16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广东省首批协同育人平台、1个广东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广东省示范性产业学院,9个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术科研

截止到2022年1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绿色工程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广东省乡村振兴战略专项中外联合实验室1个(中新(新西兰林肯大学)农副产品综合深加工与功能营养评价联合实验室)。

截止至2020年 ,学校拥有各级各类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35个。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多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分别为:仲恺为第一完成人的《生物基可降解高吸水性树脂生产开发与应用推广》,仲恺为第四完成人的《桔小实蝇种群持续控制的基础及关键技术系统研究与应用》。在国际、国内知名科技期刊上发表(获收录)论文多篇,其中仲恺为第二署名的《一种新的自花授粉机制——花粉滑动》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Nature》杂志上发表,实现了广东省学术界在该杂志发表论文零的突破。

学校在保水保肥技术;水禽健康养殖;猕猴桃、鹰嘴桃、蓝莓、银杏等优稀水果培育;花生、甜糯玉米杂优利用与育种;病虫害防治;农用化学品开发利用;有机硅高分子材料开发利用;岭南特色食品研发、安全控制与加工;观赏花卉、草坪草等园林植物培育;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及自动化;环境保护及人工环境标准化;农业信息化及物联网技术、行业与地方标准制定;农林产业规划及企业经济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合作交流

为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多元化背景下的学习能力,学校积极开展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交流。先后与英国贝德福德大学、布莱顿大学、利物浦大学、布鲁内尔大学、爱丁堡龙比亚大学、美国圣道大学、诺丁汉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夏威夷大学、威斯康星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日本创价大学、新西兰林肯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工业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荷兰Aeres应用科技大学等欧、美、亚、大洋洲十几个国家的学校建立了校际联系、学术交流或合作办学关系。同时亦与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大学之间建立了校际联系、学术交流或合作办学关系。

飘逸的野狼
开放的网络
2025-08-21 09:58:49
一、2020年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录取查询入口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农、工学科为优势,农、工、理、经、管、文、艺、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广东省属、公办、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广州,有海珠、白云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 2000 余亩。校园集云山之神秀,汇珠水之灵气,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1053 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 54.5%;现有柔性引进院士 6 名,国家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 1 人,973 首席科学家 1 人,珠江学者讲座教授 5 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1 人,青年珠江学者 2 人,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2 人,全国优秀教师 3 人,广东省教学名师 3 人、南粤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15 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 12 人,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15 人,广州珠江科技新星 5 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 6 个,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 7 个。学校图书馆藏书 124.72 万册,电子图书 238.9 万册,各种类型数字资源库 43 个。

2020年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录取查询入口为: http://zsb.zhku.edu.cn/

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重点专业名单有哪些

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

国家级卓越计划专业:园林

国家级特色专业:园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食品科学与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植物保护、应用化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科学、网络工程

害怕的大船
贤惠的玉米
2025-08-21 09:58:49
仲恺:由志愿优先调整为分数优先,而仲恺的分数线一般是高出2A线20分,其他的你自己想着办吧,还有仲恺新开的协同班——“协同班”以仲恺能源与动力工程(制冷与空调)和应用化学省级特色专业为主体,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和应用化工技术省级示范性专业为依托,强强联合。不知道你说的动力工程是哪个了。(PS:给个群你,去问下吧:仲恺13级新生咨询群:29581134)言尽于此,自己看着办吧,再温馨提示,今年仲恺扩招,所以......

俏皮的指甲油
壮观的盼望
2025-08-21 09:58:49

能源与动力工程致力于传统能源的利用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如何更高效的利用能源。能源既包括水、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也包括核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以及未来将广泛应用的氢能。动力方面则包括内燃机、锅炉、航空发动机、制冷及相关测试技术。2012年教育部新版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调整热能与动力工程为能源与动力工程。

1培养目标

考虑学生在宽厚基础上的专业发展,将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分成以下四个专业方向:

(1)以热能转换与利用系统为主的热能动力工程及控制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新能源开发和研究方向);

(2)以内燃机及其驱动系统为主的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船舶动力方向;

(3)以电能转换为机械功为主的流体机械与制冷低温工程方向;

(4)以机械功转换为电能为主的火力火电和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即 工程热物理过程及其自动控制、 动力机械及其自动化、流体机械及其自动控制、电厂热能工程及其自动化四个二级学科。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 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 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 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3人才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源转换与利用和热力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适应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级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该能源动力学科领域的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学生应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与 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毕业生能从事 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制造、安装、检修、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也可在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4主干学科

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流体力学

5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 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 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燃烧学 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硕士 博士

6专业实验

传热学实验、工程热力学实验、动力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流体力学实验 等

7知识结构

工具性知识

比较系统地掌握一门外语,掌握外文科技写作知识。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的计算机应用与开发能力;掌握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知识、方法与工具。能够进行中外文文献检索。

自然科学知识

掌握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学科技术基础知识

掌握工程制图、工程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工艺学、电工学、电子技术基础、 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计算机原理与应用、 自动控制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对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知识要求可适当降低)。

专业知识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因专业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1)热能动力及控制工程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方向)

主要掌握热能与动力测试技术、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燃烧污染与环境、动力机械设计、热力发电厂、热工自动控制、传热传质数值计算、流体机械等知识。

(2)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方向

掌握内燃机(或透平机)原理、结构、设计、测试、燃料和燃烧,热力发动机排放与环境工程, 能源工程概论,内燃机电子控制,热力发动机传热和热负荷, 汽车工程概论等方面的知识。

(3)制冷低温工程与流体机械方向

掌握制冷、低温原理、人工环境自动化、暖通空调系统、低温技术学、热工过程自动化、流体机械原理、流体 机械系统仿真与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该方向所涉及的制冷空调系统、低温系统,制冷空调与低温各种设备和装置,各种轴流式、离心式压缩机和各种 容积式压缩机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4)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掌握水轮机、水轮机安装检修与运行、 水力机组辅助设备、水轮机调节、 现代控制理论、发电厂自动化、电机学、发电厂电气设备、继电保护原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水电厂计算机监控和水电厂 现代测试技术方面的知识。

也就是说,本专业学生应具有如下知识和能力,并根据培养规格的不同而有所侧重: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熟练掌握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等基础性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应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资料。若外语为英语应达到国家四级以上水平(含四级)。

(3)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力学理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热学理论(热力学、传热学等),机械设计基本理论,电工与电子基本理论, 自动控制理论,能源动力工程基础理论等。

(4)熟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或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5)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和基本工艺、操作、运行等基本技能。

(6)具有一定计算机相关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熟练使用计算机工具,解决工程中的有关问题。

(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8就业方向

根据专业方向不同,毕业生可在大型企业、相关公司以及相关的研究所、设计院、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热能工程、动力工程、制冷工程方面的研究与设计、产品开发、制造、试验、管理、教学等工作。主要就业方向为发电厂、内燃机厂、汽车制造厂、物流调控、锅炉厂、大型机械厂、造船厂、空调厂、制冷设备厂、暖通工程等等!

9修业年限

四年开设院校( 非按排名排列)

中原工学院 郑州轻工业学院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郑州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长安大学

西北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武汉大学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湘潭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天津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 新疆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

德州学院 大连海事大学 四川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重庆大学 南昌大学 东南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广西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河海大学 苏州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吉林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山东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海洋大学 江苏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吉林化工学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邵阳学院 佳木斯大学

南京工程学院 江苏工业学院 江苏科技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扬州大学 景德镇陶瓷学院

重庆理工大学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哈尔滨理工大学 长江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哈尔滨商业大学 沈阳化工学院 沈阳理工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西华大学 中国计量学院 山西大学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中北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上海电力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西藏大学 陕西理工学院 长沙理工大学 南华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 长春工程学院 河南城建学院 集美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青岛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烟台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河北理工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 燕山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南昌工程学院

江西蓝天学院 平顶山学院 运城学院 贵州大学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武汉科技大学 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交通大学 沈阳工程学院 辽宁科技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河南理工大学方科技学院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中北大学朔州校区

娇气的黑米
乐观的项链
2025-08-21 09:58:49
排名不分先后,仅供参考

1清华大学

2北京工业大学

3北京建筑大学

4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5天津商业大学

6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7河北工业大学

8河北科技大学

9河北农业大学

10中北大学

11内蒙古科技大学

12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13东北大学

14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15沈阳化工大学

16大连海洋大学

17东北电力大学

18吉林化工学院

19哈尔滨理工大学

20哈尔滨工程大学

21哈尔滨商业大学

22上海理工大学

23上海电力学院

24苏州大学

25南京理工大学

26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27常州大学

28南京林业大学

29盐城工学院

3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1安徽工业大学

32南昌大学

33景德镇陶瓷学院

34山东科技大学

35青岛科技大学

36山东建筑大学

37山东理工大学

38鲁东大学

39郑州轻工业学院

40中原工学院

41武汉大学

42武汉科技大学

43湘潭大学

44中南大学

45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46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47中山大学

48广东海洋大学

49四川大学

50重庆交通大学

51贵州大学

52云南农业大学

53西安交通大学

54西安理工大学

55陕西科技大学

5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57兰州理工大学

58河西学院

59新疆大学

60江西科技学院

61新疆工程学院

62青岛大学

63三峡大学

64南京工程学院

65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66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67山东交通学院

68沈阳工程学院

69重庆理工大学

70黑龙江工程学院

71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72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73文华学院

74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

75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

76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

77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78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79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

80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81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82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83苏州大学文正学院

84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85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

86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87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88北京交通大学

89北方工业大学

90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91天津大学

92河北工程大学

93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94华北理工大学

95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96山西大学

97太原理工大学

98内蒙古工业大学

99沈阳理工大学

100辽宁科技大学

10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102大连海事大学

103吉林大学

104吉林建筑大学

105哈尔滨工业大学

106燕山大学

107东北石油大学

108华东理工大学

109上海海事大学

110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11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12江苏科技大学

113南京工业大学

114河海大学

115江苏大学

116中国计量学院

117合肥工业大学

118集美大学

119华东交通大学

120山东大学

12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122青岛理工大学

123齐鲁工业大学

124德州学院

125郑州大学

126河南科技大学

127河南农业大学

128华中科技大学

129武汉理工大学

130湖南大学

131长沙理工大学

132邵阳学院

133南华大学

134华南理工大学

135广西大学

136西南交通大学

137西华大学

138昆明理工大学

139西藏大学

140西北工业大学

141西安石油大学

142长安大学

143陕西理工学院

144兰州交通大学

145青海民族大学

146天津城建大学

147安徽建筑大学

148昌吉学院

149烟台大学

150扬州大学

151南昌工程学院

152榆林学院

153长春工程学院

154重庆科技学院

155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156河南城建学院

157东莞理工学院

158广东工业大学

159宁夏理工学院

160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

161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

162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163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

164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

165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

166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

167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168银川能源学院

169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170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171青岛工学院

172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173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

温暖的棒球
勤恳的店员
2025-08-21 09:58:49
业务培养目标

考虑学生在宽厚基础上的专业发展,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分成以下四个专业方向: (1)以热能转换与利用系统为主的热能动力工程及控制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新能源开发和研究方向); (2)以内燃机及其驱动系统为主的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船舶动力方向; (3)以电能转换为机械功为主的流体机械与制冷低温工程方向; (4)以机械功转换为电能为主的火力火电和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即工程热物理过程及其自动控制、动力机械及其自动化、流体机械及其自动控制、电厂热能工程及其自动化四个二级学科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源转换与利用和热力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适应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级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该能源动力学科领域的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学生应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与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毕业生能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制造、安装、检修、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也可在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主干学科

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

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硕士

主要专业实验

传热学实验、工程热力学实验、动力工程测试技术实验等

知识结构要求

工具性知识 比较系统地掌握一门外语,掌握外文科技写作知识。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的计算机应用与开发能力;掌握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知识、方法与工具。能够进行中外文文献检索。 自然科学知识 掌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学科技术基础知识 掌握工程制图、工程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工艺学、电工学、电子技术基础、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对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知识要求可适当降低)。  

 专业知识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因专业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1)热能动力及控制工程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方向) 主要掌握热能与动力测试技术、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燃烧污染与环境、动力机械设计、热力发电厂、热工自动控制、传热传质数值计算、流体机械等知识。 (2)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方向 掌握内燃机(或透平机)原理、结构、设计、测试、燃料和燃烧,热力发动机排放与环境工程,能源工程概论,内燃机电子控制,热力发动机传热和热负荷,汽车工程概论等方面的知识。 (3)制冷低温工程与流体机械方向 掌握制冷、低温原理、人工环境自动化、暖通空调系统、低温技术学、热工过程自动化、流体机械原理、流体机械系统仿真与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该方向所涉及的制冷空调系统、低温系统,制冷空调与低温各种设备和装置,各种轴流式、离心式压缩机和各种容积式压缩机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4)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掌握水轮机、水轮机安装检修与运行、水力机组辅助设备、水轮机调节、现代控制理论、发电厂自动化、电机学、发电厂电气设备、继电保护原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水电厂计算机监控和水电厂现代测试技术方面的知识。

也就是说,本专业学生应具有如下知识和能力,并根据培养规格的不同而有所侧重: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熟练掌握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等基础性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应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资料。若外语为英语应达到国家四级以上水平(含四级)。 (3)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力学理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热学理论(热力学、传热学等),机械设计基本理论,电工与电子基本理论,自动控制理论,能源动力工程基础理论等。 (4)熟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或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5)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和基本工艺、操作、运行等基本技能。 (6)具有一定计算机相关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熟练使用计算机工具,解决工程中的有关问题。 (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大型企业、相关公司以及相关的研究所、设计院、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热能工程方面的研究与设计、产品开发、制造、试验、管理、教学等工作。主要就业方向为发电厂、内燃机厂、汽车制造厂、物流调控、锅炉厂、大型机械厂、造船厂等等

舒服的店员
小巧的季节
2025-08-21 09:58:49
该专业培养具有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及能源的利用与转换领域的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水利机械)和动力工程(如热电厂工程、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研究、开发、营销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的分配去向主要有汽车厂、摩托车厂、内燃机厂、造船厂、设计院、研究所及高校等大型企事业单位。

该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所学课程包括人文与社会科学类课,公共基础课,机械类基础课(如制图、力学、金属材料等),电工电子与计算机类基础课(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微机应用、软件基础、CAD等),热工基础课(如传热学、热力学、燃烧学、流体力学、热工仪表与测量等);专业课和选修课有:热交换原理与技术,热工系统优化设计,热工过程自动控制、热能动力系统与装置、能源工程与环境保护、制冷空调技术、动力机械、锅炉原理、供热工程、热力发电厂、太阳能工程、干燥原理与技术等。

开设能源动力类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院校名单:

[北京] 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石油大学

[天津] 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学院、天津商学院、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河北] 河北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理工学院

[山西] 太原理工大学、太原重型机械学院

[内蒙古] 内蒙古工业大学

[辽宁] 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大连水产学院、鞍山钢铁学院、沈阳工业大学、沈阳化工学院

[吉林] 吉林大学、东北电力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佳木斯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水产大学、上海电力学院

[江苏] 江苏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扬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华东船舶工业学院、江苏石油化工学院、苏州大学、南京工程学院

[浙江] 浙江大学

[安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东冶金学院

[福建] 集美大学

[江西] 南昌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

[山东] 山东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建筑工程学院

[河南] 洛阳工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焦作工学院、郑州大学

[湖北]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化工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南] 湖南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中南大学、长沙电力学院

[广东]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五邑大学、湛江海洋大学、仲恺农业技术学院

[广西] 广西大学

[重庆] 重庆大学

[四川] 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工业学院

[贵州] 贵州工业大学

[云南] 昆明理工大学

[陕西] 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甘肃] 甘肃工业大学、兰州铁道学院

怎么样,够不够哇?

瘦瘦的蚂蚁
任性的抽屉
2025-08-21 09:58:49
热能与动力工程其实是很多个专业合并的集合体,分很多方向,笼统地说有没有发展前景这就不好说了。总体来说还是很好就业的专业

按专业分为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低温工程及制冷技术三个小专业。但是这个一般在研究生阶段才分得比较细。

按研究方向,电厂、内燃机、工业炉、空调制冷、核工程、热处理、能源造船等方向

具体是学哪个方向要看学校的强项是哪个。

毕业后的去向可以使设计院,电厂,船厂,钢厂、重机、汽车、家电等行业的生产单位或技术部门,具体还要看是什么学校毕业和学历高低

开设学校太多了,我也不是都知道。下边是热能的排名,09年的,现在也差不多。参考一下吧。

1 西安交通大学 A

2 清华大学 A

3 上海交通大学 A

4 华中科技大学 A

5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6 浙江大学 A

7 东南大学 A

8 天津大学 A

9 华北电力大学 A

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11 重庆大学 A

12 大连理工大学 A

13 上海理工大学 A

14 山东大学 A

15 中南大学 A

16 江苏大学 A

17 北京科技大学 A

18 哈尔滨工程大学 A

19 东北电力大学 A

2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21 同济大学 A

22 北京理工大学 A

23 内蒙古工业大学 A

24 兰州理工大学 A

25 山东科技大学 A

B 等 (38个):东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吉林大学、长春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南京理工大学、

西华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中北大学、邵阳学院、昆明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沙理工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沈阳化工学院、大连水产学院、河南理工大学、河海大学、集美大学

B等 (38个):兰州交通大学、辽宁科技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贵州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新疆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上海海事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四川大学、广西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仲恺农业技术学院、烟台大学、茂名学院、山东建筑大学、沈阳工程学院、山东理工大学、中原工学院、青岛理工大学、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长安大学、燕山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南昌大学、郑州大学、佳木斯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天津理工大学、广东海洋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青岛大学、攀枝花学院

激情的爆米花
健忘的皮带
2025-08-21 09:58:49

能源与动力工程致力于传统能源的利用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如何更高效的利用能源。能源既包括水、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也包括核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以及未来将广泛应用的氢能。动力方面则包括内燃机、锅炉、航空发动机、制冷及相关测试技术。2012年教育部新版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调整热能与动力工程为能源与动力工程。

1培养目标

考虑学生在宽厚基础上的专业发展,将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分成以下四个专业方向:

(1)以热能转换与利用系统为主的热能动力工程及控制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新能源开发和研究方向);

(2)以内燃机及其驱动系统为主的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船舶动力方向;

(3)以电能转换为机械功为主的流体机械与制冷低温工程方向;

(4)以机械功转换为电能为主的火力火电和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即 工程热物理过程及其自动控制、 动力机械及其自动化、流体机械及其自动控制、电厂热能工程及其自动化四个二级学科。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 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 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 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3人才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源转换与利用和热力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适应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级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该能源动力学科领域的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学生应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与 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毕业生能从事 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制造、安装、检修、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也可在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4主干学科

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流体力学

5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 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 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燃烧学 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硕士 博士

6专业实验

传热学实验、工程热力学实验、动力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流体力学实验 等

7知识结构

工具性知识

比较系统地掌握一门外语,掌握外文科技写作知识。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的计算机应用与开发能力;掌握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知识、方法与工具。能够进行中外文文献检索。

自然科学知识

掌握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学科技术基础知识

掌握工程制图、工程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工艺学、电工学、电子技术基础、 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计算机原理与应用、 自动控制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对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知识要求可适当降低)。

专业知识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因专业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1)热能动力及控制工程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方向)

主要掌握热能与动力测试技术、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燃烧污染与环境、动力机械设计、热力发电厂、热工自动控制、传热传质数值计算、流体机械等知识。

(2)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方向

掌握内燃机(或透平机)原理、结构、设计、测试、燃料和燃烧,热力发动机排放与环境工程, 能源工程概论,内燃机电子控制,热力发动机传热和热负荷, 汽车工程概论等方面的知识。

(3)制冷低温工程与流体机械方向

掌握制冷、低温原理、人工环境自动化、暖通空调系统、低温技术学、热工过程自动化、流体机械原理、流体 机械系统仿真与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该方向所涉及的制冷空调系统、低温系统,制冷空调与低温各种设备和装置,各种轴流式、离心式压缩机和各种 容积式压缩机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4)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掌握水轮机、水轮机安装检修与运行、 水力机组辅助设备、水轮机调节、 现代控制理论、发电厂自动化、电机学、发电厂电气设备、继电保护原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水电厂计算机监控和水电厂 现代测试技术方面的知识。

也就是说,本专业学生应具有如下知识和能力,并根据培养规格的不同而有所侧重: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熟练掌握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等基础性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应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资料。若外语为英语应达到国家四级以上水平(含四级)。

(3)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力学理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热学理论(热力学、传热学等),机械设计基本理论,电工与电子基本理论, 自动控制理论,能源动力工程基础理论等。

(4)熟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或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5)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和基本工艺、操作、运行等基本技能。

(6)具有一定计算机相关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熟练使用计算机工具,解决工程中的有关问题。

(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8就业方向

根据专业方向不同,毕业生可在大型企业、相关公司以及相关的研究所、设计院、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热能工程、动力工程、制冷工程方面的研究与设计、产品开发、制造、试验、管理、教学等工作。主要就业方向为发电厂、内燃机厂、汽车制造厂、物流调控、锅炉厂、大型机械厂、造船厂、空调厂、制冷设备厂、暖通工程等等!

9修业年限

四年开设院校( 非按排名排列)

中原工学院 郑州轻工业学院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郑州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长安大学

西北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武汉大学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湘潭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天津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 新疆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

德州学院 大连海事大学 四川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重庆大学 南昌大学 东南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广西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河海大学 苏州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吉林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山东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海洋大学 江苏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吉林化工学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邵阳学院 佳木斯大学

南京工程学院 江苏工业学院 江苏科技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扬州大学 景德镇陶瓷学院

重庆理工大学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哈尔滨理工大学 长江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哈尔滨商业大学 沈阳化工学院 沈阳理工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西华大学 中国计量学院 山西大学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中北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上海电力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西藏大学 陕西理工学院 长沙理工大学 南华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 长春工程学院 河南城建学院 集美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青岛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烟台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河北理工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 燕山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南昌工程学院

江西蓝天学院 平顶山学院 运城学院 贵州大学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武汉科技大学 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交通大学 沈阳工程学院 辽宁科技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河南理工大学方科技学院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中北大学朔州校区